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是打击竞争对手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况且,有人能借刀杀人,为何赵愭就不能,悄悄将案件真相调查出来,最后将这个案件真情悄悄告知赵恺或者赵惇的人,赵愭也可脱身事外。

    而此刻的庆王府,赵恺面前,也端坐着一位书生。

    一袭青衫,手摇画扇。

    大才赵汝愚!

 第一百六十七章 争宠

    这位赵室宗室子弟,虽然其身份连韩侂胄也比不上,更别说与皇子了。

    但此刻却和赵恺对坐。

    东方秦川已经奉了赵恺的命令,作为暗中的影子,先是保护朱唤儿和耶律弥勒北上建康,继而在建康潜伏,和魏廷晖一明一暗呼应,保护李凤梧家人。

    少了东方秦川,赵恺依然镇定自若。

    曾在战场浴血奋战过的人,又岂会惧怕宵小刺客——况且如今这个局势,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下这种狠招,否则就是让另外一个坐收渔翁之利。

    赵恺捧茶:“子直兄,请。”

    赵汝愚没有丝毫做作,端起面前的茶杯,一饮而尽,“使团应该已经离京了。”

    刚从大内西城门回来的赵恺点头。

    赵汝愚放下茶杯,很是云淡风轻又运筹帷幄的神情,“既然李少监有此秘密,为何要等他出使归来再动手?”

    赵恺甚是放心的道:“凤梧必有他的顾虑。”

    赵汝愚摇头,“局势风云变幻,此一时彼一时,也许等他归来,临安早就变了局势,就怕那个秘密到时候失去了价值。”

    赵恺苦笑,“谁说不是呢,但又能怎样。”

    自己总不能李凤梧前脚走,后脚立马就不听他的叮嘱,派人调查此事然后对柳相正发难吧。

    赵汝愚看着眼前患得患失的皇子,心中有些奈,但更多的是意气风华,当夜在众安桥一见,对坐夜谈至天明。

    自己才知晓,这位最为低调的皇子,其势力之大竟不输大皇子赵愭,也不输二皇子赵惇。

    如果自己连这点事都办不好,又何谈媲美雏凤?

    朗笑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殿下和不趁此机会,将此事调查过水落石出,打击三皇子的同时,在官家心里多一份重量?”

    赵恺当然心动,并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李凤梧的叮嘱依然在心头。

    闻言很是犹豫。

    赵汝愚心中暗笑,轻摇画扇,意气风华的轻笑,“欲化龙而九天,又何须在意清风何处,若非趁清风,他日化龙,这清风必然席天下。”

    话里意思,殿下您既然想争夺天下成为天子,那么又何必在意区区一个李凤梧,若是事事都听从李凤梧的,等你将来成为储君,这李凤梧必然会成为权专朝堂的恶臣。

    赵恺闻言,心中先是有些反感赵汝愚的挑拨,继而心中略略一动,赵汝愚说的何尝没有道理。

    若是自己的成功全部建立在李凤梧的功劳上,将来的李凤梧,必然要成为朝堂最为强大的顽疾,甚至可能让自己成为傀儡而左右朝政。

    “子直兄之意……”

    “找到朱茂才,查出上元大火案的真相,搞倒河西柳家,进而弹劾恭王殿下。一则打击竞争对手,一则获得人心,何乐而不为?”

    赵汝愚压抑住心中的激动。

    李凤梧离开临安,这是自己的机会。

    只要这件事成了,自己就能成为赵恺最值得信任的谋臣,若是赵恺成为储君进而登基为帝,那么自己必然要因为拥戴之功而权执中枢。

    赵惇犹豫了下,“就怕行事会破坏了李凤梧的计划。”

    赵汝愚摇头,“就算李少监对此事有长远计划,但此时终究只牵连到柳相正、朱文修,能对付的也就是三皇子殿下,难不成李少监的计划,还能连大皇子殿下也一起对付不成?”

    赵恺一想确实是这个理,有些心动了,“可是秦川已经去了建康。”

    赵汝愚哈哈一笑,“堂堂二皇子殿下,身边岂止雏凤和东方秦川?”

    赵恺呵呵笑了,“查倒是可以查,不过……查到之后,又如何是好?”

    赵汝愚沉吟片刻,“查出真相后,亲凛官家,并让殿下在朝中的势力呼应,务必要重启案件,并且殿下要大力主张此事结案,是三皇子殿下主张。”

    死伤数百人震惊临安朝野的大案,因为皇子的私心而草草结案,给赵惇扣一个草菅人命的帽子,就不怕官家不重罚。

    赵惇犹豫了许久,才弱弱的道:“有几成把握?”

    赵汝愚伸出一只手,盯着赵恺的眼睛,“殿下有几成把握查出真相?”

    赵恺想都不想,“既然知道牵连的人,要撬开朱茂才的口,十成。”

    赵汝愚翻手,“那就易如反掌。”

    赵恺精神一振,再也记不得李凤梧的叮嘱,神情振奋,“如此,那便行事,待李凤梧出使归来,他也会感觉欣慰的罢。”

    和李凤梧走在一起后,自己听从他的建议,一改仁厚。

    借着宋金大战,自己在三位兄弟之间的地位直线攀升,从最不受待见到如今平分秋色,李凤梧居功至重。

    如果他出使归来,发现自己能独立办成大事,大概会惊得不要不要的。

    想到这赵恺心情大好。

    李凤梧,你有扶龙之才,那么我要证明,我有成龙之才。

    赵汝愚笑而不语。

    画扇轻摇,眼前仿佛看见了自己权执中枢,凌驾李凤梧的那一日。

    李凤梧,你为大宋雏凤,扶龙之臣。

    可我赵汝愚,又怎是久居人下之人。

    我之心,在九天振翅。

    ……

    ……

    使团出临安,李凤梧坐在马车里,神情淡漠的沉思着事情。

    在他对面,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面前摊开了一个食盒,此刻少年嘴里吃着桂花糕,手上拿着酥饼,脚边放着美酒,吃得不亦乐乎。

    “我说李小鸟,这是谁家姑娘的手艺,真是美味得没话说,唔……是夏大家?”

    见李凤梧没反应,这位大宋高富帅也顾不得满手渣滓,一巴掌拍到他肩膀上,“喏,问你呐!”

    和李凤梧同车前往大理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宋名相韩琦之后,当今宝宁军承宣使韩诚的小儿子韩侂胄,也不知道这货是怎么说服其父其母,竟然真的在使团里谋了个职。

    虽是个关紧要的文职,但出使归来,只要使团办成了事情,这货也是要跟着升官的。

    李凤梧被拍醒,没有多想,道:“这些糕点?那个,魏太尉千金做的,味道如何?你倒是给我留几个,别全吃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历史上的段誉

    韩侂胄差点被噎住,“就是那个差点成为我侄儿媳妇的太尉千金魏蔚?”

    李凤梧点头,“你认识?”

    韩侂胄见鬼一样看着李凤梧,片刻后作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状,“狗|日的李小鸟,还要不要人活了,老子好不容易看上夏大家,你龟儿子横刀夺爱,老子又好不容易看上了个美女,打算等出使归来就让我家老头子去提亲,你狗|日的又下手了,李小鸟,老子和你有仇是不是,你有了两个神仙姐姐还不满意,竟然还要抢我的魏蔚!”

    李凤梧很有些语,“这话怎么说?”

    韩侂胄是真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那日前往德寿宫见姑妈,姑妈给我说过,等我出使归来,她就亲自出面,到魏府为我说媒,说魏家钱家也不会委屈了我……你倒好,先下手了。”

    李凤梧讶然,“真的?”

    韩侂胄比郁闷,“当然是真的,而且姑父……嗯,就是上皇在一旁也点头说,魏蔚虽不为皇妃,若能与我韩家姻缘,也是美事一桩。”

    李凤梧哈哈大笑,“魏蔚比你大三岁。”

    “女大三抱金砖。”

    “她看不上你,且你又中不了探花。”

    “你怎么就知道她看不上我?你就知道我中不了探花?况且这事不需要她的意见,我姑妈出马,只要魏太尉点头,这事就成了。”韩侂胄一脸不服输。

    “我说你中不了就中不了,再退一万步说,你中了探花又能怎样,她若不喜欢你,你娶个榆木疙瘩回家不说,还要天天被束缚,值得吗?你是大宋高富帅,万里江山那么多美好等着你去恩泽,怎能为了一棵树吊死。”李凤梧笑得很邪。

    韩侂胄总觉得李凤梧话里有话,却不得不赞同李凤梧的话,说得确实有道理。

    自己这么年轻就被婚姻束缚死,人生好是没趣。

    垂头丧气的道:“算了,到时候看,反正你和魏蔚也没什么,到时候姑妈或者上皇一纸旨意下来,你徒奈何?”

    李凤梧心中一凛,笑了,“你就不怕回不到临安?”

    韩侂胄怒睁双眼,“你敢为了个女人杀害我?”

    李凤梧摇头,“不敢。”

    韩侂胄嘿嘿贼笑,“那不就得了。”

    李凤梧也嘿嘿贼笑,“可是大理高家敢啊,沿途的猛兽大虫瘴毒敢啊。”

    韩侂胄心中一紧,掀开帘子就要跳下车,“我不去出使了!”

    李凤梧慌不迭一把拉住他,“逗你玩呐。”

    韩侂胄不信的盯着李凤梧。

    李凤梧一脸认真,“江山多娇,咱俩何至于为了个女人闹成这个样子,这样吧,咱俩公平竞争,这一趟出使我不阴你,但你回临安后也不能找上皇和太后帮忙。”

    韩侂胄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才坐回来,“善。”

    心中大喜。

    终究还是自己的命重要点,此次出使,如果李小鸟真要阴死自己,还真有可能。

    李凤梧也心中大喜,又忽悠了这小子。

    公平竞争的话,自己貌似没有输的可能,但韩侂胄若是搬出上皇和太后,自己铁定要输,说不得还真得想办法把这小子留在大理呆个三五年。

    这事翻篇,韩侂胄又问道:“你方才在担心什么?”

    李凤梧知晓韩侂胄算得上赵惇的人,不过并没有隐瞒他,“有点担心,某些人坐不住,会对你那个侄儿下手。”

    韩侂胄眼睛一翻白,“算起来三个人都是我侄儿。”

    这当然只能私下说,明面上可不敢如此自恃,甚至这种关系若非皇子们主动提起,韩侂胄说都不能说,君重臣轻,皇子亦是如此。

    李凤梧点头,“你知晓的。”

    韩侂胄撇嘴,“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会看上赵恺,他能争得赢赵惇?侄儿媳妇一家的势力,虽然不在朝中,但绝对比赵恺强大多了,再加上我父亲和兄长的话……”

    李凤梧看了韩侂胄一眼,将篮子里最后一块糕点丢入嘴里,说了一句:“远水近火,赵惇并没有赵愭来得有威胁。”

    嗯,魏蔚的手艺不。

    酥软可口。

    如果赵愭打败赵惇入主东宫,李道和韩诚还敢兵谏不成?

    这不是晚唐。

    这是大宋。

    韩侂胄沉思了一阵,然后伸手拍了拍李凤梧的肩膀,“李小鸟,你说的有道理,要不我们来个联盟,先搞倒大皇子?”

    李凤梧一巴掌拍开,“滚蛋,我是天子门生,不参与争储。”

    韩侂胄一脸鄙弃,“虚伪。”

    李凤梧哈哈一笑,忽然问了个意外的话,“你和李凤娘关系不,可知晓她还恨我不?”

    韩侂胄一脸奇怪,“我就纳闷了,为何侄儿媳妇这么恨你,曾对我说过,要是以后你落在她手里,保准让你生不如死。”

    李凤梧略有尴尬。

    韩侂胄又大气的拍了拍李凤梧肩膀,“放心吧李小鸟,看在咱俩的关系上,真要到了那一天,我不能保你生,但给你个痛快留你个全尸还是能做到的。”

    李凤梧哭笑不得,这尼玛有意思?

    韩侂胄忽然压低声音,“李小鸟,你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吃了我侄儿媳妇的豆腐,有好几次和我私下提起你的时候,我那侄儿媳妇都脸红的紧。”

    李凤梧心中一凛,“滚蛋,莫要搬弄是非。”

    韩侂胄脸上浮起一层戏虐,“话说回来,侄儿媳妇真是国色天香,不输你那两位神仙姐姐,若能得此佳丽,万里江山不要又何妨。”

    李凤梧哈哈大笑,“所以你只能当个短命相公。”

    韩侂胄愕然,“短命相公?”

    李凤梧自知失言,顾左右而言其他。

    最后说到正事,“李小鸟,此次出使大理,有几成把握能达到官家的意图?”

    李凤梧笑了笑,“你觉得呢?”

    韩侂胄皱眉,“如果官家能配合使团,让川陕,夔州路兵马调动,大兵压境潼川路、成都府路,有五成把握,仅靠咱们使团的嘴皮子的话,最多三成。”

    李凤梧哈哈一笑,“还有呢?”

    “如果能搞定大理相国、中国公高寿昌,则有八成把握。”

    李凤梧挑眉,“你倒是看得清楚。”

    韩侂胄哈哈一笑,“不看看我是谁,话说,那几位使节知道么?”

    李凤梧点头,“你都能看出来大理局势,他们又怎么会看不出?”

    柳子承若是看不出,也没资格出使大理,钱象祖就算看不出,可有张杓指点,也不会太差,至于王之望,他就是挂个虚职,保驾护航而已。

    如今大理国王是段正兴,是段誉的儿子。

    没,就是天龙八部里那个段誉,这货现在还活着,应该在电视剧中的天龙寺里出家为僧。

    若是有机会,倒想见见历史上真正的段誉。

 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理

    如今的大理,在历史上属于后理国。

    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段思平初为幕览(小府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南诏兴圣元年(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随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进攻南诏,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

    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首;玉瓶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对者”,因而军心大振。

    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渡河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

    段思平大军按照浣纱妇女的指引,成功渡河,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国灭亡。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改国号“大理”,建元文德,仍定都羊苴咩城。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公元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

    至道广慈皇帝段思聪时期,迅速膨胀起来的高氏已经取代董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之后,段素廉、段素隆、段素贞诸朝均以高氏为相,高氏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政治集团。

    960年,宋朝建立,开宝元年(968年),大理致书宋朝廷,要求通好。

    宋太祖开宝二年,段思聪卒,子段素顺立。

    969年,大理东部发生边乱,延众镇长宗奇、求州首领代连弄兔,攻陷糜乃等三邑,段素顺派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标,都监三军、礼乐爽、长驸马、布燮段彦贞等统军平定边寨,诛代连弄兔等,同时讨伐了郎羽、阿房、田洞,会集三十七部首领在石城(曲靖)会盟、颁赏。段素顺碰上赵匡胤南征,赵匡胤鉴于唐朝的失败,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

    这就是著名的宋挥玉斧典故。

    孝德皇帝段思廉在位时,曾将兵败逃入大理的两广蛮酋侬智高,斩首以献北宋,由此可看出,大理对大宋还是有着极其深厚的恐惧。

    孝德皇帝至段思廉继位后,高氏如昔日之董氏,以此拥立之功,一举凌驾于诸姓之上,高智升渐渐攫取了全部权柄。

    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高智升派儿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杨义贞,拥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自任布燮,以儿子高升泰为缮阐侯。自此高氏父子在大理国权倾朝野,搞得段寿辉和他的继任段正明都害怕,先后避位做了和尚。

    大理段氏,从此沦为高氏傀儡,直至大理亡国。

    这是天龙八部中没有提及的事情。

    天龙八部里的保定帝段正明,其实也是个傀儡皇帝。

    十三年以后的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1096年,高升泰病逝。由于云南诸部的反对,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後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

    这便是后理国。

    而家喻户晓的段誉便是段正淳之子。

    段誉是在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谥号宣仁皇帝。

    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宋朝称臣。段誉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宗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这就是两宋期间的大理。

    所以大理段氏真是个悲催得不能再悲催的王室了。

    从立国后不久,就被臣子保持把持朝政,国王大多成了傀儡。

    所以李凤梧和韩侂胄等人才会看出,出使大理,只需要搞定一个人:相国,中国公高寿昌。

    至于大理皇帝段正兴,高寿昌会去搞定。

    而根据大理和宋的关系,之前李凤梧说的陈兵边境,不过是暗地里的事情,谈判陷入僵局后撂出来做做样子而已,让大理明白大宋想要得到更多滇马的决心。

    至于真的出兵大理?

    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说,到头来还真得靠使团的嘴皮子。

    从这方面来说,这次出使大理,真是个苦差事。

    大理产滇马的规模本来就不大,远不比燕云十六州的牧场,要想让大理进贡更多的滇马,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些事情,李凤梧早就想透了。

    是以在出使之前,就对官家说过,臣尽心为官家分忧,但是否成功,皆看天数。

    把责任丢给老天爷。

    免得出使归来,没达到皇帝陛下的意图,被降罪神马的,那就亏大发了。

    赵昚也明白个中曲折,当时表态也很含糊,只说了句卿且尽力。

    一千两百多人的使团队伍,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向着彩云之南出发,沿途风景……倒真是美如画,可惜在李凤梧看来,也荒凉的很。

    使团路线是从临安出发,过徽州、蕲州、常德府、辰州、矩州,从乌蒙部进入大理境内会川府,再从会川府到大理。

    要赶在春节之前抵达大理,选择的路径都是最短路径。

    因此沿途所过不少地方,都是荒人烟的偏僻之地,就算是大宋的基建设施官道修得再发达,有些途经的地方,尤其是辰州到矩州再到乌蒙部的路径,几乎都是大山林立的蛮荒之地。

    这已是不的路径了。

    若是从广西南路进入大理境内,十万大山足以将使团吞得渣都不剩。

 第一百七十章 各司其职

    沿途之艰辛暂且不说。

    关键使团内势力综复杂,一路行来,气氛端的是沉默到了极点。

    正使李凤梧和副使柳子承、钱象祖,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各自呆在各自的马车里,就是到了驿站,都是各自为营,别说聊天,面都相见恨。

    反倒是没心没肺的李睿日子过得最惬意。

    让众人羡慕得紧。

    今次出使,不知道是大家心有灵犀还是被官家告诫了一番,没有任何人带女仆家眷,都是带着男随从,唯独李睿……

    这货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堂堂光化军节度使林宗棠的千金,竟然女扮男装跟在使团里,在辰州身份被识破之后,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李睿的贴身家眷。

    这当中有个小插曲。

    林衬衣的女儿身被识破之后,神卫军中一个都虞候,很是觊觎其美色……使团在临安到辰州段,还算繁华,但走入辰州后,就是绵延不绝的山峦,那曾见得美貌女子。

    这位都虞候地位不低,是高级军官,属于神卫军里的三把手,按说这身份地位,眼力应该不。

    可架不住色壮人心。

    况且此刻也不知晓林衬衣的真实身份,于是果断率领两个下属神卫军士卒,想霸王硬上弓办了林衬衣。

    若是寻常女子,神卫军众人大概会睁一眼闭一眼。

    毕竟这位都虞候在禁军中也算是高级军官,在神卫军中更是三把手,就是殿前司都虞候宁颌见到他也要客客气气的。

    然而随着林衬衣一声撕心裂肺的睿哥哥救我。

    这位都虞候还没反应过来,远处一骑破尘而来,下一刻,色胆包天的都虞候被李睿一脚踹飞,手中长枪更是流星一般飞射,将这位都虞候钉在地上。

    若非他身份不低,这一枪就是直接射心脏而不是大腿了。

    自此之后,使团中神卫军士兵,再人敢觊觎林衬衣美色,而那个都虞候,也因伤势过重,被送回辰州。

    至于他背后的武将世家是否要和李道就此事针锋相对一番,就不是李睿担心的事情了。

    李凤梧对此事喜闻乐见。

    有个林衬衣在李睿身边,也算是个好事,真要到了撕破脸皮的时候,李睿就会多一层顾略。

    当然,自己也不是完全惧怕李睿。

    使团中不是还有个实力地位都不低于李睿的宗平嘛。

    况且尚有李巨鹿。

    这之后,李睿对林衬衣虽然还是冰着脸,但比之以往好了许多,偶尔也会扯起嘴角给她一个僵硬的笑意,让林衬衣越发花痴。

    恨不得以身相许夜夜侍寝。

    奈李睿这个榆木疙瘩还没开窍,这大好机会就这么浪费了。

    使团之中,尚有另外一位重量级人物,王之望。

    虽然是挂职大使节,但毕竟是仕途老人,早将局势看得不能再清楚了,此次出使大理,恐怕还是得以正使李凤梧为主。

    况且王之望不算明臣,更算不得清臣。

    仕途奋斗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个时候不仅要和李凤梧交好,钱象祖和柳子承都不能忽略,毕竟背后都有一位皇子殿下。

    因此到了矩州驿站,这位老臣亲自牵线,将使团主要人员聚到一起。

    李凤梧、柳子承、钱象祖、李睿、宗平和王之望齐聚一堂,酒肉齐上,烛火摇曳中,王之望率先起身,“诸位,舟车劳顿天寒地冻,卿以烈酒解困暖身,我干了,诸位随意。”

    这位老臣一点也没有自恃资格的意思。

    话到了这个地步,众人又岂会不给他面子,纷纷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烈酒下肚,身子骨暖和起来,气氛却依然沉闷。

    王之望放下酒盏,咳嗽一声,道:“承蒙官家厚爱,某职大使节,然某年事已高,已没精力去和大理朝臣争锋辩论,今次出使,还要仰仗几位相互配合,务必达成官家之愿。”

    来了!

    李凤梧心里暗道一声,这才王之望的目的。

    王之望目前没参与争储,他最想的当然是大家同心齐力办好这件差事,这也上官家让他挂职大使节的目的。

    虽然王之望和汤思退有关系,但李凤梧并不觉得,在此次出使中排挤王之望,况且自己排挤王之望,他就跑到钱象祖和柳子承那边去了。

    闻言朗声笑了笑,“王学士所言在理,我愿和两位副使通力协作,共创官家之盛举。”

    王之望是银青光禄大夫、天章阁直学士,职右谏议大夫。

    一般来说,称呼直学士显得更尊敬一些。

    王之望闻言,果然很欣喜,眉宇挑了挑,笑道:“李使贤明。”

    不得不服王之望。

    这货是从三品的大员,放在朝野之中那得是说话有分量的重臣,却对李凤梧、柳子承和钱象祖三人礼敬有加,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钱象祖应早就得到张杓的叮嘱,闻言也附和道:“愿以王学士、李使马首是瞻。”

    这便是准备打酱油了。

    柳子承心里极其不甘,可形势如此,自己若是当这个出头鸟,只怕没有好下场,只好心里叹了口气,说道:“王学士素有大才,职大使节必然不失,李使又经验丰富,使金之事是我大宋臣子仰慕之风范,在两位任性,我亦愿效犬马之劳。”

    这话也是可挑剔,不过留了余地。

    意思说你王之望虽然是挂职,但毕竟是大使节,若是李凤梧做得不对,你可以来制止他。

    有点隐晦的挑拨之意。

    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愿意配合李凤梧。

    除了李睿,都是读书人,众人焉能听不出那点小算盘。

    钱象祖心里笑了笑,果然,柳子承有点揣不住。

    李凤梧也暗笑,还别说,这一趟出使,有机会的话还真得给你小鞋穿,若是你犯,那就别怪我回头弹劾你了。

    王之望心中也略有不爽,竟然妄图利用我,比起你父亲柳相正不动声色的爬到太常卿,柳子承还是太年轻了点。

    话都说明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大家商量着彼此的任务。

    柳子承、钱象祖主要负责和大理迎送使的谈判,而李凤梧则在王之望的配合下,到大理后先见大理国王段正兴,其后搞定相国、中国公高寿昌。

    人异议,气氛便融洽了许多。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理第一人

    彩云之南,并非是处处见彩云。

    尤其是寒冬。

    在乌蒙部就和大理的迎送使会面,双方本着友邦的精神,友好交流大醉不归……其后共同启程,前往会川府。

    大理迎送使是一位叫段昭平的王室子弟。

    可见大理对大宋使团的重视。

    只不过段昭平看到那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