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困难。
不过,让冯云山失望的是,还是没能将满清的伪皇帝奕訢给俘虏。奕訢同吉林将军景淳以及盛京将军隆克托的八旗将领,在牺牲万余赫哲族和锡伯族勇士和数千蒙古八旗兵用来殿后,率领满清仅剩的五万八旗兵和十万八旗子民从盛京城北门开城门头逃脱。
不过,因为最后的危急关头,满清皇帝对待赫哲族和锡伯族以及蒙古人的不同对待,让这些被征服的民族寒了心,在八旗兵主力逃至吉林城的时候,吉林白都讷的赫哲族三千驻兵反叛了满清,率领族人进入科尔沁草原,绕道来盛京归顺讨虏军。
其他最忠心满清的蒙古部落,虽然没有向讨虏军归降,但也开始态度不明起来。一时间,满清彻底走向末路。在奕訢领兵逃往阿勒楚喀城的过程中,闻讯的盛京和吉林、黑龙江等沿途满旗部落纷纷跟随逃离家园,拖家带口跟随着逃往北方。
消息传来,冯云山感觉到收复整个满洲的时机到来了。加上如今国家的兵力增多,虽然新征的新兵还在编练,但也是时候出去征战一番了。
而且,冯云山最担心的是北方的威胁。北极熊俄罗斯肯定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之后,全力东侵,将矛头对准外东北和西伯利亚地区,到时,与正在扩张的自己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于是,冯云山才将左宗棠和范汝增唤来,好好布置一番,提前布局。
“左爱卿,如今大军已经攻占了清妖的都城盛京,清妖主力仍在,北逃吉林,你有何主意?”冯云山直接问道。
“陛下,微臣已派出步兵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三万余讨虏军形成品字行继续北上,追击满清残余势力。步兵第一师留守盛京一带驻防,等待其他部队前去换防。”左宗棠回禀道:“不过陛下,吉林和黑龙江等苦寒之地,唯有夏季我讨虏军方能展开攻势,如今还有三四个月时间,若是无法追上满清逃兵,或是满清残余兵力只是逃窜不肯接战,我这三师的讨虏军都是南方人,无法在这苦寒之地作战,必须得退回盛京一带过冬。如今却是麻烦了,微臣也没什么好主意能将满清残兵一网打尽。”
冯云山无奈地摇摇头,道:“不是说第七师变成马队了么?骑马追击如何?让将士们多多缴获收集马匹,讨虏军势必要组建骑兵部队才行啊,左爱卿。”
“陛下,虽然第七师已经组建成为马队步兵,行军速度大为加快,但后勤补给却是赶不上。如今,第七师携带的火药弹丸已经耗得差不多了,只能退出蒙古草原,返回盛京地区进行补给。至于组建骑兵的事情,早已经在准备了,只不过,如今的问题不是马匹,马匹已经征集了数万匹,而且,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几个部落的归降,日后的马匹已经不成问题了。如今的问题是骑兵,除了二万名不到的满清八旗降兵外,北方招募了十二万新兵,但都是步兵,还没招募骑兵。那二万八旗降兵又不敢直接改编使用,因为没有足够的讨虏军骑兵去压制他们,担心万一一组建,他们来去无踪,反叛起来便麻烦了。”左宗棠说起组建骑兵的问题。
冯云山这才意识到自己想得有些简单了。
骑兵的进军速度虽然快,可如果是火枪骑兵,需要大量的补给,补给跟不上,的确难以迅速推进。而步兵的话,根本就拿那些满清八旗兵没办法。要知道,当初八旗兵因为很多步兵,而且驻守在城里,被讨虏军容易围歼。可如今,他们大部分兵力都损失了,剩下的都是骑兵中的精兵,而且又四处流窜,根本就难以围堵。而且,最关键的是,满旗兵往北逃窜,在这个还没开始全球气候变暖的时代,东北特别是外东北的冬天,特别的严寒,进入阴历十月,南方人居多的讨虏军将士们便难以适应野外作战了。也是,即便总参谋部后勤处已经算是有所准备,配备了手套棉袄,也无法禁住这刺骨的严寒,手连火枪都握不住,如何杀敌?
看来,要想短时间内将满清残余兵力全部铲除,是难以实现了。
但冯云山最担心的还是北方的那头庞然巨物,有着北极熊之称的俄罗斯。对于这个战斗民族,冯云山了解过,俄罗斯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军国主义殖民史和军事战争史。
冯云山记得历史上,俄罗斯是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才将视线描向东方。但在此之前,其实早有预谋,早在几年前,俄罗斯军人便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并且,这个时候,好像有个出任东西伯利亚总督的人,名字冯云山已经忘记叫什么了,反正这些俄国人不是什么耶夫就是什么维约夫,此人后来还被称呼为俄罗斯的民族英雄,在他的指挥下,大批俄罗斯雇佣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而且,虎视眈眈的俄罗斯,还善于抓紧机会,当初在二鸦战争爆发后,这头北极熊便立刻行动起来,由那个叫什么夫的,出兵外东北,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同其签订了《瑷珲条约》,将外东北的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完全割让与俄国,还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下游以南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中俄共管区域。
冯云山立刻想到,满清残余势力逃往黑龙江一带的后果。必然是两个,一个便是奕訢卧薪尝胆地发展,一步步增加实力,发展黑龙江一带,再打回中原。这样一来,便会与朝这里发展的俄罗斯人起冲突,将俄罗斯人赶出外东北地区。而另外一个,便是与俄罗斯勾结起来,出卖领土获得其支持,来攻打自己,杀回盛京和中原。也只有这两个结果。
想到这里,冯云山直接下令,让范汝增调派得力特务,前往外东北地区搜集情报,将那里的情形都摸清楚,如今这样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冯云山也不好采取措施。而且,关键是能适应北方极寒地带的士兵。
“左爱卿,原有的讨虏军将士大多都是南方人,不能取北方作战的问题,你有何方略?”冯云山直接问道。
“陛下,前阵子已经在黄河以北地区招募了12万新兵,相信能适应北方的天气,只是还没训练出来,陛下,等去年应该就能上战场作战了。”左宗棠禀报着:“另外,陛下,满洲地区除了满旗人,不是还有蒙古族、赫哲族、锡伯族、索伦族、达斡尔族等部落,如今科尔沁几个部落的投降,赫哲族三千兵力的归附,意味着满清被陛下击败后,很多部落开始有了小心思,已经不愿再臣服于满清。”
“爱卿是说,我们可以打这些原本被满旗人征服的部落的主意?”冯云山饶有兴趣地问道。
“不错!”左宗棠干脆站了起来,就着桌子,以桌子为纸用手蘸水画起地图来,“陛下请看,吉林这里,还有松花江一带,生活着数万锡伯族和十余万达斡尔族人。黑龙江和蒙古交界处,还生活着蒙古族、赫哲族等十数万,而吉林长白山一带还有朝鲜族人数万,其中不少能征善战之辈,陛下,若是帝国能将至征服,再从中募集数万战兵,以其家眷为质,安抚其心,必能使其为帝国而战。”
第733章 四面出击
“不错!左爱卿的想法很好!”冯云山点点头夸赞着,转头朝范汝增道:“范爱卿,跟这些部落的接触,便交给你们特务司了。朕可以写几个密诏,必要时,你可以拿出来给他们作为凭证,只要这些满洲地区的少数部落愿意归顺朝廷,协助讨虏军围歼满清残兵,有什么条件都可以提出来。有一点,朕不是满清皇帝,不乱封王,最多给他们侯爵之位,至于封地,也是要他们自己攻取。但若是不归顺,哼哼,是时候让圣京那帮训练这么久的特种部队出马了!”
左宗棠一听,想到那帮强悍的将士,不由替那些部落担心,但愿他们能识趣地归顺帝国,否则……他多么想这种特种部队的将士能多一些,可如今还很少,只有五百人的部队,而且陛下还都让特务司统管着。
范汝增连忙躬身一禀:“微臣领命!陛下,微臣这就让特种兵第一团将士赶来满洲。趁着还有几个月时间才进入冬季,若是有不开眼的部落,还能杀鸡骇猴,教训他们一番。”
冯云山接着转向左宗棠,道:“左爱卿,继续说你的满洲战略!”
左宗棠拱拱手,道:“陛下,当今天下,除了西藏和回疆,也就满洲和蒙古还未归于王化了。西藏没多少人口和兵力,派一名使臣前往招揽噶厦政府,同时派几名特务将驻藏大臣抓捕或是招降,辅以一支二千人的奇军前往宣示武力,便能让西藏归顺朝廷。而对于西藏之属国,如布鲁克巴(不丹)、哲孟雄(锡金)、廓尔咯(尼泊尔),也可以一并招纳。”
“而回疆,早在开春之后,总参谋部按陛下旨意,便已经派攻占甘肃的梁立泰和罗琼树两位将军,率领步兵第四师和第五师两万余将士发兵回疆,如今已经攻占肃州和安西州等地,占领满清重兵驻防的哈密和吐鲁番,抵达古城。不日即将发兵乌鲁木齐和库尔喀喇乌苏,直至攻占伊犁。”
“蒙古却是最为头疼!蒙古众多的部落,连满清也只是掌控其中漠南的内属蒙古各部和八旗蒙古各旗,如科尔沁、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等部,各旗由朝廷派遣官员(一般为总管)治理,与中原的州、县治理无异。而对外藩蒙古,也无法直接治理,只能实行札萨克制,也就是分封蒙古部落王爷进行半自治,说是派至当地的办事大臣或参赞大臣说节制这些地方蒙古王爷,但实际上,却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些蒙古部落,满清也只是名义上逼服,实际上相当于藩王,由理藩院统管这些蒙古事务。可见这些外藩蒙古难以驯服,皆因其为游牧民族,一旦发现朝廷要对其动手,便四散而逃,不久之后又复回来,其在草原来去如风,难以制服。”左宗棠显然查阅了很多资料,派人详细打听了蒙古的情报。他接着分析:“不过,狠毒的满清还是做了件对中华帝国有利的事情:他们实际上对蒙古的二百多年的统治,已经将蒙古严重削弱。”
冯云山知道左宗棠的意思,他说的,应该是满清对蒙古实行的半公开半秘密的减丁政策。
这个在后世的历史上,冯云山曾经见过这方面的书籍,上面提到,说是满清因为忌惮蒙古人的强大,尽管蒙古大部分都已经归附满清,但还是四处提防。
满清表面上喊着“满蒙一家”的口号,实际上却一直分化汉族和蒙古族,乃至其他一切对满族有威胁的民族。表面上,满清实行满蒙结盟,对蒙古部落首领按功劳大小和忠心程度,分别授予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等各种爵位,看起来非常优待蒙古。但实际上,在一方面笼络蒙古部落首领的同时,另一方面让大量的蒙古牧民如同羔羊一样,将他们软禁在羊圈里,不准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尤其是汉人接触,这样便能将他们永久性地愚弄起来,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事实上,满清官府对普通蒙古人控制非常严格,连蒙古人到中原或是皇都也只能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六处入关。入关时登记人数,出关时仍照原数放出,而且除以上六个关口外,不得从其他关口出入。
满清禁止蒙古人学习和接触汉文化,严格的游牧界限强化了草原民族的生态封闭性,从而使蒙古人无法获得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始终处于游牧民族,二百多年没有丝毫发展,反倒因为满清朝廷在蒙古地区推广藏传喇嘛教——黄教,拨款兴建以及王公、平民捐资兴建的大小庙宇,遍布了蒙古各地。单内属蒙古,大小寺庙便上千座,喇嘛20万人以上,而漠北兴建的大小寺庙也有近千座,喇嘛10万余人。满清让喇嘛免除兵役、徭役和赋税负担,鼓励了蒙古牧民弃俗从僧,使大批为生活所困的蒙古勇士念经修佛,成为喇叭,将蒙古经济和人口禁锢起来。
满清朝廷规定一户蒙古人如有三到五个男子,就必须有二到三个出家当喇嘛。而喇嘛是不能娶妻的,长此以往,人口必然下降。再则,根据后世那些史学家说的,蒙古喇嘛政策还导致蒙古人不正当的性行为,造成性病流行,许多人枉死,严重的影响蒙古的人口增长。
后世的民国时期《冯玉祥自传》中记载,蒙古原本按正常的增长率应该有上千万人口,但经过满清三百年统治之后,实际人口减少到百万不到。当时的蒙古,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而在满清新军和北洋督军军队中,一个随军的蒙古女子,有若干个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
而且,一年不洗一次澡的人哪会讲究什么卫生?乱交让他们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连当时的喇嘛领袖都患梅毒,烂塌了鼻子。据冯玉祥让人在蒙古普查,结果大吃一惊,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更大了。那时的蒙古,开始与汉人交流开化了,才明白满清对他们的毒害有多深,因此,蒙古族下层百姓开始响应同盟会联合反清。
冯云山想到这里,内心矛盾起来。
一方面对于现在的这些蒙古人,都是蒙古王公贵族把持着,他并没有什么好感,因此,满清对蒙古人的阴谋和毒害,削弱蒙古部落的军事力量,他是内心赞成的。但另一方面,对于下层蒙古百姓,乃至后世蒙古族同胞,他又深表同情,同时,他想着若是将满清的阴谋暴露宣扬出来,让每个蒙古下层百姓知晓,势必会得到他们的支持。但这样一来,便会得罪蒙古贵族王公,毕竟如今这个时代,所有话语权和影响力,都是这些贵族说了算的。甚至有可能,自己要解放这些蒙古奴隶,他们还会哭喊着用刀对准自己,为他们的主人奋战。
他拿不定主意,想到对于这些事情的处理,自己还不如左宗棠他们呢,不如将此事告诉他,让他来拿主意。
由于满清和蒙古对于蒙古部落的封锁,导致蒙古人与世隔绝地不与外界接触,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同样的,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他们的情况。因此,左宗棠他们虽然博览群书,知道蒙古宏观上面的情况,但并不知道蒙古百姓的具体生活情形。
“左爱卿,别看满清说的满蒙一家,朕告诉你,若是满清只是将蒙古贵族供起来,而设了个巨大的阴谋将蒙古的平民百姓陷入濒临灭族的危险。他们引入喇嘛黄教,让蒙古人全民信仰黄教,众多的蒙古人争相去当喇嘛,再加上连年征战,几乎将蒙古壮年全部征募为战兵,整个蒙古草原,只有百万多人口,而且这百万人口中,勇壮几乎不到二成。也就是说,整个蒙古,还没有二十万勇壮。”冯云山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左宗棠大吃一惊,他惊异地看了看范汝增,还以为是他们特务司探知的情报禀报给皇帝。
“陛下此事当真?若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左宗棠稍稍思索片刻,便兴奋地叫道:“陛下,可让特务司派数十科尔沁蒙古降兵潜入蒙古草原,四处宣扬此事,散步流言,将满清的阴谋公之于众,趁机,将蒙古黄教收归己用,让其成为帝国在蒙古的代理人。这样一来,蒙古人自然仇恨满清,陛下可趁机将蒙古部落收服,以他们的骑兵为先锋,再围满洲,特别是黑龙江一带,有了这些蒙古人的速度,加上他们的仇恨,就不怕这些满清残兵四处逃窜了!”
“同时,陛下可下旨让那些蒙古贵族归顺,若是他们真心归顺,自然好说,可继续当他们的蒙古王爷,但要将他们的家眷和部落控制起来,让其无法再次背叛,而且要收归兵权。若是他们不归顺,则派派出数百人的精兵,监督这些归顺的蒙古部落,去征讨。这样做到以蒙古人对付蒙古人。”
冯云山点点头,道:“爱卿所言有理,便照此办理!”
范汝增也一脸敬佩地看向左宗棠,心中暗道左先生果然好谋算。他想起一事,连忙说道:“陛下,左大人,还有一事。特务司探知到,原本的太平天国北伐军从辽东攻占满清失利后,便转移到满洲和朝鲜的边境一带。原本被擎天义黄文金和秋官正丞相朱锡锟占领的岫岩厅和凤凰城都被后来被满清击败的逆贼秦日纲占据。并且,他将设计将黄文金谋害,朱锡锟因为为人机警,虽然躲过一劫,但也仅仅率部千余人,逃入朝鲜境内。”
“什么时候的消息?”
“回陛下,就昨晚得到的消息!”
冯云山点点头,也是,若是早得到消息,肯定早就禀报自己了,他转头朝左宗棠道:“左爱卿,你分析下这秦日纲等人,看后续情况会如何?”
左宗棠思索片刻,便朗声道:“陛下,秦日纲虽然狼子野心,但连满清残兵都打不过,新败逃往凤凰城,使用阴谋诡计,将黄文金害死、朱锡锟驱逐,得到他们的兵力这才重新有一两万兵马,不足为虑。陛下只需派出一个步兵师,便足以将至歼灭。陛下,微臣考虑的是朝鲜这个前满清藩属国。”
“陛下,朝鲜作为距离帝国最近的藩属国,在帝国成立这么久,竟然没有遣使来朝贡,也没献上国书,很明显,还在与满清勾连在一起。不是等待观望,便是幻想着满清有天能重新打回来,收复中原,因此怕得罪满清。既然这样,必须要教训它才行!因此,微臣建议,可借秦日纲和朱锡锟两人的手,顺势将朝鲜收拾了。对于朱锡锟,陛下可布告天下,封其为中华帝国的驻朝使者。这样既可以将其招降,又可以保护他。若是朝鲜对其不利,则我讨虏军可以一次为借口,讨伐朝鲜。而对于秦日纲,微臣以为,还是不要将其包围歼灭的好,可先大肆宣扬要派出大军攻打,让其知晓,有时间逃走。以秦日纲谨慎的性格,肯定会退避到朝鲜境内,这样的话,陛下可命令朝鲜派兵攻打秦日纲,让其两方相互厮杀,不管谁胜谁败,帝国都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出兵帮助败者,顺势将朝鲜占领!”
左宗棠明显摸清楚了冯云山的想法,看到冯云山最近的政策是四面出击,而且,对于这些周边的地方,就跟越南一样,都是想以直接统治的方式来进行,而不仅仅停留在原本的藩属国的关系。
冯云山大笑道:“不错!季高的这个思路很好!”说着,朝范汝增道:“朝鲜的有关情报搜集了吗?”
范汝增摇摇头道:“陛下,特务司人员不够,对于朝鲜的消息不多。不过,特务司从济州岛和海路商人那边,侧面了解到朝鲜方面的一些消息。”
冯云山知道这也怪不了特务司,便道:“你把有关朝鲜的情报都告知左爱卿,让总参谋部整理一份作战计划来。朕要求,今年内,必须像对待越南一样,占领朝鲜。然后再以朝鲜兵为前锋,蒙古兵和讨虏军押后,前往黑龙江攻打满清残余兵力。并在外东北一带建筑城池。”
第734章 缅甸战略
冯云山索性让刘胜邦取来一张世界堪舆图,这副地图还是他自己根据后世的记忆画出来的,虽然有些比例和位置不一定准确,但八玖不离十,比满清出的地图要强上太多。
看了看临近的朝鲜和日本,冯云山笑了。如今,趁着英法联军和俄罗斯还在克里米亚打仗,他一方面要加强沿海海岸几个大型通商口岸的海防,另一方面,准备派出海军锻炼一番,出海攻略一下朝鲜和日本,权当训练,不先练好兵,将来万一英国人的军舰打过来,如何迎战?而且,若是在此之前能将朝鲜和日本占据下来,也多了几个海外基地。这样的话,无论是补给,还是战兵兵源,以及出兵防守都极为有利。
看着地图,西边新疆、北边的蒙古和东北的满洲等地,都已经有安排,而东海面的朝鲜和日本,冯云山也要提前布置一番。
他对左宗棠道:“左爱卿,朝鲜之事,也无需过多的担心。就先按你的方略进行,朝鲜李朝承平日久,武备松弛,又依附满清为属国,李朝依靠文人治军,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无定卒,轮流服役的预备役,而非常备军,根本就无甚战力,真要攻占,发两个步兵师便可一举而下。不过,还是让秦日纲先行进入,讨虏军再进入围剿,顺便接管朝鲜,让其回归中华。左爱卿,便由你总参谋部自行安排,交朕过目便可。”
冯云山根据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朝鲜的大致了解,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是后世庙号哲宗的李昪,朝鲜李氏王朝第25代君主,也是倒数第二代君主。此人在历史上没有多少名气,只知道是个一位傀儡国王,为人优柔寡断,耽于酒色,身多疾病,所以早早去世。他在位的这段时间,整个朝鲜朝政,都是由外戚安东金氏把持。
因此,只要将这权臣安东金氏掌控,便掌控了整个朝鲜。
而范汝增又禀报说,如今朝鲜国内实际当权的是安东金家家族,一手遮天,族长名金左根,和他的堂弟金汶根两人一起把持朝政,国王成了傀儡。朝鲜如今全国人口有一千四五百万左右,兵力说是有十余万,但都只是镇压一下赤手空拳的农民起义,已经很长时间未打仗过了,完全没有训练。而朝鲜国内税收严重,一遇到灾荒,就屡屡发生农民起义和反叛事件,国内形势堪忧。就算占领,也是一种负担。
对于范汝增的这种担心,冯云山倒没在意。冯云山占领朝鲜,完全是顺带的,并没奢望那地方能提供多少资源,也就几个人参而已,其他的什么比得上中华?但要尽快征服满洲,没有征服朝鲜来得快。只要征服朝鲜,再以朝鲜兵为先锋,利用其适应东北的环境,就算是冬季,也能作战,逼其冲在前面与满洲人厮杀,讨虏军在后面督战便可。而且,不久要出征日本,也可以利用朝鲜兵出战,相信以朝鲜百姓的德性,很乐意充当帮手,攻打日本。
再一个,冯云山纯粹是不想在后世再出现宇宙无敌的那个棒子民族,吹嘘连孔子和端午节都是他们的之类的事情,反正顺带的事情,直接将朝鲜变为二个省,一了百了。
想到这,冯云山斩钉截铁地道:“朝鲜必须要尽快攻占下来!最好是杀一批人立威,逼服其他人。在将士们进入朝鲜之后,可派人联络这个权臣的金家,看他们是否有归降的意愿。”
左宗棠连忙应了下来。
至于日本,冯云山是想先派水师袭扰一番,若能逼其签订归顺条约,就对其实行压榨政策,若是对方强硬不肯投降,那时朝鲜想必已经攻下,便派步兵和朝鲜军队前往日本本土,总之不让日本有崛起的机会。
冯云山又看向地图,中华的南面,还有个吕宋以及苏禄,如今都已经被西班牙占领。战时还不能动,不过,自己与西班牙倒是可以合作。这个早前的欧洲强国如今没落,先是被英国欺压,往后还要被美国战败,而且历史上对方与中华干系不大,连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都没有他们,倒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最后,冯云山将视线投降西南边。东南亚诸国已经占领了安南,其余的地方也在加紧扩大影响,而最大的两个国家,便是印度和缅甸。
云南与缅甸边境那边,似乎很长时间没消息了。半年前,冯云山接到率领原本的甲二师、乙十二师共21000人的李开芳的禀报,说已经从占领的腾越与缅甸交界的密支那进入缅甸境内,追击率领三千清兵和五千民壮的云南提督文祥。
李开芳当时是按照当初冯云山给他的命令,让满清原云南提督文祥率兵进入缅甸之后近半年,深入缅甸境内,他才准备妥当,率领两支部队进入缅甸,主要目的,便是顺势将缅甸的伊洛瓦底江流域控制住,这里条河流的中部,可是有个叫仁安羌的地方,盛产石油。
当初冯云山在收复昆明时便筹划着,能抢先占领缅甸的石油产区仁安羌。如今进入缅甸,不知道进军到哪一步了。主要还是山高路远,消息不便,都出兵半年了,还没有消息传回来,想必是半路碰到什么事情。
好在当初冯云山登基的时候,发布过圣旨给李开芳。当时冯云山在接到特务司的禀报,说是缅甸已经与英国交战过两次,被英国殖民者将缅甸南部的下缅甸一半多地区全部占领。并且,经过第二次缅甸战争之后,缅甸国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缅甸贡榜王朝的君主在第二次英缅战争之后,缅甸王爷孟桐和弟弟加囊亲王一起推翻了原本的国王蒲甘王,孟桐成为缅甸新国王。
孟桐生性仁慈,对英国殖民者抱有幻想。他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使英国侵略者自动归还被侵占的缅甸南部地区。他指定在缅甸的苏格兰商人和英国官员为自己的顾问,希望能让英国人同情缅甸,交还南部地区,并且,在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后,英国由于要抽调兵力前往欧洲,宣布停战,孟桐还真就答应停战。同时,英国战力的下缅甸地区闹粮荒,驻守在下缅甸的英军要靠从印度跨海运粮来供应。加囊王建议敏东利用这个机会收复南部的失地。可是,敏东竟然拒不出兵,反而主动向英军供应粮食,声称缅甸不能在朋友的背后放暗箭。他的弟弟,加囊亲王只能暗地着急,让缅甸零星军队与英国人周旋。
冯云山从特务司那边了解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不由对这个缅甸国王孟桐欲哭无泪,这傻X,不过,他的弟弟加囊王似乎可以利用一番。
冯云山不由改变了对缅甸的思路。于是,在他称帝后回到圣京,便发了圣旨给李开芳,要求他进入缅甸后,暂时只是追击清军,并利用这个机会,偷偷地联络下缅甸的这位加囊王爷。最好是能支持对方夺下王位,发动缅甸一国之力与侵占缅甸的英军对抗。并且,冯云山提示李开芳,可以派出数千或是上万的讨虏军将士假扮缅甸士兵,趁英军不备偷袭他们。反正惹怒英军,也是缅甸的贡榜王朝承担英国人的怒火,只是尽量不要让英国人知晓此事。
如今这么久都没消息,冯云山不知道李开芳他们到底怎么样了,有没有实行自己的计划。
不过,冯云山对于李开芳率领的二万一千名讨虏军一点都不担心。四年前英国第二次攻占缅甸,出动的兵力也就一万多人,当然很快就击败了缅甸,但随着后来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起码超过一半以上的兵力被抽走。
因此,冯云山有理由相信,同样是洋枪装备的讨虏军,战力不会比英军差太多,特别是这英军还只是从印度殖民地调来的很多印度和孟加拉士兵组成的混合兵种。
毕竟,此次李开芳率领的讨虏军中,甲二师做到洋枪配备八千杆,乙十二师也配备了洋枪二千杆。加上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后勤补给都筹备了很久。
冯云山现在觉得,相对于直接占领缅甸,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