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显耀大唐-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然而目前,薛元超却是厉声喝道:“狄仁杰,你可知道你方才说的是甚?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讲的是以德报怨,要怀有一颗仁爱包容之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大唐才会得到周边各族由衷的尊敬,可如今太子殿下不讲信义,坑杀降卒,这将会大大降低我大唐的信誉,以后还让各邦国部族如何相信我大唐?我们得到的是一时之利,失去的却是长久的信誉,这样对我大唐来说,可谓弊大于利,这样的事情,你难道看不出来么?”
狄仁杰却是不卑不亢的说道:“所谓信誉仁爱,自然要有,然则也要看时候,在战场之上,若是我等对敌军讲仁义,实在有些食古不化,两军阵前,彼此厮杀,各为其主,一点点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战局,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我们对敌心存仁义,那便是对我军的不负责任,这一点就算是一名普通百姓都明白,薛相贵为宰相,竟然不明白这一点,这见识莫非还不如布艺百姓乎?嘿嘿,大战在前,国难当头,满朝文武尽皆缩头噤声,那时候薛相为何不大声疾呼,要为国作战,反而卑躬屈膝,欲图与贼子媾和,如今太子取得大胜,薛相不说顶礼英雄,为立功者讨赏,如今却来指责太子殿下杀伤太重,莫非薛相坐镇朝堂,就只有这种构陷英雄,嫉贤妒能的本事么?”
狄仁杰这一番话义正辞严,薛元超听了之后竟然难以反驳,只能指着他说道:“狄仁杰,你,你血口喷人,本相哪里是嫉贤妒能?本相只是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而已,那么多人降卒被无辜坑杀,有伤天和,如今冤魂未散,等着我们还他们一个公道……”
“够了,薛元超,本宫忍了你很长时间了,你这厮心中所想,全都是那些被坑杀的契丹人,说他们冤魂未散,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被契丹人无辜杀害的那些我大唐军人和百姓?他们的冤魂又在何处?他们的冤屈又由谁来昭雪?契丹人是人,难道我大唐人就不是人了?他们身为我大唐百姓,为我大唐缴纳税收,负担徭役,他们为我大唐奋死拼杀,血染疆场,我大唐难道就不该为他们撑腰吗?这可是我们自己的百姓和军士!如今他们被那些禽兽不如的契丹人给坑杀,怎不见你来为他们叫屈?现在本宫坑杀了那些罪魁祸首,为屈死的军士和百姓伸冤报仇,你却如此指责,你的居心到底何在?莫非你的身上流着的,是契丹的血液?”
虽然是类似的话语,可是从李显的口中和从狄仁杰的口中说出来,影响的确是不一样,在李显说完这一番话之后,几乎所有的东宫党羽和中立派大臣莫不称是,甚至连后党的许多正直官员都对薛元超表示强烈的不满,为李显的发言叫好。
“这,这……”看到自己为千夫所指,即便薛元超高居相位,也都忍不住心中慌乱了。
第342章开始行动
朝堂之上,数十名大臣尽皆联名上本,要求为皇太子李显叙功,赦免其坑杀战俘的罪名,一时之间可以说是群情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后如果不答应,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武后沉声说道:“尔等这是要做甚?逼宫么?哼,此事薛卿说得又何尝有错?太子虽然靖难有功,然则坑杀战俘乃是军法禁忌,当年薛仁贵纵然平定铁勒叛乱有功,却也将功折罪,来了个不功不过,今日太子所立战功虽大,然则坑杀战俘所造成的影响亦是恶劣,导致金法敏虽然病死,新罗却始终未能投降我大唐,这等罪责,太子莫非不该担起来吗?唉,其实这要说起来,情与理有的时候发生冲突,我们应当先论理,再讲情,论情,太子是我亲子,是我大唐储君,又立下赫赫战功,本不该计较坑杀战俘之事,然则天子犯法,与庶人同罪,太子触犯律法,本宫自也不能包庇,因此,此次作战,依本宫之见,理当将功折罪,像上次一般,无功无过。”
武后这么一说,薛元超立刻大声说道:“微臣正是此意,只可怜一腔赤胆忠心,竟被人污蔑,微臣被污蔑倒也没有什么,然而若是天后娘娘被列位同僚所误导,对皇太子予以叙功,微臣恐周边各部族对我大唐不满之心日甚,不出多少时日,将会酿成比契丹、粟末各部联合反叛还要更严重的灾难!幸好天后娘娘慧眼如炬,识破奸谋,并未被宵小所惑,令我大唐少了一场大难。”
“哼,薛相,你说谁是宵小?哪个误导天后?你可敢说清楚?”狄仁杰本来就是一个刚直之人,眼中揉不得沙子,在听薛元超说完这句话之后,顿时大怒,沉声问道。
“嘿嘿,宵小自然就是……”
“住口!”武后对这狄仁杰一向比较欣赏,又知道狄仁杰拒绝了李显的多次拉拢,虽然并没有成为她的人,可是对她也算是颇有感恩的,今日见薛元超竟然将这样一个人才向李显阵营推去,不由厉喝一声,然后徐徐说道:“薛卿,狄卿也是忠心为国之人,不过是说了几句刚直之言罢了,薛卿又何苦如此指责于他?更何况狄卿所言亦不是没有道理,这样吧,太子多日辛苦,也算是为国立功,今日本宫便破例一次,赏赐太子布帛万匹,黄金千两,作为酬劳,然则功劳却是不能再叙,这已经是破例了,还请太子不要心存怨恨,至于狄卿,如此仗义执言,忠心为我大唐社稷,忠心可嘉,本宫拟拜狄卿为正三品大理寺卿,不知薛相、李相和裴相意下如何?”
武后说完之后,一双凤目便看向薛元超、李义琰和裴炎这三位首席宰相。
这三人都在名义或事实上是武后的人,如今见武后都开了口,自然也不能反对什么,所以全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呵呵,既如此,那就这么定了,速速拟旨,拜狄卿为大理寺卿,狄卿,你才华出众,为人正直,本宫认为你理应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希望爱卿日后竭尽忠诚,以报社稷,勿要让本宫及陛下失望!”
武后说到后来,笑盈盈地看了一眼狄仁杰,然后开口说道。
“微臣多谢天后娘娘厚爱,请天后娘娘放心,微臣日后一定忠心为国,以报陛下和天后娘娘的大恩。”狄仁杰倒也没有矫情,立刻对着武后庄重的行礼,然后大声说道。
这边李显也对着武后谢恩,不管如何,毕竟武后赏赐了他一笔财物,就算是出于礼貌,李显也只能这样做。
但是李显却深深地知道,这一次武后做了一件多么缺德的事情。
首先来说,这一支大军牺牲了那么多人,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结果只有李显一个人获得了赏赐,这要是传出去的话,一定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这样必然会动摇李显在军中的威信,而且为了避免李显将这笔财物发放给士卒,武后还专门强调,自己先借用这笔财物,待得日后再连本带利一起归还。
这其次嘛,武后又乘机提拔了为李显说话的狄仁杰,这是明显的拉拢,目的自然也是削弱李显的势力,生怕李显再多了狄仁杰这么一个强援。
除此之外,武后其实还有一个更加险恶的用心,这一点李显倒也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李显却对此并不以为然,他相信只要自己小心谨慎一些,武后一定不能拿他怎样的。
“呵呵,我这母后为了对付我,可真是不遗余力啊,只不过事情可不想你想象的那般容易,我怎能眼睁睁的看着你布局而没有准备呢?”李显的眼中含着一丝讥诮之意,略略想了想,便写了一封信,命心腹交给张无尘,这才淡淡的说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一次定然不会让你得逞。”
在此之后,李显又筹措了一笔资金这笔资金的价值与武后赏赐自己的一样多,并且声称是借来的,要发放给立功的将士,让他们与自己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
李显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要破解武后分裂自己和麾下将士的阴谋,而结果也的确是这样,因为将士们在看到这一幕之后,对李显更加的拥戴,威望一时无两。
“呵呵,不知道这样一来,母后你到底是满不满意?”李显的目光望向武后宫中的方向,淡淡的问道。
而与此同时,一人深夜来到武后宫中,轻轻禀报道:“天后娘娘,太子殿下果然筹措了一笔财物,并将这笔财物赏赐给了麾下将士,我们的机会到了。”
“呵呵,我这显儿果然没有让本宫失望啊,为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竟然不顾军中律令,私自接纳笼络军中将士,不知这个罪名能不能让他恶心恶心?”武后淡淡一笑,满脸嘲讽的说道。
“天后娘娘,这就是太子殿下,这样的性格,呵呵……”那人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随后听得武后淡淡说道:“接下来,尔等展开行动,按照计划的第一步来做。”
第343章参劾太子
数日之后,朝堂之上。
在进行了一番例行的朝议、即将宣布散朝之际,突然听得武后党人、御史大夫袁公瑜上奏道:“微臣有本上奏。”
“哦?不知袁卿有何事?”武后的面色一变,看起来有些郑重,然而眼神中却是带着一丝的得意。
其他人看到袁公瑜上书,全都是一怔,静静地看着这位老臣。
此人乃是当年武后被立后之时的大功臣,与李义府、许敬宗、崔义玄被并称为四大金刚,如今他已经是这四大金刚硕果仅存的一个了,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都非常之高,在武后的党羽之中拥有着超然的地位。
这样一个大人物原本在朝会的时候都保持缄默,几乎等同于空气一般,可是没想到今天竟然直接上本,可见定然是发生了大事。
朝臣们虽然没有说话,可都在疑惑的看着白须白发的袁公瑜,心中在猜测着,这个老头竟然直接跳出来,到底是在针对哪个?
只见袁公瑜慢慢直起了身体,缓缓说道:“微臣要参劾太子殿下。”
“什么?”
“这不是真的吧?”
“我,我没听错吧?”
“怎么可能?”
朝中的大臣们议论纷纷,全都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眼光看向袁公瑜,就算很多后党众人也都是一脸震惊,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有些惊世骇俗。
“哦?不知道袁卿参劾太子何事?对了,袁卿年岁大了,掀起来说话,来人,赐座。”武后的眼中却是异常的平静,看不出来喜怒,对着袁公瑜和蔼的说道。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的心中都已经明白,至少武后对这件事是知情的,这就让许多人认识到,这一次将有很大可能是武后的阴谋。
紧接下来,只听的袁公瑜淡淡说道:“按照我大唐规矩,凡是遭到参劾之人需要出殿回避,希望太子殿下先行回避!”
“嘶……”听到袁公瑜这么一番话,所有人都是倒抽了一口冷气,因为大唐确实有这样的规矩,凡是遭到参劾的人都要回避,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这样的规矩几乎被废而不用了,除非是一些大罪重罪,这样的规矩才会被拿出来,如今袁公瑜这么说,莫非是太子犯了什么重罪不成?
然而李显却是并没有任何紧张,淡淡的一笑,然后就向武后拱手行礼,退到了殿外,然后缓缓坐下,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不再有丝毫的动作。
然而这时。
“袁卿,太子已然回避,你有何事,直接说便是。”武后的面色依旧看不出息怒,对着袁公瑜淡淡说道。
只见袁公瑜沉声说道:“天后娘娘,微臣有确实证据,太子殿下私交军士,以巨额钱帛拉拢,目的不明,此举实在可疑,微臣对此颇有担忧,还请天后娘娘彻查此事,万一因此酿成祸患,微臣唯恐我大唐再无安宁矣。”
“嗯?竟有此事?私下结交军士,而且还以巨额财物相笼络,实在是有些居心叵测,太子这是要做甚?”武后闻言,面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声色俱厉的说道:“传本宫旨意,着御史大夫袁公瑜彻查此事,若是证据确凿,本宫不管是谁,一律严惩不贷!”
武后这话其实就是说给李显听的,虽然李显就在殿外,但是她相信她的声音那么大,李显一定能够听到。
而群臣听了这几句话也更是明白,武后这是要找太子立威的。
这时候却见杜审言走上前来,大声说道:“启禀天后,此事微臣倒是有不同看法,微臣听闻前些日子,太子率军在北疆作战,立下大功,众将却并无封赏,独独太子殿下得了财物,而太子殿下一向不吝财物,又素来做事公平,想来此事乃是太子殿下筹措财物,为那些立功将士予以赏赐,这也是人之常情,并非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所臆测的那般有甚企图,所以,微臣认为此时确实当彻查,然而不应当仅仅彻查太子殿下是否给将士们分发财物,更应彻查将士们对立功不赏之事是否心存怨言,以及太子殿下对将士分发财物之事到底是为了哪个,微臣忠直之言,希望天后不要恼怒,呵呵,凡事皆需要证据,希望天后娘娘勿枉勿纵,至于领衔彻查太子之事,微臣认为袁大夫乃此案原告,应当回避,更兼太子殿下之事如此重大,不能草率,微臣认为,此事当由大理寺、御史台及刑部三法司会审,还请天后娘娘三思。”
杜审言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便见武后厉声喝道:“好一个大胆的杜审言,你方才说某些人别有用心?这‘某些人’指的是谁?你一个小小的侍御史,竟敢如此污蔑上官,实在是罪大恶极,来人,与我将这厮投入监牢,等待处置。”
“住手!”杜审言这一回也是拼了,大声说道:“吾乃言官,我朝制度规定,言官所出言论尽皆无罪,天后娘娘休说只是代行处理国事,便真的是皇帝,亦无权将微臣抓捕定罪!”
“杜御史说的没错,还请天后娘娘莫要乱了法纪!”在杜审言之后,一大群臣子全都呼啦啦的走上前来,齐声说道:“杜御史方才之言并无过错,太子之事事关重大,还请天后娘娘恩准,允许三法司会审,将此事查个清楚明了,以服天下悠悠之口,否则的话,臣等宁死也要争一争这个理!”
“尔等,哼,尔等好大的胆子,这是要逼宫不成?”武后的眉宇间顿时露出了一抹冰冷,厉声喝道:“既然如此,那本宫便成全尔等,御前侍卫何在?将这帮闹事之人给我拖到午门,让他们在太阳底下跪着,这就是他们不尊敬我这个天后所要付出的代价!”
而就在这时,忽然听得身后传来了一声呼喝:“圣上驾到!”
“嗯?这个时候,老头子来这里究竟是为了甚事?更何况他都没有事先告知与我。”武后闻言心中顿时一沉,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
第344章三法司会审
高宗自然是李显给请来的,虽然这一段时间高宗病情加重,可也不是一直昏迷不醒,尤其是在李显得胜归来之后,身体还算是不错的,然而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年了,所以索性将一切大权交给武后去大理,这几天正在考虑着让李显回长安监国呢,自然也不知道前朝所发生的事情。
就在这时,却听得他的贴身内侍程力士说道:“圣上,不好了,前朝都吵起来了。”
“哦?这是为何?”高宗闻言不由一怔,随即问道。
却听程力士说道:“还不是为了太子?唉,这要说的话,太子也真够倒霉的,头些日子因为到前线作战,立下了大功,可是刚刚回来,就受到薛相弹劾,天后娘娘也是认为太子殿下坑杀了降卒,触犯了军法,然而又念在太子殿下立下大功,所以来了个将功补过,不功不过,当然还是给了不少赏赐,然则这些赏赐只允许给太子殿下,而且还把这笔财物给借走了,其实太子殿下倒并不重视财物,然则毕竟麾下将士跟着太子殿下出生入死,如今他们的功劳却被生生抹杀,太子殿下心中不忍,也不知从哪里筹措了一笔财物,赏赐给了军中将士,却被御史大夫袁公瑜参劾,说是太子殿下私下结交军士,欲图不轨,这明明就是诬陷,可天后娘娘却好像是信了……”
“嗯?竟有此事?呵呵,朕的儿子怎会做出这等事来?其实以显儿在军中的影响力,这一次只要乘机煽动,早就有实力逼迫皇后交出大权了,只可惜皇后,究竟是被权力迷住了双眼……程力士,走,扶着朕前往朝中,此事如若处置不当,很容易会酿成冤案。”
高宗说完之后,便让程力士扶着,一起来到了朝廷之中。
“陛,陛下,你身体不好,怎的不注意休息?”武后见高宗来了,脸上很是不自然,满脸的煞气立刻收敛了起来,装作是对高宗健康关心的样子,笑着说了几句,又连忙挪了挪身子,将御座让给高宗多半个,清高宗坐下。
却见高宗坐下之后呵呵笑道:“朕也是气闷了,见这天已到午时,你竟然还没有散朝,朕不知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心中也是好奇,便过来看看。哦,对了,显儿呢?他怎么不在这里?”
高宗一边说,一边又往下扫了一圈,然后诧异的问了一句。
武后闻言叹了一口气说道:“别提显儿了,这小子实在有些可恨,之前臣妾不顾群臣反对,派显儿率兵平定北方叛乱,本来是盼着能够打出我大唐的威风,可是没想到威风倒是打出来了,可这小子却做出了坑杀降卒之事,即便是此事,臣妾也没有怪罪他,而且还给了他大量的赏赐,可是这小子却私自结交军士,自筹大量财物,然后将这些财物用来笼络军中将士,这种做法实在可疑,所以臣妾决定对这小子进行一番调查,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对臣妾不满还是对陛下将大权交给臣妾代理一事不满。嘿嘿,臣妾知道,臣妾并无多高的才能,却也是尽力为国做事,这么多年在陛下身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臣妾还是那小子的亲娘,臣妾就算是怀疑他一下,又有什么错?更何况,臣妾保的,可是陛下的天下,臣妾这委屈,也是为陛下受的……”
说到这里,武后竟然嘤嘤的哭了起来。
“这,这,媚娘,你也不要委屈,”看到武后这一哭,高宗都有些受不了了,连忙安慰道:“呵呵,朕也知道你这些年来不容易,再说了,朕也没有怪你的意思,不过显儿毕竟是太子,此时也不能鲁莽行事,这样吧,既然媚娘你要调查,朕也不拦着,朕就命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三法司会审,共同调查此事,不知媚娘意下如何?”
“哼,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臣妾还有什么可说的?其实臣妾就是担心,这么大张旗鼓的追查下去,会损坏我皇家颜面,不过既然陛下不怕,诸位大臣们也都不怕,臣妾又有何担心的?”武后的话中带着一丝的埋怨,然后沉着脸对群臣说道:“今日本宫便隧了诸位之愿,着大理寺卿狄仁杰、御史大夫袁公瑜、刑部侍郎杜景俭率领大理寺、御史台、刑部相关人员,审理此事,以三天为限,定要将此事查访清楚,给陛下一个交代,也给群臣一个交代,而这三人之中,以袁公瑜资格最老,因此为此案的总负责人,诸位爱卿还有何意见?若是没有意见的话,那就散朝吧。”
说完之后,武后也不顾群面面相觑的群臣,便拉着高宗一道前往后宫。
“这,这,天后娘娘实在是果决,根本就没给我们置喙的机会,就这样散朝了,而这三位大员,嘿嘿,袁大夫乃是天后娘娘多年来的亲信,资格又最老,还是总负责人,而狄仁杰乃是新近被天后提拔起来的,自然要想着她说话,只有那个杜景俭敢说真话,可毕竟是人微言轻,无论是官职还是资格,都根本无法原谅为抗衡,这一回恐怕太子殿下要遭殃了,诸位同僚,太子殿下若是遭殃,这可是动摇国本的事情,不若我们一起去面圣,向陛下求情,另换人员来审理此案。”
在散朝之后,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岑长倩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正一和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玄同这几名新被提拔的年轻宰相们坐在了郭正一的府上,尽皆满脸的义愤,他们的品级虽然不高,然而也都勉强算得上是宰相,更兼年纪比较轻,正是热血冲动的时候,所以便有岑长倩率先提议,提要为皇太子李显鸣个不平。
“走走走。”其他几人也都热血澎湃,积极响应,穿戴整齐之后,就欲出府,就在这时,突然听得门外一人喊道:“几位仁兄,你们做这等大事,却不叫上小弟,莫非是瞧小弟不起么?”
第345章自有对策
这几个人闻言大惊,刚准备走出去看看是谁,却见一人走进来,这一看才发现,原来来者竟然是和他们同时被提拔的年轻宰相,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待举!
只见郭正一首先沉声说道:“抱歉,我们之所以没有通知待举兄,主要是因为兄与曾被太子殿下所杀的大将郭待封乃是同宗,正所谓同气连枝,待举兄因为私情,如何肯为太子殿下鸣这个不平?所以我们几个并没有邀请待举兄。”
却见郭待举闻言嘿嘿一笑,然后大声说道:“正一兄与郭待封也有同宗之谊,这一笔岂能写出两个‘郭’字来?然则正一兄不顾这什么狗屁的同宗之情,为何小弟就一定顾及?先不说郭待封与我并无太近的血缘关系,就算是我的亲族又能怎样?小弟首先是大唐之臣,之后才是郭氏子弟,这个忠君爱国的道理还是懂得的。大义当前,就算是自己都能舍得,更何况是一个远支兄弟?再者说了,这郭待封当年也是有错在先,太子殿下才将其斩杀,这也是为国为民之举,有何过错?”
虽然郭待举说的话犯了避讳,然而当时在私下,这样的事情都已经成了习惯,所有没有人会计较,这几个人反而拍手称赞,岑长倩更是大声说道:“待举兄果然是一名忠直之士,既如此,那我等今日便进宫见一见陛下,呵呵,其实我等应当知道,陛下将我等这些年轻人提拔为相,虽然没有给予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封号,却也是要我等辅佐太子殿下,如今太子殿下正在危难之时,我等若是不以死报效,如何对得起陛下的一番苦心,又如何对得起太子殿下对我们素日的照顾?”
众人听了岑长倩的一番话,全都齐齐的点了点头,因为他们几个其实都是唐门中的明唐成员,没少受到李显的拉拢照顾,在他们还只是六七品的小官的时候,就在李显的授意下,得到了戴至德、张文瓘等人的帮助,这些他们心中都是非常明白的,如果说没有李显的关照,他们的职位也不会被提升的那么快,他们的生活当然也不会那么的无忧无虑,而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感佩李显的才能,同时庆幸大唐有这么一个才德兼备的大唐储君,所以全都愿意以死来报效李显的恩德,所以今日之事才会表现的如此坚决。
不过就在这时,突然听得外面有人说道:“诸位相公,切莫急着动手……”
听到这道声音,郭正一不由得皱了皱眉,脸上也现出了一抹的尴尬,因为他的府上竟然接二连三的被人闯进来,这实在是没有面子的一件事,要知道,他们现在可是在密谋一件大事,这件事是要求严格保密的,如果说之前是因为郭待举是他们的好友,平常经常出入,所以能够无声无息的进来,这也能够理解,可是现在竟然又有人闯进来,这就有些丢人了。
所以郭待举大声喝道:“门外进行守护的侍卫们,你们都是吃干饭的吗?本相的府第岂是人随便能够闯进来的?看来尔等以后也不必待在我这府上了,哼,要你们,能有何用?”
这时候却见那人进来,笑着说道:“郭相误会那些侍卫兄弟了,实在是因为下官到访,手中持着郭相的鱼符,他们不敢不放行。”
郭正一闻言一怔,看到来人之后却是笑道:“原来是王老弟,究竟是何事,竟然让老弟亲自到来?”
原来这人竟然是唐门新任明堂堂主王助,此人虽然并无官职,然而在唐门之中却是手握大权,真可谓是翻云覆雨,手中所掌握的人脉就连这几个年轻宰相加起来,也都远远不如,所以不仅仅是郭正一,其他这几个人也都站了起来,对着王助客气的施礼。
却见王助淡淡笑道:“诸位相公这是要往何处去?”
“这”,郭正一略一犹豫,便开口说道:“不瞒王老弟,我们此行是要到宫中见陛下,痛陈利害,希望陛下能够换人审理此事,若是陛下不答应,我们几个情愿以死相谏。”
“呵呵,在下首先代表太子殿下,感谢诸位相公这一番大义相助,然而太子殿下吩咐在下,让在下给诸位相公带句话,此事还达不到需要诸位相公为之暴露的时候,因为诸位相公日后还有大用,至于这点小事,诸位相公就不要管了,太子殿下自有应对之策。”
王助的脸上满是笑容,对着那几位宰相先是表示了一番感谢,然后胸有成竹的说道。
“啊?太子殿下竟然有了对策?这这,不知道太子殿下该如何应对?还请王老弟指教。”岑长倩首先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对着王助施礼问道。
却见王助苦笑一声,然后说道:“其中详情在下也不知道,只知道此事由隐堂一手操办,一切待得事情发生之后方才明了,太子殿下只是让在下转告诸位相公,诸位只需在一旁默默的看戏便是,保证会无比的精彩。”
“既然如此,我等遵命便是,嘿嘿,只不过也不知道,太子殿下究竟有何妙计,竟然能够度过这道难关,这可是天后娘娘设下的局,当初的孝敬皇帝和前太子贤可都是没有躲过这一关啊……”
魏玄同的脸上带着一丝的忧虑,轻轻叹息道。
却见王助笑着说道:“此事魏相不必多虑,太子殿下一切自有计较,这一次保证会安然度过危机,不仅如此……嘿,诸位就等着看好戏吧。”
“哦?太子殿下其实倒也从来没有打过没把握的仗,既然太子殿下如此有把握,相信事情也不会有多坏,就算事情真的达到那一步,我们几个就算拼了命,也要保住太子便是。”郭待举虽然是后来的,然而他的话中却是透着一股坚决。
“说得好!”在郭待封说完这句话之后,所有人全都大声称赞,与此同时,他们也都下定了决心,只要太子殿下需要,他们一定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第346章钱财从哪里来
王助在返回之后,便将这几人的话语详细的报告给了李显,李显听闻消息,也是心中感动,默默说道:“你们不辜负我,我将来定然也不会辜负你们,不过这样一点小风浪,我还是能够应付得来的。”
由于武后催促的很急,所以这一次的三法司会审动作也很快,第二天便开始了升堂会审。
虽然说是三堂会审,然而由于这一次审案的和被审的之间身份差距,所以实际上就是三位审判官将李显请到御史台,然后进行一番“请教”,毕竟李显现在还是皇太子,虽然主审官袁公瑜很想将李显置于死地,可如果现在就像审理一般囚犯那样,恐怕这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一定会遭到全天下士庶之间的口诛笔伐。
所以,袁公瑜只能强行忍住要将李显掀翻在地的冲动,和蔼的说道:“太子殿下,老臣有不明之处向太子殿下请教,希望太子殿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