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玩宗师在现代-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76章 乱价

徐大财本来已经吃过饭了,但看见秀姐后,愣是挪不动脚,厚着脸皮拉过把椅子坐到雁游对面,又点了一堆东西。
    见雁游似乎还认识这美女,他心里更着意了。趁秀姐去厨房的功夫,悄声问道:“小兄弟,你知道这位女同志的情况不?她、她结婚没有?”
    打量他那副坐立不安的样子,雁游猜到了几分。以前徐家负担重,徐大财一直没讨上老婆,三十出头了还是光棍一条。现在脱了贫,自然要把婚姻大事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但雁游不怎么看好他的“见色起意”,加上秀姐还未必会同意,不想给她再招烦心事,便模棱两可地说道:“嗯,是最近认识的一位大姐,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那我自己打听。”徐大财捋了捋头发,又正了正衣领:“雁老弟,你看我今天这一身还成吧?”
    “……马马虎虎。”其实他运动外套配衬衣的穿法,让雁游觉得怪怪的。
    “嘿嘿,那我去啦!”不理会目光复杂的雁游,徐大财兴冲冲地直接往后厨走去。
    几次接触下来,雁游觉得徐大财这人虽然油滑了些,心底却是不错,而且现在也算发了笔小财,不说大富大贵,但至少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秀姐如果愿意嫁给他,倒也不错。只是,秀姐外柔内刚,自有主意,还未必看得上他。
    反正雁游不打算掺合这事儿。取过茶杯,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还未送到唇边,徐大财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一看就知道是吃了闭门羹,怏怏不乐地坐下发呆。
    雁游本以为这事到此为止,没想到坐了片刻,徐大财又自己回转过来:“她理都不理我,那小脸绷的。说明是位正经的女同志,宜家宜室,看来我还得再接再励。对了,我悄悄问了掌勺的,人告诉我她结过婚又离了,嘿嘿,这不正好吗。”
    自己傻乐了一会儿,徐大财又重新为难起来:“可我现在虽然手头有俩钱了,却没个正经工作。你说她会不会为这瞧不起我?但凭我的条件,也找不到啥像样的工作。雁老弟,你说该怎么办啊?”
    见他居然颇为上心,雁游不禁也认真起来。想了想,记得徐大财会几招幻术,但一时间却想不出什么工作能用到幻术,便说道:“学校里偶尔会招水电工人什么的,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去打听一下。”
    这年头大伙儿动手能力都很强,从打家具到改造旧房都是必备技能,维修水电更是不在话下。徐大财一听,十分乐意:“那敢情好。雁老弟,这事儿就拜托你了。你帮了我几次大忙,我不是那种只拿个谢字来虚应的人。今后但凡你有什么事用得上我老徐的,尽管开口!”
    “举手之劳罢了,你也不用放在心上。”雁游谦让了一句,却不知道,不久之后他还真请徐大财协助,搞定了一桩大事。
    等回到展厅,人气比之前旺了不少。打量新到的客人都围在陈博彝身边交谈,雁游估摸人该到得差不多了。
    果然,还不等雁游走近,陈博彝便大声喊他:“小雁,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诸位,这就是仿制出燕耳尊的雁游,同时也是英生教授的关门弟子、我校的学生,稍后他将当众修复这尊宣德炉。”
    对古玩圈的人而言,雁游这个名字还十分陌生。哪怕之前曾有听闻,也只是留下一些零星的印象。
    知道他手艺高妙的人,不知道他是英教授的徒弟;知道他师承的人,不知道他的底蕴如此深厚。今天听了个全乎,早有耳闻的人再度刷新了对这位少年的认知;首次听闻的人,则免不了感叹圈子里又多了位前途无量的后生。但无论哪一种,都免不了为他的能力感到惊讶甚至怀疑,陈博彝是否有些夸大其辞。
    将十几位前辈一一介绍过,陈博彝低声询问了几句,见雁游点头,便示意自己的员工小张,将东西取出来放在操作台上。
    正如雁游此前所说,相比同代铜器,宣德炉的价值不是很高。而在场的人也都不是普通的古玩爱好者,身份决定视野,他们的要求与眼光比一般的爱好者高出几层台阶不止。
    若换作普通人,大概能近距离看到宣德炉便已觉得十分幸运。但对这些人来讲,这也不过是件稍微难得的古物罢了。端详传看一番,虽然也少不了称赞,但放回去时可没有半分留恋,神色更是不见激动。
    然而,场内的淡然也不过持续了片刻。当雁游取出这几天赶制出的补件时,一位光头白眉、看上去约摸六十来岁的男子突然“噫”了一声,对他说道:“让我先看看。”
    将小小的补件迎着光亮细看片刻,他忽然取下眼镜呵气擦拭一通,又急不可耐地继续验看。
    这认真的态度落在旁人眼里,自然而然招来了好奇心:“郑光头,怎么了?”
    郑光头并不回答,而是又凝神半晌,才轻吁一口气,推了推眼镜:“难得,难得!你们看这色泽、这质地,再看本物露出的这片原色,有区别吗?这手磨色功夫,真是绝了!”
    刚才被接住视线的人伸头一看,果然如此,惊讶之余,不免又重新将雁游打量了一番。他们大多没见过燕耳尊的本来模样,有些人便以为这件仿制品与博物馆里收藏的那只差异很少,所以雁游模仿炮制起来轻而易举。现在见他竟能做出宣德炉最难仿制的色泽,心中对雁游评价顿时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之前心里或多或少还对雁游的手艺水准存有疑惑,现在已完全烟消云散。
    不过,修复修复,最终还是要落到修字上。雁游虽然做补件的手艺了得,却不知修复水准配不配得上这份手艺?
    这疑问不但郑光头有,在场之人,除了对雁游知之甚深的陈博彝,与对古玩一窍不通只是来看热闹的徐大财之外,疑惑之余,无不抱以期待。
    “现在可以开始了吗?”急于看看结果,郑光头也顾不得客套,直接问道。
    “当然可以。”
    被一堆人眼神灼灼地盯着看,雁游也不怯场。落落大方地接过补件,从容不迫地将早已备好的药水涂遍宣德炉周身。
    趁起效的功夫,又用细巾、小刷等物重新将补件与断口处分别擦拭一遍。将二者粘贴好后,另取出一些细小铜屑,手指轻拂过处,接口处原本的些微细纹,瞬间填充平整,竟找不出半分破绽。
    天下诸艺,入道皆雅。雁游这番动作可谓行云流水,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没有浪费半分力气。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却让人回味无穷。
    郑光头手艺不乍的,但平时也会兴致勃勃地动手修复些小物件。当下手指微动,将雁游刚才的动作又模仿了一遍,却怎么也把握不住旁观时感受到的那份至臻至雅之感。
    最终,他只得放弃,真心实意地赞赏道:“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小雁同学,你人如其名,已到了游于艺的境地。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功力,真是后生可畏啊!我空长年岁,论造诣却是远远不如你。如果你不嫌我人老话多,今后我还要多多向你请教。”
    无论社会地位还是出身财富,郑光头在这个圈子里都属佼佼者。加上他慷慨大方,做事公允,一帮老朋友里,隐隐有唯他马首是瞻的味道。他说出这番话,等于代表这圈子里的人认可了雁游。
    得到他们的接纳,也正是雁游今天的目的。这些前辈在圈子里虽然不是顶级人物,但影响力亦不容小窥。
    见郑光头说得认真,雁游连忙谦逊了几句。他并非恃才傲物之人,加上谈吐谦虚有礼,上点年纪的文化人们最中意这类的后辈。交谈片刻的功夫,无需陈博彝再多说什么,大家已自动将雁游这晚辈划进了小圈子。
    这时,有人指着宣德炉询问价格。把东西带来之前,陈博彝已问过常家兄弟的意见,知道他们愿意出售,陈老便将刚打听来的价格报了出来:“是位圈外朋友的,按现在的行情,实价九千。”
    宣德炉亦有大小之分,除开品相之外,不同直径、不同份量的宣德炉,价格都不尽相同。常家兄弟无意淘来的这只个头是最小的,重量差不多半公斤左右,比较“迷你”,所以价格相对较低。
    陈博彝是从某位玩金石的老朋友那儿打听来的价格,自认十分公道。没想到,那人听了之后,却是大摇其头:“老陈啊,这都是一个月前的价格了。如今古玩到处都在降价,你是不是也该跟着降点儿啊?”
    “降价?怎么可能!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咱这可是太平年月,古玩怎么会跌价。再说现在通货膨胀,我都快吃不起猪肉了,哪儿还会有东西降价?不涨价就谢天谢地了。”
    陈博彝以为是老朋友预算不足,故意浑说想把话题岔开,便也配合着开了个玩笑。
    孰料,那人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样子,认真说道:“老陈,这些天你忙着跑展览的事,后来又闭门休息,所以大概还不知道。国外几本很有影响力的报刊上,近期都发表了外国专家的关于华夏古玩的文章。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证剖析,最后得出结论,说古玩目前的市场价值远远高出了它的实际价值。国内媒体也有转载报道,在圈子里引起极大震荡。”
    “还有这种事?”陈博彝只觉得难以置信:“都是什么专家?他们说不值就不值?外媒还时不时报导华夏要完呢,咱们就真完了?”
    一旁,郑光头听到这话,接口苦笑着解释道:“谁让咱们经济比不过人家。而且华夏近几年从国外购买的设备和技术实在太多了,一般人心里都觉得洋货比国货好,连带着也认为外国专家比国内专家可信。自从媒体转载报导之后,买古玩的人都在死命砍价,不让价就不出手。一开始卖家还硬扛着,但眼见过去了一个来月,这阵风非但一点没消,还越刮越烈,不降价买家就不出手。有人就忍不住松了口子,一家降价,其他家也得跟着降,否则根本做不成生意。现在除了那些家底殷实的还在死扛,一般小老板都是被迫降价,边卖边骂。”
    听罢郑光头的话,陈博彝愣了半晌,又一迭声地喊小张:“咱们店里也该遇到过吧?你怎么都没告诉我!”
    小张有些着慌道:“是有来砍价的,但我以为他们都是进来随便逛逛逗个咳嗽,不诚心买东西,就没当回事。加上最近帮您搬展品布置场地忙得够呛,我有些日子没去串门子打听消息了,所以还真不知道。”
    “唉!”阴错阳差,竟漏掉了这个大消息,陈博彝长叹一声,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一直默默听着两人对话的雁游,听罢不禁皱眉问道:“郑先生,您说的报道刊登在什么地方?我想看一看。”
    这阵子他不在四九城,回来后也没去转店,所以也如陈博彝一般毫不知情。
    “哦,这个容易。我一个熟人也在这儿开店,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得挺全的,我这就去找他拿。”
    “那我跟您一起去吧。”满心疑窦,雁游一刻也不想多等,只想早点看看,所谓的外国专家,究竟怎么操控国内古玩市场。
    “风声放出去这么长时间,造势也造得差不多了,效果还不错。拿报表来我看看,这个月咱们赚了多少。”
    还是上班时间,钟归身国的香槟就已经空了一半。信手翻看着近来组织麾下专家发表在国外报刊上的文章,兴奋得满面通红,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酒精使然,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想到这一篇篇铅字对国内古玩业造成的冲击,他得意极了:这可都是钱啊!先把价格压下来,国内低买,国外高卖,中间的利润至少要多出几倍。相当于在没有任何投入的前提下,一年能凭空增加几十万米元的利润,组织肯定要记自己一大功!
    有了绩效傍身,他才好提要求。等这笔利润入了公账,他就要申请上头给自己放权,并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届时,他对华夏古玩业的掌控会更进一步。
    祖父当年靠给洋人拉纤发了财,却只是个跑腿的,一辈子都得看人的脸色赔小心。但自己不同,一旦计划实现,将会是其他人来看他的脸色、讨好他、巴结他!等到国内根基打稳,声势一大,届时连外国人也不得不与他平起平坐!
    想到得意处,钟归哈哈一笑,仰头又干下一杯香槟。
    这时,财务送来最新财务报表与货运清单请他过目。看着上面比去年同期翻了几番的暂估毛利,钟归满意地摸了摸下巴。但再翻到货运上的保单数额时,却又拉下了脸:“保价金额太低了!”
    这些年他们从华夏收购的古玩,都是用货柜从海关运往国外。仗着古玩相关的法律细则不够明确,且海关人员对古玩知之甚少,他们一般都是打着工艺品的幌子,要么就写成是民国以后的物件。总之,尽量贬低古物的价值。
    但保价这块却正好相反,要设法拉高价格,至少争取与收购价值平齐。否则,一旦出现意外,造成的损失虽不至于要主管来赔付,却也要记入绩效,影响到主管在组织内的位置。
    所以,钟归看到保单上的金额后,十分不满:“太低了!这几十件货在国内起码值三四十万,运到日不落后运作得当,可以翻上六到十倍。结果你就给我保十万?你脑子像马桶一样堵住了吗?”
    “可是,老板,我们收购时,就只花了十万不到……”财务连忙解释。
    “需要我提醒你,这是操纵市场的结果吗?按照它们原本的价值来做保单!”钟归喝道。
    “是,老板……”
    财务苦着脸应道。保险公司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任由己方信口开口河地提报价值?说不得,又要按老办法操作弄套假的流水账了。好在这套法子是当年项博士在时就设计的,许多年操作下来都没出过岔子。想来这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教训完不让自己省心的属下,钟归又捧起报刊,重新欣赏这些给他带来具体利益的文字。
    但抽象的文字总代替不了实物。看了片刻,他觉得有些坐不住了。想了一想,招手对属下吩咐道:“我到外面走走,有急事的话放到明天再处理。如果是那装病的家伙想通了过来报道,直接开销就好,不用等我。”

  ☆、第77章 一派胡言 

展厅角落,雁游与陈博彝快速翻看着新取来的资料,脸色越来越难看。
    将最后一叠报纸狠狠掼在桌上,很少发脾气的陈博彝难得横眉怒目,恨声说道:“引用部分也就罢了,到了结论还是满口‘国外专家称’、‘国外专家认为’,这记者是收了他们的红包还是怎么的!”
    陈博彝愤慨不已,雁游却是一语不发,继续翻看。
    几份发行量巨大、名字耳熟能详的报纸都刊载了此事。但都有个共同点:引用西媒报导的纸媒没有全译原文,只是截取了片段。阐述古玩溢价的过程语焉不详,一语带过,结论倒是十分详尽,不但点明在日不落等西方国家,古玩店生意受到影响,采访的几位收藏家也是懊悔叹气,直言早知今日,当初就该购买其他国家的古玩来保价升值,云云。
    这些报导无一例外,极具有导向性。如果给外行人来看报道的话,会产生一种华夏古玩价值极其低廉的错觉。报导太过强调这点,以至字里行间都透着廉价感。有份报纸甚至用曾经红极一时又转眼销声匿迹的x株口服液、x功来做比较,长篇累牍地分析普通人的盲目跟风追捧、对古玩价格虚高造成怎样的影响。
    报纸的受众都是普通人,在密集的轰炸宣传之下,自然会对古玩价值产生疑问,继而影响到整个圈子的行情。
    可是看遍所有报纸,雁游也没找出什么有力的干货,可以自圆其说地证明古玩应该低价。至多是“许多古玩保存不当损毁严重,但市价过高欠妥”之类,毫无说服力。
    狂轰滥炸似地贬低诋毁,却又拿不出什么有力证据。这手法依稀有点眼熟,让雁游联想到民国政府时期,当局针对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却又不肯乖乖与政府合作的社会人士,除了私下刁难甚至以武力威吓之外,在舆论方面玩的也是指使御用文人捕风捉影歪曲事实,甚至污蔑陷害,试图抹黑对方社会形象这套。
    但是,那时当局针对的是持不同意见的反对派,现在这人针对的却是华夏古玩——如果真有人在幕后操纵的话,他想得到什么?他能从这件事里捞到什么好处?
    莫非是将其他国家的古玩倾销到华夏?不太可能,国人现在还没这个购买力,就连本国的古玩也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
    那么,他到底想做什么?
    想不出目的,就该先去找找起因。就像在修复破碎程度严重的古玩时,面对数百块碎片,先从底座开始拼凑总是最快的。
    思忖片刻,雁游看向犹自向郑光头报怨连连的陈博彝,问道:“陈教授,你能找到这些外国文章的原文吗?我想仔细看看。”
    “报导里没有注明出处,只说是某国权威杂志——我问问国外的朋友,也许他们有。”
    陈博彝的话却提醒了雁游:“对了,我先回去问问英教授。他既是前辈,人脉又广,说不定已经搞到资料了。”
    正准备回铺子去打电话的陈博彝马上收住脚,点头认可道:“嗯,你先问一问,说不定这样还快一些。要是找到了,记得也给我一份,我一定要看看是谁写出这种谬论。”
    这时,在旁边竖着耳朵听了半天也没弄明白的徐大财,打量两人话说得差不多,好奇地凑了过来:“雁老弟,到底出了什么事,把你和陈教授都气成这样?”
    “是国外有人信口雌黄,说我们华夏古玩价值低微——”
    一言未了,雁游猛地触及旧事,忽然心口剧震,连忙问道:“我记得上次你对我说、有人在压低古玩价格?”
    “是啊。”徐大财回忆道:“咱俩之所以会认识,就是因为我挖出了祖辈弄来的古玩,因为怕被人家坑了一直没出手。好不容易打听到一家据说还算是公道的,偏偏又是当年被我家祖宗骗过的钟家。所以我才绑……哦不,请你来鉴定。后来我又听哥们儿说,那钟家开的收购公司在压价,还问你是不是古玩价格就跟菜肉价似的,丰年贱荒年贵。”
    “钟家,对,钟家!”
    雁游喃喃道。自己怎么就把这件事给忘了,明明当时还在奇怪,为何钟家要做这种自砸招牌、不讲信誉的事情。
    钟家背后一直有外国人的影子,而所谓古玩低价的报导又出自外国,这件事十之八九和钟家脱不了干系!
    但是,虽然找到了疑犯,却仍旧不知道钟家的目的何在。莫非,他们又想像上次对付英老那样搞阴谋?
    想到这里,雁游再也坐不住了。原本准备等展览结束后再去找英老,现在也顾不得许多,直接向陈博彝说道:“陈教授,不好意思,我突然想到条线索,要马上找英老商量。”
    “那你快去!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陈博彝也是憋了一肚子火,见雁游似乎有了头绪,自然不会阻拦。
    恰好这时,慕容灰引着位陌生人走了过来,向两人说道:“这位先生想买件瓷器,但要求比较高。陈教授,你们聊聊?——小雁,你这是要去哪里?”
    “有急事找英老。”雁游胡乱收拾了修复台上的东西,头也不抬地说道。
    一听是急事,慕容灰不再理会那个在外面的店铺遇到、声称要买好货、貌似挺有钱的买家,直接从雁游手里接过小包:“那我们一起去。”
    目送这两人步履匆匆地跑出展厅,陈博彝压制住烦燥的心情,勉强向来人笑了一笑:“现在的年轻人,着急起来就是这么横冲直闯的……请问先生贵姓?这里都是我积年收藏之物,只有部分可以出售。不知先生想看摆件还是用器?我给你介绍介绍。”
    “不管什么,只要东西确实好,我都感兴趣。”
    来人背着手向场内环视一周,那神气活似种鸡巡视母鸡窝似的。直到视线落到特别单设了一处展柜的燕耳尊时,那倨傲之色才略略一收。
    目光贪婪地流连在尊体上,他舔了舔嘴唇:“我姓钟……老板,这物件报价多少?”
    英教授家。
    当雁游与慕容灰赶到时,英老恰好在门口送一位年轻人。
    一问才知道,英老前两天已经从老友们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国内是在一个月前报导这件事的,那会儿英老忙着交待工作、为去广州做准备,便不曾留意到。他的老朋友们在这段时间里,已经设法从国外弄到了原文。今天正是应英老要求,让家中小辈将整理好的资料送上门来。
    看见他俩,英老立即说道:“来得正好——慕容灰,英文难不倒你吧?来翻译一下,我一个人翻不了那么多。”
    早年英老进过学堂,懂得英文。但送来的文章足有五六份,单靠他自己根本忙不过来。
    在路上时,慕容灰就听雁游说过事情原委。听说这事件背后有钟家的影子,他不敢怠慢,二话不说马上接过资料,取过纸笔边看边写。
    但雁游却受不了他写几个字就要咬笔头想笔划、或者干脆问自己怎么写的行为。在慕容灰第三次问报导的导是加立刀旁的“倒”,还是道路的道时,雁游干脆抢过了他的笔:“你说,我写。”
    “真是不好意思。”嘴里么说,慕容灰脸上的笑却掩都掩不住。还趁机又往雁游那边挨了挨,反正现在天气转凉,不怕热。
    三人忙活到深夜,总算是把文章统统翻译完毕。笔头一丢,慕容灰才省起还没吃晚饭。
    刚要找早混熟了的保姆要吃的,却见英老猛地一拍桌子:“一派胡言!简直一派胡言!”

  ☆、第78章 撞上门的钟家 

被掀翻的墨水滴滴答答落了英老一身,老人家却毫不在意,只气得双手颤抖。刚刚翻译好的文稿被揉成一团。如果不是它们还有用,恐怕早被撕掉了。
    见状,雁游与慕容灰连忙上前帮忙整理,却被英老拦下。瞪着微布血丝的双眼,英老沉声问道:“你们看懂了吗?”
    慕容灰翻译的时候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问汉字生词上去了,反倒没有留意内容,便摇了摇头。
    雁游早在誊写时就留心默诵了一遍,点了点头:“我看出来了,他们这是拿着国外古玩的标准来品评我们华夏的古玩,简直荒唐透顶!”
    几篇文章虽然看似出发点不同,实际行文角度却一模一样。先对华夏古玩如今身价逐年攀升装模作样地表示一下惊讶,随即便是转折——“然而,从xx方面来考虑的话……”
    接下来便是用欧洲皇室的金器来比中国的铜器,结论是铜器太素,比不上镶满宝石的皇室金器。用西方古典油画来比华夏古画,结语是没有透视结构不够写实,除了年代久远之外没有其他价值。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英老冷笑道:“嫌我们华夏的字画不够好?嘿嘿,别的不提,就说一件:开以形写实之先河的顾恺之,他的《女史箴图》当年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抢走,现存日不落博物馆。tmd抢了我们的东西又大放厥词,简直畜牲都不如!”
    英老气得都爆了粗口,雁游更是郁闷不已。但顾忌着英老身体不好,怕气出问题来,便没有开口,而是先不停劝慰着老者。
    等英老火气稍退,雁游才说道:“这些人是存心找茬,这文章看似严谨,很能唬住外行人,实则一开始方向就是错误的。华夏画技与西方截然不同,这要怎么比?根本分不出高下,至多是看个人审美、更喜欢哪种罢了。至于铜器比金器,那就更可笑了。他们怎么不用乾隆时期的珐琅掐丝器去比?无论工艺造型还是精美程度,保准完胜那些只知道堆金砌宝的玩意儿。教授,依我看来,他们就是故意挑事,您不该生气,否则倒把身子给白搭进去了。”
    雁游对西方古物了解不多,不过,因为当年国内也有收藏这些的爱好者,所以做这门生意的也颇有几个。他在琉璃厂掌柜那儿看过一些从国外军官高层、甚至从美国大兵手上淘换来的小东西,觉得比之华夏的东西又另是一种精致。
    但可能是缺少文化认同感,他觉得国外的器件匠气太重,不如本国的灵动有意趣。洋画虽然好看,但也不符合他的审美。
    他秉持的这种观点,当时在圈子里算是主流。连那些在华夏倒腾古玩回国的外国商人也承认这点,并且直言东方古物有一种神秘而不可言说的美,在他们国家大受欢迎。
    雁游怎么也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竟会有所谓外国专家振振有辞地贬低华夏古玩,而且理由还那么站不住脚。
    但更可悲的是,这站不住脚的理由竟会民众认可接受,掀起一波降价潮,这才是最荒谬的。
    该怪谁呢?是几十年的积弱让大家有意无意间习惯性否定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还是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就认为西方一切皆美好?
    雁游无暇深究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因为当务之急,还是要揭穿钟家的阴谋,化解这场撼动整个圈子的危机。
    安抚了英老几句,又取过老人家翻译的那两篇文章快速看完。沉吟片刻,雁游便将徐大财说以前钟氏经营的收购公司就曾有过压价行为之事说了一遍,末了说道:“据我和慕容调查,这姓钟的和上次试图陷害您的人脱不了干系。现在这么做,我认为多半是想搅浑水大捞一笔。我对国外的圈子不了解,您知不知道,发表文章的人身份是什么?刊登文章的杂志是否权威?”
    英老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雁游只稍稍一提,他立即反应过来,怒气一敛,警觉道:“你是说,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有人故意操控?而且你们已经调查出来、那人姓钟?”
    “是,我怀疑他是钟思勉的后代。”
    其实不是怀疑,而是确凿无疑。但雁游没有办法解释自己是怎么确认的,所以只能说得含糊。横竖只要追查下去,其他人必然也能证实这点。
    “钟思勉?”英老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默念了几遍,终于想了起来:“这是我小时候,四九城里一个专帮洋人跑腿的家伙。后来巴结上一个有点势力的洋人,在解放前夕跑到日不落去了。你是从你师傅那里知道这个人的吧?”
    以英老的身家人脉,当年出国不过一句话的事,但他却选择留在大陆,显见对国家感情很深。那些像慕容端、裴修远一样为了家小考虑、不得不迁居的老朋友他可以体谅。但像钟思勉这种奉承讨好洋人给自己捞前程的,他却看不上眼。
    见雁游点头,英老冷笑了一声:“如果是此人后代,同外国人勾三搭四地弄鬼,倒也说得通。嘿嘿,先前我还以为是偶然,现在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好办了。他们敢质疑,我就不会反驳么?我这就找朋友打听打听这几个人的来头,顺便找找他们的小辫子——慕容灰,今晚你留下来,帮我润色英文稿子。”
    同雁游这关门弟子一样,英老也是实干派。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