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潮一系列命令下达后,张大桅感觉到安稳了些。
虽然对张大桅不太满意,但是杨潮还是让他指挥。毕竟杨潮自己还真的缺乏水战经验,张大桅常年在江上清剿江匪,水战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果然按照杨潮说的。第三天就收拢回了一百五十艘大小船只。
杨潮又将南京能找到的炮手,都赶到船上去,告诉张大桅,尽量用大炮远程轰击清军,不要给他们接舷战的机会,这样他们就发挥不出船多、人多的优势,哪怕不能靠炮战打赢,能拖延到所有战船都回来,就是胜利。
第三天中午。清军水师就已经到了大胜关,他们还真打算攻打大胜关。
大胜关这里本来就是防江的。如果他们攻占了这里,马步兵从大胜关登陆。到南京就一马平川了,所以杨潮的战船也在大胜关截击清军。
一场大水战在大胜关附近沙洲间和水面上爆发。
此时清军水师先头部队战船三百艘,张大桅水军战船一百五十艘,二对一的比例。
按照杨潮的要求,张大桅将一百多艘战船一字排开,不断地用大炮轰击清军,根本不给清军接舷的机会,虽然一天时间。
而清军的数量优势此时还无法达到可以忽视火力的地步,经过一个时辰,被轰沉了十多艘船后,他们选择了撤退,一退就退到了太平府,在当涂港口停泊。
此时阿济格的大军也在这里集结休整。
张大桅也没敢追击,战舰就近在大胜关停靠,然后迅速给杨潮发捷报。
阿济格安抚了一下指挥水军的王体中。
王体中本是李自成手下镇守荆襄四府的大将白旺手下,清军一路紧追李自成,李自成将白旺手下主力七万人带走跟着他来打九江,白旺抵挡不住清军,放弃了荆襄四府,一路逃往李自成处,结果王体中趁乱杀了白旺,向清军投降,被清军封为副总兵。
后来阿济格在距离九江城四十里地地方,将李自成击溃,缴获了李自成上万艘战船,就将这些战船交给王体中统领。
可是第一战,王体中就战败了。
“汝汉家兵法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况王将军众船未到,初尝小败而已,不足挂齿。”
阿济格的表态,让王体中感激涕零,保证等他的战船主力一到,立刻杀明军一个片甲不留。
第四日,整日无战事,张大桅继续收拢战船,而王体中也在等待他的后队,双方都以为时间对自己有利。
第五日。
王体中战舰已到千艘,于是再次气势汹汹的进攻大胜关港口。
张大桅再次指挥水军出击,依然是用炮击。
此时王体中有战船千艘,而张大桅的战船数量也达到了三百多艘。
其中赶缯船打到了五十艘,单桅小船二百五十多艘。
一天炮战后,打沉王体中战船一百多艘,王体中再次撤退。
水战的情况不断的传回南京,虽然最后大胜了,但是杨潮去看到了危机。
因为竟然有多艘战船被清军逼近,发生了接舷战,肉搏之下打退了多数清军,可有一艘船被清军夺占,船上水兵都跳水逃走。
看来完全靠炮是弥补不了这么大的数量劣势的,后世解放军用渔船能打败老蒋的大船,说明数量还是很重要的。
杨潮应对的方法是。找那些熟习水性,又一直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精锐步兵上船,有这些人打肉搏战应该不会输给清军。除非清军肯派八旗精锐上船,这些骑马的八旗兵就算上船了。杨潮也不认为他们的单兵素质能够发挥作用。
一连三天时间,清军竟然没有再次进攻,这让杨潮有了足够的调整时间,同时也收拢回了所有的战船,此时张大桅手下拥有了三百条单桅小船和一百艘双桅船。
小船上每只架设一到两门大炮,大船上看战船新旧坚固程度,装备三到五门大炮。
这些船上就有一千门大炮,其中六百门是普通的虎蹲炮。两百多门大将军炮,还有一百来门弗朗基炮,几乎将南京城上能用的大炮都拆下来了,只有那些红衣大炮这些船装不了,还留在南京城上。
第九日,最激烈的炮战开始了。
这一日,江枫大作,明军还是逆风。
本来清军就占有上游位置,享有一定的优势,现在更是有优势了。他们的船跑的比明军更快。
而且这次清军聪明多了,竟然沿江放下火船,可惜他们火船上没有死士。不敢驾船直冲明军战船,结果明军战船可以从容躲过这些火船。
但是明军阵型经此混乱,清军水师趁势大举进攻,似乎所有的船都疯狂的顺水冲下来。
看来清军三天来没有浪费时间,这些水师的军纪显然整顿过,不知道清军杀了多少人,反正激起了水师的勇气。
顺流、江风,大举突击,这次明军的大炮失去了作用。根本无法阻止对方靠近。
不断地跟清军接战,这时候明军仗着船大的优势。还是占了很大的便宜,居高临下用各种武器斩杀着清军。
从早上打到中午。打沉了清军上千艘战船,可是明军几乎大部都被清军缠上,陷入了苦战,清军往往十多艘船包围明军一艘船,四面围打,但是却难以在精锐步兵手中夺占一艘,最后清军再次选择了放火。
此时双方搅在一起,先让放火大家都有受牵连的风险,但是逼到绝境的清军已经顾不上了,不断的有跟明军绑在一起的小船被点燃,然后清军水军跳江游走。
通过这种方式,清军很快打沉了明军上百艘船,张大桅见势不好,立刻下令撤退。
边退边战,用大炮轰击追击的清军战船。
好在明军的帆船比渔船性能更好,江风也帮了大忙,最终三百艘战船冲了出来,跟清军脱离了战斗,一路向着南京败退。
南京城的百姓,很快就看到自己这边的战舰,也看到了遮天蔽日的清军水师。
顷刻间整个城池就骚动了起来,百姓纷纷登程观战。
但见自家水军连战连退,只能拉开距离轰击对方,却打不沉几艘船,而对方一个劲的放火船,同时不听的追击试图接舷战,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水军战败,清军就能在长江上任何地方登陆,随时可以兵临南京城下。
杨潮此时也咋观战,虽然他没有老百姓那么容易紧张,哪怕就是让清军消灭了水师,攻到南京城下那又如何。
但是杨潮也不想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战船就这样全军覆没。
当看到战舰败退到了新江口附近的时候,张大桅终于开始布阵,炮轰清军水师。
新江口这里是杨潮给张大桅设置的底线,告诉他万一不敌可以撤退,但是绝不能退过新江口,否则军法从事。
新江口已经位于南京城靠西北部位的地方了,如果再退下去,那就失去了保卫南京的意义。
接舷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大量清军小船,蚁多咬死象一半,疯狂的冲入明军舰队中,不断攻击!
看着一艘有一艘战船被夺占,烧毁,沉没,杨潮心中已经做好了战败的打算,甚至已经准备派人通知宋坤放弃大胜关了,毕竟如果清军可以在南京附近登陆,大胜关就失去了作用,留在那里,除了被清军包围外,没有任何意义。
“大人,有船,那边也有船!”
章惇突然提醒杨潮,在长江下游位置,也出现了几艘战船。
杨潮朝着右手边看去,大海船出现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四节骄傲
十艘长满风帆,在风向不顺的情况下,再长江中走着之字,往南京方向费力的航行。
是江帆的海船!
杨潮心中有了一丝期待,但是看着江面上越来越少的战船,却有些怀疑来不来得及。
此时张大桅手下的单桅帆船几乎全军覆没,双桅船还在仗着船大的优势周旋,可是也只剩下七十艘了,已经有三十艘被清军夺占或者焚毁、击沉!
而江帆的舰队还在十里之外,江风又对他不利,就算能赶到,怕是杨潮的舰队也完了。
此时清军的阿济格也在一艘船上观战。
他这艘战船颇大,降兵说是李自成的座舰,但是也就是跟明军的双桅船一般大而已。
不过这艘大船并没有参战,而是载着许多八旗将领在观战。
但是很多人吐得上气不接下气,根本就没有心思观战,阿济格也不过勉强撑着而已。
阿济格也看到了十里外的明军战舰,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在意,反而更有心思看自己的舰队绞杀明军战船。
明军战船减少到了五十艘了,很快就剩下四十艘了。
但是此时阿济格突然发觉那十艘战船已经靠近了,顿时心惊不已。
“此船,怎如此之大?”
不由阿济格不心惊,生长在辽东苦寒山林之中的他,这辈子也没见过跟房子一样大的海船,甚至从来不相信船可以造的那么大,也不理解那么大的船,怎么能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王爷,这是明军的海船,在海上纵横捭阖有用。但放在江中却施展不开。末将看明军是黔驴技穷了。”
王体中适时的赞道,他的手下终于打的好看了,他心里不由有些得意。把明军完全不看在眼里。
阿济格不了解战船,因此点了点头。选择相信王体中的说法,如果海船有用,明军为何不早早把海船调回来。
“明军战船以不足三十艘,末将贺喜王爷,剿灭明军战舰,我军可以在南京上岸,明军势必不战而降!”
王体中真心希望明军看到水战的结果后就投降,那样他就立下了不世的大功。等于是他王体中攻下了明国都城。
阿济格点点头,但是心中实在不认为明军会投降,他选择打这场水战,不过是给明军一点颜色,打击一下明军的士气,甚至一开始还有用这些降兵水军拖延明军,让明军的水师不能阻挡他们八旗兵过江。
没想到水战的结果竟然如此乐观,让阿济格也不由想着,是不是得鼓动一下八旗兵登陆南京试试了,没准八旗大军一出现在南京城下。南京就投降了呢。
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多了,一路上,荆襄四府、武昌、九江。那一座城池不是望风而降,南京不降或许就是仗着陆有大胜关,水有水师,击破明军水师,岂不等于击溃了明军信心。
心里的杂念纷乱,直到明军的大海船终于开到,阿济格才收回心神。
此时明军战舰还有二十艘上下,加上那十艘大的不像话的海船,也不过三十艘。
二十艘战舰被死死包围在新江口。另外已经有水军战船迎上了大海船。
可是这时候阿济格看到,那大海船也不开炮。也不试图去接应新江口的友军,而是径直朝着清军水军冲过来。
阿济格不由感到奇怪。莫非这大海船上没有炮?
他仔细看去,还真的没有看到一门大炮。
难道这海船就只会撞,或者打算接舷战,对方虽然船大,可是自己船多,接舷战的话,蚁多咬死象,自己几百艘打一艘,不可能打不赢的。
想到这里,阿济格完全放心,充满期待的看着自己的水军战斗,甚至不希望王体中手下那群水兵把这十艘大海船给打沉,能带回北京去给多尔衮当礼物,放在后海花园里也不错。
“嗯?还真是撞啊!”
阿济格发现自己猜对了,那十艘大海船就那么撞击过去,似乎根本就没有把眼前的江船看在眼里,仿佛一只骄傲的大孔雀,根本就不会看小母鸡一眼一般。
不过十艘大船逆风行驶,船速不快,撞上小船就好像是靠上去,是挤上去一样。
但是超过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体量,还是让贴上的小船无一例外的荡开了。
期间清军试图跳帮,但是船太高调不上去,试图放火,但是他们的小船硬是贴不上去,大船一震就震开了。
他们能放火焚烧那么多张大桅的江船,是因为十多艘挤在一起后,江船根本就摆脱不了这些小船,只能看着小船跟自己一块起火。
但是这些大船不然,他们一直往前开,根本就阻挡不住,无论前面有多少小船,都会被他们蛮横的挤开。
十艘船就这样生生的挤过了清军水师,从清军水师中穿了一个对穿,在江面上画出了十道非常清晰的水道,水道两侧是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清军战船,而水道中却只有江水自流。
阿济格看到大海船冲过了水师船队,心里不由一惊,心想对方平时冲着他来的。
就要下命令让王体中立刻撤退的时候,那十艘大海船就在他们战船百丈距离外,好似完全没看到他们这一艘孤船,非常自在的掉了一个头。
调完头后,海船现在顺风了!
突然张满了帆,海船受力,速度慢慢增加,百仗之后,就已经像是脱缰的野马一般,冲入了清军水军的船队中了。
此时阿济格心里突然生出了一些不好的预感,微微皱起眉头看着大海船扎入了自己的舰队之中,顷刻间撞沉了几十艘战船,一直冲到了战舰最中央,此时每艘大海船周围,都空无一船,只有一些碎木片在随着江面飘动。
这时候十艘大海船竟然停了下来。就在清军舰队中央停了下来。
阿济格有些迷惑。
在城墙上观战的杨潮也有些迷惑。
不知道江帆这是打算干什么。
江帆自己当然不迷惑,很快他的旗舰上,就有水手晃动黄红两色小旗。
“他们在说什么?”
杨潮不由问旁边一个亲兵。这个亲兵懂得旗语,都是戚家军出身的金勇老金教的。
“伯爷。江帆说清伯爷看一场烟火!”
杨潮这才恍然大悟,江帆这是想用炮啊。
“兄弟们啊,打开炮门!”
“兄弟们啊,推出大炮!”
“兄弟们啊,点燃火绳!”
“兄弟们啊,开炮了啊!”
没人听见海船上此时响起了他们自己独有的号子。
只见原本平滑圆整的舰船两侧,突然打开了一个个小窗子,庞大的战船上顿时就出现了密密麻麻整齐的空格。仿佛一张张择人而噬的大口。
接着看到一门门黑色的管子伸了出来。
此时不明状况的清军小船又一次围了上来,他们见到这几艘横行无忌的大家伙,竟然傻乎乎的停在了他们中间,如果这大家伙冲起来,他们还真拦不住,但是现在他自己停下了,那就不要怪他们了。
于是一艘艘清军舰船围了上来,每一艘大海船外面都聚集了几十艘小船,都想着贴上大船,无论是放火也好。登船也好,都需要贴近,只要被他们四面围上。以他们的经验,这海船就跑不了了。
可是他们当他们越来越接近海船,尤其当第一艘小船已经距离海船不到一丈的时候,突然看到正对他们的一只黑炮吐出了长长的,整条船瞬间被火龙覆盖,没有呼喊,没有哀嚎,因为一瞬间这艘小船就变成了漫天飞舞的木屑,彻底的解体了。被万斤红衣大炮轰成了渣!
大海船上几十门大炮,分为三层甲板。而最下层的甲板大炮最大,都是上万斤的家伙。这些家伙的炮弹就重达几十斤,一炮打去,别说李自成打造的质量不太好的小渔船了,就是正经的西方大海船也经不起一丈距离的爆射啊。
那炮弹打碎了第一艘船后,远远没有释放完能量,呼啸着就朝着第二艘船砸去,一脸杂碎了三艘船,才落尽了水中,激起了一股高高的水浪。
一轮炮击过后,江面上顿时多了许多木屑,落水的清军,断臂残肢,以及鲜血。
阿济格完全没有了观战的心情,大海船近距离攻击那些小船,顿时烟雾、木屑和人体残肢一起飞起来,同时上百门红衣大炮短时间爆炸的冲击让他感觉仿佛被闷棍敲中了胸口般,他喘不过气来,他感到一阵阵恐惧袭来,这种未知的东西,让他生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撤撤,快撤!”
阿济格顿时拼命的粗催王体中离开这里,在这里,他们没有一丝安全感。
“兄弟们啊,干得好啊!”
“兄弟们啊,轰他娘啊!”
“兄弟们啊,刷炮管啊!”
“兄弟们啊,装火药啊!”
船上响起了欢快的号子,其实他们这些水手,平时很少能用到最下层的巨炮,因为在海水中太过颠簸,船身稍微一颤,最下层的甲板大炮就失去了射界,强行发射只能打进海里,而且一般情况下都很少打开最下层甲板的炮门,还需要担心大浪会从这里灌进去呢。
第一轮炮击过后,竟然没有清军小船围上去,直到第二轮炮击的时候,有些才反应过来试图继续攻击,但是这一轮炮击后,全都打消了这个念头。
伫立在江水中,如同一座座漂浮的炮台,平静的江水,让水手们即为惬意,随心所欲的打着大炮。
而每一轮炮击,都能打沉几十上百艘小船,清军的战船再多,也赶不上他们这样折腾。
在被击毁了上千艘战船后,又看到主帅的座船逃离,清军水师终于崩溃了!
“给张大桅传令,追上去,一艘船都不能让清军跑掉。让清军投降,投降免死!”
杨潮看到此情此景,哪里肯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立刻让人给所在新江口的张大桅传令。(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节全胜
清军的这些小船,在进攻的时候,能够群狼咬死恶虎,但是在逃跑的时候,就完全不是全部帆船的杨潮水军了。
不提那十艘三桅大海船,就是张大桅剩下的二十艘双桅船,速度也跟小渔船不是一个层次。
如果不是收到军令,张大桅还真不想追击,他四百艘船,被打的只剩下二十艘,老实说他心中此时也是怕到了极点,但是杨潮军令他可不敢不执行,于是立刻传令追击。
很快他们就追上了清军舰船,咬住了他们的尾巴,然后狠狠的咬下了一块肉。
一艘艘清军渔船,见跑也跑不掉,打也打不过,乱作一团,有些渔船选择寻找就近的江岸登岸,有的士兵干脆直接跳江,朝着两岸游去。
“全军出动!务必不让一个清军逃掉!”
杨潮立刻下令,城门打开,一队队士兵冲出城门,沿着江岸绞杀清军。
长江上,另一场追击一直在继续着,很快就追到了大胜关,然后继续追击。
当追到清军中为数不多的帆船的时候,这已经是清军最后的战船了,他们就在太平府江岸边,就在快要成功逃回的时候,被无情的击沉在水上。
阿济格成功逃回了太平府当涂城中,亲眼目睹自己最后一艘战船被打沉在江水中。
接着又看到明军战船,准确的说是那十艘大海船,竟然嚣张的驶近当涂水道,炮轰了当涂城半个时辰后,才嚣张的离去。
阿济格心中憋着一口气,同时心惊不已,一个想法立刻扎根。那就是南京不是轻易能攻破的,而且水战绝对打不赢明军。
战况出来了,大获全胜!
杨潮损失三百多艘战船。但是在南京老百姓的眼皮子底下,将清军舰队消灭。这更是提气的事情,相比那三百多艘战船,不值一提。
溃散的清军水兵,当他们有的累的跟狗一样爬上江岸,迎接他们的是披甲执锐的明军,要么被杀,要么选择做俘虏。
最后收拢了上万俘虏,等待这些人的命运。就跟新江口那二十万俘虏一样,做苦力直到死,要是他们早知道这种结局,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选择投降活命,或者他们会不会选择投降清军。
这战果杨潮自然是极为满意,甚至颇感吃惊的。
他甚至认为,有史以来恐怕都没有比例悬殊到这种程度的水战了吧。
其实杨潮不知道的是,一百多年前,当葡萄牙人刚刚开通东方航路,那时候四处劫掠。在印度攻占海港,在波斯湾攻占阿拉伯人的城堡,惹得印度洋势力反扑。阿拉伯人和印度人联盟组成联合舰队。出动了两千多艘船和两万多个士兵,结果却被葡萄牙人出动十九艘船只和一千八百多士兵给大败,让葡萄牙一时称霸印度洋。
虽然杨潮船少,但是相比葡萄牙和印度、阿拉伯联盟的实力对比,还是强了很多的,而且印度、阿拉伯人的船可是海船,在一百比一的情况下被打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同样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老百姓,也同样很高兴。
亲眼看着自己的军队打胜仗。南京城百姓自发庆祝起来,鞭炮是最基本的。许多酒楼、饭馆在街道上当街大摆流水席,所有人来吃不要钱。
有钱人见到乞丐。也不惜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扔进他们的破碗中。
无数聚在一起,交流着他们看到的战况,还有对兵法的认识。
杨潮则立刻将战况做成了捷报,让船只过江去,立刻向扬州、淮安等将被府县传递,借此尽快稳定因为自己大军撤离而有些惊慌的百姓。
同时也向着南方传递,通过官府的驿站,将大声清军的消息,往浙江、往江西传递,借以安抚因为清军打下九江,而人心惶惶的江西,还有跟江西相邻,多次被江西的流寇、土匪攻击过的浙江。
杨潮此时发觉,写捷报太费力气了,干脆找人印刷,可是印刷捷报让杨潮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干脆印刷报纸呢。
以前杨潮曾经想过,可是没敢实施,因为报纸意味着控制舆论,先让满朝文官,尤其是一直掌握舆论的东林党,是不可能让杨潮这么做的,如果以前杨潮印报纸,势必引起文官和东林党的反击。
现在杨潮不在乎这些了,因为要将南京献给清军一事,东林党的名声肯定大受影响,别说外界了,就是他们自己内部,此时也产生了裂痕,那些心中还有忠义的东林党人,对钱谦益等人大为失望。
而反对者已经开始了攻击,阮大铖就几天内就写了十几封弹劾奏折,把钱谦益、王铎,到刘宗周、高鸿图等人骂了一个遍,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因为东林党的阻挠,让阮大铖在浙江窝了一年,马士英多次举荐他,都因为东林党人的反对而作罢。
杨潮当然不会管阮大铖的弹劾了,此时朝廷都快崩溃了,谁还会看这些奏折。
杨潮当务之急是找到皇帝,已经派兵在附近搜索了,杨潮认定小皇帝不可能走远,分析他最后可能是往南方逃去了,让人到苏州,到杭州一带打探,可是一连几日都没有消息。
而城中却出现了文官的辞官潮,这些文官给的理由是,他们愧对先帝,无颜面在做官。
杨潮放了这些人,没有问罪他们,第一个原因就是希望留着他们,继续将官府的架子搭起来,没有这些文官,杨潮如何驱动六部,如何还能以朝廷的名义继续稳定江南呢。
所以杨潮是好言安抚这些人,表示自己绝对不会秋后算账,杨潮还以为这些人是害怕。
可是这些人脾气却大的很,辞表一上,也不顾有没有人看,收拾行李就走。
杨潮心中恼恨,一个汉奸,嚣张什么。
这些人挂印辞官后,留下一个空荡荡的空壳子给杨潮,让杨潮不胜烦恼。
倒也有没走的,王铎没有走,钱谦益没有走。
王铎大概是出于大局考虑,而钱谦益估计是舍不得官位。
一心想将皇帝先找到的杨潮,此时顾不得这些文官,好吧,既然不想当官,那就不要当了,离了张屠户还不吃混毛猪了,反正杨潮已经有了经验,干脆直接找吏员们。
这些吏员家在南京,总不能也走了吧。
很快班子就搭建起来,每一个部门,从江宁县到南京六部,反正有缺员的地方,又找不到一个文官替代的,立刻升迁位置最高,最有资历的吏员代理政务,同时还塞进去一两个自己军中读过书的士兵去监督。
这样就将南京六部的简易架子搭起来了。
一直停留了十天,杨潮看到南京稳定,自己大军基本回援,兵力充足,打算反攻了。
从大胜关出发,距离当涂也就百里左右,水陆并进,出动六万大军,誓要一举将当涂拿下,将清军赶出太平府,一步步将京畿地区收复回来。
当涂,阿济格军中。
阿济格心情大好,哪怕听说了杨潮发兵,他依然心情大好。
因为他觉得自己赢了,哪怕损兵折将,哪怕连弟弟多铎都战死了,他也觉得自己赢了,认为多尔衮的位置稳固了。
因为他手里握着一张王牌。
“哈哈哈哈,明国皇帝陛下,请!”
阿济格坐在正席之上,侧席坐着一个拘谨的少年,拼命挤出笑容迎合阿济格。
要是杨潮在这里,一定会大惊失色,会认出此人正是他苦苦寻找的大明弘光皇帝陛下,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
这就是阿济格的王牌,有这张牌,就算多铎战死,损兵折将,多尔衮也完全可以扳回一城,因为虽然大清折损了一个亲王,折损了数万兵力,可是擒获了一个大明皇帝。
虽说大明的军事力量在满清眼中,还比不上李自成和张献忠有分量,但是明朝皇帝的政治意义却比李自成高的多,与大明王朝发生官方关系,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就是满清政权的一个梦想,到了皇太极手里,更是急切希望能够通过得到明朝的认同,而确认满清的地位。
可惜大明朝对待周边政权的态度,永远都是要么臣服,要么灭亡,绝对不接受满清作为一个政权跟大明平起平坐,因此哪怕国内的老百姓逼的造反,崇祯还是要加征辽饷灭绝满清。
入关之后,政治形势顿时大变,满清已经不在乎明朝的认同了,反而开始寻求灭掉这个朝廷,他们自己逐鹿中原,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然不认可李自成,跟明廷一样,将李自成称为逆贼。
现在手里有了明朝皇帝,还是根正苗红谁都挑不出刺来的崇祯的太子,政治意义太大,仅次于灭国,甚至俘虏对方一个皇帝,就等于象征性的灭掉了对方的国家。
所以有这个筹码,多尔衮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把清廷打造的铁板一块,但是继续对豪格势力保持压制,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了这张牌,阿济格此次攻打南京,就算没有取得实质性胜利,但象征意义上却是大获全胜!(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七节敌退
阿济格甚至发现,自从将朱慈烺抓在手上之后,连军中那些反对力量都收敛了起来。
所以看着朱慈烺就更顺眼了。
为此他接连三次赏赐抓回朱慈烺的王得仁。
王得仁是王体中标下一个游击将军,王体中带领水军跟明军激战正酣的时候,他却带着一股水军在石臼湖一带作战,幸运湖对岸芦苇荡中发现了朱慈烺等人,抓了回来。
因此阿济格接连升这个王得仁,从游击升到参将,又从参将升到了副将(即副总兵),要不是王体中才是一个副将,阿济格都不吝将王得仁直接提拔到总兵去。
但是王体中大败亏输,无论如何是不能升他做总兵了,因此王得仁做一个副将,也基本到头了,但是其他赏赐却一点不少,赏赐了黄金千两,良马三十匹,美女十人。
“明国皇帝,本王今日颇为烦恼,尔国总兵杨潮,食古不化不肯投顺,反而兴逆兵来攻本王,汝意如何?”
朱慈烺眼神即为复杂,听到杨潮竟然回来了,那意味着杨潮不像别人说的,在淮安战死,而是又一次打赢了,并且回援南京了,可是自己却成了阶下囚。
但事已至此,朱慈烺只能装出一副配合的样子。
“杨潮不知进退,怎敢兴兵阻挡大清天兵,真乃不识好歹!罪臣愿意敕书斥责于他。”
朱慈烺自称罪臣,也知道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