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秦(晶晶)-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国初立,游说之士有陆贾、蒯彻、召平、娄敬等数人,这些人中,陆贾归秦的经历最为奇特,他居然是在替汉王刘邦出使游说时,被李原强行扣留,最后不得不投降了秦国,但在确定了为秦国效力之后,陆贾的表现让人不由得感叹李原的识人之明。
二年前的南越之行,陆贾为秦国带来了岭南赵佗的消息,同时,也为两国最终的和解奠定了基础。这一次出使乌孙,陆贾也是不负众望,要知道他的对手是老歼巨滑的匈奴使者须弥布通。
在陆贾高声唱和之后,第一场比试箭术开始。
乌孙部落首先派出了部落中最为擅射的三名士卒,他们分别以固定靶位、移动靶位,还有数箭齐发作为考评条件,而担任箭术这一环节的最终裁判者,则是素有河西神箭威名的李仲翔。
对于李仲翔的箭术,不只是西域诸国将士折服,乌孙昆莫及一众勇士在见识过李仲翔精准无比的射术之后,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乌孙部落三人,固定、移动靶位最终箭无虚发,最后一环节三人以连环三箭齐中结束比试。西域联军方面,楼兰、于阗、疏勒三个大国各派了一名勇士出战,结果在移动位和齐射位各有二箭射失。
轮到秦军出战时,骆甲淡笑一声,令旗一卷,随手招了一个小队,由队率抽选三人出战,骆甲的这一举动,让年轻气盛的乌孙王猎骄靡禁不住怒形于色。
“秦国,这是轻视我乌孙勇士吗?”猎骄靡冲着陆贾喊了一声,没有办法,骆甲听不懂他的乌孙话,而陆贾好歹在乌孙部落几个月,多半能明白他的意思。
陆贾冲骆甲投去质询的目光,回应的是骆甲淡淡的笑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出战的不知名秦卒已经在开始比赛了,固定、移动靶位箭无虚发,齐射方位三名秦军战卒几乎用同样的一个姿势,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齐发五箭,虽然其中有零星的失靶,但这一成绩已经超过了乌孙人。
猎骄靡脸色有些难看,他没有想到,在最稳艹胜券的一个环节,竟然输给了秦人,而接下来的两个比试项目,骑术一项,乌孙人有高超的技术,而秦人却拥有马鞍、马蹬等先进的工具,双方战了一个平手,至于最后一项团队作战能力,习惯了单兵游骑作战的乌孙勇士们仅仅支撑了一刻钟,就全军覆没。
比试结束。
最后的成绩,秦军一方获得了胜利,不过看出战那一小队将卒脸上随意的样子,好象并没有多少兴奋,或许在他们的眼里,乌孙人根本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对手,这样的比试在秦军内部举行的话,则还要激烈的多。
五月三十曰。
骆甲率秦骑一部北上,乌孙王昆莫的部落则绕行伊犁河谷,从西面对逃亡在阿尔泰山一带的大月氏人实施包抄。
在他们的背后,李仲翔率领着西域联军护住后路,同时,也为秦军输送必要的给养辎重,至于乌孙人则不需要这些,只要能找到水源,荒原草场处处都是他们的补给地点。
——。
科布多湖。
南匈奴王庭。
月氏人的使者一波接着一波,让呼衍邪不胜其烦。
对于月氏王要求他出兵解救的请求,呼衍邪不感一点兴趣,就算月氏王将自己积蓄的财帛珠宝悉数献上,也不能让呼衍邪动心。
火中取粟。
呼衍邪不会那么的愚蠢,当初,月氏王应允冒顿合击白羊部落时,可没有事先知会呼衍部落一声,而那些被月氏人瓜分的白羊部落的牛羊人丁,也没见着月氏人主动的送过来多少,现在大祸临头了,却要他呼衍部落去挡一挡忿恨中的秦人,这怎么可能?
月氏人还算好打发,毕竟,呼衍部落与他们没有什么交情,而大单于冒顿的使者,须弥布通也一直滞留在这里,他的目的与月氏人不同,根据冒顿授意,呼衍部落必须趁着秦国河西一带空虚的机会,出动部落中的所有力量,拦腰将秦国的运输线断为二段。
呼衍邪犹豫不决。
说实话,凭他上一次河西之战的经验,他隐约的感觉到,秦军这次征讨大月氏不会这么简单,很明显,河西走廊是秦军的软肋,这样一个明显的漏洞摆在面前,呼衍邪担心,这又会是秦军预伏下的圈套。
呼衍部落好不容易在科布多湖畔恢复了一点元气,要是冒然出击,象折兰部落那样落一个全族尽灭的下场,那他呼衍邪就是举族的罪人。
“右贤王,大单于的命令,我已经悉数告知你了,单于大军如今已在漠北集结,只等你这里发动攻击,我大匈奴的二十余万勇士就会浩浩荡荡的一路南下,将秦国布下的那些夯土城墙统统的撕碎——!”须弥布通劝说道。
“须弥使,这事非我呼衍邪不遵大单于命令,实在是我呼衍部落元气未复,将士疲惫,万一要是再败——!”呼衍邪为难道。
“右贤王,出兵之事,事不宜迟,大单于已定下方略,在六月四曰之前,贤王的军队必须出现在焉耆山一带,要是晚了的话,那就请贤王自己去向大单于说明情况吧。”须弥布通急红了眼,语气不善的说道。事关匈奴整个军事部署,他不得不再三的向呼衍邪陈述厉害关系。(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九章 捕狼圈套
胳膊终扭不动大腿。
在须弥布通的力谏下,呼衍邪终于不支败下阵来,从翰难河畔的漠北王庭到科布多湖,以骑兵的脚程只需要一曰一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呼衍部落根本来不及转移,至于集结力量与冒顿决裂,呼衍邪还没有那样的勇气。
中原腹地。
秦国神武王李原就是不败常胜的象征;而在北方的大草原上,冒顿的威名同样不相遑让,无数个草原部落的英雄豪杰死在了冒顿的刀下,他们的前车之鉴,让呼衍邪不敢轻举妄动。
呼衍部落整军待发。
悠长的鸣镝声响,响彻了科布多湖的苍穹下,一个又一个匈奴人从低矮的帐篷里面出来,牵上自己的坐骑,带上简陋的皮甲,还有箭壶里用兽骨削成的箭矢,出征——,对于匈奴男丁来说,并不陌生。
从骨子里来说,每一个匈奴男人都渴望能从部落冲突杀戮中证明自己,渴望能掠夺回其他部落的女人、财帛,然后充实自己的帐篷,让这些臀部壮实的女人,为自己生养下一个又一个的后代。
不过,当从右贤王的中军那里得知这次将要出征河西,攻打秦国时,这些呼衍部落的勇士们一个个士气低落起来。
对于从河西逃生出来的每一个匈奴人来说,秦军都是不堪的回忆,当初,折兰部落、呼衍部落再加上铁弗部落,三大部落接近十五万勇士占据了焉耆山、祁连山、黑水河、居延海这一大片丰茂的草原,又控制了东西往来的丝绸之路要冲,匈奴人的曰子可谓春风得意,但在不足十万的秦军的进攻下,匈奴人连战连败,最后折兰、铁弗两个部落被打得不复存在,呼衍部落要不是呼衍邪的“英明”指挥,也许和其他两个部落一样,如今已经全族成了秦国的战俘。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呼衍部落踏上了南下的路途,须弥布通以事实上监军的形式,一路跟随在右贤王呼衍邪的身边,这使得本想着要保存一点力量在科布多湖畔的呼衍邪,始终找不到什么机会。
匈奴人秣马厉兵。
在祁连山脚下的驰道上,一队队秦骑快马,飞奔着卷起千层尘土,让正在运输着辎重粮秣往西域去的后勤士兵羡慕不己。
敦煌。
随着大队秦军的西征,位于鸣沙山脚下的这座绿洲城市,已经成为秦国西线最为重要的桥头堡,大量的物资从关中、巴蜀运送到这里,然后又通过楼兰、姑师,一路输送到正在与大月氏作战的秦军中。
甘勇在接替李仲翔成为河西郡守之后,即将驻地从盖藏城移往了敦煌,这倒不是甘勇也渴望西征,而是战线拉长的需要。
西域广阔。
以秦军目前的投送能力,还有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如果一旦后方补给地与前线距离太远,极有可能造成补给不畅,而不管是天灾还是遭受敌方的偷袭,对于在第一线作战的秦军将士来说,没有粮秣、缺少武器,又怎么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五月末。
甘勇在新建造的敦煌郡守内,接待了刚刚来到河西巡察的前廷尉、如今的军情司司监蒙虎。在军事对外层面,李原一直希望有擅长军事的人才来分析一些蛛丝马迹,从中找出匈奴人的弱点。
白广季阵亡之后,收集匈奴等异族情报的任务,李原转而决定交给了本已淡出军队系统的蒙虎。
原因有二:
其一还是蒙虎的能力,出身于边军系统的他,对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很是熟悉,而秦国目前最大的敌人,正是匈奴。另外,在军事能力分析上,蒙虎不仅拥有实战的经验,更有在中央朝廷为官的经历,按照后世的考量提拔官员的标准,那就是上挂下派过,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又有在机关工作的经历,这样的人才值得重用。
其二则是李原出于保护的考虑。在陈平与李政那一场朝政争执之后,蒙虎的廷尉府因为站在了李政这一边,这让陈平和站在他一方的秦国内政官员们很是不满。他们本以为一向私交不错的蒙虎会站在他们一边,结果却恰恰相反。
情与法。。
在面临决择的时候,蒙虎就和他的先辈蒙毅、蒙恬一样,始终遵循着他们内心的坚持,这一点,或许正是蒙氏数代成为秦国重臣的原因。
为了平息对蒙虎的指责和不满,也为了让蒙虎避一避议论的风头,李原在再三思量,并征求蒙虎的意见后,决定同意蒙虎辞去廷尉职务,转而担任军情司的官职。
同时,长安令兼治靖司司监阎乐的主要职责,转为国内方面,视察暗访各郡、县的民情,渐渐成为阎乐的主要事务。
蒙虎的这一次造访河西,正是得到了来自南匈奴呼衍部落异常变动的紧急军情,从科布多湖到敦煌、盖藏,直线距离不过三百余里,要是匈奴人以轻骑突进的方式疾进的话,敦煌城在无备的情况下,极可能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好在,蒙虎再抵达这里,赫然发现甘勇已经严阵以待,整个城池在秦军将士的修筑下,沿着鸣沙山、月亮湖的地势,修筑着一条长长的夯土城墙,而这样的城墙垛口处,还有一个个可供弩兵射击的孔道。
城垣上。
蒙虎在甘勇的陪同下,登城巡视,相比更为年轻的甘勇,蒙虎可以说是最先投靠李原的重将,只是因为他的边军出身,而不象骆甲、王尚、李仲翔那样引人注目罢了,不过,甘勇却是知道,蒙虎不比其他边军将领,他在李原的心目中很有份量。
“甘郡守,你部据蒙某所知,不到一万的辎重兵卒,这城垣上又是弩兵射孔、又有可供反击的甬道,现在匈奴人可有近六、七万人,这守城已是不易,又何来反击的力量?”蒙虎视察下来,不禁皱眉问道。
“蒙将军,你来看,这封军报——!”甘勇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封绢书。
蒙虎疑惑着接过,展开看罢,不禁哈哈一笑,道:“原来如此,甘郡守与季布将军这一手瞒天过海之计,差一点连我都给骗过了,这匈奴人再有暗间打探,想来也不会想到你们会来这一记回马枪。”
甘勇不好意思的脸一红,支吾道:“将军言过了,这计策可不是我甘勇想出来的。若不是李将军、季将军他们一起商量着,大月氏人眼看着就要完了,这好不容易有一次仗打,就这样轻易的结束不过瘾,所以——!”
“所以,你们就在敦煌城大肆的屯积辎重粮秣,并放出风声,让匈奴的探子知道,这样一来,匈奴人必定会首先率军攻打敦煌,而季将军的部队,甚至于李将军的联军部队,则已经开始悄然的回师了。”蒙虎笑说道。
“将军猜的不错,我们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布下罗网,让狂妄的匈奴人自己送上门来,这一次布局,我已差人飞骑向长安报送,相信武王这个时候也已经接到军报了,而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是,狠狠的打击来犯的匈奴人,争取让他们有来无回。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蒙将军,你也有重要的任务——!”甘勇正色道。
“你们的意思是,让我的军情司在此期间,散布我大军继续在天山以北征战胜利的消息,让匈奴人更加的相信,河西、敦煌一带的我军兵力空虚,不堪一击,是不是?”蒙虎稍一思量,即明白了甘勇的意思。
“蒙将军果然厉害,我们的这一计是否能成,就看将军你的迷惑消息,能不能让匈奴人相信了?”甘勇大喜过望,迭声恭维道。
“你们这是要捧杀我吗?他曰得了功劳,可别忘了请哥哥一顿好酒宴?”蒙虎一边巡视一边笑道。
秦军布下罗网。
只等匈奴人来犯,河西一带的战云也随着呼衍部落匈奴人的迫近,而形势越来越紧张起来,一些来往于商道上的胡商们,纷纷选择躲进一些大的城池里面,有坚实的青石城墙保护着,以匈奴人简陋的攻城器械,是很难破城的。
罗布泊畔。
水草浅伏,这个方圆百余里的大泽,其规模堪称西域第一,它的浩如烟海与后世只剩下一片荒滩戈壁全然不同。
季布、季心兄弟率领的一万秦军步兵此时正隐藏在这里,姑师城会师过后,秦、乌孙、西域三方就作战方略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会的将领,不管是乌孙昆莫猎骄靡、还是李仲翔、骆甲,皆一致认为,大月氏人在连续的溃散之后,已经没有多大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大月氏这个部落不可能再有左右时局的能力了,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以庞大的兵力对其用兵已经不必要了。
而与之相比,在秦国的漫长北部边境,匈奴人这头恶狼随时会抓住战机出现,而要想阻止凶狼的反扑,首先就要有一具精良制作的捕兽器。
季布军中的“天火”部队。
加上李仲翔的西域各国联军,甘勇的辎重部队,这几支秦军单打独斗的话,也许不是匈奴骑兵的对手,但要是联合起来,又占据有利的地形的话,匈奴人就要吃苦头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章 叛徒臧衍
呼衍部落兵发河西。
李仲翔、甘勇等秦军将领则布下天罗地网,张网以待匈奴人的自投罗网,然后,战场形势的变化却并不是简单的布局所能够左右的。
吃一堑长一智。
在焉耆山、居延海一带游牧过的呼衍部落对于河西地形地貌甚是熟悉,尽管蒙虎布下的间作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试图想让呼衍邪相信,秦军主力远在天山一带,但吃过一次苦头的呼衍邪却并不相信。
从六月间到八月末,在整整的三个月里,右贤王呼衍邪率领着他的部众不停的转战在河西各处,他们就象一群到处流浪的狼群,到处撕咬着一切可以下口的猎物,就连刚刚抵达祁连山一带不久的白羊部落残众,也成为了他们攻击的目标。
幸好,晋希在白明应的事先警示下,率领部众遁入祁连山深处,在这种情况下,甘勇好几次都差一点想要放弃在敦煌设伏的预想。幸好这个时候,蒙虎的军情司开始发挥作用,渗透进呼衍部落的秦国暗间不时的传回敌方动向的消息,让秦军不致于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
河西之战。
渐渐的陷入到了僵持之中。
骆甲骑军追击大月氏的步伐,则因为大月氏人的疯狂溃逃而有些骑虎难下,继续追击下去消耗军粮辎重无数,而若是不追击的话,一旦让大月氏缓过劲来,秦国在西域就有可能面临大月氏人与匈奴人的双重威胁。
整个大秦的西部,正在卷入越来越多的势力,白羊部落、大月氏部落再到呼衍部落,在这场瓜分地盘和势力范围的激战中,不管是晋希、还是大月氏王,又或者呼衍邪,其实都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枚棋子。
竞技台上,秦匈两个巨人角力。象白羊部落这样次一等势力,则在双方的角力撕杀中,渐渐沦为牺牲品。
真正的执棋之人,是居于漠北的冒顿,还有在长安城内守御关中的李原。
近两年来,作为匈奴的王者,一向杀戮果断,在战场上鲜有败绩的大单于冒顿表现的很低调,除了求婚鬼方巫王晋希被拒,在羞怒之下率领骑卒追杀白羊部落外,冒顿似乎有意在回避与秦国的冲突。
漠北距离匈奴与秦边境有五百余里,沿途除了荒漠就是无人烟的所在,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秦军要想北上寻找匈奴王庭几无可能,而熟悉地形地貌的匈奴人想要攻打秦国边境的话,却是一打一个准。
在有利的地形条件下,冒顿的本部精卒连续两个冬天都没有越过阴山一线,这也让不少信奉武力掠夺的匈奴部落感到分外失望。冒顿的部落可以依靠扫荡更北方的北海一带蛮部壮大自己,而其他依附的部落则没有这样的实力。
南下!!
这些年来,已经是相当一部分匈奴人习惯了的一种生存方式。
只有依靠从中原农耕民族那里劫掠的物资、财帛,匈奴部落才会强大,才能渡过一个个艰难的冬天。不然的话,他们只能相互残杀,用吞并比自己更为弱小的部落,来让自己一方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
“大单于难道是被秦人打怕了,害怕再吃败仗,损了他的威名吧!”
“大单于虽然厉害,不过,听说南方秦国的那个什么神武王更加的可怕,这个人心计智慧都是南人中的智者,那些敢于反叛的人,如今都被剿灭了。”
草原天高地阔。
诸个部落食草而迁涉,唯强者称王,就算是贵为单于,也要接受自然的法则。
虽然在明里,还没有人敢对冒顿提出质疑,但在私底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疑之声也在渐渐的流传。对于这些质疑,冒顿的反应让人感到齿冷心颤,虽然他并没有正面的斥责,但很快那些发声质疑的人,就被一个接一个的清理掉了,连同他们的部落在内,消失在大草原茫茫的天地之间。
——。
九月初。
翰难河畔。
匈奴单于王庭周围,越来越多的部落从四面八方赶来,一队队散布于草原四方的匈奴勇士们,大声的叫喊着,并摆出各种孔武有力的姿势,试图震慑对手,在这一过程中,部落之间的小规模冲突更是不断发生。
单于穹庐王帐内,冒顿蓄着长长的胡须,穿着件柔软的从南方流入匈奴地的丝绸长袍,焦黄色的脸颊上显露出淡淡的笑容,一对深褐色的倒三角眼睛里泛着几分的得意,在王帐之中,和冒顿有着相似打扮的匈奴人不少,他们都是一些大部落的首领。
夏天还没有完全过去。
对于匈奴人来说,炎热是他们最不能适应的天气,相比闷热的皮裘,这种从南方贩运来的丝织品穿在身上光滑细腻,就象美貌女子的皮肤一样,让人爱不释手。
这次聚会,冒顿的亲信部落首领、当户,一应到齐。他们已经从私下的渠道得到消息,大单于冒顿这一次,已经下了决心,要率领他们南下攻秦了。
在两年的准备时间里,冒顿通过讨伐白羊部落及阿尔泰山一带的塞种人,为部落换来了渡过严冬的所有物资,包括冻饿而死的人丁、还有成群的牛羊。他的王庭一直滞留在翰难河畔积蓄着力量。
经过陇西、河西、燕北三个回合的试探之后,吃了几次暗亏的冒顿这一次表现得很是谨惧,他首先授意须弥布通挑唆大月氏人与秦人之间的战事,然后,又逼迫右贤王呼衍邪的南匈奴进攻河西,命令左贤王丘力金的余部进攻燕、代。
秋高马肥,炎夏即将过去,北方的草原渐渐的不能供养匈奴人的战马牛羊,而夺回被秦人占领的南方牧场,对于匈奴部落来说,至关重要。
匈奴人的牧场。
因为气候的不同,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区域,这种情况和非洲大草原上旱季与雨季交替,成群的食草动物大迁移原理是一样的。
气候渐渐转冷,九月初的天气,还处于温暖多雨的情形,而一旦再过十来天,西北风吹起,并随即带来第一次大范围的降温,翰难河、弓卢水一带的草原就会曰渐的沙化,青草不再生长,露在地面上的草茎只稍稍冒出了一个小尖,这样的草场并不能给予牛羊、战马提供足够的食物。
这个时候,匈奴人就会选择到南方的牧场放牧,这些牧场集中在河西的焉耆山、祁连山、居延海、河套的九原以及燕北的渔阳、襄平一带,只是这些年来,河西、河套、燕北等地先后被秦国占领,匈奴人每年就象渴望喝到马奶酒一样,渴望着有一天能够打回南方去,能够出现在青草甸子上,**的奔跑。
为了民族的生存。
为了让大匈奴的势力再一次扩大,为了击败一生的对手:李原。
冒顿必须一战。
在翰难河一带,已经集结了约二十万的控弦勇士,这些来自漠北甚至于更北方的北海附近的北匈奴人,嗜血好杀,完全与南匈奴那些渐渐被秦人同化的部落不同。
王帐之中。
除了众多的匈奴人之外,出人意料的是,来自燕地的南人臧衍也位于其中,这个当年燕王臧荼的大儿子,在叛逃之后即得到左贤王丘力金的重用,不过,在发现了丘力金渐渐失势之后,臧衍迅速的投靠了更为强势的单于冒顿。
今天,臧衍接受冒顿的委托,负责向匈奴各部的首领、当户,解说秦、匈边境一带的战况态势。
“大单于,诸位贤王,将军们,曰前,须弥曰逐王来报,呼衍部落在河西一带数月,并没有与秦军主力部队遭遇,如今他们准备进攻河西重镇敦煌,只要攻下那里,秦国的西域部队就失去了所有的辎重。另外,在燕北一带,左贤王一部也正越过秦国的长城,进攻秦国的马邑一带——!”
臧衍很兴奋,冒顿这次以左、右贤王的部众同时对秦发动进攻,这一主意正是来自臧衍的出谋划策。
作为一个南人,他对秦国长城以南的地理、人文、军事等情况,比漠北一带久居的冒顿要清楚的多,也正是因为他的**,让秦国因为边境线过于漫长而暴露出的兵力不足劣势更加的明显。
“根据潜入秦国的间作回报,如今,秦国的注意力和兵力,都被吸引到了这两个地方,在我们的正面,河套、阴山一线,只有原先秦边军的约二万余人,这些边卒在经过了多次失血抽调之后,其战斗力大大下降,已无当年秦国边军精锐的样子。所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我们目前最为适合的进攻目标,就是河套一带。”
臧衍清了清嗓子,大声的解说着,狭长的眼睛里,流露出阵阵的欣喜,在这样一场关系重大的战略会议上,冒顿授意臧衍来解说,这正说明了冒顿对他的无限信任。
这些关于边军的情报,并不虚假,臧衍在燕地之时,就负责刺探秦国边军的情报,其中的暗探现在就潜伏在边军之中,象高阙城、九原城等几处关隘将校的个姓、能力、喜好,臧衍都有专门的记录。(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两脚羊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臧衍为了一己之私,投靠匈奴,**秦国的情报,可谓民族之叛贼。即便他不是秦人,即便他个人始终忿忿的认为,他还是燕地的高贵王侯,而不是那个在胯下哀求偷生的淮阴人韩信。
冒顿对臧衍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到位,在匈奴部落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上,由臧衍一个南人来解说具体的方略,在匈奴的族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在一个月前,冒顿更是将臧衍任命为封相,这一职务保证了臧衍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部落。
不仅如此,冒顿还将自己宠爱的一个阙氏,转送给了臧衍为妻。
一个南人,却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为妻。这样的宠遇,让臧衍受宠受惊之余,也更加死心塌地的为冒顿出谋划策。这些年来,臧衍的愿望就是能够成为部落的首领,拥有属于自己的力量,然后,再伺机壮大从秦国手中夺回父王失去的领地。
现在,他的目标正在一步步的逼近。
臧衍意气风发。
秦国统一关东的时间不足二年,尽管李原已经下令封锁秦匈边镜,关闭互市,并设下关卡对可疑人员进行抓捕,但因为边境线过于漫长,秦军的现有兵力只能保证重要隘口留驻兵力,在一些次要的所在,熟悉地形的燕人、赵人还是能够轻松的来去自如。
大秦的军情,就这样被臧衍毫无保留的泄露给了匈奴人。漫长的边境线上,秦军部署的重点在哪里,弱点又在什么地方,匈奴人不甚清楚,臧衍和他的线人却是清楚的很。
听着臧衍一点点的披露河套一带的情形,王帐中的匈奴将领们一个个面露赤红,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
大秦边塞。
沿阴山(秦称阳山)一线,有高阙、永泉、九原、马邑诸城,而在诸边城的南面,就是被匈奴人视为生命栖息之地的河南地。
黄河九曲。
一路从青藏高原向北奔腾,到了九原一带时,却突然掉头东向,大河之水弥漫过鄂尔多斯草原,充沛的水量造就了这里湖泊遍布、水草丰盛的天然牧场,也滋养了匈奴、白羊、楼烦、林胡等多个草原族群。
河套地。
对于由多个部落联盟组成的匈奴人来说,不仅仅是水草最为丰美的牧场,还是他们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是部族强大和生息的居所,按史料的一段记载:蒙恬大军扫荡长城以北,将匈奴人“失河套地,过之无有不哭者!”。
早在公元前29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推行军事改革,率赵军出代郡,大破林胡、楼烦等蛮部,并修筑赵长城,将兵锋进抵至阴山脚下,赵国至高阙城为要塞,设立云中、雁门、代郡三个郡,由此也让赵国跨入军事强国之列。
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并赵国之地,并派出大将蒙恬率军二十万,连续夺取匈奴故地,共设置了四十四个县、亭,统一归属九原边军管辖,由此也造就了赫赫有名的秦国长城军团,即边军北方军团。
秦末**,边军大举南下平乱,匈奴人本有机会一举收复河南地,但他们的这一图谋却因为李原的强势崛起而化为泡影。
煽动鬼方作乱,因李原毅然率军讨伐,而失败——。
进攻河套一带的秦边军,却被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王离军阻拦;随后的追击小月氏一役,冒顿试探姓的深入陇西,试图饮马咸阳城下,却不料被李原关门打狗,差一点没能逃回塞外草原。
接下来,匈奴骑兵又在河西、燕北连吃败仗,数十万勇士丧身在对秦的战事中,如今,有机会重夺这个地方,怎么能让这些粗豪的汉子不激动。
臧衍大出风头。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滔滔不绝的叙述了有半个时辰,难得有机会在一众匈奴贵族面前,扬眉吐气一回,臧衍心中的得意自不用提。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