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代汉-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叶昭如今已经是位极人臣,权倾天下,不过在叶家,对良叔来说,叶昭始终是公子,这些年也未曾改过这个称呼,到现在,良叔已经年过古稀,叶昭也就随他去了。
听到叶征回来,叶昭没好气的道:“没大没小,自己不能进来?怎的还累良叔奔波?”
他倒是没什么,但身旁的刘薇却是激动地站起来道:“良叔,征儿呢?”
也不怪刘薇激动,当初叶征跟着叶昭回来,便被叶昭打发进军营历练,到现在,两年了,刘薇都没见过儿子,虽然如今已经有了次子,但对叶征的疼爱,那是丝毫未变,因此可没少埋怨过叶昭。
“就在门外,公子未曾传唤,不敢逾礼。”良叔笑道。
“这就对了,既然去了军队,军人就该有军人的样子。”叶昭面对刘薇幽怨的目光笑道:“让他进来吧。”
“好!”良叔点了点头,就要往外跑,却被叶昭给拉住。
“良叔就在这里坐着,这种事,让下人们去做就行。”叶昭扭头对一名侍女道:“去,将征儿叫来。”
“喏!”侍女答应一声,小跑着往外出去。
“夫人,听说征儿这两年在军中做的不错,虽然没有大战,但几次军演,都表现优异,还曾带兵剿过匪呢。”任红昌拉着刘薇的手微笑道。
虽然自嫁给叶昭做妾之后,已经很少再过问军事,但马南湘时不时的会将一些情报告诉她,叶征作为叶昭的长子,虽然叶昭表面说不管,但实际上,叶征在军中的一举一动,都在叶昭的掌握之中。
“你说好好的士子,为何要去军中,还是从一个小卒开始做?”刘薇抱怨的看向任红昌,虽是跟任红昌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说给叶昭听的。
“我要他去军中,是要磨练其意志,军中校尉以上官员,谁不知道叶征乃我长子,莫说太多,便是让他当个屯将,被众将得知后,如何还能起到磨练作用?”叶昭摇头道:“夫人可曾听说,慈母多败儿?”
“可是……”刘薇还想再说什么,却见一名少年从门外进来。
看到一行人,脸上泛起一抹喜色:“父亲,母亲,二娘,还有三姨,四姨,孩儿回来了!”
来人自然便是叶征,两年军旅生涯,脸上烧了几分稚嫩和儒雅,多了几分刚毅,皮肤也变得黝黑,顾盼之间,目光犹如利剑一般,带着几分峥嵘。
“公子,您有没有发现,征公子跟公子这个年纪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良叔看着叶征笑道。
“良叔,征儿是我儿子,当然像我。”叶昭站起来,走到叶征面前,伸手给了叶征一拳,笑道:“不过,也不全像,我十五岁时,可没有这般结实。”
良叔闻言点点头,的确,叶昭十六岁出仕的时候,外表看起来,还是个文弱书生,如今的叶征,比当时的叶昭少了几分儒雅,多了一股军人特有的刚毅和冷俊。
“征儿,快来!”刘薇连忙将叶征拉到自己身边,摸索着叶征的脸颊,心疼道:“我儿瘦了。”
叶昭道:“夫人究竟是从何处看出来的?我只觉得征儿比以往壮实了不少。”
虽然在太尉府,叶昭也会教导叶征武艺,锤炼身体,但毕竟不如军中氛围好,而且叶征当时还要跟着叶昭学习理政,每天锻炼的时间其实不多,但在军中,那可是大半时间都在训练,尤其是新兵阶段。
“母亲放心,孩儿参加的可是拱卫长安的精兵,每天都有两颗鸡蛋,一斤牛肉供应,面饼更是管够,怎会瘦了?”叶征笑着宽慰道。
“我说你瘦了,就是瘦了!”刘薇有些羞怒的瞪了叶昭一眼,对着叶征道。
“好好好!”叶征连忙道。
“说说吧,军中两年历练,感觉如何?”叶昭笑道。
“回父亲,一开始……不是太好,每天鸡鸣便要起床,那些教习半夜里会不定时的突击,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新兵时,每天都有大量的训练任务,不把最后一丝力气榨干,军中将领都不让休息,孩儿当时差点当了逃兵。”叶征想到那不堪回首的新兵生涯,心有余悸道。
“当然,那里可是选拔尖兵之处。”叶昭点了点头,拱卫长安的新兵营可不像其他地方的军队一般,三天一练,那可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训练时间,似笑非笑的看了叶征一眼,叶昭笑问道:“那为何没有逃?”
“军中看管的紧,虽然不会杀人,但逃兵一旦抓住,就会在三军面前惩罚,孩儿……丢不起这个人。”叶征赫然道。
“军中训练,竟然如此艰苦?”刘薇不可思议道:“究竟是何人定下的这般训练方法?”
“我。”叶昭淡淡的瞥了刘薇一眼道:“当年涅凡营也是这般训练的,甚至比这个更艰苦。”
“妹妹?”刘薇扭头,看向任红昌。
“的确如此,如今涅凡营的训练,是经过弱化的。”任红昌默默地点点头道:“不过虽然苦,但在当年来说,那段日子却是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为何会如此?”刘薇愕然不解的看向任红昌,又看向叶征。
“就像四姨说的那样,虽然苦,但一群军中兄弟同甘共苦,那种感觉,却是在这里体会不到的。”叶征笑道。
“我儿乃堂堂当朝太尉之子,怎可……”刘薇闻言,有些不满,叶征是什么身份,怎能跟一群小兵称兄道弟。
“这便是军人的友谊。”叶昭淡淡的瞥了刘薇一眼道:“我叶家出身也不高,莫要将自己抬得太高,若无这些基层将士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何来这关中天下今日之太平?”
“我并无此意。”刘薇有些抱怨,但见叶昭沉下脸来,顿时不敢说了,叶昭这些年手握半壁江山,独揽大权,更屡战屡胜,其威势已成,虽然并非有意,但叶昭一旦沉下脸来,那股子气势绝非常人所能抗拒。
“父亲莫要动怒。”叶征连忙道。
“我听说,你在归来之前,已经被举为都尉,若不是这次召回,恐怕如今已经升任都尉了。”叶昭神色放缓,看着叶征道:“没有战争,想要升到都尉可不容易。”
“回父亲,虽无大战,但军中每三月都会有一次军演,军演中表现优异者,可官升一级,两年来,共有八次军演,每一次,孩儿都能位列三甲,先是精兵,而后伍长、什长、队率、屯将、军司马,而后接连两次,孩儿夺一甲,只差一次,便可晋升都尉。”叶征傲然道。
听起来似乎很厉害,但叶征自小便被叶昭教导武艺兵法,起点本就高于常人,而且在书院里,接触的也都是徐荣、关羽、赵云、张辽这些军中宿将,更有叶昭亲自指点,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跟叶昭参加过并州之战,如果说从新兵到精兵看的是个人战力,那从伍长开始,就考教统帅、御下这些能力了,叶征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只要有了一个起点,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带兵之道,能有这般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公平,但这世上,哪来的绝对公平?叶征没有靠自己的身份,而是依靠能力一步一步走到这个位置,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公平的有些过分了。
“此番登基大典之后,你不用回去了。”沉默片刻后,叶昭道。
“这是为何?”叶征不解的看着叶昭。
“没必要了。”叶昭看着叶征,淡然道:“我让你去军中,是为磨练你的意志,体会军人的艰辛,但并不是要你做一个军人,你的出身,让你有着常人难以言喻的起点,但它同样赋予了你常人所没有的重担,你要肩负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军中的历练到此结束,这次登基大典,你不必参加,结束后,我会安排你以书院学子的身份,出任县令,另外,不得以叶征之名上任,三年后,拿个太守再来见我。”
叶征闻言有些不舍,但还是躬身道:“喏!”
“又要走?”刘薇有些不舍道。
“这次不是参军,不禁你回家,各地县令每月都有假期,会有后补代任,至于能走到哪一步,却要看你的本事了。”叶昭摇了摇头道:“担任县令期间,依旧不得暴露自己身份,懂吗?”
“父亲放心,孩儿知道该如何做。”叶征犹豫了一下,看向叶昭道:“军中有几位得力部下,不知是否可以一起带来?”
“可!”叶昭想了想,点头道。
“多谢父亲!”
第九十六章 双日同天
两个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便悄然渡过,对于长安的人来说,跟往日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可以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虽然眼下天下纷争,但在关中境内,几乎感觉不到战争的氛围,叶昭自两年前开始,便全力开始发展民生,也使得关中百姓富足,人丁也越发兴旺,对于长安城日新月异的变化,长安百姓已经习惯了,哪怕两月时间内,城外那座祭天用的祭坛拔地而起,百姓也没有太多的意外。
不过对于前来长安观礼的诸侯使者而言,城外那高达十丈的祭天祭坛依旧是震撼无比。
陈群带着几名随同而来的文士走在街上,目光复杂无比。
作为曹操的使者前来拜见叶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一次所带来的震撼都不同,如果说上一次出使长安,是震惊于叶昭兵马之强,兵戈之利的话,那这一次,不说那拔地而起的十丈高的祭坛,单是眼前繁花似锦的长安城,便给他带来了莫名的冲击。
这才几年?昔日被那李傕、郭汜等西凉军阀折腾的几乎快成为一片废墟的城池,才短短几年的时间,在叶昭手中被经营的繁华至此,已经不逊色于昔日洛阳了。
明明身处乱世,为何给人一种盛世之感?
陈群心中的沉重难以言喻,他代表曹操,这次来长安自然不是来参加观礼的,但眼前的一切,让他心中突然生出一股难言的无力感。
无论是作为曹操的谋士还是作为颍川世家的掌舵人,陈群跟叶昭都是站在对立面之上的,但这次来关中的所见所闻,让陈群有种看不到希望的感觉。
刘辩登基,已经成了定居,他在这里,不但见到了刘备的使者,还见到了孙策的使者、袁术的使者、袁绍的使者甚至吕布的使者。
众望所归?
虽然未必是,但这么多诸侯派出使者前来观礼、祝贺,加上叶昭手中的诏书还有传国玉玺……
陈群苦涩一笑,这两样东西在叶昭手中,恐怕已经有十几年了,叶昭却一直没有拿出来,这份忍耐力,实在叫人惊叹。
陈群仔细思索过这个问题,若这传国玉玺和先皇遗诏早些拿出来,会有什么后果,不用太早,就是叶昭刚刚拿下并州的时候拿出来,曹操也绝对有办法以天子名义联合天下诸侯来讨伐叶昭。
但时至今日,看看这些诸侯派来的使者,恐怕就是身为汉室宗亲的刘表,也没有胆量在这个时候跟叶昭放对了吧。
天下局势已经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并不只是诸侯势力的变化,还有人心。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陈群很清楚,如今所说的人心跟几年前已经随着关中不断向关东输出的文化发生了转变,士人的言行已经越来越难让百姓信服了。
“长文先生。”一名幕僚叫住陈群,疑惑的道:“这是去城外的路。”
“是时候该走了,再不走,难道要留下来观礼?”陈群叹息一声道。
几名幕僚闻言恍然,没有再多言,正要离开,迎面却来了一支人马,将陈群一行人挡住。
“庞将军?”看到此人,陈群心底一沉,此人乃长安城卫军将领,负责长安巡务,强笑道:“不知庞将军何故拦路?”
庞德拱手一礼,对着陈群道:“长文先生,主公有请!”
“这……”陈群强笑道:“不知太尉招我,有何事?”
“末将只管请长文先生过去,别的事情,先生还是去问主公把。”庞德将手一引:“请!”
看着隐隐呈包围态势的一众城卫,陈群深吸一口气,笑道:“请将军带路。”
一行人,在庞德的护送下,却并未前往太尉府,而是来到城中最有名的醉月楼中。
这醉月楼,正是按照当初洛阳醉月楼的格局建设,不过比之昔日洛阳醉月楼,规格要更高一些。
陈群被带到楼顶的雅间之中,在这里,不但醉月楼内部可以尽收眼底,而且还能看到窗外的景物。
叶昭在典韦的护卫下,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之上,见到陈群进来,伸手一引笑道:“长文来了,坐。”
陈群深吸了一口气,对着叶昭拱手一礼道:“见过太尉。”说完,也不再推过,大大方方的坐倒叶昭对面。
“听说长文要走?”叶昭看着陈群道。
“太尉既然主意已定,群也无话可说,但若留在此处,主公那边亦不好交代。”陈群躬身道。
“说的也不错,毕竟如今我与孟德立场不同。”叶昭默默地点了点头道:“正好,有些话,要请长文代我转达孟德。”
“请太尉示下。”陈群恭敬道。
“不急,在此之前,先请长文看一出好戏!”叶昭笑道。
看戏?
陈群皱眉看向叶昭,却见叶昭目光已经看向窗外,一辆马车正缓缓地驶向这边,看那座驾,分明便是雍王刘辩的座驾。
突兀的,两面的房屋之内,毫无征兆的射出数十枚箭簇,那箭簇力道极大,能射穿马车的车厢,只是顷刻间,马车便被射的千疮百孔,同时数十人从两面的房屋里杀出,直扑刘辩的车架,与周围的护卫厮杀在一起。
陈群豁然起身,却被一旁的典韦一巴掌按了回去。
“太尉,雍王他……”陈群吃惊的看向叶昭,却见叶昭依旧是一脸淡定的模样,仿佛早就知道会发生这件事一般。
“放心,车里并没有人。”叶昭看着陈群笑道:“代我告诉孟德,下棋有下棋的规矩,若他堂堂正正的跟我下这盘棋,叶某奉陪到底,但若再使用这些盘外招,就别怪叶某也使用类似的手段。”
陈群吃惊的看着叶昭,豁然起身道:“这不可能!此事绝非主公所为!”
“坐下!”典韦冷哼一声,重新将他按倒在地。
“是与不是,并不重要。”叶昭看着窗外已经渐渐被制服的此刻,悠悠叹道:“如今这天下,最不希望雍王登基的是何人,你我都清楚,长文不知,并不代表不会,我与孟德相交二十载,你未必比我更懂他,将我的话告知孟德,下次再见,恐怕便是疆场了!我希望,我们有一场公平之战,而非用这般鸡鸣狗盗的手段。”
陈群闻言,不禁默然,良久方才点头躬身道:“群会将太尉之言告知主公。”
“明日便是殿下登基大典,长文要走,我也不多留了,这次准备了些许赠礼,长文将之一起带走。”叶昭笑道。
“多谢太尉厚赠,群愧领。”陈群起身,对着叶昭拱手一礼道。
“去吧。”叶昭摆了摆手,陈群躬身告退。
“主公,杀一群死囚,何故弄出这般声势?”典韦看了一眼窗外有些混乱的街道,不解的看着叶昭。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你不必懂这些。”叶昭笑着站起身来,拍了拍典韦的肩膀道:“走吧,明日便是殿下的登基大典,今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喏!”
六月初九,刘辩在叶昭的主持下,正式在长安城外举行了登基大典,改年号为泰安元年,按照后世的历法来算,这一年来为公元204年,登基当日,不但中原除了曹操、刘表之外的各路诸侯都派来使者观礼祝贺,更有西域各国派出使者前来朝拜。
其中甚至包括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乌孙、大宛、康居这些西域大国,那万邦来朝的气象,在大汉朝四百年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现,令诸侯使者震惊莫名,同时也更进一步,加强了叶昭的声望和长安朝廷的声势。
刘辩在登基之后,第一个政令,便是重启丞相制度,拜叶昭为丞相,位在三公之上,虽然引来了许多人不满,但以叶昭如今的声势,也没人敢公然反对。
数日之后,陈群返回许昌,将叶昭之言尽数说给了曹操。
“主公可是真派刺客刺杀叶昭?”荀彧疑惑的看向曹操。
“如今关中,盘查森严,长安城中,外来人员更是连武器都那不能携带入城,如何能进去?”曹操摇了摇头:“而且依长文之言,那弩箭能够洞穿雍王之车架,我军中弓弩可没有这般威力。”
“主公是说……”陈群一想,也觉得有些蹊跷,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看向曹操道:“此事乃太尉自己所做?”
“既可以震慑雍王,而且又能将这个罪名扣到我们的头上。”荀彧苦笑摇头道:“怕是太尉如今已经有出兵中原之意。”
“怎会扣在我们头上?”陈群不解道。
“这天下,还有谁,比我们更有理由去刺杀雍王?”曹操眯缝着眼睛道:“不过我猜他不会如此快出关!”
如果叶昭的目的,只是天下,这个时候,叶昭出关也是个时机,但曹操已经洞彻了叶昭的心思,自然知道这不是出关之时,此举更多的是引发士人对曹操的不满,从而加剧曹操势力内部的矛盾。
更可恶的是,就算明白这是叶昭在坑自己,曹操也没办法躲开这个坑,这感觉,让曹操相当不爽。
第六卷 天下归一
第一章 进击的曹操
泰安,也有国泰民安之意,年号吗,通常都会代表一些统治者的美好愿望。
不过泰安这个年号,不管外人怎么看,但在叶昭治下的百姓来看,还是很贴切的。
自刘辩登基之后,关中当真是国泰民安,而放眼关东,却是战火连天。
泰安二年(公元205年,建安十年),袁绍的病情在开春时突然恶化,不久便在邺城郁郁而终,曹操和刘备得到消息之后同时出手,不过方案却略有不同,曹操直取魏郡,而刘备却是在常山被袁尚率军挡住,失了先机,被曹操占取了魏郡之后,自知不敌,劝降了袁尚,收取了常山,却转眼被夏侯惇与曹仁联手所破,只得退回中山,死守三郡之地。
同年,孙策先是派人说服刘表牵制吕布,而后率军攻入汝南,袁术自知不敌之下,弃城而逃,带着家眷想要前往许昌投奔曹操,却被击败刘表的吕布在阳翟一带拦住,不但将袁术俘虏,更纳了袁术冯氏为妾。
袁术四世三公,最终却落得被昔日完全看不上眼的吕布如此欺辱的下场,在宛城气的呕血而亡。
昔日显赫一时的四世三公之家,至此彻底退出这场以天下为棋盘的角逐舞台。
次年,也就是泰安三年,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刘备想要安心发展,曹操却是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为将,分别从渤海、河间、中山、逐郡不断袭扰,让刘备无法安心发展,在经过一年的缓冲期之后,曹操再度发兵,率领五万大军直取幽州,刘备处处设防,却被曹操一一攻破,最后在糜家的掩护下,抛妻弃子,只带了张飞、阎柔、阎志、陈到逃亡海上,田豫见大势难改,无奈投降了曹操。
至此,曹操一统北方,雄踞幽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以及部分豫州之地,成为这天下人口最多的诸侯。
而叶昭这边,足足两年的时间,叶昭自然不可能毫无作为,不过相比于中原诸侯的相互攻伐,叶昭做的事情可就多了。
泰安元年,就在刘辩登基之日,车师后部突然杀入柳中,屠尽柳中汉民,同时北匈奴、西部鲜卑仿佛也跟两部车师国达成了协议,同时出兵,伊吾、移支、宜禾先后被攻破,四大势力,合兵二十万威逼张掖,居延危在旦夕。
这一场几乎影响整个西域格局的大战虽然在中原鲜为人知,但对叶昭来说,却是奠定了之后数百年汉人在西域地位的一仗。
北匈奴和西部鲜卑突然出手,打了在西域的汉军一个措手不及,柳中、伊吾、宜禾、移支四城措手不及,不但被攻破,而且城中叶昭派去的县令、县尉也被无情斩杀,但接下来,西部鲜卑五万大军攻打伊吾时,赵统已经有了准备,五万大军,围着居延共打了一月之久,却被赵统凭借三千伊吾军,死死地挡在城外。
叶昭闻讯之后大怒,赵云、管亥、关羽率领大军在一月之内横跨千里疆域赶到伊吾,将西部鲜卑击溃,关羽与华雄合兵一处,与北匈奴和车师国大军酣战一年,而赵云却是率军东进,一路追击西部鲜卑,一直追杀到金连川,以战养战,从泰安元年打到泰安二年,打的西部鲜卑单于骞硕支撑不住,无奈投降。
不过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在西部鲜卑单于投降的情况下,在金连川一口气坑杀三十万西部鲜卑族人,几乎将西部鲜卑的男丁一口气灭绝。
就连叶昭都没想到,一直以来,都偏向仁义的赵云,在这一仗中,竟然下了如此狠手,叶昭记得当年徐荣还跟他说过赵云虽有将才之潜力,但却太过仁义,谁能想到,这一次赵云竟然下手如此干脆。
不过想想也不难理解,鲜卑人兵围伊吾,五万大军攻打三千兵马的伊吾城,虽然赵云等人及时赶到,救了伊吾城,但当时的赵统跟王仁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哪怕再迟一天,都随时可能城破人亡。
赵云如今已经步入中年了,丧子之痛这种事恐怕绝不是他愿意承受的,再加上耳濡目染,叶昭对胡人一直以来的高压政策下,一直谨守的那根弦断了,然后西部鲜卑就直接给灭了,就这么简单,不过对叶昭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没有了那种不必要的仁慈之后,赵云绝对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之选,甚至比关羽更合适。
毕竟关羽虽然不错,但太爱犯险了,以前遇到的是李傕、匈奴人这类的对手,关羽能够借此成名,但一来如今随着关羽名声变大,在一些谋士眼中,他的行为模式已经被确定了,容易被针对,二来以叶昭如今的势力,已经不需要再依赖犯险来以小搏大了,他现在需要的,是堂堂正正的碾压。
总之,这对叶昭来说,是一件好事。
与西部鲜卑和北匈奴的征战,一直持续到泰安二年才结束,鲜卑族灭,大量女人、孩子被前往张掖一带,北匈奴被关羽击败之后,见鲜卑人的惨状,哪还敢再跟叶昭叫嚣,丢下大量的人口之后,率部北逃,远遁千里。
之后,便是关羽、赵云、华雄、管亥兵进车师国两部,没了鲜卑人和匈奴人这两大靠山,见识了汉人的凶狠之后,车师国国主丝毫没有把握单独面对汉军,先后给乌孙、龟兹、焉耆、姑墨等国求援,却是石沉大海。
咬牙在天山下与大汉大军一战,却被摧枯拉朽一般打败,车师前部国主在交河城献降,虽然没有如同对付匈奴、鲜卑一般直接屠城,但车师国前部的王室、百官以及军队却被屠戮一空,伊吾、移支、宜禾、柳中既然已经彻底归汉,那就是汉民,对于胆敢对汉家子民动手的人,大汉将士绝不会手软,同时还撤销了车师国号,车师前部的主城也被更名为乞降城。
车师后部眼见车师前部惨状,自然不敢投降,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抵抗,却被城中百姓给反了,车师后部国主的首级被百姓割下献给了关羽,城中军队也被尽数屠戮一空,后部国都金满城被改为乞活城,至此,天山以东,尽为汉土,而这一仗,也打出了大汉的威风。
赵统因功被升为西域都护,接替了华雄的位子,主张敦煌、张掖以及新立的西郡三郡之地,王仁为西郡太守,虽然兵马依旧维持在三万左右,但经此一战,却已无人再敢轻易冒犯大汉天威,丝绸之路,也因此畅通无阻,甚至不少小国开始向长安纳贡,希望得到叶昭的庇佑。
从关羽等人出兵开始,到西郡建立,前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等叶昭从张掖返回时,中原诸侯已经经历了又一轮淘汰,袁绍、袁术的淘汰叶昭并不意外,不过刘备竟然会被这么快淘汰,着实让叶昭吃了一惊。
“看来孟德这两年做了不少事呢!”长安,丞相府,叶昭看着情报,摇头道。
建安九年也就是泰安元年,就在叶昭率众出征车师时,曹操以天子名义向天下发布了一道募匠令,虽然赶不上长安这边,但这两年来,曹操麾下的军备确实提升了不少,同时,虽然有了叶昭的神工营,但这一次曹操的募匠令也代表着工匠的地位在整个天下被认可,不再是儒家嘴里的奇技淫巧。
而且不止如此,曹操前前后后,足足发了三道求贤令,同时在吏治上,也开始在叶昭出征西域的这段时间,全方位效仿关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曹操征讨刘备期间,先后有郭、徐、沈、丁四个世家意图趁着曹操北伐之际颠覆曹操的政权,却被曹操留下的后手尽数屠灭,许昌城光是这次清晰,就有上千人被诛连,更有十几个小家族被顺势铲平,空出大量田产被曹操充公,同时也开启了官田制,效仿关中,官田只租借,不得私自转让或售卖。
到这里,明眼人已经能看出,这曹操是欲效仿叶昭,从根本上开始压制世家,同时推动工业的发展。
“做得好!”叶昭不等众人说话,突然笑道:“孟德忍了这么多年,终于下定决心了!”
其实当年叶昭坐稳关中之后,曹操就已经发现叶昭这套制度的好处,而且随着天下读书人的越来越多,在基层方面,就算是中原,对士人的依赖性也不断降低,从那时起,曹操就开始着手布局。
到如今,击败袁绍,军权在握,再加上叶昭这边带来的压力,已经逼得曹操不得不效仿叶昭。
“主公,曹操效仿我关中政策,虽能加快主公打破士人阶层的计划,但若时日拖得太久,于我军而言,却并非好事!”戏志才上前一步,躬身道。
如果等曹操改革完了,国力会不断攀升,到时候,叶昭对上曹操,除了兵器方面的优势之外,其他方面,优势可不大,而且随着曹操推动工业的发展,这个差距,说不定会被逐渐弥补。
“拔苗助长,时间拖得再久,他也追不上!”叶昭笑道,关中工业的崛起,是建立在农业的饱和上,才会出现大量的工匠从业者,曹操虽占据中原,但在农业方面,粪肥还没有研究出来,这个时候就急急忙忙的去推动工业的进步,只能是拔苗助长。
看着众人,叶昭笑道:“不过志才说的也不错,这个时候,孟德已经助我等彻底动摇了士人的地位,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来做,就可以了。”
一众文武闻言大喜,这代表着叶昭终于决定对关东用兵了。
第二章 叶征请战
既然已经决定出兵关中,那接下来便是如何出兵的问题了。
曹操攻灭刘备之后,实际上跟叶昭算是全面接壤了,双方以太行山以及洛阳一带为界限分开,能用兵的地方其实很多,比如说雁门、河东都可以出兵,但曹操显然也已经考虑到这些,在代郡、河内一带布置下重兵,更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