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毒医-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来。洪迁才发现了出身平民的素问,从而进一步把她收为亲传弟子。

为了增强说服力,素问引用了范仲淹的那句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必须承认,范仲淹这句话太有冲击力了,一旦听闻便会牢牢记在心里。最要命的是,这句话十分经得起推敲。在场这些读书人越琢磨,就越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心中不由对素问的才华越发折服,同时对洪迁的支持越发坚定。

面对众多南方举子的支持,素问先表达了感激之情,紧接着又论述了洪迁的人品,进一步否定了洪迁组织科举弊案的可能性。[汶网//。。]

素问一方面用事实否定弊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还用感性的言辞博取同情。直到把这两方面都渲染到极致,她才推出了最终的论断。在她看来,洪迁这回明显是被冤枉的。这场科举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北方举子技不如人,就将过错栽赃到主考洪迁的身上。

作为这场科举的受益者,南方举子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他们的成绩都是靠真才实学拼出来的,自然不允许别人往自己的奋斗成果上泼脏水。

演说进行到尾声的时候,闻讯而来的北方举子开始在附近叫骂。好在有维持秩序的官兵在,他们倒是没敢冲上来直接动手。尽管只是用言语进行攻击,但读书人骂起人来语言简直不能再恶毒,表现的精彩程度远在泼妇骂街之上。

见素问在发表演说,跑过来的几个北方举子把她当做了最先斥责的目标。什么头发长见识短这一类的话,他们说起来简直不要更熟练。

面对几个北方举子的挑衅,素问心中虽然恼怒,但表面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克制。一群头发短见识更短的人,她才懒得与他们计较。若是真的跟这种人发生冲突,到头来只能拉低她的身份和格调,说不定还会给这几个北方举子提供往上爬的机会。

面无表情的扫了几个北方举子一眼,素问就转过头来对众多南方举子说道:“诸位才子,像这样口无遮拦的读书人,难道不应该名落孙山吗?”

听见她喊出的问题,在场众位南方举子不约而同的出声给出肯定的回答。他们声音整齐划一,听起来颇有气势。他们喊出了答案之后,还故意朝北方举子投去鄙夷的眼神,那感觉就像在看一群不学无术的无赖。

收到南方举子的眼神,几个挑衅的北方举子被气得不轻。他们自觉是科举弊案的受害者,所以心中自然不会服气。

伸手指着不远处的南方举子,一个模样清瘦的北方举子便满脸不屑的高声出言讥讽道:“得意什么,不就是一群靠作弊上榜的伪君子。要是有真才实学的话,你们有本事跟我们来一场公平对决,看看谁更厉害?”

听了他的讥讽,南方举子中马上就有人反唇相讥道:“笑话,自己没真才实学,就诬陷别人在科举中作弊。没本事就回去苦读,在这里叫嚣算什么?”

见南方举子反唇相讥,北方举子岂肯认输,立即就高声回击道:“苦读,你哪只眼睛看到我们没有苦读了?问题是有你们这群作弊的伪君子在,苦读又能怎么样?十年寒窗苦读,不如一招主考看顾,天下公理何在?”

面对北方举子的嘲讽,南方举子马上就有人冷笑反击道:“光凭主考看顾,就能上榜八成,你们觉得其他监考都是摆设?都是考过科举的,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这一场科举到底怎么样,你们心里清楚。问问那些上次赶考过的,难道就真的比这场更公平?”

被南方举子如此一问,北方举子一时间有些语塞。听参加过上次科举的同窗说,科举这一次明显比上一次要清正廉洁的多。

脑海里刚刚闪过这些念头,北方举子们就立刻将之扼杀在了摇篮里。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更不敢顺着这一思路想下去。

这一次科举比上一次清正廉洁,这怎么可能?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明他们技不如人?一想到这种可能,他们立刻就否定了脑海里冒出的念头。肯定是同窗弄错了,被这群南方举子蒙蔽住了双眼,才误以为这一次比上一次清廉。

看见双方举子有继续争论下去的趋势,素问心知必须打断这个过程,否则必将会弄得没完没了,最后极容易导致局势失控。

想到这里,素问马上就高声呼吁道:“诸位才子,请牢记我们这次请愿的目的。我们是为了捍卫正义,为了还洪先生一个清白,才一起聚集在这里。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我们万不可被别人的挑衅乱了方寸,入了他们提前布下的圈套。”

☆、第358章 舆论战

听到素问的提醒,南方举子脑海中立刻想起了行动前叮嘱的注意事项。他们这回的任务是声援洪迁,绝不能被别人弄得乱了方寸,从而将诉求遗忘岛脑后。

意识到这一点,南方举子纷纷提高了警惕。抱着这样的信念,当北方举子再度进行挑衅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尽可能的保持克制。他们反复告诫彼此,这次任务是声援洪迁,绝不能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相干的事情上。

见南方举子情绪稳定了下来,再也没与前来挑衅的北方举子进行对骂,素问心中总算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为了凸显南方举子与北方举子的差距,素问必须尽全力使南方举子保持冷静与克制。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把双方人马在素质上的差距体现出来,从而使得科举结果更有说服力。不能怪她算计的太仔细,实在是被当前局势逼到这一步。

见南方举子的队伍安静下来,几个挑衅的北方举子并没有立即走开。他们又接着冷嘲热讽了一番,可惜到头来却再也没人主动理会。

面对这种无人捧场的窘境,几个挑衅的北方举子大概也觉得没什么意思,这才三三两两的散去。冲突就是这样,要有双方一起参与才会吸引人。像他们这种独角戏,没有对手配合表演,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觉得腻味了。

见几个挑衅的北方举子离开,素问这才转头对身边的一个金榜题名的南方举子说道:“只要我们不予理睬,他们这样的挑衅便没了意义,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听了她这番话,这名举子立刻就笑着赞同道:“嗯,华小姐说得对。像他们这样的漂亮小丑本来就没什么本事,我们完全不用理睬。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在旁边看戏就好。不用花钱的猴戏,谁会不喜欢看呢?”

闻听此言。素问心中不由默默汗了一个。真不愧是励志当御史的人,这位举子的毒舌果然不是一般的厉害。

就在这时候,星儿从外围跑了进来。在这一场活动中,她被素问委派了传递情报的重要任务。她这时候跑进来。脸上还有隐隐的兴奋之色,可见定是有重要情报送过来了,只是不知到底会带来多大的惊喜?

朝身边的举子点头示意了一下,素问就起身迎了上去。她把星儿领到了旁边一个角落,马上就迫不及待的问起了情报的内容?

深吸了一口气,星儿这才一脸激动的说道:“小姐,世子爷送来了好消息。您之前交代世子爷完成的任务,现在都已经准备妥当了。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还请小姐指示。世子爷的人还在外围候着呢,请小姐示下。奴婢好去把命令传达出去。”

听到莫易已经把交代的任务完成,素问嘴角不由勾起了一抹兴奋的弧度。既然莫易那边搞定了,那她提前制定好的宣传计划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凭借前世从新闻里总结的经验,素问深知舆论战的重要性。如果他们想要在这一次交锋中获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打好舆论宣传战。把社会舆论引导到对己方有利的一边。只要社会的主流相信科举的公正性,就不怕这群北方举子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这年月要想做好舆论战,传播途径是最重要的。问题是素问对京城人生地不熟,最缺乏的就是对传播途径的掌控。

好在有莫易这个万能小帮手在,素问一下子就想到了向他求助。尽管永宁侯府的主要根基并不在京城,但基本的力量还是有的。再说了,莫易手中还有太子一派和赵家的势力。不怕掌控不了京城的流言传播途径。

将计划与洪夫人进行了商讨,素问的建议得到了采纳。洪夫人特意找来了莫易,把掌控京城舆论风向的任务交到了莫易手中。

沉吟了片刻,素问便斩钉截铁的说道:“请来人转告师兄,如今万事已经俱备,是时候把我们提前订下的计划付诸实践了。京城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件。相信百姓们一定会想知道更多消息。等一切安排好,我会和洪礼师兄一起去现场。”

听了她的吩咐,星儿马上就牢记在心里。她迅速的复述了一遍,直到确认无误后,这才跑出去传达素问的意思。

见星儿的身影消失在人群里。素问脸上不由露出一种跃跃欲试的神情。为了打赢这一场舆论战,她决定把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借鉴过来。把所有消息都披露出来,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回应社会的质疑,这样新颖的形式肯定能帮他们这一派抢占到舆论制高点。

在胶着的等待中,半个时辰的时间悄然而过。按照素问的估计,莫易这时候应该已经把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

果如素问所料,脑海里刚刚闪过这个念头,就见星儿从外围跑了进来。由于来回奔波的原因,她的脸有些洪,额间还有一层薄薄的汗水,但眼中的神采却是那样的明亮。看见这样一个神采飞扬的女孩子,不管是谁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见到星儿的样子,素问心知莫易定是派人来接她和洪礼了。她马上就叫上身边的洪礼,直接朝星儿奔来的方向迎了过去。

跑到素问身边,星儿马上就停了下来,满脸激动的说道:“小姐,世子爷已经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现在就等您和洪礼少爷去现场。马车就在外围候着,您两位直接跟奴婢走就行。听说按照小姐的交代,世子爷这回请来了不少在京城有头有脸的名士。”

听了星儿的汇报,洪礼立刻转头担心的朝素问开口问道:“师妹,一下子请这么多名士过来,我们真的能应付过来吗?”

见洪礼心存疑虑,素问马上就一脸自信的开口答道:“师兄,你放心。科举风波愈演愈烈,但涉事几方却没有任何表态。不管是寻常百姓还是京城名士,心里肯定都十分好奇。如今有一个能知道真实内情的机会,你觉得他们会拒绝吗?”

听她这么说,洪礼立即就点头答道:“若是换成我,有这样一个搞清楚内情的机会,说什么也不会错过。”

见洪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素问不由会心一笑。说实话,她之所以决定请暂居在京城的名士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完全是为了弥补没有记者的缺失。这年月还没有出现报纸,记者这种稀缺动物更是连影儿都没有。

对于素问来说,既然要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没有记者怎么能行?如果没有记者这种角色,就不会有人提问,发布会便不可能引起预想中的轰动效果。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素问把主意打到了名士的身上。能被称为名士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像他们这种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名士,正好可以扮演起记者的角色。若是能把他们争取过来,社会舆论肯定会朝有利于洪迁的方向发展。

素问乘着马车,洪礼骑着马,顺便还有另外几位上榜的举子一起骑马同行。在莫易派来的下人带领下,这一群人浩浩荡荡朝京城最有名的酒楼长风楼而去。

到了长风楼,素问一行人直接被领了进去。为了办好史上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莫易颇为爽快的把整栋长风楼都包了下来。他们刚一踏入长风楼,就感受到数十道目光迎面而来。毫无疑问,这些目光全都是被请来充当记者角色的京城名士。

面对数十道目光的打量,素问表现的淡定而从容。她可是从传媒业发达的现代社会穿来的,最不在乎的就是被人围观了。

与素问相比,另外几人就表现的有些小紧张。他们可没素问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下子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心中难免会觉得忐忑。好在有素问帮忙压阵,倒是分担了大部分名士的视线,这才使得他们承受的压力小了一些。

抬眼打量了一下场中端坐的众人,素问立刻朝他们点头致意。她神情严肃,用点头打过招呼后,便直接被引到了提前预留好的坐位上。

见众人都来齐了,莫易马上就从坐位上站起身来,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诸位先生,最近两天京城发生了举子聚众示威的事情,相信各位一定十分关心。如今把各位请过来,我们就是要借机把手中掌握的情况说清楚,同时希望诸位能将实情转告给更多的百姓。”

听了他的介绍,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立刻就缕着胡须接话道:“莫世子,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的用意,不如就直接切入正题如何?”

莫易听了,马上就一脸和气的说道:“好,既然王先生开口了,那我们就直接切入正题。对于这件事,诸位虽然都听说了,但具体的来龙去脉却未必清楚。为了使诸位有更全面的了解,首先请在下的师妹华素问讲述一下事发的过程。”

☆、第359章 证清白

听了莫易的介绍,素问马上就从坐位上站起身来。尽管年岁小,又是个女孩子,但她脸上神情严峻,倒是弥补了这些条件的劣势。

面对数十位京城名士的目光,素问没有显露出丝毫慌乱来。她调理清晰的将整件事的发展过程梳理了一遍,中间尽可能做到冷静客观。她知道这些名士都有各自的消息来源,或多或少已经了解了一些实情,所以讲述的过程中并没有丝毫隐瞒或明显的偏袒。

听了她的讲述,在场数十位名士不由对素问高看一眼。他们原以为会听到她一边倒的控诉,却不料听到的内容竟然出奇的客观。

看到在场数十位名士的反应,素问心中颇为满意。不枉费她精心设计这一场发布会,他们至少已经对她产生了一定的好感。只要运用的好,这一些好感会迅速演变成同情和支持。他们这一场发布会的目的就是博取社会主流舆论的同情,如此便距离这个目标更进了一步。

讲述完了这件事的过程,素问便开始想办法为洪迁开脱。刚才只是在做铺垫,这时候才算是切入真正的正题。

轻咳了一声,素问才一脸严肃的说道:“诸位都是远近闻名的名士,对洪先生定然早就有所耳闻。在诸位眼里,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相信早有定论。素问这里并不想辩白什么,但有些事情却不得不说清楚,否则事实必将被谎言掩盖。”

听她这么说,马上就有一位名士面带好奇的开口问道:“华小姐,你有什么事情要说清楚的,还请直言。若是能还洪先生一个清白,在下定当力挺到底。”

素问听了,心中颇为欢喜,立即就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谢谢这位先生支持,素问和两位师兄感激不尽。好了。我们闲言少叙,直接切入正题。众所周知,这回科举的结果有八成是来自南方的举子,北方举子仅仅占据两成而已。”

听她提起这件事。场中另外一位名士就点头附和道:“对,事实确实如此。当时榜单发布出来的时候,老朽还特意去看了一眼,至今印象仍然十分深刻。”

看了说话之人一眼,素问微微的点了点头,便接着一脸严肃的往下说道:“正是以此为依据,北方举子才认定这次科举存在弊案,并聚众到皇城门外请愿。对于这样的认定,我们只想说两个字——胡闹。”

面对她撂下的这两个字,场中马上就有名士出言质疑道:“华小姐。你给出这样的评价,是不是有点儿太武断了?毕竟科举的结果摆在那里,由不得别人不怀疑?”

听了这个问题,素问立刻就一脸自信的说道:“必须说,这个问题问的好。听了我刚才那番话。诸位肯定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到底是不是武断,诸位听了我们的依据后,或许就能得出最终答案。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是非曲直都能衡量出来。”

见她露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场中当即就有名士面带好奇的开口问道:“华小姐,看你现在自信满满的样子,应该是有信心说服我们。只是不知到底是什么样的依据?”

见有人主动问起,素问马上就一脸认真的开口答道:“诸位,我家先生成名多年,从始至终可干过什么危害黎民百姓的事情?据素问所知,先生从入朝为官之日起,就从未拿过百姓一针一线。不仅如此。先生每年还经常到各个书院义务讲学,从未收取过分文。”

听了她这番话,在场名士不由暗自点头。洪迁为官的风评一向好,这是他们全都有过耳闻的,想否认都不可能。

见他们纷纷点头。素问心中倍受鼓舞,马上就再接再厉说道:“诸位,这么多年先生都两袖清风,难道会在多年后的某一天忽然改了性子?这就好比一个几十年积德行善的人,忽然在某一天干出杀人越货的事情。只要没得失心疯,相信谁也不会干出这种晚节不保的傻事来。”

听她这么说,在场名士纷纷点头表示赞成。在他们看来,洪迁都已经清廉了大半辈子了,没必要在这时候犯这种自毁长城的错误。

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素问心中暗暗的松了一口气,但还没忘继续满脸严肃的说道:“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先生一辈子都两袖清风,没必要在这把年纪干出自毁招牌的事情。换句话说,先生并没有任何搞出科举弊案的动机。”

听了她的分析,在场众位名士不得不点头表示赞同。洪迁已经清廉了大半辈子了,完全没必要在这时候干出这种傻事。

见众人有被说动的迹象,素问心中欢喜,马上接着一脸认真的说道:“除了没有作案动机外,先生也没有作案时间。,先生被任命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后,就一直呆在京城,期间一直在忙着准备科举的事情。听说过年时才休了一天假,这么忙难道还能有时间干别的事情?”

听了她的分析,众人都觉得十分有理。洪迁是从云州回来后才被任命为科举主考的,此后便忙着准备考试的事宜,不可能有多余的时间跟别人密谋。

至于在云州那段时间,众人可不觉得洪迁有什么作案空间。要知道被任命为科举主考是一件存在偶然性的事件,估计连洪迁自己都没能预料到会有这样一份差事。再说了,当时陈德全就在他身边,怀疑洪迁就等于怀疑陈德全泄露讯息。

对于怀疑陈德全的事情,众人觉得还是不要提比较好。他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深知自己与陈德全绝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存在。

见到众人脸上的赞同之色,素问心知已经成功了一半,马上就继续往下说道;“如果诸位觉得以上两个条件还不够有说服力,那就来看看科举发布的榜单。设身处地想一下,要是诸位想在科举中作弊,你们会把南北举子的比例搞得如此悬殊吗?”

听了她的质问,在场众位名士不由认真考虑起了这个问题。如果他们是科举主考,又想作弊的话,当然不可能把南北举子的上榜比例搞得如此悬殊,为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见他们已经信了六七成,素问决定再添把火,于是便一脸认真的开口说道:“诸位,都说这份榜单有猫腻,先生明显的偏袒南方学子。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看一下这些上榜学子的身份,到底有多少是曾经与先生有过一面之缘的。”

听她提起这个问题,在场众位名士立即就来了兴趣。之前没想过,如今听她这么一说,他们倒是起了好奇之心。

轻咳了一声,素问这才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这些年先生一直在京城为官,义务讲学的书院基本上也都是京城附近的,唯有浩然书院除外。即便是浩然书院,先生其实也没有特意去进行讲学。在这一次科举中,浩然书院一共有九人上榜。”

九人看起来不少,但实际上却并不多。浩然书院是江南最有名的书院,每次科举都会有不少举子考中,这个数字与往年相比甚至有些少。

把众人脸上的神情看在眼里,素问这才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诸位,浩然书院上次科举有十一人考中,比这一次还要多两人。如果说先生参与作弊,没道理对浩然书院的学子视而不见。除了浩然书院的学子外,要知道其他南方举子先生可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听了她的介绍,在场众人不管来之前是怎么想的,这时候都不得不承认洪迁绝对没有参与弊案。

没有作案动机,没有作案时间,更没有从结果中收获到任何好处。光是这三个没有的存在,就足以说明洪迁并未参与科举弊案。虽然有些人是抱着偏见而来的,但在这一套缜密的逻辑面前,却又不得不承认先前的怀疑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见到在场数十位名士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莫易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尽管对素问有信心,但他还是有些担心,生怕素问镇不住厂子。

把名士们的反应看在眼里,素问心头紧绷的一根弦这回终于彻底放松了下来。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她总算是把洪迁的嫌疑洗脱干净了。完成了这个任务,她接下来就该进行下一个任务了,所以暂时还不能休息。

喝了一口水,素问稍微润了润嗓子,这才一脸严肃的接着说道:“诸位,谈完了先生的问题,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北方举子的表现。”

帮洪迁洗脱干净嫌疑,素问马上就将目标转向那群闹事的北方举子。把洪迁送进天牢,这样的恩情她可不会忘记。知恩图报,这可是素问的优良品德。她虽然没打算真的拿他们怎么样,但起码的教训还是要给的。

敢做就要敢承担,洪迁的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占的。

☆、第360章 刁难

听素问提起北方举子,在座众位名士纷纷把目光集中到她身上。对于聚众抗命的北方举子,他们其实是打心眼里同情的,觉得这群举子实在是倒霉到家了。

见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素问马上就一脸冷静的说道:“对于聚众请愿的北方举子,诸位观感各异,素问对此表示尊重。作为受害者亲眷,我们对他们自然缺乏好感,所以列出了四条罪状。到底有没有道理,诸位一听便知。”

听说列出四条罪状,在场众人马上就来了兴趣。为了满足好奇心,他们纷纷开始问起四条罪状的具体内容。

面对众人的询问,素问稍微梳理了一下思绪,这才不慌不忙的开口答道:“对于我们罗列出来的四条罪状,相信诸位先生定然十分好奇。趁着今日这样一个难得的场合,素问就专门来细数一下北方举子在这两日里犯下的四条罪状。”

见她终于要开始细数四条罪状,在场众人纷纷竖起了耳朵。给北方举子定下四条罪状,他们都想知道这四条罪状到底有多少说服力?

见所有人都露出认真倾听的模样,素问这才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北方举子四条罪状之一——是非不分。刚才已经分析过了,家师从头至尾没有任何作弊的嫌疑。身为读书人,他们在没有辨别清楚是非的情况下,就将怀疑的矛头指向家师,迫使陛下将家师收押入天牢。”

听了她罗列出来的第一条罪状,在场众人不得不点头认可。如果先前没有听见素问的分析,他们或许还会觉得这条罪状乃是无稽之谈,可惜那只是如果。

看见众人点头认可,素问心中越发有信心,马上就再接再厉道:“北方举子四条罪状之二——胁迫天子。他们未经允许在皇城外聚众,表面上是请愿,但实际上却是对天子施压。如果陛下未能满足其诉求。他们必将持续抗争到底,甚至不排除以死相逼的可能。”

听了她的这番话,在座众人不由面面相觑。这样一个趋势,他们其实早就看出来了。只是默契的没有捅破这最后一层窗户纸罢了。

看见众人的反应,素问心知第二条算是顺利通过了,马上就趁胜追击接着说道:“北方举子四条罪状之三——得寸进尺。他们一开始的诉求是严查科举组织者,为维护京城的稳定,陛下已经答应了这一要求。别的不用说,起码家师被压入天牢,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听她说起这件事,在场众人不由点头赞同。洪迁被抓的消息早就传遍京城了,这也算是皇帝回应了他们一开始的诉求。

见在场众人点头,素问心中颇为满意。但还没忘接着往下义愤填膺的说道:“在陛下做出和解姿态之后,他们本应借坡下驴,结束在皇城外的聚集。只可惜人心不足,他们很快提出新的诉求,竟然要求重新举行科举。除了得寸进尺。没有别的词汇能形容他们的作为。”

在条件被满足后,不仅没有识趣的选择退出,反而继续提出新的条件。不管是谁都不能否认这种作为属于得寸进尺,在座诸位名士自然不能例外。

看见他们点头赞同,素问心中倍受鼓舞,决定立即丢出最后一枚重磅炸弹,故作波澜不惊的说道:“北方举子四条罪状之四——抗旨不尊。众位有所不知。陛下将先生收押后,立即就下达了让北方举子解散的圣旨。结果怎么样,用不着我来说,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听了她这番话,在座众人全都被惊呆了。有陛下的圣旨在前,北方举子却仍然滞留在皇城门外。这不是抗旨不尊。又是什么?

这年月抗旨不尊可不是一个能轻轻翻过的罪名,绝不是一群学子能承担得起的。谁要是被定罪了,轻则流放问斩,重则株连九族。在封建社会,皇家的权利至高无上。但凡有敢于挑战皇权的人出现。到最后肯定都不会落什么好结果。

看见众人惊呆的模样,素问心下闪过一抹小小的得意。既然北方举子敢不分青红皂白诬陷洪迁,那就休怪她给他们安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

轻咳了一声,素问这才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诸位,以上就是我们要通报的情况。如果诸位先生有什么疑问,现在就可以尽情提出来。只要是我们知道的,定然言无不尽。别的要求没有,只希望诸位离开后能将我们的观点据实转告他人。”

听了她的要求,在座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他们既然号称名士,理应会把名声放在第一位,断章取义的事情是绝不会做的。

思考了片刻,便有人开始提出心中的疑问。早在准备召开发布会之前,素问就已经演练过回答问题。有演练的基础摆在那里,她基本上都逐一进行了解答。不得不说,这些名士果然不是记者,竟然连个刁钻的问题都没提出。

就在素问以为发布会将会顺利落幕的时候,其中一位名士忽然开口问道:“华小姐,听说洪先生设立了状元奖学金,请问一下获奖者这次的科举成绩如何?”

闻听此言,在场众人脸上不约而同闪过一抹惊讶。他们从来没预料到这种情况,被请来的名士竟然有人会问出如此刁钻的问题。如果回答有丝毫欠缺,这个问题必将会成为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