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策-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的目标是吾?”司马懿扫视一眼左右,很快便发现一赤一黑的洪流之中,出现三把锋利的尖刀,潘璋、徐盛,都是江东骁将,而纪灵,更是昔日袁术帐下第一大将,此三人围攻于他,后果怕是不堪设想……
“纪灵老儿,焉敢猖狂?”刘辟持刀迎上纪灵,不过十余合,他便觉得手上的兵刃越来越沉,按理说,他如今正当壮年,气血旺盛,焉能提不动这二十来斤的长刀?
“锵”纪灵手中三尖两锐刀再次刺出,刘辟暗叫一声不好,自己在与人厮杀,竟然还敢失神。
“哧”当他双臂撑起刀杆,好险,用刀杆生生卡住了三尖两锐刀的小刃。
纪灵双目一凝,双臂猛地发力,三尖两锐刀的小刃猛地横拉,在铁制的刀柄上划出一道火花。
烫手之下,刘辟猛地丢手,一手拔出马上长剑,一剑刺出。
“铛”长剑被三尖两锐刀直接崩成两半。
“吾命休矣。”刘辟惨叫一声,脖颈处传来一阵剧痛,他刚想开口,嘴里涌出无数鲜血,臃肿的脸庞和脖颈下方的胸口一起被染红。
“刘辟!”不远处,和刘辟一同投入刘备帐下的龚都几乎瞪目欲裂。
“咻”下一刻,一根箭矢出现在他的胸口,他也惨叫一声从马上栽落。
吕岱隔着数十步外,缓缓将长弓收回,满脸冷冽,“昔日黄巾贼众,未曾想,亦被刘备收编了。”
“军师,左翼防线崩溃,纪灵已朝此处杀来。”
“传令刘封将军,让他将颍川的新军带上去,挡住纪灵。”
“喏。”
不久后,又有军士冲到近前,“报……军师,吕岱已率军朝着此处杀来。”
司马懿满脸凝重,此刻不用军士汇报他都能看到混元一气阵的崩溃局势,后阵,原本被他视作最大破绽的后阵,竟然还稳若泰山一般。
他想到了后军压阵的张飞,此人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的秉性自己却难以压制,此刻已到危急关头,是否命他出战……
司马懿看着三面杀来的江东军,“徐庶此人,天下皆闻他有王佐之才,未曾想,他最善战阵却是正合之道。”
司马懿眼中很羡慕,若是再给刘备军一二载,他也能带领数万饱经战阵的老卒与江东军厮杀,只可惜,时不待吾。
“报,刘辟将军战死。”
“报,龚都将军战死。”
失利的战报连续呈至司马懿跟前,他身后的帅旗,一直未曾挪动丝毫,左右身前的将士,便需奋力厮杀,毕竟,后面督战的,可是面若罗刹一般的张飞。
“报……军师,吕岱已率军击溃少将军军阵。”
司马懿满脸阴沉,“吾未瞎,三千颍川新卒,尚未死绝,汝担忧作甚?”
“喏。”
“报……军师,纪灵杀至百步之外。”
司马懿一回头,便看到一名狰狞嗜血的大将,在血雨腥风中朝着他坐在的位置快马杀来。
“已至五十步了吗?”司马懿沉吟一声,猛地挥手,“命中军全部压上,吾亲临战场,本军师不退,尔等胆敢有后退半步者,杀无赦。”
“还请军师三思,汝千金之躯,焉能上前厮杀?”
“军师系一军之众,不可擅动。”
司马懿仰天大笑,“此战,不进则败,吾军新得四郡之地,正是大业将成之良机,尔等皆功勋元老之臣,如今大好军功便在眼前,当随吾上前搏一个赏金封侯。”
“锵”司马懿亲自拔出战马上的长剑,“众将士,随吾杀敌。”
“杀啊。”数千众军步卒,随着司马懿排山倒海一般朝着坡下杀去。
“三将军,军士所率中军全部压上了。”立于张飞身侧的范疆凝神看着前方战场道。
张飞突然举起右臂的长矛,“全军出击,迎战纪灵。”
“将军……”范疆和张达面色微变,正要以军师将令来劝阻张飞,却见张飞一马上当先,冲入军阵之中。
“嘶……”他座下的乌骓马两蹄踏空,竟然是直接从一面盾墙后方飞跃而过,雪白的绒毛在空中分毫,让附近的军士纷纷抬头震惊地看向冲到身前的背影。
“纪灵,拿命来。”隔着一百多步外,纪灵便听到了一声犹如那九天雷神一般的怒吼。
他回眸看来,一张黑狱阎罗般的恶脸手持一杆丈八蛇矛,朝着自己胸口捅来。
“铛”他下意识就双手持着三尖两锐刀还击。
借着战马疾驰的劲头,一矛,张飞便让纪灵连人带马后退了数步。
转眼间,两人就在战马上交手十合。
“给俺死。”张飞爆喝一声,在纪灵失神卸力的刹那,原本回收的一矛,突然爆发出恐怖的力量,这一矛,直接压迫着三尖两锐刀的刀杆,擦着弯曲的刀杆,一矛直接捅进了纪灵的胸膛。
“父亲!”隔着七八十步外,统筹九江营的纪水双目瞪圆,焦急的脸上,两行热泪顺着眼角流淌下来。
“啊……”纪水惨呼一声,猛地挥手抹去眼角的泪水,任凭冰凉坚硬的甲胄叶片将他脸上刮出几道火辣辣的伤口也在所不惜,连续挑飞数员战将,朝着纪灵冲去。
“嘭”纪灵的身体,在战马上抛飞,被张飞重重地抛到了地上。
张飞满脸豪气如云地扫视一眼四周,在他身后,有着一条蜿蜒的通道,他一路杀来,无论是己方军士惶恐中退避,敌方军士无一生还。
他环视一眼,突然张嘴大吼,“众将士,随俺杀啊。”
一时间,司马懿军士气大振,张飞的背影很快便杀入混乱的军中,留下几十步外的司马懿震骇地看着这天神下凡的一幕。
目前39张月票、27张推荐票、0打赏,10张月票加一更,50张推荐票加一更,2000起点币打赏加一更,20更封顶!!!(加更计算在每日两更以外)
第三百四十一章 莽夫之勇
“报……禀报军师,左翼庐江营统帅纪灵将军……阵……阵亡了。”
徐庶双目有些失神,看着左翼阵角有些大乱,眼中的悲痛还未曾抽离,纪灵,那可是一营统帅,除却昔日曲阿营统帅樊能阵亡之外,江东军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曾有一营之长战死……
“军师。”策马立于徐庶身侧的军士指着前方,“张飞迎战吕岱、潘璋、徐盛三位将军。”
徐庶面色微变,他定睛看去,隔着百步之外,张飞手中丈八蛇矛大开大合,竟是以一敌三,仍然威猛如常。
“吕岱将军不善上阵厮杀,潘璋、徐盛二人虽有勇猛,却敌不过万人敌的张飞,传令下去,且战且走,张飞再强,他不过单人匹马陷入重围中厮杀,用圆阵,手弩,给吾射杀张飞。”
“喏。”
远处,司马懿跟前站着一名旗手。
“传令,众军一并压上,随三将军穿插敌军阵中,斩将夺旗。”
“喏。”
司马懿承认,自己还是小觑了张翼德,此人之能,足以震慑军心,足以以一己之力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
左翼的兵马,大多是追随纪灵归降江东的昔日袁术旧部,如今纪灵一死,便出现动乱。
“纪水,汝上前作甚?”朱治提刀行至近前,看着悲愤欲加的纪水喝道。
“叔父……吾父……吾父……”纪水一手紧紧拉住缰绳,满脸仇恨地瞪着远处的张飞。
“伏义虽去,九江营还在,汝且收拢兵卒,张飞那厮,待吾等上前,必取其首级。”言罢,朱治提刀杀溃拦在近前的军士,朝着张飞冲去。
纪水一把抹去眼角的泪水,猛地举起手中长枪,“吾乃九江营裨将军纪水,众将士,朝吾聚拢,结圆阵杀敌。”
原本军心涣散的数千九江营将士,纷纷闻声看去,一眼便看到了自家少将军。
中军所在,徐庶脸上露出几分欣慰,“大悲大痛之间,还有大智大勇,主公开设武科,培养的这一批将校,当真不错。”
“苏飞、尤突、朱然。”
“末将在。”三员武将应声策马上前。
“尔等三人,率吾中军全军压上,本军师,亦随军出击。”
“喏。”
“驾”,徐庶一手提剑,策马杀入乱军之中,手中长剑不时劈砍,溅起的鲜血不时落到徐庶的衣袍之上。
“徐庶。”司马懿隔着很远便看到了正策马挥剑,亲自上阵的徐庶。
“早闻徐元直乃坊间豪侠,为义杀人,未曾想,他竟有亲自上阵杀敌之胆。”司马懿眼中流露出几分复杂,“不过可惜,这一战,却是徐元直败了。”
司马懿目光落到正混战的战团之中,张飞一矛刺中潘璋左肩,疼得他咬牙切齿,只能拨马败走。
十余合间,吕岱马失前蹄,险些被张飞一矛捅杀。
却是朱治赶到,长刀连劈,和徐盛一同,苦苦将张飞挡下。
“三将军之勇,徐庶帐下众将,无人能挡,今日,吾军可趁胜追击,可惜吾军精骑都在房陵,否则,此战可一举追击,生擒徐庶。”司马懿的脑中已经画好蓝图。
“报……”后营所在,突然有快马赶来。
“禀报军师,太史慈率军偷袭平舆,已夺下城池。”
“太史慈?”司马懿面色大变,“太史慈怎会在此处?他不是在徐州与张郃厮杀吗?”
“报……军师,太史慈所部精骑,已至五里外。”
司马懿面色惨白,他回身望去,后军看守辎重的兵卒不过千余,阵前大队步卒厮杀,数万人搅在一起,若是此刻被太史慈麾下精骑从后方击破,只怕他麾下的兵马会被一鼓作气,全部凿穿。
“鸣金,立即鸣金,传令张达、范疆二将率军断后。”
“喏。”
“铛铛铛……”随着司马懿的帅旗缓缓后撤,前阵厮杀的张飞面色微变,“俺正杀得兴起,为何军师要鸣金收兵?”
他恶狠狠地挥矛逼退身前两将,策马回走,心中愤懑难平,“军师,吾军再厮杀片刻,便能取胜,俺可生擒那徐元直,汝为何下令鸣金?”
张飞追上司马懿,劈头盖脸便是一顿喝问。
司马懿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后方,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张飞面色微变,放眼看去,隔着一二里外,烟尘四起,携带滚滚尘沙而来的数千铁骑之中,一面“太史”战旗迎风招展。
“这是……太史慈?”张飞眼前一亮,“来得好,广陵之战,吾为他麾下精骑所阻,不得不后撤,未曾与他战个痛快,今日必要斩他于马下。”
“驾。”不等司马懿下令,张飞便带着麾下大队军士,迎着步卒而去。
“军师,三将军这……”跟在司马懿身旁的文吏吓得面色铁青。
司马懿笑着摇了摇手中的羽毛扇,“三将军心知太史慈麾下铁骑厉害,这是在为吾军断后,传令各营兵马,撤往上蔡。”
“喏。”
“太史慈,可敢与俺一战。”隔着一二百步外,张飞的嗓门便如平地惊雷一般在荒原上炸响。
策马于阵列之前的太史慈瞳孔微微收缩,“箭矢阵,凿穿张飞军阵,追击司马懿。”
“喏。”他身侧不远处的张承立即朗声应下。
“嗒嗒嗒嗒”无数黑影,从荒原上一掠而过,两道身影,也在马上交手。
“铛”太史慈长枪一挡,稳稳地接下张飞一矛。
后者略微震惊,这家伙,经历徐州一战后,武艺竟是有所增进?
很快,他便看着太史慈的身影痛骂,“太史小儿休走。”
“张翼德,且看是汝乌骓马快,还是吾这枪快。”太史慈座下白马载着他,转眼间便杀穿张飞身后那数千军阵,竟是朝着司马懿径直扑去。
“太史慈,哪里走。”张飞横矛扫开几名骑卒,死死咬着太史慈的背影,一路追击。
“当真是莽夫。”张承在马上苦笑一声,长枪一扬,直指身前混乱的军阵,“骁骑营,诛贼。”
他没有太史慈万夫不当之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主将带着数十亲卫骑追杀司马懿而去,他便需稳住阵脚,带领骑卒将眼前的步卒杀光。
第三百四十二章 游骑
“哧哧哧”一朵朵血花飞溅在太史慈白色的披风之上,他那一身由刘奇赏赐的甲胄上,也多处不少血水。
他身上没有任何伤势,一枪将一名军侯胸膛刺穿,双手在马上举起他的尸体朝着身侧一砸,挺枪刺来的一排军士带着惊恐之色,被尸体砸倒。
“司马懿,哪里走。”太史慈气势一往无前,身后数十骑亲卫,跟他杀出步卒军阵,来到旷野之上只剩下十三骑,他仍追着逃窜的司马懿帅旗而去。
“太史将军之勇,吾等不及多矣。”潘璋此刻左臂已经用纱布包裹好,他立于马上,看着太史慈那十余骑再次追上几百步外的司马懿军阵,不断冲杀的身影,眼中满是羡慕之色。
中军之中,徐庶停下厮杀的马步,“传令张承,命他率麾下骁骑营追击,这汝南境内小河不少,但河水并不深,骑军可分散追击。”
“喏。”
不多时,张飞那数千新卒便被击溃,张承在乱军之中接到战报。
“众军侯,各率一部骑卒散开,用游骑战术。”
“喏。”
游骑,侦察、巡逻、突击之用矣。
此刻,数千精骑分散为数十队,朝着四面八方散开,分头追击溃散的司马懿军各营兵马。
“徐盛、朱治,汝二人各领一军,攻占平舆以北诸县。”
“喏。”
“潘璋,还能战否?”徐庶关忧地看了一眼左肩缠着纱布的潘璋。
“末将尚能杀他三百回合。”
“甚好。”徐庶微微颔首,左肩受伤会影响潘璋的勇武,但他如今还有胆气,便是极好的。
“汝取项县。”
“末将领命。”
“吕岱何在?”
吕岱提剑行至近前,“军师。”
“汝取阳安。”
“喏。”
“军师,汝以为,司马懿将退兵何处?”
“伯常以为,他退往何处?”
“卑下以为,他当去上蔡。”
徐庶微微颔首,“那边兵围上蔡,司马懿不出战,吾军亦无须攻城,只需命潘璋、徐盛等将攻打陈国即可。”
“军师高瞻远瞩。”
“伯常,尽快将打扫战场,此战,吾军并未大胜。”
“喏。”
深夜里,江东数万大军奔向各地。
司马懿收拢败卒,撤回上蔡城内,清点兵马,不过万余之兵。
夏侯兰抬手一辑,“军师,吾等可命各营军侯往城外接应,不少败卒还需吾军收拢。”
司马懿微微颔首,“此事便交由夏侯将军。”
“末将领命。”
司马懿坐在堂内歇息,一边朝着堂下的麋竺询问,“子仲呐,粮草可有募集?”
“半月之粮,明日便可送入城内。”
司马懿沉吟顷刻,“下半夜之前,必须送入城内。”
“军师,前日下了一场雨,山道不少低洼处还未干涸,吾军又无江东军木牛流马,实在难行。”
“明日送来,这军粮,怕是难以入城。”司马懿叹了口气,望着堂外,“若吾是徐元直,必前骑军肆掠汝南各地,扰乱吾军粮道,再分兵攻取各地诸县,蚕食吾军势力。”
麋竺眼中有些感伤,动嘴本要宽慰几句,门边已有军士赶来。
“报……禀报军士,江东骑卒以数百人一队,追杀吾军各营,后队撤往上蔡的军士……不是被俘便尽数死于太史慈之手。”
司马懿双眼微红,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痛心疾首,“吾愧对主公。”
“军师,当务之急,吾军该如何行事?”麋竺起身恭敬一拜道。
“吾军兵败,撤军上蔡,吾已命人传讯三将军,命其回师汝阳,吾军可以此二城守住汝南西北诸县,若是再撤,失上蔡而失南阳,失汝阳,则陈国不保。”
“军师,吾军不若弃守襄阳罢。”
司马懿震惊地看了一眼麋竺,“那蔡氏母子,以主公皇叔身份相托荆州大事,吾军若弃之,虽可聚集兵马,守住南阳、汝南、陈国之地,但必会失信于人,主公一生,仁义遍布天下,岂会应允此事。”
“此不过权宜之计尔。”
“报……军师,襄阳呈来急报,房陵兵败,陈到将军不知所踪,邓方、卓膺二位将军阵亡,白毦兵精骑与五千襄阳兵尽没。”
司马懿站直的身子朝后晃动两下,“房陵之地,虽无险峻,附近亦是山林诸多,他陈到有两千白毦精骑,又有邓、卓二位将军相助?为何会败。”
此刻,堂下的麋竺已经从军士手中接过书信,看了一眼之后,面色惨白,“军师,那南阳诸葛亮,如今官拜左军师,都督房陵军事。”
司马懿轻叹一声,“卧龙凤雏,未曾想,这二人俱都出仕江东,如今房陵失守,江东军可从三面合围襄阳,蔡阳之地,却是直接弃守,想来,是有意逼迫吾军北撤。”
“自蔡阳可夺新野,那蔡阳大营的庞士元亦是知兵之人,岂会不知此事,想必定是有意弃之。”
司马懿在堂内走动两步,“子仲,依汝所见,江东军意欲何为?”
“当攻下汝南,兵进陈国,往许昌尔。”
“哦?”司马懿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为何往许昌?”
“吴侯刘奇,秣陵筑别宫,聚天子之龙气,此人野心勃勃,路人皆知,他往许昌,不过是求天子正名尔。”
司马懿双眼一眯,“不对,他刘奇是想覆灭吾军。”
“军师此言,可有根据?”
“去岁徐州淮北之战,江东军肯安然退却,俘虏数十万之民而归,吾军溃卒前些日回营之时,曾见淮河岸边,那些原本空无一人的城池,如今又多了人烟,汝可知为何?”
“是江东军放归那些淮北之民?”
“非也,是吴侯刘奇,需要淮北民心。”
司马懿叹了口气,“他肯让徐州以北,与曹操息战,便是会全力对付吾军,曹操为对付孙权,而放任不管,殊不知,若吾军战败,他秦关以南,将全归江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吾军如今,怕是已和中原各路诸侯系在一条绳上矣。”
“子仲,此次北上许昌,汝可有找到许昌马场?”
“却是找到,不过马场中余有草料马粪,马匹全都消失无踪。想来,是那曹操提前得到消息,有意北迁。”
“子仲啊,曹孟德有恃无恐之究,全因江东无马。”
“可昔日江东亦无战船,蔡瑁经营多年的水师,亦在赤壁为江东所败。”
“此乃刘表无能,吾主若有他荆襄数郡七八载之根基,岂有今日之祸?”司马懿拂袖转身,“子仲,替吾磨墨罢,吾有上中下三策,即刻呈往蔡阳,交与主公。”
“喏。”
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叔的叹息
九月上旬,三面包围襄阳的江东军大营兵马,每日晨操足足比城内早了一个时辰。
一开始,刘备以为他们早起是准备攻城,可是,江东军大营内工匠正在赶制攻城器械的声响延绵不绝,这些军士却只扛着兵器出来列阵操练。
“他们都不用早膳的吗?”关平揉了揉眼眶道。
“应当是在操练之后回营用膳。”简雍一手抚须,凝神看着城外,“主公呐,这些日江东军纠集了南郡、江夏、章陵、零陵、长沙、豫章、庐江七郡之兵,还从江东四郡调来不少老卒,如今这城外大营之兵,足足七八万之众,吾军三万出头,吕蒙、诸葛亮、庞统等人,还这般小心谨慎,必有图谋啊。”
刘备眯着眼,凝视着城外,未曾吭声。
“皇叔,依汝所见,该如何抵御城外敌军。”这时刘琮亦是披着灰色的披风登上了城头,随行的还有刘先、王粲等人。
刘备面无表情地看着城外,“江东军来势汹汹,却围城十余日不攻,只命军士在城外大张旗鼓地操练,以震慑吾城中军士,还命工匠民夫赶制攻城器械,襄阳城高且厚,江东军必是在赶制投石车、床弩这等利器,贤侄啊,依吾之见,还是早作打算呐。”
“皇叔可莫要弃吾而去,当年皇叔为曹操追杀,可是吾父收留皇叔,皇叔念在父亲恩义与同室情谊,还请搭救小侄。”刘琮面色一慌,他已经得罪了曹操和刘奇,如今若没有刘备出手相助,怕是很难在这兵荒马乱保住荣华富贵。
刘备幽幽一叹,“贤侄呐,吴侯刘奇,所图非小,不过他已有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四州之地,若非交州士燮尚在,怕是他已可举三州之力北上,到时,兵马十余万之众,吾军怕是顷刻间便会覆灭。”
“今日一战,吾军屯粮足有一年之需,全赖景升兄昔日之治,然城外江东军大营,这几日往来的木牛流马运送的粮草,足有一二月之需,江东屯田日久,怕是吴侯刘奇,早已是对荆州之地觊觎已久,早已备下半载大战之粮。”
说着,他回眸看了一眼刘琮,“贤侄以为,若这城外有一千架投石车,吾军可能守住半载?”
刘琮面色惨白,“江东如此穷兵黩武,他刘奇便不怕百姓民不聊生,江东诸郡有些反叛吗?”
刘备苦笑着摇了摇头,“如今江东四郡,除却屯田之兵,诸多郡县,并无太多兵力驻守,贤侄可知,为何刘奇敢驻于秣陵?”
刘琮下意识摇头。
“其因有三。”
刘琮朝着刘备拱手一辑,“还请皇叔示下。”
“其一,他刘奇有其父前扬州刺史刘繇之威名,父子二代,经略扬州之地,江东更在其治下多年,早年刘奇以弱冠之年横扫江东诸郡,成就马上威名,江东之地,胆敢反他刘奇之人,包括那深山老林中躲藏的山越,也被迁移下山,如今在江东各地居住,早已飘飘然不知故土矣。他,是汉室宗亲,亦是天子亲封吴侯,都督四州之地,名正言顺,麾下大军百战百胜,此乃民心顺向。”
“其二,便是屯田,吾效仿江东,曹操、袁绍、孙权也效仿之,只是,曹操屯田日长,有所获,不久前襄城之败后,便立即又拉起数万大军北伐孙权,吾与孙权,得一属地为时尚短,屯田之兵大多新卒,而江东军,则是屯田一二载的老卒甚多,如今又有交州蛮越为其俘虏,做修驰道、挖水渠、开垦荒地之用,江东之兵卒甚多矣,汝莫看豫章、吴郡、丹阳、会稽四郡守军不多,可若是将那些屯田之兵算在一起,怕是亦有近十万之众。”
“可是……刘奇不敢孤注一掷。”刘琮亦非真正无能之辈,他亦在名师指点下时常饱读经典。
“先秦以前,战国纷乱,大国之战,动则数十万之兵,举国上下,成年精壮,每户皆入行伍之中,随军征战,战后便解甲归田,而吾大汉不同,四百年江山已固,百姓不再以某国自称,南北诸侯募兵,亦是遵从自愿,非到兵尽粮绝,不得强制征募兵卒。这十万之众,亦是江东四郡成年精壮矣,若失,则江东一二载屯田之兵全无,四郡农耕亦会受创。”
“不过,此刻吴侯刘奇,便如董卓乱后之袁绍、袁术。”
刘琮微微一愣,“皇叔此话何解?”
“昔日袁术坐拥南阳、袁绍坐拥渤海,此二人皆出自汝南袁氏,当朝根基深厚,其叔父袁隗虽没,门生故旧却也遍布天下各州郡,他二人举义之后,名望遍布天下,故得无数良将谋臣争相投靠,若非曹孟德此人突然奋起,怕是这中原之地,早已归他兄弟二人之手。”
说着,刘备深深地看了一眼刘琮,“贤侄,这其二,便是掌兵之权。”
“他江东大将众多,诸营兵马,多则两万,少则三五千,统帅俱是刘奇心腹之将,且驻守各州郡之吏,太守、郡丞、都尉三者之中,必有其亲信之人尔,江东无一郡能起动乱尔。”
刘琮闻言,脸上露出几分思索。
“这其三嘛……”刘备指了指城外,“贤侄可知,江东军中,为何猛将谋臣,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
“是因方山书院?”
刘备微微颔首,“方山书院,开文科武科,春闱大考,从州郡选拔后考文试、武试,为江东供养不少文武贤才,若非吴侯刘奇掌握造汉纸之法、拓印之法,又以四方招贤馆聚天下贤士,以方山书院三位山长之名借势,岂有今日之盛。”
刘备心里仍是羡慕刘奇的,他麾下有关羽、张飞两员绝世猛将,亦有陈到、关平这等可堪一用的大将,但谋士,唯司马懿一人尔,兵马数万,却大部新卒,不堪大用,荆州虽好,亦非他所有,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一折服荆州的士族。
昔日他于徐州兵败,被吕布轻易夺了徐州,那陈氏父子,亦是其中推手。
刘备一脸伤感地看着城外,“吾刘玄德,当真不得士族看重否?”
第三百四十四章 司马懿三策
在城墙上吹了几日的风,刘备一脸疲惫地回到襄阳城内的府邸。
“报……禀报主公,平舆战败,吾军兵马半没,现已退守上蔡、汝阳一线。”
刘备猛地站起身来,伸手接过战报,拿在手中,手臂颤抖着将其看完,面色凝重如水。
“竟……竟是败了,军师神机妙算,又有三弟助阵,竟也不敌那徐元直吗?”刘备想到这里,心中一痛,目光却落到太史慈、骁骑营的字眼上。
“想那昔日徐州之战,太史慈骁骑营险些为曹纯的虎豹骑给尽覆,未曾想,这才一载,便已重整旗鼓,太史慈与三弟马上斗了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此人……恨不能为吾所用。”
刘备无语望着房梁,昔日北海黄巾之围,分明是他先遇此人,不曾想,如今他却成为了自己心腹大敌的江东军第一大将。
“主公,军师还有一份加急密信呈上。”军士见刘备面色难看,硬着鼻子呈上一封书信。
刘备伸手接过,微微摆手,军士便自行离开。
他拿着手中书信,小声读着。
“今荆襄淮北危难之际,江东兴兵十万北伐,吾未曾料敌于先,为太史慈所趁,大败一阵,臣有违主公信重,惶恐之至。然此刻系汝南、陈国、南阳之重于身,不敢往襄阳躬身请罪,还请主公莫怪。”
刘备叹了口气,“军师呐,汝初出茅庐,败了曹操,即便在徐庶这天下兵道大家前败了一阵,吾又岂会怪汝,此战本该取胜,若非太史慈……”
想到太史慈,刘备又痛心疾首,广陵之战,便是因太史慈而败,否则,他又岂会远走澡泽,与曹操虚与委蛇,无家可归。
他微微摇头,继续朝下看去。
“臣下以三将军率军镇守汝阳,镇守陈国门户,吾率军退守上蔡,足以拒徐庶之兵。”
“以臣之见,此次江东军却是有意攻下陈国或汝南全郡,兵进许昌。”
刘备一手抚须,“未曾想,吴侯刘奇,当真有意朝见天子。”
刘备持着书信走回座上,目光仍旧紧盯着信上的字迹。
“主公,官渡之战后,袁绍势微,不得二三载之功,无力南下,且如今河北四州之地战乱四起,他带病征战,臣下以为,袁本初此人,怕是寿元将尽。”
刘备见到此处,瞳孔微微收缩。
“主公,倘若袁绍病故,北地怕是有变故。”凑到刘备身侧的简雍突然低声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