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显耀大唐-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他们总算是看到了自家的营寨,相信这一次只要回到了自家营寨,唐军就算再如何勇猛,也只能止步吧?毕竟这里可是苦心经营数载,即便说不上固若金汤,却也差不多,这些将士们守卫族人的坚强意志,再加上族人在背后的支持,一定可以守住这座营寨。

所以,所有的将士都是充满着信心,认为只要能够返回营寨,他们一定可以守住唐军的攻击,至少能够保住自己的族人。

可是等到他们来到营寨外面的时候,突然听得一阵号角声传来,随即便听得尖锐的破空声响起,用来招待他们这些主人的竟然是成千上万的弩箭!

“这,这是怎么回事儿?”所有的粟末部将士在看到这一幕都不由得懵了,因为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们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终于逃到了家门口,原本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却在这里受到了弩箭的袭击。

由于根本没有任何防备,所以最前面的数百将士瞬间被射成了刺猬,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死不瞑目。

“这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人为何攻打自己?”即便是后面的将士,也都是满脸的难以置信,其中一位将军模样的人来到了阵前,大声喝问道:“营寨里面谁在值守?你们眼瞎了不成?竟然对自己人也下狠手!”

这时却见一根羽箭如同流星一般来到了他的面前,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一箭射中了他的咽喉,他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就翻身落马,然而如果是有心人前去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名将领的眼中竟然流出了泪水。

后面所有的人全都慌了,因为刚刚被射死的那人,乃是如今军中职位最高的人,连他都被射死,这伙将士更加没有了领头人。

而随即便见羽箭再次怒啸而出,这些将士们看到这一幕,虽然知道危险,却也只能眼睁睁的死去,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手段进行低档,只有一些决断比较快的,连忙翻身下马,用自己的爱马这当对方的箭雨。

然而这样一来,那些受伤的战马却暴怒了起来,疯狂的四处跑动,竟然将这一支本来就不算齐整的队伍冲击得更加混乱。

直到这时,才见营寨中一人大声喝道:“粟末部的贼子们,睁大眼睛看看,本帅乃是大唐河北道行军副大总管郭元振,尔之营寨如今已被我大唐给占领了,尔等之家小亦在我军掌握之中,尔等若想迎回家小,只能抛下武器,向我军投降,否则的话,今日定要让尔这营寨血流漂杵,成为一座地狱。”

“什么?唐军袭击了我军营寨?可怜我的老母亲,这一次肯定被唐军给劫持了!”

“我的妻儿,他们也都在这里,这下子该怎么办?我的儿子才只有一个月啊,我都没见过他一面呢。”

“你都有儿子了,还好意思说,我与我家娘子成婚才三天,就被赶上了这战场,只可怜她一个人苦盼了数月,我现在终于回家了,她却落在了唐军的手中。”

……

所有的人都被郭元振那一番话给惊呆了,本来还有的人不信,可是随后他们便看见寨门大开,然后见一群群唐军的后面站着无数族人,这些人全都向着对面大声哭喊着。

而在这时,那群败兵之中突然跑过来一人,对着营寨中喊道:“娘阿娘,孩儿来了。大唐的勇士们,不要伤害我娘,我愿意投降。”

那名将士一边大喊,一边将手中武器扔到地上,然后大声哭喊着跑了过去。

其他人见状,也都同样的抛下了手中的武器,然后大声哭喊着向唐军跑了过去……

一时之间,两万余人如同潮涌一般,将手中武器尽皆抛下,然后来到营寨之中,对着唐军跪下,向着唐军磕头,请求唐军允许他们投降。

郭元振自然会同意这些人投降,然后命人将这些投降的粟末部将士打乱部署,编到唐军阵营中。

至于那些家眷,自然不会立刻放开他们,而是将他们临时安置在一起,然后由唐军将士负责“保护。”

过了没多长时间之后,便见李显的大军赶到,看到粟末部将士尽皆归降,尽管杨思勖的心中充满了杀气,却也只好就这么算了。

然而随后赶到的李显却并没有就此罢手,他在与郭元振商议之后,决定派遣大军继续征讨逃走的各部,并且以那些投降给大唐的粟末部将士为向导,向他们承诺,只要此战能够立下大功,平定那些逃走的部落,便会放还他们的家眷。

那些粟末部的将士虽然心存不满,可是却没有办法,毕竟他们的家眷被大唐所掌握,而他们作为降兵,也只能先向大唐证明自己的忠诚,才能获得大唐的认可,最起码的,就算得不到大唐认可,也不会像契丹人那般被大唐给坑杀了,更何况大唐也同时答应,若是有将士受伤或阵亡,所得到的待遇与唐军是一致的,所以即便他们死了,也能让自己的家眷们获得足够的好处,而这样的好处甚至比他们为部族卖命还要大得多。

所以,这些将士们自然十分卖力的去完成他们的任务,以至于在随后的作战中,竟然有一万余人阵亡,不过他们也的确受到了大唐的各种抚恤,最后大唐为了能够更方便的照顾那些阵亡将士的家眷们,竟然下令将他们迁到内地,给予各种优待……

在平定粟末部一个月后,唐军以强大的军力向周边各部施压,除了大室韦部等个别部族负隅顽抗之外,其他的部族全部主动投降,并且任凭大唐对他们进行处置,到了此时,北疆的叛乱终于被平定。

第338章姑侄密谋

李显自从受命,一直到彻底平定北方战乱、为薛仁贵出征新罗的大军扫除后顾之忧,用了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这样惊人的速度实在是震烁古今,因为从洛阳到粟末部的距离数千里,就算是行军也要至少用三个月的时间,所以这样的速度仅仅是相当于这支大军向粟末部走了一趟而已。

消息传到朝廷之后,朝野再次震动,甚至比李尽忠、孙万荣之死还能让人震撼,因为这大祚荣虽然年纪不大,然则为人雄才大略,偏又狡诈无比,实在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对于大唐的威胁比李尽忠和孙万荣可大得多了,甚至大唐朝廷中,有人建议与他讲和,命他统管北方那些部族。

本来所有的人认为,想要平定大祚荣的叛乱,迫使他投降,至少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可是没想到,在李显平定孙万荣叛乱的不足半月,就传来了大祚荣身死、联盟瓦解、叛乱被彻底平定的消息。

于是朝野上下一片歌功颂德的声音,李显的声望再次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对于那些心存正义,心向大唐的正值人士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可是对于后党人员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本来武后认为,北方的战事能够拖住李显的步伐,如果能够让其深陷其中,那才是她最好的结局,因为高宗的病情日渐沉重,相信只要再拖上个一年半载,高宗很可能就会驾崩了,只要在高宗离世之时,李显不在身边,一切自然就被掌握在武后的手中。

然而现在李显获得大胜,这就打乱了武后的部署,让武后有些方寸大乱。

“可恨,都是刘德强这狗奴才办事不利,若是当初将太子那厮给做掉,哪里还有今日之烦恼?”武后的一张脸阴沉的都能滴出水来,冷哼了一声,恨恨地说道。

“姑母,这时候皇帝已然陷入了昏迷,而李显也没有回来,要不要……”武三思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手掌做出了一个往下斩劈的动作,小声地说道。

“哼,太子那厮已然受过一次刺杀,这一次自然更会严加防范,我们没有机会的。”武后说道后来,脸上闪过了一丝浓浓的不甘,轻轻叹了一口气。

“姑母想错了,侄儿并非是这个意思,李显那厮自然难以对付,可是皇帝身边却是无人……”武三思虽然知道自己这句话太过惊世骇俗,原本心中有些犹豫,可是想起他那个名叫韦香儿的妻子对他的那一番谋划,心中顿时闪过了一丝的热切,小声咬牙说道。

“嗯?你这厮好大的胆子!”武后也突然明白了武三思的意思,不由得面色大变,指着武三思厉声说道:“你知道你这是要做甚吗?你这可是谋反大罪,这可是灭族之罪,这可是大唐天子,对我武氏恩重如山,是你的姑父,你竟有如此狼子野心!本宫念你无知,便饶了你这一回,若是再有下次,定然严惩不贷。”

却见武三思连忙跪倒在地,轻轻泣道:“姑母,侄儿知错了,侄儿也知道,我武氏深沐皇恩,颇受宠信,我等身为人臣,自当忠君报国,然而姑母也知道,皇上哪里都英明,可却选错了继承人,这太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是让人称道,然则为人狭隘狠厉,不似仁君气象,若是让此人继承大位,侄儿恐天下再无宁日,而我兄弟,当初因为开罪此人,恐怕也无法苟活于世矣,说不准何时便被那太子将我武氏族人铲除干净,到了那时,不知道侄儿该如何见先祖于九泉之下?侄儿苦思良久,为了避免我武氏家族及天下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侄儿宁可舍去一己之身,背负千古骂名,亦要阻止那厮继位,而那厮却偏偏善于蛊惑人心,以致全天下都被他的假面目所蒙蔽,故此,侄儿苦思良久,若想阻止那厮,也只有那一招了。”

武后闻言不由一惊,因为她素来知道她这个侄儿一向不学无术,可是今日说起话来却是声情并茂,情理并重,实在有些不合常理,然而她却是心中欣慰,毕竟她这个侄子成长起来,自然会成为她谋取上位的有力臂助。

然则武后还是不想像武三思所说的那样去做,毕竟她与高宗三十年的夫妻感情,也不算是假的,更何事情还没到最后一步,根本不必这样去冒险。

于是武后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尽管如此,你也不能想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主意,关于太子,我已经有了对策,等他一回来,我就会着手对付他,这一次定然让他万劫不复,你们只需如此如此便可……”

武后说完之后,武三思的眼前顿时一亮,欢喜着说道:“原来姑母对这一切早有部署,呵呵,姑母之深谋远虑,侄儿实在是佩服不已,可怜侄儿如此无知,竟然还想着替姑母筹划筹划,更可怜的是,侄儿竟然出了一个下策,偏偏还这么自鸣得意……”

“你这小家伙,就不要这么胡猜乱想了”,武后淡淡一笑,对着武三思说道:“本宫倒是没有想到,你这些日子倒是大有长进,本宫听说,你倒是娶了一个花朵一般的媳妇儿,乃是京兆韦氏的出身,又听说你这媳妇儿为人精明贤惠,外柔内刚,倒是一个很有主意的人儿,莫非你方才这么一番,乃是你媳妇儿教的?”

“这个,嘿嘿,一切都逃不过姑母的眼睛”,武三思嘿嘿一笑,然后坦然交代道:“不瞒姑母,这的确是侄儿跟我家娘子合计的,我那娘子既长得美,又智计非凡,可谓是侄儿的女诸葛,其实当年,她差点成为姑母的儿媳,只是可惜,太子没有这样的福分,现在她成了侄儿的媳妇儿,不仅仅能够帮助侄儿,还能对姑母有所臂助。”

虽然如此,但是武三思的眼中却是带着一丝仇恨,因为他深深的明白,他的这个娘子曾经受到李显的羞辱,他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娘子,也一定要夺取李显应有的位置,等到自己上位的那一天,一定会让李显那厮跪在自己夫妻的面前,狠狠的羞辱于他。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39章金法敏之死

李尽忠和大祚荣的叛乱被平定了的消息也同样被传到了新罗,这时候的新罗早已经没有了之前醉巅峰时期的那种狂傲,自从倭国的水军撤离,大唐的水上补给交通线被打通之后,这个国家的好日子就结束了,开始受到唐军的反击。

好在唐朝的大军两面受敌,既要进攻新罗的土地,还要防御大祚荣所率领的联军的进攻,所以并不能全力以赴,所以新罗的日子还勉强能够支撑下去。

可是没想到过了些日子,新罗王金法敏便听到了李显统率大军出征北方的消息,当时便有部将提出来,要金法敏小心一些,因为李显可不是一般人,此人生平大小数百站,从未有过一败,乃是大唐真正的战神,这样的人出征北方,说不准真能对北方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会扭转战局。

然而金法敏却对这样的言论很是不以为然,因为他并不相信李显作为一个处在承平时代的大唐太子真的会有什么作战能力,往昔那些所谓的战绩肯定是大唐人向他脸上贴金,所以才会被吹嘘的如此传神,像这样的年轻人如果真的到了战场上,一定会像之前那个叫做武懿宗的贵族那般,对自己人血腥残忍,对敌军却是望风而逃。

所以,金法敏认为这个大唐太子虽有二十万大军,可是恐怕在当真遇到契丹的大军后,连半个月都挡不住对方,甚至他还推测待得李显灰溜溜的还朝之后,大唐天后武媚一定不会放过他的,绝对会乘机对李显进行打压,甚至还有可能会废掉李显的太子地位,而李显也必然不会就这么屈服,所以双方的内争乃是势之必然,而这样自然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大业”。

可是没想到过了没多长时间就听到了李尽忠大败的消息,这让金法敏的心中顿时变得有些着急起来,因为契丹的战败意味着他之前的估计是错误的,这个大唐太子的确不俗,竟然能够将李尽忠打得大败并且俘虏,这将有很大的可能对他的这次联盟造成威胁。

随后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先后死去更让金法敏心中震撼,因为他自忖以契丹的战力,就连他的新罗倾国之力也很难与之相抗,如今这么强大的契丹被灭,意味着他们的联盟失去了一支制衡大唐的力量。

“好在我还有大祚荣的盟军力量,相信以大祚荣的武艺和韬略,定然能够抵挡住李显的进攻,只可惜这样一来,恐怕我军将会面临薛仁贵大军更多的压力,不过相信只要再等上几个月,等到大海人皇子打败倭王、统一倭国之后,我们就会再多一支盟军,到时候倭国水军重新断开唐人的海上交通补给线,到时候最起码在熊津州都督府的这一支力量会被我军占领,之后我军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与倭国合作,共同出兵对付薛仁贵,统一三韩之地的梦想还是有很大可能会实现的。”

金法敏的目光中充满着自信,认为自己这一次的判断一定会正确,因为谁都能看得出来,那大祚荣虽然年轻,可却也表现出了雄才大略的一面,无论是武艺还是谋略,就算是李尽忠和孙万荣这两个家伙加起来,都未必会是此人的对手,这样一来,在这人的统率之下,李显哪有那么容易会取得胜利?就算是真的会败,估计至少也能够坚持半年以上,而只要到了那时候,估计倭国的战争早就会结束了,自己统一了三韩地区,再加上倭国的相助,相信到那时,就算是大唐有五十万大军,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吧?

可是令他震惊的是,时间过了还没有半个月,他就听到了一则消息:“禀告大王,大事不好了,联军,联军战败了,大祚荣盟主在战败的途中突然被两名近侍刺杀,那两个近侍的武艺也极为不凡,虽然比大祚荣略差一些,却也只是一线之差,再加上猝然袭击,大祚荣不备,所以,所以,大祚荣被当场斩掉了头颅,含恨身死……”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金法敏顿时大惊失色,然后问道:“联军的情况如何了?虽然大祚荣死去,然则如若在联军之中再选出一名领袖,合力对抗唐贼,也不是没有希望,最起码如果顽强死守的话,也一定能够坚持个一年半载,而只要能够坚持半年,我们就能有希望……”

金法敏如同时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喃喃的说道。

可是没想到那名负责传讯的探子苦笑着说道:“在斩杀大祚荣的同时,唐军便对溃散的联军将士进行追杀,这一路追杀下去,就有三万余人被杀,后来当那些联军将士赶到粟末部的大营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大营早被唐军占领,这些将士们看到他们的家眷被控制住,全都选择了投降,后来这些人又奉命征讨联军各部,现在大祚荣的所有联军全都投靠了大唐……”

“这,这怎么可能?怎么会这样?”金法敏闻言,顿时感到胸中如同被一柄重锤狠狠砸中了一般,猛的喷出了一大口鲜血,然后整个人一阵头脑发晕,竟倒在了地上……

“陛下,陛下……”所有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大惊失色,连忙将金法敏扶起,片刻之后,金法敏在紧急抢救之下缓缓醒了过来,然而整个人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那种意气风发,虚弱而缓慢的说道:“这究竟是为何?真是天不佑我新罗!李显,李显,我好恨……”

在这之后,金法敏就像是失去了魂魄一般,整日里长吁短叹,忧虑不已,竟然因此而生了一场大病,不出一个月便含恨死去,据说在临死之前,金法敏口中还兀自喃喃的说道:“李显,李显,我好恨……”

金法敏死后,被追谥为文武王,由其子金政明继承王位。

“诸位,虽然契丹和粟末部联盟先后战败,然则我相信,我新罗得自上天庇佑,经过了无数风浪,这一次一定也可以安然无恙,我等只需坚持半载,定然会迎来一股强有力的臂助!诸位将士,列位臣工,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度过我新罗最为难的时期!”

新任的新罗王金政明犹然没有丧失信心,看起来反而有些疯狂,对着三军将士大声喝道。

第340章国之柱石

对于李显这一次迅速平叛产生的影响,李显并没有怎么关注,他命部将刘幽求、张威、刘斐等人统率数万骑兵前去支援薛仁贵,又命张德玉将截获的契丹、粟末诸部的粮草运送到薛仁贵军中,同时又给薛仁贵写了一封信,交代了一些情况,同时再给郭元振留下了足够的人手后,便率领剩余的近十万人马返回洛阳。

其实李显完全可以顺势而为,与薛仁贵合作,将新即位的金政明也一道收拾了再返回洛阳,然而李显一方面考虑到朝廷空虚,自己长期不在的话也不好,尤其是高宗病重,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撒手人寰,他作为人子,自然要在病床前尽孝,更何况他那位弟弟李旦如今也被武后从前线紧急调回,这其中当然也有让李旦床前尽孝的意图,但是自然也有其他的深意。

而对于武后的意图,李显自然也很清楚,所以他才要紧急返回,一方面是要堵住他人之口,另一方面也是要阻止武后的图谋。

由于李显心中急躁,也由于将士们获得大胜,士气高涨,所以行军的速度很快,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李显所率领的先头部队就赶到了洛阳。

为了能够获得朝野上下的同情,这一次李显是高调入城,他早就派人通知朝廷,将自己返回洛阳的时间提前告知。

这样一来,迎接李显的队伍自然是人山人海,许多百姓都是自发的敲锣打鼓,前来迎接他们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

“呵呵,这一次太子殿下大破契丹和粟末部,以雷霆之势平定了北方叛乱,彰我大唐雄威,狠狠地教训了那些敢于贼子的嚣张气焰,实在是大快人心。”

“是啊,太子殿下英明神武,令人不禁想起了太宗文皇帝,这可是我大唐之福啊,这么多年了,我们忍受契丹等北疆各部的诸多侵凌,今日总算是扬眉吐气,为我大唐百姓出了这一口气。”

“没错,太子殿下在面对李尽灭那厮时说的话非常对,为何契丹人能够杀我大唐将士百姓,而我大唐人却杀不得那些契丹俘虏?他们契丹人是人,我大唐人便不是人了吗?若是放任杀害我大唐军士百姓的凶手而不管,我大唐再强盛又有何用?嘿嘿,像太子殿下这般回护我大唐百姓的,可实在不多见。”

“呵呵,这也正是我大唐太子的英明之处,自从有了太子殿下这一次,相信日后我大唐的百姓,尤其是我等这些商人,即便是到了海外,也绝不敢有人会受欺辱了,这对于我等来说,可是多么一大笔的恩惠?”

……

无数人怀着崇敬的神情,向着远处眺望,并且不断地对李显进行着各种赞誉,夸赞李显立下不世之功,回护百姓之意,而对于李显坑杀契丹俘虏之事,却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这,就是民心民意,老百姓能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那些对他们好的,他们自然会衷心的拥戴。

就像是李显,纵然坑杀了无数的俘虏,然而却是出于一番维护百姓和大唐尊严的本意,所以被那些百姓所理解,根本没有任何人对此表示质疑。

过了片刻,突然见前方烟尘大作,前面眼见的人看见,在烟尘之中,无数的兵马快速赶来,当先一人一身银色甲胄,胯下火红色的战马,满脸英气,正是他们期盼已久的大英雄,这一次欢迎仪式的主角,皇太子李显!

“太子殿下到了。”那眼尖的人立刻大声呼喊道,脸上的兴奋没有丝毫的掩饰。

在听到这句话后,所有的人全都拼命地向前挤去,想要第一时间看一看这个帝国的大英雄,他们心中最为尊敬的太子殿下的身影。

“有劳诸位百姓前来迎接,本宫受之有愧。”李显对着前来迎接的所有人拱手行礼,大声说道。

“太子殿下说的是哪里话?太子殿下受命于危难之际,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歼敌二十余万,彻底扫平了威胁我国北疆一年有余的叛乱,避免了更多百姓陷于战火之中,这样的惊天战绩,足以证明太子殿下乃国之柱石,我大唐新一代之军神,太子殿下立下如此大功,我等只是迎接一下,又不用到前线拼杀,说甚有劳不有劳的?至于受之有愧之语,太子殿下更不必如此,如若连太子殿下都受之有愧,这天下间还能有几人不受之有愧的?”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颤抖着胡子,朗声说道,一双眼睛里全都是崇敬。

周围其他人也全都附和,纷纷称赞老者说的十分正确。

李显却是郑重说道:“此事吾虽然也颇有微功,然则这一战若说功劳,当是那些为国奋死拼杀的战士,经此一役,有多少人勇士血染疆场,再也无法回故土看一眼,这些人,才是我大唐真正的英雄,我们虽然赢取了战争的胜利,换取了天下的安宁,然而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换取我们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李显说这一句,所有的人都没有反对,他们也都沉默了下去,只见那老者也是满脸泪水的说道:“不瞒太子殿下,此一役,小老儿那幼子便在军中,围攻李尽忠那一战,为了掩护战友而殒身,虽然犬子死了,但是听到太子殿下这句话,小老儿也都替死去的犬子感到欣慰,太子殿下没有忘记那些战死者,大唐没有忘记那些死难者,他们为了保护我大唐社稷的安宁而死,也算是值了。”

老者说完这一番话,周围的人全都对他投来由衷的敬意,李显也不例外,他连忙握住那老者的手,感动的说道:“老人家,你这一句话足见对我大唐的一番赤胆忠心,不过令郎之死也实在是一件憾事,请老人家放心,我绝不会忘记他们,不仅如此,我也决不允许那些英雄们的家眷会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我这就向父皇上本,要求对所有为国死难者的家眷再加厚抚恤,决不能让英雄们走的不放心!”

“太子殿下这番话,小老儿相信,只不过这几年,太子殿下对于军户的待遇已经提升的够优厚的了,不必再提升了,否则的话,不知道又要让百姓多交多少租税,为了一己之私,而夺他人之利,小老儿心中不忍。”

“呵呵,老人家,你这样宅心仁厚,实在是我大唐之福啊,请老人家放心,本宫保证不会提高税收,只是用我宫中节省下来的财物来抚恤那些死难者。”李显看向老人,一脸柔和的说道。

第341章坑的对不对?

李显那一番话显然是打动了无数人,直到他离开之后,所有的人还都远远的看着他的背影,驻足良久之后方才散去。

然而在随后的朝议之中,却是对李显这一行的功过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争吵。

在为李显叙功的时候,中书令薛元超突然跳出来,大声说道:“天后娘娘,微臣认为此次不该为太子殿下叙功,虽然太子殿下确实大败契丹和粟末部联盟,平定了北方叛乱,然则太子殿下在这期间却滥杀无辜,尤其是坑杀降卒,此举无疑是有干天和,更无法展示我大唐宽厚之道,严重破坏了我大唐在各部族中的形象,昔日薛仁贵在平定铁勒叛乱之时坑杀降卒,犯了军纪,陛下虽然予以宽宥,却也没有叙功,只来了个不功不过,如今太子殿下之影响尤为恶劣,所以微臣认为,这一次即便不对太子殿下予以降罪以数宽容,根本不能再为叙功。”

“嗯,薛卿此言有理,诸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呀。”武后的凤目扫视了一眼群臣,然后皱眉问道。

却见大理寺少卿狄仁杰躬身说道:“天后娘娘,微臣以为薛相此议不妥,请天后娘娘想一想,两军作战,讲的是你死我活,正如在外行走之时,遇到一头野狼,此时生命遭到威胁,哪里能讲什么宽厚?若真是心存宽厚之意,恐怕除了自身遭遇横祸之外,根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坑杀战俘确实不合理,然则我等也要看一看,那些战俘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之前肆意坑杀我大唐军士百姓,彼时薛相没有为我大唐百姓叫屈,后来我大唐将那些犯下而行之人予以处置,薛相却是如丧考妣,微臣倒是好奇了,薛相到底是我大唐之臣,还是契丹或者靺鞨之臣?对于贼子讲仁义,对于恶狼讲善行,这样的话说起来是不是有些迂腐可笑?微臣好像是看到了另外一个宋庄公啊。”

其实狄仁杰一直以来以中立派的面目示人,没有接受过东宫和武后两方任何一方的拉拢,即便是李显对他有过恩情,动用关系提拔过他的官职,他却也是不假辞色,并且最近还对武后处理的一些政事表示过赞扬,很明显是释放出了一丝的善意,可是今日突然说出了这么一番朕对后党重要成员薛元超的话,实在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他作为一名直臣,一向不喜牵涉党争,所以在朝堂上两派相争之时几乎从不说话,可是今日突然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并非是针对党派之争,而是实在对薛元超的话无法忍受。

在他看来,这薛元超所说的话实在有些过分,太子李显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哪能就这么凭着两句话就被一笔抹去?更何况所谓的坑杀战俘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根本无法和李显立下的大功相提并论,而之前李显坑杀战俘之时的那些言论也都流传开来,不得不说,竟然是深得狄仁杰之心。

也正是因为这样,狄仁杰才不顾嫌疑,大胆的驳斥薛元超的荒谬言论。

可是没想到薛元超却从此记恨上了狄仁杰,将他列为东宫党羽,并且寻找机会不遗余力的打压,竟然将狄仁杰彻底逼向了李显一方。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然而目前,薛元超却是厉声喝道:“狄仁杰,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