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潮也不管手下听懂了没听懂,自顾自的说着,他觉得还是先说一说,让所有人心里有个准备,知道他们是去哪里,去干什么。

“我们一路坐船,日行三十里,十日可到。只要能解了海州之围,每人都是大功一件!”

杨潮最后鼓动道,练兵一年多了,杨潮始终没有放弃给士兵灌输荣誉感,结果他们在军营中是有点自豪,军官比士兵有优越感,杀过江匪的比没杀过的有优越感,但是一走到外面,他们就故态重萌,变成一个卑微的军户。

这次行军的路上,杨潮一丝都没看到昂扬的军人的气势,反倒处处表现的是自己一个丘八的状态,见生人没做贼都感觉有点亏心一般。

杨潮知道纠正军户自备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一个长远的工程,但是却不能不做,试问一群总是被平民歧视的人,内心也充满了自卑感的人,当他们拿起刀枪之后,会发生什么恐怖的事情。

必须将这些士兵转化成斗志昂扬,对自己的身份充满了荣誉感的群体。

“胡全你去史大人帐中向书办催一催船!”

杨潮讲完后,命令胡全去跟史可法交接战船,此时杨潮突然感到,要是王潇在就好了。

可惜王潇是个商人,没有奔赴战场的勇气,两人在扬州就分别了,杨潮知道拉这家伙都拉不上战场,就拜托他回南京后,照顾一下自己的生意。

“兄弟们。东虏自去岁冬月入关,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五个月,人困马乏。而我们以逸待劳,每日训练不辍,以有备攻无备,出奇制胜,定可以一鼓将东虏击败!”

杨潮没说东虏只是偏师,因为说出来反而让士兵分心,索性告诉他们这次去只能靠勇气,只能拿出血气来跟东虏打一仗,没有任何取巧的地方,让他们早早做好拼命的心理准备,当遇敌之后,才能一鼓作气,等打上几仗,并且胜利几次后,相信就没人心中有阴影了,那时候东虏以前的辉煌,只能成为士兵心里的荣耀,“看看那么强的东虏,打败了那么多其他军队的东虏,都败在了咱的手上”当这种气势培养出来后,一只强军也就出来了。

“大人,有人求见!”

开完会,一群军官还在好奇的盯着地图,比来比去比不出来到底有多远,这时候杨潮一个亲兵进来传话。

来人正是刚才在史可法大帐中见到的那个海州百户。

“下官东海中所百户姜阳拜见杨将军!”

来人直接就行了大礼,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

杨潮赶紧扶起来:“姜百户无须多礼,坐下说话!”

见有人来了,杨潮手下的军官,一个个拜辞离开。

姜阳坐在椅子边上,再次拜道:“下官代海州十万军民谢杨大人仗义出手!”

杨潮摆摆手直接道:“先不用谢,本官不过六百兵马,能不能救得了海州,还不一定呢!”

说完,就看到姜阳脸色顿变,他可不知道杨潮只是一个千总官,不知道杨潮只带来了六百多兵。(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五节开拔

史可法做事很细致,亲自督促,二十艘船很快就准备好,每艘船上配属船工十人。

并且督促着,将其中十艘船装满粮食,史可法不缺船也不缺粮,漕运总督就这两样东西多。

还给杨潮准备了的火药、铅弹和火炮,一切就绪,只等杨潮出发。

杨潮也不拖延,史可法两天时间准备好一切,杨潮第三天就出发了。

六百三十人上船,十艘空船装人,这次杨潮不打算让士兵走路了,这次是去奔赴战场的,随时都可能碰到东虏,因此必须保持体力。

剩下的二十二艘船,十四艘都装满了粮食,其中十艘粮食是史可法给的,一共五千担,另外四艘是杨潮自己买来的,有两千担,这次一路行来,自己的粮食其实没有消耗多少,但是杨潮并不后悔,有备无患,可以带着粮食不吃,不能吃的时候没粮。

还有八艘船,分别装着扎营的布匹和木料,还有预备的武器、铠甲,以及火药和大炮。

史可法给的大炮杨潮看过,有二十尊虎蹲炮,一尊重三十多斤,铅弹重五钱。

五尊大将军炮,每尊重五百斤,铅弹重三斤。

还有四尊千斤弗郎机铜炮,每尊重三百斤,铅弹重一斤。

最后还有一尊重四千斤的红衣大炮,这才是史可法的宝贝,号称一炮糜烂数十里的神器,但是这炮确实打的远,攻击距离三百到五百丈,换算成米一般超过一千米。

光是这批大炮、火药和铅弹,就占了足足五艘船,剩下三艘船装着杨潮的扎营器械。

三十二艘五百担单桅帆船,浩浩荡荡的从淮安城外。顺流而下。

仅仅一日,就到了安东,接着进入涟水。

此时算是逆流而上了风力不够的情况下需要拉纤。船工们此时就是干这事的。

杨潮的士兵则在船上休息,有的愣愣的看着船外。神色迷茫,有的不是的四处张望,显出紧张,还有的三三两两在一起夸夸其谈,倒是完全没有惧色。

杨潮的坐船在第三位,前面两艘都是运兵船,将兵船在前,方便遇敌之后立刻投入战斗。

而火药船是在最后的。这样哪怕出现意外,也不会波及到整个船队。

船工们背起粗麻绳,低着头往前一拱一拱,却也看不出他们多么吃力,还能一边拉纤一边说话,显得很从容平淡。

杨潮不知道史可法跟这些人是怎么说的,但是肯定没有告诉他们实情,没有告诉他们可能会遇到敌军,史可法倒还有点小聪明。

如果杨潮不告诉自己的士兵是去救援海州,是去跟东虏作战。他相信自己的士兵大概也是这样的状态,会很轻松。

但是杨潮却不后悔,相反让他在来一次。他还是会告知手下,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而这些船工纤夫显然史可法不打算他们有什么准备,甚至没把他们的命当回事,直接就哄他们上战场去,还不告诉他们将遇到什么,史可法不是坏人,但是在他的眼中,同样没把这些平头百姓的命当回事。

这就是大明朝的士大夫,等级观念中。他们是高高在上的一群人,他们是国之干城!

杨潮对船工的命运倒是有些哀叹。但是也没有告诉他们,告诉他们就乱套了。

转过身去不看他们。跟姜阳有一句没一句说起话来:“姜百户,到底有多少虏兵袭击海州?”

姜百户叹道:“这个下官实在不知。”

杨潮道:“大概多少,总有个数啊。”

姜百户还是摇头:“下官确实不知!”

杨潮不由疑惑,这个姜百户一直不肯说到底多少虏兵袭击海州,杨潮觉得海州知州这样的文官说不清楚还情有可原,作为武官总得有点起码的概念啊。

其中肯定有隐情,杨潮不由皱起眉来,甚至都有怀疑这姜阳是虏兵细作的念头蹦出来。

但是姜阳一口海州口音,倒不像是细作,当然也不排除他的亲人被满清俘虏,逼迫他做细作。

杨潮留了个心眼,装作不经意请姜阳跟自己一起进入船舱,然后吩咐人将姜阳看押起来。

自己则立刻出舱,本来想通知所有士兵打起精神,但是却放弃了,士兵已经够紧张了,如果在下达这个命令,恐怕不等到海州,士兵的精神先崩溃了。

只是提醒各个军官,一定要小心谨慎,同时派哨兵轮流放哨,不放过任何可疑地点。

走了两天时间,一路无事进入了硕项湖,湖面广阔,在风吹下涌动着,如同一张翻动的被子。

“这风可不小啊!”

杨潮暗叹一声,船工早就开始降帆了,只用半帆就快速的航行。

进入湖中就不用担心东虏了,即便他们的骑兵再厉害,也不可能在水面上起码。

杨潮下令士兵们抓紧时间休息,自己也进入船舱中睡了一觉。

入夜前,就横渡硕项湖,在涟河河口驻扎,杨潮让王璞安排人轮流值夜,以防敌军偷袭。

如果能派出探马探查方圆十里范围,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也可以避免被偷袭的危险,可惜的是,杨潮不敢冒险让步兵深入河流两岸,万一遇上东虏骑兵就回不来了。

杨潮也想训练一只骑兵,只可惜一直买不到战马,自从满清崛起后,大明朝进口到的战马就越来越少,而且要优先供应北方边军,南方几乎很难找到战马,即便偶尔有一两匹,价格也十分昂贵。

杨潮暗暗决定,这次回去,怎么都要想办法弄到一批战马,起码得训练出三五十个探马出来。

平安度过一夜,第二天出发,船工依然要拉纤。

这时候杨潮终于下令,要自己的士兵全都打起精神,越接近海州,就越有可能遭遇到东虏,此时已经顾不得士兵精神紧张了。

涟水两岸很平坦,海州境内基本上都很平坦,平均害怕七八米,这一代在秦汉时期还是大海,都是后来淤积出来的,可以说是海滩一点一点堆积,因此平坦是很正常的,即便偶尔看到有山,那也高不过百米上下。

最后到了一座坝前,此坝叫做新坝,名字平淡无奇,同样的名字长江流域有好多个。

海州新坝的作用是沟通涟水和运盐河,通过新坝,将涟水导入运盐河。

运盐河是一条人工修造的运河,最早由宋代的元符初开凿,导涟水和淮水通,因此叫做通涟河。

这条运盐河,从海州开始很长一段距离平行于海岸前进,沟通了淮北大多数盐场,将盐场直接送到淮安,在从淮安转送到扬州,因此淮安和扬州的繁华,一定程度上是这条运河成就的。

因为运河事关食盐,因此极为重要,历朝历代,包括元代都多次修河,始终保持河流畅通。

不过到了新坝,就无法在利用涟河水道了,因为过了新坝,涟水直接向东入海,要北上就需要进入运盐河。

递交了史可法的行文后,杨潮才得以被允许通行,进入了运盐河,更接近海州,也更接近东虏,杨潮自己也隐隐有些激动,终于要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敌人了,自己练出来的兵,到底能不能用?

进入运盐河,往北走了十多里后,远远的看到了一座山,绕过山后,一座大城暮然出现。

这座城背山面水,以风水讲是龙虎之地,用军事讲是易守难攻。

杨潮这才对身边的亲兵李良说道:“请姜阳百户出来吧,海州到了!”

李良匆匆下去,很快姜阳就跑了上来,一出现还一脸怒色,结果看到海州城,顿时什么不悦都忘记了,趴在船舷上,有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

“我们到海州了!到中所了!”

姜阳喜形于色道。

杨潮笑道:“你到家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六节海州城下

兴奋没有持续多久,看到海州城后,很快就看到城下的人。

此时城门处竟然聚集了不少人,不知道是什么人,因此杨潮谨慎之下,让所有士兵立刻披甲。

此时沿着运河继续往北,这段运盐河因为在海州城西,因此也叫做西盐河,海州西门外,盐河边上还有规模颇大的码头和仓库区,此时这里到处是人。

越来越靠近码头,大家也终于看清了码头上的人,不是东虏。

杨潮心里一松,怎么东虏也不在这里。

正想间,突然听到马蹄响,同时战马嘶鸣声由远及近,从海州城西北角,突然出现了一队骑兵。

而还有一群人在骑兵身前奔跑着。

东虏。

东虏在驱逐平民。

东虏在驱逐平民往海州城跑。

“驱民攻城!”

杨潮第一时间就想到这几个字。

难怪码头上有这么多人,竟然是东虏赶来的,可是这些人为什么不跑。

杨潮的眼睛仔细搜索起来,同时命令停船,果然仓库里面隐藏的十几个东虏骑兵突然从建筑背后杀了出来,距离船队五十步左右的时候,开始射箭。

顿时就有惨叫声响起。

借着战马之力,虏兵的骑射还是很有威力的。

杨潮此时也看清楚了虏兵的模样,没有戴头盔,没有穿甲衣,而是穿着羊皮衣,看起来就像个牧民一样,这些显然不是东虏的精兵,而是游骑,在八旗中应该属于无甲余丁。

其中一个让杨潮印象很深刻,虽然是异族跟汉人面容迥异。额头很快阔鼻梁很平,但是仍然能分辨出来,这是一个孩子。

但是这个孩子却十分积极。他冲在第一个,抛射出了他的弓箭。试图射杀自己的人。

杨潮已经蹲伏在船舷后了,此时船停在河中,距离河岸的码头还不过十步,近乎是跟虏兵短兵交接了。

好在这是河流士兵在船上,否则突然遭到对方袭击,骑兵冲锋之下,杨潮这些没用经验的士兵,恐怕只能白白遭受屠戮。

此时躲在船上。相当于多了一座低矮的城池保护自己。

杨潮很快就冷静下来,组织自己的亲兵开始反击。

同时让传令兵传令:“各船各自为战!”

传令兵是老金训练出来的,目前只会打旗,因此白天可以用,晚上就不好使了。

现在这样的传令兵只训练出了不到十个人,杨潮分散下去,每一个旗总下就能有一个,起码这几艘兵船上每船都能有一个。

传令兵手里舞动一杆黄旗,传达杨潮的命令给其他军队。

杨潮则专心的指挥战斗。

“用鸟铳,记得一起打。都装填好了吗?”

一百个鸟铳手也分开了,每个船上都有十人。

杨潮船上的十个鸟铳手慢慢装填,动作快的已经装好。动作慢的还在捅通条。

这时候杨潮突然听到了一声枪响,抬起头来看到是后面某艘战船发出来的,分不清是那一艘船,但是这一声枪响显然打乱了杨潮的计划。

不由抬头看了一眼虏兵,发现虏兵竟朝着刚才开枪的那艘船去了,显然是打算枪打出头鸟,将敢反抗的先打死。

而这样就露出了他们的侧面,这是一个机会。

杨潮大喊一声:“装填好的,立刻齐射。瞄准战马!”

古诗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之说。

戚大帅也说“射人先射马。马仆贼自败”,戚大帅之所以说这句话。是以为发现士兵跟蒙古骑兵作战的时候,有些舍不得杀马,战马在边地一匹就有十几二十两,缴获一匹马就是一笔巨额的财产,因此士兵颇为不舍。

结果被很多蒙骑逃跑甚至导致士兵自己被杀。

戚继光说“往时只因爱他马,要得活获,故难取胜。你们看贼马头有三尺,人在马头高又五尺,我步兵冲在马头,尚有马头、马前足相隔,贼刀三尺,岂能到我身上,我只将众军联作墙般一堵,密密一字向前,用我长刀大棒,砍打马头马腿,马伤跌倒,此时贼被跌落,身方未转,就用大棍劈头打下,无有不死者。你杀得贼败,首级每颗赏银五十两,盔甲衣杖,那件不是便宜,何必要马,况一贼有数马,我欲杀者,贼身下所骑一马也,大势一败,以后马匹,那个不是你的,若临阵不先砍贼马,与牵取贼马者,俱斩首。千、把总以下故纵,同罪。砍伤马匹,战毕即如营前烧熟代饭。生存好马,俱与冲锋之人,以十匹为率,只抽一马与收马者,余皆均散。”

杨潮其实也很眼馋那些马,都是上好的关外战马啊,自己买都买不到,现在眼前这些东虏小子,却一人骑着一匹。

但是吸取过戚大帅的经验,同时也觉得战马目标更大,打马更容易打中。

任何战争,无论多么昂贵,只要能获胜,就能够盈利,因为胜利其实是最低的成本。

杨潮一声令下,十个枪兵中的五个站了起来,立刻瞄准,现在虏兵没有对着他们,他们也没有紧迫感,因此可以从容瞄准了,但是第一次直面敌人的射击,还是让鸟铳手有种心跳停滞一般的感觉,胸腔之内极为憋闷,没等到命令,就有一人放枪,接着其他人放枪。

杨潮大喝一声:“刘勇,未经命令,擅自打放,记过一次!”

本能的怒喝完后,杨潮才有空去看结果,只看到一队十来个虏兵飞马已经到了一艘船前,却有一个虏兵掉队了,他的马正打着圈儿,最后一下子跌倒在地。

虏兵倒是没有受伤,敏捷的跳下马,但是下马后立刻拔出刀,大声吼叫,一时看向这艘船吼叫,一时看向那艘船吼两声,似乎想知道是谁打死了他的马。

杨潮看到,这个小子,正是刚才那个活跃的孩子。

“继续装填!”

杨潮大喝一声。

鸟铳兵继续装填起来。

这时候城墙西北角的骑兵终于将一群百姓赶了过来。

已经到了海州西门,却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竟然驱逐着百姓朝着杨潮的船队而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六节(外篇)额尔赫的理想

八旗制度三丁抽一甲,这一甲是正式战兵旗中会分发铠甲,剩下两丁称为余丁,也可随同作战,但是旗中不会给他们配属铠甲,他们的军资、装备甚至武器都需要自备。

但是随着一次次的军事胜利,清军中的皮甲率已经大大提高,甚至超过明朝军队,但是还做不到一人一甲。

这些余丁显然就是最下层的,未被选中为披甲兵的丁口,只能随军出征,必要时给甲兵做辅兵,然后希求通过劫掠给自己弄一副铠甲,这不但是提升防御力,而且能提升地位,因为他们有甲的话,下次甲兵有缺额,那么他们就可以优先递补进去,成为可以吃军粮,甚至享有土地、包衣的小贵族。

额尔赫就是这么想的。

他是满洲正蓝旗余丁,他之所以是余丁,不是因为他比较壮,不是因为他武艺不行,而是因为他还很年轻,他今年才十三。

在庄子上的时候,他就常听其中长辈们讲述明朝的富庶和明朝人的懦弱,但是没亲眼见过之前,他根本想象不到明朝有多富庶,就好像他想象不到明人有多懦弱一样。

以前他认识中的明人是辽东明人,是汉八旗,是关宁军那些家伙,那些家伙在他眼中也是懦弱,但是还没到离谱的程度,额尔赫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智的小伙子,眼见为实,他以为所有的明人都是汉八旗和关宁军那样的。

因此他常常认为庄子里的长辈是在吹牛,一个满洲勇士怎么可能打败一百个明朝士兵呢,反正他觉得就是巴图鲁也打不赢一百个汉军旗兵,打不赢一百个关宁军。

但是这次跟旗中贝勒入关后,他信了,而且深信不疑。

当他从墙子岭入关。一月间纵横在大明朝的京畿复地,竟然没有遇到一个敢于跟满洲勇士一战的明军,甚至远远看到他们。那些明人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都撒丫子就跑。这些明人一开始给额尔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追着累,但是追到了就发财了,总能抢到东西,最少也能抢一身衣服。

后来这些普通百姓身上的衣服额尔赫已经看不上了,他的马可驮不动那么多的衣服。

让额尔赫感到意兴阑珊的,就是一路上他没找到施展自己武艺和勇武的机会,东西倒是抢了不少,后来都换成了银子。他琢磨着回满洲后他就能给自己打一件棉甲了,一想到自己还没有成为甲兵就可以先拥有一件自己的棉甲他就兴奋,入关前他的最大目标只是给自己抢一身皮甲的。

可是后来额尔赫的目标又变了,他们这支偏师是在兖州分兵的,往南打到了明人的南直隶后,额尔赫抢到了更多的东西,现在他怀中不但揣着好几块大银子,还有一块金子,他以前没有见过金子,他旗中一个拔什库告诉他金子比银子值钱十倍。一开始额尔赫本能的想要怀疑,但是一想到入关后前辈们说的都证实了,他就相信了。高兴的把金子揣了起来。

对了这块金子是路上他追到的一个穿着光滑衣服的胖明人给他的,那明人跪在地上把金子举在头顶磕头,当时他还不知道金子,所以他拿了金子,杀了那个胖子,抢了胖子的衣服,还从他身上拔出了很多银子,还有纸片,他不识字不知道纸片写的什么。拔什库也不识字,但是拔什库告诉他还是收起来的好。万一是有用的东西,拿回去给汉八旗那些识字的家伙看看。没准还能卖钱。

反正纸片又不重,额尔赫就揣了起来,很快连他自己都忘记了那几片纸的事情,因为抢劫太快乐了,你什么都不用干,拿起刀子就能抢到,甚至都不用动手,那些明人就主动给你了。

额尔赫从青州抢到了兖州,又抢到了海州,征明大将军已经下令在山东合兵了,但是他们这股南下的队伍却有些舍不得走,尤其是在海州外抢劫了好几个村子,所获颇多,他们觉得城里东西更多,想试试攻城看看。

而且他们也不用怕阿巴泰,迟些也未必会遭到惩罚。

因此他们决定抢了海州后,再回山东合兵。

但是为了追求速度多抢些东西,他们全都是骑兵,没有一个辅兵杂役,也就没办法打造器械,领军的甲喇额真非常聪明,他让大家在附近村子搜罗明人,不许杀只许赶,赶到海州城下,然后他们就不用担心城上的人放箭放枪了。

他们打算逼迫这些人跟他们一起攻城,他们躲在明人的身后,爬上城墙,然后杀光城里的明人,抢光他们的财物,嗯,最后还有绑走他们的妻子女儿,这是最后一趟了,大家都想留些女子,自己不用也可以卖,卖给蒙古人换些牲口也很好。

额尔赫听很多前辈说过,只要带着明人出了关,有些叫商人的人就在哪里等着,无论男女他们都要,听说这些商人也是明人,不过是很好的明人,大汗有令,这些商人明人是不能杀的,这些明人要女子财帛,然后会给满洲勇士粮食、精铁。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打下海州城的基础上,在额尔赫的心目中,打下海州城已经跟铁甲划等号了。

因此他很渴望打下海州城,这几天,他看到随同的甲兵继续劫掠远近乡村,而额尔赫只能留在城下看守这些被一个个赶来的百姓,但是额尔赫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心里装着打下海州的强烈愿望。

知道今天,突然海州城西边的蔷薇河上出现了船队,生长在满洲内陆一个庄子的额尔赫以前从没有见过船,直到进入大明他才第一次见到船,可是今天见到的船队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在大明已经见过足够多的船了,但是进入南直隶后,他见到的船比山东时候更多。

看到船,额尔赫就兴奋,因为抢掠这些明人的船,往往收获更多,有时候比打下一个村子抢到的东西还多,额尔赫不明白为什么明人喜欢把那么多好东西聚集在一起装在这种行驶在水上的木头房子上,有时候他想是不是他们就是专门给满洲勇士送东西的。

见到船是不可能不抢的,虽然额尔赫知道的东西很少,但是抢劫已经熟门熟路了,只要是抢劫,他聪明的脑瓜里就会有很多主意,不止是他,其他人脑子里也同样会生出很多主意。

因此看到船后,他们一群余丁悄悄的躲了起来,等这些船停下后,他们突然杀了出来,以为会像以前那样,船上的人四散奔逃,然后他们乐呵呵的将船上的东西都搬回家。

可是这次船上的人竟然没有跑,而且在他们开始射箭的时候,竟然还开枪了。

这不科学,什么时候明人竟然敢向满洲勇士打鸟铳,因此几个余丁惊吓之余,立刻怒不可遏,直奔开枪的那艘船而去。

额尔赫也跟着去了,而且非常积极,几乎冲在第一个。

但是很快他就愣住了,因为他看清了船上的人,其中有些人竟然皮甲,而且那甲,怎么看都是铁甲,额尔赫愣了一下,心砰砰的跳了起来,难道他的铁甲不用等到打开海州就能得到了?

额尔赫一愣神,让其他人越过了他的身影,当他还没反应过来呢,突然又听到一片鸟铳响声,接着他的马被打死了!

他的马被穿铁甲的明人打死了。

穿铁甲,明人,打死他的马,一连串信息让额尔赫近乎要发狂了,他发狂般的想要那些铁甲,他发狂般的痛惜他的马,于是他发狂般的想要杀光这些明人。

他拔出刀胡乱砍,却不知道该砍向哪一个人,突然他又听到了鸟铳声,同时看到一股股白烟从附近一艘船上升起。(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七节击退

杨潮听见三三两两的鸟铳声,心中大大安定,这样的距离,只要能跟虏兵对射,那就输不了。

自己这边有船防护,就相当于一座小城,对于身穿铁甲的士兵们,虏兵的箭除非能够射中面门,否则基本不可能死人。

唯一担心的是那些船工和炮手,只是此时他们一个个趴在甲板上完全不露头,根本不用担心。

果然杨潮看到留下了三匹死马,和两具尸体之后,率先冲过来的一群余丁退了,退回去跟另一拨刚刚杀到的披甲兵会和。

这批披甲兵人数七八个人,但是驱赶着上百的百姓。

披甲兵和余丁回合后有二十人左右,然后一起驱赶百姓,他们在百姓身后纵马来回飞奔,同时嘴里呼喊着古怪的声音吓唬他们,还是不是射箭杀死一两个跑的慢的百姓,让前面的百姓更加的恐惧,奋不顾身亡命一般的往前跑着。

杨潮看到百姓已经跑到自己船前,此时所有船上的士兵,都没有攻击这些百姓,任由百姓朝着他们的船冲过来。

最后百姓们到了河边,有的一头扎进了河里,有的想停下被后面的人推到河里,此时人群完全处在一种失控崩溃的境地,在恐惧的驱使下,他们只知道跑,似乎只有不停的跑,只有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跑,他们才知道自己还活着。

“预备!”

杨潮大喝一声站了起来,苍啷一声拔出腰刀,高高举起,冷冷的瞪着在后面驱逐百姓的虏兵。

十个鸟铳手也站了起来,端枪瞄准百姓后面一个个虏兵。

近了,近了。更近了,一百步,九十步。八十步。

“放!”

杨潮大喝一声,自己的腰刀用力挥下。仿佛能够砍倒虏兵一般。

接着是一排枪响,这次整齐多了,其实真正的齐射,是火枪兵指挥火枪兵,只有大家都听到为首军官的枪响,其他人才能跟着开枪,可惜杨潮没练过鸟铳,鸟铳手中暂时也没有出现合适的军官。

十发齐放。在八十步的距离上,在瞄准了许久的基础上,顿时就有五个虏兵被击中滚落马下,还有三个虏兵被击中了战马,掉了下来。

十中七!

以戚大帅的标准来看,自己这几个鸟铳手算得上上等了,没有白费在淮安大量的实弹训练。

看到杨潮这边的齐射,突然其他几艘船开始消防起来,他们想到了训练中的情况,没有军官命令不得随意放枪。

而此时刚刚进入八十步。虏兵要开始反击了,在这个距离上,他们的弓箭才有足够的威力。但仍旧射不穿铁甲,要射穿铁甲,他们必须在四十步内满弓射击。

但是虏兵没想到,才刚刚进入八十步,他们正要张弓,突然对方就放铳了,而且一下子打掉他们七个人,这让虏兵顿时吓了一跳,其中一个披甲兵立刻喝令退后。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他们此时听到前面的十艘船上,左右都有开枪声。而且是非常整齐的齐射,啪啪啪、啪啪啪。

伴随鸟铳声响的是不断掉下战马。或者人被打死,或者马被打伤,或者人和马都被打死。

披甲兵不用拔什库命令,不约而同的调转马头,拼命逃走,可是在错落有致的火枪齐射下,最后逃出去的,只有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