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代汉-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养严苛了许多,不但要学习各种知识,还要接受各种训练,听叶昭说,过年之后,叶征要被送到军营里,作为一名小卒接受训练。
  这让刘薇很是心疼,别人家的世子,自小就是锦衣玉食,为何自家儿子小小年纪就要经历如此多的磨练?
  只是叶昭虽然对她百般宠爱,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那是谁说也没用的。
  这些时日,叶征每次回来,身上都会有几块淤青,让刘薇这个当娘的心疼无比,却又无可奈何,别说叶昭不答应,就算是叶征,虽然每天被叶昭训练的筋疲力尽,但精神头却是越来越足,似乎有些乐此不疲。
  刘薇被这父子俩给气坏了,有心不理叶昭,但如今看着叶昭酣睡中罕见露出的疲态,心中又有不忍,终究叹了口气,摸索着叶昭的脸庞,幽幽一叹,钻进被窝里,靠着叶昭温暖的怀抱,渐渐地合上了双目。
  ……
  次日一早,叶昭和刘薇是被一阵惊叫声给惊醒的。
  “发生了何事?”刘薇睡眼朦胧的看着门外。
  叶昭甩了甩脑袋,很少宿醉的他,此刻起来有些头疼,仔细听了听,不禁笑了,摇头道:“无事,夫人继续睡,我去看看。”
  说完,披了件衣服便往外走。
  太尉府的庭院里,郭嘉正瞪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典韦,如果眼神可以杀人,此刻典韦恐怕已经被千刀万剐了,只是典韦的脸皮是经过考验的,郭嘉那满是杀气的目光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儿科。
  “你这莽夫,快将东西还来!”郭嘉红着眼瞪着典韦道。
  “已经销毁,主公说了,五石散乃是禁物,不得擅自使用。”典韦将眼睛一瞪道。
  郭嘉皱眉,正想说什么,却见叶昭跟戏志才联袂而来,只得作罢,对着叶昭拱手一礼道:“主公,这位将军他……”
  “已经听到了。”叶昭叹了口气,怎么自己招募的两个军师都有这毛病,以前戏志才是这样,现在郭嘉也是,让叶昭有些头疼,揉了揉太阳穴道:“奉孝,你可知,长期服用这东西,活不长?”
  郭嘉摆手道:“主公此言差矣,需知人生在世,也不过数十载光阴,若……”
  “若不能随心而为,活的再久又有何意义,对吗?”叶昭笑道:“这话跟志才当年如出一辙啊。”
  戏志才闻言苦笑,当年他的五石散是被叶昭硬逼着戒掉的,那段日子的痛苦,到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看向郭嘉的目光也变得有些同情起来。
  “我非常欣赏奉孝这般游戏人间的心态,但人生在世,快乐并非只能通过这等外物获得,相信我,戒掉它以后,你会变得更加快乐。”叶昭拍了拍郭嘉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道:“这段时间,典韦就留在这里帮你戒掉五石散,此前志才也是典韦帮忙戒掉的,他有经验,另外我会派五名有这方面经验的医匠每日为你诊断。”
  戏志才也在一旁帮腔道:“不错,奉孝,此事长痛不如短痛,昨日你醉酒时,已经请医匠给你诊断过,若不戒掉此物,你恐怕活不过五年寿命。”
  郭嘉嘴角抽搐了一下,他突然想要反悔,如果当初不是投奔叶昭而是投奔草草的话,不会有这等事情吧。
  五年?假的吧?
  “典韦。”叶昭看向典韦。
  “在!”典韦对着叶昭一抱拳道。
  “奉孝在戒掉五石散这段时间,说出任何话,你都可以当没听见,阻止其一切接近五石散的机会,除此之外,无需多管。”叶昭沉声道。
  “喏!”典韦答应一声,直接站到了郭嘉身后。
  郭嘉有些懵,看来叶昭这是要来真的,但……
  目光看向叶昭:“主公,嘉初投主公帐下,寸功未立,如今正是建功的时候……”
  “将这五石散戒了,日后你我能共事的时间长了,五十年都有可能,何必急在一时。”叶昭笑着鼓励道:“放心,我与你同在!”
  郭嘉怔怔的看着叶昭跟戏志才离去的背影,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听起来,好像没错,但……胸口一阵难受,每天这个时候他都要就着酒来一顿五石散,到现在没有吃,他感觉浑身上下犹如无数蚂蚁在爬一般。
  目光看向典韦,郭嘉突然露出一抹温和的微笑:“典将军,说起来,你我初识,以后会共事叙旧,正该好好亲近亲近。”
  “待你好了,典某可以陪你喝酒,但现在,不要跟我说话。”典韦退后一步,警惕的看着郭嘉,当年戏志才戒五石散的时候,也是这种表情,好几次都把典韦给绕进去,之后没少挨叶昭骂。
  “何必这般?”郭嘉怔了怔,这货看起来不太像有脑子的,怎么这么机警?
  “当年戏先生戒五石散时,也是如你这般表情,后来我就倒霉了。”典韦看着郭嘉,防狼一般道:“先生有何吩咐只管说,但莫要跟我套近乎。”
  郭嘉现在突然有种冲动,提刀去把戏志才给砍了!
  ……
  阿嚏~
  正跟叶昭一起,走向正厅的戏志才狠狠地打了个喷嚏。
  “感染了风寒?”叶昭疑惑的看着戏志才道。
  “应该不是!”戏志才揉了揉鼻子,摇头道:“主公所说经略西域之事,虽然臣也觉得有些不妥,从张掖至大宛便有六千多里,便是飞舟去往那贵山城,也需半月之久,而一旦出现叛乱,我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抵达,若要治理,未免有些鞭长莫及。”
  “经略西域,并非统治西域,当然,必要的威慑力是需要的,我所需者,乃西域的资源,铁矿、碳矿,珍贵木材,玉石、琉璃,更别说还有不少金矿、银矿可用,这西域之地,也是宝库,然若挥兵占领,劳师动众,我军如今刚有的一些底蕴,可不想败在西域上,至少现在不是时候。”叶昭笑道。
  “主公是说经商?”戏志才神色一动,询问道。
  “志才知我。”叶昭点头笑道:“不错,正是以商,西域之地一马平川,神工营最新研发出来的那杠杆车正有用武之地,虽然以此车来征战,未必有用,但若用之以经商,托运货物加快行进速度应该不难,再加上华雄那边示之以威,我们可以与西域各国建立长期合作,以粮草、瓷器、绸缎购买其矿藏,让他们的人出力,时间一久,西域虽会富庶,但潜力却会减少,我们也可让商人吸引一些西域人口入我汉籍。”
  现在叶昭要发展,人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中原之地如今已经稳定,再想如当初吸纳关中人口一样吸收人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叶昭只能将主意打在周围这些番邦身上。
  民族大融合,叶昭是支持的,但绝不是以五胡乱华那样用汉人的血泪促成的融合,他要的是让这大汉形成一种向心吸力,不断吸纳西域人口和人才。
  “而且我研究过西域文化,虽然杂乱,但也颇有其独到之处,我在想能否将其文明纳入我大汉文化之中。”叶昭看着戏志才笑道:“海纳百川,才能无边无岸,我汉家文化虽然璀璨,但也不能忽略其他国家之文化,若有机会,有生之年,我还想看看更远的贵霜国、大秦国、安息国的文化。”
  贵霜、大秦、安息是如今能够跟大汉相提并论的大国,张骞出使西域时有过记载,甚至若论占地面积,有的比大汉还大,叶昭如今就算限于交通,有生之年也难以将版图扩大到那边,但为大汉吸引更多的文化融入汉家,这个概念是没问题的。
  “主公远虑,臣不及也。”
  “这些话就不说了,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几年,开始展开跟西域各国全方位贸易。”
  “喏!”


第九十三章 叶昭之威
  建安七年后半年的时候,并州北部,弹汗山以西,阴山以东,鲜卑人的部落联盟发生内乱。
  当初叶昭给部落联盟定下的制度,就是一种狼制度,通过不断劫掠和抢夺其他草原部落的资源,来壮大自身。
  但鲜卑灭亡了,魁头、轲比能、步度根一死,剩下的小部落在建安七年这一年的时间里,被部落联盟瓜分了个干净。
  然后没有了劫掠对象的部落联盟,终于将矛头对向自己人。
  至于将矛头指向汉人,他们不敢,一来徐荣镇守并州,军威强盛,二来他们也需要通过汉人的坊市将劫掠来的人口、牛羊消化,换取生存资源,当然,也有人看出了这种策略的弊端,等部落联盟打的差不多的时候,他们连劫掠的方向都没有了。
  只是叶昭利用两年的时间,养成了这些人不劳而获的习惯,哪怕是饮鸩止渴,他们也不愿意恢复以往那种苦哈哈一般的放牧生涯,所以从盐泽到阴山一带,在建安七年后半年的时间里,基本都是在战火中渡过。
  而对于这种事,在叶昭的授意下,只要不威胁到汉人,徐荣是不会管的,甚至还会暗中推波助澜,这就导致部落联盟四十多个部落,在半年的时间里,锐减到六个。
  而相应的,叶昭这边多了十六万的女人和儿童,还有多达三万的矿奴。
  建安七年冬,持续了半年之久的混战落下了帷幕,不是他们不想打了,而是徐荣突然出兵,在仅存的七个部落头人不解的目光中,帮他们戴上了镣铐,仅存的两万多鲜卑男子被送去了张掖,成为矿奴,其余人口尽被前往并州、西凉、关中各地。
  至此,偌大鲜卑族,就这样在天下诸侯瞠目结舌的关注下,被叶昭生生的玩儿没了。
  同时,叶昭又在张掖加派了两万兵马,负责镇压那些矿奴,饮鸩止渴的代价,也显露出来了,这些矿奴,只要叶昭不倒,这辈子,就只能为叶昭挖矿,一直到累死在矿坑之中。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掖属国居延向叶昭献上降表,表示愿意归附。
  这是自当年班定远之后,第一个主动向大汉献上降表,愿意无条件称臣的属国,也代表着叶昭对西域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虽然居延只是个一城之国,简单来说,就是只有一座城池的国家,但张掖的无条件投降,也代表着叶昭对西域的控制力在一步步加强。
  叶昭命居延王举家迁徙入长安,以亭侯之禄待之,同时将居延设为县,归属张掖郡之下,不再有居延属国之称。
  其实居延王的归附并不难理解,南边是大汉,往西是西部鲜卑,叶昭灭掉的只是中部鲜卑,西部鲜卑虽然不如中部鲜卑强盛,但也有十多万人口,控弦之士便有五万之多,年年向居延勒索粮草财富还有女人。
  居延只有一城之地,人口也不过万人,连万户都达不到,在大汉,属于中等偏下的城池。
  匈奴被屠了,中部鲜卑也被灭了,本就根大汉没多少关系的西部鲜卑不想招惹叶昭这个煞星,所以在阴山被汉军占据兵设立了城寨之后,西部鲜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迁。
  惹不起大汉,那周围这一带的西域诸国就倒霉了。
  居延夹在西部鲜卑和北匈奴以及大汉之间,大汉倒是没跟他们收税,但西部鲜卑和北匈奴可不一样,每年种下的粮食和牛羊都要交出一大半,还要给西部鲜卑和北匈奴各进献一百名居延美女。
  先不说居延在这样高的赋税下面,能支撑几年,单是那些鲜卑人和北匈奴人时不时地跑来打秋风,上个月,一个西部鲜卑的头人更是把居延王的王妃给睡了,睡了还不止,之后更将其残忍的杀害。
  再窝囊的男人,遇到这种事情,也很难忍下去,更何况居延王再怎么说,也是一城之主,怒火窜起之后,直接命人将当天在居延城的所有鲜卑人和匈奴人一起给屠了。
  居延人自然是人人叫好,但冷静下来的居延王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承受得住来自西部鲜卑和北匈奴的怒火的,因此干脆向大汉称臣,城池也不要了,直接接受了叶昭的所有条件,献出居延城所有权,举家迁居长安。
  白给的城池,叶昭没理由不要,至于西部鲜卑和北匈奴,如今正好是关中那些精力旺盛的军队无处发泄的时候,若他们真敢来,叶昭不介意花些时间跟西部鲜卑还有北匈奴好好玩儿玩儿,是以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居延的归顺,直接点了几名长安书院刚刚毕业的学子前往居延城接手居延城。
  新任的居延守将是赵统,也是赵云的长子,赵云还没投奔叶昭的时候就已经出生,后来赵云投了叶昭,举家跟随叶昭入了汉中,后来成都书院成立,赵统也到了治学的年龄,便被赵云送进了书院,成绩不算顶尖,却也中规中矩,一身武艺得了赵云真传,倒是不错。
  而居延县令,名为王仁,是一名农家子弟,属于专精人才,最擅长的就是治理。
  两人年纪差不多大,都想干一番业绩,一个想要给父亲看,一个要光耀门楣,所以一上任,就积极统筹,安稳民心,训练军队,等着大干一场。
  北匈奴和西部鲜卑也确实来了,就当两人以为会有一场大战的时候,却愕然的发现,西部鲜卑和北匈奴在看到居延城头的大汉王旗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撤兵。
  两边加起来四五千号人,一箭没放,气势汹汹而来,走的却十分干脆,让已经准备好大战一场的赵统和王仁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些人究竟是来干嘛的?
  虽然这一仗,让王仁和赵统有些意外,但对于居延百姓来说,这是第一次见识到汉家天威的恐怖,往日里极尽嚣张的鲜卑人跟匈奴人,看到汉家王旗,竟然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而最重要的是,居延城如今彻底成了汉家城池,他们以后也是汉民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胆战心惊的过日子了。
  不少居延百姓,丝毫没有亡国的悲哀,反而万分感激居延王献城,将他们带向光明。
  而居延王的主动归降,可不只是一座城池那么简单,日勒、删丹、氏池、屋兰这些都是张掖治地,但这些年随着汉室对张掖掌控的不断衰弱,敦煌、酒泉、张掖的蜀地纷纷自立称国,名存实亡,如今眼见大汉声威重现,加上居延王的带头作用,一个个纷纷上表称臣,愿意献出城池,重归大汉治下。
  这些地方昔日都是汉家疆土,百姓也多有汉家血统,文化也是汉家文化演化而来,如今重归大汉,融合上,难度不大。
  一个居延王的主动归附,带来的却是张掖一下子从之前的光杆司令多了七八个城池,这些城池,只要经营得当,足矣养活华雄的西域都护府,而不必叶昭这边每年耗费大量人力去运送粮草,自然也令叶昭麾下不少对重建西域都护府迟反对意见的官员闭上了嘴巴。
  杠杆车也因为张掖稳固的缘故,派上了用场,首先开始大规模用的,却并非军队,而是往来西域的商贩。
  这种东西,可以节省大量的马力,而且速度也不比靠马托运差多少,在叶昭外放出一百辆试用版之后,便被商贩们购买一空,而后便是朝廷的大批商队开始利用这杠杆车向西域运送大量的货物,同时从西域带回来各国土产销往叶昭治下的各州。
  除了稳定性差以外,比如转向困难,空间不足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送上来,不断给改良,神工营陆续推出改良版售卖给商贩试用。
  让叶昭意外的是,马良曾设计出类似轨道的东西,来解决稳定性差的问题,不过限于如今材料的问题,没有足够坚实的材料能够大量制作木轨,木质轨道也不能长时间使用,至于用铁,造价太贵,而且这么长的距离,容易丢失,最终这个方案被打掉了,而后马均又以一些布帛塞上一些絮包裹车轮,以此来减震,虽然效果不佳,但总归是有些效果的,之后马均更是建议叶昭以水泥铺设一条贯通长安和张掖之间的水泥路。
  毕竟如今叶昭治下的水泥技术已经成熟,造价不高,用工也并不费事,虽然很容易裂,但定期修整便可,只要路面足够宽敞,一旦建成,就算不用飞舟,从长安前往张掖,也用不了几天,对于叶昭控制西域有着很大的作用。
  毕竟飞舟虽然便捷,但一来总是存在风险,二来来回一趟所需要消耗的火油可不是个小数目,通用性上来说,绝对不如铺设水泥路实用。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马均在得了叶昭点头之后,带人将校场的地面用水泥铺过以后,试行杠杆车,包裹了布絮的车轮在土地上行走困难和费力,但在水泥路上却行走如风,也证实了马均的这个想法,叶昭见状也点头答应,不过这上千里的水泥路,想要修好可不容易,叶昭让神工营去雇佣人手,同时又命人在农闲之时,拨款招募百姓在各城之间建造水泥路,以此来加快各城之间的运输效果。
  同时被改良过几次的杠杆车,也开始投入大量生产,使用杠杆车,也被列入叶昭麾下军队必须掌控的一项技能。


第九十四章 拥立
  昏黄的灯影随着初春的寒风从门窗里面渗进来的风摇曳不定,看着眼前的玉玺和诏书,时间仿佛凝滞了一般。
  何后、刘辩,都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呼吸变得急促,哪怕得到这两样东西已经有一个多时辰了,但二人就这么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两件物什,仿佛整个世界,就剩下这两样东西一般。
  叶昭并不着急,悠闲地喝着宫女重新给自己换上的香茗,随着饮食业的发展,炒茶的方法已经被鼓捣出来,虽然还是比不上前世的茗茶,但也差不了太多,至少比那难喝的茶汤味道和意境都要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的春天,建安八年,叶昭都在经略西域,自居延国投降之后,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移支、宜禾、柳中、伊吾四国或者说四城归降,高昌壁以东,天山以南的几座城池,尽数归附大汉。
  叶昭并没有在这里驻扎太多的兵马,而是将这几座城池作为四座贸易城池来营建,除了牟取西域的大量财富之外,也有诱使车师前部、后部来攻的意思。
  虽然比不上大宛、乌孙、康居这些西域大国,但在靠近大汉的这半边,车师前部、后部算是比较大的国家了,如今车师国虽然分裂,但加起来有二十多座城池,若能将其搞定,就可以连同移支、宜禾、柳中以及伊吾单独设一州,大汉的版图也会得到史无前例的扩张。
  可惜,叶昭等了一年,车师前部和后部都没有任何动静,叶昭也只能作罢,毕竟西域要打可不太好打,如果强行吃掉车师国两部的话,引起西域其他国家的不满,反而会因小失大。
  建安八年,曹操向天下发布求贤令,不问出身,只看能力。
  这让叶昭有些惊喜,这代表着曹操自边让之事以后,再一次开始触碰世家的神经,可惜,手段太温和了一些,还未能触及到世家的底线。
  叶昭准备给曹操加一把火,将被他雪藏许久的底牌亮出来,这张底牌再不拿出来用用,怕是就再没有机会去用了。
  而却袁绍听说去年秋天开始病重,能撑多久不知道,但曹操和刘备都虎视着这冀州仅存的五郡之地,只待袁绍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就动手夺地,夺人口,甚至刘备已经派人联络叶昭,希望两家能够联盟,共同征讨曹操,这也是刘辩登基的机会,叶昭相信,既然刘备想要跟自己合作,那自己拥立刘辩,刘备不但不敢反对,更会极力支持。
  对汉室的忠诚先放到一边,此时的刘备,最怕的就是曹操手中的大义,叶昭不怕,因为叶昭有足够的实力,曹操就算想要征讨叶昭也做不到,但刘备不一样,曹操只要有大义在手,就可以随时去欺负他,此时叶昭手中同样出了大义,那这大义之名,就没用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个国家同时出现两个天子,那到时候听谁的?当然是谁的命令对自己有好处就听谁的,不止是刘备,孙策、刘表、吕布还有苟延残喘,在去年连九江都被孙策夺了的袁术在这件事情上都会毫无保留的去支持叶昭。
  “太尉……这是何意?”良久,刘辩咽了口口水,有些畏惧的看向叶昭。
  刘辩是怎么被黑化,被人引导成现在这个样子,叶昭不知道,不过骨子里的那股懦弱,是改不了的,自从当年成都想要夺权,被叶昭干脆利落的将一干从者尽数灭掉之后,叶昭在刘辩心中,就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哪怕叶昭和颜悦色,刘辩看到叶昭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生出畏惧,甚至在言语间,会带着几分讨好。
  “这皇位本就是殿下的。”叶昭淡然道。
  “你是说……协的那一份诏书,是假的?”刘辩不可思议的看着叶昭。
  “也是真的。”叶昭简单将当年刘宏的顾虑说了一遍,叹了口气道:“只是在那之后,董卓乱朝,臣当时尚无力与之抗衡,只能将此诏书保留,以待时机成熟之时,拥立殿下登基。”
  “父皇……还是属意协吗?”刘辩涩声笑道,至于叶昭的后半句,刘辩是连个标点符号都不信,虽然这个时代并没有标点。
  叶昭没有说话,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一脸炙热和迫切的何后。
  那略带嘲讽的目光,让何后一颗原本火热的心,如同被一盆凉水浇下,浇了个透心凉,天子也好,雍王也罢,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叶昭手中的傀儡而已。
  “先帝属意谁,与殿下称帝并无关系。”叶昭淡然道:“臣只是告诉殿下,臣会拥立殿下登基。”
  刘辩抬头,看向叶昭,涩声道:“孤……有选择吗?”
  相比于何后,刘辩显然清醒不少。
  “自然是有的。”叶昭笑道:“若殿下不愿,小王子其实也可以登基的。”
  或许唐妃不能生育吧,刘辩在长安时,在叶昭的主持下,又纳了一名王妃,是皇甫嵩的侄女,不久之后便诞下一子,如今刚刚三岁。
  刘辩闻言一颤,摇了摇头道:“孤……愿意,只求太尉能够放我儿一条生路。”
  “殿下何出此言?”叶昭叹息道:“再怎么说,殿下也是征儿的娘舅,先帝临终前,臣曾答应过,保先帝血脉。”
  “好,孤答应太尉,不知孤登基后,要做何事?”刘辩点点头,事到如今,他已经不想再去争权夺利了,虽然最近很多人在撺掇,但对叶昭的恐惧,刘辩现在真的不想站在叶昭的对立面。
  “如今天下大乱,殿下又无理政之能,臣希望殿下登基之后,能够重启丞相制。”叶昭站起身来,看着刘辩笑道。
  “好。”刘辩不顾何后的眼神示意,点头道:“太尉便是这第一任丞相。”
  “谢陛下!”叶昭对着刘辩拱手一礼道。
  丞相乃百官之长,有统领百官之权,位在三公之上,虽然只是个名义上的东西,不过如今叶昭实力、地位已然达到一个极致,叶昭又不想过早称王或称帝,所以丞相这个职位,正适合如今的叶昭。
  “辩儿,丞相乃百官之首,叶昭得之如虎添翼,你怎可如此草率允他?”见叶昭离开,何后终于忍不住,看着刘辩不满的抱怨道。
  “儿臣不允又能如何?”刘辩有些心灰意懒的靠着胡床,无神的双目中闪过一抹阴鸷,随即恢复了颓废,苦涩道:“母后不会以为,他拥立儿臣登基,儿臣就真的是手握天下大权的天子吧?”
  “但也不能如此轻易给他啊!”何后有些恼怒道。
  “算了,儿臣已经看开了,这汉室江山,已经走到尽头了,儿臣现在别无所求,只求那叶昭能如他所言,留我汉室一丝血脉,再激怒他,恐怕连这点情分都没有了。”
  何后闻言,只得幽幽一叹,已经不再年轻的脸上,几率华发垂落下来,看着刘辩,痛苦的闭上眼睛。
  拥立天子登基是大事,要准备的事情很多,叶昭需要跟诸侯通气,至少要确定有两路诸侯来帮他壮声势。
  不过如今天下,除了叶昭之外,如今诸侯仅存的,也就只剩下曹操、刘备、孙策、刘表、吕布以及远在交州的士燮。
  二袁已经是随时可能被覆灭的对象,叶昭没将他们算在其中,剩下的,叶昭将目标锁定在孙策和刘备身上,这两个人都是具备着足够野心,曹操是肯定不能了,刘表也未必会同意,毕竟作为正统的汉室宗亲,刘表不可能容许一国两君出现,哪怕他无力来对付叶昭,也绝不会自己去扇汉室的耳光。
  吕布的话……待定,叶昭相信贾诩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吕布这个人,对叶昭极端仇视,天知道会不会在这个时候任性,不够诏书还是要都发一遍的,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叶昭会派不同的人前去出使诸侯。
  除此之外,叶昭命人在长安城外筑起祭坛,刘辩这次登基,叶昭要办的声势浩大一些。
  长安的官员体系开始高效的运转起来。
  神工营在次日便派人测算方位,开工动土,建造祭坛,同时叶昭派出一名名使者前往各州将诏书传遍天下,又命人传讯给华雄,将消息遍传西域,登基大典之日,叶昭不但要诸侯前来,还要营造出万邦来朝的气象来烘托刘辩地位的合法性。
  消息在长安使者快马加鞭的奔行之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天下震惊。
  “派人,前去祝贺!”汝南,在孙策和吕布的夹击下,只剩下十几座城池的袁术在接到榜文之后,有些癫狂的咆哮起来,他现在恨透了吕布和孙策,恨透了那些倒戈的臣子,这天下越乱,他越高兴。
  “叶昭!”濮阳,曹操在看到诏书的时候,已经很久没有发作的痛风,再次发作了。
  “主公~”幽州,阎柔有些担忧的看着刘备,他很担心刘备此刻意气用事,若因此事激怒了叶昭,那他们就真完了。
  “便劳烦文礼去一趟长安吧。”良久,刘备闭着眼睛,将诏书扔到一旁,极不情愿的道。
  “喏!”


第九十五章 家有麟儿初长成
  登基大典的日子,被定在六月初九,距离现在还有两个月,有足够的时间让诸侯将使者派来,也能让叶昭做出足够的准备。
  在一番忙碌之后,叶昭倒是清闲下来。
  不止是他,包括戏志才、李儒、法正、郭嘉也都停止了忙碌,这也是如今长安官员体系的特色。
  由叶昭以及最核心的人去制定策略和方向,然后将任务分派下去,而后再由各个部门一级一级细化,这个过程,最多不会超过三天,然后就是执行。
  城外登基大典用的祭坛已经开始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为了确保两个月内能完工,叶昭还特地从张掖调来一万奴隶用来加快完成。
  “公子。”良叔佝偻的身躯,努力迈着最大的步子从外面进来。
  “良叔,淡定一点,都快七十的人了,万一出个什么岔子怎么办,有什么事让下人去做就行了。”叶昭无奈的站起来,顺手从桌上拿起一碗水递给良叔笑道:“什么事这么急?”
  “老朽跑了一辈子,习惯了。”良叔笑道:“征公子回来了!”
  虽然叶昭如今已经是位极人臣,权倾天下,不过在叶家,对良叔来说,叶昭始终是公子,这些年也未曾改过这个称呼,到现在,良叔已经年过古稀,叶昭也就随他去了。
  听到叶征回来,叶昭没好气的道:“没大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