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汉争鼎(寂寞剑客)-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眼下江东初定,项庄与世族、士族以及宗族之间刚刚达成政治妥协,大局不错,正好可以一鼓作气对外用兵,可是一旦变革开始施行,耕读战体系也随之推开,则各方势力之间就会展开jī烈的博弈,届时,楚国就无力对外用兵了。

    可是,正如百里贤所担心的,此战一旦无法速战速决,一旦楚军主力在衡山国陷入了苦战,那么英布、周殷、靳漱、李左车、奴无诸、奴摇之流是绝不会错失良机的,届时各路诸侯兵临吴中城下,楚国的江东根基也就完了。

    好半晌后,项庄才道:“子良,先回吴中再说。

    百里贤默默点头,他也知道这个抉择对于项庄、对于大楚来说都很重要,所以,这个抉择绝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番邑,衡山军大营。

    梅剑正在副将庚胜、军师庚望的簇拥下巡视全营。

    秦末时,早在梅蹋刚刚举兵造反时,庚胜、庚望兄弟还是啸聚山林的盗匪,兄弟俩闻听梅敛的大名,举六千精壮前来投奔,梅剑大喜过望立时将兄弟俩引为自己亲信,兄弟俩也没有辜负梅敛的期望,成了梅钥的左臂右膀。

    后来各路叛军攻入咸阳,秦帝国灭亡,项羽分封天下,梅铅虽然功高,却因为是吴苗的部将,只封了十万户侯,这让庚胜、庚望兄弟两很不服气,因为魏豹、藏荼、张耳之流的功劳完全无法跟梅剑相比,却一个个都封了王。

    不过现在,梅敛终于又盼来了封王的机会,大约一个多月前,汉王诏令下到了衡山国,上谕:楚国无道,项庄昏聩,倒行逆施,以致江东黎庶陷于倒悬,今召天下诸侯群起击之,以先下江东者为楚王!

    此时的衡山国,径山王吴苗已经病入膏盲,一应国事都由太子吴臣暂理,不过吴臣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哪里又懂得什么军政大事?因此,衡山国的军政事务其实全都把恃在国相吴忠和上将军梅剑的手里。

    国相吴忠虽然是吴苗族叔,却是汉王刘邦的亲信,说起来,吴忠其实没什么本事,吴苗之所以委任他为衡山国的国相,完全是为了让刘邦放心,因为吴苗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刘邦其实对各路诸侯并不信任。

    所以,汉王诏令一送到,吴忠就立刻约梅敛前往王宫议事。

    吴忠的意思,自然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汉王诏令,尽起衡山精兵攻打江东,不过梅蹋却是坚决反对,因为梅蹋心里很清楚,江东不好打,项庄更难对付!

    不过,返回上将军府邸之后,梅剑却被庚胜、庚望兄弟说服了。

    尤其是庚望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梅缸,庚望说,大丈夫立于世,自当提三尺剑,建不世之功勋,又岂能畏首畏尾、明哲以保身?梅剑一想也对,人生一世,不过匆匆几十年,为什么就不能痛痛快快博一回,为什么就不能替自己、替子孙博个王爵?

    次日,梅剑就找到吴臣,陈述了自己的新主张,将相意见达成了一致,吴臣这个少不更事的太子又能怎样,当下便同意了两人的奏请,很快,大量壮丁便从各亭、各乡、各县往番邑集结,与此同时,粮草器械也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庐江。

    副将庚胜边走边对梅敛说道:“上将军,截止现在,番邑已经集结了六万壮丁,半个月之内还能再增加四万人!”

    “十万人?不够。”梅佣摇了摇头,道,“还得征召更多的壮丁。”

    “十万还不够?”庚胜愕然道,“上将军,项庄不过两万骑兵,既便加上项沱、项冠的兵马,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万人,又要面对淮南王、东既王、闽越王以及周殷、靳漱、李左车等各路大军的围攻,又能分出多少兵马对付我们?”

    梅钥摇头道:“东配王、闽越王不过是跳梁小丑,不足与谋,周殷、靳钦、李左车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淮南王虽然兵力雄hòu,却未必就肯下死力气进攻江东,所以,我们必须得做好独力面对楚军的心理准备。”

    说此一顿,梅剑又道:“如果独力面对楚军,十万兵马还是不够,以项庄之能,楚军之锐,我衡山军至少需要二十万大军,才能确保胜利!”

    “二十万大军?!”庚胜大惊道,“上将军,这可是举国之兵了!”

    “不发举国之兵,又怎么灭得了楚国?”梅剑冷冷地道,“你以为项庄是好惹的?”

    “上将军说得好,举国之兵就举国之兵!”军师庚望狠狠击节,极为振奋地道,“既然要打,那就索xìng往大打。”

    梅铅点了点头,吩咐庚望道:军师,即刻修书一封,请国相再发一道公文,令各县各乡各亭,一户出一丁,克期前来番邑集结!”

    “喏!”庚望轰然应诺,领命去了。(未完待续)!。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227章 先下手为强

    .吴中,楚王宫。(7*24小时不间断更新纯手打小说m) 首发

    虽然已经是深夜了,可王宫大殿里却是灯火通明,十几盏多枝灯将整个大殿照得亮如白昼,同时也照亮了一张张凝重的脸庞,项庄高踞王座,项他、项沱、桓楚、季布、钟离昧、虞子期、武涉、叔孙贯、屈懿等文武重臣分坐左右两侧。

    正对着大殿摆了一方屏风,屏风上悬挂着一张地图。

    百里贤手持羽扇,正站在地图前侃侃而谈“根据细作传回来的情报,衡山国上将军梅缸已经在番邑集结起了五万大军,而且还有更多有的壮丁正从衡山、庐江两郡数十个县往番邑源源不断地集结,看样子,衡山国是打算大动千划。”

    项庄点了点头,又环顾众人道“谁知道衡山国的底细?”

    “老臣略知一二。”项庄话音方落,叔孙、贯便从席上跪坐而起,又向项庄拱了拱手,朗声道;“衡山国治下衡山、庐江两郡三十余县,人口将近百万,编户数量总在二十余万,如果一户出一丁,至少可以蓦集二十万壮丁!”

    “二十万壮丁?!”坐在项庄左下首的项坨闻言脸sè微变。

    叔孙贯捋了捋颌下长髯,又道“衡山国拥有二十余万壮丁,并不意味着梅蹋就能蓦集二十万大军,不过,老臣以为蓦集十五六万大军应该是有可能的,因为吴苗在衡山、庐江两郡素有贤名,极得民心。”

    “十五六万大军?不能吧?!”武涉闻言大惊道;“吴苗若真能蓦集十五六万大军,当初刘邦诏令天下诸侯前往垓下会盟之时,他怎么只带了三万军队?”

    叔孙贯道“吴苗素来体恤国中百姓,自从受封衡山王后,便极少兴兵,所以,刘邦于垓下诏令天下诸侯前往会盟时,他也只是带了梅缸的三万jīng兵,不过这三万jīng兵都是最早追随吴苗起兵、并且曾经攻伐关中的百战老兵。(7*24小时不间断更新纯手打小说m)

    项庄点头道“梅剑的三万jīng兵的确很强。”

    分坐左右的桓楚、季布、虑子期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在赵地之时,项庄的楚军残部曾与梅敛的两万jīng兵有过一次jiāo锋,尤其是棘蒲一战,梅剑军也给项庄、虞子期等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绝对是一支身经百战的jīng锐之师,而不是一群临时蓦集的农夫、樵夫或者猎户。   提供本章节最新手打

    项他皱了皱眉,又道“既然吴苗素来体恤百姓,纵然是刘邦下诏,也只派出了三万jīng兵应景,那么这次,他又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大肆召集国中壮丁呢?究竟是吴芮受到了什么刺jī呢,还是吴苗真以为我大楚好欺负?”

    “这个,老朽也就不知道了。”叔孙贯说着便坐回了自己tuǐ上。

    百里贤摇了摇手中的羽扇,道“这个在下倒是知道,衡山王吴苗已经病入膏盲,眼下衡山国的军政大事由太子吴臣暂代,不过吴臣年幼,大权实际上把持在国相吴忠以及上将军梅剑手中,衡山壮丁的大规模集结,多半是吴忠、梅蹋的主意。”

    “这么说,吴忠、梅蹋是准备倾举国之兵与我大楚一决胜负了?”

    项庄也有些暗暗心惊,他还真是没有想到,衡山国竟然有如此雄hòu的实力!

    要知道,经过秦末的三年大luàn,再加上五年楚汉相争,整个华夏人口锐减,纵然是汉王刘邦,也只能勉强拼凑起二十多万军队,人口稠密如齐国,也只有三十万军队,可小小一个衡山国,竟然也能蓦集二十万壮丁?不过转念一想,这个情形其实也在情理之中。(7*24小时不间断更新纯手打小说m)

    秦末大luàn、楚汉相争,战场始终都在长江以北,人口流失最严重的也只是关中以及中原各郡,长江以南的临江国、衡山国以及江东其实并没有遭受太多的战火摧残,甚至还接收了不少中原难民,尤其是江东,人口jī增了将近一倍!

    衡山国此前之所以不显山不lù水,只是因为吴苗比较低调而已。

    刚从丹阳赶回吴中的屈懿道“大王,吴苗在衡山国经营多年,粮草丰足,国力雄hòu,如果倾举国之兵来犯,调集十五六万大军是完全有可能的,臣以为我大楚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准备,如若不然,等衡山大军打上mén来,局面就被动了。”

    项庄拈了拈chún角反卷的胡子,断然道“既然衡山国要跟咱们大楚拼命,咱们又岂能不奉陪?”说此一顿,项庄又道;“常言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左右要打,那就趁衡山军还没有完成集结之时,抢先动手!”

    项佗霍然起身,道“大王,打到什么程度?”

    项庄眸子里蓦然间掠过一道厉芒,森然道本他想火我,我懊火他!!

    这话一出,分坐左右的项他、项沱、桓楚、季布、钟离昧、虞子期、武涉、叔孙贯、屈懿等人无不变了脸sè,只在站在屏风前的百里贤神sè如恒,早在山yīn县,项庄其实就已经透lù出要灭掉衡山国的意图了,只是当时没有下定决心。

    不过这次,项庄看起来却是下定决心要灭掉衡山国了。

    项他跪坐而起,先向项庄拱了拱手,不无担心地说道“大王,要想夹掉衡山国只怕不容易,而且大军远征在外,一旦英布、周殷、靳漱、李左车、奴摊摇、奴无诸各路大军趁虚前来攻打江东,又该如何是好?”

    项庄冲百里贤肃了肃手,道“子良,你说。”

    “喏!”百里贤抱着羽扇向项庄揖了一揖,又环顾大殿里的文武众臣一圈,说道;“要想灭掉衡山国,关键有两点,其一,集结全部jīng锐,在其余各路敌对势力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速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庐江,击破梅策大军其二,说服临江王共尉,合攻衡山国!”

    在廷议之前,项庄其实就已经跟百里贤反复核计过了,灭掉衡山国还是有可能的。

    从情报上看,梅蹋、英布、周殷、靳漱、李左车、奴雏摇都在集结军队,奴无诸那边虽然还没什么消息,不过想来也不会按兵不动,七路诸侯围攻江东,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不足为虑,楚军完全可以利用时间差各个击破。

    百里贤话音未落,大殿里便响起了一片窃窃sī语声,绝大多数人都对百里贤的话表示怀疑,不过也有人在认真衡量其中的可能xìng。

    好半晌后,屈懿才道“军师,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庐江、击破梅敛大军,只怕不容易吧?”

    “是不容易,不过并非没有可能。”百里贤摇了摇羽扇,微笑着道;“只要做好两点,实现这一意图不难,其一,调集足够的大军于丹徒、曲阿方向,摆开大举进击淮南的架势,其二,暗中调集jīng兵,抄小路直朴番邑。”

    项庄缓缓起身,环顾文武众臣道“寡人决定亲率三万jīng兵抄小路奔袭番邑,上将军项沱,调集全国兵马,于丹徒、曲阿抵御淮南大军,少大夫武涉携重礼前往临江国,务必要说服临江王共尉出兵,合攻衡山国!”

    “喏!”

    “喏!”

    项沱、武涉同时跪坐而起,冲项庄拱手作揖。

    项庄的目光又转向项他,肃然道“粮草、器械、夫役之征发调配,以及国中一应大小事务,就有劳子翼你了。

    项他起身拱手作揖道“大王放心,臣定不辱命。”………………

    陇西,汉军大营。

    刘邦正与张良、陈平据案对饮时,夏侯婴忽然兴匆匆地走了进来,朗声道“大王,好消息,衡山国传来消息,梅敛已经在番邑集结了超过六万大军,并且还有更多的壮丁正从各县向番邑集结,看样子,衡山国要跟楚国拼命了!”

    “咦?”刘邦放下酒舷,愕然道;“吴苗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战了?”

    张良、陈平也是略略有些意外,当下陈平问道“夏侯将军,梅剑集结这么多军队,衡山王吴苗就没有阻止他?”

    夏侯婴一拍双手,道“先生有所不知,吴苗重病在chuáng,就快死了,现在国中一应大小事务都由国相吴忠、上将军梅铅说了算。”

    “原来如此。”刘邦击节道;“呵呵,这可真是天助寡人也。”

    刘邦原本就知道吴苗为人低调,多半不会违逆自己的诏令,所以出兵江东是必然的,不过吴苗不好战,最多也就派出两三万人应应景,譬如垓下之战,吴苗也只派了三万jīng兵,却不曾想吴苗竟然病倒了,梅锻又变得如此好战,这不是天助是什么?

    这下,可够项庄小儿受的了,七路联军,再加上衡山国又是倾巢而出,英布那逆贼多半也不会落于人后,这次既便灭不了楚国,打得楚军元气大伤却是绝亢问题,如此,三年之后等他刘邦再次出关时,项庄小儿又拿什么跟他抗衡?

    当下刘邦将酒筋里的水酒一饮而尽,又长身而起,向张良、陈平道“子房,陈平,骆甲从月氏贩来的五千匹良驹已经运抵大营了,走,随寡人一起去看看,顺便也给你们挑两匹骏马给你们做坐骑,呵呵。”………………!。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_^o~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229章 瞒天过海

    曲阿,楚军大营。

    项佗正在几十员部将的簇拥下巡视兵器坊。

    上次廷议结束之后,项庄便亲提两万精兵离开了吴中,抄小路直取番邑,项佗则带着本部人马前来曲阿扎下了大营,同时命令各郡、各县蓦集壮丁,驰援曲阿大营,到现在,聚集在曲阿的楚军已经超过了五万人。

    这五万人里面,有两万是项佗的本部人马,两万是项冠的残兵,剩下一万则是吴中郡刚刚蓦集的壮丁,至于丹阳郡、会稽郡所征发的壮丁,由于相隔稍远,还需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能陆续抵达。

    兵器坊就座落在曲阿大营近旁的山谷里。

    沿着山谷的小溪边搭起了一溜上千间茅舍,上千名铁匠袒胸露背,正在茅舍里丁丁当当地锻造兵器,主要就是环首刀、三棱箭簇以及飞矛矛头,在茅舍后面,沿着山体还建起了几百座土高炉,上千名壮丁挥汗如雨,正在拼命鼓动风箱给土高炉鼓风。

    高炉边,则码放着一堆堆的环刀粗胚,这些都是刚刚浇铸出来,还没来得及送进铁匠铺里进行锻造,项佗从中捡起两把粗胚狠狠互击,只听当的一声炸响,两把环首刀粗胚竟是完好无损,项佗不禁眼前一亮,赞道:“好铁!”

    旁边随行的公输车道:“上将军,这可是上好的精铁!”

    自从风箱出现了之后,冶铁炉的炉温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炉温的提高又促使铁的品质有了本质的提高,以前从炉里炼出来的是又脆又硬的生铁,必须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回炉,能锻造,可是现在,从炉里出来的直接就是精铁,直接就能锻造了。

    项佗点了点头。一转头忽然看到了一座奇怪的高炉,别的高炉都是依山而建,并且高出地表,可这座高炉却是埋于地下,而且顶上也是敞开的,在高炉顶上还搭了架,四名袒胸露背的壮丁站在架上,正合力搅动一根长铁棒。

    “公输先生,这又是什么炉?”项佗好奇地道。

    “这是炒钢炉。”公输车颇为自得地道。“以前在鲁国,老朽曾经见过一个当世著名的铁匠宗师用这样的炒钢炉炒出了质地极为精良的精钢,其硬度远胜普通精铁。”说此一顿,公输车又有些遗憾地道,“不过,老朽暂时还未能炒出精钢。”

    项佗伸手拍了拍公输车的肩背,说道:“公输先生乃是墨家钜,又是当世有名的工匠宗师,本将军相信你终有一天会成功地炒出质地优良的精钢,届时。先生可一定要为本将军打造一把削铁如泥的精钢横刀!”

    公输车摆了摆手,道:“老朽尽力便是。”

    说着,众人又来了弓作坊前,只见弓作坊前的空地上已经码放了一堆堆的老桑,仍有壮丁将一根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生的老桑木扛来这里,弓作坊里。几百名木匠正夜以继日赶造单体长弓,虽然复合角弓性能更好,不过单体长弓工艺更简单,适宜大量装备。

    项佗走进作坊,从一名工匠手里接过一把已经造好的长弓,试着挽了挽,挽力大约在一石左右,成年男丁都能轻易挽开,又取了一枝重箭试了试射程,以四十五度角抛射大约能射出一百多步远。而且落下的重箭能轻易贯穿一重铁甲。

    可如果拿桑木长弓进行精确射击就不行了,二十步外基本上就是十射九偏了。

    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这些桑木长弓其实就是剖开桑木条绑上麻绳这么简单,其制弓弓艺根本没有后世那么复杂,当然。这也与弓箭手的作战方式有关,因为弓箭手的箭雨压制从来都是靠数量取胜的,因此精度就不那么重要了。

    项佗放回长弓。又回头问随行的武库令道:“这样的长弓,一个月能打造多少把?”

    武库令回答道:“附近桑木很多。贮麻也充足,如果人手足够。这样的长弓一个月至少可以制作五千把之多!”

    项佗当即回头喝道:“羊驼,再给弓作坊调八百壮丁!”

    “喏!”跟在项佗身后的部将羊驼轰然应诺,当即领命去了。

    项佗又道:“那么,环首刀、飞矛以及狼牙重箭,一个月又能打造多少?”

    武库令道:“狼牙重箭在浇铸后只需要简单开锋,制作也容易,因此一个月制作十余万枝都不在话下,不过环首刀和飞矛打造起来极为困难,除了手艺高明的铁匠,一般铁匠和寻常壮丁根本就插不上手,因此数量不多……”

    项佗皱了皱眉,道:“数量不多又是多少?”

    武库令叹口气,道:“环首刀每个月五百把,飞矛两千枝。”

    “这么少?”项佗不禁皱紧了眉头,每个月五百把环首刀,一年也六千把,差不多需要十年时间能装备六万人,看来,除了从各郡、各县大量征召铁匠前来曲阿外,还得大量制作竹刀木戟以应急,否则,楚军就只能用拳头去跟敌人肉博了。

    广陵南郊,淮南军大营。

    早在半个多月以前,英布就亲提三万精兵赶到了广陵,并在城郊扎下了大营,广陵到乌江相距甚至不足一百里,只要船只足够,淮南军甚至可以在一昼夜之内南渡乌江,急行军最多只需五天,淮南军就能杀到吴中城下。

    轻盈的脚步声中,蒯彻施施然来到了英布的行辕外。

    未及入内,一名风尘仆仆的淮南军将领已经来到了近辕外,见到蒯彻,那名淮南军将领赶紧拱手作揖,大礼参拜。

    蒯彻回了礼,淡然道:“江左可有消息?”

    将领不敢怠慢,答道:“回禀国相,大约十天前,楚王项庄亲提五万大军进驻曲阿,而且还有更多的壮丁从江东各郡、各县源源不断地向曲阿集结,眼下曲阿大营正在大肆结炉炼铁、打造兵器,看样,明显是针对咱们淮南军而来的。”

    蒯彻点了点头,道:“知道了,你还是赶紧回对岸去吧。”

    “喏!”将领轰然应诺,转身去了,对于他这个小小的斥候将军来说,将消息禀报给大王或者国相知晓,并无什么分别。

    目送斥候将军的身影远去,蒯彻嘴角忽然间绽起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项庄亲提五万大军进驻曲阿?区区瞒天过海的雕虫小技也想骗过他淮南大军?还真欺我淮南国无人耶?不出意外的话,项庄早已亲提大军抄小路扑番邑去了,至于曲阿,最多只是项佗或者高初在那里虚张声势罢了。

    正思忖间,身后忽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响,蒯彻回头看时,只见英布已经从行辕大厅里大步走了出来,蒯彻赶紧作揖见礼。

    英布摆了摆手,道:“国相,刚好像是斥候将军回来了?”

    蒯彻点了点头,道:“正是,斥候将军还带回来消息说,项庄已经亲提五万大军进驻曲阿,并且还有更多的壮丁正从江东各郡、各县源源不断向曲阿集结,看这架势,项庄明显是把咱们淮南大军当成头号大敌了。”

    英布闻言不禁摇头苦笑,心下有些自得,又有些恼火。

    能被项庄视为头号大敌,这让英布心下不无得意,可项庄亲提大军前出曲阿,他英布就很难再讨得什么便宜了,这样一来,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周殷、靳歙、李左车、姒无诸、姒雒摇还有梅鋗之流?

    蒯彻目光闪烁,道:“大王,为今之计,还是静观其变吧。”

    英布叹了口气,道:“如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也罢,静观其变吧。”

    蒯彻微微一笑,道:“昔日义帝诏令,先入关中者王之,可先入关中的刘邦最终并未当上关中王,这一次,先下江东者也未必能当上江东王!”

    英布闻言顿时两眼一亮,蒯彻的意思已经说昨很清楚了,别人既便抢先攻下江东,也未必能够当上江东王,因为让谁当不让谁当,还得拿实力说话,他英布就像当初的项羽,虽然是后入关中,可让谁当关中王,还是项羽说了算。

    黟县,两万楚军精骑正沿着小路向西匆匆急进。

    为了隐匿形踪,达到瞒天过海的效果,楚军并没有走驰道,而是专挑偏僻小路行军,从吴中到黟县,七百多里山路竟走了足足十天,这对于骑兵来说,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行军速度了,当然,是最慢的行军速度。

    必须得承认,江南的确不适合骑兵作战。

    在崇山峻岭之中,骑兵甚至连找条适合行军的道路都很困难,更别说进行大规模的集群冲锋了,好在这次出征,项庄也没打算使用骑兵作战,征发的两万匹战马,也都是最劣等的矮脚马,只是用来代步,以尽可能地节省将士们的体力罢了。

    小路边的大石头上,摆开了一张行军地图,项庄以及高初、庞钰、萧开、田横诸将正簇拥在地图四周,百里贤指了指地图,朗声说道:“大王,从黟县往西不到五十里便是庐江郡的地界了,再往西四百里便是番邑,步兵急行军两天便可抵达!”

    项庄点点头,又扭头吩咐晋襄:“传令,全军弃马步行!”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229章 这就是战争

    番邑东郊,衡山军大营。

    车轱辘转动的嘎吱声中,数百多辆牛车透迤进了辕门,这些牛车上都堆放着小山一样的麻袋,麻袋里装的都是粮食,少说也有上千斤。

    急促的脚步声中,梅敛在庚胜、庚望的簇拥下直趋辕门而来。

    望着眼前满载粮食的数百牛车,梅蹋脸上却流露出了失望甚至是焦虑之色,大声喝问押运粮草的校尉道:“不是说今天有两万石粮食运到的么,怎么只有五千石?”

    梅蹋不能不焦虑,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眼下集结到番邑大营的衡山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可筹集的粮草却只有不到两万石,十万大军,人吃马嚼的,一天就能消耗掉三千多石粮食,区区两万石粮食又能撑得了几天?

    押粮校尉单膝跪倒,惨然回答道:“上将军,原本是有两万石,可运至彭蠢泽时,突遭狂风,打翻了大半粮船,结果就只剩下这点了。”

    “丢失军粮,死罪!”梅敛勃然色变道,“来人,拖下去,砍了!”

    “喏!”两名亲兵轰然应诺,当下抢上前来将押粮校尉摁倒在地。

    “上将军,末将冤枉哪!”押粮校尉惨然道,“眼下正值春夏交替之季,每年这个时候,彭蠢泽都会时不时地遭到狂风暴雨的侵袭,狂风飓浪打翻粮船,实乃天道难测,绝非末将失职,末将死不足惜,却不愿含冤受死!”

    副将庚胜,军师庚望也纷纷上前求情。

    梅敛这ォ闷哼了一声,喝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拖下去,鞭答八十!”

    两名亲兵再次应喏,拖着押粮校尉下去了,梅销这ォ叹了口气,忧心冲冲地道:“本将军倒是疏忽了,眼下已然进入了雨季,尤其是彭蠢泽,每有飓风作祟,从郏县到番邑的水道可就不太平了,看来只能改从陆路运输粮食了。”

    庚胜叹道:“可这一来,出兵江东的日期势必也得推迟了。”

    从邦县到番邑,水道很近,也容易走,可要是走陆路,不仅路程增加了数倍,而且山险路阻,极难行走,原本只需十日就通运到的粮食,很可能需要一个月ォ能运到,而且每次运送的粮食数量,很可能不及水运的十分之一!

    庚望也道:“早知道,真应该在番邑也修一座粮仓。”

    梅绢苦笑摇头,强大如大秦帝国,除了咸阳的太仓之外,也只在荣阳北修了敖仓,区区一个衡山国,又怎么可能在国都邾县以外另修一座粮仓?

    梅钥正欲转身返回行辕时,身后忽然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急回头看时,只见一骑快马正如风卷残云般从前方疾驰而来,未及近前,马背上的骑士便已经飞身落马,单膝跪地向梅敛禀报道:“上将军,楚国大军来袭!”

    “嗯?!”

    “咦!”

    “这不可能?!”

    梅钥、庚胜、庚望同时脸色大变,楚国大军来袭?!

    “上将军,千真万确!”骑士喘了口气,神情惨然道,“楚国大军已经过了飞云渡,离此已经不到二十里地了!”

    “你说什么,楚国大军已经过了飞云渡?!”庚胜勃然大怒,上前劈胸揪住骑士,厉声道,“为什么直到现在ォ回报,早先你又干吗去了?!”

    骑士不敢正视庚胜吃人的眼神,神情惨然地道:“将军有所不知,楚国大军行进速度快得惊人,末将的斥候队虽然早就发现了楚国大军的行踪,可等到他们将消息传递回来时,楚国大军竟然也就尾随而至了!”

    “传令,全军回营,加强戒备!”

    梅鋗却迅速恢复了镇定,庚胜没参与垓下之围,也没去赵地围堵过项庄残部,因此不知道楚军恐怖的行军速度,可梅铅却是知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