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统有些交情。
“小蒋!你怎么在这里?听说你回国述职去了,这么快就回菲律宾了?”
龚春台走上前,与正在前台订客房的蒋翊武打招呼。
“龚大哥?你住在这旅馆?还是来访友?”蒋翊武也有些惊讶。
龚春台看了眼站在蒋翊武身边的那名高个洋人,冲着两人抱了抱拳。
“我到菲律宾做买卖,现在就住这旅馆之中。小蒋啊,你身边这位洋人是?”
“这位是英国《泰晤士报》远东地区主编莫理循先生,他与我同乘飞机从广州赶来,这不,刚下飞机,我带他过来订客房。想不到龚大哥也住在这里,若是不急着走,我改日一定请龚大哥再指点指点我的拳法。”
蒋翊武将身边那位澳大利亚的记者介绍给龚春台,并将龚春台的江湖出身告之莫理循。
“原来您就是那位‘厨子革命’的主角,幸会,幸会。想不到您竟也成了商人。”
莫理循倒也客气,作为一名消息灵通的记者,他当然还记得当年“戊申革命”中的那些传奇故事,而清廷海军“海琛”号巡洋舰的起义无疑是印象较深的革命事件之一,当年军舰起义之后,革命派掌握的报纸也大肆宣扬了一番,是以莫理循印象深刻。
“客气,客气。如今这年头,经商挣钱是正道,再说,我自由散漫惯了,不习惯军旅纪律约束,索性干脆弃武从商了。”
龚春台笑着与这个澳大利亚人握了握手,他无意将话题集中在他的过去上,所以立刻将话题扯远,恭维了莫理循几句。
“原来莫理循先生是坐飞机赶到马尼拉的,可是那架‘进步’号?想必莫理循先生一定是位英勇无畏的记者,说句实话,现在我还不敢坐飞机呢,就怕飞到半路上掉下来,栽进海里,我的水性可不怎么样。”
见龚春台说得风趣,莫理循也笑了笑,指了指他的腿,然后又指了指他的脚。
“实不相瞒,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我的腿和脚一直在哆嗦,说起英勇无畏,我远不及龚先生这样的革命者,以及蒋上校这样的军官。”
几人客套一番,然后龚春台和蒋翊武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便各自散去,龚春台自回客房,而莫理循也提着他的公文包跟着旅馆经理去了刚才蒋翊武为他订下的客房。
莫理循跟着旅馆经理走进客房,先打量了一下客房里的陈设,虽然简单,但是干净,而且还有一台电风扇,角落的书桌边甚至还摆着一台收音机。
打发走了旅馆经理,莫理循脱去了上衣,然后走到那台崭新的电风扇前,在打开开关之前特意看了眼商标和铭文,居然也是中国制造,于是很是感慨的将电风扇的电源开关打开。
“中国的进步真快,我想,如果欧洲战争继续持续几年的话,或许中国商品将占领整个东南亚市场,即使是美国商品,也无法与之竞争。”
莫理循并没有走神太久,他很快就将注意力放在了工作上,作为一名嗅觉敏锐的新闻记者,莫理循随时都在寻找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而现在,就有一条值得跟踪的新闻。
在角落的那张书桌前坐下,莫理循从公文包里取出纸笔,很快就开始草拟一份新闻稿。
“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我现在非常的兴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乘坐飞机进行远距离旅行的记者,就在今天,我从中国的广州登上一架旅客机,借道香港直飞菲律宾的马尼拉城,并在走下飞机的时候受到了马尼拉当局的热烈欢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再过几天,读者可能就会在报纸上看见我与飞行员的合影。
这架可以执行远程飞行任务的旅客机是由中国的一家飞机制造厂制造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架飞机是全金属结构,与那些木头骨架、帆布蒙皮的飞机比起来,这种全金属结构的飞机不仅更结实,而且更轻!
是的,这种被中国人称之为‘进步’号的旅客机肯定要比同样体积的木制飞机轻便,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铝合金,这种铝合金不仅硬度高,而且重量轻,而这种全新的合金材料之所以能够批量制造,这要归功于中国中枢政府集中力量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建造的那几座水电站和电解铝工厂,没有这些工业部门,这个曾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东方国家或许永远也不可能制造这种合金以及利用这种合金而制造的飞机。
曾经有读者来信,询问为什么中国迟迟不肯加入协约国一方,用实际行动来捍卫世界和平,维护国际公理,而不是仅仅将和平与公理的呼吁挂在嘴上?
现在,或许诸位可以从‘进步’号旅客机上看出中国为什么不愿加入协约国阵营的某些原因,因为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在对华友好的行动上,德国人远远走在其它列强的前头,没有德国人的工业技术援助,中国人不可能取得现在的工业成就,用一句不怎么夸张的话来说,现在中国工厂所制造的产品中,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架旅客机,都可以看到德国工业技术的影子,而现在,中国的工厂正在利用这些德国技术制造出价廉物美的商品,占领着亚洲的广阔市场,而与此同时,习惯于从土地中榨取利润的中国商人也从这种工业的疯狂扩张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而他们也正像西方商人曾经做过的那样,利用工业带来的巨大利润进一步扩张他们的工业帝国,这当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业技术支持,这种快速的工业扩张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使是现在,当欧洲的战火将欧洲工业的繁荣化为硝烟的时候,在中国,在这个东方国家,依旧有许多德国技术人员在协助他们的中国同行,研究着新技术,发展着新技术,那么请问,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人怎么可能会抛弃他们与德国人之间的友谊呢?虽然这种友谊确实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之上。
据说,用来制造‘进步’号旅客机的铝合金就是由一群德国的冶金专家研究出来的,没有他们的配方,或许这架飞机根本飞不起来,那么,我这次依旧只能乘坐轮船来到菲律宾。
中国的技术人员之所以将他们制造的这种可以乘坐二十人的旅客机称之为‘进步’号,或许就是对他们心声的最好表达,这个时代的中国需要进步,而且他们确实也在进步。
……
无论欧洲人怎么评价中国在此次欧洲战争中所采取的立场,都无法改变以下这个事实:当欧洲人利用欧洲工厂制造的枪炮弹药将欧洲变成废墟的时候,中国人却在利用这个难得时机发展他们的工业与国力,或许,等欧洲人结束了他们的冲突之后,再回过头来向远东眺望的时候,他们会惊讶的发现,一头沉睡的狮子正在睁开眼睛,虽然那眼神或许还有些迷茫,但是它毕竟已经醒来,那么,它的怒吼或许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第844章 帝国獠牙
当有价值的新闻摆在眼前的时候,莫理循就是一个标准的工作狂。
为了准备这份关于中国工业发展情况的新闻稿,莫理循几乎工作了一个下午,等他最终完成这份稿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而他,甚至连午饭都还没有吃过。
将稿件装进公文包,莫理循离开客房,向旅馆的值班经理订了一份菜单,虽然旅馆里确实也有餐厅,但是莫理循并不打算在餐厅里进餐,他叮嘱值班经理,叫人将他订的菜全部送到他的客房,他将在客房里进餐。
半个小时后,一名服务员才将全部的菜上齐,其实菜也不多,不过就是一份烤牛排,一盘蔬菜沙拉,一只牛角面包,以及一些饭后的甜点和水果。
在服务员离开客房并将房门关上之后,莫理循就在桌边坐下,系上餐巾,然后拿起刀叉,刚将餐叉搁在牛排上,突然想起一事,于是急忙站起身,走到角落,将那台搁在书桌边的电子管收音机的开关打开,并调到“远东之声”的频道,然后才走回了桌边,坐在椅子上,开始了他的晚餐。
现在正是“远东之声”的国语新闻时间,作为一名驻华记者,莫理循现在已经养成了按时收听华语广播的习惯,不仅听国语版本的,而且也听广东方言与福建方言版本的新闻广播,而后两种方言广播是远东之声电台专为照顾南洋华人移民而开设的节目,莫理循经常要到南方采访,他也希望练习一下自己的听力。
“……根据法国巴黎电讯最新消息,发生在俄国前线军事指挥中枢莫吉廖夫城的兵变目前已经平息,与彼得格勒的革命类似,现在的莫吉廖夫城实际上由杜马委员会和苏维埃共同控制,而且彼得格勒临时政府也已派遣特使前往莫吉廖夫接管政权。
与此同时,根据莫斯科城拍发的一则电讯,俄罗斯帝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现在已经驻跸莫斯科,并宣布莫斯科为临时首都,根据沙皇签署的一份军事命令,所有驻扎在中亚地区以及远东地区的俄国后备部队都将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一旦接到命令,这些部队将立即调往莫斯科,接受沙皇的直接指挥,并准备坚守莫斯科,如果能够守住莫斯科,沙皇军队下一步的行动将是反攻彼得格勒,目前沙皇已经任命了好几位新的将军,据说其中有一名中国人。
鉴于目前俄国形势急剧恶化,中国外务部建议中国公民最近一段时间不要前往俄国,已在俄国境内的中国公民也不必惊慌失措,请尽量互相之间保持联系,如果需要帮助,可前往中国驻俄各地领事馆寻求帮助,目前,中国在俄国领事馆共有十五处,分别位于……。
各位听众朋友,下面是本台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根据从伦敦传来的电讯,在英国政府的斡旋下,日本帝国与澳大利亚自治领之间的争端目前已暂时告一段落,双方正式达成协定,而根据这一协定,日本军队和澳大利亚军队将根据目前的实际控制线分区占领德属殖民地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日本控制区位于北部,澳大利亚控制区位于南部。
不过,在达成协议之后,日本驻伦敦大使曾向记者说过,日本政府的立场不会动摇,日本军队浴血奋战得来的战果也不会拱手送给澳大利亚,除非国际社会允许新几内亚成为独立的国家,不然,日本军队将在岛上长期驻军。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自治领联邦政府也表示了类似的立场,并坚持认为,日本的利益线不在新几内亚,日本对德作战应该是出于国际道义,而不是为了占领德国属地,如果日本政府坚持这样认为的话,那么无疑是在说,协约国对德作战是为了争夺殖民地,而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澳大利亚自治领政府同时也认为,大英帝国政府将最终决定新几内亚原德国属地的最终归属。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则一直坚持认为,单独一国无权决定原德属殖民地的归属,这一决定权应该掌握在一个国际组织手里,而日本政府中的一些人士也认为,这个国际组织的权威不能低于‘远东和平委员会’。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日本帝国与澳大利亚自治领关于新几内亚德国属地的争端过程,这一地区在一年前就已被两国军队分别占领。
新几内亚位于东印度群岛西端,是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全岛总面积超过八十万平方公里,是南洋诸岛中面积第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岛屿,比婆罗洲的面积还大一些,在欧战爆发之前,该岛在行政区划上分成三部分,西部由荷兰东印度殖民当局控制,东部则被英国和德国分别占领,英国占领东南部,德国占领东北部,德国属地面积约十五万平方公里,欧战爆发之后,这里也成为协约国军队的攻击目标,日本军队和澳大利亚军队几乎同时对德国属地发动进攻,并平分了这里。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日本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围绕着应该由谁来托管新几内亚德国属地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外交行动,甚至包括武装冲突,就在上个月,日本军队与澳大利亚军队刚刚在当地的一座河谷地带发生过激烈交火,冲突中,双方均使用了包括机关枪、山炮在内的重型武器,而且各有一些伤亡,那次武装冲突也是日澳两军所发生的最激烈的武装冲突,一度动摇了协约国的远东团结和战略。
为了解决新几内亚德国属地归属问题,日本与澳大利亚均向国际社会寻求帮助,澳大利亚依靠的是大英帝国的支持,而日本则借口新几内亚应该在地理上划归亚洲而将这一问题呈送远东和平委员会,显然是想将这一问题亚洲化。……”
听到这里,莫理循停下刀叉,将公文包提了过来,放在脚边,然后从里头翻出来一本世界地理图册,以及一张世界地图,拿在手里看了看,研究了片刻。
“为什么日本不肯按照口头约定将新几内亚全部交给澳大利亚托管呢?难道日本政府真的打算将战略重点放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方向了么?难道日本政府不惜为此得罪大英帝国么?”
也难怪莫理循有此疑问,自从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正式宣告成立之后,澳大利亚就基本上脱离了大英帝国的直接控制,虽然澳大利亚依旧是大英帝国的一个自治领,但是实际上这个自治领的权力几乎与一个独立国家差不多,就连陆上防务也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持,可是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重要成员,同时也是日不落帝国殖民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英国政府恐怕不会坐视有什么势力威胁到澳大利亚的安全。
新几内亚岛就在澳大利亚的北部,相距很近,这样一个战略要点,英国政府怎么可能会允许别国控制呢?德国在那里的殖民地之所以成为协约国军队攻击的第一目标,也正是为了解除澳大利亚所面对的德国军事威胁。
可是现在,日本政府居然想托管新几内亚岛上一片面积超过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简直就是在向英国利益挑衅么。
莫理循拿出铅笔,在那张世界地图的新几内亚岛的位置画了个圈,然后又在日本列岛的位置画了个圈,并用一条虚线将这两个圈连接起来,接着,又将日本已占领的太平洋上的原德国殖民地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也用铅笔画上了圈,并分别用虚线与新几内亚岛和日本列岛连接起来,这样,地图上就出新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
莫理循又拿出尺子量了一下地图上的那三条虚线,他发现,如果以马里亚纳群岛为海军基地的话,那么海军舰队从这里出发,无论是向北去日本列岛,还是向南去新几内亚岛,所需要的航行时间是差不多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航线上,除了少数的岛屿之外,完全没有陆地的阻隔,海军舰队可以放心的航行,而不必担心暴露行踪,即使是飞机,也很难在茫茫大海上发现日本舰队。
唯一的障碍是关岛,那里现在由美国占领,是美国海军的一处补给站,可是相比菲律宾,关岛目前还没有受到美国海军的真正重视,所以,日本舰队或许不必在意那里的少量美国军舰。
“看起来,在失去了台湾岛之后,日本帝国又将目光转到了新几内亚岛上。”
莫理循将地图放在一边,然后又拿起那本地理图册翻阅起来,研究了一下新几内亚岛的情况,显然,那里根本就是一片蛮荒地带,除了一些食人族之外,几乎看不到人类的聚落,虽然德国不怎么重视对新几内亚的开发,但是对于饥饿中的日本而言,新几内亚似乎很有吸引力,而且相比满洲、台湾,新几内亚附近也没有强大的对手存在,虽然南面有一个澳大利亚,可是澳大利亚现在仍是一个农业国,工业产值几乎不值一提,之所以以前没有遭到强敌威胁,完全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相对隔绝。
可是如果日本控制了新几内亚岛,那么澳大利亚所面对的战略环境就将发生剧烈变化,日本再不济,当年也击败过俄罗斯帝国,虽然在中日战争中日本也遭到了沉重一击,可是只要给日本时间,日本帝国未必就不会缓过劲来。
一旦日本帝国缓过劲来,那么,新几内亚就将成为日本帝国伸向澳大利亚的獠牙。
想到这里,莫理循再也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他立刻决定再写一篇报道,以一名澳大利亚公民的身份提醒澳大利亚人,如果澳大利亚不能解决新几内亚岛的归属问题的话,那么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危险就在眼前,当年,俄罗斯帝国是吃过这个亏的,澳大利亚不能重蹈覆辙,必须将日本人的贪念扼杀在萌芽状态,必须遏制住日本帝国的野心。
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澳大利亚人的立场,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它国家的立场如何?对于“泛亚细亚主义”正在迅速抬头的亚洲而言,澳大利亚毕竟是一片白人的土地,而且,现在这个白人国家还在对亚洲移民执行歧视性的移民政策,也就是所谓的“白澳主义”。
这是一场国际棋局,参与的国家不止是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
第845章 牵制策略
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工地上就已经开始了喧嚣,在天亮之前,工人们就已经吃完了早饭,并在工头们的带领下进入了工地,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施工。
工地上不仅有大批工人,也有大量的工程车辆和工程机械,其中的多数都是进口的美国机械,少数则是国产机械,甚至还有不少前清时候从外国购买的蒸汽机,至于橡胶车轮的独轮车就更多了,各种车辆发出的噪音此起彼伏,与号子声夹杂在一起,将着工地渲染得热火朝天。
这里是河南陕州,紧挨着黄河,就在黄河南岸,西边是灵宝,东边是渑池,过了黄河往北就是山西的平陆了,自古,这陕州就是通衢之区,陕、晋、豫三省交界之处,论起人文商贸,虽不及郑州、开封繁华,但是在这豫西北一带也算是个中翘楚了。
由于紧靠陕北高原东部边缘,陕州地形颇为奇特,黄河的河道走到这里,也就出现了地势险要的峡谷地带,最著名的是三道峡谷,所谓“人门”、“神门”、“鬼门”,这三道峡谷也并称“三门峡”,被这三道峡谷束缚,河水在这里变得更为湍急,而且河道狭窄,如果想修建水坝的话,三门峡无疑是比较理想的建坝地点。
现在,陕州这处工地就是为一座水坝工程服务的工地之一,虽然只是辅助工作,可是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仍然超过了五千人,动用机械数百部,并有一个工程技术支援小组长期驻扎于工地,随时指导工地施工。
三门峡水坝动工于两年之前,这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工程,在这个工程上,中枢政府倾注全力,虽然距离工程完工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不可否认,一旦这座集蓄洪、排沙、发电、灌溉功能于一身的大型水坝完工之后,黄河的防汛工作将变得较为轻松,而河南、陕西、山西这三省交界处的工业发展所需动力也将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为了保障三门峡水坝工程的顺利施工,中枢调集了大批技术力量,其中既有来自外国的工程专家,也有毕业于德国、美国工程技术学校的中国留学生,至于水坝的设计工作,也是由国际著名设计师领衔完成的,按照中枢政府和水利署的要求,这座水坝采用了最为可靠的重力坝结构,而所需的混凝土则来自当地的水泥厂,钢筋则来自武汉,为了方便施工,甚至还专门修建了一条轻便铁路,连接那条由河南通往陕西的干线铁路。
在工地工作的工人多数来自河南、陕西、山西,其中的多数人除了从工程处领取微薄的现金工资之外,待工程结束之后还可以从农林部领取一张地契,届时,他们就将在内蒙古、东三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农田,这种廉价雇工无疑降低了工程造价。
在这座水坝的工程上,中枢政府的立场非常明确,无论如何也必须保证这座水坝按时完工,要资金有资金,要人才有人才,而工程一旦完工,主持工程的中国技术小组并不解散,而是将分散各地,继续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这个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由于南方的几座小型水电站已经完成了建设,大批技术骨干加入到三门峡水坝工程中,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工程的进度加快了不少,再加上调整了工作时间,并改进了施工方案,按照工程专家们的计算,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个工程将提前半年完工。
像往常一样,今天的工程准时开工,到了上午九点钟,工地上已经是尘土飞扬,马达轰鸣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支车队悄无声息的来到这座工地,待车停稳之后,车上走下来一些大人物,其中职务最高、权力最大的就是这中枢政府的掌门人、大总统赵北了。
赵北是坐火车从北京一路来到陕州的,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视察三门峡水坝工程,按照行程安排,在视察完三门峡水坝工程之后,他还将继续乘火车西进,直到甘肃,然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西进,毕竟,现在迪化至兰州的铁路已经建成通车,如果赵北时间充裕的话,他随时可以去天山脚下逛逛。
这已经是赵北在今年的第二次远行视察了,上一次远行视察是在年初,当时,他去的是南方,最远到过广西,并到镇南关上转了转。
陪同赵北一起过来的除了他的夫人韩翠旖之外,同行的还有内阁各部次长、河南省地方政府大员,以及那位曾任副总统的现任水利署署长张謇,众人赶到工地之前,也没有提前通知,所以工地的施工负责人并不清楚总统过来了,看见车队过来,还以为是省政府又派人过来监督工程了。
等工程处的负责人得知过来的是总统本人时,立刻带领工程技术专家赶去总统跟前,以便随时为总统解答施工问题。
其实赵北也没问什么高深的问题,他现在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其一,工程能否按时完工;其二,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一旦水坝建成,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是否可以得到解决。
这毕竟是中枢政府主持的一项真正意义上的重大工程,相比铺铁路,建设水利对技术的要求更为苛刻,虽然赵北可以凭借历史经验最大限度的避免走弯路,但是作为一个外行,他确实需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工程专家的回答让赵北比较满意,因此,他很快将注意力转到了工人待遇问题上,而就在总统先生向工头询问工人情绪和工作热情的时候,总统夫人已经与记者们赶去工人家属区嘘寒问暖了,而按照日程安排,如果总统还有充裕的时间的话,他也将随后赶去工地的一座小学,与总统夫人一起旁听一节地理课,子女免费入学,这也是为工人们提供的一项福利,虽然这项福利本来就是法律规定的。
不过作为一位日理万机的国家元首,赵北的日程安排随时都在修改,就在他在工地上视察的时候,一名侍从室副官和一名督政处秘书骑着一辆偏三轮摩托赶到工地。
“总统先生,外务部急电。一个小时之前,日本驻华公使紧急拜会外务总长,向我国中枢政府呈送一份外交备忘录,备忘录的大致内容在电报里写得清楚,请总统过目。”
一边向总统报告,那名督政处的秘书一边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电报抄稿,呈给赵北。
赵北接过电报抄稿,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将电报递给了站在身边的水利署署长张謇。
“季老,你也看看,日本人这是打算拉咱们上贼船呢。”
张謇接过电报抄稿,也仔细看了一遍,这才弄明白,原来日本驻华公使前去拜会唐绍仪,主要目的是为了新几内亚岛的争端问题,日本政府希望中国中枢政府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日本的主张,将新几内亚岛上原德国属地一片约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交给日本“托管”,日本政府也是许了好处的,承诺一旦保护地建立,就在当地给予中国企业特殊待遇,中国人也可以很方便的在当地投资兴办企业。
“关于新几内亚岛的争端问题,前几天不是已经在伦敦通过谈判解决了么?怎么,难道现在英国政府又变卦了?还是澳大利亚政府不听英国政府的?”
张謇有些纳闷,新几内亚岛的争端问题,他也多少了解过一些概况,所以此时也能与赵北探讨探讨这个话题。
“从驻英国大使的报告来看,目前日本与澳大利亚的新几内亚争端问题似乎只是暂时取得了妥协,按照西方国家一贯的利己主义来看,澳大利亚政府肯定不会甘心眼睁睁看到日本在自己的家门口建立一处前进基地,新几内亚离澳大利亚大陆太近了,对于现代化的舰队而言,几乎就是朝发夕至,一旦日本在新几内亚站稳脚跟,要想再将日本赶走,可就不容易了,澳大利亚政府看得明白,当然不会坐视日本经营新几内亚殖民地,新几内亚毕竟不像太平洋上的那些小岛,那到底是一片陆地,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是理想的战略基地。”
赵北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一番,然后将那张电报抄稿拿了回去,又仔细的阅读了一遍。
“那么,总统以为,在此事上,我国应采取何种对策呢?是支持日本政府,还是支持澳大利亚政府?”张謇问道。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还需要琢磨琢磨。”
赵北说虽这么说,可是他的心里早就拿定主意,在新几内亚岛的争端问题上,他将毫无保留的支持日本的立场,这不是为了保持中日“友谊”,而只是为了鼓励日本政府的野心,让日本坚定南进政策,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使日本成为那个替中国火中取栗的急先锋。
根据“历史经验”,赵北完全相信,只要让日本政府和日本国民尝到南进扩张的甜头,日本肯定会因为政府的南进政策而与英国、美国发生龃龉,如果赵北再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一些鼓励措施的话,那么,日本再发动一场太平洋战争却也不是他的妄想。
更重要的是,现在俄国爆发革命,一旦协约国对俄国的军事干涉开始,日本政府或许会因此而重新将目光转向亚洲大陆,而赵北却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现在确实也有必要想办法将日本政府的注意力牵制在其它方向,而新几内亚岛显然就是赵北为日本政府选定的关注方向,而且,一旦日本因为新几内亚问题而与澳大利亚闹翻,无疑也有利于中国从中渔利。
第846章 利用
正午时分,日照充足,阳光投射在街道上,让人浑身暖洋洋的,正是午饭钟点,不少街边店铺的伙计都捧着粗瓷大碗,蹲在店铺门外,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往嘴里扒着饭菜,这两年里,工业、商业都是繁荣,不少商家都在费尽心思从别的店铺挖墙脚,因此这店铺里的老伙计的待遇也就提了起来,不仅老伙计的待遇提了起来,就连学徒工的待遇也改善了,根据工商部劳工署颁布的条例,雇主必须向其所雇佣的所有劳工支付工资,不能再以“学徒”的借口拒绝向工人支付劳动报酬,而且这种劳动报酬必须是现金,按月发放,所以,现在就连刚入行的新学徒工也都能够领取现金形式的工资,虽然不多,但是养活自己是足够了,如果雇主同时还管饭的话,那么这些工资就可以存起来,或者花到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