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有天庭-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族的大势,而不再是单纯的某一人、某一家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往后谁搞的好,那就得看各人本事了。
在场这几位明白人脑袋一转,便明白,心说袁绍这玩的是一出宫斗剧啊。
不过这些事虽然有人看明白了,但这些能看清楚其中内幕的人,那都是脑袋瓜子够用的人,自然没人傻到胡乱说话,说什么不该说的。
袁绍因为亲戚去世休养了好一阵,但盟主这个位置他肯定不能丢,肯定不能因为身体不适辞职,所以联军的军事会议,他还是得带病主持。
董卓杀了袁隗全家,自觉剿灭了内部隐患之后,起兵二十万,分为两路,一路命李傕、郭汜带兵五万,进军汜水关。
董卓也知道,这俩货的战斗力,连自己都赶不上,所以也没指望他俩杀敌立功,只是命令他俩死守汜水关,不必出战。
董卓自己带兵十五万,跟李儒、吕布、张济、樊稠前往虎牢关,亲自把守。到了地方之后,董卓让吕布领兵三万,在关下驻扎,跟关内遥相呼应,进可攻,退可守。
联军的探子得到了消息,看到了董卓军的动向之后,赶忙报给了袁绍。
袁绍召集各路诸侯前来商议,曹操说道:“这汜水关离咱们近而离洛阳远,虎牢关离洛阳近而离咱们远,我联军部队是自北向南连营驻扎,如果董卓引兵从虎牢关出击,他的攻击位置正是我们联军中路,我觉得,咱们也应该分兵迎击。”
袁绍说道:“是这个理,我也正有此意。”
这就是袁绍当领导的艺术了,要是这办法不灵,那是你曹操说的,要是这办法灵,我也是这么想的。
袁绍点将道:“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杨、陶谦、公孙瓒。”
八路诸侯纷纷应道:“在!”
袁绍道:“你们这八路诸侯,前往虎牢关,迎击董卓。”
“是!”八路诸侯应命道。
袁绍又道:“孟德,你率领本部兵马为机动部队,接应救援各部。”
“是!”曹操曹孟德也领命。
于是十八路诸侯原本的一条长线分成了两段,变成了两路并进。
王匡的驻地离着虎牢关最近,带着部队第一个到位。
吕布率领三千铁骑,出寨迎击。
吕布这是上场了啊!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名也将从此广为流传开来!当然这一切都看在李陵眼中,先任其自然吧!
王匡率部队列好阵势,远远看向吕布,那个拉风啊,只见这吕布: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不愧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第四七八章 横推无敌
王匡回头喊道:“谁替我砍了这个小白脸!”
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呵呵,这样说都抬举他了,其实王匡是怎么个想法呢?
他觉得:
上回董卓弄出来个半兽人华雄,打仗挺有两下子,但那样的猛将哪有那么多,这吕布看着是挺带劲的,选秀肯定能得个大奖,不过这身手嘛,估计没有那个半兽人厉害。
阵营之中,一名战将提枪纵马,也不答话,直奔吕布。王匡一看,是自己的部下,赫赫有名的河内名将方悦。
王匡心说,也该我立回功了,上回那个叫华雄的半兽人那么凶,我都没敢让我的爱将上场,这回这么个小白脸,方悦出手还不是手到擒来,不过这小白脸那匹马是真不错啊,我这坐骑也该换换了。
王匡的美梦还没做完呢,那面方悦跟吕布还没打上五个回合,就被吕布一戟刺于了马下。
这方悦一出场就结果了,实在龙套得太龙套了!其实不然,我们看看方悦其人:
方悦,河内太守王匡部将,字不详,使一杆长枪。悦为河內名将,初平元年,随王匡起兵讨董卓。诸侯军至虎牢关,卓将吕布出马,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悦纵马挺枪而出。两马相交,无五合,悦被布一戟刺于马下。
说的就是当下,不过从文中“悦为河內名将”便可知,其人并不简单,要不然也不会见到吕布英姿飒爽的一身装扮之后,一听太守招呼,毫不犹豫就出战了!
这不是人家无脑,而是自信,自信源于实力,源于对自己实力的认可,人家是“悦为河內名将”嘛!
而之所以一上来就被吕布三下五除二给咔嚓了,只怪他遇到更牛掰的人了,这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历史上吕布便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
他,出身边地,家世贫贱,却凭借双拳封侯拜将。
他,武功超群,相貌英俊,且军事才能卓越,是那个时代活着的战神。
他,柔情似水,天性质朴,不善权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英豪雄杰得以誓死追随。
他,经历了那个时代最大的动乱,也亲手结束了那场动乱,然而,他却不是世人眼中的英雄,只是一位被世人所公认的小人。
他,姓吕,名布,字奉先,是的,他就是那个被无数后人又喜又气又怒又怜的温侯吕布。
关于吕布,小说《三国演义》中给他的定性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却反复无常,且智商不高。
而在正史《三国志》里给他的定性则是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
而在一般普通人的眼里,形容吕布则大概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词,有勇无谋。
应该说,吕布的大名在如今华夏大地的流传,真是不可谓不广,而且几乎是达到了人人熟悉的地步,并且,由于近些年来各种涉及三国性质的娱乐游戏的相继出现,吕布则又深受游戏玩家的喜爱。
话说吕布不到五个回合斩杀名将方悦,其英勇可见非凡,当然我们可怜的名将兄方悦只能苦逼的当吕布的踏脚石了!谁让他技不如人呢!成王败寇一失足成千古恨呢!
而方悦的主子王匡这边见了更是脸都吓白了,这还不止,还没等王匡从惊讶、惊怒转而恐怖中恢复过来,吕布催动胯下赤兔马,朝着他就冲了过来。
王匡吓的掉头就跑,吕布在后面玩命的追,在王匡的军阵里左右冲杀,就没有人拦得住他。
这时候袁遗、乔瑁两路诸侯晃荡晃荡也到了,这两位老远一看,大惊道:“那不是王匡的部队吗?咋叫人杀成这样,溃不成军了都。”
“谁不说呢,你看,中间就是一个骑红马的来回冲杀,就把王匡的军阵给冲散了!”
“快,咱们去救救老王!”
俩人催促部队急行,支援王匡,吕布看敌人来的多了,怕自己的部下吃亏,挥舞方天画戟又往回杀,一路杀到自己的部下身边,带着他们冲出了包围圈,才回往自己的营寨。
王匡哥仨收拢部队,各自清点,结果发现每部都损失了好几百人,再一清点敌军,发现才砍死人家几个人。
王匡这个郁闷啊,心说我来这么快干啥?冲这么猛干啥?来作死啊?
这哥仨被吕布一阵就给杀服了,一直后退了足有三十里,才敢安营扎寨。
登到他们扎营完事,其他五路诸侯也都到位了。
八路诸侯齐聚一堂,王匡就说起来了:“这吕布比那个华雄还猛啊,华雄也就是砍完人之后继续喊号,这吕布砍完人之后单枪匹马就敢往军阵里冲!”
这是吕布还未闻名于诸侯,所以才让他们如此震惊!一句话:恐怖如斯啊!
三国演义在这里的八路诸侯的评价便是:“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接下来似乎验证了他们的想法,吕布高光时刻第一波来临,那叫一个“一路横推三百里无敌手”啊!三国中如此写到: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先来冲阵。
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
这是继斩杀方悦之后第二斩了,而且是以一敌八,吕布追着八路诸侯打啊!而八路诸侯是怎么个表现呢?看三国记载:
众大惊。
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
然后呢?前车之鉴近在眼前,谁还敢单挑吕布斗将啊,那不是英勇,是脑残!
将领们不脑残了,那该拿吕布怎么办呢?再看三国:
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
大将单挑比不了,我们就群殴,而且是丝毫不羞耻的八路齐上!估计他们下破胆了,觉得一路不是对手,两路也勉强,三路凑合,四路也不保险,干脆一窝蜂大家一起上吧!
☆、第四七九章 谁来阻止吕布
话说八路诸侯一起战吕布,人挨人、脚挨脚,差点发生踩踏事件,有点得不偿失的意思,可耻啊!八路诸侯估计这时候脸都红成猴屁股了!
事实上这不可耻,因为吕布牛啊,就连枭雄曹操都怕:
三国写到:
众诸侯回寨商议。
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看见没有,曹操都畏吕布如虎,说他“英勇无敌”,这还不止呢,他后边不是说了“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这话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曹操也是有先见之明的,他们是冤家聚头啊,后来吕布据徐州的时候,可是打得曹操哭爹喊娘,差点丢了老巢。
这还不是曹操单方面打退了吕布,而是吕布家里失火了,吕布唯一的谋士陈宫离开了吕布,要不是陈宫与吕布分手,可能历史上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
难怪许许多多成名的人物回忆自己的过往历程时,总会庆幸自己在关键时刻获得那么一点好运气!正是这一点好运气让他走的更远!
因此曹操无论多么重视吕布也一点不为过了!正如曹操所说:“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这是什么意思,等同把诛杀董卓和擒拿吕布说成一回事了!
董卓麾下大将可是有不少啊,曹操这样说不是视之如无物吗?难道大名鼎鼎的李儒,这个既是董卓女婿又是他谋士的人物,比不了吕布?
更或者说董卓其人就是个吉祥物,全靠吕布支撑?武将或者说顶级武将有那么重要吗?当然不能,如果这个成立的话,那刘备拥有关羽爬、张飞两员顶级虎将,那还不是横着走?
然而当刘备蹉跎半生,发现手中光有兵马大将可是不行的,这样就是瘸子!
还得有谋士、顶级谋士才能闯出名堂来!以至于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流传千古!当然,不是说武将尤其是顶级武将不重要,恰恰相反,他同样重要,文武两边缺少谁都不行,缺少其一便是瘸子,瞎子!
因此,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便是吕布对于董卓的重要,差不多如此。也难怪曹操此时对吕布如此推崇了!包括后来对关羽的推崇也是如此。
可惜的是,刘备待诸葛亮那是掏心掏肺,而董卓比之差之远矣!不说因为貂蝉而反目,就说平时,董卓对吕布也是动不动就打就骂!
这一点上刘备确实比董卓强多了!诚然,董卓的确是非常喜爱吕布,当然,更准确的说,就只是对于吕布个人武勇的喜爱罢了。董卓虽然在嘴上说的与吕布誓为父子,但在事实上呢?事实上董卓又是如何对待吕布的呢?
开始时的董卓的确为吕布一步一步的加官进爵,然而,正如史书所记录的: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
先不说董卓对吕布打骂,甚至差点杀了他,先说吕布在董卓眼里到底是胜过关羽的大将还是一条狗?
不可否认董卓的确是信任吕布,可是,董卓的这种信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的,首先,董卓虽然给吕布升官了,但,董卓在现实中却只将吕布看做是自己的侍卫,用来保护自己。
大家说,好歹此时的吕布也是有身份的人,堂堂的中郎将,不仅没有兵权,还要像侍卫一样时时刻刻保护董卓,好,这成什么了?和一条看门狗有多少区别?
这也就罢了,保护就保护吧,可问题是,吕布想好好干,可董卓不想啊,董卓哪天稍微心情不爽,就随手拿起旁边士兵的戟就刺向了吕布,正是:
“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描述的那样!
大家说,这像是情同父子吗?哪个父亲会动不动就拿出刀子往自己儿子的身上扔,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可也不能这样吧,这简直就是不把吕布当人啊。
当然,这里就会有人说,那吕布不是也没死吗,说明董卓只是做做样子,那好,你回去给你儿子这样做做样子,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次次如此,也得亏吕布的身手的确敏捷,要不,早死了。
如此说来,吕布如果不怨恨董卓,那才有问题了。当然,即使是如此,吕布也不会轻易叛变的。王允谋董卓的时候,三国记载着:
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
布曰:“奈如父子何!“
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
布遂许之,手刃刺卓。《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说一千道一万,继美女貂蝉之后,“何为父子”一问让吕布动了最后杀机!
应该说,对于吕布董卓的关系,王允早就把他看透了,所谓的董卓与吕布父子之情,也早就已经是形同虚设了,而对于董卓来说,他们的父子关系,或许早就被他忘了,所以才有那种对于吕布动不动就掷戟的行为。
为后来吕布杀董卓埋下伏笔,不仅仅是吕布本性薄情狡变,也不仅仅是为貂蝉反目成仇!
回说曹操建议汇合其他诸侯,商讨如何对付猛将无双之吕布,结果这边话未落,那边吕布:
复引兵搦战。
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
熟悉三国的都知道公孙瓒不可能现在就死了,否则便没了后来与袁绍争雄的事了!然而公孙瓒此时确实命在旦夕,要么置之死地而后生,要么有人救援!事实上便是后者,三国写到:
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
为何吕布舍了公孙瓒去战张飞?便是一句三姓家奴惹得祸!或许张飞不是第一个说的,但很可能是当面对吕布骂的!
☆、第四八零章 三英战吕布少有人知的细节
事实上吕布三姓的恶名确实是被张飞“推广”开来的!张飞没收推广费老后悔了!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张飞那是反其道而行之啊!吕布怎能不怒?以至于舍了公孙瓒去战张飞。
当然,也可能包括张飞又黑又丑又壮,太扎眼了,吕布一看就知道不能小看,加上站位的可能因素,让吕布顾及,免得对付公孙瓒时被张飞取巧伤了!
也只是伤了,吕布就是那么自信,能杀的了他的武将还没出生呢!
事实吕布不是自大,这是战绩堆出来的,包括眼下也将是吕布的著名战绩之一:
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
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
这便是有名的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一个章节,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民间故事中是一例经典素材。有人将此战举为吕布天下第一的例证,也有人喜欢刘关张三兄弟并肩作战的勇猛。
顺着作者罗贯中写三国偏向刘备的思路,不难发现这场对决的出发点,依然还是拿英勇无敌的吕布来衬托刘关张。
比如,吕布与张飞连着打了五十回合,罗贯中在这里打了个马虎眼,并没描写二人战斗过程,甚至谁占上风都没说,直说两人不分胜负。
根据下面描述的关羽加入后又战三十合,我们应该能得出吕布单战张飞100回合开外吕布能获胜的结论。
因为此战毕竟是刘关张三兄弟的第一次正式联合出场,所以罗贯中在此严重偏袒了刘备一伙。
再有,刘备一看两个兄弟合伙都不行,也不顾什么单打独斗了,自己也加入战场,多少有点不光彩,毕竟三国单挑例子很多,很少二打一,更不要说三打一了。
当然,这时候罗贯中是拿吕布当踏脚石的,三英战吕布嘛,一个都不能少,事实上罗贯中有意为之,非要等刘备继两个兄弟之后,加入战场,以突出刘备——罗贯中终于心里有底气了,写到吕布时,用“架隔遮拦不定”来形容了。
很多人认为在三英战吕布时,刘备纯属添乱,本来关张二人已经和吕布打得飞起,刘备上场反而要关羽、张飞保护,可以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是罗贯中的本意,肯定不是如此,他要突出刘备刘玄德,之所以刘备一参战,吕布立马“架隔遮拦不定”,衬托刘备不仅没有拖后腿,反而是三英战吕布制胜的关键。
从刘备的兵器和武力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列位看看有没有道理。
首先是兵器,刘备配双剑,珠联璧合。
刘备用的兵器是雌雄双剑,在人人御马的战场上,双剑的威力确实不能和关二爷的大刀以及猪肉王子老张的丈八蛇矛相提并论,但剑有剑的优势,它的灵活性和指哪打哪的准确性是其他兵器远不能及的。
可能有人会说,战场上好像很少有人以双剑作为兵器的吧。没错,正常人一般都不会选剑作为主要攻击性武器,战场上讲究一寸长一寸强,在回合制的打斗中,剑的劣势很明显,完全掩盖了灵活性的优势。
但是我们忘了,刘备天生怪胎,手臂奇长!史书上对刘备的描写是:双手过膝。也就是说比正常人长了至少20厘米。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敢用双剑的原因,先天的优势加上剑的灵活,简直是绝配。
当关张二人和吕布缠斗在一起时,刘备一个回合能刺出几剑,这是关刀和张矛无法做到的。大家都知道吕布使的是方天画戟,也是长兵刃,灵活性也没法和剑相比。
即使吕布能力强一回合能打出双倍伤害,也只能应付关张二人。能力再强,也很难躲避刘备双剑的骚扰,因此,刘备上场后打破了关张和吕布的平衡。
兵器的优势只占其一,还有就是刘备的武力能力。刘备会什么武功?应该很少有人知道。根据武术学家的考证,刘备年轻时练习的是通臂拳。
通臂拳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到汉朝曾经一度是中国的流行的武术流派,刘备正是练习了这种带有仿生学性质的拳法。
通臂拳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通过练习能将一侧的手臂缩入身体,借助骨骼错位来达到延长另外一条手臂的目的。
刘备根据自身优势,练习通臂拳之后,在战场上手臂忽长忽短,极具迷惑性。刘备的双剑长约一米,手臂本身就长,再加上通臂拳的延伸,攻击范围甚至可以达到两米至两米三的距离。
这是什么概念?张飞的丈八蛇矛长约两米四,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长约一米八。但是这种长武器需要双手把握才能用上力,因此攻击距离也就两米多点。
也就是说刘备的攻击半径甚至超过了关张!加上双剑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刘备在战场上的威力可想而知。
关张并不傻,认刘备当大哥,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之所以三英战吕布广为流传,刘备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经过头号配角华雄和上将潘凤等人用生命的铺垫,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大战气氛越来越浓厚,等到白马将军公孙瓒露脸客串了一番,“三英战吕布”把大战推向了高|潮。
这场比赛的胜负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战的当事方吕布和刘关张兄弟都通过这一仗名扬天下,获得双赢。
那么,这场大战是事先策划,还是张飞临时起意的呢?
从张飞出战来看,吕布当时正在追杀公孙瓒,吕布仗着马快,追上公孙瓒眼看要下杀手了,张飞挺身而出,拦住吕布厮杀,救下公孙瓒。
☆、第四八一章 刘备故意放跑吕布
在极重门第出身的东汉时期,能收留刘备的也就是这位公孙瓒,张飞救他几乎是不用考虑的。是不是就此可以断定,张飞挑战吕布是个人临时决定的呢?
书中并没有写到刘备和关张商议出战吕布之事,但关羽战华雄时,一样没有说明三人有商量过。根据关羽对刘备的尊重,以及三人的早期的亲密无间,关羽断不会不跟刘备商量。
而对于急于扬名立万的刘关张三人,华雄的人头就是最好的投名状。罗贯中没有提及三人商议,只是节省笔墨。
张飞出战吕布,情况稍有不同。公孙瓒出战被追杀,对刘备兄弟是个意外,张飞救人心切,来不及跟刘备商量是可以理解的。
但从吕布出战,到打残王匡军、打败乔瑁袁遗两军,再到伤武安国后退去,并不是一瞬间发生的。这段时间,公孙瓒还没有上阵,刘备兄弟是有时间商量是否出战吕布的。
跟关羽战华雄比,张飞战吕布还有一处不同。华雄是斩掉包括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名将,还击败孙坚部,关羽才出场的。
这一战,由于有潘凤等人的铺垫,益发显得关公神勇。而吕布所杀不过是河内名将方悦,张飞为了救公孙瓒,早早出场,广告效果远不如华雄那么好。
若是吕布能再杀掉一些关东军名将,最好被杀的是袁绍袁术部下名将,张飞再横空出世,效果最佳。二袁之前瞧不起职位低微的刘备兄弟,出言羞辱,能借吕布之手打痛他们是最好的。
吕布打遍天下无敌手时,关张再把吕布斩于马下,是最好的结果。刘备是杰出的政治家,当然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最有利。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公孙瓒的莽撞出手改变了一切。
综上分析,三英战吕布应该是早有预谋、但不是最佳时机发生的。因此对于三英战吕布,就有了另一种说法:
刘备上场,并不是要三兄弟合击打败吕布,而是为了放走吕布,把水搅浑。
这种观点认为,马战长兵器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而刘备又必须贴身近战,才能发挥短兵器的优势。而战马移动速度非常快,移动频率非常高,刘备挥舞双剑的钻到三柄长兵器中厮杀,别说没近身就可能先被弄死了,连关张的兵器都有可能会误伤到刘备。
所以说,刘备上阵对吕布的威胁应该小于零,关张倒会投鼠忌器。刘备当然看得出这一点,他为什么还坚持出手呢?
或许有人认为刘备是来摘胜利果实的,但这也太小看刘备了。关张出名,就是刘备出名,一个志在天下的英雄,怎么会跟自家兄弟争勇武之名?
刘备之所以清楚自己上阵只会帮倒忙,却坚持出手,那么他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帮倒忙!
照这样说,刘备是故意上来放吕布走了。刘备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还是先看看杀死吕布,刘备能有多少好处吧。
参照关公温酒斩华雄,关羽是出了一阵风头,可是实打实的好处有没有呢?
有!曹操请吃了一顿大餐,好酒好肉伺候了。杀了敌人一员看起来不可战胜的上将,就换了一顿大餐,这可不是刘备想要的人生。更何况,除了曹操的大餐,还有袁术的一顿冷嘲热讽呢!
要是关张斩杀了吕布,至多不过是更大的大餐,外加封一个小官职罢了。这还不打紧,吕布是董卓的左膀右臂,杀了吕布,董卓离灭亡基本不远了。
这样,天下就会落在袁绍兄弟这种人的手里。刘备已经看透了袁绍兄弟,要是他们操纵朝政,跟董卓并无二致,而袁术后来也用行动证实了这一点。
与其帮袁绍兄弟卖命打天下,不如慢慢壮大自己势力,再有所图。吕布的存在,可以使董卓的势力暂时得以保存,天下维持某种程度上的均势,刘备英雄才有用武之地。
三英战吕布过后,刘关张大名天下传扬,吕布之勇妇孺皆知,交战双方各得其所。对刘备方面来说,如果说还有遗憾的话,就是张飞出战过于仓促,没有让吕布把颜良文丑鞠义张郃高览纪灵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程普韩当这些大将顺手除掉几个,削弱点十八路诸侯势力。
还有个细节就是:为何当时第一个出战的是张飞而不是关羽?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大有深意,背后的原因也耐人寻味。
第一,当时吕布正在追杀公孙瓒,坦白的说,以赤兔马的速度如果不是张飞上前,公孙瓒很有可能会命丧吕布之手。
刘关张三人是公孙瓒带来的,算得上是公孙瓒的部下,至少公孙瓒当时是三人名义上的主公。关羽性子孤傲,从后面情节可以看出来,能得到他认可的简直是少之又少。
除了张辽和徐晃,即使在蜀汉内部估计都没几个他看得上眼,以关羽的性子,当时眼里除了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之外,余人皆不在他眼里,何况是公孙瓒?
张飞其实是粗中有细,他知道二哥关羽未必会出手,大哥刘备武力不如他和关羽,如果自己不出手,公孙瓒命丧吕布之手是小事,但是对作为当时是公孙瓒部下的刘备的声望是一个打击。
关羽之前温酒斩华雄已经给了各路诸侯关羽悍勇的形象,刘备有能力救公孙瓒却不出手,天下人会怎么看他?所以张飞挺身而出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大哥刘备着想。
而且张飞很聪明,如果他飞马去拦截吕布时间上肯定来不及,所以他大喊了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裸的羞辱吕布,果然吕布一听就火了,这外号多难听啊!
于是吕布“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可以预知的是没有张飞这一声“三姓家奴”激怒吕布,公孙瓒必定会被吕布追上,很大可能会命丧吕布之手。
张飞救了公孙瓒,却和吕布结下了深怨,“三姓家奴”的外号从此成为吕布洗脱不去的屈辱。
☆、第四八二章 董卓要走
第二,张飞本身也很看不起吕布的人品:先投丁原,又见利忘义杀了丁原投靠董卓。
其实三国投降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