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则去收拾了下。再次开起了铁匠铺,铁匠铺的生意已经食之无味了,但这是祖业,父亲舍不得丢下,当时在杭州就临时开过铁匠铺,因为杨潮给自己谋了个出身,父亲才想纳妾多生一个儿子,将来好继承祖业,结果惹起母亲老大的醋意。
不过回来后发现杨潮又升官了,署职卫指挥通知,三品的大员了,父亲觉得日后杨家就翻身了,这铁匠手艺传不传下去失去了意义,虽说为家族翻身高兴,可是想到丢掉祖传手艺,还是有些痛惜。
妹妹自从陈圆圆和董小宛走后,也有些意兴阑珊,每天无所事事,女红什么的都不感兴趣,渐渐偷偷往金钗楼跑,被母亲抓到了一回,狠狠的打了一顿,开始寻思给她找个人家嫁出去了事,但一想到杨潮的婚事还没定,就又想先给杨潮找一个合适的妻室,在考虑杨月,这让母亲这段时间倒是过的很充实,整天做计划。
金钗楼彻底走上了正轨,有陈圆圆和董小宛这两人镇楼,档次就有保证。
连皇帝看中的女人都在金钗楼,怎么可能不让年轻公子们趋之若鹜,两人每三天表演一次,每次都是满堂彩。
金钗楼开始推门票制度,表演的日子,一等座一张就是百两,第一排大人物坐过的椅子就是这个价,第二排名士坐过的椅子则是三十两,三四排富商的椅子不过五两银子,因此每次表演门票收入固定就有一千五百两左右。
三天表演一次,而且是轮换,每次就只有一个人表演,平均六天时间两人才上一回台,一个月一人表演五次,两人十次,收入也是一万多两银子,金钗楼在经营商,已经彻底的甩开了所有青楼。
另外的商业信息公示方面,何明宇依然不打算合作,不过杨潮的运输信息三天更新发布一回却一直坚持着,已经开始有富商通过金钗楼找到杨潮帮忙运货了。
王潇经过上次的打击后,也选择支持杨潮,将王家在南京掌握的资源发布出来。
目前金钗楼西厅已经完全交给王潇,他在哪里布置出了大大的布告栏,上面张贴满了标准表格,表格上写满了各种交易信息,远近物价,以及出货和收货的通告,还真有人开始在这里做买卖了。
这一切都是在杨潮送货离开这一个月中发生的,变化之大让杨潮也有些惊讶。
因此在军营中休息了几天后,杨潮就赶往金钗楼,上了西厅。
一个大厅堂,最前方布置出一张常常的大号告示栏,告示栏高一张,上面可以并排张贴出两张大号宣纸表格,写满了各种物价。
一群商人挤在表格前围观。
“生丝低了。一担五十三两半,王东家你有多少货我都要了。”
一个商人看重了上面的生丝价格,高声朝王潇喊道。
王潇在一旁叫着:“那不是我的货,是刘东家,他家刚到了一批生丝。你要的话我帮你联系。”
又有人喊道:“你那米价高了,四两一担,你要多少我供应多少。”
“还有熟皮……”
看着热络的交易场面。虽然跟杨潮想象中的交易所不一样,但是也很热闹了。大概明朝人就喜欢这样的交易方式,杨潮不打算干涉,让她慢慢进化吧,商人逐利,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会找到最佳的经营模式的。
“王东家生意兴隆啊!”
杨潮走到王潇面前道,王潇面前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一叠叠的小纸片。头都没有抬一下。
“哈哈,兄台取笑了。”
王潇忙碌的看着一张张纸片,上面记录的都是各家有关系的商铺送来的各种消息,王潇一边看着这些新消息,一边指挥小厮立刻去布告上改写,或者重新张贴新的布告。
王潇忙的不亦乐乎,因为做成的每一笔生意,他都要抽头的,直百抽三的经纪行规矩,在他这里成了直百抽一。非常低廉,因此最近吸引了一大批中等生意的富商前来。
杨潮也没有吵他,静静的在旁边看着。发现这些纸片都是一些普通的碎纸片,就是一个个店铺,临时送来的实时动态,其实说实时有些夸张,因为很多都是今天早上送来的。
杨潮已经知道,其实消息是每天发布一回,不过只有等前面的收购了货,或者卖光了货,王潇才会张贴新的上去。因此他手里积压了不少单子。
杨潮想到这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交易平台吗。就应该是公示所有最合理的价位,让出价最高的人先买到货。让出价最低的先卖掉货,让最有优势的价格取得资源,这才是交易所的意义吗。
忙碌了一阵,王潇总算暂时处理完刚刚交易完的单据,舒了一口气抬头一看,才看到杨潮。
立刻笑着站起来:“杨兄,来了怎么不叫我?”
杨潮笑道:“你这不是忙吗。”
王潇尴尬的笑了笑。
然后走出交易所,找了间房子,跟杨潮聊了起来。
虽然刚刚才打定主意不干涉,可是杨潮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
让最有优势的价格,优先取得资源,而不是按照先来后到的规矩,顿时让王潇有些接受不了,没这么干过啊。
但是在杨潮一阵更宏大的未来描述下,王潇不由心动,打算试一试。
同时杨潮也给了他一个生意:“我要买粮食!”
王潇不解:“买粮食?买多少?”
杨潮道:“一千人吃一年的粮食。”
王潇顿时感到有些紧张:“杨兄是不是有什么内情?莫非流寇侵袭江南了?”
王潇能想到这个,说明还是很有急智的,只是限于时代的眼光,没有杨潮看的长远而已。
其实杨潮哪里有什么内情,只不过是因为千总大营修好了,并且改造成了大仓库,杨潮决定以防万一,时刻储备足够自己士兵吃一年的军粮而已。
杨潮如实告诉了王潇,这才让王潇安心下来,他的生意才刚有起色,杂货铺那边刚刚渡过难关,交易所才开始红火,他可不想有什么意外。
“最优价格的大米,给我大量吃进!”
杨潮最后交代道,所谓最优价格,就是出价最低的价格。
王潇连忙答应下来,这时候突然外面传来喧哗声,王潇皱了皱眉头,走了出去。
杨潮也跟了出去,看王潇的表情,似乎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走出去,原来是大门口,几个无赖正在闹事,跟金钗楼的打手相互推推搡搡。(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节泼皮破落户
“金老去收拾一下!”
王潇皱着眉头说道,身旁的护卫老金立刻下楼,看他一瘸一拐的样子,很不利索,杨潮不知道他会怎么对付几个闹事的。
“怎么回事?”
杨潮先问情由,不知道王潇怎么就招惹了这些人。
王潇叹道:“哎,是几个泼皮破落户。十多天前来撒野想找我们要恰。当时我让人打走了他们,结果就缠上了,隔三差五的来闹。”
杨潮笑道:“怎么不找县衙。”
让江宁县关他们几天不久好了,江宁县县令现在不是杨文骢了,杨潮猜的没错,杨文骢果然调动了,调到了南京兵科任给事中。
兵科给事中属于言官,品级虽然才七品,看似比江宁县令还低了一级,但是这个官职可是京官,只有南北二京对应六部的六科才有设置,因此看似降调,实则权力大多了,而且是要害的兵科,直对熊明遇的兵部,是负责监察兵部的部门。
也就是说皇帝大概是对熊明遇不放心了,才安插杨文骢进去,既然入了皇帝的眼,杨文骢迟早会高升。
但是新任的江宁县令金钗楼也早打好了关系,常例送过去,对方看金钗楼这么大的背景,自然乐得结交,让他们派衙役抓几个泼皮,应该不会推辞。
王潇苦笑道:“怎么没抓。可是抓了又能怎么样,关几天还得放出来,不然他们就有同伙去县衙嚷嚷,打他们一顿板子,他们也不在乎,都是滚刀肉,不要脸皮。不怕挨打,你能怎么治他们。”
杨潮不由想到水浒传中描述的一些泼皮,杨志遇到的牛二。鲁智深遇到的几个偷菜的泼皮,还有王进遇到的高俅。这些泼皮确实不好对付,他们是在中国流传千年的社会渣滓,如同后世天津卫的混子一样,什么割肉、下油锅,不事生产,就只会欺负老实的百姓,只会通过敲诈勒索过活。
水浒传中王进被高俅逼的丢官逃走,杨志怒砍牛二结果发配充军。只有鲁智深这种恶和尚,将几个泼皮打服了,水浒告诉大家对付这种社会恶人,就只能比他更恶才降的住他,否则只能任他欺负。
此时杨潮看到金老头一瘸一拐的下了楼,走进院中,朝着大门口走去。
一边是五十岁左右的瘸腿老头,一边是不怕挨打的几个青壮滚刀肉,杨潮很好奇结果。
结果却先看到几个泼皮脸上露出惊恐之色,让杨潮不由好奇。看来老金处理此事不是一回两回了,让泼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否则不会怕他。
看到老金下来。几个打行让开路,对老金充满敬畏。
对面一个肥硕的泼皮手里拎着一根三尺长的哨棍,这时直指着老金:“老小子,你可算下来了,老子今天就要报前日的一箭之仇。”
老金干笑两声。
泼皮冷哼一声:“老家伙你笑什么。”
老金没说话,径直往前走,泼皮却不自觉的退了一步。
自觉丢了脸面,那泼皮大吼一声冲了上来,可是大家都还没看到怎么回事呢。他的棍子飞了起来,人躺在了地上。捂着肚子哼哼起来。
其他几个泼皮更是面有惧色。
只听地上那个泼皮突然喊道:“二混你愣着干什么,抽过签了。讲义气的就上啊。”
被叫做二棍的泼皮,喘着气,咬了咬牙,觉得还是要讲义气,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把短刀,冲向了老金。
杨潮也不由心惊,竟然动刀子了。
可是鞭长莫及,阻止肯定是来不及了,心中却不由着急。
但是刹那间,杨潮就感叹起来。
只见老金异常镇静,等泼皮上来后,也不知道他随便出了两手,那泼皮手里的刀就到了他手上,泼皮则捂着肚子跟第一个泼皮一样,躺在地上哼哼起来。
第一个泼皮一看这架势,恨恨的骂了一声,爬起来带人跑了。
“高手!”
杨潮心中暗叹。
以前觉得老金是一个瘸子,还疑惑为何被王义和派到王潇身边,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高手。
杨潮不由想起这老金还是一个老兵,从辽东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跟十几年前的建州女真厮杀过的好汉。
而且还是戚继光当年组建的戚家军,只可惜戚家军已经成了了历史,只留下一两个老金这样的人提醒大家,当年戚家军的辉煌。
见过血的老兵,戚家军的种子,还是个高手,这几个词汇交集在一起后,杨潮觉得这简直就是给自己准备的。
不等老金回来,就对王潇说道:“这个人借给我!”
王潇一愣:“你要他做什么?”
杨潮笑道:“帮我练兵!”
杨潮一直对戚继光的鸳鸯阵情有独钟,或许是出自一种对英雄的迷信,他想将鸳鸯阵复活过来,可是照着兵书演练,总是差点什么。
现在有这样一个戚家军活化石摆在面前,杨潮如果还不知道抓住,那就是傻子。
知道老金已经很久了,但是之所以此时才升起这个念头,正是因为刚才看到他出手,知道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瘸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是老当益壮,他的身体还能当兵。
王潇笑道:“好啊,我巴不得送走金老呢。”
王潇一直担心金老是他爹派到他身边的暗哨,恨不能早早支走呢。
这跟杨潮一拍即合:“好,你先帮我通通声气,最好直接劝服他。”
王潇道:“交给我了。我就说让他帮你去练兵,合情合理的话,我爹也不会起疑。”
这两父子一个比一个鬼,竟然相距千里还勾心斗角。
杨潮懒得理会王家的事情,只为自己收了一个人才而兴奋。
王潇却叹道:“那金老走了,泼皮再来闹事怎么办?”
杨潮满口答应道:“放心,交给我了。”
突然感觉有些不对,疑道:“你是不是就在这里等着我呢。”
王潇笑着不回答,却等于已经回答了。
金老打走了泼皮,又一次一瘸一拐的走上了二楼,静静的站在王潇身后,就像一段木头桩子,也不说话,也不动一动,除非王潇走动,他才会跟着。
杨潮暗自点头,以前没注意,现在一留心才发现,老金身上那股沉稳,还真是军人身上的气质。(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节专业人员
王潇软磨硬泡,告诉老金说杨潮对他有大恩,对王家有大恩,希望老金去帮杨潮练两天兵。
老金是王家的老护院了,从小看着王潇长大,被王潇求着也没办法,拗不过最后只能答应下来,但是只答应帮忙练兵,却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当兵去,他老了该颐养天年了。
杨潮都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却没想到王潇如此容易就说动了老金,顿时感觉三顾茅庐只是小说中的剧情,现实中还真的很难碰到。
但是杨潮乐得如此,第二天就用马车将老金接到了自己家里,并且就将马车送给老金代步了。
父亲重开了铁匠铺后,又打造了几辆马车,杨潮履行承诺送了一辆给顾湄。
同时还给其他名妓都送了一辆联络感情。
金钗楼更是直接摆开了八辆撑门面。
虽然目前都是白送,可是做过金钗楼马车的一些人已经在打听这些马车是哪里买来的,看来父亲的生意可以开张了。
拉着老金进到了军营中后,杨潮立刻热情的带着他介绍军营的情况。
军营中的大食堂,大澡堂,都让老金大开眼界,可惜大棚已经拆了,所有的明瓦板,甚至包括木架都被李富小心的收起来了,他没有看到。
但是老金最关注的还是一队队正在训练的士兵。
士兵已经开始进入到刺杀训练中了。
其中最顶尖的一批苗子,已经抽出来交给李五六训练射箭去了。
老金在一排排整齐的站在靶子前喊着号子刺杀的士兵,时而点点头,时而摇摇头。
杨潮继续介绍:“金老,这些兵天天训练,三天一次比武。成绩全都记录下来,用来计划。”
老金点头道:“这倒是新颖。”
杨潮不由得意,他觉得这样用一系列数据记录来对比。算得上科学管理,科学练兵了。
他能通过一次次技能的提高。观察到一些规律,比如某些士兵学习能力更强一些,某些士兵理解能力差等等。
老金继续道:“只是方法不对啊。”
这时候老金走到一个粗壮的士兵前,突然揪住那个士兵,拍了拍他的肩膀,捏了捏他的胳膊。
“这个兵,不该练大枪,练不出来的。倒是一个刀盾手的好苗子,这么练下去就废了。”
杨潮立刻对那个士兵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士兵说道:“小人,不,我叫赵大仓!”
杨潮规定,军中不能自称小人,而称我,杨潮认为一直自称小人,容易让士兵产生低人一等的潜意识,当然现在的社会观念军户确实低人一等,但杨潮希望能够纠正这种挂念。就先从平等的我开始。
杨潮拍了拍赵大仓的肩膀,反馈来一股结识的弹力:“姓赵啊,跟我是本家啊。”
赵大仓尴尬的笑了笑。但是对杨潮这种套近乎的方式非常受用,觉得受到长官的拉拢很高兴,憨厚的笑了笑。
杨潮接着对身旁跟着的胡全道:“去吧赵大仓的档案拿过来。”
胡全走了,杨潮继续带着老金转悠,很快胡全回来,果然赵大仓的刺杀成绩是差。
接着老金又接连挑出了几个人,或者说不适合练枪,或者说是好苗子,杨潮一一调出这些人的档案对比。果然被老金评价为不适合的人成绩就差,而被他称赞为好苗子的。全都是优。
杨潮不由有些信服老金的眼力。
感叹果然是专家啊。
顿时觉得自己管王潇要来老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几人一直走,突然老金停了下来。站在一个练习刺杀的士兵身后默默看了许久,从头到尾将士兵打量了个遍。
杨潮也好奇的看着,只发现这个兵的刺杀练的很好,稳准狠都做到了,而且招招命中靶心。
突然老金对杨潮道:“叫这个兵过来。”
杨潮立刻喊了一声:“立正!”
旁边几个士兵都应声立正,杨潮指着那个兵道:“你过来,其他人继续练!”
那士兵面无表情的跑到杨潮身前立正敬礼,口喊:“大人!”
杨潮点点头:“金老要问你话,你老实回答。”
士兵点点头。
金老这才就近打量起来,接着用手在士兵身上拍打起来,从肩膀拍到手腕,从前胸到后背,一双大腿也没有放过。
士兵很不自在,但是在杨潮面前,却不敢动,只能保持立正姿态忍受着。
金老拍打完后,不住的点头,连口称好。
“好好好,是个好苗子!”
接着问士兵道:“叫啥名字?”
士兵如实道:“我叫谢飞!”
老金道:“可练过武艺?”
士兵谢飞道:“练过。”
老金问道:“可站过桩?”
谢飞道:“站了十年。”
老金道:“可端过大枪。”
谢飞道:“端了四年。”
老金又问:“是不是荒废过。”
谢飞沮丧道:“荒了两年了。”
老金安慰道:“不怕,老夫看你还能捡起来!”
谢飞叹道:“不成了,身子硬了。”
老金笑道:“成,根子还在就成。”
接着不等谢飞说话,老金热诚的对杨潮说道:“把这个兵交给我,我就帮你练兵。”
老金这是升起爱才之心,想要收徒弟了,老金是个高手,杨潮巴不得呢。
笑道:“一言为定!”
接着对谢飞道:“谢飞,从今天开始,你就跟着金老练武。”
谢飞立正道:“是!”
但是神色中并不以为意,完全是当做命令来服从的,看不出什么热情来。
老金眼力很好,立刻就看了出来。
什么话都没说,直接拿过谢飞手里的枪长,然后轻轻蹲下身子,前弓步,双手持枪摆了个架子。
连杨潮都能看出老金的架子跟别人不一样,一般人摆出的架子,就是一个姿势,而老金的架子却充满了力量感,给人一种张满了的弓的感觉,好似一松弓弦利箭就飚射而出,取人性命。
很难让人想象,这种张满硬弓一般的力量感,是从一个瘸腿的残疾人身上发出来的。
杨潮还只是能看出力量感,谢飞却看直了眼睛,眼神慢慢热切起来,好似看到了某种渴望已久的宝贝一样。
老金这才笑着站直:“你可愿跟老夫练武?”
谢飞立刻拜道:“我愿意跟老先生学武!”
老金点点头,连声说好。(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四节大练武
收了自己一个兵后,老金很快就开始帮杨潮训练,杨潮也答应让他放手去做。
结果老金几乎将杨潮以前练兵的方式否定了大半,杨潮的军姿、步伐和转步基础训练老金不置可否,但是对于杨潮想出来的联系刺杀、射箭的技能训练方式,却几乎是全面否定。
李五六训练了一年的弓兵,绝大多数被老金认为不适合练习射箭。
接着老金自己在军中一个个选拔,杨潮紧紧跟在他身后,也希望学到点经验,老金也不隐藏,边选边解释。
一个个士兵列队被老金分选,杨潮暗自琢磨,发现老金是按照胳膊长的,肩膀宽的,胳膊粗的,还有腿长腿粗等等不同的类型来粗选人手的。
其中胳膊长的,他又细细捏对方的筋肉骨骼,挑选出了五十多个人,告诉杨潮让这些人去练习射箭最好。
肩膀宽的中挑出了上百人,告诉杨潮这些人可以练刀盾。
胳膊粗的则挑出了上百人,说可以练习打刀、狼牙棒等重兵器,如果要编练鸳鸯阵则该让他们操练狼铣。
腿部有力的则说适合练习骑兵。
被挑剩下的,老金说那些都是中人之姿,随便练练长枪,跟在阵中冲杀就行。
老金的选拔,让杨潮想起戚继光兵书中的选兵之法,应该属于选兵中的捡兵,戚大帅让将官自己拣选新招募的士兵,显然那些将官都是有经验的。
只是戚大帅没写该如何捡兵,大概是因为戚大帅手下的将官都是经验丰富之辈,至少不比老金差,所以他觉得捡兵是理所当然应该会的,不用写出来。
可是对外行来说。就一头雾水了,杨潮就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明明看起来都是膀大腰圆之辈。其中一个是练刀盾的好手,另一个就是中人之姿不堪大用。
杨潮不由心生好奇。向老金请教道:“金老,不知本官适合习练何种兵器。”
杨家世代打铁,身体素质不错,杨潮无论是身材还是筋肉,比普通士兵都高一等,自觉身高体胖膀大腰圆,应该是一个好苗子。
老金先是看杨潮外形,接着在杨潮肩膀处。大小臂处,大小腿处,以及各个关节出拿捏一番,摇了摇头。
“大人习练大锤尚可,余者长枪短棍狼铣镗钯刀盾皆不合适!”
杨潮既郁闷又吃惊,郁闷的是老金的表情明显对自己的资质看不上,说句演练大锤尚可,也一副勉强语气。
吃惊的是,老金竟然说自己适合练大锤,莫非是因为自家打铁几百年。遗传下了适合抡锤的肌肉基因所致。
但是杨潮还不太信服:“何以见得?”
老金道:“大人骨骼坚硬,必有勇力,然筋肉纹理粗短。却无长力,是以习勇猛爆裂之大锤,胜过其他兵刃。”
杨潮不由惊讶,对老金这种单凭肉眼区分肌肉纹理的本事,感觉到不可思议。
后世的科学研究,人类的肌肉纹理确实有不同类型,肌肉纤维粗短的爆发力好,肌肉纤维顺长的耐力就好,因此不同人种擅长的运动就不同。以身体素质出色的黑人为例,肯尼亚等非洲东南热带的黑人矮瘦。肌肉纤维细长型,因此善于长跑。马拉松总能拿奖;东部和北部非洲的高大黑人,肌肉纤维粗大,爆发力强,在百米等运动中称霸一时。
好吧杨潮承认,选兵之法需要眼力,或者说经验,那些经验往往无法言说,而又被戚大帅这样的富余经验的人当做理所当然不需要专门讲解,所以杨潮无法单凭一本书就练出戚家军来,当然如果长久的摸索,也是能够将经验积累下来的,有个两三年应该能够学到戚家军的精髓了。
见老金说的有理,杨潮终于信服,就按老金的来。
于是八百士兵,包括以前的老兵,全都重新编排,最好的弓兵苗子去练射箭,枪兵苗子练大枪,刀盾苗子练刀盾。
单单在练武方面,老金的经验完爆杨潮,没有什么好跟人家争辩的。
于是几天后,一组组重新编选的队伍就分选完毕。
老金却只有一个人,先从枪兵开始训练。
杨潮动了个心眼,哪怕不适合的人,练一练也应该没有坏处,于是就让所有人都跟老金练大枪。
老金练大枪,跟杨潮练枪兵不同,杨潮直接就上刺杀,觉得刺杀的稳准狠就足以杀人了。
可是老金却不让士兵刺靶子,而是一个个站马步端枪。
杨潮不由担忧,因为谢飞端枪就端了四年,当然那种端枪跟老金现在让士兵摆出的样子不同,谢飞那种是练武的武师端枪,一手持枪尾端,用手臂将枪持平,要练到单手持枪纹丝不动的程度。
老金现在让士兵端枪,不过是摆个架子,顶多算得上是持枪。
就是将枪横持在身侧,弓步向前随时做出刺杀的准备,跟杨潮以前练的分列式——预备差不多。
但杨潮还是跟老金好好谈了一番,老金说他不是要这些人端枪几年,只是调整一下他们姿势中的谬误,也就是说老金认为杨潮以前训练刺杀的动作有些不对。
杨潮是个外行,觉得自己抄来的后世刺杀技术,也许在发力上有些不科学,因为自己也没练过后世的刺杀,全凭印象,大概也没完全复制。
于是杨潮也支持老金,自己也跟着练,一天两天,一连十天,就是弓步持枪,跟以前自己训练的姿势相差不多,只是略微调整。
十天后,老金才让士兵练习刺杀,不过却不是对着靶子,而是一队队列队在前,向空气中刺杀。
老金说,直接让新兵刺靶子,只能练出死力来。
所谓勇猛有余,灵巧不足。
杨潮对此的解释是。直接刺杀坚硬的木桩靶子,可能会让士兵的肌肉产生不合适的记忆,因为人体毕竟跟靶子不同。上了战场会发出错误的信息。
杨潮跟着练习,一边练一边琢磨。刺空气肌肉不承受木桩上反馈的力量,让肌肉自然伸展,慢慢找到一种适合各自不同方式的刺杀模式。
杨潮又不禁反推起老金的选兵道理,他挑出的人自然是最适合练习相应兵器的,但是人体是有适应性的,大概慢慢适应也能改善那些不适合的人。
杨潮始终相信,没有人不适合某项技能,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人是有适应性的。
所以心中还是坚定,日后还是得让所有兵都练习大枪,毕竟刺杀的威力最大,长枪也最便宜,万一手里的兵器坏掉,或者冲锋的时候,都换上长枪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刺空气也练了十天。
然后依然没有刺靶子,老金说,杨潮的兵都刺杀过靶子,应该让他多适应一段时间。
他还说以前戚家军演练的时候。有时候要持枪一个月,虚刺一个月,然后是虚实结合一个月。但是具体情况会根据军官的掌握,多几个少几天都可以,这又是需要经验,杨潮还很欠缺。
第三十天里,老金让士兵刺杀的不是空气,不是靶子,而是铜钱。
此前训练的时候,已经请来工匠,在营中立了许许多多的横杆。用便宜的竹木搭起来,像后世的单杠。也像是晾衣服架子,连杨潮都以为老金是想做晾衣服杆子。因为竹子做的架子,不可能当单杠使用。
结果做好后,老金让人从上面悬吊下来一枚枚铜钱,这次老金自己没动,而是让他徒弟谢飞演示。
这段时间谢飞天天跟着老金练武,他跟别人的训练都不同,别的士兵持枪的时候,他在蹲架子,别的士兵刺空气的时候,他还在蹲架子,老金说让谢飞蹲半年,荒废的底子就找回来了,因此谢飞也很认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除了吃饭睡觉拉屎撒尿外,所有时间都用来蹲架子。
现在老金就让谢飞在一个横杆下蹲着,然后他调整了一下铜钱的位置,让谢飞平直刺过去就可以刺中铜钱。
接着才喝令一声,谢飞出枪,枪尖轻巧的点在了铜钱上,铜钱被打的飞出去,又被绳子拉回来,在原地摆动着。
老金命令连连,谢飞枪尖点点,每一次都能刺中摆动的铜钱。
老金说,这叫练巧力,让铜钱位置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让大家可以保持一个最好的发力姿势,这样进一步巩固他们正确的架子,只有架子对了,才能发出最大的力量,但是用发出最大力量的资质来刺轻飘飘的铜钱,这叫虚实结合。
杨潮很信服,但是杨潮自己却此不中,哪怕是第一次不摆动的铜钱,自己都要三四次才能刺中,即便那些刺杀成绩是优的老兵,也未必能第一次就刺中,至于摆动的铜钱,更是十次都刺不中一次,而且中的那一次,大概也是运气。
老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