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过陈义和出示的官照,谭绍光确信他是圣军兄弟,原本绷紧的脸也放松下来,问道:“兄长,到底怎么回事?快说给小弟听听。”
陈义和将自己奉命寻找嘉禾天地会首领尹尚英,以及后来跟随尹尚英等半夜袭击攻陷连州城的事情都说了一遍,道:“军帅大人,天地会众人军纪涣散,清妖兵力不足,又毫无战力,守备松弛,正是我圣军扩大势力的大好机会。还请大人速速领兵出征。”
“兄长放心,小弟知道如何做了!兄长一路辛苦,先歇息一下。”谭绍光笑道。
“传令,让兄弟们再加快些行军速度,今晚在连州城里休整一晚。明天便前往攻取阳山。”
谭绍光甩开腿,大步往前走去。
旅帅一脸钦佩地看着年轻的军帅,有马也不骑,宁愿辛苦也要跟将士一道,实在是难得。谭绍光虽然年轻,但每战必身先士卒,勇不可挡,对待军中兄弟有如亲人,严于律己,深得将士爱戴。
傍晚时分,二千圣二军将士在陈义和带领下,跟出城迎接的天地会众会和,圣二军将士并不入城,而是在城外河边驻扎,谭绍光领一干亲卫随天地会众一道入城。
“谭兄弟真是年轻有为啊。”尹尚英面上笑着,心里却颇为失望,太平圣军带兵之人竟如此年轻,不知战力如何,适才只顾迎接,也未看清情形。
谭绍光也笑着说道:“尹头领过奖!如今你我都是圣军之人,便是一家,就不必自夸了。不知尹头领手下可有熟悉附近地形之人?”
“离连州最近的乃是阳山县,莫非谭兄弟便想取阳山?”尹尚英一脸惊异,莫非自己小瞧了这年轻人,刚到连州城,也不准备休息,便想攻取阳山。“手下倒是有些连州本地兄弟,他们也有认识附近一带的天地会众,想必熟悉情况,能帮上忙。”
“那好,有劳尹头领了!”谭绍光也只是想找熟悉地形的人,他率领的二千圣二军前锋,有一千五百配备着最好的鸟枪,充足的弹药,另有些冲天炮随军携带,小小县城,他还不放在眼里。
经过郴州一带的转战,连续攻克蓝山、临武、宜章等地,他这手下的二千将士已成长为血战老兵,他也成为作战经验丰富的领兵将官。并且,满清的驻兵特点他也渐渐摸清。
一般说来,像湘南、广西这一带的偏远小州县,满清都只驻扎一两个营便算好了,即便大一点的州府,也就一千来绿营兵。兵力分散,是满清最致命问题,这点,谭绍光虽然年轻,但也看了出来。而绿营兵军纪败坏,战力低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对付这样的军队,凭着自己二千血战之师,火器装备又还算犀利,就算两倍数量之敌,谭绍光也有信心击败。
“军帅大人,这位兄弟乃是连州本地人。据他说,连州城外的那条河流,名叫连江。这连江里水流虽然湍急,但可用竹排载人,顺流而下,直通阳山城,最后流入北江,通往广州。”一名天地会小头领建议道。
太好了!谭绍光大喜,他正愁行军艰难,最耗体力,若是能搭竹排顺流而下,不但速度快,还能节省体力,全力攻城。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仍让哨探骑马,沿连江一路先行侦查。而他则连夜委托天地会兄弟收集制作竹排,准备第二天一早,便率二千将士乘竹排去阳山。
第二天一早,连州城外的连江江面,已经一字摆开上百架竹排。谭绍光在尹尚英的带领下,跳上竹排,只微微一晃,便稳如平地。
尹尚英率一千天地会兄弟跟随谭绍光的两千圣军将士,一道攻打阳山。
顺连江而下,竹排速度很快,一路在探哨和当地天地会兄弟的带领下,次日上午便到达阳山城外。
尹尚英看了看阳山城墙,道:“谭兄弟,我听连州的兄弟们说,阳山离省城已经不远,清妖在此驻有阳山协重兵,有左右两营约千余清兵。强攻不智,莫若让我等兄弟偷偷摸进城里,联络城里的弟兄作为内应,等今夜天黑时再行攻城?”
谭绍光笑道:“尹头领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手下二千将士,虽屡次攻破县城,但都是黑夜袭击,从未有白天攻城之举。此次,便白日攻城,一则早点破了阳山,二则顺道作为练兵之途,习惯下白日攻城战。”
尹尚英不由微怒,便也不再相劝。
暗道,这谭军帅还是过于年轻托大,圣军派如此之人将军,岂不是识人不明?没有内应,你便以为这官府的城池那么好攻取的?等你碰得头破血流,我再帮你倒显得我过于小人,也罢,我还是先让手下弟兄偷摸进城,联络城内天地会兄弟作为内应,造作准备。
谭绍光命令圣二军展开旌旗,分散队形,正大光明地展开攻城,还不让尹尚英等一道攻城,只让他率天地会弟兄在一旁擂鼓,呐喊助威。
尹尚英放回本已拔出的牌刀,更是暗怒。莫非,瞧不起众兄弟的本事?如此执迷不悟,我倒要看看你如何攻城。
阳山城头的清妖,架设大炮,超城下围拢过来的太平圣军轰了两炮,数名圣军将士死伤,但其余圣兵丝毫未受影响,散开队形,继续冲向城墙。
近了,城头上的清兵配有鸟枪的还不到一半,这百余鸟枪清兵松松散散,见到太平圣军冲锋,也不管距离远近,砰地就开火,却未伤到一人,清军鸟枪射距才百余步,岂能伤到二百多步外的圣军?
连忙再装填充火药,等再想露头时,却见城下太平圣军的上千鸟枪手已下蹲在地,摆好姿势瞄准城上。数十清兵刚一露头,一阵震耳地枪响,便纷纷中弹倒地,吓得其余清兵个个低头爬地上,颤抖不已。
尹尚英和擂鼓的天地会众,看得眼睛都直了。原来,仗还可以这么打,火器是如此犀利!不由吓出一身冷汗,幸好这圣军不是敌人!
那边城头上的清军冒不了头,又未进行过从射击孔射击的训练,加上失了胆气,只顾爬在地上等城下敌军的枪声停歇。不料,这枪声就持续了半炷香功夫。等枪声一停,众清兵爬起来时,却发现上百太平圣兵已爬上城头,手舞长刀,砍杀过来了。
很快,清军毫无斗志,逃的逃,剩下胆怯的便跪地投降。阳山城不到半个时辰,便被二千圣军攻破。
尹尚英只觉得自己就是个笑话!其余天地会兄弟也是心情复杂。原以为,攻破了连州城,大功一件,白白送给圣军,还有点心有不甘。却原来,这份小心思,在强大的圣兵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难怪这个年轻的谭军帅能目中无人一般,不用众兄弟的帮助便直接攻城。这是对自己的战力有绝对的信心。
不由期待,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有那犀利的火器,有一战便下的强悍战力。
第76章 攻略韶州府(一)
就在谭绍光与尹尚英等人,在连江上乘坐竹排前往阳山之时,隔着岭南丛山,二百余里外的武江上,同样有一队人马,乘坐一样的竹排,顺流而下,前往韶州府乐昌县境。正是太平圣军攻取两广的东路军主力,罗大纲为主将,陈玉成为副将,圣一军和圣四军两部兵马,近二万名圣军将士,艰难地行军。
韶州府可不比湘南和广西等地偏远州县,乃是广东的北大门,是北方和长江流域与岭南沿海之间最为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险要。因此,随军参画的左宗棠早就跟圣王冯云山提出,清军在韶州府驻有重兵,且关隘城防险固,建议多携带火炮等重型火器,方可攻克。
左宗棠主动提出随军参赞,冯云山知道他擅于战场临时的军事谋划,便同意下来,交代罗大纲和陈玉成两人多听取他的意见。至于对左宗棠个人,冯云山知道,左宗棠最是顾家之人,妻妾儿女皆在太平圣军之中,绝不可能做出有损圣军之事,倒是可以放心。
罗大纲和陈玉成见圣王平素便重视这位左先生,加之这左先生虽平时性子孤傲冷漠,但确实是有才之人,便都敬让几分,悉心听从其意见。
这便苦了一万五千名圣军将士和随行的五千辅助牌尾。上千辆辎重车,载重的四百余门大小火炮,五千担稻米,还有火药、军器、炮子弹丸等数不胜数。岭南一带崇山峻岭,最是难行,左宗棠和罗大纲都倾向走水路。
宜章南边的坪石,虽已是乐昌境内,但距离宜章很近。坪石本驻扎有几十名满清地方汛兵,早在宜章城被太平圣军攻下后,这些汛兵便早已逃散。太平圣军便不费力气地占了坪石汛。
在坪石搜寻制作竹排花了一天半,尔后,光是从木轮车上卸下辎重,搬到竹排上捆绑固定,便又花了二天时间。
即便如此,在这武水上游,水面窄浅之地,竹排亦承载不了太多重物,且遇到礁石浅滩,便搁浅堵塞,罗大纲命三千圣兵成立应急队,沿江巡回奔走,哪里竹排搁浅,便至哪里,用人力抬拉的手段,好不容易过了数十里。
这天,太平圣军刚过武水的长滩渡,水流开始更加湍急起来。水面只能并排放两只竹排,导致竹排挤满水面,延绵八九里长。
左宗棠忽道:“罗检点,眼下这水面狭窄,水流又急,我圣军行军队伍越拉越长,已绵延十余里,乃是行军大忌!且左某查了下地图,再往下七八里便是有名的乐昌峡,此地乃异常险要之处,左某担心清军在此处设伏,待我军过了一半再行攻击,必会让圣军损失惨重。我建议暂停水路进军,派数百兵士沿河段山林前行,先行攻占此处,再放竹排行军。”
罗大纲深以为然,他其实也觉这样讲队伍拉得太长,首尾不能兼顾,便道:“亏得左先生提醒。罗某这就按你说的去下达命令。”说完命令圣一军军帅陈天仕率一千五百圣一军将士沿河两岸搜寻,抢占险要的乐昌峡,再派数百将士往前开路,避免大部队被伏击。其余将士就地休息,等候消息。
武水上游的两岸,灌木荆条丛生,无路可走,陈天仕命令二百将士轮流手持砍刀斩除杂树,劈开一条一人宽的小路。
四个多时辰后,陈天仕等人来到一处河道急转之处,这里水流异常的湍急,河边两岸逐渐高了起来,慢慢地已是悬崖峭壁。
想必这便是乐昌峡了,真是险峻之地!陈天仕正感叹着,突然,几声炮响,河岸峡谷之上,大队人马杀出,正是一群清兵。当时居高临下,土炮、鸟枪、滚石、弓箭齐发。
陈天仕连忙大喊:“小心躲避!有清妖埋伏,往后撤!”带领众人连忙沿河往后撤退。
但清妖在河岸的两边高地上,朝峡谷中河道的太平圣军射击最是容易不过,占据如此有利地形,岂会轻易放过,便急忙射杀,带陈天仕等人退回武水上游,也不追赶,仍埋伏在悬崖上,竟是要死守峡谷的模样。
陈天仕所部伤亡惨重,半个时辰便伤亡二百余人。幸好,刚进入峡谷,清军便马上开火,否则,若是等他们都进入后,再行拦截,高处射杀,估计陈天仕他们会全军覆没。
这也是清军各部之间不擅配合,埋伏的清兵心里紧张便提前开火,也并未安排兵力进行堵截,所以才让圣军大部得以退回。
陈天仕心中大悔!检点大人和左先生都已经说了,清军很有可能会在乐昌峡埋伏,自己还傻乎乎的往河道水边走,就因为山间比河边难走,自己便想当然认为不会有埋伏,选择容易走的河边探路。不行,损失这么多兄弟,还没完成检点大人的任务,不能就此退回去。
陈天仕眼珠一转,命令剩余的一千三百圣军将士跟随他后退三里,再折回河岸,朝着清军埋伏之处包操过去。他刚才感觉到,此处埋伏的清兵数量并不多,也就一千余人,若是正面作战,圣军将士怕过谁?
不过,陈天仕不是和清军正面拼杀的。他是去放火的。
陈天仕观察了下清军埋伏之处的地形,乃是朝河边突出的半圆弧形悬崖。对于陈天仕这样的猎户出身之人,树林中最是熟悉。悄悄摸掉二个清兵的暗哨后,他便让千余名圣军将士,朝着清军埋伏之处,围成一个更大的半圆形,在二三里外便同时收集枯枝落叶,划出隔火带。
陈天仕让众人用隔火带区域的枯枝落叶,点燃树丛。时值盛夏,又半月未下过雨,山林中的灌木长得茂密,地面又堆着尺需厚的枯枝败叶,加上众人将隔火带的柴叶全部扔入里面,火借风势,一时间火光滚滚,冲天火势朝清军埋伏处蔓延。
不等清军反应过来,陈天仕便带领数百圣军将士寻找一火势小的部位,在旁边埋伏下来。
不一会,几声轰天的爆炸,却原来是悬崖边的清军火药被点燃,估计炸死不少清兵。这时,近千清兵用衣服或手,捂住口鼻,跌跌撞撞地从火势小处跑了出来。
陈天仕见时机已到,怒吼一声,“杀!”
众圣兵带着满腔怒火,一阵鸟枪连放,百余名清兵痛呼着倒地。陈天仕手持长刀,第一个率先杀出,众圣兵紧随其后,纷纷杀出,排山倒海般的杀喊声,冲击着早就被鸟枪射傻的清军。后面还是一片火海,前面又不知道埋伏多少敌军,正气势汹汹地杀来,从火中逃出来又未带兵器,无奈,一部分清兵拼死想冲出埋伏,另一部分清军则跪地求饶。
陈天仕心中念着峡谷中死去的兄弟,早已红眼,他亦没看清兵是逃跑还是投降,只要是清兵,便是一刀砍去,不一会,清兵的血迹溅得他浑身都是,长刀刀刃亦卷口,他便改刺。
也不知道杀了多少清兵,最后刺进一名清兵胸膛,竟将他长刀折断,他才回过神来,抬头一看,周围到处是清军尸体,还有二百余名被吓破胆的清兵瘫软在地上一直求饶,便命令众圣军收了兵器,将那二百余名清军俘虏扣押起来。
陈天仕命人向罗大纲报信,自己便瘫坐在地。众人休息一会,悬崖边火势变小,进去一看,一路有不少清兵被毒烟熏死在地,烧焦一团,最要命的是,还散发着一股烤好的肉香。
陈天仕强忍着自己,捂住鼻孔,领众人来到悬崖边,却看见数门小型火炮和子母炮,还有些鸟枪射弓,好好地在那,并未被火烧毁。陈天仕让众人用树枝编成担架,将武器全部抬走。
第77章 攻略韶州府(二)
接到陈天仕等人在乐昌峡遭遇伏击,死伤二百余名兄弟,后陈天仕又实施了反伏击,防火烧林全歼清军伏兵的消息,罗大纲、陈玉成和左宗棠皆是一惊,暗呼好险!
虽然清兵数量不多,但居高临下,若是圣军以竹筏载重辎重货物,特别是火药等物资,从峡谷经过,肯定还是会造成莫大损失。就算圣军人数众多,不至于全面溃败,但亦会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韶州府。
不过,这样一来,显然是清妖已有防备,早就派出细作探知太平圣军动向,才会提前便在所经之地埋伏起来。
这仗不难打了!罗大纲眉头深锁,自从跟随圣王以来,攻城掠地,都是他罗大纲主动出击,清妖兵勇四处逃窜。没想到,这次居然被清妖伏击,看来这韶州的清妖跟那些偏远之地的清妖还真是不太一样。
见罗大纲皱着眉头,左宗棠笑道:“罗检点却不用愁。也许韶州的清妖兵勇比其他地方清妖强悍些,但毕竟数量有限。左某本来还发愁韶州城内清妖不出来应战呢,只要肯出来,就都消灭掉。将这些清妖精兵消灭掉后,剩下韶州府满清无兵可守,便不攻自破了。”
“左先生此话有理!却是罗某想岔了。”罗大纲抓抓脑袋,不好意思地笑道,“哎呀,本来圣王曾经给罗某讲过类似的话,叫什么来着,哦对了,‘围点打援’,就是叫‘围点打援’。”
“不错,正是叫‘围点打援’,圣王在道州授课时,玉成也曾有幸听过,只不过,一时没想起来。”陈玉成也在一旁附和着。
“‘围点打援’?是什么意思,圣王是怎么解释的?”左宗棠饶有兴趣的问道。
“圣王说的很简单,就是将清妖重要的城池或地方、人物围困起来,吸引周围的援军,然后再将清妖的援军分批消灭,不以攻城为目的,以消灭清妖的有生力量为根本目的。”罗大纲解释道。
“圣王真乃大才!左某自负熟读兵书,也仅仅自己隐约知道个大概,绝没有圣王说得如此明白!好一个‘围点打援’!”左宗棠两眼放光,仿佛想通了什么重要事情,一拍手掌,道:“罗检点,陈军帅,赖你们刚才提醒,左某想,我们的韶州进军战略,是不是也可以用一用‘围点打援’这招?”
“你们知道,韶州府不比其他州府,乃是满清战略要地。早在康熙年间,韶州设立韶州镇,有中、左、右三营清兵近3000名。这本远远高出一般府城的规格,但据左某了解,后康熙与嘉庆年间,又将韶州镇升格为南韶连镇,设总兵官1员,统辖南韶副将2员,下辖南雄协、三江口协、镇标左、中、右3营及连阳营、清远营、佛冈营、英清营、理瑶营等,额兵七千余人。其中约三千镇直属兵力驻扎韶州府城。”
左宗棠一口气将自己掌握的资料说出来,让罗大纲和陈玉成两人钦佩不已。
他们带兵打仗,能派出细作查探一下敌情,将二三十里外的清军兵力摸清,已算很好。往往连清军兵力也摸不准究竟多少,带兵主将之人是谁亦是不知。这也难怪,清军的情报细作也做得很差,历史上,太平军金田起义大半年后,满清朝廷仍然不知道太平军首领是谁,后来,又一度以为不存在洪秀全这个人物,只是太平军虚构的神话。
没想到,这个左先生闷声不响,就能将清军情报摸得如此详细,实乃大才,难怪圣王如此重视,费尽心机也要将他请来。
“左先生,那该如何‘围点打援’呢,你就别卖关子,说与我们听听!”陈玉成虚心请教道。作为此次攻取两广的东路军副将,他知道这是圣王在培养他,给他机会。否则以他一个刚刚晋升的小小军帅,哪有资格成为统领近二万大军的副将。因此,他更是要多看多学,希望能早日成为独立的一方主将,不辜负圣王的一番恩德。
“罗检点,陈军帅,左某想的是,既然我们最终目标是广州城,那我们圣军就不用急在一时的成败和一地的得失。就是把韶州府城当成这个‘点’,将之围困,再示之以弱,做成堪堪围住的模样,吸引广州和其他州府的清军来救援。然后在援兵到达韶州府前,我圣军集中优势军力,将之分批歼灭。这样一来,广州城和整个广东,清妖都会兵力大损,到那时,再发动广东会党作为内应,自然将广州城收入囊中。”
“左先生此计大妙!”罗大纲和陈玉成齐声赞道。
“左某也是套用圣王的理论而已。说起来,还是圣王的功劳。”左宗棠感叹着,越发绝得自己看不透圣王了。
随后,罗大纲下令大军继续行军。在陈天仕的前锋带领下,大军很快便抵达乐昌城外。
前锋探哨来报,乐昌城清军都已逃走,乐昌城不攻而降。这也难怪,小小县城,不可能挡住已成气候的上万太平圣军精兵。
乐昌城门早已大开,一批天地会会众和数名乡绅带领着数百人,已经在乐昌城外的武水岸边守候着。
“感谢太平圣军解救数万乐昌黎民百姓!”一名胖乎乎的乡绅,看见太平圣军的竹排靠岸,赶紧带领众人大声喊道。
“感谢太平圣军解救数万乐昌黎民百姓!”河岸边的数百乐昌百姓随之高呼。
罗大纲和陈玉成、左宗棠等人被亲卫簇拥帮助着跳上岸边,见到这幅情景,不由乐了。
亲卫将为首的两人带至罗大纲面前。一名正是那胖乎乎的乡绅,名叫秦信会,另一名是个天地会会党头领,名叫张拔山。
“你等这是为何?莫非迎接我太平圣军?”罗大纲问道。
秦信会脸上堆着笑,勉强睁开眼睛,解释道:“圣军拯救我等乐昌子民,驱除鞑虏,秦某和众乡亲深感恩德,便约好在此迎接圣军。顺道,备了些薄礼,捐献给圣军,以示诚意。”
矮壮的张拔山也挤着笑,说道:“圣军的将军大人,我等平日遭受满清官府欺压,饱受磨难,今日得圣军解救,不胜感激!特地率众兄弟前来迎接!”
不管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罗大纲做足场面样子,道:“我太平圣军本就以解救天下黎明百姓为己任,无须感激,亦无须备礼。有心便成。”说罢,找两人了解乐昌的清军情况。
却原来,先前埋伏的那千余清军是韶州镇右营清兵,在一名副将带领下,会同乐昌城内的四百多城汛兵,一道埋伏在乐昌峡上,准备击退来犯的圣军。未料,被陈天仕带人放火烧山,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那副将和百余名亲卫,逃回乐昌城里,便收拾得来的财物,带领城中剩余的汛兵,逃往韶州府城去了。
第78章 攻略韶州府(三)
原来埋伏陈天仕的那队清军,便是南韶连镇右营,这么说来,那驻扎在韶州府城的南韶连镇直属三营,真的跟左先生讲的一样,共是三千人。损失了右营,那如今韶州府城只有剩下的二营二千来人,再加上没什么战力的汛防兵,最多不过三千余人。
这样的话,要引诱出城中的清妖,还真是有难度,谁叫自己这回带的圣军足有近二万人,声势过于浩大了。罗大纲心中暗自推算着。
“将军大人,官兵逃走的匆忙,只带了些钱财,有许多存放的军器和粮食,都未来得及搬走。小人正好知道,这便带军爷们去取,如何?”秦信会凑过来说道。
“秦老爷深明大义,圣军十分赞赏!本检点就替圣军多谢秦老爷了。”罗大纲转头朝路顺德道:“你带些人跟随张老爷,将清妖留下的东西,全部充入圣库。”
说完,又对矮壮的张拔山道:“张头领,不瞒你说,罗某也曾是天地会头领,只不过一直在广州府和梧州府一带厮混。如今添为太平圣军殿左一检点,说话还算有点份量,不知张头领可有意加入我圣军?”
“求之不得!属下参见检点大人!”张拔山大喜。他本就是过来套近乎找机会,看能不能带领身边的一帮兄弟加入圣军,成就大事。
罗大纲又何尝看不出他的那份小心思,故而才直接开口邀请。当然,最主要的是,他还想通过这张拔山,联络上韶州府乃至广州府、惠州府、肇庆府、佛冈厅等地的天地会众。
早在出发前一晚,圣王找他详谈过进军两广之事。圣王曾言,韶州、广州、肇庆等州府的天地会兄弟众多,但势力分散,若是罗大纲出面,以天地会旧部大头领的身份,将整个广东一带的天地会众联合组织起来,对于攻占广东各地极有帮助。
罗大纲对于圣王的话,从来都是深信不疑。他当然不会想到,冯云山之所以如此肯定,乃是因为他早从后世历史上知道,广东的天地会大起义,陈开、李文茂、邝能和尚、梁培友等人,率领数十万自称“洪兵”的义军,占领广东各地三十余座府州县城,最后围困广州半年多时间,差点攻下广州城。
想起圣王提到的那些天地会头领名字,他便心中一亮。本来,他向圣王提出由他亲自去趟广州府,找那些天地会头领联络举兵起义事情,但被圣王阻止了。圣王说他已安排圣五军监军何禄,带领一批圣军兄弟,前往广东,发动各地天地会众起义,配合罗大纲攻取广东各地。
罗大纲知道圣王担心他去清妖腹地会有危险,他又是此次东路军的主将,离开大军也确实不大合适,便未前往。虽说圣王早有安排,但自己丝毫不知,难免心中忐忑。
现在,正好有乐昌的天地会头领张拔山前来投靠,他便想让这个张拔山去帮自己打探下消息。离开广东多年,罗大纲已不是那么清楚广州府附近的天地会党势力分布情况了,让张拔山领路,自己再派陆顺德等一些原来跟随自己的天地会老兄弟,到三水县、东莞县等地,一方面,也同时通过张拔山的一些帮会渠道,获取清妖的一些情报信息。
一问,却惊喜地发现这张拔山原来却是广州府三水县人士,因前些年因遭奸人陷害,被官府追捕,才北上逃窜至韶州,就此安定下来,笼络一帮会众,竟慢慢发展起来。这回,他投靠太平圣军,也是打着想借圣军力量回乡报仇的目的。只是,他这些年一直在韶州,对三水县和广州府一带的会众不大熟悉了,不过他有一帮发小,还在三水境内的天地会堂中活动,想必,通过这些人,能联络上当地的会党头领。
当下,罗大纲任命张拔山为旅帅,从手下挑选十余名兄弟,划归陆顺德统辖,陆顺德等数十名名粤籍圣军将士,分散出发,潜行至广州府附近打探消息,策划反清势力。
大军在乐昌休整一日,招收了千余民壮加入圣军,又留二百圣军和三百牌尾驻守乐昌城,便继续出征。
好在武江过了乐昌便是一路平坦,河水缓缓而留,河水也深了不少,倒是可以行船了。
左宗棠组织五千牌尾,和乐昌城中的一些民壮,将各类辎重搬上搜集来的二十余艘木船,由将各类竹排捆扎一起,组成一艘艘简易竹管船。罗大纲继续派陈天仕率领千余圣军,顺武江两岸,作为先锋,率先出发,一路侦查清扫障碍。
大军随后,便顺武江水流而下,朝韶州府城进发。
为了示敌以弱,吸引其他州县前来救援韶州,罗大纲和左宗棠商议,从途中分头出兵。陈玉成率四千圣四军将士,在途中下船,攻向西边的乳源县。而罗大纲则也亲率六千圣军精锐,途中偷偷下船,向东折转,抄陆路埋伏在武江与浈江之间的山林之中。
而后,在左宗棠的建议下,大军有意行军缓慢了几分,配合罗大纲他们到位。
途中,左宗棠命五千牌尾制作了千余只木架,上批杂草,裹上些许军服,形如太平圣兵模样,放在船上。随其左右的圣军将士问其作用,左宗棠却高深莫测地微笑不语。
乐昌至韶州府城,才一百余里,又是顺江而下,却也足足第三日才到韶州城上游二十里的艺洲。
艺洲是武江中间一座泥沙冲击形成的岛洲。距离府城水路约二十余里,陆路只十五里,中间乃是深山老林。
大军停止前行。原来是岸上的陈天仕派人来报,艺洲河段的转角处,发现大量脚印和木桩碎屑痕迹,怀疑清妖在此河段做了手脚。
左宗棠听了不但不忧虑,反而大喜,道:“这清军总算有知兵之人了,要不然全是窝囊饭桶,一味胆小固守,左某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命众圣军及牌尾下船,又将竹筏上物资都运上东岸,然后让人故意弄断拴住船的绳子,载有木架假兵的船只和竹筏便冲向下游。果然,在艺洲河段的转角处,船底被埋设水中的暗桩撞破漏水,几艘船只半斜着侧翻了,带着假兵沉入水中,军服裹着木头往下游飘去。竹筏因没入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