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地方民兵组织。”
  冯云山满意地点点头,赞道:“不错,不管这次讨虏军改编如何,扩兵是第一要务,你们完成得很好。接下来,便是强兵和精兵,首要将将领和基层军官的军事素质提上去。左爱卿,讨虏军中设立部队学堂的事情,你还得要抓紧,这才是你的重点,至于其他的,便让老毛子去搞,你把好关便成了。”
  冯云山说这话,是有些将左宗棠当成真正的心腹了。当然,其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外乎是其实你才是我最信任的人,别看我让毛奇搞东搞西,其实都是杂事,你要做的才是重点。不过,让冯云山郁闷的是,左宗棠轻轻提醒道:“陛下,毛奇将军能听懂一些汉语了。”
  冯云山顿时一愣,继而面带尴尬之色,刚想说句什么话圆过来,只见一旁刘胜邦和伍崇曜匆匆地跑了过来。
  冯云山一看,正好可以化解自己的尴尬,连忙转向刘胜邦和伍崇曜两人,问道:“伍爱卿如此匆忙,所为何事?”
  伍崇曜恭敬地奏道:“回陛下,前番我讨虏军出兵安南,将整个安南收复变为两个省份。那西洋法国和英国知道了,英国公使包令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特地从香港赶来南京,向陛下提出抗议,并顺带提出了诸多要求,语气甚是强硬。”
  “哦,这两国公使,已经好久没来找朕了,上次朕登基大宝,也只是送来贺表,竟然没亲自前来朝贺。忒是无礼,如今朕只不过收复华夏的故土,他们跳出来做甚?”冯云山甚是不满,如今形势不一样了,他贵为帝国皇帝,已不是原本所谓的“粤贼贼头”,对待这两洋人,即便他们是公使,也不能过于平等,毕竟自己代表的是整个中华帝国,事关华夏整体尊严。直到这时,他有些明白当初道光和咸丰的心态了。
  “陛下,微臣从侧面打听了一下,此次事情主要是那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引起。他们法兰西一直对安南有所企图,早在数年前便试图将安南作为他们法国在远东的一处据点,但一直被阮氏王朝拒绝。后来本准备行使武力,但突然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又打断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原本计划好等战争一结束,便来攻取安南,可没想到,事情似乎出了些变故,克里米亚战争比想象的时间要长,到如今还没结束,可我们已经收复了安南,等于是夺取了他们的想要的肥肉,于是法国皇帝派他来警告我方,态度强硬地要求我们讨虏军退出安南,否则便连同英国制裁帝国。”伍崇曜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制裁?是宣战吧?”冯云山冷笑一声:“帝国只是收复原本就属于我们华夏的领土,与他们何干?欧洲的国家,跑到华夏的地盘来指手画脚,想让朕将到嘴的肥肉吐出去,想得美!朕可不是满清狗皇帝那般软蛋。伍爱卿,他们已经到了圣京么?”
  “正是!陛下,他们到了圣京有两天了。微臣一直想打发他们走,可无论怎么说,他们都坚持要面见陛下,当面向陛下提出他们的抗议,要与陛下谈判。”
  “谈判?”冯云山乐了,看来这洋人也知道已经到自己嘴里的安南,是不会吐出的,便想着通过胡搅蛮缠嘴中谈判的方式,来分一杯羹。一定是这样。不过,也可能是先故意要谈判敷衍自己,让自己形成一种错觉,拖延到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再直接对自己宣战?
  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现阶段还没办法直接以武力解决,只能通过谈判。
  “既如此,便让他们来吧,朕倒要看看,他们想怎么威胁朕!”冯云山其实更想通过与包令和布尔布隆的接触,了解他们底牌,从而摸清克里米亚战争到底怎么样了。
  对于欧洲那边的消息,实在是过于闭塞。虽然已经派出了郭嵩焘为特使去了欧洲,兴建办事处,刺探情报,但毕竟刚去发展,只是在欧洲几个列强的本土,而且来回一趟实在是过于费时。因此,冯云山迫切想知道,克里米亚战争的进展情况。按历史上的原本轨迹,到现在这个时间,俄罗斯应该已经战败,并且与英、法、土、撒丁等国在巴黎签署《巴黎和约》,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冯云山还没收到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并签字的消息。
  冯云山知道,这也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引起的蝴蝶效应,只是不知道具体原因在哪儿。自己只是派人将那英国的女护士先驱南丁格尔接到华夏,在广州创立了一所护理学院,每天组织数以百计的伤病人去学院让那里的护士们练手而已。难道仅仅这样,便影响了整个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
  冯云山不大相信,一定还有其他原因,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不管怎么样,对自己,对中华帝国来说,克里米亚战争打得越久越好!


第729章 战争的威胁
  见到包令和布尔布隆两人,冯云山不由愣了。
  实在是两人的模样太过狼狈了些。包令和布尔布隆都是各讲究的人,也算是贵族出身,可如今,两人身穿的皮靴破烂不堪,身上的衣服也如同从泥潭里打过滚一般,头发更是如野草一般凌乱。
  怎么会这样?冯云山疑惑地朝旁边的刘胜邦望去,见对方似笑非笑地看着两个洋人,顿时明白过来,肯定是自己这位侍卫长看不惯两人趾高气昂的模样,故意捉拿两人。
  “皇帝陛下,我要投诉你们,你们就是这样对待朋友吗?”包令还没说话,布尔布隆气呼呼地喊道:“您忘记当初是我布尔布隆卖给贵军武器了吗?”
  看见布尔布隆一脸愤怒的模样,冯云山笑了,有时候能让人发怒,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他轻笑道:“布尔布隆先生,你现在是以什么身份跟朕说话?是私人朋友的身份,还是法国公使?”
  “自然是法国公使了!”
  “大胆狂徒!汝既为法国公使,见了吾皇陛下,为何不下跪参拜?”一旁的刘胜邦会意,猛喝一声。
  眼看要闹僵,一旁的包令连忙出来打圆场:“陛下息怒!陛下,我和布尔布隆也算是陛下的老朋友了,这次来见陛下,纯粹是因为想念陛下,以私人朋友身份拜会陛下。顺带,恭贺陛下荣登皇帝宝座!”说完,还朝布尔布隆不停地使眼色。
  布尔布隆也被刘胜邦的猛喝吓住了,不再啃声了。
  冯云山见包令如此说,也顺势道:“既然如此,都老朋友了。就不说见外的话了。直说吧,你们这次前来,到底是什么来意。”
  “陛下,我们很为难啊!”包令一口流利的粤语:“我大不列颠对贵方的强占租界后,一直不再允许我方派出军队护卫侨民和大英商人很是不满,要求与贵方修订协定,在开放的通商口岸,重新划分租界,并且,在租界内又我大英士兵进行防卫。”
  “包令先生,贵国在鄙国的通商口岸可曾受到过袭击?不曾吧?这些通商口岸,有朕的讨虏军守卫,无比的安全。再说了,这是中华帝国的领土,只能有中华帝国的军队进行防卫,此事无商量余地!”冯云山斩钉截铁说道,不过,他想起后世的大使馆和领事馆的习惯性规定,便继续道:“不过,贵国在各通商口岸建立的领事馆,可由贵国派驻一百名以内的士兵进行护卫,但必须想当地官府报批,经过中华帝国的地方官府允许才行。”
  包令一听,也算是有了个交代,大喜道:“多谢陛下!”说完,朝布尔布隆使个眼色,示意自己已经说完,该他提出要求了。
  原本这次来见冯云山,主要就是布尔布隆的事情,包令只是因为目前与法国关系密切,碍于情面被拉来做陪衬而已。
  布尔布隆见包令姿态放得很低,竟然达到了一个目的,也开始意识如今冯云山的地位不一样了,不能与他硬顶,便双手模仿华人的一拱,道:“陛下,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派我向您问候,皇帝表示愿意与陛下深入合作。不过,陛下无故占领安南,严重损害了法兰西在远东的利益,还请陛下能从安南退兵,以免影响两国关系。”
  “退兵?那不可能!布尔布隆先生,你可能不了解华夏的历史,安南早在二千年前便一直是华夏的领土,如今只是从原本的藩属国变成行省而已。这是中华帝国内部的事务,与法兰西没有关系!”冯云山笑道,“至于贵国在远东利益,抱歉,我只能保证贵国与英国一样,可以来中华帝国的通商口岸进行通商,也可以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
  布尔布隆当然不甘心这些,见冯云山只是打哈哈,便有些急了,连忙道:“陛下,你不能这样,看在老朋友的份上,还请帮帮我,否则,我无法向法兰西交代,皇帝更会将我治罪!”
  顿了顿,布尔布隆直接说出了自己退让后的要求:“陛下,我会向法兰西争取支持贵国,但作为交换,还请将越南南部的嘉定省、定祥省、边和省以及昆仑岛都出售给法兰西,当然,我们以五千杆查尔维尔MLE1842型号的击发滑膛枪来交换这四个地方。如何?”
  冯云山愣住了。他没想到,法国的执念这么深,竟然在自己攻占了安南之后,还想着要占领这几个地方。看来,法国人是真的选取这里作为远东的补给基地和殖民地啊。不过,这只是第一步,也许布尔布隆是真的只想占领这四个地方便完成任务,但他的下任呢,下下任呢,肯定会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慢慢地,便会想占领整个越南。从历史上看便是如此。
  因此,冯云山断然拒绝了:“抱歉,布尔布隆先生。中华帝国和本人,都没有出售或是割让领土的打算!”
  “陛下,您这是强行侵占法国的盟友,法兰西郑重向您提出严正抗议!”布尔布隆见被冯云山一口拒绝,脸色涨得通红:“法兰西和越南早在七十年前便签署了《越法凡尔赛条约》,互为盟友,阮朝便许以这四个地方转让给法兰西作为远东的补给基地。如今贵国强行占据,侵占法兰西盟国,法兰西要求贵国立即退兵,否则,将视同向法国宣战!”
  一旁的包令也不忘在旁边施加压力:“陛下,不如便各自退让一步,将那四地让给法国,布尔布隆先生,你再加三千杆击发滑膛枪。如何?”
  冯云山摇摇头,沉声不语。
  包令遗憾地道:“那我只能表示遗憾了!英国与法国一直是盟友,若是贵国向法国宣战,英国不得不与法国并肩作战。陛下,还请仔细考虑一下。”
  包令的话,无疑是一种更直接的威胁了。
  而一旁的布尔布隆一听此言,顿时底气也足了起来,抬头挺胸道:“陛下,就像包令爵士所说的,您也不想同时与英法两国开战吧?要知道,一年前贵军攻占上海城外的租界,我们还没追究。等克里米亚……”
  “布尔布隆先生,你这是什么话?皇帝陛下断不会做如此不智的事情。”包令岔开布尔布隆说的话,好像生怕他说出什么事情,不由引起冯云山的一阵冷笑。
  他能想到,不外乎是英法两国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等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变派兵前来远东,教训自己罢了。因此,如今不管自己是态度强硬也好,态度软弱也罢,对方都会派兵来攻。
  态度强硬,让对方更加愤怒,自然更是大举来攻,而态度软弱,对方肯定以为自己软弱可欺,同样会派遣大军前来。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态度不同,而有所改变。
  既然如此,自己何必要委曲求全,到头来跟满清咸丰一样,还是得受洋人欺负?
  于是,冯云山冷笑一声,道:“抱歉,我并不想与贵国开战。但若是贵国想要攻打中华帝国,我百万讨虏军将士也乐意奉陪到底!”
  布尔布隆顿时傻眼了,而包令连忙笑道:“陛下息怒,我等没有此意!”
  “包令先生,冒昧地请教一下,贵国与法国的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军队交战如何了?”
  包令骇然,半晌回道:“还未结束。原来陛下都知道……”


第730章 派搅屎棍去搅乱阿三们起义
  看着包令和布尔布隆灰溜溜地离开,冯云山却没有一丝兴奋。相反,他有些担心起来。
  虽然他对包令和布尔布隆两人态度强硬,但心中却还是企望能晚点与英法发生冲突最好。目前帝国最需要的便是发展的时间了。
  凭借中华这世界上第一人口数量的优势,还有这辽阔的幅员,丰富的疆域资源,还有自己的谋划与掌控帝国时代的走向,冯云山有理由相信,只要不遇到满清这样的窝囊朝廷,有了足够的时间,中华自然能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但这最关键的便是这时间,英法等列强还会容忍多久?在冯云山看来,原本占领上海时候,击败帮助满清的洋人,还攻打并占领租界,便往死里得罪了英法两国,加上将其租界收回,虽然没有将其房产和工厂收回,只是让洋人不能设立军队,但即便是这样,还是让其严重丢了脸面,没了保障。因此,冯云山清楚,以洋人高傲自大的性子,必然要找回场子。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个时间,便取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中,英法两国早就准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但一直拖延到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有富余的军舰和兵力派往远东,这才找个“亚罗号事件”以及以“马神甫事件”制造战争借口。冯云山还记得,原本在克里米亚占据结束之后,英军便派出数千人试探性地进攻广州,后因印度本土发生大规模的起义,英军无法派出更多的兵力,只能在稳住印度形势后,才攻克广州。而后,因没有后援兵力,在派出数千人攻打天津大沽口时遭遇惨败,不得不等到将印度起义军全部镇压之后,才有兵力抽调出来,和法军组成近二万的联军,攻陷了大沽口,直至北京城。
  也就是说,还有半年多时间,印度便会爆发大规模的起义,将在海外的英军死死拖住!可惜的是,这阿三的起义,竟然没有抓住好时间,冯云山不由有些为之惋惜。若是他们能在英军从印度抽兵后,在克里米亚战争尚且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便大规模起义,而且还能联合起来一致对付英军殖民者,那很有可能便能在部分地区成功独立,至少不会在短短两年时间便迅速失败。
  但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时机。历史上,他们是在克里米亚战争彻底结束,英军的兵力富余,不再被战争拖住的情况下才发生的。因此,英国能迅速调集兵力前往印度镇压。
  可如今不一样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克里米亚战争还未结束,而印度起义虽然还没爆发,但在无人干涉的情况下,按照历史上的走向,即将爆发。若是自己能想办法派人去搅和这件事情,让它提前爆发就好了。至少,英国人疲于应付印度反抗,就无力对付自己了。
  冯云山隐约记得,印度爆发大规模起义的导火索,是因为一个叫密拉特事件的子弹涂油问题,当时有流言声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新投用的子弹是用猪油和牛脂充当润滑油,涂在火枪的子弹上。士兵们在填装子弹之前,必须用牙齿咬破这些子弹的纸质弹壳,这样一来,士兵们便会不可避免地“吃”到这些猪油或是牛油。偏偏英军在印度本土招募的士兵,很多信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这些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最为忌讳用嘴接触猪牛的脂肪,因此拒绝使用这些子弹。
  不久,在印度北方邦西部城市密拉特发生了这起密拉特事件。
  密拉特的85名土兵因为拒绝使用这种含有猪牛油的新型子弹,英国驻印当局将他们处以七年徒刑。并且,英国军官召集全体军官集会,当众剥去85名土兵的军装,戴上脚镣押往监牢。印度土兵在忍无可忍之下,决定发动起义。他们趁英国军官在教堂里祈祷时,打开了牢房,释放了被捕者,烧毁了英国殖民者的住宅、教堂、兵营和衙署,追杀英国人起义就此爆发。
  而自己从这一过程中,要做的便是促使他们提前爆发起义。缺少导火索么,便提供给他们。想到这里,冯云山脸上布满笑容。
  对于后世历史教科书上所说的这起“亚洲革命风暴中心”的说法,冯云山是嗤之以鼻的。什么时候,阿三也能引导亚洲了?被殖民者统治那么多年,甚至连后来还以此与华夏争执藏南领土问题,这样的祸害,冯云山早晚将之踩在脚下,根本就不让他们有崛起的机会。
  冯云山收回遐想,如今最重要的问题,是派出一支搅屎棍前往印度。于是,冯云山唤来左宗棠和范汝增,这等任务,也只有这两人联合起来才能执行。
  当初,还是圣王时代,陈玉成他们在虎门炮台战役中,俘虏了六七百英军,而这其中,便有119名印度士兵投降了讨虏军。这些印度士兵,几经战事,如今只剩下八十余人,但其中有三十余人已经通过考验,成为受讨虏军信任的战士,他们早已通过南洋公司,将自己的家人从印度接到广州安顿下来,死心塌地为新的国家效力。
  想到这里,不由冯云山不由对广东巡抚兼商务部部长伍崇曜很是满意。伍崇曜自被任命为广东巡抚后,便在广州城外的珠江西岸新建了一处新城,名曰西关世界城。在这个西关世界城外,看起来与其他小镇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却是戒备森严,外面的人不能随意进出,而里面的人,虽然可以出来,但却有人暗中监视。
  事实上,伍崇曜从去年开始,便托人将所有登记在册的西洋工匠、技师的家眷接来广州,安排到这世界城内居住。一时间,这些来华的洋技师们都很是感动,家人的衣食无忧,让他们更加全心意地扎根华夏这个古老国度,提中华帝国效力。而对于伍崇曜来说,事实上却是将这些洋人的家眷软禁一般,作为人质了,他们便没办法偷偷逃走或是反叛帝国,只能一心一意地将自己看成帝国的子民。
  冯云山让左宗棠将在讨虏军服役中的三名印度籍军官和在特务司中的十名印度士兵全部召集到一起,又派出二名特务司伪装成印度人,作为两名负责人,混在这些印度特务之中。直接让范汝增成立5个特务小组,每组3人,潜入印度,特别是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密拉特、德里、章西、坎普尔、勒克瑙等地,四处散布谣言,煽动本地印度士兵的不满,积极准备引导印度教民叛乱。
  同时,冯云山又提点范汝增,让他出面与尼泊尔、不丹等小国的反对势力联络,相信他们很希望能得到强大的中华帝国的支持。特别是尼泊尔的廓尔喀王建立的沙阿王朝,几年前被手下的拉纳家族依靠英国人的支持夺取军政大权,并获世袭首相的地位,使沙阿国王成为傀儡,若是能和沙阿王朝联系上,推翻英国人的代理势力拉纳家族,就能扶持中华帝国的代理人沙阿王朝。原本这沙阿王朝就是满清的附属国,如今接受满清一切的中华帝国,本就有义务要帮助尼泊尔走上正道。


第731章 攻打盛京
  冯云山将左宗棠与范汝增叫来,不单是布置印度搅屎棍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对外用兵。
  如今冯云山有些甩手掌柜的意思了。以他现代人的思维,他更愿意将自己作为中华帝国这个公司的董事长,而不是中华帝国这个皇帝。他也知道,最多几十年之后,整个世界的民主共和思潮便会兴起,想要做专制的君主帝皇,无疑是不可能的。还不如早些放手,安心当名类似君主立宪的皇帝,冯云山可不想着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有多大作为,还不如像寄生虫一样的享用自己带给他们的余荫,安享富贵便成。
  既然要当甩手掌柜,一些费力的事情,冯云山都只是吩咐内阁和总参谋部两个机构去做,他问问结果,把把关便成了。事实上,如今帝国新成立没多久,冯云山的威信还非常之高,他倒不担心谁会不听从他的命令。而且,只要把握好内阁和讨虏军,尤其是讨虏军的那些具体将领,都是他的亲信,他倒不愁谁会背叛自己。司法部,内务部,特别是范汝增的特务司,这些可都不是吃素的。
  因此,冯云山通常只是布置任务,政务的事情让内阁曾观澜去牵头处理,而总参谋部的事情,让左宗棠去和毛奇去做便成。而他自己,在轻松一段时间后,想起自己的特长来,觉得还是利用自己比这个时代多一百六十年的见识这个唯一的优势,来从容布局谋划为妥。
  前两天,从辽东方面传来消息,那里的天气已经转暖,讨虏军的陆军三部,原本的甲一师、甲八师和乙一师,如今新番号已经成为陆军步兵第一师、第七师和第九师这三支部队,已经从过冬的锦州府出发,重新收复被满清攻占的义州、广宁两城,并大军北进。
  太圣三年春,中华帝国讨虏军的陆军步兵第一师和第九师二万二千人进攻奉天府新民厅,满清八旗兵早就埋伏在新民城外数十里的开城、平安堡等关隘和皇庄内,满清皇帝奕訢派出的兵部尚书兼盛京将军隆克托率领五万八旗精兵将两军围困在辽河岸边,双发厮杀交战数次,互有折损。
  满清方面仗着人多,且一半多是骑兵,熟悉地形,数次冲锋,但都被占据河岸一处高地的第一师和第九师击退。白天,清军不敢进攻,都是夜里袭击二次,一冲不成,被讨虏军火枪万杆齐发,折损上千,便一晃而逃,但这样一来,也将讨虏军两师兵力死死拖住,无法行军。而且,讨虏军夜晚被袭击时,难免有所损伤。
  正僵持时,第七师绕过新民厅北上,直捣北边的科尔沁左翼前旗,将这处满清历来的后妃诞生地给占领。消息传到新民,满清八旗兵震动!
  而这时,去年秋季跨海赶到辽河河口,攻占牛庄城和海城两县的步兵第八师和东海舰队(原甲十师)部分陆战团,也攻占了辽阳州城,沿途攻占数十小城镇和皇庄,直接兵临盛京城下。
  盛京城内的满清皇帝奕訢大惊,连发三道圣旨,将盛京将军隆克托率领的只剩下四万不到的八旗兵召回,防守盛京城。
  将军隆克托慌神了。他没想到,这二万讨虏军便将他的五万八旗精兵给抵挡住了,还让他们折损严重。迟迟攻克不下,如今盛京又危急。无奈之下,他只得舍弃了击溃这二万讨虏军的机会,往盛京回撤。他总算指挥得当,在被追兵击杀五千兵力后,三万五千八旗兵回到盛京城,严防死守起来。
  步兵第一师、第八师、第九师作为主力,将盛京团团包围,一时间炮火连天,盛京城楼尘土纷飞,八旗清兵被炮火打得抬不起头来。
  也许是满清最后的故都,八旗兵竟然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城内的八旗子弟也拼死冲上城楼,协助防守。
  城墙稍有倒塌,城内的八旗百姓便马上拆了民房的砖墙,连夜修补。稍微打开一个缺口,上千八旗兵子弟用人墙堵塞,八旗兵的顽强,竟然一时间让讨虏军攻不下来。双方攻防拉锯战,连续奋战半个多月,城楼之上,每天都有二三千人战死,而城下的讨虏军,也是每天数百人的伤亡,这般消耗,让城内外双方都承受不了,但各自咬牙坚持着。
  就在这时,北方的蒙古草原传来一个消息,科尔沁旗和昭乌达盟的二位蒙古王爷和一位多罗贝勒率先在草原上四处游荡的步兵第七师的威逼下,向讨虏军投降了。
  说起来,这个步兵第七师在师长陈天仕的率领下,竟然如同霍去病再世,将火炮等重型火器和辎重全部留在后方,而以轻装上阵深入科尔沁左翼前旗,四下掳掠蒙古马匹一万五千余匹,人人一杆新式火枪和牌刀,直接将自己原本的步兵变成了骑兵,准备的说应该是马步兵。
  有了马匹代步,深入蒙古草原便易如反掌,而且,这万余讨虏军将士来去如风,不停袭击蒙古王公领地,让蒙古王爷深受损失,而且因为满清连年征战,蒙古草原上的精壮汉子都被抽调去当兵,不是战死,便是在边关服役,草原上根本就没多少壮年勇士,无奈之下,蒙古王爷此时早忘记了当初祖先与满清皇太极的盟约,生死存亡,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自顾自地归顺中华帝国。
  消息传到盛京,满清皇帝奕訢气得当初吐血,大骂蒙古人靠不住。也是,蒙古自大清立国以来,一直是满族最亲密的盟友,想不到如今连蒙古五旗也背弃了,虽然这五旗只是蒙古的小小一部分,但这也很能代表问题了。墙倒众人推,满清势弱,连最亲密的盟友都要背弃,最关键的是这还是科尔沁草原,这个满清历朝历代的皇后诞生之地,这让奕訢更是绝望。
  这个消息极为致命。奕訢不由担心其他蒙古王爷和贝子、辅国将军们都会效仿。一旦蒙古兵投降讨虏军,反过来对付满清,奕訢担心自己连逃都没地方逃,只怕整个满旗人会有灭族的危险!
  正在这时,吉林将军景淳进言,建议奕訢先移驾阿勒楚喀城,再迁都黑龙江城。景淳的说法是,黑龙江城远在北方,处在深山老林之间,等讨虏军难以追到那里,而且,那里冬季漫长,满族八旗兵生活习惯适应,但粤贼不行,那里作为最后的根基,可以与粤贼周旋。而且,顺便还可以将肃顺和黑龙江将军英隆的那上万八旗兵招纳,聚集兵力壮大朝廷力量。
  不得不说,如今这个情形下,不管是吉林将军景淳,还是作为满清的皇帝奕訢,都不再抱有希望还能反攻中原。他们都只能幻想着能守住满洲之地便万幸了。
  原本像黑龙江这样的苦寒偏远之地,除非被贬,连寻常的王公大臣都不愿意去就任职位,可如今他堂堂满清皇帝,却被粤贼一路打得狼狈不堪,竟然想着要逃难去这里。实在是形势逼人啊。
  一时间慌了神的奕訢,知道盛京已经不能多呆。对于这帮粤贼,他深有体会。再坚固的坚城,只要被他们盯上,就没有不攻克的。何况如今城中的青壮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再这样耗下去,只怕盛京城没破,满清八旗子弟就要死光了。
  他甚至想到,会不会这本身就是那该死的粤贼的险恶用心,说不定原本就可以攻陷盛京城,故意拖着不破城,而是以这种方式,让城内的八旗子弟纷纷上城墙防守厮杀,借机将这些八旗子弟杀害。
  于是,满清皇帝奕訢怕了。他不是怕自己被俘虏,而是真的怕满族人丁都葬送在自己手里。原本的盛京近十万八旗大军,战死了三万多人,蒙古旗兵逃走数千,只剩下不到六万人。而盛京城中的十六七万八旗子弟,更是因为协助守城战死三四万之多。
  无奈之下,奕訢只得答应放弃盛京,迁都黑龙江城。


第732章 来自北极熊的威胁
  讨虏军的步兵第一师、第八师、第九师一同攻陷了盛京城的消息传来,让冯云山欣喜不已。虽然他知道如今的满清,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但关键是他们在那东北的深山老林里面,围剿起来特别困难。
  不过,让冯云山失望的是,还是没能将满清的伪皇帝奕訢给俘虏。奕訢同吉林将军景淳以及盛京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