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句话出自孟子,又有人说出自韩非子,不过已可考的资料。

    意思就是说,主政的官员发出政令,但落实施行的却是下属。

    言下之意提醒李凤梧,你的下属很可能背着你阴奉阳违,你要不要问下我究竟是什么事呢?

    李凤梧当然明白,做诧异状,“不明白老爷子所言何事?”

    魏半山眯缝着眼,仔细的看着李凤梧,想从他面上看出丝毫端倪。

    不过有些失望。

    李凤梧一脸诚恳,好像真是不知情一般。

    但他真可能不知情?

    魏半山心中冷笑了一声,果然是只小狐狸。

    并没有急于说话,而是看了一眼左右。

    李凤梧挥挥手,示意立在门口的两个皂隶离开,又将奉茶伺候的丫鬟赶走后,这才等着魏半山开口。

    魏半山端起茶杯,荡了荡茶叶,又吹了口气,浅抿了一口。

    李凤梧也不急,也如法炮制喝了一口。

    当然,没有送客的意思。

    魏半山沉默了一阵,才道:“李知县可知晓我族子弟魏疏柳失踪一案?”

    李凤梧做震惊状,“岂能不知,到得襄阳后第一件事,便是从黄斐弘等处了解案情,希望能为老爷子分忧解愁,找回失踪的小娘子!”

    顿了一顿,又一脸茫然的道:“不过随着晚生深入了解案情,发现此案并非表面上的那般简单,是以晚生也有些犹豫。”

    魏半山有些尴尬,毕竟这事确实有损魏族颜面。

    叹了口气道:“疏柳顽劣,给李知县添麻烦了。”

    李凤梧挥手,“老爷子哪里话,麻烦倒是不怕,就是棘手,不知此事当如何处理,既不能让老爷子为难,可也总不能真让谦白之人蒙受牢狱之灾,永翻身之日吧?”

    叹了口气,“如此,良心难安呐。”

    《

 第二十二章 互相伤害吧

    《

    魏半山默然了。

    大凡大宋的读书人,只要不是脚底流脓头顶生疮坏透顶的人,经历过诸多圣贤书侵染,纵然是经历了官场磨砺,终究还是有良心的。

    魏半山能经营魏族成为襄阳第一望族,并不是纯粹靠他姑奶奶鲁国夫人魏玩的余荫。

    自身才华是一项。

    为人正派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

    是以听到李凤梧此言,确实有刹那的纠结。

    如果真按拐卖处理,卢震这小伙子这辈子都完了。

    说句良心话,这小伙子其实还算可以,五官清秀为人随和,虽然文不成武不就,但那不是没有机会么,若是给他机会,未尝不能一飞冲天啊。

    但若不按失踪处理,私奔这个词,魏族背负得极为难堪。

    如此权衡之下,貌似只有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但魏半山还没说话,就听得李凤梧文不对题的道:“话说回来,朱别驾还没进襄阳城,貌似城内就有不利于魏族的流言蜚语,这襄阳人也真是吃里扒外,如此行径,实为我辈之不齿。”

    魏半山顿时没好气的道:“此事老朽不会就此罢休的,他日必然还于始作俑者。”

    李凤梧吓了一跳,还以为魏半山知晓了自己就是幕后黑手,不过定神一看,发现魏半山并没有怀疑自己。

    不由暗暗出了口气。

    “老爷子说的是,这等腌臜小人,必然要叫他付出代价!”心里却有些不爽,尼玛,说自己腌臜小人啊,真是忧伤。

    魏半山大生知音之感,嗯,这小狐狸还是不的……

    笑道:“襄阳就这么一亩三分地,有心人做了亏心事,断然逃不过老朽双眼,不过话谁说回来,这并不是当务之急。”

    李凤梧忽然压低声音,“老爷子也知晓了?”

    魏半山点头,“只是不知道在何处。”

    李凤梧笑了笑,“不巧的很,晚生知晓,但是纠结于此事的后果,所以一直犹豫着。”

    魏半山心里一咯噔,感觉这小狐狸话里有话。

    果然,李凤梧开门见山了,“老爷子,此事难道就没有折衷的办法吗?”

    魏半山愣了下,“任何折衷?”

    “这几****冥思苦想,倒是有个折衷的法子,既能保住卢震,又能不让百姓说三道四,还能成人之美,着实是个一举三得是事情。”

    魏半山半信半疑的看着李凤梧。

    李凤梧坦然道:“如今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处理贵孙魏疏柳和卢震,而是如何平息襄阳流言,老先生应该知晓,流言猛于虎。”

    魏半山点头,深有此感。

    魏族的根基毕竟在襄阳,若是在襄阳的名声坏了,今后还如何立足。

    “所以恕我直言,现在要想将流言化解于形之中,其实只有两种选择了,一种是咱们看着卢震进入大牢,毁掉一个风华正盛的大好青年,但一旦提审,卢震说是和魏疏柳私奔,到时便坐实了流言,又如何收场?”

    顿了一下,想起了一句很有意思话:“何必要做互相伤害的事情呢?”

    魏半山苦笑,“老朽也有不忍之心。”

    魏半山自己都没看出来,到了这会,他这个老狐狸已经被小狐狸李凤梧牵着走了。

    换而言之,两人之间的谈话,李凤梧完全掌控了主动权。

    李凤梧心中暗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又道:“还有一种办法,那便是既不按失踪处理,也不按……那啥处理,而是以另外一种借口,直接销案!”

    魏半山怔住了。

    片刻后才猛然醒悟过来,“你是说……”

    李凤梧点头,“没,晚生觉得,这大概是当下最好的解决方案,让卢震入赘魏族,如此,便可对外人说,上元灯会后,魏疏柳是和卢震一起回卢典吏老家江陵府见长辈谈定婚事去了,如此魏三爷的江陵府之行也便是水到渠成的情理中事。”

    魏半山沉默着不说话。

    李凤梧当然也不奢望一次就能说服魏半山。

    毕竟要将孙女下嫁给胥吏,对于襄阳望族来说,这需要莫大的气度。

    凡事不能做死,都要留一线。

    李凤梧一口气将茶水喝掉一半,盖上茶盏,这就是要送客的意思了,“老爷子,这只是晚生的一家之言,您且考虑考虑,晚生还有事,黄家堤的堤坝损毁严重,晚生正想着是否要凑钱修缮一番,也为襄阳人做点实事,奈何县衙财政被刮皮县令搜刮得干干净净,入不敷出,为此事烦扰着呐。”

    魏半山识趣的起身,“如此,那就不打扰李知县了。”

    李凤梧送客,恭敬的送至县衙门口。

    待魏老爷子起轿离开后,才抹了一把汗。

    你妹,这老狐狸真不好忽悠。

    别看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万一是这老狐狸故意的呢,万一这老狐狸已经知晓自己就是幕后黑手,故意演这么一出麻痹自己呢?

    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放松。

    况且李凤梧有点疑惑,自己已经明确告诉了魏半山,魏疏柳和卢震的行踪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他却没有问。

    是因为他知晓黄斐弘和自己是一伙的?

    这不科学啊。

    魏半山是怎么知晓的,又或者说,他现在根本不关心魏疏柳,只关心魏族的颜面了?

    这老狐狸,真不好捉摸。

    万幸,现在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方才自己故意提了下黄家堤,看得出来,这老头子眉头跳了一下,显然有点领会到自己哭穷的意思了,不过还没有表示。

    等他表示的时候,这件事便是尘埃落定的时候。

    况且,这是自己在给魏族机会啊。

    魏族牵头出钱,修缮黄家堤,这在襄阳百姓眼中,必然是大善事,足以改变之前因留言而带来的影响。

    老狐狸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说到底,这才是自己的目的,让魏半山心甘情愿的牵头出钱。

    如此说来,好像也不算是坑了魏家。

    更像是帮他们摆脱困境嘛。

    李凤梧的尾巴又忍不住翘了起来,你们看,我其实是个好人。

    回到县衙,示意朱唤儿将寒瓜放进井水里冰着。

    待她放了寒瓜准备去屋里拿扇子,路过面前,李凤梧伸手一揽,搂住蜂腰,将她揽到自己怀里,坏笑着道:“你看,巨鹿也不在,这院子里就咱俩了,我们来互相伤害吧。”

    互相伤害?

    《

 第二十三章 水到渠成

    互相伤害?

    朱唤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现在自己正受到伤害。 .1.

    四月已很有些燥热。

    男男女女都换了春衫着夏衣。

    朱唤儿也不例外,今儿个穿的袭白裙,裙边镶嵌翠绿,袖衣点缀两朵荷花,当初说好的要狠狠束胸不便宜纨绔,也没有做到。

    很有些风光的酥|胸半露,如千年人至的高峰雪原。

    此时被李凤梧揽,便坐到了兜里。

    于是乎,火热而炽烈的感觉从桃臀上蔓延全身。

    伤害很直接啊……

    朱唤儿拧了下,却挣扎不开,反而越陷越深。

    李凤梧双手环过蜂腰,搂在平坦小腹上,笑道:“再过两月,你的契约便要到期了,你看如何是好?”

    再不把你办了,等契约到期就麻烦啦。

    总不能真对朱唤儿出黑手吧。

    朱唤儿想起这茬,顿时喜开颜笑,“对咧,到时候你再也不能欺负奴家了。”

    李凤梧双手不老实的顺着下滑,抚摩着美|腿,笑眯眯的道:“你高兴太早了,莫非还觉得能逃出我的五指山?”

    朱唤儿巴掌拍在李凤梧不老实的手上,撇了撇嘴。

    挣扎着站了起来,背对着李凤梧,捋了捋鬓,气呼呼的道:“你就不能老实点?”

    看都不敢低头看眼。

    怕是头就看见某个地方狰狞毕露。

    李凤梧很是辜的耸肩,看着襦裙上的褶皱,很是可怜的道:“我很老实啊,我要是不老实,你早被我吃了,还轮的到现在,话说,你到底什么时候才心甘情愿给我暖床呢。”

    朱唤儿俏笑如花,“你就美吧,当你的癞蛤蟆去。”

    李凤梧裆下很忧伤啊。

    ……

    ……

    回到府上的魏半山有些失神。

    今日和新任知县席谈话,自己看似步步都陷入主动,实际上真是故意的,好引导他说出真话。

    虽然这件事看不出李凤梧的影子,但魏半山多年的经验告诉自己,有时候眼见的都不定为真,何况还只是听说。

    官场之险恶,不比沙场之凶险差多少。

    李凤梧说了多少真话,魏半山并没把握,但至少知道了个信息:关于疏柳私奔事,李凤梧是知晓前因后果的,而且也是倾向于按私奔处理。

    当然,他的处理方式并不简单粗暴,相反,貌似非常有道理。

    事情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法善了。

    要么按照拐卖定案,毁掉卢震,苟且疏柳。

    要么按照私奔定案,那就不仅要毁掉这两个年轻人,还要败坏魏族门风。

    只有按照李凤梧的说法,才能既可以保住两个年轻人,又能不影响魏族颜面。

    魏半山时半刻也下不了决心。

    因为已经报案,这件事不论是私奔还是拐卖,都绕不过襄阳县衙,所以李知县的态度尤为重要,而且就算按照他的处理方式,要辟谣的话,也需要借助县衙的力量。

    毕竟是报案了的,从县衙传出的消息更有说服力。

    魏半山头疼啊。

    又想起李凤梧说的最后番话,魏半山焉能听不出他话里意思。

    很是直白。

    老爷子,你看这件事我能帮你,好歹也是个人情,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是否也要帮下我呢?

    魏半山对此倒是不在意。

    魏族不是富甲襄阳的富贾,但也家底蕴厚,自己振臂呼,襄阳士族和富贾还是会给几分颜面,黄家堤也就三百米,撑死了万五千贯就能重新修缮番。

    况且此事做好了,也算是功德桩。

    未尝不能为魏族博取点名望——等等!

    魏半山猛然想起什么。

    仔细思索,顿时悚然。

    这个李知县好深的心机!

    他绝对不是简单的提出这件事来,希望自己能牵头出钱,这手不仅能给他带来政绩,而且对魏族也是有百利害。

    毕竟魏族经过这次流言后,襄阳百姓终归会有点疑难看法。

    若是此刻出钱修缮黄家堤,者转移注意力,者消弭之前的影响。

    这小狐狸是故意给自己伸橄榄枝么?

    魏半山有些拿捏不准,但不管怎么说,对李凤梧的说法动心了。

    这也许真是最好的结局。

    魏半山想了想,对魏平阳说道:“你去将蒙氏请来,此事从开始,就没曾咨询过三房的意见。”

    魏平阳愣了下,“父亲,你是同意李凤梧的建议了?”

    魏半山看向他,“魏族未来是要交到你手里的,你觉得呢?”

    魏平阳难得笑了笑,“儿子也赞成。”

    自己是长房,虽说接受魏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若是能削弱二房和三房的势力,又何乐而不为呢。

    魏半山挥挥手,“去请蒙氏罢。”

    蒙氏是三房魏平江的夫人,出自本地小士族蒙家,如今魏平江不在,问问她的意见,两夫妻肯定因此事商讨过。

    ……

    ……

    傍晚时分,李凤梧正和甄士德在商讨今日公务,门子来报,说魏族长房魏平阳魏大爷来见。

    李凤梧笑了。

    甄士德也笑了。

    “那甄主簿你先去忙。”

    甄士德应诺,不忘提醒李凤梧,“李知县,可别忘了啊。”

    李凤梧笑道:“放心,我定会将你和黄县尉从这事里面摘出来,不至于让魏家就此厌恨上你们。”

    甄士德这才放心离去。

    片刻后魏平阳带着位小厮进来,落座之后开门见山,“知晓李知县公务繁忙,不但耽误,此刻前来打扰,是替家父来报喜于李知县。”

    李凤梧心里差点乐开了花,脸上却不动声色,“何喜之有?”

    魏平阳和声和气的道:“先前家父听说李知县想为襄阳百姓造福,修缮黄家堤以防水患,我魏族作为襄阳的份子,也当随李知县之仁厚,愿出三千贯以助工事。”

    李凤梧心中大喜。

    旋即又听得魏平阳道:“不仅如此,家父也说,魏族尽了绵薄之力,而此事是造福方百姓之功德,李知县年少有为,但初到襄阳不谙城情,家父愿做臂膀,呼吁襄阳士族富贾共襄此盛举!”

    李凤梧笑了,“果真如此,魏族之善举,必为襄阳百年歌颂!”

 第二十四章 贪财知县

    《

    李凤梧不知道魏半山是否看出了自己意图。

    也怀疑,魏平阳此举,可能是魏半山试探自己,但也可能是诚心的。

    不管怎样,人和人之间还是要多点“信任”的。

    是以得知魏族牵头,准备共同出资修缮黄家堤后,李凤梧并没有傻乎乎的告知出魏疏柳和卢震目前的行踪。

    而是对魏平阳说,待得大事既定,本官自会公告襄阳,还魏族一个清白盛名。

    魏平阳当然说好,委婉的问了一下修缮黄家堤需要乡绅出资多少。

    世间没有绝对清白的官。

    李凤梧也知晓,有时候太过廉直,反而易被人忌惮。

    是以毫不犹豫的比出了两根手指。

    两万贯。

    魏平阳龇了龇牙,哎哟卧槽,咱这新任知县老爷胃口一点不比刮皮县令小啊。

    不过也放心下来。

    看来这事李凤梧只是想钱,对魏族并敌意。

    笑着告知李凤梧,此事包在魏族身上,襄阳乡绅士族必然共同出资,区区两万贯不在话下,知县老爷就等着魏族的好消息罢。

    魏平阳打算离去。

    李凤梧忽然道:“魏大爷请留步。”

    魏平阳回身,“李知县还有何吩咐?”

    李凤梧好整以暇的笑道:“魏大爷方才进来,应该是看见了甄主簿从我这离开的罢?”

    魏平阳有些不解,甄士德就是县衙主簿,在这里进出不是很正常么?

    李凤梧眯缝着眼,“其实这件事,黄县尉和甄主簿去将魏疏柳和卢震带回来,也是迫不得已,魏大爷大概是知晓的罢,论耳目,襄阳城大概还没几个人能比得上黄县尉。”

    魏平阳点头,“确实如此。”

    李凤梧继续道:“其实这件事是本官授意,当初流言初起,本官就觉得大事不妙,如果不将魏疏柳和卢震带回来,便会坐实流言,令魏族蒙受不白不冤,是以当机立断,请黄县尉出马,又让甄主簿去通知了魏老爷子,希望你们早有应对。”

    叹了口气,“可惜你们魏族对此事似乎不够看重,最终也没能拿出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所以本官只好再次出手。”

    魏平阳大怔……原来这一切都是李凤梧的手笔?

    迟疑了一阵,“那流言?”

    李凤梧立即矢口否认:“相信本官,流言绝对和县衙关,想必也和府治关,大概是一些腌臜宵小羡慕嫉妒恨魏族之辉煌,故意捏造流言却弄了个歪打正着。”

    开玩笑,这件事必须否认。

    魏平阳没有说话,而是陷入思索之中。

    李凤梧说的貌似也有道理。

    但父亲说过,那个散播流言的王顺钦如今是府治通判朱文修的官家,这件事真和府治没关系么?

    怎么看这朱文修都是过江龙。

    朱文修是过江龙,那么他李凤梧呢?

    真的就这么清白?

    魏平阳有些不信,敢和柳相正,敢和赵惇赵愭作对的人,会是吃素的?

    等等……

    魏平阳猛然记起一事。

    当初甄士德上门和父亲一番谈话,明确告诉父亲,会按照私奔处置卢震和疏柳,而且目的也很明确,是为了钱。

    现在李凤梧对自己坦白,甄士德和黄斐弘都是受他指使。

    是因为魏族愿意牵头出资修缮黄家堤。

    魏平阳觉得自己隐隐明白过来了:这位新任县老爷,一到襄阳就知晓了魏疏柳和卢震的事情,等到了时机,眼看着流言将起的时候果断出手。

    不仅获得襄阳乡绅士族之助修缮黄家堤,为他自己的政绩添花,还顺便卖了魏族一个人情。

    着实好手段。

    但如此一来,说明李凤梧对魏族是真没敌意。

    他的目的是钱。

    甄士德和黄斐弘的目的都是钱。

    而王顺钦也可能真的是朱文修的人,朱文修也可能真的受临安某位和二弟魏平川有矛盾的某位京官所托,来恶心魏族。

    只不过李凤梧抓住了机会而已。

    结合前因后果,魏平阳越发肯定了自己这种猜测。

    暗暗庆幸。

    好财的县老爷不可怕,可怕的不好财却对魏族怀有恶意的朱文修!

    魏平阳感激的看了一眼李凤梧,“谢谢知县老爷提醒,此事魏族绝不会怨怒于甄主簿和黄县尉,今日自后,魏族愿和知县老爷齐心协力,共筑襄阳之盛世。”

    李凤梧哈哈大笑,“本官就先代表襄阳百姓感谢魏大爷了。”

    目送魏平阳离开后,李凤梧回到后院。

    去见朱唤儿一脸平静的在看书,笑了笑,“装什么呢,你不是偷听得很入神么。”

    朱唤儿吐了吐舌头,放下书,“你怎么敢说两万贯,之前听你和甄主簿说,修缮黄家堤最多一万贯就足够了。”

    李凤梧笑笑,拉着小手,“养家糊口很辛苦的,不多攒点钱,今后咱们的孩子出生了,喝西北风啊。”

    朱唤儿咳嗽一声,“谁要和你生孩子了!”

    忽然想起一起件事,心里买来由的黯然。

    纨绔啊,这话你要是说给玉儿姐姐听,她会很高兴呢……

    魏平阳回到魏府,将李凤梧的话原原本本转告给父亲,然后说道:“父亲,这李凤梧的胃口也忒大了点,修缮黄家堤也就三百米,又不是重新修建,哪要的到两万贯。”

    魏半山笑了笑,心中反而落底了,“就怕他只要一万贯。”

    贪财,说明对魏族没敌意。

    如果他对平阳的话是真话,那么一切便解释得通了。

    魏族现在的敌人,就是那个刚通判襄阳的朱文修,而这个敌人不是魏族招惹来的,是二房魏平川在徽州做官,得罪的政敌顺手之举罢?

    魏半山当然知晓,朱文修待制中能通判襄阳,是柳相正奏呈官家。

    根据之前的消息,柳相正和李凤梧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朱文修到任襄阳,就是来收拾李凤梧的。

    那么顺带收拾一下魏族,对于一位通判来说,不是难事。

    魏半山长笑两声。

    我魏族不是那么容易让你拿捏的。

    二房做官不易,那么我这个当老子的就得让他安心仕途,魏家绝对不会拖了他的后腿。

    这里是襄阳,不是你区区通判可以只手遮天的。

    起身,魏半山道:“备轿,为父挨个去拜府襄阳的那些乡绅老爷们,从他们手上抠钱出来也不容易啊。”

    《

 第二十五章 “功德”与功德

    《

    建康昭明宫,灯火辉煌。

    金玉杯,葡萄美酒晶莹剔透,有女子焚香抚琴,女子摇扇,亦有女子轻捶双肩。

    赵愭惬意的半躺,荡着杯中美酒,对坐在自己对面的钱象祖甚是亲昵的说道:“猪哥儿,叫你来着实是有事的。”

    按辈分,赵愭可以唤钱象祖一声小侄。

    不过自春闱落第后,钱象祖便到了邓王府上任职幕僚。

    两人的关系越发亲近,一来二去,祖哥儿变成了猪哥儿,显得两人的关系越发亲近。

    钱象祖笑了笑,没敢托大,“殿下有什么事。”

    赵愭从书桌上捡起一封谍报,丢给钱象祖,“你且看看。”

    钱象祖展开信纸,眉头渐渐蹙起,有些不解,“金人妄图以战逼和,必然全线大军强压两淮防线,此刻却分出五千兵马前往邓州,甚至还拨了两千骑兵,这举动有点诡异……”

    猛然醒悟,抬头看着邓王殿下,笑了笑,“是因为李凤梧在襄阳?”

    赵愭一饮而尽,放下金玉杯,“差不离。”

    钱象祖眯缝着眼,眸里很有杀气,“如此,襄阳必将大战,能守住?”

    赵愭玩味的扯起一抹笑意,“很难。”

    又道:“襄阳胜负,不影响两淮防线诸事。”

    钱象祖心情大好,“往日因今日果,李凤梧当初在毫州,夹谷清臣等人没少受他气,听说连金主完颜雍都恨之入骨,知晓他在襄阳,不出兵才是怪事,这一点恐怕官家没想到罢。”

    赵愭点头,“父皇肯定没想到,要不然也不会让这家伙去襄阳了。”

    钱象祖沉吟了一阵,“这封谍报……”

    赵愭笑眯眯的道:“只有一份,也只有我知晓,第一时间拦了下来,陈俊卿也没看到。”

    钱象祖将谍报退给赵愭,目光却盯着烛火。

    赵愭焉能不懂,挥挥手,贴身太监立即拿起谍报,放在烛火上,待即将烧尽之时丢进盆子里,于是这封谍报便从世间消失。

    钱象祖很是平淡的道:“只不知金人如何知晓李凤梧在襄阳的。”

    一个襄阳知县,襄阳府观察推官的赴任,邸报只送达京西南路襄阳府,而不会送到其他州府,是以按说金人应该不知晓这项人事变动。

    赵愭哈哈一笑,“我猜是有人借刀杀人。”

    两人对视一眼:“恭王?”

    旋即赵愭摇头,“不像,恭王在扬州府,他如果需要借刀杀人,柳相正也不会朱文修通判襄阳,多此一举了。”

    那么会是谁?

    钱象祖想不明白,赵愭也想不明白。

    不过反正是好事。

    片刻后赵愭有些不解的问道:“其实我还有个疑问,邓州、唐州本来有金兵驻守,纥石烈答鲁又增兵五千,按说足以攻下襄阳了,仆散忠义为何还要遣骑兵两千?”

    襄阳素有大宋第一城池的美誉,骑兵攻城有用?

    作为邓王幕僚,钱象祖自然要为他分析:“这也说明仆散忠义、夹谷清臣对李凤梧有多憎恨,骑兵攻城确实用,但是一旦襄阳城破,李凤梧逃命的时候,骑兵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顿了一下,浮起一抹幸灾乐祸的笑意,“两千骑兵在后面撵着李凤梧追杀,大宋雏凤之狼狈,如丧家狗一般,这画面太美……”

    赵愭恍然,大笑:“此等功德,当浮一大白!”

    和钱象祖对饮一杯后,赵愭笑眯眯的看着钱象祖,“到建康一段时间了,见到过那文家浅墨没有?”

    钱象祖摇头,“没曾去见过,陈俊卿和陆游都有所防备。”

    赵愭脸色阴郁了一下,没有说话。

    钱象祖端着举杯,摇晃着杯中物,良久,才下了决心,看了一下房中其他诸人。

    赵愭知晓钱象祖有更隐秘的事说,便挥挥手。

    待所有人退下,钱象祖才道:“殿下若真是喜欢,战事炽热的时候,陈俊卿和陆游肯定暇他顾,到时候遣人将她拐走,藏匿在府上便是。”

    赵愭愕然,“这怕是不妥吧?”

    钱象祖蹙眉不悦。

    欲为君者,岂能优柔寡断。

    赵愭立即明白过来,自己确实不应该如此软弱。

    笑道:“也行,到时候看情况。”

    三弟赵惇娶了个李凤娘,真是美到没边,足以媲美文浅墨,比起钱氏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自己又到了建康,且李凤梧不在,难道还拿不下文浅墨?

    文家浅墨,必将承欢于孤王!

    ……

    ……

    襄阳城,艳阳高照。

    延汉水而上十余里地处锣鼓震天,双狮起舞。

    虽说大凡修缮堤坝公事,多在冬季,但黄家堤之公事,堤内修缮只是缝补,主要是加强堤外的厚度,再在堤内增加一些桩柱。

    是以赶在雨季之前都可以。

    县衙一众官员尽数出席功德碑落土仪式。

    不仅如此,连府治也来了人。

    比如身着便服的知府狄少生和推官钟蘅,签书判官厅公事谢萧何,节度判官李紫阳,观察判官周书,节度掌书记郭靖等人也纷纷在场。

    只有别驾朱文修不曾出席。

    让出资修缮黄家堤的乡绅士族与有荣焉。

    想不到此事竟然连襄阳府治的官老爷们也如此关注,倒是不枉自己肉疼出血了一次。

    不过大家心中也很是奇怪,区区百余丈黄家堤的修缮,似乎还不足以惊动府治诸位大老爷罢?

    李凤梧却是知晓的。

    狄少生等人此举是给自己面子。

    毕竟是自己入仕从政后第一桩政绩,这件事肯定会被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