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有天庭-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登用了精彩的说辞消除了刘备心中的第一条疑虑。
  陈登对刘备说道:“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刘备回答道:“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
  陈登说道:“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
  这段说辞总结下就是:一、袁术是个水货,徐州应该由你来管。二、接管徐州后,你可以掌管兵马十万不用怕袁术。
  同时,陈登还为刘备做了一条非常好的谋划,放弃袁术阵营,加盟袁绍阵营。陈登自己为袁绍与刘备牵线,消除了刘备第二条疑虑。
  陈登派遣使者联系袁绍道:“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
  听说敌人的堡垒要从内部攻破,袁绍自然喜不胜收,说道:“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欣然同意。
  第二位说客就是北海相孔融。孔融和刘备有旧交情,希望刘备能接管徐州,因为刘备对他有救命之恩。
  孔融曾被黄巾军管亥包围,他自命清高,不愿意向袁绍、曹操这些枭雄求求,就派太史慈向刘备求援。刘备果然仗义前往,击败了黄巾军,救下孔融。
  孔融对刘备说道:“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孔融强化了刘备的决心。内部董事糜竺、陈登赞成了,外部董事孔融也投赞成票,刘备接管徐州就顺理成章了。于是,刘备接管徐州。
  刘备解决了三个问题:
  一、陈登孔融的话让刘备坚定了信心,知道了徐州物富民丰、兵强马壮的优点,不再惧怕日薄西山的袁术。
  二、刘备放弃了袁术阵营,放弃了好友公孙瓒、田楷等,加入了袁绍阵营,足以制衡袁术
  三、他得到了陈登、糜竺等徐州豪族的支持。
  但是刘备最大的危机就是没得到了丹阳武将的支持。所以吕布退到徐州后,丹阳武将许耽曹豹等与吕布勾结,最终轻易推翻了刘备的统治。
  那是196年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刘备短暂地走上人生巅峰。然而好景不长,袁术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迎击,两军在盱眙、淮阴相持。
  不料就在这时,后院失火了。袁术写信与吕布,劝双方联手,吕布趁机攻打下下邳。吕布自然欢喜。陶谦旧部曹豹与张飞冲突,张飞杀了曹豹,于是许耽趁机大开城门,迎接吕布进城。吕布偷袭了下邳,打跑张飞,又俘虏了刘备的妻子……
  有人或者觉得陶谦有点傻,竟然把偌大一个徐州让给了别人,而且是非亲非故的人。其实陶谦是一个眼光独到的人物,曾经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陶谦的确不同凡响,因为学问比较出众,被推举为茂才,从此慢慢步入仕途。不久担任了尚书郎,然后从基层做起,做过舒县令、卢县令。
  接着担任幽州刺史,后来到中央担任议郎。陶谦很会做官,当时监察部门经常过来调查材料,在那个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年代里,贪官污吏到处横行,陶谦居然被冠上了“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的称号,实在很难得。如果不是上下打点的话,的确是个难能可贵的好官。
  陶谦很狂,常常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面对朝廷大员,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陶谦敬佩的是东汉名将皇甫嵩,可惜皇甫嵩得罪了朝廷宦官张让等人,被迫去职。

  ☆、第五一三章 忠臣马腾

  朝廷又派车骑将军张温讨北宫伯玉等羌胡叛军,张温也请陶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但陶谦却不领情,毕竟和皇甫嵩比起来张温的确显得无能多了,因此陶谦对张温的态度是“轻其行事,心怀不服”。
  终于,在回军途中火山爆发,陶谦公然羞辱张温。张温本想处置陶谦,却被和事佬劝说,张温也看重陶谦的材略想一笑眠恩仇。
  可结果却是换来一句:“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
  张温倒是大度,不愧是连董卓都能放过的“宰相肚”,仅笑说一句:“恭祖痴病尚未除邪?”两人和好如初。
  不久徐州黄巾军起义,朝廷派陶谦前来镇压。书生出身的陶谦很有两下子,一到徐州就任用亡命东海的泰山人臧霸,及其同乡孙观等为将。结果一战便大破黄巾军,剩下的黄巾军也被逃出徐州境内,北上青兖两州。这一仗,打出了威风,当时徐州太平,朝廷便任命他为徐州一带的政府官员。
  打仗是好手,管理政务陶谦更是身手不凡。两个贼首臧霸与孙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皆听命于朝廷,被封为骑都尉。维持当地的治安,兴修水利等;一个叫陈登的豪华公子很有才气,被推举为典农校尉,负责三农工作;一个叫赵昱的名士,任命为广陵太守;还有糜竺等人,凡是有点本事的,都有用武之处。一时间徐州大治,尽管其他地区比较乱套,可是风景这边独好。
  此时的陶谦不想卷入政治与君似的漩涡,因此面对董卓的倒行逆施,他不急于表态。面对气势汹汹的讨伐董卓的大军,他也不与联合,演义中说他是十八路诸侯的一员,那是抬举他,反正陶谦没有参加。但是并不是不支持,当朱俊驻军时,陶谦曾送于三千兵士、柴米油盐粮草供给,有力的支持了正义的事业。后来,董卓派李傕郭汜前来攻打朱俊的队伍,还是陶谦联合北海相孔融、太山太守应劭、扬州刺史周乾等共同支持朱俊,请他去长安打李傕郭汜。
  陶谦并不是冥顽不化的人物,有时头脑很灵活。当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渐成气候以后,陶谦不在于他们为敌,相反接受了朝廷的封赏,此时被任命为徐州牧。
  第十三位诸侯马腾,字寿成,西凉太守。
  马腾,相传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因其父马肃与羌女通婚,故马腾有二分之一的羌族血统。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
  但之后由于当时的朝廷黑暗,民变频频。韩遂先后杀死当时想要乘乱起义的少数民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之后韩遂又用计杀死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当时在耿鄙手下担任军司马的马腾见势投靠韩遂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割据一方。
  当时各路军阀受命勤王,董卓在率军前往洛阳前,任命马腾与韩遂驻防长安。后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
  马腾忠于汉室,参加了十八路诸侯讨董。
  不久后,董卓兵败,马腾的手下与韩遂手下发生摩擦,导致两家失和,率兵相互攻打,先是马腾将韩遂打败,韩遂又纠集了一些人马还攻马腾,杀了马腾的妻子。
  于是两家成为仇敌,相互攻打。后两家在钟繇、韦端及张既等人的调解和劝说下,又重归于好。
  后来李郭专政时期,朝中侍中马宇等连结马腾韩遂讨伐李郭二人。马腾率兵进攻长安,马宇等事败被杀,马腾军粮耗尽,被迫退兵。
  曹操控制朝廷时,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由董承召集刘备、马腾等人起兵讨伐曹操。事件失败后,马腾回到西凉拥兵自重。
  曹袁相争之际,曹操以汉帝的名义急调马腾助战,马腾于是派长子马超协助钟繇击败郭援、高干等人。马腾转拜前将军,封为槐里侯,长居槐里十数年。
  马腾在槐里十余年间“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贤进士,衿救民命”,使三辅一带在战乱中免受一了段时间的战争骚扰,得到了十年的安定,三辅一带的人民对马腾相当爱戴。
  后来,马腾“自见年老,引入宿卫”,曹操在发动南征之前,将西部有威胁的马腾以提升马腾官职为由,招入京做官,官封卫尉,应该是掌管京城(当时的许昌)的宫门的职务,但是,全家却被曹操移到了邺城去。
  马腾入朝为官,马腾的三个儿子马超、马休、马铁等人认为不入宫是逆命;侄儿马岱认为曹操心怀叵测,入京有危险。
  马腾综合各人意见,还是入京参见曹操。马家各人也同意这是非常危险的,只好小心行事。于是长子马超留守西凉,马腾带领五千人马前往,二子马休和三子马铁为先行部队,马岱押阵。
  大队人马在许昌二十里外郊外停下,通知曹操。曹操打算派行军参谋黄奎前去接待马腾,诱他入城面见皇帝,然后趁机令人擒捕马腾。
  殊不知这位黄奎,心中很痛恨曹操,而黄奎亦清楚知道,马腾从前曾参加衣带诏密谋杀曹。两人饮宴时,互相研究,如果入朝面圣,不太安全,倒不如反过来要求曹操巡察兵营,乘机杀他。马腾和黄奎计划订好,黄奎因喝醉就先回府休息。
  黄奎有个心爱的妾侍名叫春香,而春香和黄奎妻舅苗泽私通,当晚春香侍奉黄奎,从他半醉的口语中知道他明早要会同马腾杀曹操。
  春香告知苗泽,苗泽认为这是升官发财的机会,便乘夜通知曹操。翌日,曹操分派将领四面包围,将马腾和西凉兵重重围困,马腾和黄奎被擒。
  他们两人坚持自己无罪,曹操便引出苗泽和春香指证。
  马腾大骂黄奎:“竖儒误我大事!我不能为国除贼,是天意也!”众人被斩。
  而告密者苗泽和春香也被曹操斩首,曹操认为留此不义之人无用。
  对于忠于汉室的马腾,李陵可谓青眼相加,以后要重用。

  ☆、第五一四章 罗贯中骗了大家

  不过,上面对马腾的认知,几乎全部来自李陵熟悉的《三国演义》,而实际上,马腾之死,并不是被一个女人害死的。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马腾、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割据关中,是比较有实力的军阀,曹操于是采用荀彧的建议,派钟繇以侍中的身份代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
  钟繇到达长安后,写信给马腾、韩遂,陈述利害关系,于是马腾、韩遂愿意归顺,各自送来儿子作人质。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病逝,其子袁尚欲与马腾、韩遂联合,马腾假装答应了他。后来,曹操派钟繇与袁尚所置的河东太守郭援以及匈奴南单于在平阳交战,在曹操使者张既、傅干等人的劝说下,马腾决定帮助曹操。
  于是,派儿子马超带领万余人去帮助钟繇,击败了郭援军,马超的部下庞德在战场上亲手杀死了郭援。曹操表拜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俱开府。
  马腾在三辅时,北防胡寇,东备白骑,优待士人推荐贤才,怜悯救援百姓,受到三辅百姓爱戴。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曹操派张既征集马腾等人击败了高干、张晟军,斩杀了反叛的卫固等人。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在之前,因部曲间的矛盾,马腾、韩遂二人成为仇敌,韩遂杀掉了马腾的妻子,二人连年交战。
  到此时曹操派钟繇、韦端前去劝和,并以马腾为前将军,改屯于槐里,假节,封槐里侯。
  张既劝说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马腾一度犹豫,但迫于压力,最终答应,来到邺城。曹操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部队,屯于原地,又封其子马休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同其余家属徙往邺城。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马超起兵抗拒欲攻关右的曹操,被击败。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曹操因马超之事诛杀马腾,并夷灭三族。
  可见马腾间接死于儿子马超之手,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军阀混战期间,怎么能放弃手中的军队呢?放弃之后可就要任人鱼肉了啊。
  说到马腾,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通常大家心目中马腾的形象,就是那个在三国演义里被罗大忽悠美化到了极点的忠臣烈士典范。没办法,谁让他是后来蜀中大将马超的老爹呢?历史上其实马腾远没有那么完美,甚至于只是一个形象猥琐的愚蠢地方军阀。
  首先我们回味一下马腾在三国演义中的闪亮登场: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以忠于汉室标榜身份的马腾参加了。
  2、李傕、郭汜这些董卓余孽挟持汉献帝的时候,他马不停蹄前来勤王。
  3、他也和刘备一样毫不犹豫地在董国舅的血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4、赤壁大战曹操的失败,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心不稳定,而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就是有西北的马腾在后方。
  5、最后,马腾入京参与策划谋杀曹操,不幸被人告密,事发被斩……
  如果史实真是这样,马腾的确不失为一个好汉,不愧是伏波的后代,但是历史的真相又是怎么样的呢?
  马腾,字寿成,155东汉永寿元年出生,据称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代,追溯到战国时代,因赵奢号马服君,所以后辈有以马为姓的,而马援家族就是一支分支。
  史志(三国志)记载,马腾的父亲在天水做官,后来失官流落到陇西,与羌人混居,因为穷只好娶了羌女为妻生下马腾。
  拥有着汉羌混血统的马腾被记载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那时,西凉不断有少数民族和地方豪强叛乱东汉政府,马腾就在这些战乱不断的血腥兼并中逐渐崛起。
  一,跟随边章、韩遂发动叛乱
  东汉中平元(184)年,就在黄巾起义的同时,金城边章、韩遂趁火打劫发动叛乱。叛军与皇甫嵩,张温,董卓的朝廷联军等数次接战,互有胜负。
  到东汉中平四(187)年,韩遂杀掉边章(一说边章刚起事时就病死)及北宫伯玉、李文侯,一举灭掉这股势力的其他领头人,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陇西太守李相如也叛向韩遂。
  当时的凉州刺史耿鄙汉阳太守傅燮陆续战死。这时,任耿鄙司马的马腾见式也拥兵造反,赶快认了韩遂作大哥,他俩拥戴狄道人王国为头领,继而进占到三辅一带。
  东汉中平六(189)年,反复无常的韩遂又废掉王国,劫持前信都令汉阳人阎忠使督统诸部。不久阎忠病死,韩遂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傀儡,于是内部逐渐产生矛盾,互相攻讦,这一股势力就弱了下来。
  二,助纣为虐协助董卓守长安。演义中马腾是讨董的十八镇诸侯之一,其实,此时的马腾还只是韩遂的小弟,史实中的十三路诸侯中根本没有他的位置。
  而且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史志(资治通鉴)记载,东汉中平六(189)年,韩遂和马腾各怀鬼胎,再也不在某个傀儡之下一起混,从此开始各自独立。
  这一年董卓进入洛阳,在十三镇联军攻势的压力下,董卓放下先前征伐的仇恨,反而利诱同为西凉人的韩遂马腾,说服两人出兵崤函,共图天下。
  两人大为心动,拥兵至长安,没想到董卓早已做了刀下鬼。东汉初平三(192)年李傕、郭汜随后窃据长安,为安抚两人,以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遣屯眉。可见,马腾这个征西将军当的实在不是很光彩!
  三,为了一己私利发动军阀混战。东汉兴平元(194)年,马腾因为私事有求于李傕,被拒绝后大怒,就想进攻李傕,连献帝派来劝说的使者也不予理睬。
  韩遂听说马上率军来劝解,到来后想趁机捞点好处,反而和马腾合兵一处。

  ☆、第五一五章 扬蜀抑魏

  被李傕,郭汜压制的东汉属臣也动了心,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愿意在长安为韩、马作内应。
  结果消息泄漏,这几个人没有办法和兵屯长平观的韩、马联系,只好跑到槐里。而在长平观的韩,马却被樊稠、郭汜打的大败,跑回凉州。
  这时的马超已经18岁了,此役随父亲狼狈逃回,毫无半点演义中的风采。
  四,毫无义气与结义兄弟内讧。马腾虽然被樊稠、郭汜打败,可李傕趁这次机会除掉了拥兵自重的樊稠,接着又借皇帝之口赦免了马腾、韩遂。
  返回乡里的马腾和韩遂并不安分,两人互相攻战。典略上记载,两人先前的结义兄弟之情继而反目荡然无存,马腾首先攻击韩遂,韩遂返攻马腾,还杀死了马腾的妻子和儿子。
  结义兄弟至此,让人惊心动魄。魏略上记载,东汉建安元(196)年,在这次争斗中,韩遂的女婿阎行有次用长矛刺马超,没想到长矛折断,断矛头就在马超颈边飞过,马超几乎因此丧命。
  直到司隶校尉钟繇和凉州刺史韦端,分别给韩遂、马腾两人写信相劝,争斗的两人终于罢兵,还都遣子入侍作为人质,封马腾为槐里侯。
  五,首鼠两端继而助曹灭袁。东汉建安七(202)年五月,袁绍死。九月,袁尚所置的河东太守郭援,与高干匈奴南单于共攻河东,派遣使者和马腾等联系,马腾假装答应。
  得到回应的郭援军一气攻下河东,而这时钟繇还在平阳围困南单于,城未攻下,却听说郭援马上就来,只好派遣新丰令张既向马腾求援。
  马腾犹豫不决,这时属下傅干跟马腾说:“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现在曹公是奉天子之命,法明政治,上下用命,这就是顺道。
  “而袁氏背弃王命,还勾引胡虏进攻中原,这可是逆德呀!如今将军已经归属曹公,却不尽全力,两头观望,只想坐观成败。恐怕到逆德者亡时,第一个掉脑袋的就是将军您呀!”
  一句话点中心事,马腾才害怕起来。傅干接着说:
  “不过这正好到了将军立功的时候,现在曹公全力与袁氏对抗,顾不上河东郭援。但如果将军出兵,内外击之,必能断掉袁氏一臂,解掉河东之急。而曹公必定感激将军,将军的功名就无可限量了。”
  于是,马腾终于定下决心派马超率万余军进援钟繇,这是27岁的马超在正史中第一次正式出场。得到马超援军的钟繇,判断出郭援刚愎好胜,必定恃勇强渡汾水,定下趁郭援渡水将半时攻击的计策。
  马超只是策略的实施者,不过也算是勇不可挡。战斗中虽被流矢所中,仍坚持作战,麾下的庞德则亲斩郭援。此战一举歼灭郭援,而南单于也投降,解掉河东之危。
  东汉建安十(205)年,曹操派张既说服马腾出兵围剿张晟等人,不久,响应高干的势力都被马腾歼灭,这一年马超29岁。第二年,没有后顾之忧的曹操亲自攻下壶关。
  六,归顺而有保留,留下祸根。东汉建安十三(208)年,平定河北的曹操踌躇满志进位丞相,为了去除南征的后顾之忧,准备收复马腾。
  此时由张既游说马腾解散部队,移居许昌。马腾迫不得已答应,但是仍然有些犹豫不决。张既见状就大造声势,写信给马腾将经过的几个县,隆重准备接待事宜,又命令沿途俸禄在二千石以上官员出城郊远迎。
  无奈之下,马腾只好答应,而后被封为九卿之一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当然曹操不会让马腾掌管此等实权,而是将马腾举家迁徙至邺城,包括他的两个儿子马休、马铁。
  但马腾的部队并没有随之解散,而是由32岁的马超统领。马腾到了邺城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作为了。
  七,马超弃父反叛,祸起萧墙。东汉建安十六(211)年,曹操认为一味的姑息西凉军阀,对关中名义上的控制并非长远策略,于是派钟繇进剿张鲁。
  据魏略载,当西凉各部得到这一消息时,韩遂正在西讨张猛,而马超等已经商量好造反,等到韩遂回来,马超对韩遂说:
  “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此话说得相当露骨,怪不得后来马超到汉中时,有人暗中指责他连父母都不爱。当时阎行劝韩遂不要与马超共事,韩遂说:
  “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这样,抛子弃父的韩遂马超共同起兵,其余小军阀以韩遂资历最老,所以推举他为都督。
  随后,曹操采用了贾诩的离间计,导致西凉军全无斗志。曹操先以轻兵对付了一阵,等到西凉军士气疲乏之时,才投入精锐骑兵进行致命打击。
  结果成宜、李堪当场战死,韩遂马超远遁凉州,杨秋北奔安定,程银、侯选南入汉中,梁兴逃入蓝田。
  东汉建安十七(212)年正月,曹操返回邺城,而夏侯渊包围梁兴并将其斩首。五月,马腾在邺城被夷三族,仅有马岱从邺城逃出来。
  八,最后,说说董承的血书事件。据史志(三国志先主传)有记载:“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
  演义和这里说的基本上一样,但是这里面比演义里少了一个人,少的就是马腾。
  因此,在三国历史上马腾根本就是不什么重要的角色,更不要说象演义里面描写的那个忠义两全的汉末忠臣烈士了!
  非要说的话,也无非是一个普通的诸侯,一个过场人物罢了,甚至还可以说是一个自私猥琐的军阀、贼子、逆臣。
  马腾为什么会被严重粉饰呢?很明显他是沾了他儿子马超的光,而马超则因为是罗大忽悠的扬蜀抑魏情节被神化了。
  由此可见,李陵也算是被罗贯中小小蒙蔽了一把,当然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等到李陵与马腾接触之后,必然会有所辨别。

  ☆、第五一六章 “纸上谈兵”赵括的后代

  曹操赤壁失利后,由于年龄问题,使他的目标不再放在统一中国上,而是为子孙谋一个可靠的曹氏江山,为子孙统一打一个稳固的基础,这就不得不把眼光盯向西凉。
  西凉的地头蛇是以马腾为首的势力,由于封建时代的特性,马家对外宣传是东汉名将马援之后(也许只是粉饰家世),不过这也等于承认,马腾、马超等人其实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的后代(马援是赵括之后)。
  马援一直守卫边疆,当官比较正直,没有捞到什么油水,所以到了马超的祖父马平时,家道衰落已经很久啦。马平在天水做过兰干县的县尉,后来因为得罪上司被免。
  穷困潦倒的马平,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由于家徒四壁,没有什么女的愿意嫁给他,他后来只能讲究找了一个家庭条件也不比他高哪去的羌族女子。这个选择,对于当时纯汉族人来说一百个不愿意,但就是这个当时被人鄙视的婚姻,却让他的儿子马腾和孙子马超受益非浅。马家人之所以在当地羌氐人当中有很高威望,就是他们有汉羌两族血统,所以被当地少数民族人视做一家人。
  马家军的第二号人物就是韩遂,他本名韩约。在黄巾之乱爆发的当年,西凉一带的羌汉人民忍受不了东汉政府的敲诈,也不愿意白白窝囊一辈子,于是只有造反一条路。
  东汉的羌战,已从公元106年开始,至此已有70余年历史,规模从小到大,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从边疆的战斗,一直推进中国本土一千余里。羌战起初爆发的原因是单纯的羌人反抗东汉的酷吏,到后来发展到对整个汉族的仇视。
  现今中国有一种所谓的“皇汉”主义,这些人大多在打着“汉”的旗号的论坛和扣扣群,民族主义十分高涨,认为中国只有汉族才最高贵,其他少数民族都是低劣民族,所以他们历代和汉族作战,如果你说一两句客观话他们直接攻击你没有民族情节。
  其实东汉时期的羌战,羌人是由东汉政府的贪官污吏所逼反,而东汉官军的镇压活动,大肆杀戮的对象,一视同仁,并不分什么羌民族汉民族。
  东汉政府曾经派尹就率军围剿,对汉民族同样奸淫烧杀,以致民间有两句可哀的口号:“强盗来了还可活,尹就来了定杀我。”
  尹就的围剿规模不大,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给人民的伤害已如此惨烈,至于其他大规模战役下的人民遭遇,更不可想象。战争所到的地方,手无寸铁的善良农民或牧人和他们的家禽,同遭屠杀。
  幸而残存的人民,无论是羌是汉,饥饿使他们堕入吃人惨境。东汉政府甚至有人一度主张放弃纪元一百年前,由无数英雄努力得到的凉州,不承认那里是中国国土的一部分,可看出当时官员的**无能和颓废到底有多严重。
  羌战后来因为羌族人太少,伤亡过大,而暂时停止,整个西凉,荒芜一片,东汉政府毫不愧疚,掠夺照旧,剥削照旧。
  184年的这次叛变,首领是北宫伯玉与李文侯,北宫伯玉将组织扩大,让新安县令边允和县从事韩约同时叛变。
  东汉的官吏脑子不灵光,竟然认为边、韩这两个马前卒就是叛变主谋。于是如同黑社会一般雇人买他们俩的脑袋,两人于是改名为边章、韩遂。
  韩遂是否愿意造反,不清楚,但他在上了贼船后,就发现没有人管的日子实在太舒服了,即使想不造反,也浑身的不舒服,于是他干脆杀了北宫伯玉李文候和边章三人,一人独大。
  讽刺的是,因镇压叛乱而有功而做上凉州司马的马腾也向往自由的生活,加入到叛变大军来,同时吸引了汉阳狄道人王国的入伙,队伍势力越来越大。
  《三国演义》和很多三国游戏,都把马腾塑造成一个忠于汉室的大忠臣,其实马腾、韩遂联盟是东汉年间最大最摇摆的不定的墙头草联盟,他们没有参加过反董联盟,也没有任何效忠于朝廷的一丝毫表现,更没有在“衣带诏”上签名,后来他们服从过曹操,那也不是看在皇帝面上,而是曹操实力缘故。
  造反队伍扩大了,人员增多了,同样矛盾也跟着增多了。在公元189年,造反大军发生火并,韩遂、马腾正式连手,终于战胜其他政敌,在西凉扎稳营盘。
  在西凉站稳脚跟后,马腾不想一辈子呆在那个荒凉地方,正在这时,何进帮了他们忙,调动他们连同董卓一起前来“恐吓”何太后。
  马、韩二人也想利用董卓的力量使自己顺便在中原也有一席之地,可惜有想法没行动,或者行动的太晚,他们在192年带人抵达长安后,董卓已经被王老头干掉,暴尸街头。
  但是,西凉军既然为了前途而来,那就没这么好打发,李傕“挟天子以令诸侯”命令韩遂镇西将军,马腾为征西将军,让韩遂回老家金城,而马腾呆在扶风郡。
  两年后,据说马腾曾经请李催等人帮忙,但是李催本人此时实力也不强大,无法满足马腾的要求,马腾管你手上有没有皇帝,叫上老伙计韩遂,与李、郭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