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以步卒出击,在滁州到清流关这一带的地形上,没有四万以上的步卒,根本挡不住一万八千拐子马和五千铁浮屠的冲锋。

    滁州境内确实有六七万兵力,但不要忘了,纥石烈志宁已经率领三万步卒不徐不缓的进逼滁州——攻下盱眙军后,纥石烈志宁部又得到泗州兵力补充……

    如果不主动攻击清流关,那么滁州就难受得要死。

    清流关的拐子马和铁浮屠,就如一颗钉子,钉在滁州的胸口,若是出兵,则要面对拐子马和铁浮屠的撞阵,若是退出滁州,则要面对拐子马的撕咬……

    这要是被拐子马撕咬上,那就会重蹈符离之溃的悲剧。

    对此李显忠很是奈。

    早知如此,当初就是滁州成五千轻骑尽死,也要拦下拐子马和铁浮屠占据清流关……自己和赵惇当时都以为拐子马和铁浮屠是先锋军,要兵临滁州城下的。

    哪里知晓纥石烈志宁会出此奇招。

    如此一来,滁州便陷入法动弹的窘境。

    不能进,亦不能退。

    偏生清流关的金人骑军也是如此,滁州不动,他们也不动,只是放出兵马四处掠夺粮草——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牵制你滁州兵力,不让你赵惇和李显忠逃了。

    李显忠和赵惇商议之下,最终决定放弃部分军镇,收拢兵力至滁州,寻找机会将清流关的拐子马和铁浮屠赶走。

    盱眙和滁州之间的来安军镇不敢动,而滁县西侧的燕归军镇,三千兵力接到军令,大军开拨不过两个时辰,就遭受到两千拐子马的长途奔袭。

    两次撞阵后,两千拐子马损伤不过两三百骑。

    但燕归军镇的三千兵马却死伤大半。

    如此一来,滁州越发不敢动弹了,只能加急送报建康,要求毫州和庐州的驻军共同出兵夹击清流关——但庐州兵马稀少,濠州要提防纥石烈志宁部,自顾不暇……

    如此一来,滁州陷入大有被纥石烈志宁这一手钉死的绝境。

    建康的陈俊卿慌了。

    你妹啊,这样一来恭王赵惇凶多吉少,可又不能抽调淮南西路的兵力,扬州等地的兵力虽然已经开拨,但纥石烈志宁部却也稳扎稳打的进逼滁州!

    没办法,奏报临安罢。

    看官家有没有办法,从其他地方再抽调兵马过来:一定要骑军来支援!

    滁州战线步卒不输纥石烈志宁部,但这一万五千的拐子马和铁浮屠是个大杀器,必须想办法将这个钉子拔除。

    滁州被钉死,建康城内的赵愭高兴得不要不要的。

    如此一来,自己那个三弟也不敢动弹了啊。

    他要是敢撤出滁州,势必要受到拐子马的撕咬,但他作为淮南东路的制置使,又不能丢下大军一个人带着亲兵逃出滁州。

    如此,他只能坐以待毙!

    如果建康不是有个陈俊卿坐镇,赵愭肯定要将滁州送来的军报视而不理。

    滁州被钉死,形势一片衰败。

    淮南西路形势却有些诡异而复杂,先是有捷报:庆王赵恺亲率四千大军,赶制花靥镇,击退了妄图偷取花靥军镇的金军,斩敌甚众。

    其后留下一千兵马戍守花靥军镇,赵恺领着两千五百余精兵返回寿春。

    其后又发生了一件震惊了整个大宋朝野的大事:安丰军正将、长丰军镇守将赵川不顾节度使赵恺的军令,欲要领军撤退至濠州定远军镇。

    大军开动之际,被忠翊郎、安丰军部将宗平以违逆军令的罪名,一剑抹了脖子!

    《

 第四十三章 三人三骑,叩城!

    《

    不得不说,赵川这人智商是硬伤。

    收到节度使赵恺的军令,虽然只有几个人知晓,但他想的是明哲保身,不愿意和金兵死磕,又或者是想着邓王赵愭的叮嘱,趁这机会阴死寿州和寿春。

    如此,寿春若是全线沦陷,也没人追究他违逆军令的大罪。

    虽然智商有问题,没有思考全面,但不得不说,如果没有宗平,这件事还真有可能。

    毕竟长丰一旦失守,寿州、寿春将成孤城。

    但偏生在长丰军镇里,还有一柄大宋之刀。

    锋芒毕露的大宋之刀。

    一柄尖刀!

    确确实实的尖刀。

    在一剑杀了赵川后,宗平顺势掌握了四千大军的实权,第一个命令就是所有人丢掉辎重,轻装连夜出城,直扑淮南军镇和洛水军镇之间的春风渡。

    出长丰军镇前,宗平对所有将士说了一段话:“江山社稷太平,乃君王之心,乃我宋人之福,然金人狼子野心,几度欲南侵饮马长江,实为我辈之耻。身后是长丰军镇,再其后是我大好江山,那里有我亲人男耕女织,那里有我妻女望归,吾心归处是故乡,吾心往处是太平!某为宗老留守之孙,愿承祖志,愿分君王忧愁,愿一身青血博太平!”

    顿得一顿,戴上了李凤梧送与他的狰狞恶鬼面具,怒喝:“愿死战,复江山!”

    汪继伦和宗复抓住时机,同声怒喝:“死战!”

    一番算不得名垂青史的动员,却激荡起四千将士的热血,刀剑相击,燥热的声音中,儿郎尽血脉喷张,“死战!死战!死战!”

    “儿郎们,且随我出城,杀他个八百里!”

    宗平转身,身后四千将士,目光坚毅,慷慨出击。

    身前是边关,身后是故乡。

    如此,一死守平安。

    四千兵马在夜色掩护下,宛若狂风般出城,大地上一条长龙,势如破竹。

    ……

    ……

    在淮南军镇和长丰军镇的右侧,有一条洛水。

    绵延数百里。

    又有一条倒灌河延伸,横亘在淮南军镇和长丰军镇之间,春风渡便是必经之地。

    宗平大军赶到春风渡,正是金兵渡河之时。

    四千兵马势如破竹,先追斩斥候,再以摧枯拉朽之势,顺斩了渡过河口尚未结成阵型的两千步卒,其后依靠渡口地利,抗拒金兵渡江。

    从清晨鏖战到日暮,金兵万人十损七八而不得渡河。

    最后宗平四千兵马仅剩八百。

    对河金兵尚有两千。

    可此时宗平竟然又做出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带领着八百浑身浴血的将士渡河。

    反攻!

    以八百渡河,若是深谙兵法军事之人,必然以为宗平疯了。

    这分明是送死。

    宗平是杀疯了,不仅宗平杀疯了,八百浑身浴血的儿郎也疯了……据军机郎的文书描述,八百儿郎浑身浴血,如地府恶鬼,悍不惧死的渡河。

    其间有不少儿郎,身上尚插着金人的箭矢,手上的长刀断了,顺手从地上捡起也不知道是哪位袍泽的兵刃。

    渡河,慷慨赴死。

    春风渡南岸,留下了遍地尸首。

    也没有一个活人。

    春风渡遍地鲜血,宛若春风下开了一地春花。

    多少尸首,顺着河水,飘入洛水。

    就是那位军机郎,在写下最好的文书后,也慷慨拔剑,跟随着最后的儿郎袍泽身后,毅然渡河。

    也许在大宋士兵的眼里,渡河是送死。

    但在宗平的眼里,渡河是杀敌,是趁胜追击。

    事实如宗平所料。

    对河两千金兵已被杀得胆颤心惊,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当宗平登上对河岸,带着汪继伦和宗复如一柄尖刀插进敌军阵营里,一剑斩了金兵大将头颅后,金兵瞬间崩溃。

    两千步卒被八百儿郎追杀……

    连夜追杀!

    最终,两千金兵没有一人逃回淮南军镇。

    逃的最远的一个金兵副将,已经站了淮南军镇五里外的一座山头上,借着微亮的天光,能看见淮南军镇低矮城墙上的金军大旗。

    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他被独身一人追到的宗平一剑穿心。

    这位副将临死之前,看不见淮南军镇里的金军大旗,只看见一个戴花的男人,男人头戴花,脸上覆盖着桐木雕刻的狰狞恶鬼面具。

    那一刻,他想起了大宋的那个传说。

    那个噩梦一般的涅面再现了么?

    这人就是个疯子啊……副将闭上了沉重的双眼。

    死也不明白,大宋怎么会有这么疯狂的人。

    宗平确实疯了。

    割下这位副将头颅后,竟然没有返程,而是等着汪继伦和宗复,骑上春风渡缴获的金军将领的战马,提着金军正副两位将领的大好头颅,和汪继伦、宗复来到了淮南军镇城门口。

    金军起了一万精锐步卒直扑长丰军镇,淮南军镇内便只有一千守兵。

    天光大亮中,城门外巨大的广场上,守城士卒正慵懒的伸了伸腰,却忽然僵住:却见朝阳光晖下,远处有三人三骑踱步而来!

    接下来的事情让淮南军镇内的金兵将士口瞪目呆!

    一个戴花的男人,一个浑身是血的戴花的男人,身披轻甲,腰间佩剑,手上提着大好的两颗头颅,毫畏惧的来到城前一箭之远的地方。

    男人头戴花,脸上覆盖着狰狞恶鬼面具。

    蓬蓬两声,将那两颗头颅扔在地上,声如恶鬼一般狰狞,却又透着一股让人惊悚的疯狂。

    “来战。”

    “来死战!”

    阳光艳丽,那恶鬼的面容却狰狞得让人如置身寒冬腊月。

    宛若真恶鬼!

    哒哒的马蹄声如雷一般敲击在守城金兵的心里,淮南军镇前,三人三骑,叩城!

    拖着长枪,浑身都是伤口的汪继伦,哈哈大笑着,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长枪提起,猛然挥掷而出,长枪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砰然巨响中,订在城门前的道上,溅起数碎石。

    枪尾轻颤,其上血迹殷然。

    “来死战!”

    淮南军镇人出声,噤若寒蝉,金人士兵眼中,看见的不是三人三骑,而是三只地府恶鬼。

    是役之胜,两淮不震动!

    是役之疯,金兵人不胆寒!

    四千尽诛一万,其后三人三骑叩城,千古豪情!

    端的是一柄尖刀。

    《

 第四十四章 千里救夫

    《

    淮南西路的局势瞬间逆转!

    仆射忠义怎么都想不明白,弱兵的大宋怎么可能以四千步卒破了一万金兵精锐。

    宗平又是怎么依靠最后的五百残兵,在那夜兵不刃血的偷了淮南军镇。

    但是事实在眼前。

    就算自己尽斩了从淮南军镇逃出来的守将,也法更改这个事实。

    那个戴花戴着恶鬼面具的男人,一个极端矛盾的男人:既然戴花,为什么还戴恶鬼面具?

    就是这个疯狂而矛盾的男人,带着四千兵力,不仅尽诛了一万大金精锐,竟然还趁着夜色,以五百残兵偷下了一千金兵镇守的淮南军镇!

    这件事宛若做梦一般不真实!

    就算是当年的岳鹏举,也做不到这般疯狂的事情。

    如此一来,淮南西路的局势瞬间偏向了大宋:寿州、寿春和淮南三处,呈品字型钉在了淮南西路的防线上,互为支援。

    再想啃下这三处将异常困难。

    ……

    ……

    仆射忠义头疼,临安的赵昚也在头疼。

    淮南西路宗平大捷的快报送递建康后,又飞鸽传书送至临安。

    当看到捷报时,正是滁州被一万五千拐子马和八千铁浮屠钉死的时候。

    淮南东路的局势一片愁云,不曾想淮南西路竟然打出了一片光明——怎么看,只要淮南西路的守将不昏庸,金人都很难再从淮南西路防线上撕一道口子出来。

    随着春风渡大捷,宗平立下大功,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

    按说此等大功,连升三级也不为过。

    但偏生宗平先是以下犯上,斩了正将赵川夺权。

    好在这其中有一封节度使赵恺的军令,否则宗平就算立下滔天战功,也免不了要功过相抵。

    正值战事,赵昚将赵川家族势力的反对声强势压了下去,提拨宗平为正将,镇守淮南军镇,宗复和汪继伦都以军功,升任部将。

    最后剩下的那五百士兵,全部得到军功,斩敌最众之人竟然连升三级!

    就连那位最后慷慨渡河,以为必死疑的军机郎也前途量,等战事一完,恐怕就会调回临安进入西府三衙。

    经此战,宗平大宋尖刀之名初扬大宋。

    而在金军则有另一个说法:桐木恶鬼。

    心情大好的赵昚,当即在御书房写下“宗泽遗风”四字,又盖下印章后,又拿出私印盖上,待墨迹干了之后,对谢盛堂道:“叫人装裱后,送至淮南军镇。”

    谢盛堂眉开眼笑,“得嘞,大官。”

    仔细看了一眼,又笑眯眯的道:“大官的书法越发见风骨了,这书法造诣大可以笑傲大家,不知晓咱们那位大宋雏凤看见大官的书法,会作何感想。”

    对于大宋雏凤的书法,谢盛堂印象之深刻啊……

    赵昚笑了,笑着笑着,笑容就僵住了,情绪黯然下来,良久,才道:“兵荒马乱的襄阳,李凤梧身边只有个李巨鹿,朕实在放心不下,盛堂,你去挑选二十位大内高手,连夜兼程赶往襄阳,就算襄阳城破,就算这二十位大内高手尽数死绝,也要将李凤梧给护回江陵府。”

    谢盛堂应诺,旋即有些不解,“大官,不如直接……”

    赵昚挥手打断他,“不能。”

    若是直接调走李凤梧,对襄阳守兵的士气是个巨大打击。

    谢盛堂轻手轻脚的下去挑选人,却和一位气急败坏的小太监撞在一起,喝道:“不长眼么,这是什么地方,容得你礼!”

    就要挥手让人打下去杖责。

    却听得小太监道:“谢都知,出大事了。”

    谢盛堂愣了下,回首看了一眼大官,叱道:“休得惊慌,细细说来。”

    小太监对赵昚行礼后,急声道:“刚才恭王殿下府上来人,说恭王殿下的李王妃带着几个奴仆,离开王府出临安城去了。”

    赵昚愣住了,“李凤娘出城了?”

    作为嫡妃,她不好好待在恭王府,出城做甚?

    这个儿媳妇也太让人不省心了。

    “出城为何?”

    小太监慌不迭将手上一封信递给谢盛堂,“这是王府来人送来的,说是李王妃手书,请转交给陛下的。”

    谢盛堂拆开信,仔细检查后,这才递给赵昚。

    看完信后,赵昚哭笑不得。

    你一个妇道人家,掺和什么军国大事啊。

    心中却有感觉有些温暖,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王妃啊……虽然性子烈了些,但出发点是好的。

    信中话不多,其中一句却敲进了赵昚心里:“妾之夫困于滁州,妾虽女流,手缚鸡之力,却不忍夫独孑面兵锋,如此,愿共赴。”

    赵昚将信放下,挥挥手,示意小太监下去,这才叹道:“倒是个好女子。”

    嘴角忍不住噙起一抹笑意。

    李凤娘,你哪里手缚鸡之力了?

    自从嫁入恭王府你就原形毕露,将我那小儿子吃得死死的。

    但你如此心牵惇儿,倒是个好儿媳。

    话又说回来,这李凤娘的眼光也很毒辣,这几日关于金人一万五千拐子马和八千铁浮屠驻扎清流关的消息在朝堂上流传,她能知晓也不奇怪。

    但是她能看出清流关的拐子马和铁浮屠将滁州钉死这一点,真不是一般妇道人家。

    也罢,就容她任性一回。

    千里救夫么,倒是个美谈。

    滁州目前的局势确实不好,尤其是在纥石烈志宁率领的五万精锐步卒节节进逼的情况下,很可能滁州也要如襄阳一般陷入死战。

    不过滁州不是有李显忠么。

    赵昚对李显忠有信心,隆兴北伐中,如果不是邵宏渊拖后腿,哪会有符离之溃。

    陈俊卿坐镇建康,两淮防线基本上他说了算,目前的局势,看起来大宋处于劣势,但赵昚清楚,这是宋金两国的基本国情。

    金国强兵,大宋弱军。

    虽然盱眙军失守,滁州也陷入危机,但淮南西路形势却有转好的趋势。

    更何况滁州防线上,滁州虽然被钉死,但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的兵马已在驰援路上,尤其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知晓滁州被钉死后,庆远军境内兵马,几乎是倾巢而出。

    只要这两路兵马支援赶到,滁州危机可解。

    ……

    ……

    襄阳城前,终于迎来了纥石烈答鲁的大军。

    《

 第四十五章 骂阵

    《

    吴家集一战之后,纥石烈答鲁部战损不小,三千轻骑几乎损失殆尽,一千铁浮屠虽损失,但也没派上用场。

    虽然铁浮屠没杀人,但宋军之溃却是因这一千铁浮屠的出现。

    两万步卒,本就有极大的战损,又被张超断后时带领骑军撞阵,导致最后还有战力的步卒不足一万两千。

    不过金人从来就不差兵。

    吴家集大战之时,汝州的一万兵马已经驰援。

    是以纥石烈答鲁部才会姗姗来迟。

    汇聚了汝州兵马,如今襄阳城前,共有金人兵马两万三千,其中步兵两万两千,轻骑一千,铁浮屠一千,两千骑军是破城之后追击所用。

    两万一千的步兵,用以攻城。

    襄阳素有大宋第一城池的说法,纵然兵力占优势,且如今的守兵都是吴家集的溃兵,但纥石烈答鲁还是不敢小觑。

    大军到襄阳外,并不急于攻城,而是等待攻城器械的到位。

    为了最大限度的守住襄阳,在魏疏笙的建议——或者说是卢震的建议下,樊城等地根本不设兵,战略性放弃,所有兵力全部收拢至襄阳城内。

    如此,襄阳被金兵大军围住,几成死岛。

    面对这种状况,李凤梧表示,我真是日了狗了……

    高中探花,还没乐呵到几个月,就遭遇这种状况,恐怕当初赵昚也没想到,自己也没想到,真是有因有果,早知晓当初出使金国毫州的时候,就该低调一点。

    哪至于有今天。

    襄阳之困,都源于自己当日之因。

    想一下,着实蛋疼。

    话说,完颜雍这货也是个睚眦必报的腹黑家伙啊,竟然惦记上我了。

    李凤梧那个忧伤啊。

    好在事情并没有坏到路可走的地步,在襄阳被围之前,李凤梧已经让朱唤儿离开襄阳,暂时去了江陵府。

    当然,李巨鹿犹在。

    面对金人大军压境,襄阳城却并没有陷入绝望的氛围中。

    毕竟襄阳是天下第一城池。

    毕竟襄阳城内仍有兵马一万,且有三千壮丁。

    只要守将指挥得当,襄阳可守!

    李凤梧是这么认为的,狄少生也是这么认为的,就连在古驿镇被吓破了胆的钟蘅、朱文修也是如此认为,否则这俩货早卷铺盖逃了。

    一番权衡之后,都选择为了仕途留下。

    作为文官,就算城破,也不定会死……

    李凤梧不这样想啊,一旦城破,自己还真有可能被纥石烈答鲁给一刀斩了。

    那货当初在毫州城被李巨鹿修理得很惨。

    况且,纥石烈答鲁军中还有个老熟人:刘仲洙。

    在大军压境后,李凤梧披甲上城头看了一会,确确实实看见了这个老熟人的身影,只不过现在风水轮流转。

    刘仲洙倒是意气风华的紧,手摇折扇,在兵锋遍地的襄阳城前,显得甚是潇洒惬意。

    两人又隔空来了场骂战。

    刘仲洙在几骑金兵护卫下来到城前,大笑道:“襄阳知县李凤梧可在否?”

    哎哟卧槽,指名点姓啊。

    李凤梧当然不会退缩,在李巨鹿和魏疏笙、卢震的护卫下站到城头上,笑眯眯的看着城下,“哎哟,这不是刘仲洙刘主簿么,升官了啊,气色不啊,去岁在宿州吐的血都吃鸡蛋补回来了啊?”

    刘仲洙冷哼一声,“李探花真是牙尖嘴利,可惜倒教你失望了,刘某健康的很,倒是李探花要思忖一二,要不得几日,怕是要缺胳膊少腿了。”

    顿得一顿,很是得意的张扬道:“刀兵眼,不过李探花运气好,没准也能保得周全,到时候刘某就亲自操刀,让李探花感受下身上缺斤少两的快意。”

    言下之意,只要城破,我刘仲洙亲自取你性命。

    李凤梧哈哈大笑,“就知晓你这腌臜货色看我不顺眼,论文才你比不过我,论武力……”拍了拍身上的轻甲,笑得很是张狂:“不是某吹牛,再来四五个刘仲洙,某一样让你灰头土脸。”

    说完指了指高大城墙,“某就在这里,你要是不服气,有本事上来啊,倒要看看你怎么让某缺斤少两!”

    我就是喜欢你看不惯我又打不到我的样子。

    刘仲洙气结,旋即哂笑一声,挥手指着身后金兵大军,得意长笑,“区区襄阳,懒得住我大金好男儿?”

    李凤梧哈哈大笑,“拦不拦得住,犬吠说了不算。”

    经过宿州、毫州沽月楼的事情,刘仲洙这货的心气虽然被李凤梧打击了,可脸皮也变得厚了许多,闻言毫不在意,“只希望过几日,当刘某撕开你那张烂嘴时候,你还能如此精神。”

    心里其实恨极了李凤梧那张刻薄嘴唇。

    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让人打心底里想将那张嘴唇撕个稀巴烂。

    李凤梧耸耸肩,“你倒是来啊!”

    刘仲洙冷哼一声,却不再和李凤梧说话,只是高声道:“张明之张大使可在?”

    原本看热闹的司马贯月一瘸一拐的走到城头,很是不耐烦的闷声道:“有甚事直说,要攻城便放马过来,休要装神弄鬼。”

    司马贯月有个很文气的名字。

    但这货和张超不一样。

    这货就是个实实在在的粗人,最受不了文人的磨磨唧唧。

    要不是忌惮两军相交不斩来使,早让人放箭将那鸟人射成蜂窝。

    刘仲洙摇着折扇,甚有把握的道:“今次我大军压境,并不是要取大宋国土,前因后果想必你们也清楚,今日且献上一策,可不伤宋金和气,汝等只需将李凤梧五花大绑送至城下,我等取了他便退兵,如何?”

    你妹!

    李凤梧真想抢过一张弓射死这货。

    还特么还不伤和气,吴家集双方死了两万多人,这还叫不伤和气?

    你特么大军压境,还叫不伤和气?

    司马贯月哦了一声,“还有吗?”

    刘仲洙笑而不语。

    司马贯月看了一眼李凤梧,这才闷声闷气的道:“那就是没有话说了?没话说就滚回去,恁的呱噪作甚,且看我大宋儿郎如何取金贼狗命!”

    刘仲洙终究是个读书人,又经过李凤梧的洗礼之后进化,闻言不怒不嗔,啪的一声收了折扇,“先前我说的话一直算数,你且斟酌罢,莫过我辈好心。”

    意思说城破之前,只要你们愿意送出李凤梧,我们都可以退兵。

    但若是城破了,不好意思,都死吧。

    司马贯月只送了他一个字:“滚!”

    休得乱我军心!

    节度使张超战死,吴家集留下了我大宋上万的儿郎尸首,你现在一句送出李凤梧就退兵,我司马贯月岂是贪生怕死之人。

    要战便来战!

    双方谈不拢,接下来自然是兵刃相见。

    隆兴二年,南宋建国以来最为漫长也是最为惨烈的襄阳攻防战,正式拉开序幕!

    《

 第四十六章 襄阳攻防战

    在后世的史书中,对于隆兴二年的襄阳攻防战,有着浓墨重彩的描述。(?网 》.1.

    哪怕是最偏激的史家学者,对于这战中宋兵的细节表现,都找不出半点可以挑剔的地方:兵怯兵,将昏手。

    宋皆死战。

    尤其是襄阳攻防战的收官阶段,更是成为经典的教科书般的战役。

    成为经典的攻防战教材。

    这战,大宋战出位和辛弃疾宗平齐名的双儒将。

    ……

    ……

    襄阳攻防战在骂阵之后的第二日清晨,随着号角声声,拉开了惨烈的序幕。

    纥石烈答鲁率领的唐邓两州兵力,并没有携带攻城器械,路先行,不过是扫清沿途障碍,吴家集大败宋金,等到汝州兵马带来攻城器械后,这才进逼到襄阳城下。

    准备之充分,完全就是副不取襄阳不罢休的架势。

    号角声中,二十个步卒人人持盾,身披重甲,拱卫着浑身蒙着铁皮的冲锤车,向着襄阳城门缓缓推进。

    在冲锤车后面,又有两排盾甲兵,所持之盾更巨。

    竟有两米高大!

    盾甲兵身后,是排弓弩手。

    在冲锤车向城门推进的时候,弓弩手箭连珠,箭矢如雨射向城头,压制城门上的守兵,不让对方抛下巨石或者巨木,又或者倒下火油。

    冲锤车前后左右,不足两百金兵。

    但在盾甲兵和弓弩手的配合下,襄阳城门上的士兵竟然拿冲锤车可奈何。

    弓弩手****尽数被盾甲兵所阻。

    而自己稍微不注意,又要遭受对方箭雨的压制……

    除了冲锤车,还有数十架井阑。

    井阑,据说是战国时期的墨子明的,行动力很慢,往往很容易被破坏,但它是移动箭楼,般搭至三层半高,底下安上滑轮,居高临下移动扫射。

    属于远程输出武器。

    在攻城的时候,起火力压制作用。

    若是寻常城池,这数十座井阑足以造成守兵大量伤亡。

    可这大宋第城池襄阳。

    数十架井阑上的金人弓弩手绝望的现,你妹啊,站在井阑上竟然还是得仰望襄阳城头……这尼玛襄阳城池也太变态了。

    尽管如此,轮轮箭雨射出去,依然起到不小的作用。

    井阑的分布并不密集,留下大片空白处,这是留给抛石车的空间。

    号角声响,先威的便是抛石车。

    因为襄阳守兵收拢,樊城带几抵抗,从抵达襄阳开始,纥石烈答鲁便下令士兵,拆掉了樊城城墙,将拆下来的巨石尽数堆在抛石车旁,用以攻城。

    是以攻城军令下,金军士兵迅将火油倒在石头上,然后嘿哧嘿哧的操作抛石车,阳光照耀下的襄阳天空里,顿时出现数火球。

    第颗巨石蓬的声砸在城墙上。

    没有想象中的城墙崩坍,反倒是巨石崩碎,火星四溅,城墙上留下道恐怖的蛛网裂痕!

    数呼啸着砸落,或落在城墙上,或落在城头,又或者落在城内。

    被弩箭压制的襄阳守兵,若是没有注意到巨石,很可能连声音都没出就被砸成了肉泥。

    而城内,因巨石上有点燃的火油,很快便有几处房舍被引燃。

    浓烟滚滚……

    冲锤车已经在冲撞城门。

    井阑上的弓弩手密集射箭压制城头守兵。

    数十对盾甲兵掩护着步卒,抬着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