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有天庭-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着蔡妍爬下矮榻,穿起肚兜,披上内衫,在月光的沐浴下,显得很圣洁;尽管稚嫩纤柔的身子骨,还很细弱,却依然在光晕下勾勒出一圈迷人的曲线,这大概是生活条件优越,少女已染上三分成熟的美好来。
  李陵正自欣赏时,忽然蔡妍回眸一笑,再突然一矮身,亲吻了一下他,踏着调皮的小碎步快速离去!
  “这丫头……”李陵无声的默念了一句,后半句只有他的心底深处才知道:你是我的……
  回头不经意间,看到了床榻上有一抹惊心的痕迹……这才想起,那蚀魂的滋味,还有蔡妍亵衣间那同样的一抹痕迹,那是少女才有的……
  第二日,蔡妍“病”了,一日没有出来见人,就是李陵想要去探望,也被她挡了回来。
  “果然还是少女心性啊!”李陵感叹一声,只道是她羞于见人,这才装病,他哪里知道人家是真病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病,而是每个女人都会走一遭的“伤病”。
  昨晚胡乱间的触碰,李陵其实已经破了蔡妍的少女之身,当然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破门而入。但,这也比骑车破了身好多了。
  一连几日,蔡妍都没有来见李陵,也不让他去见自己,就这样“冷落”彼此。其实,这是她傲娇了,她和李陵的关系进展到此等地步,但不为外人知道啊,她也没有向父母交代。
  反而和一般小姑娘一般,只满心欢喜地等待着男方的主动——提亲!
  但一连数日,都没有等到,这让她患得患失起来!这也怪李陵粗心大意,那一点梅花,他还以为是对方月事的斑渍呢。
  这下惹恼了她,蔡妍决定要给李陵点“颜色看看”,好几天都不要理他,于是就这般冷落了彼此,同样也冷落了彼此的感情。
  这一日,李陵没有蔡妍陪伴,感到乏味,带着几个身手矫捷的护卫,就去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了,也就是诸葛亮的老师。
  世人皆知司马昭、司马懿,但对于同为司马姓氏的司马徽却毫无印象。倘若说起“水镜先生”,或许看过三国的人倒是有点印象。
  人们不熟悉司马徽,并不是司马徽没有才能,而是此人实在过于低调。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名士,精通于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人称“水镜先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虽然司马徽博学多才,喜好结交英豪,对天下大事有独到的见解,但是却为人低调,喜好隐居生活。司马徽的能力与诸葛亮、庞统可谓不相上下,但是刘备的拜访并没有使司马徽出山,反而是司马徽将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了刘备。
  如今世人还听说的有关于司马徽的故事大概有三个。
  其一是“好好先生”的故事。司马徽为人和善,不喜欢与人为恶,因此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很多时候,别人跟司马徽说话他都以“好”来进行回复。
  有一次,他人告诉了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还是以“好”回之。回到家中之后,司马徽也因此被自己的妻子嫌弃,因此有了“好好先生”的故事。
  后世“好好先生”多指不坚持原则的人与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其二是“桑下之论”的故事。司马徽为颖川之人,而他的名气在当时传到了许多地方。住在南郡的庞统听说了司马徽之后,便不远千里来到颖川,想与其进行交往。
  到了颖川之时,庞统十分惊讶,因为他看到司马徽正在采桑,庞统不禁说道:“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
  司马徽以伯成、原宪、许由、巢父、伯夷、叔齐的故事告诉他,事无贵贱,人心才有贵贱之分。庞统大为感慨,也从这件事情中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人相谈甚欢,他们不分昼夜地分享着自己对于天下万物、对于国家朝局的见解。正是由于司马徽的宣传,称庞统为南州名士之首,这才使得庞统逐渐地为天下人所知,并有了“凤雏先生”的称号。
  其三便是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俊杰的故事了。刘备依附于刘表之时,驻扎于新野,与司马徽相距很近。于是,刘备便上门进行拜访,希望能够在与之交流之中,获得对天下大势不一样的见解。
  当刘备惋惜于徐庶的离去之时,司马徽向其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于是,才有了后来三国中蜀国的建立。
  司马徽的为人以及才能,都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一流的人物,但是司马徽早就知道三国最终到头仍是一场空,于是刘备无论如何请他,他也没出山。
  同时,司马徽早就生下淡泊名利之心,使其甘心过着隐居的生活。虽然司马徽在后世的名气并不高,但是其才能就此而言,必定与诸葛亮和庞统等人不相上下,因此,司马徽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低调的牛人了。
  因为他太低调,提起司马徽,大家不一定认识,可要提起他的徒弟们,基本上是世人皆知,他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师傅。

  ☆、第五八九章 低调是一种错,无限高调

  可惜因为徐母被擒,徐庶方寸大乱,不得不离开刘备,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发誓终不为曹曹设一谋。
  庞统早年作为周瑜的幕僚和周瑜一起计划打赢了赤壁之战,后来又辅佐刘备夺取西川。可惜因为打仗身先士卒,不小心被箭射伤,不治而亡,不然一定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诸葛亮一出山便献出隆中对策,后又身使东吴促进孙刘联盟,在刘备夺取荆益过程中一直在后方稳定的供应物资。后来刘备托孤以后,又临危受命,维持蜀汉。
  可以这样说,没有司马徽,就没有蜀汉政权。可是最后天下尽归司马氏,至于和司马微同姓司马,就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让我们细细解读一番。
  大名鼎鼎的徐庶、诸葛亮、庞统,这是司马徽的三个学生,他们所在的阵营分别是魏、蜀、吴三国。还有一个跟司马徽有关系的就是大名鼎鼎魏国谋臣司马懿。
  当然,徐庶先跟的是刘备,后被曹操抢过去的,不过后来诸葛亮有被举荐给了刘备。由此可见,说三国是司马徽下的一盘棋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家族内斗,借助的正是他司马徽的学生,不仅遍布各国,且都是本领高强的旷世奇才,足以影响天下大势。
  但是我认为这盘棋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他的司马家,也就是同司马徽一起下棋的就是司马懿,他们也是造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始作俑者。
  司马徽和司马懿到底有没有关系,一直都是网上热议的问题。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焦作市温县。
  司马徽和司马懿都是河南人,且从资料中记载他们两边位置的直线距离保守估计为120公里,这个距离也算比较短的,说明司马懿与司马徽二人是完全可以做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的。
  “司马”这个姓氏是属于比较稀少的姓氏,再加上当时由于各个诸侯连年征战,全国的人口锐减到了不足800万人口,这也就大大增加了司马徽与司马懿有血缘关系的可能性。
  《重修太史庙记》碑文曰:“司马子长(注:司马迁)四柱为甲寅、戊辰、庚午、丙戌,寿七十三岁,卒于丙寅年九月初四日。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临之孙也。莽为安汉公,封史通。史通避莽乱,偕逢萌居嵩阳。‘司马徽’正临嫡派,今子孙或在洛阳,同姓;或在襄阳,马姓。观之‘八世孙为懿’,传帝十五叶,辟刘宋之祸,去司返高门。又有女为杨敞夫人。敞后传帝二世,前五代终始,皆子长之裔也。而观裔司马君实,与临裔司马徽,皆别有不朽,以德不以位……”
  从上文可以看出,司马徽与司马懿是亲戚,且应该在八代以内。
  “吆喝,还是个人物啊!呸,别给自己脸上抹金了!”一名访客的随从骄态毕露,横着一张驴样脸,叱喝众人,“是个人物大人早请你们进去了,哪里半晌的搁着杵这晒日头啊!”
  “本来打算尊敬名士,这才表现得礼贤下士一些!”李陵微微发怒指着那骄奴与他的主人道,“没想到竟然拉低了档次,左右给我把这些混账东西打断腿扔出去……”
  有身份就用,何必低调,再说这大汉朝还有能让他被迫低调的人吗?所以只有他想低调没有人能让他低调。而现在他想高调,那么就能肆无忌惮的无限高调,区区几名骄奴,以及小人物主人,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
  “诺!”李陵的护卫们领了命令,如狼似虎地扑将过去。
  “我看谁敢?”
  “对对,那小崽子,非要让你尝尝爷的拳头,打得你像狗一样跪在我面前……”
  “待会见识见识爷们的一番手段,一定整治得你们那叫一个服服帖帖啊!就跟一条狗一样!”
  与此同时,司马徽门前,小人物主人与骄奴纷纷大怒起来。
  这些人背后胡言乱语,真动真格的也不知谁才是真正的狗!他们嘴上张狂乱吠,心里却不害怕起来,李陵的护卫们哥哥择人而噬的样子,杀气腾腾的,被他们盯着,就跟被虎狼盯上一样,半条命已经交给阎王爷了。
  “不错,说的不错,他就是狗,我们要他上东他就上东,让他吃屎他就不能喝粪……”那主子嘴里张口说着屎尿,却又自命不凡,好像已经真的把李陵驯成了一条听话的狗一样,口中甚至虚伪道:“粗鄙了,粗鄙了啊!”“唉,大人比方的好,这是大人懂生活,形象、贴切、原汁原味啊!”狗一样的奴才,则在旁边好不知道廉耻的赞美屎粪,评头论足,夸夸其谈,就差再作诗赋一篇了。
  好,这主奴间的一唱一和,一番耀武扬威和奴颜卑膝的主奴丑态,好不让人恶心!
  “打架不是动嘴皮,拳头大才是硬道理!”李陵不无讽刺的摇头说道,狗咬人一口,人还要咬狗一口吗?
  不如直接给它一砖头或者干脆打死打残!
  “哼!”
  李陵这话一出口,那主子则眯着眼睛,嘴角噙着冷笑,似乎是这种情况在他“运筹帷幄”之中。不过,那或因愤怒而起伏的胸膛却出卖了他,昭示着他的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很快嘴皮子和拳头的对战就见了分晓,一阵鬼哭狼嚎之后,李陵的护卫们用拳头完胜了对方的污言秽语。
  “大胆!”那主子,当头就是一喝,紧接着“嘭”地一声,临时外间迎的几榻被他拍的“山响”,好有威势。
  “哼!”李陵的高傲,此时充分显露!
  “喝!”那主子没想到,他那颇有威势的呼和,唤来的竟然是一记鼻子发出的冷哼,登时就面色青紫,“唰啦”一声抽出腰间精铁长剑!
  “哼!”这回不是李陵的鼻子“痒”了发出冷哼,而是他的护卫,一个箭步挡在他的三尺之外,手握腰间精钢长剑,与那骄奴主子凝神而对,丝毫不落下风。

  ☆、第五九零章 门前杀人

  “来得好!”本来这位主子,还不想就撕破脸面,对李陵动刀剑,可是有了低贱的奴仆出头,他正好杀之立威,灭杀李陵的威风,也能扳回一局。
  当然,这只是他单方面所想,至于事情的结果会如何,且看下文。
  “喝!”李陵的护卫一声虎吼,脚步丝毫不动,双手已交于长剑,迎敌于眨眼之间。
  “哼!”骄奴主子一听护卫呼喝之声,大怒道:“蛙虫也敢嘶鸣,头颅看剑!”
  这人也是狡诈,面色虽怒,一副怒火攻心之状,其实却是三分真怒,七分佯装。不仅仅如此,能显出他狡诈的更是:
  他嘴上喊着“头颅看剑”实际上,却是声东击西,直奔李陵的护卫腰间!
  “来的好!”这护卫见之,也不惊慌,反而大喜。小小伎俩,他不是蠢驴,岂能轻易中招!
  只见他,“唰!”——猛然抽出腰间精钢长剑,双手握住剑柄,往腰间一拦,不急不慢,不早不晚,恰到好处。
  “嘭、嚓”精铁长剑断裂的声音,震惊了敌我双方。刚才,长剑交击,瞬间强度高达二百余斤!普通精铁剑,哪里承受得住?
  那精铁长剑,所属何人,且看,战斗场中:
  骄奴主子手持断剑柄端,面色惊慌的连连后退几步!
  而李陵的护卫则是又惊又喜,目光盯着那退走的骄奴主子,而余光却是扫视自己手中“宝剑”,对,在此之前,他都不知道这是他心目中的“宝剑”。
  只见,这“宝剑”,全身皆是精钢,胚色泛白,闪亮鱼白的光泽。再观剑刃,比之上等精铁长剑更锋锐,此时一侧剑刃微微有点翻卷,不过稍加修复就能恢复如初。
  “嗯?!”那骄奴主子见此情形,惊疑不定:一个普通亲兵的兵器,竟然斩断了他上好的佩剑,这……
  那人努力做了几个深呼吸,平复了心中惊慌。双眼扫视护卫手中长剑,又瞥了一眼李陵腰间佩剑,眼神就是一缩。
  因为腰中也是如此一般的佩剑,想来剑鞘中藏锋的也是上等精钢长剑。看来这个护卫不简单,至少是护卫头领的级别,他猜对了,这个护卫不是别人,正是李陵在城门收服的小将——魏延!
  既然魏延武艺不错,李陵自然青眼相加,赏给他一把不错的精钢长剑,那还不是洒洒水?
  但那骄奴主子不知其中情形啊,事件的宝剑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他被魏延一剑斩断的精钢剑已经靡费不菲了,反之魏延手中毫发未伤的剑,便成了真正难得的宝剑!
  随即,眼睛一转,又微微点头,目光中留下凝结不去的贪婪与惊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呵呵,这位公子,误会误会……”骄奴主子哈哈一笑,打着马虎眼,伸手相邀李陵入座,“快快有请,快快有请上座……”
  这候客厅也分尊卑啊,竟然也有上座、下座、不座等等之分。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去上茶!一点眼色都没有!”这人又喧宾夺主的招呼主人家的奴仆来。
  “这位公子,真是年轻有为,手下的人也非同凡响,佩剑同样是到处难寻的宝贝啊!”这人已经转了口风,循循善诱道,“不知这宝剑可否让在下一观?”
  “哦?!”李陵本能的眼神一眯,感觉其中有诈,也不答话,只看着他跳梁小丑一般演独角戏。
  “这位好汉,可否借宝剑一观?”骄奴主子见李陵不答话,冷眼相加,急忙转向魏延请求道。
  “不借,这宝剑犹如我的生命!”魏延说道。
  “咦,怎么可能?交给朋友嘛!咱们不打不相识,刚刚算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我这厢给你赔罪了……”那人又道,“这样,我出三十两金,来买你这把剑如何?”
  “呵呵!”魏延也不接话,反而是呵呵冷笑,至此,这狗官的狐狸尾巴总算露出来了。
  “这位公子,我出一百两金子,你这位护卫连宝剑一同转让给我如何?”那人见魏延也不好相与,转而又对李陵循循善诱道。
  “狗东西,先给我死来!”魏延一听大怒,这人真不要脸,先是动手要杀他,现在又区区以七十两金来买他,这对他是一种莫大的侮辱。
  骄奴主子这种找死的愚蠢行径,也实在让人极其无语。李陵见之,这种蠢材,连提剑斩之的兴趣都欠奉,魏延看是鲁莽擅动的行为,却正合其心,于是也不制止,当做默认。
  只见年轻的魏延,怒火中烧,双眼赤红,腰中精钢长剑早早高举空中,一个“冲锋”就奔到那骄奴主子面前,在他惊慌失措大吼连连之中,长剑挥洒,顿时鲜血染红几榻。
  “啊!”“啊”
  他手下的杂役护卫们见主子被杀,一个个肝胆俱裂,惊慌中纷纷抽刀举剑自保,不过他们早已心志大丧,待魏延一不做二不休,与其他护卫一个个围住他们,要斩草除根时,他们竟赶忙跪地求饶保命,动作不可谓不快。
  “咕噜噜”
  此时他们主子的脑袋才滚落几榻,掉落地面,“巡视”了一圈跪在地的杂兵。
  “这可是一地县令啊,你们怎敢杀了他?”这时惊魂未定的随从护卫直叫唤道。
  “小小县令而已,杀了就杀了,告诉刘荆州,杀人者李陵麾下亲兵魏延!”李陵呵斥这些杂兵们的大呼小叫,报上名来。
  说完,他扭头看向面如土色的其他访客!
  一众访客们见之,有的跪拜在地,口中疾呼:
  “公子饶命,饶命啊!我们与这县令不熟,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啊!”
  也有的从惊惶反应过来,转而拍手相庆的:
  “这县令,贪污索贿,草菅人命;为恶乡里,欺男霸女……真是死有余辜!大快人心!”
  “今日这狗县令暴毙,恶有恶报!”
  “好,说的好!”李陵高兴道,能养一帮骄奴的人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看了跪在一地没有骨头一些访客,又呵斥道:
  “都起来吧,我又不喜欢杀人取乐,岂会殃及无辜?你们也是软骨头,受了惊吓就跪了,真是不堪造就!”

  ☆、第五九一章 纵人行凶的李陵与三顾茅庐的刘备

  这些就是许多文人的通病吧,一个个爱耍嘴炮,真要面临生死,便容易吓得尿裤子了!
  “魏延,你带人把这尸体处理了,地面也要打扫干净,咱们做客不能太失礼,弄脏了人家屋子不是!”李陵又没好气的吩咐道。
  一方面是有人不长眼来招惹他,另一方面则是他对水镜先生的失望,架子太大了,一般访客拦着就拦着了,如今他来了,拜帖也送了,迟迟却未现身相迎。
  而且闹这么大动静,在他院内杀了人,发生命案,竟然能够“安若泰山”不知是自持身份,荆州刘表罩着他,还是觉得李陵身份既然不一般,那肯定是能妥善收尾,因此他便能稳坐钓鱼台了。
  “诺!”魏延领命,也不招唤同来的其他护卫,转身对被枭首的县令随从们“颐指气使”起来,也算是废物利用。
  “大人,这司马老儿太不知好歹了……”
  “就是,到现在还不露面,难道非要等拆了他的家才会出现?”
  “要我说,还跟他客气什么,不如大人让我们把这抓过来,让他来拜见大人您……”
  护卫们也对司马徽埋怨起来,毕竟他的主人纡尊降贵来访却受了冷遇啊。
  想当初,刘备三顾茅庐时,两次不遇第三次遇到诸葛亮在家,却在装睡觉,这让张飞大为光火——见《三国演义》:
  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其实是诸葛亮装睡,来考验刘备!
  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
  ……
  这张飞比他手下护卫猛多了,他手下还只是说要把司马徽“抓过来”拜见自己,到张飞这里,直接就是“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然后“看他起不起”!
  不过李陵与刘备相比,却此一时飞彼一时,刘备是求贤若渴,而他只是慕名而来,仅此而已。
  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刘备虽然胸有大志,曹操都称他为英雄,但是他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到处寄人篱下,直到他认识到谋士重要性,尤其是大才,这才不惜代价的寻求。
  然而刘备并不是天生就重视谋士,而是经过了几多颠沛流离和挫折之后,经过水镜先生的指点以及徐庶的表现之后,一步一步才认识到谋士的重要性。
  起初,浑浑噩噩的刘备并没有认识到谋士的重要性,刘备原来并不知道打天下需要智谋之士来辅助,以为有“力”就可以安天下,这里的“力”可以理解为财力和势力。
  汉末黄巾起义后,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到达涿县,引出了时年28岁的英雄刘备。可是,面对榜文,刘备因为没钱、没势的穷困境况只能望洋兴叹。
  这个时候刚好土财主张飞也来看榜文,听到刘备的叹息之声,从刘备后面厉声质问说:“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刘备见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形貌异常,觉得张飞是个英雄人物。于是对张飞说出了实情,刘备说:“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从刘备的回答可以发现他对打天下的认识,以为打天下就是需要“志向”和“力”。可见,当时刘备并没有认识到“谋士或谋略”的重要性。
  从刘备早期的奋斗历程看,只凭理想和蛮力,没有谋士或谋略的奋斗,结果只能是时赢时输,最后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后来刘备到得白面书生孙乾,仍然没有认识到谋士的重要性,刘备凭义气帮助陶谦解除了徐州之围,在三让徐州之后,接受了徐州牧的职务,可以说经过了长期的颠沛流离之后终于有了一片不小的根据地,并因此引起曹操的嫉恨。
  刘备在决定接受徐州牧一职时,曾谦虚地对陶谦说:“备一身安能当此大任?”当时陶谦就向刘备推荐了孙乾,说:
  “某举一人,可为公辅:系北海人,姓孙,名乾,字公祐。此人可使为从事。”
  在这里从事就是参谋长职务或者谋士的意思。孙乾在帮助刘备的过程中,也做出了不少优秀的业绩。但是,刘备似乎并没有从孙乾这一白面书生身上感觉到谋士的重要性。
  之后,刘备在司马德操的开导下,初步认识到谋士的重要性。刘备跃马过溪,逃脱蔡瑁的毒手之后,遇见道号水镜先生司马德操的牧童,继而得见司马德操先生。
  水镜先生问刘备说:“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
  刘备回答说:“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镜先生说:“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
  刘备争辩说:“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水镜先生解释说:“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刘备说:“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
  水镜先生说:“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刘备说:“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

  ☆、第五九二章 司马徽难道没有礼数吗

  水镜先生:“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
  刘备听说后吃惊地感谢说:“备安敢当此!”
  水镜先生说:“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刘备急切地问道:“奇才安在?果系何人?”
  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问道:“伏龙、凤雏何人也?”
  水镜先生抚掌大笑说:“好!好!”
  刘备再问时,水镜先生说:“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
  刘备睡到半夜,听到有人深夜来拜访司马德操先生,刘备还以为是卧龙或凤雏,其实是水镜先生的朋友徐庶,也是随后加入刘备集团,让刘备真切地感觉到谋士重要性的人。
  赵云找到刘备后,他们一起辞别司马德操,回到新野。徐庶早已经在新野城的门口等着了。徐庶首先用唱歌的方式引起刘备的注意。
  徐庶唱道:“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以为是司马德操所说的卧龙或凤雏,于是下马相见才得知并不是他们两个,而是单福,即徐庶。徐庶也反过来试测了刘备,告诉刘备所乘的的卢马必定要妨害主人,希望刘备将所乘的卢马送给跟自己有仇的人,结果遭到了刘备的唾弃。
  厉声说道:“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其实就是对徐庶下了逐客令。
  徐庶解释了自己是在试探刘备是否像传闻中真的那么仁德的用意后,刘备终于接受了徐庶,并且立即拜徐庶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在徐庶的指挥下,轻松地打败了曹操的先锋吕旷、吕翔部队,以及曹仁和李典的大军部队。这不仅引起了曹操的重大关注,而且让刘备进一步认识到了谋士重要性。
  接着就是曹操手下的程昱用计谋迫使徐庶离开刘备,同时也演义了更加精彩的走马荐诸葛和三顾茅庐。
  众所周知,刘备三顾茅庐才得以见到诸葛亮,有人说这是诸葛亮对刘备的考察,看刘备是不是真的仁义之主和爱才之主。
  经过考察刘备的诚心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当诸葛亮向刘备汇报了著名的隆中对策之后,刘备避席拱手感谢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当刘备知道诸葛亮还不想出山辅佐自己的时候,以至于哭泣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诸葛亮见刘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于是说:“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真是真诚所致,金石为开,刘备非常高兴地呼喊关云长与张飞一起进去拜见诸葛亮,并献上金麻礼物。
  第二天,诸葛亮随同刘备、关云长、张飞一起赶回新野。
  之后刘备对诸葛亮,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以至于关云长与张飞都产生了严重的不满和嫉妒。
  因为他们俩怀疑诸葛亮的才能,对刘备说:“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
  刘备劝告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
  特别是诸葛亮的才能还没有得到实践检验的时候,刘备已经把诸葛亮当做自己的大救星了。可见,刘备对人才的重视达到了更高的地步。
  这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是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刘备肯定不会达到以后那么高的成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