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邹游却高兴不起来,他们总兵力才四万余,交趾军队足足有三十万。实力相差悬殊,怎么能赢?
他却不知道卢尘洹是很鸡贼的,早就上奏禀明了情况,估摸再有几日,他的奏疏应该就会呈到长安城皇宫中,陆承启的龙案上了。这封奏疏,大意是讲捉拿李日尊功亏一篑,敌我兵力悬殊,他们正在浴血奋战,请求支援。而且现在乃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若能来个十万精兵,当可一战定乾坤。卢尘洹知道陆承启的野心,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这里面的缘由,就是邹游挠破头,也想不通的。
所以说,想当一个名将,光是理论背得熟是没用的,最关键是要学会利用势。不论是朝廷的势,还是皇帝的势,抑或者是兵势……都要会利用。唯有合理运用各种势,方才能化险为夷,常胜不败,成为一代名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
邹游在半信半疑之间,总算同意了这个作战计划。其实邹游的话语权并不大,卢尘洹作为主将,折克行作为副将,他们都意见一致了,邹游便是反对或者保留意见,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其实这个作战计划,卢胖子也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折克行善于率领骑兵,那禁军的骑军便归他领属,机动性会大大增强。邹游作为火炮教习,又是皇家军校出来的,炮战、水战都极为精通,那水师归他领军,自然是最好不过。卢尘洹虽然不算太擅长攻城,但交趾各个州城兵力空虚,带着各式各样的攻城器具,再牵引几门子母炮,逐个击破,也是没问题的。
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李日尊会不会看穿他们的计谋,以及三个人配合作战的能力了。但更为关键的是,远在长安的陆承启,什么时候派出援兵。毕竟四万人打三十万人,还是很吃力的。这个人数上的差距,并不能用先进武器来抵消掉。要是单论先进武器,正史上北宋和南宋的武器,比之辽国、女真和蒙古不知道高出多少,甚至在战船上,已经配备了类似火炮一样的突火枪,却还是打了败仗。所以说,真正决定战争的,从来不是先进的武器,唯有人,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
夜色如水,月朗星稀,不过数个时辰,便已经到了黎明。
当雄鸡报晓,日出东方,禁军早已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准备攻城了。
可笑那宣光州城,完全没有料到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禁军,已经对它虎视眈眈,随时会发出致命一击。
当宣光州城的宵禁过了,城中响起更夫的梆子声,交趾百姓开始进出宣光州城之时,一路骑兵,如同旋风一样,自远处,烟尘滚滚而来。
“奇怪,难道是我们的人自升龙城回转了?”
因为烟尘太大,城墙上稀稀疏疏的守军,虽然狐疑,却没有立即禀告给值守城门将。
一路上的百姓,哪里敢去拦截这伙骑兵,闪躲都闪躲不及!只见很多挑着担子的百姓,提前避到了一旁的田埂上。因为烟尘实在太大,忍不住都咳嗽起来,嘴巴上小声地咒骂几句。待他们看清楚之时,却见到这并非交趾军队的服装,马尾上则绑着树枝,一路拖行。而马上的骑兵,一个个都用手绢捂住了口鼻。
“这……这怎么回事?”
这些百姓也不傻,当然知道宣光州城肯定出事了,一个个都停在原地,甚至没有沿路返回。这都是因为他们双腿都发软,挪不开步子了。
城墙上的守军也看清了,来的人并非交趾士卒,他们吓得亡魂皆出:“快关城门,快关城门,汉人攻打过来了!”
只可惜,宣光州那深深的护城河,并没有来得及拉上吊桥,就连城门,也只是关上了三分之二,便给疾驰而来的骑兵硬生生挤入门中,霎时间展开了一场屠杀。待得杀光了城门处的士卒后,这伙骑兵才大声喊道:“缴械不杀!缴械不杀!”
稀稀拉拉的守城士卒,见到城内涌入越来越多的汉军,面面相觑之下,便有人丢掉了手中的刀剑,开始投降了。这就好似传染病一样,当一个士卒丢刀投降后,越来越多的守军也慢慢地丢掉了手中的刀。他们这些守军,大多只是强拉壮丁来的,大多数又瘦又弱,怎么是如狼似虎的禁军的对手?人贵有自知之明,宣光州城守军投降,是他们能保住性命的唯一出路。
攻占宣光州城,比想象中更为简单。不到半个时辰,偌大的宣光州城,已经落入了禁军手中。除了稀稀拉拉地有零星反抗,被直接砍了脑袋之外,这一次攻城,哦不,应当说是偷袭,可谓是妙到巅毫,连一个阵亡的士卒都没。只有一个倒霉蛋,在过吊桥之时,他的战马突然马失前蹄,坠入了护城河中折了手臂。除此之外,再无伤亡。当然,这也和李日尊的战略失误有关。若不是他调走了宣光州城的大部分精兵,只留下老弱病残在城内,又怎么会将如此重要的州城,几乎如同拱手相送一样,送给了禁军?
当卢尘洹、折克行和邹游进城了,一切战后工作有序地展开了。
贴安民告示,派士卒口头宣扬,鼓励百姓出来劳作。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将信将疑的交趾百姓,有些胆子大的,已经走出了房屋,正常地生活起来。街上有了人气之后,交趾百姓才敢相信,原来汉军和交趾军队真不一样。交趾军队就好似蝗虫,连交趾百姓东西都抢,吃饭不给钱那是常事,还要笑脸相迎。而汉军,不但以礼相待,甚至还主动相帮,宣光州城内的百姓才明白,原来他们一直被李朝统治者骗了,汉人并未将交趾人视作异族,甚至还宣扬他们本就是一国之民,是李家的野心,将交趾带上一条“不归路”。这些汉军还说了大顺境内百姓是怎么讨生活的,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耕种的土地,有自己的房屋,经商什么的,完全没人干涉,只要交一点商税就行了。甚至农税,也仅仅是一成,夏秋两季交税。人人能读书,可做官,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如此社会,直接让一些生活贫苦的交趾百姓产生了羡慕之心,有种变成大顺子民的欲望。
当然,更多的交趾百姓是将信将疑的。禁军的做法也很简单,直接说了,你们去到大顺境内看一看就知道了。
这样的方式,让很多交趾百姓改变了对汉人的看法,甚至变得羡慕起来。
宣光州城乃是交趾的水陆交通枢纽,不到三日时间,宣光州城陷落汉军手中的消息,便传到了升龙城内。
当李日尊听闻汉军攻陷了宣光州城,甚至在城内大搞宣扬政策的时候,登时怒不可遏:“好啊,朕不去找你麻烦,你倒送上门来了。太保你且看着,朕如何为你报仇。来人!传旨:起十五万大军,水陆并进,将汉军一举擒拿!”(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
为何李日尊只敢派出十五万大军?这是因为他真的怕了,万一这又是汉人的诡计,故技重施再来一次偷袭,以如今的升龙城,根本就经受不住炮火的蹂躏。连城门都还没来得及修复的升龙城,恐怕连炮火都可以省去,大军长驱直入,便能一举破城。
李日尊不敢赌,要是他再一次灰溜溜地撤出升龙城,李朝的声望便会跌落到最低,那时候,恐怕李朝真的就名存实亡了。李日尊现在要做的,并非是将这伙汉军尽数坑杀,而是思虑自己江山的安危。只可惜李日尊被仇恨蒙蔽了眼睛,残存的理智,也不过是让他没有尽起二十万大军,自己还在升龙城坐镇罢了。
交趾大军大部分就在城外驻扎着,接到李日尊的旨意后,立即收拾营帐辎重,准备开拔。更有前锋部队,抢先一步骑着快马,沿河直奔西北而去。这伙骑兵,很明显便是宣光州城的军队。他们的老巢被人袭击了,还不心急火燎地急急忙忙往回敢?哪怕是知道,以宣光州城那几个守兵,根本守不住宣光州城的,他们还是抱着一丝希冀。
宣光州城距离升龙城,骑着马不过三日路程。而十五万大军,又有粮草,又有辎重,能在五日内赶到,已经算是百战之兵了。
两日后,宣光州城内的禁军,接到了探马回报,得知了李日尊纠集了大部人马,准备向宣光州城扑来。
听完了探马的禀告,卢尘洹让他再探,转身笑呵呵地说道:“这个李日尊,是真的急昏了头!”
折克行笑了笑,没有说话。敌人昏聩,是自己的最大福音。但他从来不会把胜利寄托在敌人的愚蠢上,而是设身处地把自己想象成敌人,在这等情况下会怎么做。所以折克行不会说李日尊走了一步臭棋,而是想着他到底要怎样做。
一旁的邹游问道:“那我们就按先前所说,分兵三路?”
“不急不急,尚有一日,敌军前锋才到,不如我等以逸待劳,杀他个措手不及,好震慑敌胆!”当卢胖子进入战争状态后,他的鬼点子是一个比一个多。但这也是一种天赋,要对敌人的行踪,行军速度有着最为准确的判断,才能在一瞬间做出最正确的决断。
邹游一愣,随即由衷地佩服道:“不错,安南那十几万大军,要五日方到。那先头部队,也就万余人,虽是骑兵,并非不能伏击。”邹游这才领悟到,纸上谈兵,和真正打仗是不一样的。纸上谈兵,只能循规蹈矩地打仗。有迹可循,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优缺点都暴露在人家眼中。只要敌人设计埋伏,很可能就会饮恨沙场。最出名的战役,就要属战国时“围魏救赵”,孙膑斗庞涓的经典战役了。孙膑料敌在先,攻敌之必救,庞涓不得不回师,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赵国之围得解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用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主张,与韩结好却不急于发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也实力大损时,才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魏国眼见胜利在望之际,又是齐国从中作梗,其恼怒愤懑自不必多说。于是决定放过韩国,转将兵锋指向齐军。齐军已进入魏国境内纵深地带,魏军尾随而来,孙膑针对魏兵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并在马陵利用有利地形,选择齐军中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号,一齐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字样。
庞涓在接连3三天追下来以后,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庞涓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
庞涓输就输在以为自己兵力强大,孙膑又被他设计挖去双膑(膝盖骨),成了残疾人,从而小瞧了孙膑。殊不知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的优点缺点孙膑都知道。依照他的性格设下埋伏,那是一埋一个准。若是庞涓再聪明点,再随机应变一点,就算元气大伤,也不至于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
以往邹游不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回想起在皇家军校里狄青好像也讲过这个战例,他这才触类旁通,明白了“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真谛。唯有处于机动多变的状态下,根据形势制定战术,敌人才看不清自己真正的意图!
邹游还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卢尘洹已经问折克行道:“折将军,你认为此计如何?”
“若地形合适,可以一试!”
折克行谨小慎微的态度,很符合卢尘洹的胃口。
“折将军,你看,这里是一处密林,中间有条商道。虽非通往宣光州城之必经之路,可安南人想回师宣光州城,定然会从这里通过。其余道路,或绕远,或崎岖不堪,不能驰马。若我等在别路上故布疑阵,定能诱使敌军落入圈套之中。”卢尘洹叹息一声说道,“唉,这安南人虽处处学我中原,但不过是东施效颦。若是我汉人领军,见有疑阵,肯定会知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道理,此计便要反过来用了。”
邹游没有那么乐观,皱眉问道:“指挥使,若是敌人不上当,那又将如何处之?”
“简单,我们先将全军带出宣光州城,若是安南人不上当,那就此兵分三路,按原先所说,邹教习你领水师,折将军你领骑兵,本将领步军,将安南搅个天翻地覆!”卢尘洹没觉得有什么,别人看穿有伏兵,那是人家的本事,他计谋不成功罢了。一击不中,飘然远遁,是卢胖子一向的风格。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卢胖子虽然是个战争狂,但他也是很爱惜自己性命的。别功劳没捞着,反倒送了自己小命,那就不值当了。
见卢胖子计划周到,邹游也默认了这次伏击计划。
一场大战,又在酝酿之中。(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扑空
“报!前方官道,似有汉军在埋伏!”
“报!前方林中商道,并无汉军踪迹!”
“报!前方小道,路面崎岖,仅能通行一马!”
连续两个斥候来报,让宣光州州牧有点惊疑不定。“州牧,官道虽平坦,可自官道走,到宣光州城要走远三十里路。林中商道,虽有些颠簸,但马亦能飞驰。”州牧身旁的一个将领,似乎对这一带的路况很熟悉,“况且官道上有汉军,想必汉军定然以为我等会走官道。我们反其道而行之,自商道杀出,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那州牧还在皱眉,似乎并没有下定决心。“荒谬,岂不闻‘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汉人这般狡诈,怎会只在官道上埋伏?州牧,依我之见,汉军定会在林中商道上埋伏,专门候着我们!”一个随军军师一般模样的书生,不屑地说道。
那个将领涨红了脸:“你一个书生,懂得甚么行军打仗?在大顺连个功名都拿不到,就会来大越,颐指气使,指手划脚!”
“你……你含血喷人,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军师急坏了,差点没骂起人来。只是他读书太多,就算骂人,也是软绵绵的,一点都没有杀伤力。
听到这,那州牧都有些不耐烦了:“行了,你们都别吵了,我自有主张。”
那军师说道:“州牧,我们兵力不多,不宜冒险,不如就此驻扎,静候大军到来,方才是完全之策。”
此话正中那州牧下怀,点了点头说道:“此计甚妙!”
“州牧不可!宣光州城危在旦夕,还在这里逗留,岂不是……”那将领都急坏了,差点没跳起来。
那州牧似乎也认命了,缓缓地说道:“以汉军的态势,攻下宣光州城不过举手之劳。我们便是再快,也改变不了宣光州城早已落入敌手的事实。若是我们再中埋伏,那才是灭顶之灾!”
一语惊醒梦中人,那将领思来想去,这个是正理。但他还是急得团团转,要知道他的家人全在宣光州城内,也不知道如今怎样了。
“传令下去,就此安营扎寨,生火造饭!”
这一万多交趾骑兵,缓缓下了马。很多人的双腿都合不拢了,一个个走路的姿势极为怪异。在马上颠簸了两日三夜,换做谁都受不了。当炊烟袅袅升起,离他们只有几里远的禁军见了,很是气馁。原先幸苦布下的陷马坑和绊马索,都发挥不出作用了。
卢胖子一见此状,便判断出:“这伙安南骑兵倒是机警,想来他们是铁了心要等其余大军上来了。”
邹游说道:“既然如此,何不趁夜偷袭?”
折克行说道:“非也,此际方才是偷袭良机!”
邹游乍听此言,先是不解,后来才恍然大悟:“是了,他们还在埋锅做饭!”
“不错,当他们吃着饭的时候,再奔袭过去,他们根本反抗不得!”卢胖子用赞赏的眼光看了看邹游,似乎已经有点认可他了。任凭哪个将领都是这样,没真正领军打仗前,以为打仗就那么回事。其实真正掌军了之后才发现,要率领一支大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且不说后勤辎重,就是如何排兵布阵,就够头疼的了。邹游真心觉得在皇家军校里面的什么沙盘对抗,甚至是实战演习,都比不上实战的万分一二。
当汉军神兵天降的时候,那一万多交趾骑兵,还在扒着饭。发现了汉军到来后,很多人甚至都找不到自己的兵刃在何处。零星抵抗的,都被杀了。其余的,几乎没有反抗,就成了俘虏。
卢胖子也不客气,将他们的兵刃、粮草、马匹全都“没收”后,才扬长而去。
禁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多交趾骑兵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扒光了甲胄,缴了兵刃,丢了马匹,糊里糊涂就成了败军之兵。最惨的是州牧,不仅被人扒光了衣服,光着腚,暴露在一众士卒面前,所有人都忍俊不禁笑了起来。州牧怒道:“笑甚么笑,小心自己项上人头不保!”
他大概已经想得到,李日尊会是怎么样大发雷霆了。而他们是“罪魁祸首”,下场可想而知。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起来。
“罢了,要是不想死的话,就去宣光州城罢。汉军来去匆匆,想必已经放弃宣光州城了。收复了宣光州城,只要对外宣扬,我们战胜了汉军,自己伤亡惨重,却夺回了州城。陛下就算责罚,也不会责罚过重……”
那军师羞赧地说道:“州牧,是我估计有误,汉人并非在此埋伏……”
“不,他们早就想埋伏我们的了,你是没有留意他们自何处而来!”州牧指了指那林中商道,叹息说道:“若没有你的阻挠,或许我已然踏进汉军的埋伏,那时候就没有这般幸运,能伤亡这般小了。能保住性命,那是不幸中的万幸。你无须自责,如今要做的,是尽快赶回宣光州城。”
当他们自林中商道赶回宣光州城时,发现早已不见了汉军踪影,城门都是洞开的。事实证明,州牧的判断是对的。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对百姓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反倒是帮了他们不少忙。就连投降的士卒,也不会去刻意为难。城内百姓,私底下还说大顺如何如何好,甚至已经有人知道,交趾原先是中原皇朝的一部分。
州牧吃了一惊,连忙派人出去,禁止再论大顺。只可惜他不懂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越是不让说,百姓就越是明白,原先李朝对他们宣扬的一切都是错的。汉人并没有那么坏,交趾也不是他们所坚信的那样是无辜的。
这可不得了,当几日后李日尊得知内情时,气得脸都绿了:“这汉军果真是天兵神将,来去无踪的?不成,就算是将整个交趾翻遍过来,朕亦要将这伙汉狗坑杀殆尽!”他已经感到了深深的畏惧,当百姓不再受他愚弄的时候,他还能不能维持统治,都是未知数。李日尊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以至于慌了手脚,连惩戒那个宣光州州牧都忘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两骑
让李日尊没想到的是,除了火炮教习邹游早就率领水师沿河而下之外,其余的禁军却是待在宣光州,距离州城仅二十余里的密林外驻扎着。
几日前的那场伏击战,让后勤保障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禁军,“意外”地获取了许多粮草,又能再支撑一段时间。更让卢胖子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是,那一万多匹马落入了禁军手中。要知道,交趾的马可是自回鹘引进马种,和当地马匹混交而成的马匹,虽然没有回鹘良马那么优秀,但在军马匮乏的大顺,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或许禁军的运气就此用完了,卢胖子还想着再伏击一下,可交趾人似乎学聪明了,再也没有出过宣光州城,让卢胖子的计划一再落空。除了捉到一些交趾斥候之外,蹲伏几日,都毫无收获。
五日了,都等不到交趾大军,卢胖子和折克行就到不得不分道扬镳的时候了。
“折将军,这一万人和两万多匹马,就归你统率了。”
骑在自己爱马上,卢尘洹在谆谆叮嘱道:“能不能为大顺收复旧土,就看将军的了!”
折克行也知道自己肩膀上的重担,认真地点了点头:“我自当竭尽全力,配合将军!”他们虽然相处时日无多,但在配合上的默契度却无人能比。卢尘洹相信折克行,除了他们惺惺相惜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在他们对于行军布阵上的看法相当一致,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这样的良将,是绝不会给同僚拖后腿的。其实自折克行的战绩也就看出来了,当年种谔在大同府被契丹人打得大败亏输,要不是折克行率三千精骑,冒死断后,种谔岂能逃出生天?那三千精骑,硬是把二十万契丹人拖住了半日,最后被合围后,才不得已分散突围。那一战,折克行带着几十残兵回到大同府,却没有半寸功劳。虽说是种谔迫不得已,却也因此埋没了折克行。
沉寂了数年后,折克行时来运转,总算等到了明君。
要知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在这个年头不是什么新鲜事。怀才不遇的例子,多了去了。折克行原本以为自己一身武艺兵韬,就要埋没在大同府,就做一个从七品的武义郎,正八品的团练使的时候,一旨圣意,将他调往大理府。自此,他的人生拐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与交趾人的几次大战,让他沉寂的心,都变得炽热了起来。一身才华得到施展,有比这个更畅快的事么!
卢胖子与折克行乃是武将,惜别在他们看来,过于儿女情长。只听卢胖子意气风发地说道:“一月之内,本将要让李日尊,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折克行也豪气万丈地说道:“我会将升龙城周边,弄得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哈哈哈……”
两人大笑几声后,便各自调转马头,赶赴自己的战场了。
卢胖子率领两万多禁军,直扑安沛府而去。
而折克行,则转头东去,往升龙城一带策马奔驰,还是沿着官道一路慢行,似乎有大张旗鼓的意思。就连一般的交趾百姓,都不曾躲避。遇到零星交趾士卒,遇到抵抗的、逃跑的追上便杀了,投降的则缴械——连身上的粮食都不曾放过。
不出两日,在升龙城内的李日尊便接到了斥候来报,说有一股汉军要来攻升龙城。李日尊一听,差点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问道:“汉军此时在哪,来了多少人马?”幸亏李日尊也是经历过战阵的人,不然的话,他早就下旨弃城而逃了。升龙城在子母炮的轰击下,城墙已经酥脆不堪,似乎只要用一点力,就能推倒一样。在这样的城池里死守,那是最不明智的事情。
斥候答道:“回禀陛下,汉军仅一万余骑,余者不知所踪。”
李日尊的神情变得有些奇怪了:“不对,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你且再去探,看其余汉军在何处!”李日尊到底不是草包,也是上过战阵的皇帝,熟读汉人兵书,甚至连三十六计都熟稔于心。
那斥候领旨而去后,李日尊才慢慢地沉思了起来:“汉军就一万多人,能翻得起什么大风大浪来?要是有个五万人,说不定朕就要调回大军了……”
虽然兵书上有说,兵不在多而在精,可是人数这么少的情况下,在冷兵器作战,特别是已经发展到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冷兵器时期,单一的骑兵已经没有多大威慑力了。或许只有像游牧民族一样的骑射兵,才能有威慑力。
李日尊并没有和契丹人打过仗,也不懂契丹人的作战方法。所以他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汉人只会用骑兵冲锋,分割包围,制造混乱的认知上。却不知道,折克行在边境这么多年,早就把契丹人的战术学到了。平素训练,练习骑射是最为主要的。本来折克行知道有洪祥式步枪这个威力奇大的武器后,还想着能不能在马上使用。但他很快就放弃了,皆因洪祥式步枪装填太过缓慢,在颠簸的马上就更慢了,甚至比不上弓箭。战马冲锋的速度是很快的,往往打不到三两枪,就已经冲了百丈远。在颠簸的马背上装填黑、火药,稳定性太差。再加上洪祥式步枪采用的是燧石击发,很容易走火。平日里走火,最多便是伤亡一个人。但是在马上,洪祥式步枪一走火,打中马匹的话,很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后面跟着的骑兵根本来不及反应,那结果是灾难性的。
鉴于这几点,禁军骑兵还是没有更换装备,而是继续使用弓箭。在折克行的训练下,虽然这禁军的骑射技术是比不上契丹人的,甚至连战马都比不上,但虐一下交趾人还是绰绰有余。若非有这样的底气,折克行焉敢用一万人对上整个交趾国?
如虎添翼的是,他们现在一人有两匹马,可以换着来骑,节省马力,机动性更强。只要探马探知了交趾大军的动向,凭着如此强大的机动性,折克行敢拍着胸脯保证,在交趾国境内,只要他不愿意,就不会给人合围。他作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就是有这样的自信!(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章:乔装打扮
很快,折克行证明自己的机会就来了,虽然他早就不止一次证明了自己。
李日尊为了试探出大顺禁军的真正意图,从宣光州调回了五万大军,准备合围这一万多禁军骑兵。
折克行却早就通过探马和监察司暗探,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七万交趾军队就快要形成包围圈——你没看错,李日尊连升龙城里的五万军队都咬着牙掏出两万来参与合围了!
折克行却在交趾大军形成包围圈之前,奇迹般地逃脱出来,一路上还是射杀不少敢于追杀的来犯之敌。哪怕交趾大军像块牛皮糖一样,不顾生死追击禁军,却还是抵挡不住禁军犀利的箭矢。
在死亡的恐惧下,许多交趾士卒胆怯了,慢慢地放慢了马匹的步伐,大顺禁军则丝毫没有减速,淡定地扬长而去。
此役,交趾大军死伤过千,可禁军的伤亡却寥寥无几。
李日尊接到战报后,平静的面容下,是一股深深的担忧。这股汉军实在太过强悍了,若是他们如此跳脱,他完全拿这一万禁军没辙啊!更别提还有几万汉军不知去向,若是他们深入交趾腹地,或者联合占城、真腊来攻,交趾危矣!
到了这个时候,李日尊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