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超神升级系统-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

    一秒变换脸色,始皇帝瞬间变成了不怒而威,与之前的猥琐死胖子完全是两个样子。

    ……

    三日后的早朝上,太史令颤颤巍巍的跪在未央宫宣室正中心,上方的献帝衣冠整齐,正襟危坐,双手时而放松,时而捏紧,似乎在等待什么人。

    焦灼不安的气息在弥漫,按道理来讲,现在已经过了早朝开始的时间,可还有两个人迟迟未到。

    曹操自视甚高,故意迟到还说得过去,可是荀爽为献帝出谋划策,兢兢业业,从不会懈怠,这六年风雨无阻,准时早朝,可今日……何故来迟?

    不只是献帝疑惑,满堂文武都非常的疑惑。

    就在这时,黄门太监说道:“骠骑将军曹操上朝!”

    话音一落,献帝条件反射的坐直了身子,旋即猛然想起这曹操已经不是董卓身边的跟班了,绷紧的身体难免一松。

    一个人影刚刚出现在宣室正门处,可突然,他的脚步顿下来,看向后面的正殿广场。

    黄门太监唱道:“司空荀爽上朝!”

    曹操眯着眼看着荀爽,居高临下,似乎不想把此人放在眼里。

    而荀爽亦步亦趋,缓缓爬上了宣点前台,缓缓站在曹操的面前。

    “骠骑将军何故独自站在宣室门前?时辰已过,还不进去上朝,陛下怪罪下来,你我却吃罪不了。”

    曹操嘴角一勾,说道:“那你我携手进去吧。”

    说着不容置喙般的拉住他的手臂,荀爽没想到曹操说到就做到,还真被他拖着走进了宣室正厅,一干文武官员错愕的看着二人。

    荀爽心底叫苦不迭,在汉朝,有两个规矩,一是左为上,右为下,二世先为下,后为上。

    说简单了,就是简单的吃饭,坐在主人正对面左边的那人,更得右边那人的看中。

    同理,在朝堂之上,普遍认为后到的,为尊。

    就比如曾经的董卓,他上朝的时候必须是文武官员,包括当时的少帝在内,必须全部到齐了,然后拖延一段时间,自己再上朝,已显示自己的尊贵的身份。

    而在以前的诸多皇帝,同样如此,他们就算早早到了宣室,也会等官员到齐了,然后才有太监来通传,就说官员齐备,陛下临朝。

    反正这些家伙就是闲着蛋疼,明争暗斗就罢了,偏偏这些有的没的都要争。

    这次曹操之所以来得这么迟,就是打的这些主意,只是没有想到自己拖延了这么久,却还是被荀爽抢占了先机。

    不过曹操是谁,一代枭雄,其人的智力就不用赘述了,三国三位君主中最强的一人,而且其不要脸的程度,也令人匪夷所思。

    在荀爽错愕间,已经拉着他进了宣室,荀爽一介文臣,怎是曹操这等将军的对手,嫩是被拉着来到了献帝的脚跟下。

    恭敬的拜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曹操……还有荀爽,叩见陛下!”

    荀爽暗道不好,曹操把自己的话都说了,加上二人“携手上朝”的一幕,本就没有安全感,导致生性多疑的刘协,肯定会有所不满……

    果然,荀爽的余光扫到了刘协,只见他脸上的肌肉一抽抽的,似乎在憋着怒气,双手抓住龙椅的扶手,来回揉掐……

    荀爽心底暗叹一声,自己猜到了曹操的的意图和打算,却没有勘破这家伙的脸皮有这么厚,连拉带拽,这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

    原本想给曹操一个下马威,故意落后他一步,不让他的气势震慑整个朝堂,可现在倒是自己逊色了一筹。

    灵机一动,荀爽猛然支起身子,用手拉住曹操,张开嘴难得的笑了起来。

    别看荀爽已有五十出头,但一口大白牙晃得曹操脑袋发蒙,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荀爽拽了一下。

    笑着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微臣与曹将军之所以携手迟到,乃是有原因的。”

    曹操暗道一声不好,但他想阻拦已经迟了,果然,献帝有些好奇起来,将此前的不满抛到了脑后。

    “什么原因?”

    荀爽说道:“曹将军乃是名门之后,军政都有独到的见地,此前曹将军将微臣好生数落了一阵,说从官懒政,从军堕军,乃是大忌,微臣虚心请教,方得曹将军解惑啊。”

    曹操心底苦笑一声,歪曲事实,无中生有,这荀爽果真难缠。

    此刻否认已经来不及了:“陛下,些许粗浅纰漏的见地,上不得高雅之堂。”

    荀爽给了曹操一个古怪的笑容,朗声说道:“宣室便是朝堂的中央,陛下掌管天下,琐事、难事、天下事,都要在此决断,粗浅的见地又如何,只要利国利民,那便是好的见地!”

    果然,献帝急忙说道:“爱卿快快请起,有何见地说与朕听。”

    荀爽道了声谢,这才先曹操一步说道:“曹将军言,在往昔之间,抽丝剥茧,取其利,去其弊,得其精华,方可助天下太平。”

    刘协说道:“何解?”

    荀爽说道:“如今天下诸侯拥兵自重,最大的难题就在于他们都是士族子弟,当然,微臣也出生士族,先辈的功勋自然不能否定,但是,兵马会让一个人膨胀,天下之祸,非战之罪,非民之罪,亦非君之罪,乃是兵之罪。”

    曹操心底苦笑,早知道就不去招惹这个家伙了,没想到一上来就下手这么狠。

    (本章完)


第378章 事事算尽



    荀爽的锋芒,直指曹操的雄兵。

    刘协还是有些迷糊,问道:“爱卿此言,喻指何物?”

    荀爽眼神一闪,说道:“恕臣斗胆,陛下之所以称帝,乃是拜董贼所赐,当日登基之时,由董卓亲自主持,大将军吴名在旁旁观,可那日封赏之人,皆是董卓和吴名麾下幕府之人,对天下官员却并未提及。”

    这时候身旁的曹操瞳孔一缩,斜眼盯着荀爽,这家伙不出手则罢,一出手没想到如此心狠手辣。

    如他所说,如果真的大赏天下官员,那袁绍、袁术等各地诸侯势必会得到封赏。

    若是仅仅是这样就好了,什么叫天下官员,意思就是除开某人幕府的成员,一应在朝廷录案从官的人都要封赏,这一来造成的影响就巨大了。

    就比如袁绍麾下的田丰,曹操麾下的荀攸,袁术麾下的纪灵。

    这些人都有官职在身,如果献帝加封田丰为汝南太守,袁绍肯定会派兵南下,因为圣旨到了,曹操自然应该讲汝南让给袁绍才对。

    毕竟现在曹操是兖州牧,而非豫州牧,在理论上只能代天子牧守兖州。

    到时候荀爽一封圣旨下达,中原的平静势必会瞬间打乱,最怕的就是荀爽利用这个机会,引诱袁绍、袁术、陶谦等人联盟,对自己下手。

    这时候的曹操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在前世,他之所以能顺利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当时献帝的处境息息相关。

    那时候献帝被董卓迁到长安,被吕布杀了之后又遭遇李傕郭汜的争夺,惶惶不可终日。

    之后再难逃洛阳的时候,又听闻袁绍、黑山军、曹操等人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抓自己,一刻不得放松。

    不过袁绍最终放弃,倒是便宜了曹操,所以当时跟随在献帝身边的官员寥寥无几。

    重建朝廷,曹操以洛阳修葺为由,迁都许昌。

    当时跟随在献帝身边的忠臣,几乎都死绝了,所以曹操就顺理成章的用自己人,组建了新的朝廷体系。

    这就形成了和当时董卓临朝时差不多的局面了,只不过一个是自己人的圈子,仅有献帝做摆设,而另一个人却是暴戾强压,逼迫官员听命自己。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所以曹操能成功,董卓却不能。

    而在神将世界,因为吴名改变的历史,也不会再重复曾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除非曹操敢冒天下之不韪,杀了这满堂的文武。

    所以说历史上每一件事情都不一定是必然,有很大一部分都带着偶然的成分,真的想要模仿,却很难做到。

    正所谓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荀子能说出这么一番话,自有其依据。

    这时候荀爽浅尝辄止,并没有说明其后的厉害。

    荀爽教导献帝,献帝也逐渐明白荀爽眼神中的意思,悄无声息的掩饰过去,不在询问详细。

    “好,二位爱卿先归位吧,此事容后再议。”

    “诺!”二人一左一右,恭敬的站在自己该站的位置上。

    而这时候献帝似乎才注意到堂下还跪着一个人,响起三天前的一幕,原本有所好转的心情又沉了下去。

    沉声说道:“堂下何人久跪?”

    那人恍若重生,如闻仙音秒曲,陛下终于想起自己了,这双腿发麻,险些就背过气了,一时间老泪横纵,热泪盈眶,说话都带着颤音。

    “陛下……臣…臣…太史令……”

    “砰!”

    一声闷响吓了在场文武一跳,自从六年前吴名放养了刘协之后,这家伙在荀爽的教导下,确实有了不少长进。

    一怒之间,倒是有三分气势,就连曹操也是眉头一挑,有些凝重的看着他。

    如果献帝无能还好,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可要是献帝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了,那他还会甘愿听任行任吗?

    曹操呢喃道:“吴名啊吴名,当时放养了刘协,这么一步臭棋,你是怎么下的,思静而后变,谋定而后动,你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一步棋将自己的优势全部推翻,你究竟想要干什么?!”

    当时的朝廷被董卓弄得千疮百孔,加之刘协年幼,吴名如果接盘,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他却临时放弃了,让天下人错愕!

    这六年来,几乎每天都有人分析吴名的打算,有人说他是大忠臣,为了衷心才放弃这一切。

    这也是有根据的,曹操的谋臣程昱就说过,吴名在放弃司隶之后,一心投入荆州的战事,一同荆州后,更是帅军征战交州,除了益州,极少在神州范围活跃,大多时候都在征讨外族,说明其人大忠似愚。

    不过荀攸也说,吴名看似不在神州征战,乃是认为时机未到,名望不够,他征战外族,是为了拖延时间,给自己造势。

    无论天下怎么猜测,要是他们这些胡思乱想的家伙知道了原因,势必会气得吐血。

    当时吴名离开洛阳,完全就是脑袋发热,既不是衷也不是奸,而是因为伏寿,少年英雄自然喜欢佳人在怀,为了伏寿,吴名抛弃了眼前的利益,选择稳固后方。

    所以说这件事上,没有好坏。

    刘协怒道:“宣室乃是神圣之地,你如此口齿不清,莫不是找死?”

    太史令心头慌神,急忙调整心态。

    “陛下,臣太史令领圣旨,调查三日前异象之事,如今已有结论。”

    关乎大汉气运,刘协也正色了起来:“道来!”

    太史令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陛下,微臣夜观天象,发现天空中荧惑星失去了踪迹,这三日夜夜留守,终于有了结果,原来这一切都是三星连成一线,将荧惑星夹在了中间所致。”

    刘协说道:“星象何解?”

    太史令缓缓说道:“荧惑守心!”

    “咚……”

    献帝猛然站了起来,一双眼睛瞪得斗大,如果有眼尖的人,肯定能发现他浑身都在颤抖,脸色也在一瞬间煞白了。

    “你……胡说什么!!”

    “陛下息怒!!”

    太史令慌忙拜倒:“这次的荧惑守心有些例外……”

    (本章完)


第379章 徐盛



    “例外?什么例外?”

    刘协的眼前一亮,感觉抓到了救命的稻草,急忙问询。

    太史令说道:“众所周知,出现荧惑守心的星象,乃是天火侵入星宿,祸根直至当代帝王,古虽有解法,后人却不得其理,只知一味的移开,却并非治本之妙方。”

    刘协眉头一皱,太史令不敢再废话,说道:“陛下,除了荧惑守心,天上还有一星象非常异常,紫微星乃是帝星,如今震颤不已,轨迹难寻,预示着陛下有重生之机,而南面天斗倒悬星空,如斗扣着神州,其角直指南面……”

    刘协心头一动:“你的意思是……大将军?”

    太史令的汗水低落,硬着头皮说道:“没错,如果用天斗代替紫薇帝星……可解此次荧惑之祸!”

    一旁的荀爽猛然抬头,凝重的看着献帝,他对星象也有涉猎,明白太史令的意图。

    所谓的天斗,就是与西北方向的北斗七星遥相呼应的南斗六星,这六颗星分别是天府、天梁、天机、天同、天相、七杀,南斗六星没有北斗那么亮,也没有那么大,一般只能在南方低空看见,但重要性却一点也不低。

    一直认为“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

    所以太史令要将荧惑守心转移给吴名,与汉成帝将星象转移给丞相并无差异。

    而中国神话中有“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在道教中的南斗六星君就是司命主寿: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生星君。

    从以上六星职司也可看出南斗格星都主人的延寿解厄,富贵官禄。

    其中第三星天机为尽善尽美之星,是智慧与益寿之宿,应此星的人聪明绝顶,才华无双。

    而七杀直接掌握生死,应此星的人数中可为大将,司命权柄,但早年注定历尽艰辛,须得贵人护佑才行,是南斗六星中唯一有些凶险的星辰。

    汉朝,每一个皇帝都认为其主星为紫薇帝星,所以对南斗并不是很上心,相反,很多帝王更是认为南斗六星闪耀,代表有天子气降临在某人身上。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帝王们就会猜忌其对应的人。

    而吴名,很显然就是南斗选中的人。

    而荀爽之所以凝重,因为南斗六星代表的人,其福禄寿都异于常人,哪怕是拥有龙气或者拥有帝气的人,都很难影响他。

    如果献帝果真将荧惑守心转移给吴名,不知道两相冲撞,孰强孰弱。

    不过这件事毕竟不光彩,如果走漏了消息,吴名会不会发怒还两说,但刘协的名望将会被打击得一塌糊涂,毕竟现在吴名因为开疆拓土,给边疆百姓带来了和平的生活,如果被他们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刘协犹豫了一阵说道:“将荧惑守心转移给天斗……有几分把握?”

    太史令想了想说道:“如果大将军身在皇城,转移星象的成功率有五成。”

    刘协眉头一皱,在洛阳的话也仅有五成吗,这一半一半……是不是太低了?

    说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高几率?”

    太史令说道:“天斗运转,与北斗七星遥相呼应,若要转移荧惑守心,需要强行逆改阴阳,若是他自愿成为转移对象,那成功率可达9成。”

    刘协低下了头,文武官员大气都不敢喘,支持献帝转移给吴名,那势必得罪如日中天的吴名,他可是个杀伐果断,被成为屠夫的将军,手中兵马达到了四百万,如果因此被他惦记,那可就悲剧了。

    而不支持献帝的话,又得罪了刘协,里外都不是人,倒不如乖乖的退到后面去,谁个大的谁顶着天,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鬼都不做。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刘协抬头看向杨彪:“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杨彪缓缓出列,说道:“陛下,老臣病危,恐怕不能再为陛下出谋划策,不日将要请退,还请陛下问询司空……”

    怒意在刘协的眼中打转,可是他能走到今日,全靠这些人扶持,如果没有他们,自己连洛阳都出不了,他还不傻,寒心的话哪里敢在这里说。

    “既然爱卿提到了请辞一事,那我也不强留,诸位看何人适合接任太尉一职?”

    “傻逼!”

    这两个字是所有人的想法,无论是荀爽还是曹操,都在心底哭笑不得,刘协这家伙好不容易有了良好的成长,如今又犯傻逼了。

    就算杨彪请辞,那他也有功绩在身,况且太尉掌管着天下将军的调遣和升降,权力极大,如果这时候就认命其他人,难免会引起怨怼。

    就算杨彪不说,依附在他羽翼下的官员,肯定会心生不满。

    看着刘协望向自己迫切的眼神,荀爽急忙说道:“陛下,太尉大人乃是三朝元老,其功绩无法磨灭,加之其虽然请辞,但太尉一职,事务繁多,短时间自然无法卸任,陛下何不暂时留用太尉,再择一能人暂时代理,等时机成熟,在将太尉一职扶正?”

    在东汉,太尉的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可见于古代,带兵打仗的任务并不好当,或立或废并不取决于军事修养水平的高低,而是政治决策与改革的出头鸟,治国则先治军。

    太尉作为最高武职,除了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高下、以为升降的依据外,就是作为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

    汉朝军队由各将军、校尉统领,太尉不能直接指挥军队,例如周勃平定诸吕之乱时,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上将军吕产所指挥的北军,只得诈称帝命方进入北军营地并取得指挥权。

    所以太尉的权力可大可小,至少现在,在洛阳城内,除了曹操和伏完拥有兵马,就只有太尉拥有了,所以荀爽的建议非常中肯。

    (本章完)


第380章 猛将也忐忑



    刘协知道荀爽尽心竭力,不会陷害自己,他既然这么说,就肯定有他的道理。

    想了想问道:“那爱卿以为当朝文武,谁能在旁协助太尉?”

    荀爽简直无语了,刘协的眼神灼热,分明就是想叫自己配合杨彪,好在今后接管太尉的兵权。

    可你就算是想这样做,也不要问老子啊,妈的,要是我自己举荐自己,那流言蜚语都能将皇室威望和自己摧毁的一干二净……

    苦笑道:“陛下,司徒赵温曾率军与北宫伯玉等贼寇交战,历经大小战事上百起,有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相信有师徒大人配合太尉大人,可保高枕无忧。”

    刘协不懂他的良苦用心啊,听到这句话非但不高兴,还隐隐有些不满荀爽。

    但是话已经说出来了,又不能收回去。

    看着赵温说道:“爱卿,司空举荐你配合太尉,你意下如何?”

    赵温一愣,自己都快七十高龄了,连政事都极少参与,杨彪才六十余岁,他都要辞官,自己也快了,想着看了眼荀爽,顿时就明白了荀爽的意图,这是曲线救国啊。

    正是因为自己也年迈了,加之身居高位,适合接下这个重任,到时候荀爽安排自己的人打下手,除了领了个头衔的自己,其他人都是刘协的人。

    到时候等他们稳定了兵权,自己在趁机请辞,不消一年,荀爽就能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尉。

    反正自己也带不了多久了,就当做个好人,卖荀爽一个好。

    恭敬的说道:“陛下,老臣愿配合太尉共同处理兵事。”

    刘协呼吸一滞,你这老东西太不上道了,老子就随口一说,你还真敢应下来?

    但是话已出口,已经没有办法再改变,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既然爱卿认为可行,那就无须再言,着令你代理太尉,即刻配合杨爱卿处理兵事。”

    赵温缓缓拜倒,说道:“臣领旨谢恩……”

    赵温以为能爬到司徒的位置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这一生还能来到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当真是造化弄人,哪怕是这个位置呆不长久,但也实实在在的做到过,散朝后说不得还要好生庆祝一番。

    事实摆在眼前,刘协也无可奈何,只好闷闷不乐的说道:“诸位爱卿,既然太尉的事情处置完了,那我们再继续商议荧惑守心之事。”

    提到这件事,文武官员不由得缩了缩脖子,你才从吴名的手心逃出来几年啊,现在就想着怎么移祸给他,这不是吃了雄心豹子胆吗。

    要是把吴名真的逼急了,400万大军只需要一个冲锋,洛阳城就会被夷平。

    等了半晌也没人说话,刘协感觉自己的脸被打得啪啪作响。

    怒道:“你们一个个的不说话,荧惑守心是什么你们不清楚吗,这是帝王之祸,难道你们就想看着朕就此死去?”

    这话说的太大了,文武官员纷纷跪倒在地上:“臣等不敢!!”

    刘协啪的一声拍在龙椅上,怒道:“不敢,我看你们一个个是不敢得罪吴名吧!!”

    吴名?

    所有人心底一惊,哪怕是曹操的眼神都眯了起来,就算吴名在外征战,可他毕竟是大将军,献帝如此不称呼他爱卿,而是直呼其名这是积怨已久啊。

    看来功高盖主在哪个地方都是真理,哪怕是献帝确实没卵本事。

    “陛下息怒!”

    这时候卫将军董承走了出来,说道:“陛下,移祸给大将军,若是大将军得天地庇护,能转危为安还好,若是就此一命呜呼,那南地偌大的领土恐怕会彻底动荡,还请陛下三思。”

    刘协心头是大怒,可是怒意又不能发泄出来,倒不是因为他是自己的老丈人,而是因为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自己固守洛阳,将消息封锁,大汉的国力分崩离析,除了司隶一地,其他州郡都成了诸侯的领土,如果这时候害了吴名,恐怕刚有起色的江山,将再次面临烽火狼烟。

    可是……董承的那句“大将军得天地庇佑”,听着格外的刺耳,董承的意思,难道他吴名才是天地正统,而自己只不过是个路人甲了?

    嫉妒、怨恨混杂在一起,说起来他并不知道伏寿已经成了吴名的胯下人,所以要说怨恨,也就是吴名假意攀附董卓的时候。

    可是之后吴名诛杀董卓,保卫司隶,在虎牢关逼退虎视眈眈的诸侯,之后更是将大权交还给自己,如此行事,说是仁至义尽也不为过。

    可是小人就是小人,永远见不得别人好,哪怕是这些年吴名从不和朝廷作对,但他的势力增长,也让献帝彻底记恨上了。

    “够了,朕心意已决,听闻吴名去了西羌,这样吧,曹爱卿,你派人走一趟襄阳,将吴名的妻妾接到洛阳来,大将军对大汉有功,他在外征战,家属眷侣自然应该由我来照顾。”

    曹操眨巴了一下眼睛,很想拒绝,毕竟现在他还没有到能和吴名对抗的时候。

    不过既然刘协下了圣旨,姑且先领旨,到时候吴名怪罪下来,大可推脱干净,只是如果接到了吴名的妻妾,恐怕还得派人加以保护,不然献帝脑袋一懵,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就惨了。

    献帝又说道:“吴名的妻妾又曹爱卿接来洛阳,谁愿意代替朕走一趟西羌,传唤吴名归朝领赏?”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做出头鸟。

    如果只是传递圣旨,随便派遣一个常侍就行了,可是吴名的身份不同,至少要派遣个有分量的人亲自去传召。

    这个人必须要有魄力,可是在场的人,谁不惧怕?

    “陛下,臣妾愿亲自前往西羌,传召大将军回朝!”

    就在这时,宣室外多了好些人影,走在前头的衣着华贵,有凤飞其上,金丝镶边,格外尊贵。

    董婷缓缓来到前面,拜倒道:“臣妾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眉头一皱:“爱妃何故来到朝堂,还不快退下!”

    董婷不顾刘协的责怪和董承频繁的使眼色,抬头凝视着刘协。

    (本章完)


第381章 地有四极



    李孝扫了一眼桌案,不怀好意的走了过去。

    周瑜眼尖,急忙伸手想要将古琴护在身后,可是李孝的速度何其之快,旋身就将古琴抄在了手心。

    周瑜脸上冒起一滴冷汗,说道:“哥不要乱来,我们讲道理!”

    李孝严肃的说道:“讲道理?神卫营的兄弟说你和陆太守在下棋,你告诉我,陆太守呢?”

    “这!”周瑜的眼睛死死盯着古琴,讪讪的说不出话。

    李孝说道:“主公知道你生性跳脱,所以派我在旁监督,可是你看看你现在,正事不干。”

    周瑜苦笑道:“最近也没什么大事,按照计划,我除了拿下扬州,也要将扬州的利益最大化,现在扬州已经进入了流程,只需要进行下去遍好敬思,你都毁了我三支古琴了,这一支可不能再毁了!”

    李孝冷哼一声,说道:“既然已经毁了三支,也不差这一支!”

    说着就想将古琴折断,可是周瑜眼神一突,不要命的扑向李孝。

    李孝伸出一只手,轻轻按在周瑜的额头上,两米的个头,他的手可不短,任凭周瑜怎么挣扎,既逃不开李孝的手心,也打不到他。

    挣扎了半天,周瑜似乎放弃了,苦笑到:“敬思,这幅古琴是陆绩先生为我挑选的古崖绝松,然后亲手将琴弦勾勒上去,天下仅此一副”

    “陆绩弄的?”

    李孝眉头一皱,说道:“既然是陆太守给你做的,那我就先帮你保管,等你在扬州做出了成绩,我再交还于你。”

    周瑜是苦笑不已,但是李孝的样子非常坚决,看来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说道:“我说敬思,按理你该在城内巡防,该不会是路过我这都督府,专门前来戏弄于我?”

    李孝撇嘴说道:“我还没有这么闲,是为了一个慕名前来投效之人,叫对了兄弟,你叫什么来着?”

    嘘声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别看周瑜看起来年轻,但在扬州可是说一不二的掌权者,如今这另类的一面被自己看在眼底,鬼知道他会不会为了让自己闭嘴,而暗害自己

    但是李孝已经看向自己,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草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名唤徐盛。”

    周瑜点头说道:“你别紧张,不过我设的招贤馆并不在都督府,你既然揭了榜,就该去招贤馆,如果你的条件达不到标准,就是找我也没用。”

    徐盛恭敬的说道:“周都督,草民前来,其实是有一事相求。”

    周瑜眉头一皱,不满的说道:“人情在我这里行不通,况且别说你我素不相识,就算你是我亲兄弟,我也不能坏了大将军的规矩。”

    徐盛急忙说道:“周都督放心,草民自然不是为了求都督通融而来,其实这次草民所求之事,乃是”

    说着徐盛将母亲和妹妹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才继续说道:“如今扬州大半已经落入都督的手中,而这些诸侯,都是士族出生,可是严白虎乃是贼,观大将军往昔对待贼的态度,恐怕严白虎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草民希望,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