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兄长,你们为何如此厌恶太平圣国,甚至一再跟随朝廷骂他们为粤贼呢?不就是以为他们跟那些太平天国的长毛贼一样,四处抢掠财物,将百姓和我们这些城乡士绅的财产全部剥夺,抄家杀头吗?可事实上呢?”
  “事实上,南边的圣国已经没有随便抄没士绅的家产了。广州城的许家,郑家,跟我们蒋家都有生意往来,虽然他们比我们蒋家产业要少得多,但也算是一方豪强,家财也不少,但他们都机灵地投靠了圣国,只是捐献了小半家财,如今快一年过去,不也好好的,也没抄家没收产业,反而生意更加红火了。”
  “所以,小弟认为,与其像五哥说的假意投靠,不如我们蒋家全族一起投靠圣国,哪怕捐献一半家产,也还是大富之家,澧州第一大族,再慢慢发展几年,便又会恢复如今的规模,如果能把握住机会,甚至超过也不一定。”蒋明章一口气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让屋内的其他人都蒙了。
  还是排行老五之人,最先反应过来,愤怒地斥责道:“荒谬!明章你这是想将整个蒋家害死,害得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你有没有想过我四哥还在朝廷为官,整个安福蒋氏,有多少在朝廷为官的,怕是不下数十个吧?单我们五美堂这边这一房,兄弟辈和子侄辈二代,便有四十七人在我大清朝廷有官职在身,何况整个安福蒋氏?若是我们这些安福蒋氏的主支一脉,投降粤贼,恐怕会被其他旁系杂支笑话死。”
  “而且,真投降了粤贼,还不得任由他们摆布,我蒋家这么大的产业,谁人不眼红?粤贼还能忍住不抢过去?就算粤贼不抢,朝廷大军迟早要打回来,到时候,不但将我蒋家家产全部收缴,还要追究我等谋逆这等株连九族的大罪,若之奈何?”


第358章 意见分歧
  蒋明章闻言,也心头冒起怒火:“蒋明熙,我虽然跟家主关系没有你亲,但也是蒋家之人,也算主支,哪怕我搬到黑胡子冲,但也是从这蒋家坪出生的。我能害蒋家?我也就是冲家主一心为家族的事情操心劳神,才出来说意见,要不然,我还懒得讲呢!”
  “好了,够了!你们两个,别吵吵闹闹!都什么时候了,蒋家一门数千口,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还有心思吵闹?”家主蒋明试瞪大眼睛,板着脸朝蒋明熙喝了一声,然后才转过来朝蒋明章道:“明章,你也别有火,明熙也是心忧蒋家,才会着急。你说,投降粤贼,哦,不是,是圣国,投降圣国,真的不会抄没全部家产?我蒋家可是家大业大,蒋家祖辈几代人积累起来的家财,光业伯父更是含辛茹苦将蒋家发展到湖广一带第一家族的地步,我们五美堂和你们几房,又为蒋家苦干了几十年,才有如今蒋家这价值数百万两的家产,谁也不想付之东流。”
  “家主,我明白!我原先其实也很是担心,但从粤地有生意往来的商人朋友那边听说了很多事情,就想我刚才提到的许郑两家,还有每月三期的《南方日报》上面的圣国政策宣传版面上,都能看出圣国对待我们这种士绅的政策,与长毛贼的那个太平天国完全不一样。虽然圣国的土地政策,通过收重税,限制士绅们的土地,但可以通过其他营生来补偿土地的不足,况且,所有田地也不是强行抄没的,都是按照市场价,由王府出资买去当圣王王府公租田。”
  “家主,众位族兄,明章多说几句。”蒋明章用力想说服众人,解释着:“不知你们有没有看广州发行的《南方日报》,几个月前报道过,圣国的圣王,开始推行土地改革,将广州府以及周边州府的数千乡绅都请到广州城里,当场处死了上千叛乱的地方乡绅团练,然后将土地政策当场说给数千人听,让他们不要相信大清官府的传言。那次,圣王亲口保证,不会无端没收各地乡绅的土地和家产。只要不继续帮助大清官府,不为恶乡里,愿意纳税给圣国,便给予承认和保护。从那以后,那些广州府过来的行商说,还真没听说广州府周边有多少大的乡绅被圣国抄没家产了。因此,我建议家主慎重考虑下,带领蒋家投靠圣国。”
  蒋明章这一番话说完,立刻屋内的人勃然变色。
  这回不但是老五蒋明熙暴跳如雷,连老大蒋明允也跳了出来,喝道:“家主,休听他胡言乱语!我看,他这是被粤贼给收买了,要不就是昏了头。想我蒋家近二百年,从大清立国开始,便成为一方显贵,如今更是整个大清的一方望族,家族之中,前后出了数位二品朝廷重臣,三品以上高官更是十数位之多,如今也是数十名子孙辈族人在官府就任,举人秀才更是数不胜数,我们蒋家能背弃大清,投靠贼寇吗?”
  “就是,大哥说的有理!投靠贼寇,我蒋家显赫的名声,就彻底败光了!以后等朝廷大军杀回来,那些乡亲和其他家族,不知道要如何取笑我们蒋家。并且,贼寇就是贼寇,都是一帮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强盗,还会不抢银子不抢财宝?表面说得好听罢了,亏你也相信!”
  “是啊,明章平常看着听精明的一个人,如今却脑子坏了还是怎么的,竟然也会相信粤贼的那些谎话。”
  “……”
  作为蒋家家主,蒋明试却是合格的,他始终没有偏听哪一房,即便是他也是五美堂这边的一员,即便是他也不大相信粤贼会有好心,但他还是准备两手打算。
  作为一个豪门大家族的掌舵者,必须要理智,要深思熟虑。历史上,多少比蒋家更显赫的家族,因为冲动用事,或者选错了方向,便掉入万丈深渊,灰飞烟灭。
  因此,他知道鸡蛋要放两个篮子的道理。
  于是,蒋明试朝喝止住骂得最凶的老五蒋明熙,对众人道:“众位兄弟,大家都是蒋家子弟,肯定都是为了蒋家家族好,这个可以相信的。明章的这些想法,也有他的道理在。虽然我也不喜欢跟太平天国一样出身的太平圣国,但从理智来讲,明章的判断是对的,你们都失去理智了。明章说的广州出的《南方日报》,你们都还有谁看过?”
  “看那玩意干嘛?有那功夫不如多谈笔生意,多买几亩好田!”蒋明熙插嘴道。
  蒋明试见其他人也沉默着,便道:“可是你们知道的,我每期都看,而且每期都是要第一时间便看到,为何?就是想通过这个报纸,了解这个圣国。事实上,根据我的了解,若是报纸上说的都兑现,都是事实的话,那这个圣国比大清还要开明,还要适合我们蒋家的发展壮大。”
  众人一听家主如此说法,都愣住了!
  蒋明试仿佛早就知道大家一副这样的表情,他拿起放在一边的报纸,扬了扬,解释道:“众位兄弟,你们看看,这是广州最新出的一期《南方日报》,上面有二个消息,跟我们蒋家有很大关系:第一,圣国要成立一家中央银行,发行钱币,开始铸钱,原来在圣国范围内流通的大清钱币,再给半年时间,之后全部要兑换出去,否则,全部当成废铜处理。”
  “第二,他们要成立三家银行,每家资本都达200万两,其中的工商银行,据我估计,就是专门针对商贾们开设的。报纸上说得很明白,任何人都可以投资入股,我们蒋家,有很大一块生意便在这钱庄和当铺上面,自然知道钱庄的利润有多少,对于如此巨大的一家超级钱庄,我们蒋家不能错过。更何况,这是我们蒋家处置家产的一次好机会。”
  年纪最大的蒋明允发话了:“二弟,你这是,想要投资粤贼的工商银行?那,朝廷这边怎么交代?我们蒋家,那么多族人还在朝廷为官,万一朝廷拿他们开刀,如何是好?”


第359章 蒋家的决断
  蒋明允的一番话,立刻让除了蒋明章之外的其他蒋家各房族人附和起来:“是啊,家主,你总不能只为挣钱,忘了族人吧。还有那么多族人在朝为官呢。”
  蒋明试不为所动,冷冷地道:“为了蒋家,必要的牺牲也是要付出的。难道你们还没看清如今天下的形势吗?朝廷虽然暂时还是占据大部分的国土和省份,但已经每况愈下。大清军队连流寇般的长毛贼军都打不过,一支北伐军便将整个大清搅得天翻地覆,更何况那些用洋枪洋炮装备起来的南粤贼兵?”
  “不知道你们看到报纸上前段时间写的新闻没有?粤贼水师接连将朝廷的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击溃,如今朝廷已经没有一支正规的海上水师了。正因为如此,才会发生前段时间报纸报道的,长毛的北伐军本已经被朝廷数万大军包围,却被粤贼水师救走,如今,长毛贼兵在大清龙兴之地的辽东肆虐,朝廷是雪上加霜,连根基之地都要动荡了。”
  “而且,你们不可能不知道,我这三日前刚从海外客商那边收到的消息,粤贼水师已经将苔湾府和琉球国占领吞并。单凭这一点,粤贼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他们在海外有了立足之地,朝廷将两广之地光复,他们还可以逃到海外去。而且,看这情形,可能吗?无论水师还是陆兵,官兵都打不过粤贼,否则也不会让粤贼一年半的时间,便从一股流寇发展到如今占据快四五省之地,差不多快占领整个南方了。”
  “由此可见,我蒋明试断言,大清撑不了多久,这天下快要改朝换代了,而且,应该就是这被我们称之为粤贼的。”蒋明试断然叹道。
  众人都不可思议地看着他,蒋明允更是眼珠子都要冒出来:“二弟,这……这怎么可能?你怎么会有这般大逆不道的想法?”
  “大哥,我说了,要理智地看问题,不要因为我们蒋家是官宦豪族,便站在大清立场上思考。我蒋家只为自己家族利益,大清强大,我们就跟随大清,但如果大清要倾覆了,难道我们蒋家也要跟随他一起毁灭吗?不!我们要寻找新的跟随者,这个胜出者,根据我的判断,应该就是我们口中的粤贼。”
  蒋明试说出他的想法:“众位兄弟,还有一点你们没注意到,明章他说的对,广州的许家、郑家,其实还有伍家,他们为何要投靠粤贼?他们又不是傻子!特别是伍家,能将生意做到他那种程度,比我们蒋家还要富有得多,更加不可能犯傻。我可是私下打听过,如今伍家将全部家产都捐给粤贼,但粤贼并没有全部接受,而是合伙开了一家南洋公司,留了一成干股给伍家。”
  “什么?!南洋公司!!”老五蒋明熙不可置信地当场叫嚷了起来:“南洋公司是粤贼开设的?我说怎么能从粤贼领地畅通无阻呢。亏我也跟他们做过那么多次生意了,还一直以为是洋人开办的,没想到居然是粤贼的。”
  蒋明允也嘴巴发苦:“南洋公司是粤贼的?!南洋公司一年赚的利润,我估计就抵得上大清三分之一。”
  而其他人,却了然于胸,显然,也是知道南洋公司是粤贼创办的事情。
  蒋明试见众人终于震动,忙接过话继续道:“不错,南洋公司为粤贼赚取大量银子。而且,从《南方周末》上的动向来看,粤贼不像满清,粤贼的圣王非常有见识,他主动和洋人通商,我推测,粤贼水师之所以占领琉球,应该是准备和日本通商打下前站。”
  “粤贼的圣王还大肆采购洋人的洋枪洋炮。这些东西,我们都知道威力,十年前的那次鸦片战争,几千洋人正是靠着这些洋枪洋炮,轻易击败大清数万军队。你们现在知道我为何如此肯定,大清打不过粤贼了吧?财富、武器,都比不过,此消彼长,大清如何翻盘?更何况,还有个长毛贼兵在长江一带帮粤贼吸引朝廷官兵,当出头鸟。”
  “不过,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东汉末年的诸葛家,诸葛瑾去东吴,诸葛亮去西蜀,诸葛诞去北魏,随便哪家胜利,诸葛家总站在胜的一方。因此,我们蒋家也要如此。为了家族能更好地延续下去,我们蒋家也要分家。”
  “家主,想不到你竟然会看好粤贼。那为何前番长毛贼兵进攻长沙时,你主张大力支持朝廷,还前后出了三十余万两银子作为军饷?”蒋允不解地问道。
  “前番并不是粤贼来进攻长沙,而是长毛贼。长毛贼还入不了我的眼。但粤贼不一样了,不过,哪怕是我再看好粤贼,也不能全押宝在他们一家身上。今天我们便决定下来,谁离开安福,离开澧州,迁往中原甚至京师,死守大清朝廷;谁又留在安福,投靠粤贼。”
  蒋明试的一番话,让众人沉默不语。不得不说,家主的心思最为深沉,难怪上任家主宁愿自己的儿子不选,却选一个侄儿作为家主。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蒋明试确实最为合适作为蒋家家主。
  见众人不言语,知道自己的一番话,已经打动了他们。
  蒋明试紧接着道:“既如此,现在便决定吧。明章,你肯定是留在安福,投靠粤贼,不,圣国,对吧?其他人呢?大哥,三弟,明熙明恩你们几个呢?”
  蒋明允缓缓摇头道:“即便我知道你说的话不假,我还是不甘心投靠粤贼。三天时间,我这房蒋氏族人,全部收拾好细软,前往京师。至于田产和安福、澧州的店铺,全部留给家主吧。”蒋明允是铁了心要跟随朝廷。
  见大哥这样决断,除了蒋明章外,其余人也纷纷道:“我等诸房跟大哥一样,前往京师。”
  蒋明试却道:“既如此,我也不瞒你们,我的一半田产,一共2万余亩,已经贱价变卖了。其余的田产,实在来不及卖掉,也都半送半租地发给以前的那些佃户。”
  “家主,原来你也是要迁走啊?吓我一跳,我还以为你真的要投靠粤贼呢!”蒋明熙哈哈笑道。
  “你错了。我这两天想了整整两天,才有现在的最后决定。我是要搬走,不过,却不是搬去朝廷辖区,我是要搬往广州,只有那里,才是发展兴旺之所。”蒋明试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料。
  “什么?家主你如此看重粤贼?”
  “家主眼光一向精准,难道,粤贼真的能成大事?我再逃往京师,是不是个错误?”
  一时间,众人有些迷茫起来。
  不管怎么说,下一刻,整个蒋家都行动了起来。


第360章 可怜的湘勇
  在岳州城中的曾国荃,急火燎绕地出现在城南校场。
  看着眼前稀稀拉拉、随地躺倒、漫不经心的二千余民壮,他不禁心头火起!
  “起来,都给老子起来,训练,相互搏杀训练!”曾国荃踢倒一名席地而坐的青年汉子,又一巴掌扇在另一名斜靠在旗杆边、昏昏欲睡的民夫,不禁越发心急!
  能不急吗?
  自从几个月前,南方的粤贼占领了长沙城,湘勇便失去了魂,差点连一干他曾家的家眷都被俘虏。但即便是经过将士们的奋勇拼杀,总算救出了他曾家的家眷,但他哥的心腹大将李宜宾被粤贼当场击毙,而且,他们湘勇被赶出了长沙,在他大哥曾国藩的率领下,逃至岳州。
  缺了长沙府的家乡土壤和乡亲捐钱捐粮,湘勇还是湘勇吗?
  身处岳州的曾国藩,率领着一干湘勇,本想好好编练一番,没想到,从长沙城内救出的湖南巡抚骆秉章,不但没感谢曾国藩的救命之恩,反而向朝廷参奏了曾国藩一本,说是曾国藩练兵不力,招兵不多,又克扣兵饷,还将麾下兵力分散,导致长沙失陷。
  曾国荃大怒,当场便想和王錱、塔齐布、李元度、周凤山等起兵,抓了骆秉章。但曾国藩却拦住了他们,解释说,骆秉章也是出于无奈才这样参奏,只是自保,否则,骆秉章便要承担丢失长沙城的主要责任。
  果然,曾国藩虽然没有辩解,但朝廷似乎知道这不是他的过错,只是稍加训斥一番,并没有实际性的降罪和惩罚。
  可能咸丰也知道,大清国事不顺,曾国藩已经算是人才了。只不过时运不济,朝廷又无法给予支持,只能一败再败。
  可口兵饷?朝廷就从没给过一分钱给曾国藩,都是他自筹军费,就算要如何克扣,也是他的权利。
  招兵不多?练兵不力?这不废话嘛。没钱如何招很多兵,没时间没地盘又没钱,如何练兵?还没开始训练,粤贼又来攻打了,要不就是朝廷又将他们调至支援江西了,哪有机会给练兵?
  为此,曾国藩也是愁眉苦脸了一段时间,而后,他想通了。没钱没人甚至没武器,都要靠自己,哪怕整个湖南被占领了,他还是得靠自己,朝廷自己的旗兵都发不出兵饷了,更别说给他这种地方团练武装发军饷了。
  因此,他收缩兵力,死守岳州城。同时,约束兵力,不去招惹占领常德的甲三师,尤其是不去招惹占据洞庭湖一侧的彭玉麟水师。
  彭玉麟自然也是乐意之极,他的水师还未练成,而且又是初来乍到,洞庭湖还不熟悉,便也趁机将水师投放进洞庭湖中,勤加操练。
  而曾国藩,知道岳州已经濒临粤贼,虽暂时还是自己手中,但不能只有这一个地盘,于是,他便亲率罗泽南、塔齐布、李元度、杨载福、邹寿璋几人率领三千湘勇陆师和五千水师,来到临近的汉阳府钙阳州和监利一带,这里的长江和洪湖一带过往商船众多,比洞庭湖更为繁忙。
  曾国藩坐驾监利城中指挥。
  水师方面,让杨载福、邹寿璋二人率领五千水师,共十营,八营加紧训练水战,二营在水路值守,对过往商船抽重税,刚开始还是以八抽一,半个月后,曾国藩嫌来钱太慢,一发狠,干脆以五抽一,过往商船痛苦不堪,纷纷背地痛骂“曾剃头”,只不过,这时候的“曾剃头”已经不是砍人家脑袋的意思,而是见船扒层皮。
  而陆师方面,曾国藩也让罗泽南、塔齐布、李元度各率一千湘勇,占据钙阳州城、嘉鱼、蒲圻等县城,不顾地方知县反对,强行占领县城,向县城内的乡绅商家摊牌军饷、逼捐粮食和武器。除此之外,还占据官道驿站,向来往客商征收来往厘金,只不过,这个厘金已经不是历史上的见百抽一,而是直接逢五抽一。
  这已经不是收税了,相当于强行掠夺了。一些本就利润微薄的客商,当场嚎啕大哭,痛骂不止,却反被一帮湘勇拳打脚踢地赶了出去。
  没多久,曾国藩和湘勇的土匪行径,便已恶名远扬。一个月后,无论水路还是陆路,许多客商都不再从湘勇控制的岳州府、汉阳府、武昌府南端一带过路。
  湘勇能抽到的银饷,便更少了,陷入了恶性循环。
  曾国藩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手下各营统领,不允许抽税十分之一以上。原来抽的多出来的税,打好借条,等有战利品的时候,再行归还。
  但此时,恶名已经传了出去,想要洗白,却是艰难!
  岳阳城中,原本踊跃捐纳粮食和兵饷的官绅们,也沉默下来,不再积极。
  曾国藩索性眼不见为净,留下曾国荃在岳州城中,让他招募民壮,继续练为湘勇。他则和曾国葆等人,率领二千湘勇,在汉阳府和武昌府一带乡野间四处游走,寻找占山为王的土匪出击,靠打打山贼和土匪,赚点零星兵饷,顺便练兵。
  曾国荃本以为至少招募个五千民壮,再好好编练一下,又是一支好兵。没想到,岳州城内的民壮,都不买他的账了。
  招募了大半个月,肯梦拐骗、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上了,也才招到二千余人,与期望的五千人相差甚远。以前,在湘乡老家,举旗便上万人来应募,他们还要精挑细选,这样的好事再也没有了。
  “报!九爷,大批粤贼从南边长沙、常德和洞庭湖口出发,向我岳州城进军,估么着有三四万人!还请九爷早做安排!”信使一躬身,往后退去。
  “什么?!三四万贼兵?怎么贼兵有如此多兵力。”曾国荃勃然变色!他知道,这股粤贼跟其他的贼兵不一样,粤贼的兵力,都是能战的战兵,没有水份。而且,那么信使,让自己早做安排,虽没有言明,但不外乎劝自己早做撤退逃走的打算。
  但这是湘勇啊,再退,就得离开湖南,退入湖北了!
  连湖南都守不住的湘勇,还算是湘勇吗?


第361章 占领岳州
  曾国荃陷入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胞兄曾国藩将岳州交由自己看守,一战不打便弃守,肯定说不过去,还会惹祸上身,让朝廷官员泼脏水在自己兄长身上;另一方面,三四万贼兵攻打过来,岳州又是挡住贼兵进攻的重城要地,贼兵不攻下肯定不会罢休,可如今岳州城内只有湘勇四千,其中还包括新招募的二千民壮,城外水师倒有五千,但这点兵力,岳州城肯定是万难守住。
  等等!兄长明知道岳州如此重要,还领了大半兵力离开岳州,往北边的湖北境内的小县城发展,想必是早料到有此刻境况!?
  一听到有粤贼进攻岳州的消息,曾国荃就派出急报,向曾国藩求援。
  一天后,当粤贼前锋甲四师抵达岳州城南三十里外的新墙河时,信使终于传回来曾国藩的命令:让曾国荃率领城中的四千湘勇,只留一千新招募的湘勇守城,其余的不管水师还是陆师,全部撤往嘉鱼县境内,再听候曾国藩的统一调遣。
  曾国荃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兄长早有打算,早做好退守湖北的计划。只是,为了封住朝廷的嘴巴,才留一千余新招募的民壮充当湘勇,表明自己已经进行了抵抗,不损伤自己的势力。
  于是,当梁立泰率领甲四师到达岳州城下时,奇怪地发现,城墙上旗帜林立,却无甚动静。刚想摆开阵势安营扎寨,却听到探知军情的探马来报,岳州城北十余里,发现大队人马,往北撤去。
  梁立泰有些愣了:莫非清妖知道守不住岳州城,干脆保存实力弃城了?
  城头上的旗帜是虚张声势?
  于是,梁立泰尝试性的派出二个主力团从两个方向攻城,冲入城墙二里以内,城头上才慌乱地开了几炮,却根本没有准头,不知道打在哪里。二千多讨虏军再上前,进入城墙一里之地,城头上的火枪就稀稀拉拉地响起来,这鸟枪哪里能打那么远?都是放空枪,等于是迎接讨虏军来攻城一样。
  等甲四师的这两个团冲到城下,城头上的清军却仿佛哑火了似的,枪声更加稀少起来。
  梁立泰大喜,看来,这岳州城里的清妖完全没有什么火力。
  本来按照计划,他这甲四师只是前来安营扎寨,半夜袭扰下岳州,让城楼上的清军不能安然休息,打草惊蛇一下。然后,等后面的讨虏军主力甲三师前来,再加上甲七师,连同水师一道,合力一道进攻岳州城,争取一举攻克。
  可如今,梁立泰意识到,岳州城内的空虚,根本不用按计划等所有的人一起了。
  于是,梁立泰立即下令,甲四师全体将士一道进攻。
  他带头冲在前面,身边亲卫紧紧跟随着护卫他。在他的刺激下,甲四师将士手抬简易云梯,蜂拥向前。
  城墙上,留守的一帮绿营兵和一千余民壮,见城下杀声如潮,蜂拥密集的讨虏军,完全没有一点战意。
  岳州知府早已经借口巡视长江江堤防汛,跑到临湘县境的长江段去了,他早得知曾国藩已放弃了岳州城,凭借城内的二千绿营兵,哪里能抵挡凶悍的讨虏军?不着借口逃,难道被俘虏或者击毙?
  而岳州协副将和游击,也不傻,在听说知府跑路后,立刻不约而同率领着一帮亲信手下,跑到了乡下,也是最北边的临湘,说是征收粮饷,实际是方便跑路。
  就这样,岳州城内实际主事的,变成了一名主簿和二个千总,率领着二千不到的绿营兵,还有一千余民壮,鸟枪都只有三百来杆,其余的,都被曾国荃给搬走了。
  主簿也不傻,千总也不蠢,他们守城的样子还是要装一下的,不能粤贼兵一到,便开门投降,那样太掉价,而且会让粤贼看轻。根据他们的打算,是抵抗二天,让贼兵们吃点苦头,他们再献城投降,这样粤贼便会明白他们的价值,他们得到的利益也更多。
  但他们不知道,他们太高估了城内绿营兵的战力了。
  只见数千讨虏军将士将云梯搭在城墙上,便犹如猴子一般,腰间别着长毛,口中咬住牌刀,便纷纷往上爬。
  防守毫无章法的城头绿营兵,本就无心作战,只提前想好站位,以便跑路。见讨虏军将士冲上城头,不但不上前围攻,反而长舒了一口气,扔了手中腰刀便跑。
  所以,这岳州攻城战出现了非常奇葩的一幕,便是城下的讨虏军,只要爬上城头,不但没清兵上前阻止,反而往后退却。
  从发起进攻,一刻钟不到,便有十余处缺口打开,数百讨虏军将士爬上了城头。
  岳州府主薄和两个千总,一见讨虏军都已经站上了城楼,便知道大势已去,连忙改变计划,争先恐后率领自己的亲信冲上前,打开城门。再不开城门,可就直接变成俘虏了,想投降,都没有意义了。
  于是,就这样,从攻城开始,二刻钟不到,岳州三扇城门,几乎是同时吱吱呀呀地打开了,一帮绿营兵站在门口,迎接讨虏军进城。
  要说,这二名千总和这名主簿都是效率很高,几乎都是开城门最快的速度了。
  这边,城下的梁立泰还想着会牺牲多少兄弟,没想到,除了因为爬云梯太急,摔死摔伤了几人,另外被城头上的清兵民壮胡乱开枪打死了十余人外,其余基本没有伤亡,和清兵没有发生任何接触战。
  这已经是所有攻城中,伤亡最少的一次了。
  梁立泰大喜,忙命甲四师将士进城,占领全城。
  有了带路党的配合,岳州城接收非常顺利。
  岳州主簿甚至早就命人将库房的财物清点好,写上了标签。就是财物实在太少,值钱的本就不多,又都被曾国藩和曾国荃两兄弟带走,剩下的,梁立泰实在还有点看不上。
  这岳州城,虽然是他攻占的最轻松的,也是缴获少的了。
  不管怎么样,岳州城是州府治所,梁立泰还是第一次单独攻占这么大的城池。他连忙派出几匹信使,向长沙、广州分头报捷。


第362章 富裕的湘北
  等陈玉成率领甲三师、彭玉麟率领甲七师和内河水师抵达岳州城下,才发现,太平圣国的红底黄五星大旗在岳州城头随风飘荡,而梁立泰,率人在岳州城门处笑哈哈地等待他们,好不得意。
  这首功便这样被梁立泰给捡去了!
  陈玉成和彭玉麟都是一脸的郁闷!幸好,总参谋部的作战命令中,攻占岳州只是其中的第一步,还有澧州、荆州、施南府等地。
  陈玉成一直搞不明白为何不顺便一举攻占武昌城,但同行的彭玉麟却说,武昌乃四战之地,长江上重镇,不好守。并且,武昌已经被太平天国和满清攻占过,城内的财富早被掳走,人口也不是很多,没什么很大的意义。再加上,西征的太平天国水师正往武昌攻去,圣王为了不与太平天国公开翻脸,因此特意避开武昌城不去,让他们和清妖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