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京城方向追击僧格林沁率领的逃兵去了。”
“哦,妖头僧格林沁逃走了吗?”冯云山道:“林兄弟,你们甲一师出五千兵力,前往接应。不必急于攻城,等后续主力部队和炮兵团赶到,再行攻城。”
讨虏军这边在清理战场,布置继续追击敌军之事,而此时的北京城内,已经是人心惶惶。幸好京城内的众多禁军,他们还不知道,此时的大清皇帝咸丰,已经没在紫禁城内了。否则,恐怕要更加地炸开锅了。
而此时的咸丰,带着一般文武重臣,身处圆明园的二宫门后的正大光明殿内,心急火燎地等待着北京城东郊的战事结果。
军机处一应军机大臣,六部尚书、宗人府、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等一应朝中重臣,都郝然在列。不过,正大光明殿内,失去了往日的威严肃穆,众人皆静默不语,面带忧色,只有咸丰来回踱步,一脸的苍白。
又等待了半个时辰,终于,殿外响起了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通州战事急报!”
殿中众臣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人人心中担心不已,却心中期盼着信使能说出个通州大捷的字眼来。
然而,事与愿违!
“禀万岁爷,僧王领军在通州八里桥一带与粤贼激战半日,我军惨败,伤亡过万,僧王已经领兵撤回朝阳门紧守!”
信使的话一出来,殿中众大臣纷纷脸色大变,任谁都知道,通州大败,京城便直面贼兵。依粤贼的火器之犀利,加上京城内的八旗禁军武备松弛,只怕,北京城也抵挡不了多久!这么说来,北京城也要被贼兵攻破了?!
大清自入关以来,以北京城为都已经二百一十年,从未有过京师被贼兵围困、甚至攻破之事,大清倾覆在即,身为朝中重臣的他们,自然恐惧彷徨,惴惴不安。
而咸丰更是由脸色苍白变成如同白纸!期待中的大胜没有发生,连最为倚重的僧格林沁也没能击败贼兵,反而惨败而逃!
咸丰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在殿中地板上,完全不顾九五之尊的皇帝,嚎啕大哭道:“完了完了,我大清完了!二百余年的国祚,大好江山,如今竟然在朕的手中丢弃,朕日后如何有脸见列祖列宗啊!”
咸丰想起,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过往经历,顿觉悲从心来!
南方长毛贼兵连年征战,接着又是粤贼肆虐,而朝廷国库却异常紧缺,又遭受蝗灾,官吏治政不力,绿营兵和八旗兵更是接连败仗,将大半个国土都葬送给粤贼。
不但长江以南全部被粤贼所占,连关外旧都盛京郊外的太祖太宗寝陵都被贼兵挖破!想起这些,咸丰便痛苦得潸然泪下,自己到底作了什么孽,上天要如此待己?咸丰觉得,自己自登基以来,日夜勤政,操持国事,怎么还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想到这里,咸丰直接心如死灰,脑中只觉有上亿的大清百姓都在嘲笑他,有无数大清旗人在咒骂他,而长毛贼兵和粤贼,更是阴阴地对他讥笑。
忽然,他仿佛看见他的父皇,清宣宗,指着他的额头怒叱他的不争气,丢了祖宗传下的大好江山,说当初还不如传给六阿哥奕訢,也不止于此!
想起自己继位以来,才四年多的时间,整个大清便沦落至此!咸丰只觉胸口一阵剧痛,喉头一甜,一大口猩红的热血从口鼻之中便喷了出来,继而,天旋地转,耳边传来众大臣的惊叫后,便眼前一黑,瘫倒在地!
第584章 北逃热河
咸丰只是昏厥小半个时辰,便醒了过来。
吐了几口血反而觉得全身轻松了一些。几名随侍在颐和园的太医已经过来看过,会诊一刻,说是皇上心急忧虑,加上身体操劳过度有些亏虚,要静养一番。
咸丰不由苦笑,静养?如今这贼兵都要打到北京城了,自己到哪里去静养?
这时,殿外响起了哭喊和吵闹声,咸丰才记起,自己是在和众大臣商议军机大事,闻知八里桥战事失利,这才吐血晕倒的。想到这,忙在身边太监的搀扶下,从内殿走到外殿来。
却见僧格林沁全身是血迹,被几名军机大臣拉着,在那里吵闹。而军机大臣杜翰在嚎啕大哭,见咸丰出来,忙跪着爬过来,哭叫:“万幸皇上龙体无恙!皇上,微臣奏请将僧格林沁这般误国罪臣立即罢免,削去亲王爵位,收押下狱!”
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穆荫也哭诉道:“皇上,奴才也奏请将此败军之将收监,去其爵位!”
咸丰转向僧格林沁,见其脸上满身血手印,想必是被这几个军机大臣抓的,但一想到其在八里桥大败,便心生愤怒,冷哼一声,道:“僧格林沁,你竟然还有脸来见朕?”
僧格林沁面色黯然,摔开拉扯他的杜翰和穆荫两人,拜伏在地连连磕头,血流如注,泣道:“皇上,奴才有负圣恩,罪该万死!奴才此番来,只求奏报一事,便领兵与粤贼决一死战!”
咸丰见僧格林沁的模样,叹了口气,道:“事到如今,你还有何事要奏?”
“皇上,奴才恳请皇上移驾热河行宫,启銮北狩,远离京师!”僧格林沁奏道,还有句话没说,便是只有皇上离开北京城,才能让京畿八旗禁军放开手脚,全力和粤贼作战,否则,只能驻守紫禁城的份。
咸丰脸色一变。他刚才一醒转,便在考虑这个问题。
八里桥的三万满蒙大军大败,连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铁骑也失败了,北京城内的这帮八旗子弟是什么样子,咸丰还不清楚,也就摆摆场面,真论打仗,跟那些绿营兵没什么两样。
北京城能不能守住,经过八里桥之战后,他极度怀疑。他不能将自己尊贵之躯押注在守不守得住京城的问题上面。
咸丰还未说话,旁边的穆荫便激动地叫喊了起来:“皇上,万万不可!启銮北狩只会加剧局势混乱,而且,粤贼以为皇上惧怕他们,必更嚣张,而朝廷将士定将失去斗志,无力抵抗。”
他狠狠地转过头,瞪了僧格林沁一眼,“僧格林沁这是别有用心,要断送整个大清社稷啊!皇上,此人不但作战大败,还胡言乱语,扰动军心。奴才恳请皇上将此缭即刻革除官爵,收监问罪!”
军机大臣杜翰也再次奏道:“前明重臣杨继盛便说过一句名言,‘欲诛俺答,先去严嵩’僧格林沁如今便是大清之严嵩啊,微臣以为,今日之事,非将误国之臣立即罢去,不足以谢祖宗在天之灵,而作臣庶同仇之慨也!”
咸丰暗怒:你们这两人,是要逼死朕啊!难道让朕坐守京城,等粤贼攻破城池,来俘获不成?
他刚想开口,却见恭亲王奕訢奏报:“皇上,离开京师,何以面对社稷黎民百姓?何以面对先帝们牌位?焉能把祖宗基业如履轻弃?再者,皇上,还要考虑日后的千秋万代,将如何评说?国运危难之时,从无君王择‘木兰之举’,欲以避之……”
奕訢没有再说下去,他也是说了狠话了。没办法,不说不行啊,咸丰一旦离开京师,作为皇帝,亲王,又是领班军机大臣的他,很可能就会被留守在京城监国镇守。他可不想啊!
九门提督耆英也在,他更是直谏:“皇上,奴才担心皇上一旦出了关外,大清的子民会认为我满旗已放弃关内的江山,认为皇上是在逃避,这必会有大灾难啊!而且,这样反而会让我八旗将士失去信心,粤贼更加容易占领京城!”
这时,让咸丰欣喜的声音出现了,却是侍卫内大臣郑亲王端华奏道:“皇上,奴才不这么认为!京师危急,皇上尊贵之躯,且无皇储,若留守京师,一旦城破,则大清便亡了!不若北狩关外,可攻可守,一路上发出诏命各地勤王,等待勤王大军抵达,再集合京畿八旗禁军,将粤贼击破,则大清保全。”
而新晋的军机行走肃顺也奏道:“皇上,奴才也以为前往热河行宫为好!皇上大可率领八旗禁军御驾亲征,取道热河,等勤王大军到时,一道夹击粤贼,一战而定!”
说着,肃顺也为自己找到的这个借口而兴奋起来,继续说道:“贼兵虽近,更应鼓励人心,以拯时艰。皇上亲率满蒙大军,必定能镇定人心。只需坐镇京北,在热河行宫接应各勤王大军便可,等寒冬来临,粤贼多为南人,必定不习严寒气候,不战自溃,届时,皇上一声令下,我大清大军一鼓而下,击杀粤贼,不在话下!”
咸丰眼前一亮:这才是朕的好奴才!肃顺这番话,说的太合朕的心意了!
他不禁拍手赞道:“不错!爱卿之言,才是谋国老成之言,为朕考虑,朕心甚慰!”
肃顺这席话,不但让他不必在京城困守,坐等粤贼来攻,还可以以御驾亲征的名义,前去热河避难。想到这,他当即脸色一正,不再愁眉苦脸,声音虽然还是中气不足,但仍自大声道:“朕意已决!明日便御驾亲征,不过,考虑到京城仍旧要固守,朕只带京营中五百侍卫,再从骁骑营拨4000骑,再加前锋营剩下的千骑也随朕前往。剩余的所有京畿八旗禁军全部留守京城!”
咸丰其实还想多带些兵力,而且必须是骑兵跟随自己,一路护卫。但带上军队太多,一路上,人吃马嚼的粮草众多,若是准备起来怕是不知道要多少天之后了,他可等不了那么久,他明天一早便要离京,谁知道那帮粤贼什么时候打过来?
因此,只能先暂时领五千精骑,这已经是立刻能出征兵额的极限了。
想到京城的守卫,得要一个人来主持,咸丰眼睛一瞪,顿时,有了主意:“着令,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革除其镶蓝旗满洲都统职,削去亲王爵,只留钦差大臣,镇守北京城。革除桂良直隶总督职,命其去职留任,协助镇守京城。”
“封恭亲王为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留守京师及圆明园,主持北京一应政务,并由桂良协办。”
“着命郑亲王端华、军机大臣穆荫两人,前往粤贼营与贼酋和谈,可划江而治!若粤贼还有其他要求,可酌情办理!”
咸丰连下三道谕令,开始布置安排北京城的事情来,准备离京。
军机大臣穆荫、杜翰等人连声哭喊,苦劝咸丰不要离京,但咸丰此刻哪里还会听,圣旨已下,咸丰怒目而去。
回到内殿,却发现肚子已经高高隆起的懿嫔的杏贞,在几个宫女的搀扶下,等待着自己。一听他说要北上热河行宫狩猎,大惊,连忙劝阻,但咸丰哪里还会听劝,要不是看在杏贞怀着龙种的份上,只怕要狠狠地呵斥几句。
次日凌晨,咸丰便先去长春园的含经堂,向先帝牌位和保佑王朝的诸神牌位辞别;然后,又召见了恭亲王和僧格林沁以及郑亲王端华、军机大臣穆荫,密探半个多时辰,随后,便命领侍卫内大臣怡亲王载垣召集兵马,率领骁骑营的四千骑兵和前锋营的一千骑兵,仓促离开圆明园,经长春园东大门直接前往热河。
此去热河行宫,除咸丰的帝驾之外,随行的一应后妃、要臣,以及太监宫女等数百人,加上皇宫内各级亲军侍卫五百人,骑兵五千,浩浩荡荡,往北而去。
第585章 咸丰驿站遇袭
农历十月初四的下午申时,昌平州城东南方向十余里的一处驿站,突然来了数千骑兵,个个都是锦衣怒马,然骑士都面带愁容,满脸憔悴之色。
骑兵队伍的中央,是三四十辆华丽的马车,一路风尘仆仆地赶路。
这正是一早从圆明园赶路的大清皇帝一行。因出行过于匆忙,没有准备,一路上行军极为艰难,走走停停,随全是骑兵,随军的其余之人,也都是马车,但速度并不是很快。整整将近一天,也只是走了四十里不到。
北上的将士和随行人员队伍庞大,但却无任何供应保障,既不带御厨,也未备御帐,咸丰尽管坐着马车,也还是被这官道一路颠簸得浑身酸痛。可这从圆明园至热河行宫,大致要六七天时间,这才第一天,就这般模样。
咸丰正想让伴驾的护军统领兼御前侍卫珠勒亨前往下令,催促快些行军,没想到,跟随在后面后妃服侍的小太监安德海前来禀报,说是懿嫔杏贞连声喊肚子疼,想必是一路行军动了胎气,估计是要生了!
咸丰闻言真是又惊又喜!仓惶北逃之际,他竟然有后了,这是他的第一个骨肉,自然很是高兴。
“叫了御医没有?!”想着自己马上要当父亲,饶是逃亡的路上,咸丰也不禁激动起来。
“禀万岁爷,御医已经过去给懿嫔主子把脉。”安德海连忙回道。
“前方带路,朕要去看看兰儿,她定能给朕生个皇子出来!”咸丰吩咐道,他心中有种强烈的预感,认定了杏贞会给他生个带把的。
在一百御前亲军侍卫和二百前锋营骑兵的拱卫下,咸丰来到后队的后妃马车群,早有一堆人在忙前忙后了。
咸丰刚赶到,便听见齐拉拉的一大堆人跪下行礼道:“奴才(奴婢)见过万岁爷,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懿嫔主子给万岁爷生了个小阿哥!”
“什么?”咸丰忍不住一阵激动:“你这狗奴才,你说兰儿给朕生了个阿哥?”
咸丰耐不住心中的兴奋,一把抓住一名太监的脖颈,使劲摇晃着,吓得那名太监脸色惨白,双腿如筛子般抖个不停。咸丰却没注意这些,推开那名太监,一脸喜色地叫道:“苍天有眼,赐朕麟儿!这是大喜事,大吉事啊!莫非朕和大清真是时来运转,时来运转了?”
稳婆和侍母从马车上走了下来,见到咸丰,也连忙见礼,咸丰心情大好,摆摆手让她们退到一旁,探身到马车上探望刚生的小阿哥。
马车内很是宽敞,杏贞斜躺在榻上,见咸丰过来,费劲地想爬起来,咸丰连忙摆手,难得地温言道:“兰儿,别动!躺着便是,好生养着。”
说完,看向坐在一旁的抱着一个粉嫩婴儿的乳母,嘱咐道:“小心伺候小阿哥,出了问题,朕诛你九族,若是伺候好了,朕重重封赏你!”
乳母吓得脸色惨白,连连点头应允。
咸丰忍不住用手触碰了下粉红的嫩嘟嘟的婴儿的脸,小小的,咸丰心中涌起一股奇特的感受,这便是血脉相连的父子亲情么?
当即,咸丰一脸喜色地宣布,随行的各太监宫女,均封赏四两银子,而亲军侍卫和禁卫骑兵,也悉数每人赏银五两,到了热河行宫便兑现。
于是乎,山呼万岁,齐贺皇上英明。搞得倒不像是出逃热河,像真的是去狩猎了。
咸丰当即宣布,给小阿哥赐名早就定好的载淳,又直接晋封懿嫔杏贞为懿贵妃,母凭子贵,何况咸丰此时只有一子?他还急忙命五十名侍卫返回京城,将此喜讯报给留京的一应宗室皇亲和朝廷官员,尤其是恭亲王。
皇储的诞生,让咸丰很是兴奋,一时竟然不觉逃亡的苦楚了。要知道,这一天下来,他和其他人一样,经受着颠簸与困苦,平生第一次没有御厨精心准备的饭菜可吃,而只有稀米粥填报肚子,没有宽大的龙榻可睡,只有马车木板可睡……
次日,也就是农历十月初五这天,天黑时分,在咸丰的急催之下,大军终于来到怀柔西南十五里的一处驿站——茶坞驿。
到了驿站,咸丰和一干后妃便可以睡在驿站内,不必在马车上的木板上受罪了。
负责具体统率五千骑兵和五百亲军侍卫的是护军统领兼御前侍卫珠勒亨,见今夜要在茶坞驿过夜了,他当即下令,分出五百骑兵散步到四周警戒,其余的将士安营扎寨,将整个驿站团团护卫起来。
人困马乏的清兵下了马,便觉浑身都腰酸背疼,匆匆吃过些干粮,便各自沉沉睡去。
咸丰也是浑身酸痛!为了赶路,早些离开京师这处危地,抵达热河行宫,他从昌平州城外的官道上直接赶路,都没入昌平州城歇息。
想想,还是派人提早通知沿途的州县,让地方的奴才们准备些精美的吃食,尽管只有两天时间,咸丰便觉得有些受不住了,那些干粮根本不是人吃的东西,而一路行军,没有好的食材,御厨也只能做些肉糜粥,咸丰喝了两天便难以下咽了。
尽管他乘坐马车,但还是被一路坑坑洼洼的官道颠簸得够呛,一天下来,困顿不已,也是乏了,便欲早些安歇,明日好早些赶路。
但一躺下,有小阿哥的欢喜劲儿一过,咸丰又是担忧惶恐起来。离开生活了二十余年的京城,前往热河行宫,咸丰难免心中忐忑不安。
虽然对满旗清兵宣称是御驾亲征,但咸丰自己却知道,自己就是逃离京师,逃往热河的。
说到底,他也不过二十四岁不到的年纪,遇到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心慌?
自己离开京师,也不知道京城怎么样了!幸好自己将朝廷中的要臣都带离了京师,否则,自己还真担心朝廷大员与恭亲王勾结,乘机篡位。不过,即便是主要,咸丰还是有些担忧,他对自己这个六弟,从来就没真正放下心来过。
正当他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之际,驿站外面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杀喊声。咸丰一下惊醒过来,而这时,领侍卫内大臣怡亲王载垣和护军统领兼御前侍卫珠勒亨两人闯了进来,惊慌失措地禀报:“皇上,大事不好了,有大群贼兵攻打过来,整个驿站都被围住了。”
“什么!?贼兵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咸丰从迷糊中一下被惊醒,发觉自己后背直冒冷汗,难不成自己要成为大清第一个被贼兵逼死的皇帝?
他惊恐大叫:“贼兵可有多少人,你率领的五千精骑,还打不过贼兵吗?”
怡亲王载垣哭丧着脸道:“皇上,贼兵火枪犀利,而且是早有准备,仓促之间,骁骑营和前锋营将士们一下被打蒙了,损失很大。”
御前侍卫珠勒亨顾不得失礼,急急忙忙打断载垣的话,大吼道:“皇上,来不及解释了。贼兵人数上万,已经将驿站四周给包围了,奴才已经调集了二千兵力,护卫皇上冲出去!”
咸丰一脸骇然之色!事情竟然到了这般地步!
他只觉自己双腿发软,浑身无力,双跨之间,突然有些潮热,竟然不知不觉间小解了!
第586章 石达开伏击咸丰
咸丰惊慌之下,顾不得穿上衣服,裹住一张皮袄,便朝外冲。刚到门口,忽地响起小阿哥,便急道:“带上太妃、小阿哥和皇后、和懿贵妃他们!”
“嗻!”珠勒亨连忙应声答应下来,急急忙忙地让亲军侍卫赶来龙辇和几驾马车,将咸丰和一应后妃都扶了进去。
可怜的杏贞昨日刚分娩,身子虚弱无比,又一番折腾,更是不堪,直接面色苍白,一动不动任由宫女抬上马车。
咸丰心中惶恐不安,直到坐上龙辇上,仍是浑身都在发颤,浑身仿佛被一下抽干了力气,喉咙也一阵阵的发干,他急需点上福寿膏吸食一番,让自己镇定下来。
做皇帝做到自己这份上,大清也就他一人,历朝历代也不多。咸丰刚刚有子嗣的欣喜,一下全被击碎!
希望马车能快些赶路,冲出粤贼的包围,快些赶到密云大营或者古北口的直隶提督署衙去,那里还驻扎有不少兵力,虽然不一定能打得过贼兵,但可以帮助抵挡,这样便能顺利赶到热河行在。
前方的三千骁骑营兵士开路,两边各五百前锋营兵士护卫两侧,中间的五百侍卫护着咸丰、后妃和一干朝中重臣,二千骁骑营兵士殿后与贼兵交战拖住对方,大军急忙往贼兵枪声最为稀疏的东北方向冲去,而这个方向,正是前往密云县城。
咸丰坐在马车上,耳边不时传来枪声,还有杀喊声、惨叫哀嚎声,他的心提到嗓子眼上。
幸好,好像是贼兵在东北方向的兵力布置得不多,在三千骁骑营铁骑的冲击下,很快便打开一个缺口,往前奔去。
过了驿站不到二里,便是一个小山谷,官道正是从山谷中间穿过。
咸丰正忐忑不安时,大军已经进了山谷。清军刚进入谷内,忽然前方响起一阵马匹的哀鸣声,却是许多骁骑营战马撞在巨大的障碍物上,人仰马翻。
车夫将马车紧急停了下来。四周黑漆漆的一片,除了近处的战马嘶鸣声外,都是一片喊杀声,不远处,还有一阵阵密集的枪声响起。
“皇上,我们上当了,粤贼故意引诱我们朝这边山谷突围,他们在这官道两边早有埋伏!前方官道被巨石和大树给堵死了。依奴才看,还是舍弃车驾,改为骑马,才能冲出贼兵的包围。”御前侍卫珠勒亨跑了过来,着急地的建议着。
咸丰体弱多病,年幼的时候骑马摔断了腿,本就有心理阴影,此刻再让他骑马逃命,顿时有些犹豫起来。
这时,山谷的两边山坡上,发出呼呼的响声,只见十余发拖着通红火焰的火箭,呼啸着从山坡上落入山谷官道周围,数百战马受惊,纷纷骚乱狂奔起来,冲撞得许多战马也骚动起来。
而有两发火箭射中后妃的马车周围,竟将其中一驾马车点燃,里面的几名妃子和宫女纷纷跳下马车逃命。
咸丰惊呆了!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火器!那股威势,让人发自内心的心声怯意。不能在犹豫了!
幸好,咸丰不是拘泥之人,知道此刻帝皇的尊严和面子都是空的,受点罪也没什么,只有逃出去才是最为重要。咸丰按照珠勒亨的安排,骑上一批夜里也看不清楚眼色的战马,珠勒亨不放心,还使劲紧了紧马鞍。
咸丰又想起刚出生的儿子,还有那些后妃,忙喊道:“小阿哥,必须带上小阿哥!还有太妃和皇后她们。”
而这时,火箭和枪声更加密集起来,听周围传来的枪声,越来越接近了,甚至随着风吹来的贼兵喊叫声都可听到:“活捉了那狗皇帝,好好折磨一番!”
“咸丰狗皇帝,快些投降吧!”
“清妖满旗鞑子,投降不杀!”
咸丰更是胆战心惊。
十几名侍卫炮了过来,人还未近,口中已在喊道:“万岁,都统大人,贼兵们已杀过来了,还请速速随奴才们突围!”。听到这话,珠勒亨脸色大变,忙催促道:“皇上,来不及了!”
说完,他朝那些侍卫和两名参领喝道:“你们先护卫皇上朝东北往密云城,我昨日已经派人通知密云副都统福海,让他领兵在城外提前迎接。另外几个,随我去后面保护太妃皇后和阿哥他们!”
咸丰一听珠勒亨亲自带人去保护后妃等人,顿时放下心来,他知道此刻形势危急,顾不得想那么多,一夹马腹,在百余名侍卫的簇拥下,跟随着前锋营和骁骑营军士,朝黑暗中冲去。
……
千余马兵和五千步兵,将整个小山谷周围得水泄不通。
原本就有张英率领的八百马兵,后来八里桥大战之后,又俘获清军的战马近二千匹,选择了其中未受伤的,凑了二千余匹战马都交给甲九师,由石达开和谭绍光两人率领,专门用来执行圣王的秘密任务。
石达开率领数十名亲卫,和谭绍光一道前来驿站伏击清军。一来是圣军之中,无人熟悉骑兵的作战方式,而石达开在太平军中的时候,对骑兵还算熟悉,二来,冯云山也是有意送给他一件大功劳。
马兵的两个团,由石达开率领,而另外四个主力步兵团,还是由谭绍光指挥。
之所以说是马兵,而不是骑兵,实在是这些讨虏军将士,有一半是才刚刚会骑马,只有原本的张英团的八百将士,勉强能在马背上开枪射击。因此,他们根本还称不上是骑兵,只是会骑马的步兵而已。
不过,即便是这样,此刻,这些马兵打着火把,将整个方圆二三里的山谷全部包围起来,四下游走,而五千步兵,将山谷的官道两端更是团团围困起来。
此刻,石达开和谭绍光两人,一人一骑,站在一处土坡上。他两人的身后,却是张英马队的八百余骑,个个战意盎然。
众人看着山腰的火箭筒不停地倾泻在官道上混乱的清军头顶,心中涌起一股快意。
“义王,此战若真能将那鞑子皇帝给活捉了,那可真是大功一件啊!”谭绍光的脸上,被半空中火箭尾部拖着的火焰照耀得一闪一闪的,满脸兴奋之色。
“难说!清妖打仗不行,但逃跑却不差!他们与蒙古人一样,号称活在马背上的,骑术精湛,估计很难俘虏。”石达开摇摇头,一脸凝重地道:“如今唯有寄希望能将狗皇帝乱枪打死,或者正好撞上将他俘虏。不过,他有清妖的数千骑兵保护,恐怕很是困难啊!”
谭绍光闻言也不失望,兴致不减地道:“就算抓不住狗皇帝,将他的妃子和大臣抓住,也是好的。”
石达开点点头道:“不错!石某已将张英兄弟的那八百马兵派在东北角,专门等候清妖逃往那边。还在那片荒地里布置了不少绊马绳和铁蒺藜,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绊倒清妖的大鱼。”
话声刚落,两名马兵来报:“禀义王、谭师长,清妖分三个方向逃窜。其中三千余骑兵护卫着一大群重要人物,冲出官道,翻越了山腰。不过,当场被我讨虏军将士击毙数百人,落马上千。但清兵实在太多,剩余千余骑往我们这边逃窜!”
“另两个方向,却是为了掩护那三千清妖的主力!有一千多清妖往官道的来路方向回冲,悉数被我讨虏军将士击毙。另外千余清妖,抛弃战马,翻越堵塞的官道,准备怀柔县城方向逃窜,却被我方千余马队追上,杀死三百余人,俘虏了五六百人,剩余百余人估计躲入山林之中,不知去向。”
听完信报,谭绍光脸色一喜,敬佩地说道:“义王,谭某算是服了您了!真是神机妙算,难怪圣王要派您亲自来此布置设伏。”
圣王指明,此战由义王为主将,虽然伏击咸丰的将士,都是擅长急行军的甲九师兄弟,虽然谭绍光是甲九师的师长,但也只是副将。
石达开带着几名投降的清妖俘虏,率领二千马兵头一天便偷偷抵达山谷处,根据清妖俘虏的交代,在山谷处布置一番,又在通往密云城的路上设下绊马绳等,将阻塞官道的巨石和大树都提前准备好。
而且,在伏击的兵力配置上,石达开也精心设计了一番。在山谷的两边山腰,安排了火箭和火枪手,用以威慑敌军,而将步兵主力,则布置在清妖最有可能逃走的方向——向密云城的东北方。
除此之外,石达开和谭绍光两人,亲自率领骑术不错的张英马队八百余骑,全部埋伏在山谷东北往密云方向的二里处荒野中,组成第二道防线,仿佛料准了清妖一遇伏击,便会逃往密云方向。
果然,清妖被遇袭后,仓惶而逃,虽然冲出了第一道包围,却又迎向石达开精心布置的第二道防线。看到这里,谭绍光不得不叹服义王谋算之准。
“还是圣王神机妙算。闲话先不说,谭兄弟,兄弟们,检查好火枪,填好弹药,准备好,等清妖一进入八十步,听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