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征的太平天国水师正往武昌攻去,圣王为了不与太平天国公开翻脸,因此特意避开武昌城不去,让他们和清妖争斗去。
  四万水陆讨虏军将士,在岳州城内外休整了二天,第三日,彭玉麟便率领四千水师,载上五千甲七师将士,出了城陵矶,沿长江朝澧州进攻,剩余五千甲七师,暂时驻守岳州城。
  而其余的甲三师、甲四师,也从各自分头行动,分水陆两路,横跨洞庭湖,攻向澧州地界。
  不料,曾国藩偷偷派出在洪湖布置的水师,会同在监利的长江水师,提前赶至华容一带埋伏起来。
  而七千甲四师,五千甲三师,一道乘坐小船,从洞庭湖水路赶往澧州,彭玉麟的四千水师和五千甲七师将士一路护航。
  船行至鼓楼镇处,杨载福、邹寿璋各率三千水师突然杀出,彭玉麟率内河水师连忙应战。不过,湘勇水师狡猾无比,他们对洞庭湖熟悉,利用二千水师与内河水师缠斗,将内河水师引开,其余四千水师专找甲四师、甲三师的运输船和渔船进行厮杀。
  甲三师与甲四师都是陆地将士,加之所乘是渔船,如何能斗?只是用火枪一排排射击,虽然杀死不少露在外面的湘勇,但奈何不了湘勇的战船。
  而湘勇水师这边,却利用排炮、喷火桶、火箭等,将讨虏军将士乘坐的渔船烧毁。幸好甲三师将士的洋枪火力密集威猛,湘勇无法靠近,起火的渔船上的讨虏军将士跳入水中,很快便被隔壁渔船上的同伴搭救上来。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少量讨虏军将士被湖水淹没不见。
  彭玉麟率领内河水师分散开来,与湘勇战船缠斗起来,其他渔船上的陆兵纷纷用手中的洋枪朝湘勇的战船开火,不是将冒头的湘勇击杀,就是将战船的船帆绳索打断,让之失了速度。
  到后来,内河水师的战船上将士熟练了起来,船上的小炮朝湘勇轰击不停,湘勇战船受损严重,杨载福、邹寿璋两人虽悍不畏死,亲领湘勇冲杀,但讨虏军将士的洋枪实在是火力太猛,一阵排射过去,再勇悍的湘勇也被乱枪打死。
  也幸好杨载福、邹寿璋两人命大,没有被枪弹打中。两人脸色一变,见已经是不可为,下令撤退。
  是役,讨虏军方面,内河水师战死六百余人,损失战船二十来艘,甲三师和甲四师、甲七师一共战死近千人,多半是刚开始被袭击的时候,所乘战船被烧,烧死或落水而死。
  而湘勇水师方面,也烧毁十余艘战船,船帆被打坏,无法逃走被俘虏三十余艘战船,战死一千余人。
  从战死人数数量来说,湘勇占优势,算是惨胜。但从参战战死人数的比例上来说,加之湘勇又是偷袭,湘勇已经算是败了。
  不过,能将仗打成这样,曾国藩已经算是满意了。他立即向湖广总督吴文镕报信,让其也沾点功劳,以便为自己说上点话。同时,命人发八百里加急快报,向京师报捷,将洞庭水战夸成“杀灭粤贼水师千余,在湖中截杀粤贼陆师四五千余众”。
  而讨虏军这边,也是被杀的心头怒火冒起。
  这也难怪,是陈玉成、梁立泰和彭玉麟等人有些大意了,本来彭玉麟想派出水师先行侦查一番,但洞庭湖实在太大,四千水师临时察看,费时太久。
  这时陈玉成和梁立泰两人一急,想尽快领兵赶至澧州,攻城建功,纷纷要抄水路,彭玉麟一犹豫,想着湘勇都主动放弃岳州城,退往湖北,守住洞庭湖门户的岳州城都被己方占领,洞庭湖中肯定也不会有湘勇,于是便同意一起从水路出击,才会导致这场惨败。
  彭玉麟率领水师护卫着陆师抵达安乡县,轻而易举地攻下县城后,便让陈玉成和梁立泰两人率领陆师攻打澧州,他则率领内河水师返回洞庭湖上,去追查湘勇水师的据点,确保整个洞庭湖上没有湘勇水师的势力,再在洞庭湖各处建立哨所,一有战船便立刻提供消息,免得下次再出现类似被动局面。
  却说陈玉成与梁立泰两人,心头火起一直无处发泄,离开攻占的安乡后,直接抵达澧州州城。
  却说澧州知州早早率领澧州百官和数十乡绅迎了出来,朝两人拜倒在地:“两位将军,罪官率领澧州百姓归降圣国,早就翘盼着天兵前来,一早便准备好迎接之礼,还请入城。”
  弄得陈玉成与梁立泰没了脾气,只好接受归降。
  三万讨虏军将士,其中一万入了澧州城,将各处控制住,其余两万,却怕惊扰了百姓,在城外驻扎下来。
  当晚的澧州本地乡绅和一干降官举办了宴席,请陈玉成与梁立泰两人赴宴。宴席之上,澧州知州将众人介绍给两人,其中二人却是安福蒋明试和蒋明章。
  蒋明试和蒋明章两人透露,他们已经说服安福县令投降圣国。并且,在当晚的宴席上,蒋氏兄弟两人当场表态,支持圣国的土地政策,愿将蒋家在澧州、常德、岳州以及荆州府一带的田地五十余万亩,全部捐献给圣国。同时愿意捐献70万两白银,50万石稻谷作为献金,只求能保存他们手中的店铺等。
  陈玉成和梁立泰当场表示感谢蒋氏兄弟,会上书圣王,向王府庶务部和圣王禀报情况,将蒋家列为圣国合作的乡绅对象。
  在蒋氏兄弟的带领下,其余的乡绅也纷纷解囊,捐钱捐物,迎接讨虏军入主澧州。虽没有蒋氏兄弟这么多,但因为人数众多,加起来也不少,又得稻谷200万石,白银85万两,水田三十万亩。
  这回,陈玉成和梁立泰没有再像以前一样大肆抢夺一番,而是派人调查,只是将死忠满清的数十名官绅抄没家产。
  抄没的财富让两人震惊不已,这湘北洞庭一带,还真是,太富足了!


第363章 讨虏军的攻势
  将大部分的缴获和一帮投靠乡绅的捐献都打包,派快船经益阳运回长沙,再由派至长沙任知府的郭崑焘组织人马,将值钱的白银等运至广州。
  陈玉成和梁立泰两人毫不停留,待甲三师和甲四师二万将士稍事休整,便即开拔出征,直接进入荆州府的公安县境。
  至于旁边的安福、石门、慈利等县,早有甲七师的一部分头前去占领。
  十二月下旬,虽天气严寒,却冷却不了甲三师和甲四师将士热血激动的进取之心。
  正当陈玉成和梁立泰准备率军直取江陵的荆州城时,一封密报传来:
  太平军西征军临时换将,北王韦昌辉被调回天京,而接任主持西征事务的天官又正丞相曾水源率兵尚未到达安庆。
  清妖见西征太平军主将更换,缺乏统一指挥,有机可乘,便主动向已经攻占并驻守的黄州的国宗石祥祯发起进攻。
  驻守黄州的仅仅是国宗石祥祯所率领五千不到的太平军将士,湖广总督吴文镕亲自率领七千清军进驻黄州北部的堵城,又命新任的湖北水师提督唐树义率领水师把守长江上游,准备攻占黄州。
  石祥祯闻报,连忙向占领并驻守九江的曾天养、唐正才及国宗韦俊等求援。
  曾天养留二千兵士驻守九江,亲自率兵一万,与韦俊领兵五千,一道沿着长江两岸边,朝黄州进发前去支援。而唐正才,则率领上万水师,沿长江逆流而上直指武昌。
  这时,天降大雪,驻扎在堵城的清军受风雪影响,无法行军,士气低迷。而距离黄州很近,已经抵达的韦俊率五千太平军偷偷绕至清军大营之后,隐蔽埋伏,清军毫无察觉。
  次日,黄州城内的四千余太平军在国宗石祥祯的带领下,全部出击,主动从正面猛攻清军。同时,韦俊率埋伏的五千太平军也一齐发起攻击,纵火从后面焚烧清军营寨。
  清军主力前后受敌,纷纷溃逃,湖广总督吴文镕、总兵德亮二人被杀,黄州知府蔡润深被俘虏。湖北水师提督唐树义见陆师被灭,急忙率领水师往长江上游逃去。
  太平军取得黄州大捷后,乘势沿长江发动进攻,十二月底便抵达汉口、汉阳,并很快攻占两地,兵围攻武昌。同时,还积极分别,准备向鄂北进军。
  而这时,远在京师的咸丰大惊,湖广总督吴文熔的战死,让他意识到,满清真的气数到了。但不管怎么样,祖宗留下的江山,无论如何不可能就此舍弃。他连忙命荆州将军台涌暂接任湖广总督,就以荆州为湖广总督的治所之地,又命青麟为湖北巡抚,率领一千五百守卫武昌。同时,从四川调兵四千东下援鄂,并一再催促陕西提督调兵二千紧急援助湖北。
  收到这些消息的陈玉成和梁立泰,立刻意识到,这荆州成了硬骨头。
  原本早就派探子探知到,荆州将军府下辖满蒙清军官兵近7000人,其中马兵有四千,一千五鸟枪手,一千五弓箭手,还有一千预备马兵;还有步甲的长矛手牌刀手等近二千人,加上步兵养育兵和炮手等八九百人。不但如此,还有也有一战之力的满蒙家眷二万余众。
  不过,荆州早有近二千马兵和千余步甲在上次的攻打武昌城中,被太平军击溃,一直没有得到补充。
  这样一来,荆州城中实际只有驻防的二千马兵,二千步甲,皆为旗蒙满兵。城外还有二三千的绿营城汛兵,不过,战力低下。
  陈玉成率一万一千甲三师直接围住荆州城,除了水寨这边的城墙,其余的东西北三面全部围困起来。
  荆州城西,驻扎着一百多年的满城。满城内的四千满蒙旗兵,都是一片惊慌,但严格的军纪,并且身后便是二万旗兵家眷,想到广州、江宁城内的满城里,全城的旗兵和旗兵家眷尽皆被屠杀一空,四千满蒙旗兵便是咬紧牙关,誓死护卫亲人和自己的满城。
  新任湖广总督的台涌,此刻还兼任着荆州将军,地方和军权一起抓,本是得意之事,但如今,他丝毫感觉不到欢喜,有的只是担心和恐惧。
  荆州旗兵虽然经历过三藩吴三桂和白莲教等作战,但此时已经腐朽不堪,没什么战力。身为荆州将军的台涌自然明白。也因此,他才会嘴巴发苦。
  手下兵将无能,却只是朝他伸手要兵饷。但荆州将军府,却无财税来源,只是靠朝廷拨付军姿。但自从长毛贼起兵造反后,荆州将军府便越来越差,军费开支越来越少,到如今,已经快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很快,将荆州城围住的陈玉成,命人射入劝降信,向城内的清军招降。
  台涌大怒,满洲正白旗的高贵出身,让他根本无法去想投降之事。他立即下令,全城从家属中招民壮五千,协助守城。
  又过了二日,陈玉成等梁立泰的甲四师抵达宜昌后,见荆州城内清军没有反应,立即命甲三师向荆州城发起进攻。
  甲三师装备了充足的洋枪,冒着荆州城头上的清军炮火,朝城上放枪。城头的八旗兵和蒙旗兵,刚开始被洋枪一阵齐射,死伤上百,当即不敢再冒头。
  甲三师将士加上爬梯,冒着炮火往城头冲锋,清兵战力虽然不行,武器也是落后,但悍不畏死,在荆州将军台涌和副都统贵升的指挥下,奋起砍杀,将荆州城墙守得密不透风。
  甲三师连攻两次,都无功而返,只得以十几门火炮轰击城门,却无甚效果。
  甲三师这么攻不下荆州,但甲四师却势如破竹。
  清军在鄂西一带的兵力薄弱,且都是些糜烂不堪的绿营兵,一见讨虏军,便畏之入虎,逃窜不已!
  从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至次年一月,梁立泰率甲四师,一路沿长江而上,依次攻克松滋、枝江、宜都、长阳、宜昌府城、归州、巴东和巫山,兵势进入四汌之地。
  而率领内河水师的彭玉麟,也在侦查万洞庭湖、安排好洞庭湖防守哨所和水寨后,也出现在长江水面,占据了洞庭湖与长江交汇的城陵矶处,控制长江水道。
  整个湖北的长江水路,除了武昌至黄州段,其余几乎全部被讨虏军占领,满清整个朝廷和太平天国为之震动。


第364章 邱昌道叛变
  而就在中部战线,陈玉成和梁立泰的甲三师、甲四师进攻湖北长江一带的同时,其他两路东部战线和西部战线也没闲着,开始了讨虏军惊人的攻势。
  十二月中旬,陈天仕率领甲八师,乘坐乙五师的船队,抵达浙江南部,率先发难,进攻温州府。由于海路水师运输顺畅,甲八师不但新装备了一千支德莱赛针发火枪,还将二十门之多的三十磅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给一路运来。
  只有千人不到的浙江水师,看见浩浩荡荡的乙四师舰队,连忙逃窜,甚至连水营都未去,便直接逃窜回乡下。
  登岸后的甲八十,直接猛攻温州府城。温州协参将本想下令死守,但三十磅的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威力何等猛烈,直接三轮炮击后,城门被轰裂,城破了。讨虏军犹如屠杀一般冲入城内大街小巷,清兵四散逃窜,再无力组织防守,很快温州府城便沦陷。
  十二月中旬至下旬,甲八师连续占领温州府城、永嘉、瑞安、平阳、青田和乐清,又从海路,会同乙五师的部分水师,依次攻克玉环厅、太平、黄岩、台州府城。将整个浙江南部抢占在手中。
  清兵损失五千余人,而讨虏军,损失不到千人,可谓大捷。
  同时,乙四师从占据二月的江西广信府出发,在师长邱昌道的率领下,进攻浙江衢州府境内。
  乙四师却没装备多少洋枪,还是鸟枪和牌刀长矛为主,不过,大半都是湘南的天地会会众,武艺出众,战力强悍,逆风仗可能不怎么样,但打顺风仗,却是很有一手。
  趁着浙西一带清兵兵力空虚之际,乙四师兵分两路,一路主力七千人,由邱昌道亲自率领,于十二月中旬攻占了江山,抵达衢州府城。
  另一路三千人,由后来投靠圣国的郴州天地会首领李观龙率领,进入浙江后,便折向北方,攻占了常山、开化、婺源、遂安等地。并且,这李观龙极富组织能力,一路攻克县城,一路立旗招收游民和穷苦百姓,原本进入浙江的三千人,接连攻克四县后,竟累积至于8千余众,并且,占领的各县保持不变,交由后续跟随的乙等旅前来接收治理。
  十二月下旬,李观龙率兵近一万围攻严州府三天三夜,持续攻打,终于在建德城中的流民接应下,攻陷了严州府城。
  而后,李观龙一路一万一千人,气势如虹,势如破竹般折兵攻向南边的金华府,于十二月底占据兰溪、汤溪两县,而后便等待主路军邱昌道等,准备一起合围金华府城。
  可这时,主路军的攻势却陷入停顿。邱昌道率兵七千连续攻打衢州府城十余次,均被城中守将率领城中的清军和民壮团练击退。邱昌道一怒之下,急于取胜,反而中了衢州知府江允康的诱敌深入之计,安排奸细假意邀请其内外夹击攻打南门,却布下陷阱,邱昌道不知是计,率兵冲入城中,却被关在瓮城内,一番厮杀不得解脱,乙四师大败,城内守将乘胜追击,讨虏军死伤二千余人,二千多讨虏军半夜逃散不知去向,邱昌道仅率领三千不到回到大营。
  一时间人心惶惶,讨虏军大败,乙四师师长邱昌道要被圣王责罚的传言在军营中流传。
  此时,衢州知府江允康更是偷偷派人密会邱昌道,宣称大清朝廷已经许诺给邱昌道浙江金衢严守道道台之职位,只要邱昌道率手下将士投降,人人有重赏,有官当。
  于是,邱昌道在一干湘南天地会众的怂恿下,动心了。他想到军中那个传言,有理由相信,圣王会追究他败军的责任。与其等待被圣王降罪,不如博个前程。
  不过,他又有些犹豫,因为他看见讨虏军一天比一天强大,而他贵为师长,哪怕是乙等师的师长,也是高级别的将领。在这一只越来越强大的军队中,作为高级将领,前程也不可限量,因此,他很犹豫:投降满清,真的能有出息吗?
  不过,十余名手下的一席话,将他的犹豫变得坚定起来:“大哥,我们参军厮杀,不就为了博个前程,可你看你现在虽然是师长,又有什么好处?要银子,银子没有,还不能抢女人,做这个师长,又有个屁的意思?还不如满清的一个县令呢!反正你不归降朝廷,我们也要归降了!”
  于是,邱昌道定下心来。一不做,二不休,他当即将大部分的兵力调往自己的亲信手下统辖,而将十余名忠于圣国的连长排长全部以开会的名义,将之铲除。而后,又趁夜出兵,将三千讨虏军带至衢州守军的包围圈内。
  最窝火的一幕发生了,邱昌道以拉练的名义,将三千讨虏军将士的武器全部收缴。而后,清军二千余人手持鸟枪和刀矛,将手无寸铁的三千讨虏军将士包围。
  这时,邱昌道宣布自己和一干手下,归顺朝廷,并且受封道台,只要跟随他的讨虏军将士,人人有封赏,个个有官当,顿时,有一千二百多名讨虏军将士,本就属于邱昌道原来的手下,一直不大适应讨虏军的军规,欢喜雀跃地跟随大哥邱昌道归顺清军。
  另外一千八百多人,在威逼利诱下,过了一天,又有五百人答应加入清军。剩下一千三百人,自始至终不肯答应背叛讨虏军。在邱昌道带领手下和清军接连杀死五十余人后,这一千二百多名讨虏军将士爆发了,怀着满腔的怒火和仇恨,徒手朝手持鸟枪和刀矛的叛徒及清兵进攻,最终虽然杀死数十人,打伤百余人,但最终还是被歇斯底里的邱昌道率兵全部杀害。
  衢州知府江允康大喜!顾不得向浙江巡抚禀报,直接派八百里加急快马,向京师禀报自己大破粤贼,并招降贼头的捷报。
  而后,邱昌道更是听从江允康的安排,主动联系偏师李观龙所部,邀请一道前后夹击衢州城。
  李观龙不知是计,遂率兵一万,从金华府城外撤兵,往西朝衢州城而来。


第365章 进军云南
  说到李观龙,他本是乙四师的副师长兼师师副执委,但由于乙四师大部分人都是由邱昌道的原手下天地会众组成,李观龙一直融入不进去,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其他的非邱系兄弟便围在他周围,倒也组成了一些势力,也就是他当初分兵出去的三千兄弟。
  正月初五这天,李观龙抵达了龙游县。原本,按照正常的发展,李观龙这一万将士便会钻入邱昌道和衢州知府江允康的陷阱,落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但偏偏这个时候,事情出了变故,李观龙新收的手下,有一名叫赵四儿之人,却是婺源之人,知道龙游知县也是同乡同族,便向李观龙建议,劝降龙游知县这名同族远亲。
  李观龙自然欣然允诺。
  这赵四儿却也是了得,只身一人还真是硬生生地将同是婺源同乡,姓赵的龙游知县给劝说的答应归降太平圣国。
  听到这个消息,李观龙大喜。不过,紧接着,一个消息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乙四师师长邱昌道率领手下近二千人,投降了满清朝廷。其余的乙四师将士,死的死,逃散的逃散,差不多全军覆没,整个乙四师,只剩下了他这支偏师。
  也幸好得知这个消息,他才没有上了邱昌道的当,当下,李观龙立即下令停止前进,下令撤离龙游县城。同时派兵骑快马绕过衢州,向江西境内的讨虏军报送情报。
  尔后,李观龙将自己手下县组建为乙四师,率领一万多将士,转道向南,朝遂昌、宜平和处州府进发。
  而这时,江西境内的讨虏军也将邱昌道叛变的消息紧急传给了圣王冯云山和总参谋部,冯云山大怒,命令总参谋部调派本准备派往景德镇一带驻防的乙三师,转道至浙江,由林启荣率领,开赴衢州,同时,又将已经成军的甲九师,紧急调往浙江开赴衢州,准备一举将衢州拿下。
  这甲九师可是新成立的讨虏军甲等师,由冯云山亲自训练而成,可算是讨虏军的王牌师。关键是,这甲九师一半的人手一支洋枪,其余的都是刀矛等冷兵器,另外还有数十门火炮组成的炮兵,武器精良,冯云山将之派出,可见对衢州城的必破的决心,和对叛徒之恨。
  而西部战线上,甲二师一万一千五百名将士,在师长李开芳的指挥下,已经占领了开化府和临安府两地府城,周边的小县已经来不及去一一占领,李开芳便率军直接北上,进军云南府。但云南山路难行,瘟疫瘴气到处都是,李开芳虽然是粗人,也不敢稍有怠慢,小心翼翼地开山修路,一路行军速度奇慢无比。但即便是这样,也是时不时被毒蛇毒虫咬伤数十人。
  随后无奈之下,李开芳下令将大型重炮全部抛弃,让民夫仍旧运回广西,而他们则只是运些粮米和火药,轻装上阵,即便是这样,也还是每日行军不到十余里。
  终于在十二月份,抵达云南府,但此时发现,昆明城在原来的吴三桂经营下,犹如铁桶般坚固,李开芳手中没有大型火炮,根本难以攻克。不过,李开芳率领甲二师,并没有强行去攻占昆明,而是派兵占领昆明周边的云南府和楚雄府等州县。
  而后路的甲六师和乙四旅,在师长罗琼树的率领下,从广西镇安府进入云南,直接进入广西州。
  十二月中旬,近一万六千讨虏军将士犹如神兵天降,一下出现在广西州城外。广西州城内才千余土司兵,看见从头望不到脚的大军,惶恐无比,城内土司连忙拜服在地,声称愿率广西州军民一道归降。
  也是,像他们这样的土司,才不管中原式谁主政,只要能不威胁到他的统治,无论你是谁,他都会投降。
  到十二月下旬,罗琼树等人率兵抵达曲靖府。曲靖是座大城,城高墙厚,罗琼树做好了强攻的准备。
  没想到,驻守曲靖的曲靖协副将王锦绣,却是个有心之人。他老家是湘南人氏,从老家得知,圣国在湘南推行土地改革,深得百姓拥护。更兼他的家中族人已经有人参加了讨虏军,一旦被朝廷得知,他便要获罪。这种提醒吊胆的生活,早就不愿多过。
  这回,上万的讨虏军攻来,曲靖城中守兵早就没了战意,王锦绣手下将领,更是旁敲侧击,问个不停,人心浮动,王锦绣了然于胸。加上他本就有意投降太平圣国,一直苦于没有门路,这次,正好是个绝好的机会!
  因此,他秘密召集手下将领,商议归降事宜。经过一番准备,将不愿归降的将领全部关押,又将一些满人软禁起来,这才将千余清军解散,自己和一帮手下,带领近千亲信清兵,向罗琼树请降。
  罗琼树自然大喜。
  立即向圣王冯云山报信,为王锦绣请功。
  而有了王锦绣这员熟悉云南当地的将领带领下,甲六师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东川府和武定州、楚雄府等地,和李开芳的甲二师一道,将整个云南府昆明城团团围住。
  前云南提督鲍起豹一直在湖南围剿太平军,最后身死长沙城中。而新任的云南提督恒春却在大理城,一时间,昆明城摇摇欲坠,清军四处求援。
  不过,此时的讨虏军,心思却并没在昆明城上,而是将目光盯着占领的广西州、曲靖府、楚雄府和武定州、东川府等地的各大铜矿内。
  近三万讨虏军将士,不去急着攻打昆明城,反而急急忙忙地带着俘虏的各州府知府和主簿等人,让他们带领着一干将士,前往深山老林之中,将各大铜矿矿产占据,并且,开始在矿产驻兵,发动民众开始修起路来,将铜矿与各州县、州府之间的道路连接起来。
  昆明城中,云贵总督恒春和云南巡抚吴振棫两人都是一脸疑惑之色。听说粤贼没有马上进攻昆明城,总算缓了口气,不过,为何连围城都不围,当做昆明城不存在一样不理不顾,而只是四川占领野外,倒是让他们很是想不开。
  最终,师爷给他们分析:这帮粤贼,对他们昆明城甚至整个云南并没很大的兴趣,有兴趣的只是云南个州府下面乡野只见的铜矿。
  他们这才明白,原来如此!
  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是要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如今云南一地,清兵兵力薄弱,只能稳稳地守住昆明城,等待四川、贵州清军来援。不过,如今国事糜烂,兵饷缺乏,谁知道,会不会有援军。他们也是尽尽为人臣的责任罢了。


第366章 得手云南铜矿
  不过,世事难料,咸丰四年初,贵州独山杨元保首先率领布依族农民在独山州丰宁上司进行起义,提出了“顺天成道,打富济贫”的号召,举兵造反。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包围独山州城。与此同时,布依族一名叫何得胜的首领,也开始领导数千人,均身穿黄色号衣,举兵起义。
  而此时,云贵总督恒春焦头烂额,自身所处的昆明城都被讨虏军围困,哪里还有心思调兵去平息叛乱。于是,恒春对于贵州的一应求援,全部置之不理,反而要求贵州调派五千兵力来支援昆明解围。
  而此时的云南,也到处都是各类民族,特别是回民,与汉人以及地方团练乡绅、官府之见的矛盾越来越大,随时处于火药爆炸的边缘。
  云南巡抚吴振棫心知肚明,因此,他心中猜测,昆明城的攻守,或许是一场长期的过程,兵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于是,吴振棫和云贵总督恒春两人,率领一干军民,在昆明城中持续向各乡绅、大户进行纳捐,并编练团练,做好昆明长期坚守的准备。
  而抵达昆明城外的讨虏军,却丝毫不管不顾。李开芳和罗琼树,奉圣王命令,将讨虏军留下近二万人在昆明城外布下防御工事,安营扎寨,竟似乎不准备走了。
  其余的人,都由两人亲自率领,四处搜罗采矿工匠,招募采矿能手,说是准备将云南境内的铜矿都接管下来,自行开采。
  是的,攻打云南,按冯云山的意图,完全是为了云南的铜矿而来。云南的铜矿,自清朝康乾以来,开采越来越多,年产都朝一千万斤以上,甚至占全国铜产量的九成以上。单凭这点,冯云山便要彻底占据云南的所有铜矿。
  这天,跟随甲二师前来的工务部近十名执事,便进行了分工,每两人在一个营讨虏军将士的陪同下,分别来到云南府、楚雄府和武定州等地的铜矿所在地,对讨虏军缴获的铜矿进行清理。
  一共缴获铜矿锡矿还有银矿共数十个,其中主要为铜矿。而一些大的铜矿,有矿工一两千以上,小的也有数百矿工,更有储存的矿铜上千万斤之多,一旦炼制出来,至少也是三四百万斤铜。这番收获太大了!难怪圣王只盯着铜矿,不在乎那些城池了。
  不过,唯一头疼的便是,如何运出来。
  为此,这些执事,都要亲自至每处矿洞察看,统计矿产量和具体位置,以上报圣王。
  他们发现,云南这边的铜矿多数在深山之中。主要采用斜巷入山,深达数里之遥,矿内逐级开采。矿洞用木架支撑,隔几段便设有大风箱安排专人抽拉进行鼓风。照明则采用油灯。
  其中云南府城旁边五十余里的一处大矿,已经采用一种颇为先进的唧筒原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