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得利,除了他们之外还可能会有谁。

“总督大人,这一次土著人的暴动显然是经过经心地策划,在同一天同时对几十个城市发起了进攻,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土著居民的暴动,是由德国人策划,显然这一切并不是那些土著人所能策划的,而这支所谓地自由军团,也很有可能是德国和土耳其间谍利用躲藏在深山之中的参于暴乱地土著人组建。

早在去年8月至今,暗探局在新疆的暗探就传来消息,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人在新疆使用卢布大量购买粮食、布匹、被服,现在看来,早在去年土著人的暴动被镇压后,从那些土著人逃入深山的起,那些土耳其间谍就开始策划了这一切,我们根本没有想到,土耳其人和德国在去年策划地暴乱失败之后,如此迅速地就作出了反应。”

站在一旁的伊万诺维奇这时开口说到,作为总督地助手和突厥斯坦暗探局地局长,一直以来尽管伊万诺维奇一直注意收集各种消息,但是显然土耳其人和德国人的应对反应,完全超出伊万诺维奇的想象。

“去年土著人的叛乱所针对的目标就是基础政权官员、警察,而暗探局的暗探更是他们地第一目标,暗探局在上次叛乱中损失惨重,至今不过才六个月,暗探局并末能恢复过来,与你们无关。现在我们必须要尽快拿到证据,证明我地推断,伊万。”对于伊万诺维奇所说地话库罗帕特金并没有在意,伊万的暗探局此次的无作为,并不出乎库罗帕特金地意料。毕竟损失了超过一半的暗探之后,再加上整个突厥斯坦都放松了警惕,要怪只能怪土耳其间谍和德国间谍太过于狡猾了,这一次他们地行动太出乎人们地意料了。

“是的,总督大人,在他们开始行动的时候,我就通知各地的暗探,尽可能的收集证据,以推测是什么人参与策划了这一切。”对于总督大人的宽慰,伊万诺维奇并没有开口道谢。早在二十年前一出军校起就跟随着总督,伊万诺维奇知道总督不可能因为此事斥责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挽救这一切。正是因为对总督地了解,伊万知道如果自己在这方面滞后的话,到时恐怕就不是仅仅只是斥责那么简单了。

在安集延城外十多公里地地方,两名乌兹别克骑兵挥舞着马鞭顺着土路快速飞驰,看着他们兴奋地神情,显然并不是为了公务,否则他们地神情应该不至于如此地轻松。 “砰!砰!砰!”在路边田地里的几名穿着绵羊皮毛大衣的,头戴着皮帽子的牧民打扮的人,在两个骑兵飞过之后,从身边拿出武器,对着两名骑兵地后背扣动了扳击,几声枪响之后,两名原本兴奋的挥鞭飞驰地骑兵随之被甩下了马背,摔在了路上。

“队长,你看他们的步枪!”见到那两名骑兵从马上摔下之后,一个距离他们不远地牧民快步跑过去,从那个骑兵的身后把他的武器取了下来,只稍看了一眼,就站起身来开口喊到,显然是有了什么发现。是它!检查一下他们地携具。”随后提着枪跑过来的牧民在接过武器后,看着步枪机匣上地铭印地一个大大地 “字母”,于是皱着眉头开口说到。

“果然是他们!把这两步枪和携具收好,再仔细检查一下他们身上的东西,不要有什么遗漏,我们立即回塔什干!”当不出意料的在棕色地牛皮携具后看到了熟悉地符号之后,这个留着一脸胡子,看起来和乌兹别克牧民没什么区别的牧民开口说到,显然这时,他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地东西。

“呵呵!松坡,最后那些俄国地暗探们,还有那位曾指挥部队入侵过东北地库罗帕特金总督大人,会相信自由军团是另外一个国家策划的。”看着眼前的蔡锷,司马面带着歉意地开口解释到,这个歉意是因为对其地隐瞒,是朋友对朋友之间,至少司马是这样以为。

“栽赃陷害?”听着司马的话蔡锷第一时间说到这个词,虽然眼前的这个司马在表面上做事很是光明,但是蔡锷相信像这种事情,调查部一直以来应该没少干,而且是从昨夜自己想了很久,得到结论是,司马必定另外还有其它的准备。按照司马的性格,绝对不可能将全部地希望寄托于俄国人的内乱之上,就像当初侵吞察哈尔时,他可是一手摇着橄榄枝,另外一方却在计划着轰炸京城,以迫使北方政府接受他的条件,没有后着,可能吗?

“呵呵!至少在他们俘虏我们派出地中高层军官之前,他们所能掌握的全部证据,都会把自由军团指向另外两个国家一一土耳其和德国!就是去年的突厥斯坦的大起义,也是两国策划了一年多地功劳,要不然那群当惯了沙皇地顺民地突厥斯坦人,怎么可能站起来反抗,有了这么一个前提,一切都再简单不过了,库罗帕特金会自己说服自己他地敌人是谁。”

虽说现在整个中亚计划全部都依靠那些突厥斯坦地各族,司马却并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听到突厥斯坦这个名字,更是有些反感,如果不是因为并没有中亚地概念,司马也是打心眼里不愿意说这个名字,当司马说着的时候还细心地留意着蔡锷地神情。

“哦!说来听听,除了先入为主之外,你怎么样让俄国人相信这一切。”说实话,对于西北目前地多种多样地甚至于都有些不可告人地战斗方式并不算了解。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人,更多的时候蔡锷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战场之上,这也许是蔡锷和司马之间最大的不同,更多的时候司马只在意结果,而不会在意过程。更何况按照后世地军事理论,战争地方式并不局限于短兵相接的充满血与火地战场之上,更多地时候,没有硝烟的战场往往能决定整个战役甚至于战争的胜负。

“武器!土耳其在这场欧战之中是德国地盟友,因而接收了大批地88式步枪,这些武器大都经过改膛以使用尖弹,并对弹仓进行了改造,以改用五发桥夹供弹,因此弹匣下的开口也用一块铁片封起。经过改膛地88式,在枪匣上都烙印了一个大大地字,这就是德国援助土耳其的武器特征。

而我们提供自由军团地武器,都是用西北生产地武器,从内地各省换来前清和欧战之前从德国进口地88式步枪,进行维修保养改造的,和德国人援助给土耳其的88式步枪没有任何区别,而且是这些老旧的武器,远比重新制造地武器更有说服力,甚至于就是像弹药包之类的携具,都压着德军或土军地标示,这些简单的证据,会坚定俄国人调查。

为了让俄国人相信这一切,在去年的时候,自由军团甚至还联系了土耳其人,取得了一些资助。只要俄国地暗探愿意到新疆、阿富汗、伊朗去调查,他们就会发现,自由军团地一切都是土耳其人和德国人策划地,目地就是为了迫沙俄把欧洲地军队调回突厥斯坦以镇压叛乱。”

司马甚至是有些得色地向蔡锷解释到。这个栽赃之策可是司马地得意之作,为了达成这个目地,甚至利用调查部那几个并不怎么样地白人 “特工”,在伊朗、阿富汗两地用土耳其资助的部分资金和调查部提供的卢布假币,购买大量地物资。

并且用两地地马队,运入深山之中交给自由军团。只要俄国人的暗探愿意调查,他们就会如愿地在伊朗和阿富汗查到,早在去年8月底德国间谍就开始在两地用卢布购买了大量地物资,而这些物资的去向自然不用多加解释。

“当然对于现在开局良好地自由军团,西北基本上不需要过多地插手,调查部会从中操作一切,西北只需要提供必备地资金、武器上地支持,就已经足够。正如松坡您说地那样,对于西北而言,国内才是最重要的,至少未来几年内,西北地一切重心都是围绕着这一个核心。”为了让蔡锷安心司马特意开口说到,在中亚和国内之间选择,何重何轻司马当然知道,舍本逐末地事情司马当然不会去做。

“如果没错地话,利用自由军团角逐突厥斯坦,实际上你从始至终都没有打算依靠其占据突厥斯坦的心思,如果没猜错,这支自由军团,应该只是一个投机的筹码罢了。如果自由军团成功的话,自然可以把突厥斯坦并入中国,即便是自由军团失败了,对于西北而言,所损失地只是武器和资金,而得到地却是时间,我说地对吗?自由军团只是你全部计划地一个环节而已,你地计划是什么?全中国吗?作为西北民团总指挥,我想这个时候司马你应该对我透一下你地底了。”

看着眼前地司马,蔡锷突然之间意识到自己之前把司马地那种冒险想的太过于简单,虽然之前司马嘴上说地是利用自由军团伺机而动,意图吞并突厥斯坦,但是方才地那句话,让肯定了一个事实,自由军团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牺牲品,如果是为了吞并突厥斯坦,司马绝对不可能会让一个马戏匪头子主持这一切,在西北有很多人比那个叫林瑛的马匪头子,更适合此事。

蔡锷似乎是明白了司马的想法,如果自由军团得已成功,吞并突厥斯坦势在必行,而自然作为这一切地主导者,司马这个百年来中国开疆拓土第一人,自然会在民间享有至高的荣誉,成为整个中国地英雄,而这恐怕才是司马想要地。

但是似乎是有一些地方不太合理,一个位于西北的军阀为得到这些荣誉,花费如此大的代价显然有些不太合乎情理。在什么位置之上才会因此得到最多的好处呢?显然除了京城入主中央地那个位置之外,没有别的,恐怕只有在那个位置上,才能够将这些荣誉所带来地好处全部发挥出来。

当这一切全部都理顺之后,蔡锷猜到了为什么司马之前会那么说,原因再简单不过,突厥斯坦的自由军团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对于司马和西北而言,只是利大利小地区别,即便是自由军团失败了,也为西北赢得了时间。这一切地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西北所处地位置,如果西北想要入主中央,就必须要解决后顾之忧。而这个后顾之忧就是俄国人,只要自由军团存在一天,俄国人就不可能放开手脚对西北下手,这就给了司马还有西北足够地时间,作他想做地事情。

“啊!……松坡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听到松坡的话后,司马这才知道什么是古人不可小窥,尤其是这些在历史上享有赫赫声名地名人。他们的赫声之名就是因为他们的过人之处,从自己地一句话里把自己地计划猜了个通透。在沉默不语了接近一分钟之后,司马开口说到。

那接近一分钟地犹豫,司马甚至于感觉向一个世纪一样漫长,最终司马还是作出了一个决定,选择真正地信任眼前地蔡锷。一直以来虽然司马视其为朋友,但是如果说到信任,说实话司马连自己都不相信,会可能相信别人吗?

这个计划实际上是从去年年底,在决定干涉中亚民族起义之后,经过民团的参谋的多次修改之后制定地,甚至于为了让这个计划能够尽可能地完美,司马甚至于还把计划拿给后世地一些军队中地参谋和国际关系专家研究,当然所用的理由只不过是一个命题架空罢了。

这多亏了有钱人地 “怪癖”这个名词,司马所做的一切并没有引起别人地注意,在后世军队参谋和国际关系专家地利用史料进行多次完善之后,最终完成那份在西北只有司马自己知道地,仅目录就有数百页的之多的绝密计划。整个计划的严密、细致程度,甚至于可以和历史上著名的史蒂芬计划相比,但是和史蒂芬计划相比,其应变计划反而更多。

西北地处口外,此处即便是一马平川之地,平均海拔都在数百米至千米左右,而西北所处之地,与其说是一片开阔之地,到不如说是被群山环绕之地,在西北地东、西、北四个方向都有高山连绵起伏。在位于西北偏北十余公里的地方,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座海拔一千余米地山头,山上覆盖着凌乱地冰雪已经开始消融,由花岗岩构成的石山上薄薄地覆土层上稀落的长满了野草和低矮地灌木,偶然间有几株枫树、桦树、野核桃树之类的分布地这座荒山之上。

在山脚下经山脉之间有一条并不算宽的碎石构成地简易公路,这条灰黄色碎石公路并不怎么显眼,一直向深山之中绵延。这条被路间凌乱散布着地杂草掩盖地公路,如果不注意地话,至少很难注意这是一条人为修建的简易公路,而与柏油路相连地路口在杂乱无章 地杂草的掩饰下,使得经达的路人常常会以为,这不过是一条简单地进山小道罢了。

“布谷鸟,有麻雀入内,注意核对是不是家雀。”当一辆黑色的轿车从柏油路拐进了这条并不显眼地小路时,对面山体半腰处,一堆杂乱无章 地草丛之中,一双眼睛透过掩蔽良好地暗堡看着那辆进入地汽车。看到有汽车驶入之后,在暗堡里的人,便拿起身边的电话机摇动电话手柄之后说到。 “收到”在这条简易公路的第二个向进山地拐角处的山体暗堡内,一个穿着黑色军装的士官接到电话后开口回答到,同时抽开厚厚的阻碍体,在杂乱的草从之后出现了一个书本大小的躲孔。

“西A丰丰料料,通知三号检查站,是授权车,请对其进行核查。”透过单筒望远镜看到远处缓行的汽车,仔细的核对着车牌,在进行核对之后确认这个车牌和车是授权车,于是这名身穿着制服地士官开口对电话机旁地士兵说到,而在这名观察士官地身旁,赫然摆放着一门75毫米野战炮,炮口正对着公路,再加上工事内的几架机枪,显然这是一个修建在山体之中防御工事。

“这是什么地方?在西北的地图上,并没有标注民团在这里有营地或者说其它建筑之类的。”当轿车再一次拐个弯之后,顺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前行时,蔡锷看到不远处的路边,站着一个身着军装的民团士兵手举着一个停车牌,示意汽车停车,于是便开口问到司马。 “松坡,等一会你就知道了。之前我们已经过了两道检查站,接下来还有几道检查站。”看到前面出现地监检地士兵,听着蔡锷地话,司马开口说到。这时候还不是掀开一切迷团的时候,距离那里还有几公里。

“你好,长官,请您出示证件,下车接受检查”见汽车停下之后,头戴着白盔地宪兵看着车窗放下后,车内坐的那个模样熟悉的人后,于是便强忍着激动敬了个军礼开口说到。 “松坡一会儿你就知道了这里是什么地方了”在宪兵核对着证件地时候,看着蔡锷在那打量着周围地时候,司马开口对蔡锷说到,这种荒山野岭冒出一个检查站,每个人都会好奇。不过司马知道,虽然这里只有这么几名宪兵,但是此时的两则的山上却潜藏着数十名官兵,此时指不定就有十余支枪指着自己和蔡锷。

“松坡,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当汽车驶进隧道之后,司马开口问到坐在身边地蔡锷,车外不时地驶出装碎石的卡车,这个基地虽然早已开工,但是至今不过才修成一条辅助隧道而已,在整个西北知道这个基地存在地人并不多,除了参与修建这里的工兵和守卫这里的军队之外,几乎无人得知。 “应该是一个秘密的要塞吧!”看着车外地隧道,蔡锷开口说到,不过蔡锷显然有些弄不清楚为什么会在这里修建要塞,而司马带自己来这做什么。

“呵呵!要塞?也许吧!我们到了。”当汽车驶进一条辅隧之后,司马看着几十米外站着几个人,于是便开口说到。对于蔡锷地回答,司马并不觉得地意外,这里也许算得上是一个要塞。但是事实上呢?这里更多地时候是一个秘密地军事基地,不过现在这个基地仍然还没有完工,要完工,恐怕至少要到几年之后才有可能。

第二百二十八章 51区

“您好,总团长。您好,总指挥。”身着黑色地基地中校军装的张风阳走过来敬礼迎到,作为基地的指挥官,最近一直以在指挥基地地修建,之前接到总团长来了之后,才会匆忙从主隧道地施工现场赶过来。 “风阳。你们辛苦了,我带总指挥参观一下,有什么事情,等两个小时以后再谈。”司马和蔡锷二人回礼之后,司马开口对张风阳说到。眼前地张风阳过去是司马的侍从官,他是那种沉默寡言没有任何好奇心,永远只知道命令地那种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决定修建这个基地之后,司马便将其任命为基地指挥官,没有比他更适合呆在这里地。

“知道吗?我更愿意称这里为51区!”和蔡锷一起在空旷的隧道里走着,周围钢筋混凝土地构成的宽为三米半、高为四米地圆拱型通道,灰白色的水泥色显得这里阴冷许多,司马看着不时打量着周围的蔡锷于是便开口说到,说话地时候,司马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51区这个大名,后世绝大多数人都曾听说过这个名字,而在这里,这个基地名字同样被司马起为51区。原因很简单,司马所能想到的最神秘地基地,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基地,所以就直接使用的拿来主义。

“51区?”听到这个要塞地名称,蔡锷对于这个名字并不感觉有什么奇怪,在蔡锷看来只不过是一个要塞的代号而已,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们现在是在地下120米地地方,但是在我们地头顶却有超过800米花岗岩构成地山体给这里提供着保护,即使是……没什么,反正这里很安全。”在通过第一处检查站之后,司马开口对蔡锷说到。原本司马是想说即使是原子弹打在山上,呆在这里都是再安全不过,不过想来蔡锷也不知道什么是原子弹,于是便止住了口。

“松坡,你在这里稍等一下,等一会你就会看到51区的真面貌。”在拐了五个弯之后,当看到那边几名宪兵把守着的通道时,司马开口对蔡锷说到,然后走到距离防爆门大约有十米左右一个房间。 “不知道这么做对还是错”司马打开这扇只有自己才可以打开地钢制房门之后,然后房门在司马进入后,自动关闭,在这个灯光有些昏暗的小房间里,司马自语到。

司马打量着这个自己设计保密室,在墙角几个并不显眼的地方有一些小孔,通着墙后地毒气瓶,只要输入地密码有错,毒气瓶地保险栓就会被炸断,然后呆在这个房内地人就会被毒死。同时打开墙上入墙保险柜,当保险柜打开之后,里面赫然是一个指纹密码锁,在输入密码之后,便手掌放在了上面,完成了扫描之后,司马随手关上了保险柜,然后走出了房间,关上了厚达五厘米的多层钢门。

“咔、咔……”这时隧道内传出钢质地防爆门被升起地声音,这扇重量超过八十吨地钢制防爆门,只不过是进入51区的第一道门而已。蔡锷跟在司马的身旁,走进去之后,看着防爆门再次被落下,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亮白光的隧道,这时蔡锷开始发现这里和外面地不同,白色墙壁发着白色地灯亮的异型灯,经历了如此多的关卡之后,蔡锷开始对司马口中的这个51区充满了好奇心。在走了数十米之后,蔡锷地眼前十余米外又出现一扇硕大地钢质保险门封住地隧道,此时这里的一切已经完全超出了要塞地概念,蔡锷开始意识到这里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要塞,这里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否则也不至于如此。

“松坡,你站在这里不要动,千万不能朝前去,知道吗?我可不想失去我最好的军事主官,这里有一些机关。”在距离那扇保险门外十米的地方,司马开口对蔡锷说到,司马之所以如此提醒,是因为那十米根本就是一个死地,当然是在没有解除警戒之前,那十米的地方分布着几十个红外线警报器,只有一有人进入,在隧道顶以及左右两面地机枪就会打过去,每发子弹之间的距离只有二十厘米,而随后致命地毒气就会布满整个隧道。

如同上次一样,司马再次走进隧道一侧地一个小房内,同样的一间保密室,同样只能站一个人。经历着和上次一样地步骤之后,司马便解除了隧道地安保,当然这个解除是暂时的。司马在机械式密码保险门上输了正确的密码之后,用力的拧动转盘,以解除门后地钢制门栓,然后用力推开了厚达50厘米、重达四十吨地保险门。

“没错,这是电梯,接下来,我们才算到达51区,或者说是51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看到蔡锷有些疑惑司马开口解释到,进了电梯之后,司马开口对蔡锷解释到。 “说实话,我很期待,这个51区里面到底是什么?值得你如此的大费周章 ,这里应该不是一般的秘密吧!”在电梯里地蔡锷开口对司马说到。

现在蔡锷的好奇心越来越重起来,毕竟任何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在看到司马费此周章 的保护这个秘密地时候。 “呵呵!如果说我说这里的秘密可以改变历史,松坡,你觉得有可能吗?”听到蔡锷说地话后,司马笑着说到,不论蔡锷相信与否,在司马看来任何人得到里面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历史,尤其是这里地一切被国家掌握之后。

“咔哗哗……”当电梯停下之后,司马推开钢栏地电梯门,终于到了,司马看着眼前地亮着灯的地下堡垒,一时间心里充斥着各种有感慨,这是司马第三次来到这里。 “我带你去看那份计划,一份不亚于史蒂芬计划的计划。”走在被节能灯照亮地通道内,司马开口对蔡锷说到,在来到这里的时候,司马就已经想好了,除了那份计划之外,这里的一切都不能向蔡锷展示,毕竟里面有很多东西太过惊人了。

实际上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基地,到不如说是一个图书馆或资料库,他的核心是由数台服务器组成地电子文本图书馆。那里存放着海量地资料、图书,为了建立这个电子文本图书馆,司马为此花费数千万地资金,而这座电子资料库只不过是整个基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按照司马设想,未来这个基地地意义就相当于后世传说中地那个51区一样,是一个拥有着划时代的科技技术秘密基地,未来将有数千名甚至于更多的技术人员在这里工作,研究学习那些划时代的技术,以在必要的时候投入使用。当然这一切不过只是开始,毕竟现在这个基地实际上完工的只有这么一个电子资料库而已,其它地区仍然在建设之中,当然这些绝对不能告诉蔡锷,至少就现在来说,并没有告诉蔡锷必要。

“就是这份计划,经过数百名国内外的参谋军官和各行专家完善修改地计划,你可以看一下简纲,第一至二十三页,这两边的文件柜之中放着的就是计划原本。”在走进一间房内之后,司马便开口对蔡锷说到,然后指着房内两侧摆放地密密麻麻地文件柜。

之所以这个计划内容会如此之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简单地计划,其中还涉及到国内各派势力地官员性格分析,当然是后世人们地推测,还包括有工业等各方面的计划,仅仅针对各方势力地各种作战计划就多数几十份,再加上种种应变计划,连司马都觉得头大。更多地时候司马还是愿意参考简纲这个骨架。

太过于详细的计划,有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就像历史上的史蒂芬计划一样,虽然史蒂芬计划详细到连列车时刻表之类地都列入了整个计划,但是结果反而把德国人地手脚给束缚了起来。所以这一份计划,更多地时候只是一个参考,毕竟现在西北就像只蝴蝶一般,每一个动作都会掀起一场风暴,现在地未来,甚至于连司马都无法预料。

这个时空就像是一个分支一样,过去司马曾经试图在后世寻找西北地踪迹,但是让司马失望地是在自己地那个时空,根本找不到任何西北地踪迹,后来司马甚至于还特意询问过一些专家,那些专家们也是云里雾里的,所说地一切都让司马迷惑不解,什么时空悖论、时空分支之类地术语。不过和那些专家聊天之中,让司马知道了原来还有时空分支这个词,所以更多的时候司马是把这个时空当成一个与后世社会的平行时空。

即便是司马甚至于不明白什么平行时空的情况下,不过这里的一切,对后世地社会没有任何改变,至少这一点是一个很无奈的现实,正因为如此,司马才没有办法预料到,当西北这只蝴蝶出现之后地一切,所以只能依靠推测,后世的那些专家学者们地推测,也仅只能如此。

而这份计划,与其说是计划,到不如说是建立在史料上的一个架空推测罢了。至少在后世的那些参谋军官和学者地眼中是如此,在他们的眼中他们所进行地这个祥尽至极地架空推测,仅仅不过是一个有钱地怪癖罢了,如此而已。正因为如此,司马显然不能太过依靠这份计划。

库伦城这座外蒙古的首府所在地,同样是旅蒙商号除了恰克图以外的齐聚之地,在俄罗斯商人的眼中这座规模不大的城市有一个别样的外号 “流淌着白银之城”,就像在俄罗斯商人的眼中,张库大道是 “流淌白银之路”一般。

“十五年了!有十五年没来这库伦城了!”看着眼前三层楼高地库伦城地城门楼子,从汽车上下来的高传祥自言自语到,十五年来高传祥从来没想到自己还会再回到这座漠北地老城。 “老爷,当年您也是在这座城里做过生意?”听着老爷的话,看着老爷的这副神情。麻子显然有些迷惑,老爷以前来过这地方?没听人说过啊!

“当年老爷我是天胜号的把式,靠赶牛车吃饭,当年我在天胜号除了运皮货,就是帮一些行商运没奈何,这些事都是十多年前地事了。”看着眼前这座熟悉地库伦城门,还有城门内外的那些个蒙古喇嘛,高传祥开口说到,过去的影子一幕幕地出现在了眼前。 “没奈何?老爷,你运达那几千两甚至上万两的大银锭?”听着老爷地话,麻子一腾神,显然没料到老爷当年赶车运过大银锭。 “没奈何”那东西,更多地时候,像麻子这些人都只是听说过而已。

几百年以来大商号在张库大道挣了钱要回老家时,或把小银锭熔化浇铸成大块银锭,或在沉重的铸铁块中央夹置金锭,雇镖师押运。这样,路上有了意外也不怕,土匪终究是抢了就跑地行当,笨重地东西短时间搬不了多远,只好望锭兴叹。

据说发明这种方法的是常万达的后人,他们把银子铸成千斤重地银锭进行运送,给土匪出了一个砸不烂、砍不动、搬不走的难题,所以把这种银锭叫做 “没奈何”。这方法虽说笨了些,但也是一种没办法地办法,从中也可以看出这条流淌着白银地商道上地风险。

蒙古草原海拔一千四五百米,出了张家口大镜门北有一路之上有千里戈壁和沙漠,戈壁滩上是无尽地砾石,沙漠中是漫漫地黄沙,虽有牧草也是仅几厘米高地 “寸草”或几丛骆驼刺。戈壁中心地沙漠地带干脆就没有植物,苍惊四野渺无人烟,惟见寒星冷月,风霜雨雪。 “年年走口外,月月儿不回来,回来不回来,捎呀哈!酥豆儿来……”一曲撕心裂肺地二人台长调回荡四野,那回地心情岂止一个 “苦”字了得!

“叮当、叮当”就在这时一队骆队从远处走过来,而在骆队打头地就是骑着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