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仕妖娆-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然补着郭师元门下省录事的职,但又让官家给他权兼了个殿中侍御史,加封朝请郎——这擢升幅度之大,即可媲美当年的李凤梧。
而起居舍人柳子承,也迁了。
平迁。
从起居舍人迁到了侍御史。
职官上只比赵汝愚高了一阶。
不仅这些,赵云宸从国子司业迁到了枢密都承旨,高升一级。
但不可同日而语。
从搞教育到了枢密院去,这是要重用的迹象。
而谏议大夫赵云兆,升任给事中。
这个位置极其重要,属于中枢三省。
随着这一连串的旨意降下,临安朝野的人顿时有些震惊莫名——官家重用了如此多的文臣武将,俨然是在为将来北伐储备人才。
但却又有个信号在里面。
太子赵愭薨后,太子的原有势力,不知道为何,除了刑部尚书江君烈很快倒向了恭王赵惇,其余大部分人竟然都保持中立去了。
偏生谁都知晓是恭王赵惇的人,那个阴才柳子承,反而从起居舍人带了侍御史。
这个侍御史可就没起居舍人有分量可言。
此消彼长,庆郡王赵恺的谋臣赵汝愚,却权兼了殿中侍御史,还加封朝请郎,俨然就是要平步青云——要知晓赵汝愚是本科的状元!
本科状元,大凡是需要去外地出仕一阵,赵汝愚却不到半年就回了临安。
然后就进了中枢,然后又没过多久,权兼殿中侍御史,加封朝请郎,这种擢升幅度,不得不让人揣摩其中的信号。
赵汝愚和柳子承,分别代表庆郡王赵恺和赵惇。
官家重用庆郡王的人。
而且是在太子薨后不久,有人提过立储,官家大怒之下将赵恺宣到垂拱殿训斥之后发生,只是训斥了一顿,却又重用了赵恺的人,这就不少人明白了过来,三王均衡之后,太子赵愭入主东宫,如今薨了,便是双王对峙。
官家这一连番的动作,摆明了告诉众臣。
朕要继续保持双王制衡的局面!
恐怕也是打算长时间内不立储,一心打造盛世,图谋今后的北伐恢复江山了。
随着邸报送地全国。
大宋境内,人心沸腾。
远见之士,纷纷抚掌——如今盛世曙光已现,当今天子如此重用贤才,几乎都在期盼盛世之后的江山北复。
李凤梧也不得不佩服。
尽管有自己这只蝴蝶扇了翅膀,赵昚终究是中兴之主。
给他恢复了雄心,那就一心要恢复祖业。
尤其是升职了赵云宸、赵云兆和赵汝愚这三个宗室子弟,恐怕也能直接提升赵恺争储的心气——如果这样赵恺还振作不起来,那自己还是愉快老实的带着铁木真回蒙古吧。
成为元帝国的开国世家,貌似也是不的选择,没准到时候还能在中原这边当个封王,权倾中原什么的。
日子依然要过。
官家的旨意和意思布置下去后。
临安朝堂却忽然冒起了不和谐的声音。
刚刚返回临安的秘书少监、太中大夫、秘书少监、开国子李凤梧,上奏请求官家,组建一支商队下西洋。
大宋因为被金国、吐蕃堵住了商贸通道,海运急剧发展。
但国家主持的大型商队下西洋,这不是一件事小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
朝中反对声遍野。
李凤梧也没在意,反正就是回到临安上个折子表示一下自己成婚之后也在忧思官家给官家表一下忠心而已,并没有奢望南宋就能如明朝那般,做到七下西洋……
那需要的不仅是财力,还需要国内局势的稳定——更需要人才。
南宋没有三宝太监郑和。
所以对此并没有寄以厚望。
第三百九十九章 盛世的美好人生
成婚之后,度完蜜月的李凤梧,举家出发来到临安重新修缮装潢了的梧桐公社。
这一次规模浩大。
除了父亲李老三,母亲叶绘,二娘周月娥,三娘张约素,妹妹李长生,铁木真和耶律观音留在了建康,其余人众尽数来到了临安。
文浅墨、文淑臻、朱唤儿、耶律弥勒、夏暖滟、李巨鹿、徐眉娇、玉观音……
文启来两口子,也想着出门透透气,于是来到了临安。
梧桐公社还是那个梧桐公社。
但规模庞大了三倍不止。
在李凤梧回到建康这段期间,张观丢下了手头的一些事情,和杜仲卿两人一起配合,买下了梧桐公社周边不少地皮,重新修缮了几座院子起来。
原来的房间,也扩大规模了不少。
假山流水,水榭楼台,廊桥栈道,荷叶田田,进门照壁轿亭,门口石狮镇府——重新装潢修葺的梧桐公社,占地近十五亩之多。
装潢之豪华,就是青云街上,也找不到几个。
这在临安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人都知道,李凤梧从入仕一来,就没拿到过朝廷的一份俸禄,如今他却忽然大兴土木,重新修缮的梧桐公社之豪华,让人瞠目结舌。
花费之巨,怕是得十万贯。
一时之间,弹劾李凤梧可能存在贪污受贿的折子如雪片一般飞到垂拱殿。
赵昚的御书桌上很快摆不下。
每日都是数十封折子,全是弹劾李凤梧贪污受贿的。
开始赵昚还留中不发,后来受不了了,只好让相关部门去查了一下。
当然查不出什么。
这一次李凤梧出了大血。
这几年攒的家底全部投了进去。
青云书社赚的钱,德云堂在西湖花船、临安青楼上赚的钱,建康天一素斋坊、琼绾道场赚的钱,以及一品麻辣会馆赚的钱尽数投了进去。
这还不算,依然有个巨大的缺口。
最后还是李老三一狠心,大郎要在临安立足,自己这个当爹怎么能袖手旁观。
从李家产业中,抽了三万贯,投给了李凤梧。
如此,才勉强将梧桐公社重新修建好。
算下来,梧桐公社从购买周边地皮,到装潢结束,整整耗资了近十万贯——换成后世的软妹币,以大宋的购买力来说,差不多近三千万!
这确实是一笔让人瞠目结舌的巨款。
然而这就是南宋乾淳盛世的风华——如此有钱者,又何止李凤梧一人而已。
是以当相关部门查了一圈后,发现李凤梧所有的钱都是正当收入,并没有任何贪赃枉法后,临安的弹劾声音弱了下去。
其实也有灰色收入,比如德云堂的收入——这个收入李凤梧让人将账目做进了青云书社之中,要彻查的话肯定能抓到一点马脚。
但花船和青楼其实也属于正当生意。
况且相关部门的人不傻,这个时候弹劾李凤梧是一回事,但真要用贪污受贿这个来打击李凤梧,恐怕难。
所以查也只是走了个过场——查的都是秘书监的事情,又只有著作管理费一事。
著作管理费,秘书监可不止李凤梧一个人分钱,他虽然拿的大头,但其他人员,哪怕就是熟纸匠和掌固这等最底层的工作人员,一年也分了几百贯不等。
难道还真能因此将秘书监所有人定罪不成?
况且收取著作管理费是官家首肯,分钱也是官家默许了的事情。
那这事来大题小做,不是打官家的脸么。
还有个让相关部门语的是,临安大小书商甚至全国的大小书商,对这事没有丝毫怨言,反而跟着李凤梧的青云书社大赚特赚,更没人愿意证明行贿这种事情。
最后调查不了了之。
反正李凤梧就是赚了这么多钱,还都是来路清白的很。
着实羡慕了不少人。
不过重新修缮了梧桐公社,加上自己成婚消费也巨大,李凤梧最近确实有些捉襟见肘,让如今持家的文淑臻和耶律弥勒担心的很。
好在李府众人齐心。
最给力还是得属老丈人文启来。
在看到了新建的梧桐公社,瞠目结舌了大半天,最后文启来站在中院看着一池荷花里的金色游鱼哈哈大笑,让人莫名其妙的很。
不过到了晚上,文启来就找到了如今持家的大女文淑臻,拿出了万贯会子,说嫁妆那些金银你俩姑娘可得保护好了,千万别去变卖。
我估摸着你家现在经济应该会有点紧张,这点钱女儿你拿去补贴家用,别让女婿在仕途之外还要担心家里的油盐米醋。
对此,老狐狸文启来甘心情愿的很。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自己只有这么一对女儿。
而且让文启来愿意如此大方的还有一个原因:在回到梧桐公社的那一日,在进门之后,女婿左手牵着文浅墨,右手拉着文淑臻,只说了一句“浅墨淑臻,为夫目前能做到的只有这么多了。”
感情女婿如此大兴土木,都是为了自己的女儿。
文启来能不感动?
况且大女文淑臻持家,自己这个当爹的,怎么也得支持一下她。
毕竟如今的梧桐公社,仅仅是下人奴仆,加起来就得好几十号人,每日的开销巨大,女婿又被罚薪了好几年,自己也不忍心看到他们过的紧巴巴的。
不仅文启来大方出手,藏了不少私房钱的夏暖滟,也拿出了攒起来的钱银,甚至还想卖掉西湖边上那个庭院。
不过被李凤梧制止了。
自己还不至于沦落到要卖房产的地步。
在大家齐心之下,青云书社和德云堂那边,很快送来了本月的钱银分红,李凤梧才安然度过了这一次的经济危机。
不过却不得不急忙去信建康,通知郑合开春之后再到临安来开一品麻辣会馆分会馆的事情。
现在自己是真拿不出钱了。
豪宅、美人。
李凤梧开始在南宋的临安享受生活。
李凤梧依然住在占据了梧桐公社三分之一面积的听雪院——毕竟李家小官人的妻妾太多,原有的听雪院有些住不下,便扩大了不少。
听雪院主房,是一座三层的听雪楼。
第四百章 风雨前的岁月静好
三层的听雪院,三楼两间房,一间作为李凤梧的卧室居住,一间书房,前面有个大地的楼顶,修了一个四面通透的小阁,可供冬日晒太阳听雪,春秋赏花观雨之用。
二层四间房。
局中两间,是为将来是双正妻文浅墨和魏蔚准备的。
当然,现在文浅墨已经住了进去。
居旁两间,则是平妻文淑臻和另外一位平妻,大概会是耶律观音的卧室。
第一层也是四间房。
现在住了耶律弥勒、朱唤儿和夏暖滟……未来还会不会再添一个人住进去剩下的那个房间,大家都不知道,但李凤梧知晓,应该是不会了。
在听雪楼旁,还有一座二层副楼。
二楼是个大厅。
既做书房用,又可作家庭会议室,也是古玩图书的收藏室,装潢得很是古朴典雅。
一楼是宴会厅。
极大,可让家姬做歌舞之用。
一正一副两楼,其装修之奢华,就是王府也不外如是。
随着李凤梧成亲之后,听雪院里如今住了五个姑娘,每一个都是李家小官人的女人,这个睡觉就成了个麻烦事。
好在文淑臻和耶律弥勒两人想得周到。
李凤梧如今睡在三楼,也不用专程跑到哪一个女人的房间去。
反正官人想让谁暖床,那谁就去三楼。
倒是还好,一家其乐融融,也没有因此事而导致后院起火——唯独的麻烦就是耶律弥勒和小官人睡觉的时候,让文淑臻和文浅墨不适应了好几日。
虽然装修时候就考虑过隔音的事情,也加了措施。
可毕竟上下楼之隔,声音还是很清晰的要传下来。
都是些小事。
于是李凤梧觉得自己有点沉沦了,有点纸醉金迷,甚至于很想就这样过下去——如此,做一个盛世小官人,然后自己慢慢变成大官人,岂非是个完美人生?
上午,在小妾耶律弥勒、朱唤儿或者夏暖滟的轮番侍候下梳洗起床,吃过早饭去秘书监点卯,办完公事又处理掉青云书社等方面的私事。
下午便能抽空陪各位娘子,到了晚上,临睡前自己只管在听雪楼三楼等着美人前来。
至于是哪一个——李凤梧很是郁闷啊。
自己竟然不能翻牌子。
哪一晚上和睡同床共枕,竟然是文淑臻说了算,而且这大娘子出了名的温婉,也不想让朱唤儿、耶律弥勒和夏暖滟起妒心,公平公正的很。
她自己反倒是最少来三楼陪自己的人儿。
好在大家知晓,男人嘛都喜新厌旧,正妻文浅墨身份地位有放在那里,是以最近时刻,几乎都是文浅墨在陪着李凤梧。
李凤梧很喜欢文浅墨,是出自内心的爱。
最喜欢泼墨秀发扑满床,一身春光胜白雪的浅墨娇羞欲滴的闭着眼等待着自己——这丫头是从来不会主动的,含蓄的很。
老丈人文启来两夫妻,在临安呆了一个月,入冬之后便回建康去了。
走之前千叮万嘱了两个女人,又交代女婿诸多事情。
文蔡氏甚至暗示了李凤梧,姑爷你可要加把劲,我老两口也没什么盼头了,就想着能抱抱外孙外孙女。
李凤梧只好唯唯应诺。
自己确实努力了,只不过怀孕也不是一天的事情。
在这样的局势下,李凤梧从成婚到乾道四年的春节,享受了半年的幸福小官人生活。
这半年李凤梧确实没闲着。
很快有了好消息。
文淑臻怀孕了!
这个消息着实让李府众人意外的很——大家都知道,大娘子文淑臻温婉,陪伴李凤梧的时间,甚至比夏暖滟还要少一些。
但她却是第一个怀孕的。
意料外的事情,却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听雪院一众女人,就大娘子文淑臻和耶律弥勒好生养,其次是朱唤儿。
耶律弥勒之前因为小产过一次,虽然有一两年了,但她现在已是三十的人,要怀上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
而朱唤儿一直是不开花结果,这大概于她和李凤梧房事的方式有关。
反正朱唤儿又恢复成了那种,要么你来主动强奸我,要么我来主动强奸你,反正就是不配合你,寻找那种被强迫的快感。
这样导致怀孕的几率极低。
于是大娘子成了第一个有身孕的人,就大娘子文淑臻那丰腴的大胸翘臀——虽然不如耶律弥勒好生养,但毕竟也是个好姑娘。
三五次完美的巫山云雨后,很自然的怀上了。
……
……
李凤梧的日子过得很是安静。
只不过有一事始终惦挂在他心上:没了心气的赵恺,就算被官家重用了赵云宸、赵云兆还有赵汝愚这三赵,赵恺也始终没有来过梧桐公社。
李凤梧对此可奈何。
不过好在如今恭王赵惇老实,朝野之间也没什么大事。
自己也乐得逍遥一段日子。
于是也便没去折腾,反正赵恺迟早有一天会自己重新拾取心气的——那一天,应该是在北伐的战场上,毕竟赵恺终究是赵室的皇子。
然而事情终究不会这么如李凤梧的惬意。
虽然如今官家是执着于双王均衡,虽然如今的赵恺失去了心气,但赵惇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心——局势稳定,赵室江山虞,这位恭王殿下开始想办法打击政敌。
首当其冲,自然是李凤梧。
乾道四年开春之后,赵惇在太子赵愭死后半年,终于彻底完成了之前的部署和收拢,开始了对赵恺势力的打击。
尽管赵恺如今没了争储的心气,但赵惇以防万一。
在柳子承的建议下,他也不想留下一个威胁。
虽然柳子承的建议,是先对赵云兆、赵云宸和赵汝愚三人下手,但不知道为何,王妃李凤娘一反常态,坚决要求擒贼先擒王。
意思就是先干掉李凤梧。
如此恭王赵惇可奈何,只好听从王妃的意见——这个意见不仅是李凤娘的意思,也是荆湖南路宣抚使、怀化大将军李道的意思。
在乾道三年秋末冬初的那一拨大肆提升的旨意中,李道被加封怀化大将军。
所以赵惇只能听从。
不过柳子承仔细想过之后,觉得也是可行。
毕竟如今庆郡王赵恺失去了心气,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事情,赵云兆、赵云宸和赵汝愚三赵不足为惧,如果能擒贼擒王,彻底解决李凤梧的话,恭王赵惇今后的立储之路将再阻塞。
于是,一张阴谋的大网在临安悄然铺展开来……
第四百零一章 一屋折子,弹劾尽一人!
然而却人知晓。
临安乃至整个大宋的民心,都是极其振奋的。
在当今官家中兴政策下,大宋经济蓬勃发展,从隆兴二年到乾道四年,仅仅五年时间,大宋就走入了盛世的风华里。
当然,这些政策是由当官的施行。
但传递给天下百姓的渠道却不是独有的通过邸报送达全国。
还有一个东西,发挥了极其强大的宣传力,其效果之昭彰,就连天子赵昚都意外的很。
青云书刊。
自李凤梧出使西辽一来,一改了张观之前的保守作风,青云书刊刊登的政治言论和官家赵昚颁布的政治措施,几乎是按照李凤梧的观点来进行。
当然,这也是按照官家的意愿——只不过里面多少掺杂了一些李凤梧自己的私心而已。
比如今日青云书刊发布的一篇,由翰林学士承旨周必大亲自起草的一篇《风华论》中,既有官家首肯的意思,也有李凤梧悄悄传递给周必大的意思。
周必大如今是南宋文坛盟主,借着他的名气,青云书刊很刊登了些他的文章。
这篇《风华论》,主要意思是歌颂了官家厚德政恩,对黎民百姓的一些惠民政策的影响,同时用浓墨重彩绘画出了一副盛世风华。
最后居安思危的点了点题,盛世之下,当复江山云云……
然后在其中非常隐晦的提了一下宋金二次大战中,如今的庆郡王赵恺立下的军功,言辞间颇多赞誉,言称若是再次北伐,庆郡王便可立马开封城头……
这一篇文章是得到过官家首肯的,是以一经发行出去,着实影响不小。
形之中,树立了官家盛世明君的天子形象。
又隐晦的告诉了大宋百姓,咱们的庆郡王皇子不仅前有战功,今后也将成为回复江山的宗室砥柱人物,这种人才是咱们大宋未来的天子官家……
这让赵惇等人恨得牙痒痒的。
可也没人敢拿它做文章。
大家都是明白人,青云书刊如今是秘书监和青云书社合作,基本上代表着官家的意愿——虽然李凤梧掺杂私心可恨,但这是可避免的事情。
连上皇都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言道周必大好文,足可彰我赵室圣君形象,此类文字,当多多抒于此刊传载万世……
上皇赵构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还能怎样?
所以要想搞倒青云书刊,就得先整垮李凤梧。
是以赵惇是真的坐不住了。
再这样下去,李凤梧很可能通过青云书刊,改变大宋在野人士的观点:那就是庆郡王赵恺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盛世风华下的临安,悄然拉起了腥风血雨的序幕。
一场注定名垂史册的大事,徐徐在画卷上展开。
而如今的临安,真应了那句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
临安之中,富贾出现的人数迅速攀升。
据户部不详细的统计,临安城中,家有五万贯者甚巨。
五万贯,那就是后世的千万富翁。
而这还只是乾道年间。
由此可知,乾淳盛世下的南宋富裕到了何等地步,如果没有蒙古铁骑的南下,让南宋继续这么发展下去,也许真会产生资本主义也说不准。
这一日清晨,李凤梧有些疲倦。
先去看了怀孕后经常呕吐的大娘子文淑臻,示意丫鬟们好生伺候主母,然后和文浅墨两人一起吃了早饭,这才在耶律弥勒和朱唤儿的伺候下换了官服前往秘书监。
夏暖滟这姑娘,在休憩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燃起了写作的欲望。
更是自作主张的从听雪院搬回了西湖畔的院子里。
晚间睡院子里,白日里就在花船上写作聊斋的另外一个故事,《狐仙辛十四娘》。
这或许是写作习惯了。
对此李凤梧也不好反对……估摸着也有夏暖滟的自知之明,知晓自己的出身不太好,若是天天在听学院争宠,会让人闲话。
不如去西湖来的清净,况且自己也会抽空去看她。
知道进退的小妾,才是好小妾。
交代了张三,德云堂务必保证夏暖滟的清净和安全之后,李凤梧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说句实话,自己其实也挺喜欢在花船上折柳夏暖滟。
那种异样感觉比在听雪楼的床榻上要好了许多——估计是个男人都难以拒绝船震和车震的魅力罢。
走到秘书监,还没来得及进去点卯,就有太监匆匆赶到。
说官家宣召秘书少监李凤梧前往垂拱殿觐见。
李凤梧也不知道有什么事,笑着和小太监寒暄了几句,那小太监身份太低,岂敢不谄媚李凤梧这个天子宠臣,很是讨好的道:“李少监且放心,大官心情好的很。”
李凤梧点点头,掏了两张会子悄悄递给小太监,“些许酒资,请中贵人笑纳。”
那小太监受宠若惊,悄然接过,“李少监客气了。”
不得不赞了一声李凤梧,难怪内侍省的人都在说,谢盛堂谢都知特别青睐李凤梧,这位李少监做人做事真的让人讨厌不起来。
虽然他那张刻薄嘴唇着实不讨喜,但谁会和会子过不去?
来到垂拱殿见礼。
官家正在批阅折子,闻言头也不抬,只是挥手示意,“盛堂,你带咱们的大宋雏凤去看一眼罢,也叫他知晓。”
李凤梧莫名其妙,去看什么?
谢盛堂好笑的点点头,从官家身后走到李凤梧身旁,“李少监请随我来。”
李凤梧茫然的很,只好抬步跟了上去。
心中暗暗想道,难道是官家打算赐个郡主或者公主给我,这倒不是没有可能啊,旋即猛然想起,貌似官家那几个女儿和宗室的几个郡主,姿色都有点对不起身份。
貌似低于自己的审美口味。
出垂拱殿左侧,行了一二十米,来到偏殿。
护卫开门。
谢盛堂带着李凤梧穿过大堂,来到一个小房间,推开门,笑眯眯的道:“这是官家用来放一些留中啊或者不批不发的折子的地方。”
李凤梧哦一声,“有点茫然啊谢都知,官家让我看什么?”
谢盛堂指了指房间,“一屋折子,弹劾尽一人!”
第四百零二章 曝光,危机!
李凤梧心中隐约升起一股不好的感觉。
这个房间不大。
几个书架,全放满了各种规格的折子,就连当中的书桌上,也放了几大撂还没来得及整理的折子……有些时间久远的,上面甚至铺满了灰尘。
尴尬的笑道:“这不会全是弹劾我的折子吧?”
谢盛堂呵呵乐了,“你猜?”
李凤梧苦笑,“那恐怕是了。”
顿了一下,又奈的道:“贤才遭人妒忌,古之人不欺余,但我着实没想到,在临安朝野,我竟然如此受人重视,弹劾我的折子竟然能堆满一个房间,着实有点受宠若惊。”
几个用词,都是反话。
谢盛堂点点头,“这么多年博览史书,弹劾一个臣子的折子,能够堆满一个小房间的,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事实却在眼前。
李凤梧耸耸肩,所谓的道:“官家圣明啊。”
要是赵昚不圣明,就这些折子,足够自己罢官几十次了。
谢盛堂笑意玩味,“大官压力也很大,尤其是去年冬季,你那梧桐公社耗费巨资打造出来,六部、中枢三省,西府三衙,御史台,九寺三监,一天弹劾你的折子得有几十封。”
李凤梧嘿嘿干笑,“怎的有种满朝臣子尽政敌的觉。”
谢盛堂忽然脸色凝重起来,“恐怕也差不到哪里去了,李少监最近的日子似乎过得太惬意的,这样下去,还能剩下多少锐气?”
李凤梧知道谢盛堂这是为自己好,苦笑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看了一眼谢盛堂,“谢都知没有这些烦恼,可我有啊,修身在先,且时时秉持至驾鹤,齐家这个事情,也分外重要。”
谢盛堂语……
自己确实法理解李凤梧的这种感情。
谁叫自己是个太监,而李凤梧却是个女人往他身上扑的风流士子呢。
回到垂拱殿,赵昚已批完今日上午的折子。
对进殿后重新行礼的李凤梧道:“都看见了?”
李凤梧点头,“臣压力很大啊。”
赵昚哂笑,“朕真没看出来。”
这货一脸所谓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压力的人,感情根本没把那一屋子弹劾他的折子放在眼里……年轻就是好。
对什么事都是所畏惧。
李凤梧忽然想起一个事情,“官家留着这些折子,不会是要以后和我算总账吧?”
赵昚咳嗽一声,“朕是真小气的人?”
这些折子留下来,本来就是规矩,等过上十年八年,才会有内侍省统一处理。
当然,自己这样做,也不排除是有这种想法。
表面上自然不能让李凤梧察觉出来。
哪里知道李凤梧却似知晓一般,很是认真的提醒赵昚,“官家,圣人不欺人啊!”
赵昚语,挥手,“得了,待上几年,让内侍省走流程处理了便是。”
李凤梧这才问道:“官家今日宣召臣来觐见,恐怕不止是让臣来看一下那些折子的罢?”
赵昚摇头,“朕还真是让你来看一封折子的。”
李凤梧愣了下,“又有人弹劾微臣了?”
赵昚也不多说,拿起一旁早就准备好的折子,丢给李凤梧,“你自己看吧,看完给朕一个解释,若是满意,朕便饶了你这一次,若是不满意,哼……”
言下之意不言而明。
李凤梧暗暗苦笑,估摸着恭王赵惇坐不住了。
打开折子看了一眼,顿时暗暗头疼。
果然是恭王赵惇的手笔。
折子出自刑部尚书江君烈之手,所奏之事也是刑部分内事情——如今临安几大地下势力中的翘楚,德云堂一事!
李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