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支海陆两栖的部队,名字就叫海军陆战队,你们师比较合适,所以才有了这些命令。“
“海军陆战队?”陈瓒自语道,“是不是既能在海上打,又能在陆上打?”
“不全对,海军陆战队是海军中担负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兵种,是实施两栖作战的快速突击力量。”许汉青仔细解释道:“北元的海岸线这么长,而且海岸防御非常虚弱,正是你们海军陆战队大显身手的好地方啊!”
“哦,我明白了。”陈瓒憨笑着答道:“海军陆战队可以沿着海岸线到处袭击北元的城市和重要设施,如果元军不来救援,我就攻城、开府库放粮、斩杀为北元效命的官吏,要是他敢派兵来救,人少了我就吃掉他们,人多了我就从海上远走。”
“很对,这只是开始,等你的力量大了,便可以在关键地点登陆,成为左右战局的决定性力量。”许汉青赞赏地点了点头。
“给我三个月,我一定把海军陆战队训练好,可以进行实战。”陈瓒自信地说道。
“好,我已经让参谋部给你配备一个参谋班子,具体的作战方式不久也会下发,给你们专门配备的武器也会在三个月内配齐,到时你们就是我手中的小李飞刀,我指到哪,你们就飞到哪!一定要把北元的海岸捅成一个马蜂窝。”
“小李飞刀啊?是什么东东。”
“呵呵,”许汉青干笑了两声,“在训练和作战中,你要和参谋们多商量,切不可独断专行,对于新的兵种,我和参谋部想得也不一定全面,有什么问题,就向参谋部提出来。”
“放心吧!姐夫。”陈瓒郑重地保证道。

第四卷 大转折 第十五章 大刀阔斧

又是一个静寂的夏天的早晨,太阳已经高高的升在晴朗的天空,但草丛间依然闪耀着露珠。树林里依旧潮湿,小鸟愉快的唱着清晨的颂歌。
兴化城外,许汉青马上要启程赶回福州,姚文仲和陈瓒等官员正在为他送行。
“你们干得都不错,以后要再接再厉,千万不可松懈啊!”许汉青笑着勉励道。
“请大人放心,属下等定当尽心竭力,绝不敢松懈怠慢。”姚文仲和陈瓒都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好了,以后政务上的事姚大人多向陈大人请教,军事上的事陈瓒多向参谋部汇报,我也没什么要交待的了,这就走了!”许汉青招呼亲卫将马牵过来。
“站住,你们等会再走,不得冲撞大人的车驾。”后面突然传来了斥喝声。
“怎么回事?我不是说过不要搞什么封道、净街之类的扰民之举吗?”许汉青沉着脸不悦地问道。
姚文仲和陈瓒对视了一眼,都有些莫名其妙。
“属下过去看看,出城时我只带了十几名警备军,没让他们封道啊?”姚文仲说完匆匆向后边走去查看究竟。
不大一会儿,姚文仲便转了回来,禀告道:“大人,后边是盐贩们上了货正要经过,警备军见他们推车挑担,便拦住他们想让大人先走。”
“是这样啊!”许汉青的脸色缓和了下来,“让他们先走吧,这大热的天,趁现在还凉快点,能多赶点路。”
望着路上的盐贩子,许汉青不由得问道:“怎么突然多了不少人哪?前天吃饭的时候好象很少呀?”
“呵呵,这帮家伙是来探听消息的,根本没敢露面,等确定没事了,才敢出来。”姚文仲笑着解释道。
“哦,是这样啊!”许汉青恍然大悟,“那个走在前面的不是黄华吗?”
“没错,是他。”姚文仲仔细望了望,肯定地说道:“大人,您要不要把他叫过来?”
许汉青想了想,摇头道:“算了,我就不与他见面了。是龙还是虫,是当一辈子盐贩,还是努力拼搏,做一番大事业,都得靠自己,勉强不得呀。”
……………………………
福州人杰地灵,贤才辈出。大文学家韩愈曾赞誉‘闽越有奇才,季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认为福州文化水准与京都长安相等了。五代时福州设立了招贤院和四门学(即大学)。宋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巢经楼。据志书记载,仅宋朝福州府中进士者高达2247人,其中中状元者9人,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说泉州是商贾云集,船通六十余国,可作为福建路的经济中心的话。那么福州正因为人才辈出,文士儒生众多,当仁不让可成为福建路的政治中心了。而且宋代的福州也是国际贸易商港,还是全国的造船中心,又少经战乱,工匠存留较多,使得许汉青和陈复文都非常重视。经过几次商议,已经决定将泉州的政府系统除海关外逐步向福州迁移,陈复文率领着首批官员由海路先于许汉青到达了福州。
由于此次迁移属于机密,福州的士商名流根本不知道,只是从骤然增加的士兵,戒备森严的港口,猜测可能要来大人物了。
远远传来清晰的马蹄声,一队骑兵冲了过来。紧接着,陈复文率领着官员们在士兵的护送下,乘马向城正中心的宣慰使府驰去。那里原来是福州大都督府。当年宋主在这里即位,改大都督府为垂拱殿,便厅为延和殿。宋主入海后,降元的王积翁的宣慰使府就占据了这里。
道路旁边的酒楼内,倚窗站着两个人,正仔细观察着陈复文等人。一个人是个道人打扮,年龄与陈复文相仿,古朴清瘦的面孔。另一个男子约有三十多岁,个子很高,相貌相当凶狠,脸颊及手背上游走着几道泛白的刀疤,目光锐利,让人内心之中感到畏缩。
“文有陈复文,武有许汉青,福建路也算是人才济济了。今日得见故人,不虚此行啊!”道人感叹道。
“先生说的是哪个?”刀疤脸汉子问道。
“那个当先骑马的文官,就是陈复文,与我乃是同榜进士,只是脾气太倔,听说仕途并不顺意。不想现在却是春风得意啊!”道人指着陈复文的背影说道。
“文官都不坐轿,改骑马了,真是奇怪。走这一路,净是新奇事情,有意思。”刀疤脸汉子摇头不解。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道人叹息道:“大宋江山风雨飘摇,都到了这般境地,还管它骑马还是坐轿呢?”
“先生说的是,能挽救大宋便由他们去吧,管那许多呢!”刀疤脸汉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先生要不要去见见那个陈复文,叙叙旧也好吗!”
“不急,先看看再说。”道人摇了摇头,“他们走得与大宋的传统越来越远了。那些个举措,当年王荆公都没尝试过啊!”
“别人没做过也不能就说不行啊!我看这些举措对百姓还是有好处的。”刀疤脸辩解道。
“轻士人而重百姓,当心天下悠悠之口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朝廷那边…”道人边摇头边说道。
“得了虚名,失了天下,我就是瞧不起士人用文笔杀人。”刀疤脸不屑地说道,转而又对道人解释道:“我不是说您啊!您和他们不一样。”
……………………………
对于福州百姓们来说,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次数多了,很多人都已经麻木。只要还能保住自己的脑袋,换了谁来管理不过是换个地方缴税而已。反正,自古以来,官府的唯一职责就是收税的压榨,从来不曾理睬百姓的死活。
但不久,他们就会发现官府与以往的不同了,福州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这其中可不光是街道平整宽敞了这么简单。
衙门里的各级书吏都换了人,不再是谁打过来就跟着谁的那批老官油子,代之的是一些对百姓和蔼可亲的精明干炼的年轻人。那些公差见了百姓也都客气起来,不敢再四处勒索。几个民愤极大的还被判了罪。
紧接着便是官府颁布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法律法规,每天的告示板前都有专门的人在为百姓宣读并解释新颁布的官府法律。
泉州的几家报社也开始在福州设点,开始了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
原来逢门必卡,逢桥必堵的厘卡全部被裁撤,福建路开始实行一税制,只要你在福建路任何一个地方交了税,拿着证明,在整个福建路便能畅通无阻。
清廉高效的官府和宽松自由的环境,在逐渐抵消百姓们对官府颁布的种种细致的法规的反感。大宋百姓向来老实本分,在感受到官府政策的好处后,也开始在尽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努力去适应官府的法律法规。
推行各项政策的阻力主要来自于那些自命清高,心怀不满的文人,他们写了大量的文字来诋毁官府,象在泉州一样,论战又开始了。
福州只是整个福建路的一个缩影,在光复军占领的地盘上,所有地方官府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行着既定的方针政策,改变着所有人的生活。

第四卷 大转折 第十六章

“哈哈,九拔都果然不负朕之所望啊!”大殿上传来了忽必烈畅快的笑声。
众大臣赶忙上前祝贺,自从福建路的许汉青异军突起,屡战屡胜以来,陛下已经很少这样高兴了。
“文天祥被俘,江南宋人心中的希望便破灭了一半,等九拔都再灭了残宋行朝,他们就该彻底死心啦!”董文柄点着头说道。文天祥的失败被俘,对于江南的抵抗力量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伴随着蒙古军铁蹄而诞生的大元皇朝还不稳定,江南、塞外、辽东,暗流涌动,忽必烈需要用灭宋的盖世武功来证明自己的力量。一旦宋朝灭亡,就意味着他完成了蒙古人几十年未完成的伟业,以此可以震慑那些虎视耽耽觊觎汗位的家伙。
“陛下,等灭了残宋行朝,福建路的许汉青便失去了大义所在,充其量不过算是个割据一方的山贼草寇,我圣朝天军四面合围,雷霆一击,定让其灰飞烟灭。”原南宋丞相留梦炎已经彻底忘了自己的种族,仿佛自己是真正的蒙古人一样兴高采烈地恭维道。
“许贼不过是仗着一些旁门左道而已,怎能抗拒天兵。”尚书右丞叶李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年直斥贾似道的气节,也象条疯狗似的狂吠道。
“伯颜曾对朕说过:能成天下宰相之大器者,北有耶律楚材,而南有文天祥。如今朕终于可以见一见这个大贤啦。”忽必烈笑着说道,猛然起了几分惜才之心。
“臣记得连达春、范文虎等都交口称赞文乃贤才,这等能赢得对手尊敬的贤才如能辅佐陛下,乃是社稷之福,大元之幸也。”董文柄深知忽必烈起了爱才之心,顺着忽必烈的意思说道。
“哈哈,大兄深知朕心啊。”忽必烈大笑道,“传令下去,让九拔都务必照顾好文天祥,等灭了残宋,将他带到朕的面前来。”
“陛下,九拔都信中所提的要求与所献上的东西该如何处置呢?”平章政事阿合马欠身问道,张弘范虽然攻取了潮州,但损失也很大,特别是李恒所率领的汉军,与陈吊眼的新四军连番血战之后也急待补充和休整。而且夏季海上风暴频繁,他也不愿意冒险急进,信中所提不过是钱粮与兵员,阿合马擅长理财,这便涉及到了他的工作。
“九拔都所提的要求全部照办,至于所献上的那个什么震天雷,交给工匠们加紧研究,进行仿造,以一国之力还比不过蜗居一隅的许汉青吗?”忽必烈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陛下英明。”众人躬身答道。
当北方的消息辗转由密探传到许汉青手中的时候,他正在闽北的福安,光复军新二军的指挥部里,与郑晔在商谈着两浙的战局。
“忽必烈又增兵了,主要方向是江南西路与广南东路,而且都是蒙古兵。”许汉青皱着眉头将参谋部传来的情报放在了桌上。
“三万蒙古兵啊!看来张天河那边的压力大了,邵武那边应该增援。”郑晔看过情报后说道。
“参谋部也是这个意思,只是从哪里调兵还没决定。”许汉青笑着瞅着郑晔,“你这里怎么样?能不能抽出一部分人马?”
“呵呵,大人不说,我也要提出来的。”郑晔笑着接口道:“山地第二师便调给邵武好了,我这里有骑兵旅就够了,邵武那边多山,正好发挥他们的长处。”
“你能识大局,顾大体,我很欣慰。”许汉青点头赞赏道:“放心好了,等新兵练好了,优先补充你们。对了,范文虎那边怎么样了?计划进行得顺利吗?”
“等范文虎知道忽必烈不但不增兵两浙,还逼他与我们死拼,我估计计划便要成功了。”郑晔思索着回答道:“再加上骑兵旅进展顺利,102师已经连续攻下了几座城池,我再拱一拱,然后就把张成彪放回去,范文虎还不乖乖地听话呀!到时候他还会向忽必烈上奏说经过浴血奋战,已经击退了光复军的进攻,来邀功请赏呢!”
“不错,范文虎这个窝囊废,肯定会这么做。”许汉青说道,“即便计划成功了,你们也要保持对两浙的军事压力,多派出探子进行侦察,下次动手可就要长久占领两浙这个富庶之地了,别到时候措手不及啊!”
“大人放心好了,我马上着手安排人员联络两浙的豪杰义士,这些占山为王的家伙都是地头蛇,能量也不小。如果愿意听从咱们的调遣,我就支援他们些物资军需。到反攻的时候,由他们配合,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郑晔拍着胸脯保证道,随后又对许汉青说道:“情报上说护航舰队已经回到泉州了,反攻的时候能不能再让海军船只配合一下呀?”
“怎么配合?说说看。”许汉青故意问道。
“呵呵,拉着我的兵由杭州湾登陆,直取临安,临安一下,两浙的兵马必定人心涣散,我军进兵的时候不是顺利多了。”郑晔陪着笑脸解释道。
“你呀!”许汉青笑着拍了拍郑晔的肩膀,“参谋部确实有这样的计划,你小子倒猜得准。不过,这是机密,你不可漏出半点消息。”
“哦,原来是这样啊!”郑晔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保证不漏半个字。”
“你是我原来的参谋长,现在又独领一军,我相信你的能力,两浙方面就交给你。”许汉青语重心长地说道:“福州那边我先不去了,先到邵武,你也让山地二师早点出发吧。”
“大人,您往来奔波,太辛苦了。”郑晔望着许汉青,感动地说道:“再说您带的人马也太少,还是和山地二师一起出发的好,我现在就去安排他们出发。”
“呵呵,在福建路还能出什么事。”许汉青摆了摆手,“也好,总不能不领你的情啊!我明天便出发,要是山地二师不能准备好,我就不等他们了。”
“没问题,明天一早便出发。”
几个月过去了,陈宜中仍然滞留在占城。这里的气候很温暖,是块绿意从不断绝的土地。和杭州等等相比当然是差了一截,不过都城中亦有数万人居住,王官及寺院周遭房舍林立,市场里的物产也非常丰富。虽然被奉为宾客礼遇,感觉相当不错,然而他的将端宗皇帝和船队迎至占城的任务却半点进展都没有。
“因为陈丞相曾有恩于我,所以我才直言,投靠我国实在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情啊!”占城官吏宝脱秃花对陈宜中是这样说的。
“你的意思是,贵国已经与元互通交好了吗?那么大宋三百二十年来与贵国建立起的友谊呢?”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陈宜中哪懂这些。
“听到你这么说,我也感到很难过。可是我们只是个小国罢了。就连宋朝都屈服于元打开临安府投降了,像我们这样的小国又怎么有办法与元对抗呢?当然,我们是不可能为了协助元朝而配合出兵的,只是修好而已。而且,陈丞相一家,想在我国停留多久都没有问题。我真的很希望丞相能留下来,将中国先进之学问与医术传授给我国。”宝脱秃花颇为诚恳地说道。陈宜中来占城不光带着珠宝金银,还有很多书籍,其中有儒教经典、医术、占卜、陶磁器制造法等等,在这个时代对于中国周边诸国而言,这都是极为贵重的书籍。
“光是这样实在是毫元意义。难道就没别的办法让宋之行宫在此地兴建吗?”陈宜中心中不禁涌起了苦涩。
“抱歉,这点实在很困难。”宝脱秃花将占城朝廷的本意转达得相当清楚。倘若是默默无闻的亡命者,尚可佯装不知地加以收容,但是要同意宋朝的旌旗高高升起的话可就困难了。
“陈丞相,听前几日从泉州来的商船说,你们大宋的许汉青将军已经击败了进犯的元军,占领了大半个福建路,大宋不去自己人的地方,为何还要托庇外人呢?”宝脱秃花很疑惑地问道。
蛮夷,还是读书少了,内王外圣,一向是我大宋的传统,越是自己人,越要防备。陈宜中在心里鄙视着。
陈宜中一沉默下来,宝脱秃花又开始热心地推荐起暹罗之行来。“那么,陈丞相,您也知道,与我国以海相隔的西方就是暹罗国。那里已经有好几百名的中华海商居住。平原宽广富饶,再多的人口也容纳得下,和我们这种狭小多山的国家不一样,想要建造广大的行宫更是容易呢!”
暹罗国之后代就是泰国王朝。这个时代正是素可泰王朝之发展时期。当时被称为“大王”的兰坎亨王才即位不久。他积极采用中国和印度文化,为国家制度奠定基础,建设都城,以至于整个国家之发展相当迅速而且显着。
占城靠不住。那么,我是该回行朝一趟,向皇上和太后禀明情况,劝朝廷放弃赴占城的计划。还是……。。陈宜中脑海里开始紧张地思考起来。

第四卷 大转折 第十七章

“都元帅,海上风浪虽然大了点,但影响并不大,我军虽然有所损失,但灭了残宋,还是绰绰有余吧?为何还要请陛下再派援兵呢?”元军先锋张弘正有些不解地问道。
“你懂什么?有勇无谋。”张弘范不耐烦地摆手道,继续埋头看着斥侯传来的情报。
副都元帅李恒见张弘正被说得满脸通红,赶紧对他解释道:“张将军,这是都元帅的稳妥之计啊!请求援兵非是为了残宋行朝,而是为了防备许汉青。”
“副帅,您是说许汉青会出兵援救残宋?”张弘正恍然道。
“恐怕会是这样。虽然许汉青在福建路搞的那些东西与大宋传统格格不入,残宋行朝对其也是存有戒心,但谁知道这个许白毛会不会趁咱们忙于灭残宋时在咱们背后狠狠捅上一刀呢。”李恒喝了口茶,缓缓地说道。
“上次副帅不是击退了许汉青的军队了吗?他真的敢再次出兵深入广南东路援救残宋行朝吗?”
“这个呀,呵呵,”提起这个话题,李恒的脸也有些发热。那次阻击虽然有天气的帮忙,但光复军的战力还是让李恒大吃一惊,要不是潮州这边得手,光复军的攻势有所减缓,他还真的有些不好招架。
“上次光复军只出动了一个军,你知不知道许汉青共有多少人马?”张弘范抬起头,不悦地问道。
见张弘正低头不语,张弘范接着说道:“据福建路的探子所报,光复军现在共有四个军,分别配属于两浙、江南西路、广南东路三个方向,还有一个军驻扎于泉、福两州之间,以做策应。如果许汉青真的决心解救残宋,他至少还能抽出一个军来加强对广南东路的攻势。你说我们能不防备吗?”
“恐怕还不止一个军,江南西路的达春刚遭挫败,五万人马在邵武全军覆没,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对许汉青施加压力,两浙的范文虎更是个软蛋,给他个胆子也不敢再去惹许汉青。所以许汉青能抽调的人马最多可达到两个军。在援兵到来之前,咱们要是贸然行动,到时候被许汉青在背后狠狠一击,残宋没灭成,反倒……。呵呵。”李恒说完,苦笑着摇了摇头。
“陛下予我等以重任,我等也要尽心竭虑,不负陛下所托。”张弘范正色说道:“等一切准备停当,我要一战毕其全功,现在却是不宜轻动。”
“我等愿随都元帅建功立业,毕全功于一役。”李恒与张恒正慨然答道。
迎着朝阳,孙夫胜走在沙滩上,不停地咒骂着:他妈的,窝在这屁大点的地方,还一个个神气得跟大爷似的。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窝在泉州享福呢?成天商议、商议,这么点事商议了好几天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我家的那个小子随商船出发,有护航舰队,应该不会出什么事情,现在也该回来了,又能赚上一笔啦,还是回家数银子好啊!孙夫胜胡思乱想着,冷不防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个跟斗。
“孙大人,孙大人。”一个随从跑了过来,“朝议的结果出来了,陆丞相请您过去呢!”
“啊!终于出结果了。”孙夫胜喜出望外,管他什么结果,终于可以回家了,大不了挨许大人一顿臭骂吗,我能挺住。我倒要看看我送的那些个礼物有没有用,朝廷倒底议出了什么结果。
其实孙夫胜应该满意,经过朝廷的几次庭议,还是同意了许汉青要将跟随行朝的百姓与军属迁移到流求或福建路的建议,这主要是基于粮草方面的考虑,这些非战斗人员有近五万人,光每天消耗的粮食就不是个小数目,只依靠沿海世家大族的支援、民间的征集,确实很吃力。虽说要抽出一部分船只运送这些人,但对于行朝两千多艘船来说,十之一二似乎并不影响以后的作战(历史上崖山大战之后,元军缴获了八、九百艘大船)。这个时候,张世杰对于自己的防守还是相当自信的,从兵力船只的数量上来看,也难怪他有如此的信心。
鉴于许汉青此次送来的大炮和物资,更因为福建路的大胜,再加上孙夫胜所带来的礼物,使得朝廷这次对光复军还算比较宽容,许汉青任福建路安抚使,兼枢密院副使,陈复文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宋朝相当于副丞相)兼福州知州。福建路的大小将领、官员各有封赏,并派礼部侍郎邓光荐前往泉州宣旨嘉奖。
唯一让孙夫胜不痛快地是朝廷竟然向福建路委派了一批官员,安插于各州各府,试图牵掣福建路已经失去朝廷控制的光复军的权力。
三百多艘船终于起航了,按照计划,先到流求安置一批,然后再直到泉州。
哼哼,站在船头的孙夫胜冷笑着望着正在高谈阔论的朝廷官员,等着吧,到了福建,看许大人怎么收拾你们,想伸手摘桃子,没那么容易。别以为是朝廷任命,就神气活现的奇%^书*(网!&*收集整理,福建所实行的政策法规能吓死你们。想在福建当官,也得看你们能不能在政务学堂毕业再说。
“孙大人,要回家了,自己躲在这里高兴呢。”邓光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对于这个彬彬有礼,气节高尚的礼部侍郎,孙夫胜还是很有好感的,忙转身施礼道:“钦差大人见笑了,孙某离家日久,确有些归心似箭。”
“还是孙大人有福气啊!家中有亲人守候。”邓光荐说完却有些黯然,他可能是想到了丧生于大火之下的一家12口,那是多么惨痛的回忆啊。
“钦差大人,再行一日,便要到达流求了,为了避开张弘范的南下舰队,咱们这么走便十分安全了。”孙夫胜赶紧岔开了话题。
“哦,听说流求乃蛮荒之地,不知是也不是。”邓光荐问道。
“这个,孙某也没去过。”孙夫胜想了一下,回答道:“不过前前后后从福建路迁移过去总也有二十几万人了吧,却少有想从流求再回来的。”
“唉,战乱之中,受苦的总是百姓,蛮荒也总比战火要强啊!”邓光荐叹息着说道。
“钦差大人所说极是,等到了流求,让船上的人自己决定好了,要是那里真的条件恶劣,不愿意留下的都到福建也行,我家大人都已做好了安置他们的准备。”
“烈火现真金,乱世出豪杰呀,你们家大人在这短短的两、三年内可是做出了好大的功业。”
“那是,我们家大人从几千人起家,屡战屡胜,杀索多,破泉州……。。”孙夫胜开始添油加醋、滔滔不绝的讲述起来。
真的是这样吗?我倒要好好看看这个许汉青是如何的英雄了得,又是怎么在四面是敌的情况下越打越大,越大越强的。当然还要按照丞相陆秀夫的交待,看一看这个许汉青到底是不是行朝能够依靠的人。邓光荐边听着,边在心里想着。
当许汉青率领着山地二师刚进入邵武地区,离邵武城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得到消息的张天河便亲自领着人前来迎接了。
许久不见张天河,张天河的面貌已经变了样,看上去深沉多了,而且充满了自信。看来战争最是能够锻炼人哪!
见面施礼后,许汉青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迟疑了片刻,客气地说道:“天河,好久不见,你可是有些老了。”
“那是,那是!属下可比不得大人。”张天河也有些拘束,原本此马狂奔过来后,有一肚子话要说,但是真正见面后,却不知道话从何说起!
“呵呵,”许汉青摸了摸自己的白发,自嘲地笑了,“这里风大,有什么话咱们到邵武城去说个清楚。”
“好的。”张天河翻身上马,冲身后的亲卫一挥手,“保护好许大人的安全,谁也不许出差错。”

查了些资料,也不知道有没有错,更新晚了点哦。

第四卷 大转折 第十八章 以攻代守

“不错,不错。“许汉青减慢速度,看着路边满眼葱绿的庄稼,连连点头。由于邵武地区最先打退了元军的进攻,没有耽误春耕,而且移民的时候,这边也没赶上。反倒比福建路其它地方恢复得快,地里劳作的人们脸上虽然还有菜色,但已经没有了那种朝不保夕的惶恐。见到大队光复军穿行而过,也并不害怕,有的还笑着注视。中国的老百姓是最老实,也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能安安稳稳地守着自己的田地,能吃饱肚子,便很少有造反起刺的。
“这些都是当地的百姓,自从颁布了三年不收农税的规定后,他们的热情很高。”随张天河前来迎接的邵武知州马云枞稍微提了提马头,对许汉青说道。
“那你们也要借着这个机会,多招募些士兵才好,口号就是保卫家园,人人有责。”许汉青笑着说道。
“呵呵,马大人已经很努力了,再加上咱们光复军士兵待遇好,对军属之家还有优惠政策,不仅上次战斗中损失的人马都已补充完整,现在山地一师也已经齐装满员。每天都还有青壮来报名参军呢。”张天河在一旁笑着回答道。
“这还不是张将军指挥有方,击退了元军,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马云枞急忙谦让道。
“好了,都不要谦让了。你们俩能配合好,我也就放心了。”许汉青摆了摆手,“元朝又向江南增兵了,邵武乃福建路的北门户,不能有失,这次从新二军抽调了山地二师,就是来增援你们的,以后还将有部队前来。你们也要早做准备才是。”
张天河与马云枞对视了一眼,神色开始郑重起来。
天黑了下来,星星在天上调皮地眨着眼睛,夜幕笼罩着邵武城,邵武城衙门里却是灯火通明。
“上次达春吃了大亏,这次得到增援后,一定会来邵武报复,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趁元军援兵未到,先打他个措手不及。”新一军副都指挥李跃方明显是个狂热的好战分子,指着地图大声说道。
参谋长李力皱了皱眉头,“江南西路还有十几万元军,即便要以攻代守,也要选择好主攻方向才行。”
“无所畏惧,才是我光复军的本色。”许汉青笑着赞赏道:“跃方说得对,被动挨打是不行的。如果主动进攻,应该把握好两点,一,对江南西路的城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