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东汉末(庄不)-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领着晋阳县寺的下属,近百人在城门口等着,一看赵云和贾诩赶到,纷纷上前招呼。

赵云很和气的向他们打招呼,然后一马当先,走出了城门。大汉官仪有规定,官员出行必须坐车,骑马就算是失礼,可是并州山地多,坐车非常不方便,而且自从开了西河和雁门两个牧苑后,并州本地的马价非常低,骑马成了最方便、成本最低的出行方式,再加上并州刺史赵云是个武将,来来去去的一向是骑马而不坐车,于是不知不觉的,大小官员都骑马了。刺史就是专管官员的,他自己都骑马不坐车,还能弹劾谁?所以并州官员只要不出并州,一般都不坐车。

而并州的名士也和中原的名士不一样,中原的名士讲派头,讲悠闲,要的是那种从容,那种风雅,现在连马车都不怎么坐,改坐牛车,而并州的名士则更多一些阳刚气,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像王允那样文武双全,能够临阵搏杀,但大多性格偏急,做事讲究效率,所以都喜欢骑马而不肯坐车,至于牛车,除了老人,根本没有人坐,哪怕是普通的年轻人都想要一匹好马,骑一匹牝马出来都不好意思见人。

当刘修看到一大群穿着官服、骑着战马飞奔而来的并州官吏时,他忍不住笑了。和他第一次来并州相比,并州人的精神面貌还是有了很大改变的。

赵云领着大小官员上前见礼,刘修也不下马,就在马上向大家拱手致意,然后一起回到刺史府。这时候,那些小吏就没机会进正堂了,只能在刺史府候着,整个晋阳县,只有晋阳令戴黍有资格站在堂下。

戴黍字书平,淮南人,出身很一般,因为读书用功,参加了第一年的大考,后来在司徒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书吏,被宋丰推荐出任,先在朔方做了三年的广牧长,政绩不错,被朔方太守吕布评为朔方政绩之最,推荐到刺史府,赵云便委任他做了晋阳令。

晋阳是太原郡的郡治,又是并州刺史府的所在地,这个晋阳令肯定比普通的令长要强,但是官员也多,管理也复杂。戴黍能力不错,又有并州刺史赵云的支持,这官做得还是可以的,而且县长的俸禄只有三四百石,令的俸禄却是千石,翻了一倍有余,这日子好过多了。只是戴黍家境不好,父母在老家没了土地,无法生存,他只好把父母妻儿都接过来了,还有一个幼弟,这样一来,他这千石俸禄就有些捉襟见肘。

所以他今天虽然拿出了最好的衣服,可是屁股后面还是有一个大补丁,补丁是新补上去的,和已经洗得发白的官服一比,特别显眼,站在那些大部分都是并州世家、豪强出身的其他县令、县长之间,他显得特别的寒酸。不过也正因为这寒素,他第一个吸引了刘修的注意。

刘修从堂上站起身,走到廊下,扫视了一下站在院子里的县令长们,太原郡十六县,一个令,十五个长,不到四万户,晋阳一县就居了近三成,戴黍这个晋阳令也就显得举足轻重。

刘修招了招手,示意戴黍走近些。戴黍有些意外,没想到那么多功曹、主簿之类的大吏站在堂上,刘修却先招呼他这么一个小县令。县令虽说是国家正式官员,比功曹、主簿之类的身份要高一些,但是功曹这类的大吏都是本地豪强,实际权利可比他这个外来户县令要大多了,一般朝廷来了官员,都要先接见他们,然后再轮到县令、县长之类的官员。

“你就是那个淮南的戴书平?”刘修笑道:“我听说最近不少流民迁入上党,上党人口增加了不少,可是和晋阳相比还差得不少,你这晋阳令不仅在太原十六县中首屈一指,就是整个并州,你也是响当当的,怎么穿得跟叫花子似的,莫非要故意在我的面前表现你的清廉,还是想以实际行动说明县令长的俸禄太低?”

堂上堂下的众人听出了刘修玩笑的意味,都笑了起来,至于是真心的笑还是附和的笑,那就说不清了。

戴黍也不紧张,躬身施礼,从容的说道:“敢教将军得知,要说俸禄,黍的俸禄的确在并州近百个县令长中是最高的,原本不该穿得如此寒酸,不过黍家里人口众多,所以手头便有些紧张,并不能说明县令长的俸禄太低,虽然……县令长的俸禄确实不高。”他淡淡的笑了笑,又不卑不亢的说道:“至于清廉,一来黍曾读圣贤书,为官清廉是本份,无须在将军面前表现,二来黍虽然不富裕,但俸禄还勉强够一家人生活,没有到不得不贪墨的地步。”

刘修眉毛一挑:“你的意思是说,那些人贪墨,都是不得不如此?”

“将军,人皆有廉耻之心,能做县令、县长的,大多是读过书的人,如果不是到了那一步,有谁愿意自污名声?”(未完待续)rq

第五卷天下崩第452章并州问政(中)

感谢看见彩虹的狗等书友的赠送章节,那些看db的书友快去领取吧,顺便留下推荐票,这两天推荐票有些不坚挺啊。

刘修笑容满面,连连点头,突然停住了,转过头对温恕说道:“温君,那我就有些不明白了。戴君是千石的县令,一个人的俸禄相当于三个县长,就算家里人口多了些,也不至于相差这么说,既然他手头紧得官服上要打补丁,那些县长们怎么就一个个穿得这么光鲜,莫非……”

说到这里,刘修故意顿住了,扫向那些县长们的眼神也有些不善。那些正眼巴巴的等着这位并州的实际控制者,楚王世子,卫将军大人垂询呢,突然听到这么一句,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这位卫将军什么都好,很多地方都给并州带来了实惠,可是有一点让所有当官的人都紧张,那就是他处理起贪墨的官员来绝不手软,轻则永不录用,重则杀人。

“哗啦”一声,除了戴黍之外的十五个县长全跪下了。

“将军,你误会了。”温恕心知胆明,可是这个时候又不得不说:“我敢以项上人头向将军保证,这些人没有一个贪墨的。”

“哦?”刘修拖长了声音,“温别驾,我怎么觉得你这项上的人头有些摇摇欲坠啊,这十五个人没有一个贪墨的?”

温恕的汗也下来了,强笑着说道:“将军,我敢保证。这些人都是我并州子弟,俸禄虽然低,可是家世尚好,将军在并州实行新政,如今家给人丰,他们家都有出资,每年经营收入少则几十金。多则数百金,供一个县长还是绰绰有余的,又怎么会贪墨那几千几万钱呢。”他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又接着说道:“再说了,并州每年因贪墨而丢官的官员名字都挂在城门口,这种让祖宗蒙羞的事情。有哪个愿意做?”

“果真如此?”

“果真如此。”温恕怕自己一个人说话的份量不足,又连忙对那些跪在地上的县长们说:“你们说,是不是如此?”

“温君说得正是。”

“别驾所言甚是。”

“将军,温君所言句句是实啊。”

“那我就有些受宠若惊了啊。”刘修笑了一声:“子龙,看来你的功劳也不小,任并州刺史几年,居然县长们都自己带钱来做官了,我想大汉四百年,恐怕还是绝无仅有的,这倒让我想起春秋时的世卿。莫非诸位也想恢复世卿世禄的古制不成?”

世卿世禄是分封时代的产物,在天子朝堂上当官的人都是有世袭的贵族,有封地所产的财富为支撑,他们做官理事是不拿俸禄的,爵位是世袭的。基本上官位也是世袭的,普通人想挤都挤不进去。刘修说他们是世卿,那可更是诛心之语,直接说人家是想分封当贵族了。

温恕不敢吭声了,就连王允等人也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刘修说出这么重的话。由此可见,刘修虽然脸上在笑,可是心里已经恼火到了什么地步。他们都有些紧张起来,刘修在并州行新政,一切行为都按当初和他们签订的协约办事,第一次签了三年,第二次签了五年,目前已经执行了近三年,也就是说新政执行了有五年时间,在这五年内,他们曾经给了刘修巨大的帮助,如果不是他们借钱给刘修,刘修不可能那么快平定鲜卑人,但是刘修也给了他们巨大的回报,这几年并州不仅吸引了不少流民来入户,而且工商之利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涨,几乎所有世家都从中得了利。不管他们内部怎么争夺,但总体上而言,他们都希望能继续执行新政,接下来再签一个期限更长的合约,让他们的财富再上一个台阶。

要想签合约,就不能得罪刘修,可是现在看来,刘修明显非常不高兴。

原因就是并州人利用县令、县长的俸禄低,而刘修对官员贪墨又非常痛恨的心理特点,把外来的县令、县长都挤跑了,如今在并州任职的县令、县长近五成都是并州本地人,太原郡十六县更是只剩下戴黍一个外地人。他们真的不贪墨,正如温恕所说,他们都是出身有实力的家庭,根本不在乎那一点小钱,他们要的是权,他们要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家族谋利,更要利用本地人的整体实力和刘修博弈,把那些贫穷人家出身的学子挤出官场,挤到工商之路上去,为他们生财。

当并州的县长、县令全部是并州人的时候,这并州还不是并州人说了算?

他们没有用阴谋,他们用的是阳谋,所有的一切都找不出破绽,但是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目的并不单纯,他们敢于这么做,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手脚很干净,没有什么短处抓在刘修的手里,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刘修在这个时候不敢和他们硬碰硬,谁都知道天下大乱不可避免,刘修的根基就在并州,他如果和并州人翻了脸,不怕并州人转而支持袁绍?

可是刘修一到晋阳就翻了脸,态度强硬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温恕等人愣住了,一时不知道是按预定计划向刘修施压呢,还是让步。他们原本也有商定,如果刘修态度强硬,那大家就一起和他谈判,但当时根本没怎么考虑这个可能性,所以想得更多的是怎么为自己的小利益集团争取更多的好处,在签新的合约时,对自己更有利,在真的要联合起来与刘修较量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初估计的远远不够。

比如,谁先跳出来?谁先跳出来很重要,成功了,他的功劳最大,当然要分最多的一块,可是如果失败了,他那可能就是替罪羊。就算不失败,也有可能成为刘修盛怒之下的牺牲品。

刘修这么强硬,他们能成功吗?如果刘修败了,他会怎么做,会把晋阳的学堂全部撤走,还是举起屠刀大杀四方?

堂上的气氛变得非常压抑,所有人都在盘算,仓促之间,他们也不好坐下来商量,在盘算刘修的心思时,他们还要盘算着其他伙伴可能如何进退。

刘修对这些人的心思一清二楚,他之所以在一进晋阳城的时候就发飚,就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来不及串联,否则让他们商量商量,这事就真没法办了。当此之时,要他放弃并州那是万万不能的,哪怕退一步说,他宁愿拿起刀把那些世家杀光了,也不能把并州拱手让出去,便宜了袁绍。

这些人都是人精,但是他也是人精,而且他手里有武力,这是他最大的倚仗,不管这些并州人跳得怎么凶,赵云、贾诩和吕布等人牢牢的把兵权掌握在手里,他就不怕这些人玩出什么花样来。说到底,目前并州人还不具备和他平起平坐的资格。

等并州全成了并州人的并州,外地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时候,形势就不同了,他再这么强硬,很可能下场就是他被赶出去。

“子师。”刘修放缓了口气,把王允叫到面前:“你在关中的时候,有没有听文若说过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论?”

王允点点头:“臣听文若说过一些,不过不是很详细,只知道非常有见地。敢请将军在此宣讲,也好让我等长长见识。”

刘修很满意,他知道王允在关中的时候和荀彧非常亲近,他对荀彧讲过的那一套关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理论,王允全都知道,他还和荀彧多次探讨过这个问题。现在他问王允,只是想找个话头,表示接下来要说的不是空穴来风,是经过两个王佐之才认可的。而王允也非常识趣,自己不说,由刘修来说,更以他在并州的威望先下了一个“非常有见地”的评语,不由得那些人不看重几分。

从一句话中,他已经向刘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将军,我王允、我祁县王家是支持你的。

刘修欣慰的一笑,看来之前让王允沉寂一段时间是有好处的,如今的他虽然依然刚直,但是眼界已经超出了同时代的人,他不再像这些人一样局限于争夺既有的蛋糕,而是更多的想着怎么做大蛋糕。

“温君,我看到报告上说,新政实行五年以来,并州的财赋已经快要翻一番了,有这回事吗?”

温恕连忙点头:“将军所言甚是,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年初新来了三十多万流民,并州人均收入已经翻了一番了。”

“诸位的家资也厚实了不少吧?”刘修转过头看看郭缊:“令尊可满意?”

郭缊笑了笑:“皆是将军恩德,我们这几年都过得不错。家父对将军敬佩不已,特地关照我邀请将军到寒舍一聚,备薄酒以示谢意。”

“能得郭公一赞,我这酒虽然还没喝,就已经有些醉了。”刘修笑了笑,大家听了这话,也轻松了一些,跟着笑了起来。刘修又和几个相识的人说了几句家常,然后转身道:“温君,我想请问一句,并州的财赋得以增加,这其中有几分是工之利,有几分是商之利,又有几分是官之利。”

温恕眉头一皱,他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过分析,一时回答不上来。

刘修又说道:“诸位大部分都是官宦世家,我想请诸位扪心自问,你们以前的财富积累速度,是比现在快,还是比现在慢?当官,究竟是不是致富最快的门径。”他提高了声音,沉下了脸:“我再想问问你们,你们是想几十年、上百年的这么发展下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堂堂正正的生财致富,还是想做个民贼,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来掠夺致富!”

第五卷天下崩第453章并州问政(下)

求推荐票!

众人一片沉默。

刘修随即把当初对荀彧说过的一套理论说了一遍,经过和荀彧的多次探讨,他的这套理论现在更加丰富,更加切合眼下的事实。

这个理念的基础很简单:创造财富的人并不是当官的,也不是商人,而是农夫和工匠,农夫耕种,春播一粒种,秋收万粒粮,多出来的那些就是他的创利,工匠把树木变成各种家具、用品,把米麦变成淳厚的美酒,把臭哄哄的羊皮变成精美的皮鞋,这些都是创造,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财富。

而商人是什么?商人是流通,充分发挥各种商品的价值,一件商品能卖那么多钱,不是因为商人的创造,只是商人把商品由无法充分体现其价值的地方转移到了能够卖出高价的地方,充分发挥出了商品原本具有的价值。

那么官员的作用呢?官员的作用是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减小中间消耗,他本身同样不创造财富,但是他能让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来创造财富。

商人怎么致富?那是靠贱买贵卖,赚取其中的差价。当官怎么致富?他当然也付出了劳动,但是他也得到了俸禄,这就是给他的报酬。商人要赚更多的钱,就要运更多的货,走更远的路,而官员怎么才能赚更多的财富?那就是管理更多的人,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是做更大的官。

这些都是有限度的。

商人可以把商业经营得很大,可以雇佣上千、上万人,可是走得越来越远,但是如果没有厚实的工业基础,他卖什么?他自己是不创造财富的,如果有一万个商人,却只有一个匠人。那他能赚钱吗?他的限度是工匠们创造的财富多少。

当官呢?如果不以权谋私,不想贪墨,那他就算是做到三公又如何?三公一年的俸禄号称万石。一个月是三百五十石,给谷一百七十五石,钱一万七千五百。就算加上各种赏赐,一年最多三百金。这三百金还不是他尽得的,他有很多宾客要养活,就算是他全得,三百金对于经商的人来说也不过是中等规模,并州的世家豪强中年入三百金的不是一个两个,可是整个大汉国才有几个三公?

那为什么当官的最容易发财?那是因为他们在掠夺,不是在创造,这样的财富增涨不值得骄傲。如果大家都去掠夺,并州这些年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景像。掠夺也许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创造财富。但是他不可能长期的掠夺下去,他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大汉历史上那些暴富的权贵就是例子,他们靠掠夺起家,但有哪个超过百年?窦家。梁家,耿家,马家,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袁家也要继他们后尘,他们自己是富了。可是代价就是大汉的崩溃,黄巾为什么能造成那么大的声势?就是因为富了一个袁家,就有成千上百个农夫破产。

你们希望并州也像大汉一样崩溃吗?你们想成为啃光并州根基的蛀虫吗?你们想抛弃堂堂正正的致富方式,改用更快的掠夺来致富吗?如果你们这么想,那么新政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要想掠夺,老子的拳头最硬,刀最快,你们谁也抢不过我。

刘修最后说道:“县令、县长的俸禄,我暂时不会调整,但是会有相应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县令、县长可以过得有尊严,但是要想靠这个发财,我奉劝诸位死了这条心。我不会容忍一般穿着官服的民贼在并州横行,如果非要有的话,那请你们让一让,让我先抢一把再说。”

说完,他一甩袖子,扬长而去。赵云和贾诩连忙跟上,王允犹豫了一下,也跟了上去,温恕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看着一个个目瞪口呆的大小官吏,没好气的摆了摆手:“诸位,还等什么,非得等将军要带着人去你们家打劫?回家告诉你们的子弟,别往经学堂挤了,三年之内,并州子弟别想再入仕途,至于现在那些已经入了仕途的,你们要是愿意继续拿钱做官,那也随你们便,不过小心些,别被我抓住了,要是谁敢动手脚,那不仅是跟我作对,也是跟并州的所有家族作对,别怪我不客气。”

郭缊也挥了挥手,“好了好了,大家都散了吧,到外面休息一下,多想想将军刚才说的话,你们是想继续和将军一起行新政,还是想做个民贼。想清楚了,待会儿给将军接风的时候,你们都表个态,也让将军看看我并州人的觉悟。”

大家互相看看,三三两两的散了。温恕和郭缊等几个大吏互相看看,也来到刘修休息的后堂请见。刘修正在和王允、贾诩说话,脸色还算可以,温恕这才宽了心,连忙上前请罪:“将军,是我糊涂了,辜负了将军的一片美意。”

刘修连忙将他扶起来,安慰了几句,又正式说道:“当初我和诸位签这个合约,为的是什么?其实不为别的,就是想约束我自己。大家都知道文景之治来自于黄老无为之道,为什么无为之道能造就文景之治?因为天下事,最怕的就是有权的人,普通农夫能折腾个什么事出来?可是有权的人随便一句话,就能让无数人倾家荡产。孝文帝、孝景帝能被后世称为明君,就是因为他们有所惧,我不是圣人,更不敢和孝文帝、孝景帝相提并论,所以我就和大家签一个合约,并且公布于世,让所有人都来监督我。”

他笑了笑:“其实不瞒你们说,我手头紧的时候,也真想把这合约给撕了,放开手脚抢一回啊。”

温恕等人啼笑皆非。不知道刘修是开玩笑,还是真有这个打算,不过细细想来也真是,这个新政限制最多的就是刘修,他在最困难的时候,要向大家借钱,而不是强行摊派。欠下的钱每年都要给利息,如果不是去年靠战马发了一笔横财,又向黄巾高价售粮。刘修到现在还欠他们钱呢。

“我真是糊涂啊。”温恕再次自责:“将军都知道自律,我却昏了头,对这种自毁根基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险些让新政夭折,真要到了那一步,我不仅对不起将军,更无法向并州的父老交待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修淡淡的说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温君,上次子师犯了错,我是全州通报批评的,这次你也不能例外。有得罪的地方,还请海涵。”

温恕脸色一僵,正好看到王允得意的目光,嘴里有些苦,心道这是全并州人的想法。现在却是我一个人倒霉,还要全州通报批评,脸可就丢大了。上次收拾王允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一天呢。

可是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也无法推却责任,只好低头接受。

“好了。通报的事拖一步再说,你们给我讲讲并州这两年的发展情况,我只知道并州人现在有钱,究竟怎么个有钱法,我还真不太清楚。”刘修兴致勃勃的笑了起来,一指郭缊:“令尊曾经是大汉的帐房,就由你开始吧,你们郭家这几年发展得怎么样。”

郭缊笑了起来,拱拱手道:“将军,不瞒你说,我们郭家在并州还算不上最好的,不过,既然将军有兴趣先听我说两句,我就抛砖引玉,说说这几年的收获。待会儿将军可以听子师说说,他家这几年生意做得可大了。他这个王佐之才没佐圣王,先把自家佐得暴富了。”

“是吗?”刘修大笑,“那等你说完,就由子师接着说。”

王允原本一直绷着脸,听了这话,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郭缊道:“你啊你,就知道整天盯着我。我算什么王佐之才,你才是,你们全家都是。”

众人大笑。

贾诩抚须颌下短须道:“子师,我看你也不要谦虚了。如今将军也是楚王世子,楚王只有他这么一个后人,将来这王爵肯定是要传给他的,你这王佐之才如今找到了用武之地,可不要错过了。”

王允心领神会:“能够辅佐楚王世子,是臣的荣幸,想不到郭林宗当初的谬赞,今天成真了。斯人风采,令人难忘啊。”

刘修心中一动,和贾诩交换了一个眼神,有些美滋滋的,王允特地说起郭泰,那可不是随意一句话。“瞻乌爰止,于谁之屋?”这句预示着大汉将亡,天命在袁的话,就是郭泰说出来的,如今由郭泰亲口评定为王佐之才的王允拜在他的座下,那可比那句暗示的话更有份量。别的不敢说,只要屋里这几个并州人出去宣扬一下,那并州人绝大部分都要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走了。

这楚王之位看来还是大有用处啊,成了宗室,至少在现阶段,至少王允、荀彧这种心里还有天子的人不再排斥他了。如今天子大权帝落,宗室理所当然的要担负起藩卫皇室的重任,效忠于他,就是效忠于陛下,这个理说通了,好多事做起来就顺畅了。

“能得子师与诸位襄助,那是我的荣幸,大汉的荣幸。”刘修起身,对众人深施一礼。

赵云等人连忙还礼:“愿为世子效犬马之劳。”

推荐一本都市新书:《极限抽奖系统》,书号:2480391

一个普普通通家境平凡的高中生徐风在学校受尽屈辱毅然反抗却因此因祸得福得到了极限抽奖系统他不是传奇,而是传说一起看他如何在众花中穿梭,都市中纵横,又会遇到哪些千奇百怪的事情一支国内最强的特种部队穿梭于各种神秘遗迹,不为财富,不为名誉,只为揭秘。

第五卷天下崩第454章巡边(上)

天子坐在德阳殿上,冬日的阳光照进大殿,照亮了门槛内的一片地板,那里是官员进出的地方,磨损得最严重,平时注意不到,此刻在阳光的照耀下便清晰的呈现出一个浅浅的凹坑。

天子眯着眼睛,定定的看着那个凹坑,半天没有动弹。在他的手边,放着一封刚刚到达的奏疏,是荆州刺史刘表派人送来的。刘表说,因为江南四郡大乱,北方的南阳又连续打了两年的仗,颗粒无收,荆州今年收成非常差,更重要的是后将军袁术已经疯了,不管是给谁的粮食,只要经过南阳的,一例抢走,荆州今年应该送往京师的钱财都被他抢走了,所以……今年荆州无法供给洛阳,请陛下早做补救措施,并下诏切责袁术,要求他把抢去的钱粮归还。

荆州是目前天子能依赖的财源之一,荆州突然断了支援,那洛阳财政吃紧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天子不知道刘表的理由是真是假,究竟是真的被袁术抢走了按袁术那脾气,的确有这可能还是刘表根本不想给,有了私心。

天子在荆州没什么耳目,他对刘表一向信任,刘表身为八俊之一,又是熟读圣人经典的儒生,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做出欺君的事情吧?那就是袁术胆大妄为了。

下诏切责袁术是自然的,可是天子也清楚,袁术既然敢抢,那根本就不会在乎他的诏书,这道诏书除了做点表面文章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没有了荆州的钱粮,洛阳的财政危机怎么办,皇室的开支怎么办,这才是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去年就遇到过这样的事,结果是刘修从西域给他运回了大量的玉器和西域的物品,以及终北国进贡的熊皮、貂皮等,那个新年过得虽然紧。可是朝廷的脸色还是照顾得不错的。今年呢?

今年刘修一直在洛阳,闲置了大半年,刚刚被他安排去了黑山,黑山的奏疏已经送回来了。太平道的张燕一意孤行,拒绝了刘修要求他们向朝廷投降的建议,刘修已经又去了并州。

张燕?天子对这个名字没有一点印象,对那个什么禇燕也没有印象,只知道她是个子。天子因此对刘修有些不满,怎么能由一个子来接掌黄巾军的大权呢。人嘛,只能于帷幄之内。侍候男人,抛头露面都不应该,更何况还要统领大军征战。

像袁徽那样的子是异类。

一想到袁徽,天子又感慨起来,多好的一个人啊,只可惜,她姓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用在袁徽身上也一点不错。那个聪明得近乎阴险得人,险些让朕杀了自己的儿子。险些逼反了朕手里最锋利的刀。

天子相信,当时如果不是蹇硕请求给刘修一个自辩的机会,而是直接下令董重攻击卫将军府,刘修肯定会暴起反抗,杀出洛阳。他不是那种受了委屈也能俯首就擒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天子对他一直有些忌惮。刘修是个能臣,却不是纯臣,如果让他得势,将来太子即位,大权肯定会落入他的手中。可是如果一直压制他,会不会适得其反,反而把一个能臣逼上造反的不归路?就目前来看,虽然还有刘虞、刘焉和刘表三个宗室中的俊杰,但是他们的力量都不够,都不足以平衡袁家。

该怎么办?天子表情木然。可是思绪万千,他很累,眼皮像是有千斤重,不住的往下坠。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为大汉帝国考虑多久,他自己清楚,他大概是挨不过这个冬天了。

他还没到三十岁,原本应该是精力最旺盛的年龄,可是现在,他却已经油枯灯尽。

天子一阵晕眩,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小城,一片荒野,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天很高很蓝,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过了很久,后面又飞来一只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