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策-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干沉吟片刻,“此事事关重大,吾须得向魏王请示。”
    “如此也好。”孙权和鲁肃对视一眼,微微颔首。
    “此外,敢问凉王,这甲胄和刀兵可交与吾军多少套?”
    “三千套如何?吾军中如今还未全部配备这等甲兵,三千套亦是先调拨给汝军之用。”孙权笑道。
    “少则七八日,多则十余日,必有回讯。”夜里,被孙权、鲁肃挽留着畅饮一番,离别之前,蒋干醉醺醺地说道。
    当他迈步回到自己的营帐之内,看到面色红润,尚在酒醉中的蒋济,面色一沉,猛地从床榻之上翻身坐起身来,哪有半分酒醉的模样。
    “子通,那孙权先于凉州败了一阵,损兵折将,丢了凉州八郡两国之地,何来这么多钱财专研江东甲兵?”
    “听闻此前武都之战,孙权虽然兵败,撤退之际,也下令骑兵带走不少吴军尸身,只怕就是那时缴获而来,除此之外,听闻如今关中工匠坊内有一匠作唤作马均,此人年少,却有邻里工匠相助,心灵手巧,在奇淫技巧之上,略有所得。”
    “此人比之阜陵侯刘晔如何?”
    “怕是难分伯仲,因其年幼,若再有一二十年,或许才名当在其之上。”
    “此人比那诸葛亮如何?”
    “怕是有所不及,毕竟那诸葛连弩和武侯战车,关中工匠坊如今亦未曾专研出来。”

第四百七十九章 甄妃
    耽罗岛,当十几艘自秦皇岛而来的海船行驶至海岸边上,穿着短衫的刘奇已经在沙滩的顶帐下等候多时矣。
    船上跳板放下,十几名侍女护送着三道倩影迎面朝着刘奇迈步走来。
    当三女来到近前之后,刘奇无须多言,先是长吁短叹一番,便命人将袁绍的夫人刘氏带下去,赏赐一间屋子住下。
    此外,甄氏三女已经汇同甄氏的商贾们住入了岛上吴王行宫。
    是夜,海岛上海风肆掠,窗外时不时有低嚎响起,门边镇守的军士隔着很远,都是背对着窗户,即便能隐约瞧见一个影子,他们也是不敢靠近的。
    至于守在院内的吴卫,则全都是暗卫,每一夜都会安排新的哨岗,藏身于屋子周边。
    如今在吕玲绮操练出一营女兵之后,刘奇这房门外守候的也换成了女兵。
    “今夜吴王竟是招了白日里那甄氏三姝侍寝。”
    “可惜营主未曾随船前来呢。”
    “女子怀有身孕,不能长途跋涉,在船上颠簸太久。”
    “可是她既是有孕在身,为何吴王还渡海远游,吴王未免也太不怜惜几位王妃矣。”
    “嘘,噤声,此事万莫妄语。汝吴王这般顶天立地的大豪杰,大英雄,自是风流人物,当今天下,大半汉室江山为吴王收复,他多几个侧妃、侍寝的嫔妃亦在情理之中。”
    “可那两位乔妃已是有些荒唐,如今三女一同侍寝,怕是……”
    “怕是会为天下人耻笑?汝却是未曾听闻她们在被丁奉将军救下之前,那曹贼世子曹丕,就想将她们三人带入房中折辱一番呢。”
    “那曹丕竟是如此胆大妄为?”
    “嘘,吾等离得远一些。”女兵看了一眼里屋屏风内重合到床榻边上的身影,面色羞红,立即拉着袍泽走下了木制的台阶,跑到了底下的院子里。
    “怎的?汝姐妹三人莫非畏惧汝?”屋子里,刘奇看着坐在床榻边上的甄宓,又瞧了一眼已经脱得只剩下肚兜、亵裤,将大半个身子藏在被子里的甄姜和甄脱,眯着眼笑道。
    甄姜面色羞红,“妾身几人,不过残花败柳之身,幸得吴王恩宠,岂敢再有他想?”
    刘奇看着她有意在被褥下露出的大片白皙,笑着坐到了床榻边上,伸手一搂,怀中的娇躯微微一颤,刘奇的目光正好迎上甄宓那楚楚动人的双瞳。
    “嘤。”甄宓很快便说不出话来,她只觉得眼前的吴王待她有些过于热情,莫非是因为她乃幽州刺史袁熙之妻乎?
    甄脱二女艳羡地看了一眼自家小妹,她们二人的身子却是要丰腴一些,房中之事也通晓不少,比起什么都不会的甄宓自然要擅长不少,只是甄宓此刻欲迎还羞的模样,却让她们二人心中难免有些吃味。
    “未曾想,小妹在这床榻之上竟有这般动人。”
    ……
    一夜颠倒,当刘奇在玉臂香枕中醒来,六目相对,习惯早起的甄姜和甄脱相视一眼,却各自朝着刘奇微微一礼,却不敢抽回被刘奇压着的柔夷。
    刘奇将一根手指放到嘴边,指了指怀中安然恬睡的甄宓,二女会意,也不起身,就静静地躺在刘奇身侧。
    待到快要晌午之际,身子稍弱些的甄宓方才醒转,想到昨日之事,她羞得满脸燥红,待到起身之后,刘奇倒也没有离去,任由三女为他穿好衣裳,就坐在岛上百姓为他编织的藤椅上。
    “吾吴王府内,有正室王妃一人,侧室如今却有五人(蔡琰、吕玲绮、黄舞蝶、大乔、小乔),汝三人之中,孤欲让宓儿为侧妃,汝二人为嫔妃,尔等以为如何?”
    “吾等谨遵吴王令。”三女自然欢喜。
    随后刘奇又命侍女为她们送上一些赏赐的上等蜀锦和一些金银饰品,当刘奇得了前面急报离开之后,屋子里也就闹开了。
    “小妹,如今汝贵为东吴吴王侧妃,日后自是夫人之尊,吾二人日后只怕唯有一个美人封号。”甄脱有些艳羡地看着甄宓身前托盘中的金簪玉镯,听闻那玉镯乃是吴王太后赏赐,眼中更是羡慕得紧,此物便是在整个吴王府内却也不多,唯有正妃和侧妃才有资格获得。
    “二位阿姊休要胡言,听闻王上府宅之中还有不少妃嫔,日后还得二位阿姊相助才好。”甄宓笑着将身前的另一个托盘取来,“吾此处有上等蜀锦五十匹,吾只取二十匹,其余都交给二位阿姊罢。”
    “这怎生是好。”甄姜面上有些迟疑,但她也知晓这上等蜀锦的珍贵,一匹怕是得一百两银子,而她们两人为嫔妃,只是一人得了十匹赏赐而已,此前虽是羡慕,却也不好取走如此重金。
    “二位阿姊可莫要介怀,小妹年幼,或许是昨日夜里身子骨娇弱,得吴王怜悯一些,听闻吴王年少之际便与王妃定亲,怕也是那时候留下的影子。论身材容貌,二位阿姊可要胜过小妹许多矣。”
    “小妹莫要自谦,既是汝相求,那吾二人将这蜀锦收下便是,不过日后若有差遣,吾二人听汝这侧妃吩咐便是。”
    “岂敢差遣二位阿姊,小妹日后若有要事,且与二位阿姊一同商议即可。”
    “小妹天生聪颖,吾二人多有不如矣。”如此,二人这才全部释怀,看向甄宓的眼中也多出几分幼时的怜惜。
    前堂,刘奇落座之后便见到董袭带着戴良快步走进屋内。
    “主公,辽东急报,曹操于邺城发兵七万,北上幽州,另外调拨民夫十万以上,欲聚三州之力,与吾军决一死战。”
    “三州之力?他曹操发兵十余万,民夫十万以上,总计三十万人,何来这么多粮草?”刘奇冷笑一声,“且将吴卫于刘备、孙权二地的密报呈上来。”
    “回禀主公,此前曹操北伐河北之际,已将淮北沿岸诸县交割于刘备,得粮草二十万石,如今又遣蒋干、蒋济等人出使壶关,与孙权、鲁肃交谈,只怕也是为借粮之事。”
    “张辽何在?”
    “回禀主公,水师第二批前往辽东驰援的数万大军已经装船,之事辽东粮草多有不济,若是吾军亦调拨如今多的兵力前去,只怕难以应付一两月之久。”
    刘奇摆了摆手,“曹操此来也撑不过数月,传令陆逊,可避战、拖战,不可速战速决,未逢天赐良机,不得擅自出战,此外,张辽抵达辽东之后,可配合水师,攻打辽西郡。”
    “喏。”

第四百八十章 乌桓蹋顿
    白狼石城,从丘力居手中接过乌桓三王部的权柄不过十载,长子楼班便长大了。
    难楼、苏仆延扶持楼班为单于,而他蹋顿仍然为乌桓王。
    如今,三部却已分裂成两部,上谷、渔阳二郡尚在曹操治下,而右北平却被东吴军突如其来地攻占。
    蹋顿看着来到白狼石城的苏仆延,双眉微皱。
    “吾知尔等之意,单于可是要吾率军自白狼石城攻打土垠,逼迫东吴与吾军决一死战?可那东吴便是曹操、袁绍都不是其敌手,吴王刘奇更是号称坐拥半壁江山,麾下披甲之士数十万之众,吾焉能激怒其人?”
    “王上,那东吴尚在万里之外的江东,如何能危急王上乎?”
    蹋顿看着曹操的使臣冷笑一声,“那吾且问汝,为何汝随单于使者绕行北地草原而来,为何不走关内?”
    使臣咂舌之际便听蹋顿猛地一拍身前长案,“是因关外右北平之地全被东吴攻占,便是秦皇岛也丢了,如今吾麾下儿郎们轻骑前往秦皇岛附近查探,正好瞧见数百艘数十丈长的楼船在岛屿附近行进,便是在岛上来回搬运麻袋的民夫便有数万人之多,那镇守在秦皇岛沿岸的军士,已经于岛外搭建两座木桥,守备的军士于营前构建拒马,挖掘陷马坑,更有强弓劲弩据守,便是数千之兵亦如虎狼一般盘踞于岸边,汝等以为,这等强敌吾可能敌乎?”
    使臣轻笑了一声,“大王有所不知,那吴军不过是一路兵马前来,跨海驰援,一路兵马突袭得手,第二路兵马上岸至少也得数月之后,吾军若能在第二批东吴军抵达之前攻下秦皇岛沿岸并且派兵驻守,大可让吴军水师战船徘徊于大海之上不敢登陆。”
    “此番魏王已亲率十五万大军北伐右北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王不为自己部落的儿郎着想,也得会这幽州日后的归属着想罢。”
    蹋顿冷笑一声,“休要诓吾,尔等是想让吾乌桓三部前去送死尔,如今辽东公孙度在攻打高句丽国,只怕无暇出兵与吾合击右北平,更何况,若是吾三家一起出兵,如何瓜分此郡?”
    “自是乌桓三部仍得原本旧址驻地,此外征战中缴获的钱粮都归大王所有,此外,魏王愿上表天子,封大王为镇北将军,如此,当可镇守右北平之地。”
    蹋顿面色迟疑,“尔等此番胁迫单于率兵前来助阵,汝可知,吾乌桓三部本就受袁氏父子恩德,焉能背弃之?”
    “如今袁氏父子尚在辽东太守公孙度之手,此处有他二人的亲笔书信,乃是请求大王出兵夺回右北平之地。”
    “荒谬,二位公子与曹操乃是杀父之仇,焉能与尔等联盟乎?莫不是受那公孙度胁迫罢。”
    “大王,汝……”
    蹋顿摆了摆手,“来人,送客。”
    使臣面色阴晴不定,“大王请三思而后行,魏王此番举三州之兵北上,声势浩大,汝若冥顽不灵,怕是到时后悔莫及。”
    “贵使,贵使。”苏仆延连忙追出帐外,却见蹋顿冷喝一声,转头看向帐内一侧,“幼安先生,可以出来了罢。”
    “大王迷途知返,醒悟尚早,补救不晚矣。”来人四十出头,一手抚须,一身灰衫整理地干干净净没有办法褶皱,倒是貌美君子。
    此前蹋顿问他“来自何处?”他答道:“北海朱虚,现居辽东。”
    蹋顿又问:“此来为何?”
    他再答:“是做说客。”
    蹋顿又问他“姓甚名谁?”
    他抚须大笑:“管宁是也。”
    蹋顿面色微惊,管仲何人?历任辽东各郡太守,幽州刺史,便是袁绍也曾征召过他,但他一直拒绝,而袁绍这等强大的诸侯,竟然也不敢为难与他,可想而知他有多高的名望。
    问他祖上何人,只怕路人皆知。
    管子,又名管仲。
    “幼安先生,方才汝言,只要吾投靠吴王,便可获得乌桓侯的封赏,便可将族人全部迁入右北平、辽西等地安置,以江东治下之法屯田、牛耕水车,让族人都能丰衣足食?”
    “非也,吴王之意,可将辽西上谷、渔阳两部乌桓迁徙至右北平外的草原,汝乌桓三部合一,愿移居吾大汉百姓生养的郡县,便入内安置,若不愿,便继续在草原放牧。”
    “如今单于已落入曹操之手,东面又有公孙度之子公孙康统军两万虎视眈眈,吾白狼石城若有异动,怕是他们顷刻间便会发兵。”
    “大王可以先应允曹操使臣,只是需先与单于见面,拖住曹操即可。”
    蹋顿面色阴晴不定,“莫非东吴还有后援?”
    管宁当即大笑:“曹操发兵十五万,大多都是袁绍的降俘和新募的精壮,不堪一击,但能征善战的精锐五六万之众还是有的,吾军自然也不能懈怠,汇同水师,吴王已征调十万大军汇聚于右北平之地,不出十日,援军必至。”
    蹋顿面色微变,但很快便恢复如常,“不知是哪一位司马督战?”
    “仍由辽西都督陆逊统帅,另一路则负责配合大王攻取辽西之地,而那一位将军只怕大王也听闻过他的名号,如今徐州司马张文远。”
    “张辽?可是那北海城下独斗河北上将文丑百八十合而不败,统帅骑兵大破河北精骑的张辽?”
    “正是此人。”
    “除此之外,昔日温侯麾下的陷阵营亦在右北平。”说着,管宁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蹋顿,“吾军早已备下应对铁骑冲阵之法,不过若要长驱直入,于野外击溃公孙康所部,还得仰仗大王麾下的乌桓突骑。”
    蹋顿陷入了犹豫,这老家伙看起来人畜无害,实际上是暗地里在警告他,不过他在辽东经略多年,自然也不是睁眼瞎,如今那土垠城外几座大营上飘扬的旗帜他也派斥候扮作汉人去点了点。
    光是中郎将之上的勇将便有七八人之多,更何况还有张辽这等镇守一州的大将赶来,十万大军,他念及关中之战,诸葛亮不过五六万人便击败了十余万关中大军,要知道,马腾韩遂可号称其中足有十万西凉铁骑。
    他即便征召族人,控弦之士怕也只够两三万人,毕竟他一部有余的乌桓,也不过二十余万百姓尔,其中还是夹杂着不少汉人。

第四百八十一章 管宁说蹋顿
    “吴王担保,不损乌桓一牛一羊,不害乌桓一男一女;亦不变更乌桓游牧旧习,还会赐予愿意耕田与吾汉人同居的乌桓人户籍,给予家宅、田亩,大王以为,对汝乌桓三部,可有害处?”
    蹋顿下意识摇头,“不过如今吾乌桓单于为曹操所制,又命其大将夏侯惇率五千铁骑遏制,只怕吾乌桓三部难以聚集,若是吾与曹操为敌,只怕会与族人交战。”
    “大王,汝是去攻打辽东,与公孙康为战,而非与曹操为敌尔,乌桓之兵南下,不过偷袭右北平北部,而那处自有吾江东军镇守。”
    说着,管宁大笑:“莫非大王以为,夏侯惇的铁骑敢翻越草原,前来屠杀汝右北平乌桓诸部乎?”
    “他敢。”蹋顿当即瞪大了双眼,“谁敢伤吾族人,吾誓要与其死战。”
    “大王,今日管宁来此,这营外便已是有上百斥候跟随,若今日大王愿与东吴联手,一两月之间,册封大王为乌桓侯的诏书便会送达此处,若大王不愿,怕是三日之内,吾东吴数万大军便会兵围此处。”
    “汝是在威胁本王?”蹋顿双眉凝在一起,杀机四射。
    “大王可知山越、可知交州蛮越,亦可知南蛮诸部乎?”管宁指着南边,“顺从吴王者,归顺汉室者,可得方才吾献于大王之策中的丰衣足食,可若是与东吴为敌,便是与整个汉室为敌,一路收复整个南疆,死在吴军刀下那一二十万蛮越之民,便是乌桓他日的下场。”
    “放肆。”话音刚落,帐内一众头领纷纷拔出了腰间的宝刀。
    “住手。”蹋顿爆喝一声,将他们制止下来,有几把刀刃都险些落到了管宁身上,可他不闪不避,就这么站在帐内,似笑非笑地看着蹋顿。
    “先生,曹操大军十五万,若吾与张辽攻打辽东,那陆逊可能坚守右北平数月乎?”
    闻言,管宁哈哈大笑:“曹操兵马虽勇,但调度十五万大军,至少需北上三十余万之众,他如何调拨这么多粮草?更何况他还要防范孙权、刘备,不出三月,若他不能攻下右北平,势必会撤兵,到时,便是攻取辽西郡的战机。”
    蹋顿松了口气,让他暂时以静制动,旁观战场形势,不让他部下的儿郎去送死,此举在他看来,倒是妥当。
    “先生,依吾看来,辽东之战如此重大,为何吴王不派兵自黄河入海口、青州、徐州之地一同出兵,胁迫曹操撤兵?”
    管宁微微摇头,“如今天下形势乃是吾东吴一家独大,倘若吴王于青、徐之地出兵,只怕刘备便会出兵荆州,孙权则兵临汉中,到时又是一场大战,天下百姓又将生灵涂炭矣。”
    “吾闻高句丽王伯固起兵三万攻入玄菟郡,可那公孙度麾下兵强马壮,只怕伯固撑不了几时。”
    管宁笑而不语,正待此时,帐外快步呈来一封战报。
    “报……禀报大王,辽西急报,辽东太守公孙度前日于前线征战之时吐血,如今已卧病在榻,辽西太守公孙康现已率军回师辽东,接管玄菟郡前线大军。”
    “当真?”蹋顿猛地站起身来,大步上前,伸手接过战报之后仔细打量一番,目光炙热地看向管宁,“先生,汝临行前,怕已是得了辽东急报了罢。”
    管宁一手抚须,“吴王能匡扶汉室,征讨天下,其麾下吴卫,可谓功不可没。”
    也正在这时,一名军士快步走入帐内,“先生,辽东都督急报。”
    管宁看了一眼有些热切关注的蹋顿,头也不回,背对着军士道:“念。”
    “幼安先生,曹操发兵五万,以于禁、许褚为先锋,直取右北平南部沿岸,欲切断吾军与水师联系,还请先生立即敦促乌桓王蹋顿出兵,趁公孙康回师辽东之际,即刻出兵,攻下辽西郡。”
    “此时曹操大军来袭。”蹋顿在帐内来回踱步,“公孙康所部两万,他回返玄菟郡,势必会携带其部五千精骑,留守辽西诸县的兵马不过万余,吾即刻纠集两万铁骑奔袭,只怕十日之内便可攻下辽西全郡。”
    “大王,这信中还有一封密函,信上所言,倘若大王愿出兵突袭辽西郡,攻下此郡之后,日后吴王会以幽州一县赠予大王为封地。”
    “一县?幽州一县为封地?”蹋顿瞪大了双眼,这是何等殊荣,即便是匈奴、鲜卑诸部只怕也没有辖制汉人一县为封地的时候吧,即便有,那么也是强占汉土,后来大多都被夺回,而如此吴王刘奇竟是要上表天子为他封赏一县。
    不得不说,蹋顿有些动心了。
    公孙度病重,公孙康本就不被他放在眼里,若是他突然率军突袭辽西郡,当有九成胜算,唯一顾虑的便是公孙康率铁骑回援,可他来回至少也得十余日,只怕那时东吴第二批援军已至,到时有徐州都督张辽……想起张辽,蹋顿松了口气,他对这家伙莫名有些信心。
    “干了。”犹豫再三,他猛地一拍长案,应承下来。
    “恭贺乌桓侯。”管宁面色一喜,此行他算是功德圆满矣,这个人情也就还清了。
    蹋顿开始点清兵马,此外,已派兵将曹操使臣放归,又命人围住了苏仆延的帐篷。
    在管宁临行前,他亲自将其送到营门处。
    “先生,这临行前,吾还有一事不解。”
    “乌桓侯请问。”
    “先生婉拒数任刺史征召,为何如今愿为东吴出使?”
    管宁抚须轻笑:“却是吴王送吾藏书一千卷,又以一本《诗经注解》相赠,老夫不得已而为之啊。更何况,吴王与那些屠夫不同,心中却有大仁大义,亦有良善。”
    蹋顿哑然失笑,这等文人,不为金帛而折腰,亦不攀附权贵,未曾想,竟然会为了一千卷书而听命于吴王刘奇。
    “那先生以为,吴王与北地那些诸侯何异?”
    沉默了顷刻,管宁突然开口道:“荀彧为曹操称王而不寝不食两日,而吴王乃天子亲封,他亦是宗室之王。胜过那无诏而王之刘玄德十倍,百倍尔。”

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略辽东诸岛
    管宁一路被吴卫送至秦皇岛坐船出海,辽西即将饱受战火,他此刻也不必回返居所。
    而他对吴王刘奇更是有几分好奇。
    当他行船至海上之际,已经听闻乌桓王蹋顿星夜以两万精骑,连破阳乐、徒河、宾徒登城,兵临昌黎城下。
    十日之后,他抵达了茫茫大海之上一片郁郁葱葱的群岛之间,在一座较大的长山岛上,他见到了穿着短衫,脚下穿着一双木制凉鞋,便是脚背和十根脚趾都露在外面。
    “如此新奇的装扮,不愧是天公抖擞间为皇室降下的万里驹。”管宁心中感叹,便听到来人已经带笑上前。
    “吾曾从康成公口中听闻,北有一龙隐于幽州,其才可胜吾,今日能见到幼安先生,当真是三生有幸。”
    “吴王过誉矣,老夫今日亦是初见吴王,不过汝吾书信往来间,老夫已于信中一睹吴王真性情,未曾想今日一见,吴王风采更胜一筹,老夫生平亦见过不少诸侯,便是那大将军袁绍亦曾见过,此人与吴王相比,却是差之万里。”没有谁不喜欢听好话,便是管宁这等大儒,亦是如此。
    “先生请。”
    “吴王请。”
    刘奇一手拉着管宁的手臂,以示热情和厚待,一路将其带到竹屋之内,方才和他先后落座案后。
    “听闻吴王有一桌椅,如今却已传入北地,只可惜吾幽州地处偏远且贫寒,老夫苦求多时而未得,今日在这岛上,却也未见此物。”
    刘奇闻言大笑:“先生且看着竹屋,岛上四面近海,海风、海浪,朝暮不歇,这湿寒之气可是甚重,吾等年轻不察,若是年迈之际,怕是整日风寒湿痛难忍。”
    “这风寒湿痛与这竹屋有何关系?”对于东吴有神医张仲景之事,他管宁虽不曾远游,但天下事那些故旧来信时亦曾提及。
    “这竹屋离地而建,可避风寒之气尔,若是平日里太阳正盛之时,孤倒喜去沙滩上躺在凉椅上晒晒。”
    “吴王深得养生之道,吾这年迈之人,倒需向吴王讨教一二。”
    刘奇伸手一招,一旁的戴良立即递过来一本厚厚的书籍。
    “此乃《养生论》,乃是孤与张机先生所著,其中包含吾东吴治下诸州医家之长。孤今日可将此书赠予先生。”
    “如此,那老夫便却之不恭尔。”
    “先生为孤劝动乌桓侯蹋顿出兵突袭辽西,如今此人已连破三城,兵围昌黎,高句丽之危已解,此事孤还得谢过先生才是。”
    “吴王,兵事之上,老夫也略知一二,吴王第二批水师若从青州装船,只怕直接率军突袭对岸的辽东郡更为便捷罢,听闻公孙度亦有水师战船,吴王既然敢率众于岛上居住,只怕对岸这辽东郡的港口已落入东吴之手尔。”
    刘奇苦笑一声,“到底是瞒不过先生。”
    “吴王,那乌桓侯蹋顿、乌桓单于楼班,汝以为如何?”
    “楼班为苏仆延等人推举上位,任乌桓单于,蹋顿与其虽为手足,只怕心中亦有芥蒂,但他自尊其为单于,亦不敢明目张胆冒犯楼班。只是如今楼班为曹操所挟,怕是早晚乌桓三部,会有一战。”
    “若蹋顿攻下辽西,吴王当真要将汉土一县封与蹋顿乎?”
    刘奇迎着他审视的目光,哪里不知这些大儒、隐士都是些忠君爱国之士。长叹一声,“权宜之计尔,他楼班即便真心归降吾大汉,孤亦不可将一县封与他,倘若开此先例,莫说许昌城内的三公九卿,只怕吾吴王府上的群臣便会将孤骂得狗血淋头。”
    “吴王意欲何为?”
    刘奇沉默顷刻,起身带着管宁来到悬挂在自己长案身后的辽东地图前站定。
    他从戴良手中接过竹竿,伸手指着眼前的地图,“乌桓三部分布于上谷、渔阳、右北平三郡以北,长城以东,其部族数十万之众,孤若欲彻底平定辽东,光是辽西郡、右北平郡沿海一二百里之地,却是不足。”
    刘奇重重地将竹竿落在那茫茫大草原之上,“孤欲兴兵北上,征夫馀之地、与鲜卑各部交战,在这一片草原之上修筑数十座城池,可往北开拓一二郡之地。”
    “鲜卑势大,控弦之士十余万之众,若与其交战,吴王可有胜算?”
    刘奇指了指辽东半岛,“孤未平定辽东,组建数万铁骑之前,将不与鲜卑交战。”
    “若要战,战必胜,一战而歼灭鲜卑大部精锐,令其一二十年不得恢复元气。”
    管宁只觉得眼前的这位年轻的吴王气势变了,此前静若处子,如同一名饱学多才的翩翩士子,如今却如同一只猛虎,雄姿英发的雄主,如此威武不凡。
    “如此多的城池,吴王可是要迁徙汉人前去定居?”
    “多以鲜卑人迁徙而来,于最外围的城池构建汉胡通商之所,以西域丝绸之路交易诸国之策,而定北地诸胡。”
    “通商何物?”管宁在堂内来回走动两步,突然回身问道。
    “盐、茶叶、玉石、金银、蜀锦、粮食。”
    “不运铁?”
    “如此国之重器,孤焉能交与外胡?”
    管宁抚须长笑:“如此,老夫这般凡夫俗子,当可安心矣。”
    “幼安先生莫非此前还在担忧孤会滋长蹋顿、鲜卑等诸胡,让其做大之后,反噬吾大汉乎?”
    “非也非也,吾不过是想听听吴王妙计,今日得闻,老夫亦是得偿所愿。”
    “那不知先生可愿品尝一番吾江南米酒与这沙滩之上独有的烤肉?”
    “固所愿也,敢不请尔。”
    入夜,刘奇陪着管宁在沙滩上一场酣醉之后将其送入岛上的一处竹屋歇息,沙滩上,董袭大步踏来,手中拿着一封急报。
    “主公,辽东捷报,文远将军五日连下七城,现已攻入襄平城外,辽东太守公孙度危在旦夕,此前由其长子公孙康遣使往三韩,疑似求援。”
    “传令文远,无须顾及其他,给吾歼灭辽东之兵,最好能和蹋顿于玄菟郡合兵一处,与他公孙度决战一场,一战而定辽东。”
    “喏。”
    刘奇大笑而去,走入竹屋之内,木门立即掩上,木桶内的飘香尚未散去,三道倩影久别几日,今日却又是第二次在刘奇房中会晤。
    注定,又是一场盘肠大战。

第四百八十三章 襄平之战(一)
    七月中旬,粮草将竭的襄平城外,终于迎来了公孙康的援军。
    “公孙度亡故之后,以长子公孙康为辽东王,以次子公孙恭为辽东太守,公孙康率军回师昌黎迎战蹋顿,蹋顿以铁骑快速穿行城郭之间,避而不战;如今他终于接到公孙恭的求援,回师襄平,欲与吾军决一死战,尔等以为如何?”襄平城外东吴大营,张辽落座诸位,凝视着帐内众将道。
    “都督,辽东公孙氏多以族将为战,除却留守辽西、玄菟之兵,兵马当在四万左右,吾军加上水师足有五万之众,他公孙康敢与吾军交战,只怕早有准备。”
    “莫不是三韩援军已在路上?”
    张辽举起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