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又是怎么的看的?大家都说出来吧,这样我们才好讨论啊。”

“如果各国能满足我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派兵赴欧参战我没有意见。”蔡元培道。

他说完杜亚泉也道:“我也同意孑民的观点,但是,真要是派兵那就不是几万几万了,必定是几十万上百万,仅仅废除不平等条约是不够的,英法等国还必须答应给予我们其他一些好处,要不然,这事情真是太亏本了。”

杜亚泉不愧是商部部长,算盘打的极精明,杨锐笑过再问徐贯田,“你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不要拘谨。”

将徐贯田选入常委会是上一届常委会的决议,其实杨锐最想的是蔡元培退出去,但当时开口退出的却是虞辉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徐贯田对自己能入常委会还是心中忐忑,他第一不是复兴会早期会员,又没有参与打江山,能到这个位置完全是杨锐抬举。而他本人,既然身为全国总农会会长,那便是在其位谋其政,本就该考虑农会利益。一边是杨锐的赏识,一边是本职工作,所以他对常委会的诸多讨论都不太好开口。

这一次见杨锐问过来,他只好道:“国际局势如何,还是得听重安先生介绍吧。我认为这参战与否还是得看利弊得失,利又是何种利,弊又有何种弊,这些我都还不知道啊。”

徐贯田先听后断的态度让杨锐点头,徐华封反对参战,是因为以后国家工业建设、科技研发需要德国的帮助。而工业和科技又是整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即使中国参战因此获得不得了的利益,可结怨德国对国家长远的发展很不利。

而秋瑾的反对,可能则多一些民族气节上的考量。英法本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中国根本没有必要为他们流血牺牲。至于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英法如果输了战争,那可直接与其谈判;如果英法赢了,谈判不成就直接开战,当初中国是在什么形势下签订的条约,现在就在什么形势下废除。

反对者如此。支持者中蔡元培的理由是参战换废约,杜亚泉则是参战不止换废约,还需英法给予其他额外的好处,这买卖才公平。

反对者支持者都有自己的理由,大家说完之后,杨锐看了谢缵泰一眼,而后开始说话:“其实讨论参战不参战之前,我们还需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所有洋人都退出去,中国回到鴉片战争前的模样。自力更生,自己发展,咱们这个国家是不是能建设好?”

杨锐问题问完,停顿中环视之后才道:“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肯定,没有欧美的技术、设备、人才,我们闭门造车建设一百年也不如他们建设十年。西方进入工业化社会比我们早,所有的科技都诞生于西方而不是东方,我们必须要借助他们的科技积累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因为没有工业化,我们依然挺不起脊梁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交好欧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

虽然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或者在个别国家对华友好的时候,不在这个体系内我们也能获得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但这只是一种漏洞,终究会有一天,所有的国家都会联合起来,对我们实行封锁。我们如果不加入这个体系,就会越来越落后。即便我们能另搞一套,但这几乎等于要白手起家、自建一切,这是很不划算的,中国人虽多,但是经济容量,市场规模,还不如美国的几个州。

像那些酸儒们想的那样,再现天朝上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打个比方,如果说全世界是一间公司,那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另外开一间公司和原有公司竞争,而是打算融入这间公司,并且从小二开始做起,一直升到主管、经理、总经理。这个过程是不会顺利的,甚至还将发生一些战争,但,这只是小二和小二之间、经理和经理之间的勾心斗角,不是要另开一间公司和原有公司的斗争。

我们看日本就知道了,开始的时候他比满清还不如,甲午前他虽然频频从英国购买军舰,而满清则从德国购买军舰,但他还是不被英国所认可,因为那时候的日本和中国是没办法比的,这间公司的总经理英国根本不把日本当回事,只到他们打赢了甲午战争,总经理才注意到这个以前被忽视的小二。

之后的庚子,再以后的日俄,他的地位是一步步往上提的,日英同盟的签订,等于说日本如果打赢了战争,那他就是东北亚地区经理,而且除了东北亚,这间公司的其他地区,比如南洋、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中东,许多许多地方,他都是可以染指的;而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呢,主管瞬间变成了小二,德国人占了青岛,法国人占了广州、连意大利都要租借三都澳。

甲午后留日的中国人极多,璇卿不是那时去日本留学了吗。”杨锐说道此,看了正在凝神细听的秋瑾一眼,嘴角带笑,“这些人去日本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学习日本,强盛中国吗。这条路是没错的,但,日本的强盛不是由日本人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这间公司的老板英国决定的。俄国这个不守规矩的地区经理,想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所以东亚必须任命一个新经理来阻止俄国南下,日本就是这个角色,而之前,这个角色是满清的。

如果甲午满清未败,那我们的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这一次欧洲大战,满清加入的是协约国,那革命还是难以成功。这一点连慈禧都有论断。十年前德国亲近中国,拉拢美国,想搞德中美三国结盟,慈禧当时就反对。认为要结盟就应该和英国结盟,和德国结盟成什么事情啊?

中国虽是大国,但他在这间公司的职位高低、权力多寡,决定了中国的国计民生,这不是以前那种垂拱而治的时代了。这已是春秋战国。我们的革命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公司里各个经理间的矛盾,从不是小二变成了小二。现在这个小二很强悍,打败了日本,还驱赶了俄国,身份基本是主管了,可地位却还是没有被总经理还有其他地区分经理认可。

现在总经理被德国人打的够惨,希望我们参战救驾,好处是升我们的职,让我们从主管升为地区经理。管辖的范围。除了东北亚,南洋和中亚也可以染指,世界其他地区,只要我们做的不过分,也可以分一杯羹。”

冗长的开场白说完,趁着大家还在沉思的时候,杨锐再道,“华封先生刚才提出的反对理由,我的看法是,德国如果战败。那身份马上会变成小二,而且是最悲惨的小二。要知道公司里是讲究身份的,一个最次的小二怎么能和经理作对?再则,德国人对我们做了什么。德国人自己心里明白的很,我们的参战对战局结果不是决定性的,美国人参战才是决定性的。所以只要战后多打一些友情牌,多给一些同情还有好处,德国人虽不说会对我们感恩戴德,但最少不会恨之入骨。

再说那些技工、留学生、还有一些科研项目。人我们可以在开战前撤回来,就是撤不回来,他们也只是战俘身份,最多挨饿,性命大体上是无忧的。科研项目我们就没有办法了,但宁愿讨好德国,得罪战胜国英美法意,将对我们的以后科研更加不利。德国我们有研究所,在美国、在英国我们也有研究所啊,美国的研究所不必德国小多少。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胜利者那一边,旁观中立只会让我们无法升职,最终失去种种额外好处。

就拿工业来说吧,国家投资那些工厂的产品,拖拉机、电动机、卡车、冰柜、空调,这些产品基本上是出口的。以我们现在的身份,在战后要想进占国际市场,根本不可能,但如果能成为东亚地区经理却又不同了,不说在战后重新开会讨论国际势力范围和贸易原则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意见,并可明确要求保障我们的商业利益;就凭借我们手中的东亚经济管辖权,其他国家都要给予我们一个较为公平的待遇。

这个结果对我们而言是最好的,我们的高科技产业必要依靠外在欧美市场才能支撑,只要我们不吃干占尽,常常注意分寸,欧美各国还是会容许我们的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的。这种待遇可是单纯和他们开战,以废除不平等条约无法获得的。一旦和欧美开战,那些失去市场支撑的工厂马上要倒闭。

对外,我们说工业化路径是振兴农业,以农业带动工业,这确实是我们的选择,但其实我们是两条腿走路的。我们另外一条路就是依托欧美高端市场,出口高科技产品来提升国家的工业实力,这两条路都很重要,并且缺一不可;并且,后一条路因为靠的是欧美市场,因此很危险,这需要良好的外交关系。而这两条路何时才能安全呢?这就要等我国国民解决了温饱,富裕后口袋里有了余钱,可以买拖拉机、三轮汽车、收音机、电风扇的时候,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真正有所成就的时候。

工业化之路很难走,国内的农业建设不是问题,但国际形势风云莫测,来几次经济危机,即便是高科技产业,也会大受影响,但纵然如此,出口这条路也不能断,我们要想尽办法坚持下去。只有这样,科技上我们才能跟上欧美的发展水平而不落伍。”

杨锐话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了,他端起茶杯喝水时,徐贯田便举手道:“我支持派兵前往欧洲参战的提议。”

徐贯田说完,秋瑾也道,“我也支持。”

“我也收回反对意见。”徐华封笑着道,“不过以后德国人要是骂我,那我就全都推到竟成身上去。”

他说完大家都笑,书房里原有的凝重气氛顿时轻松不少。杜亚泉笑着道:“我想知道英国为什么会把南洋交给我们?”

“不是交给我们。”一直未说话的谢缵泰道:“英国人的意思是和我们结盟,这等于将南洋的商业利益对我们开放,只要我们做的不过分,不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那我们的行为他们是不会有太多干涉的。再有就是中亚地区,虽然英国人要求两国势力范围的界线是锡尔河,但我想如果坚持,还是能以之前的俄阿边界划界的,最后无非是我们不能独占中亚地区的棉花而言。再有波斯,我们可以接手之前俄国的部分利益,也就是波斯东北地区,英国人在乎的只是南部那几个有油田的省,北方他是不管的。

可以说,我们的影响范围基本可以覆盖除印度、阿富汗、波斯湾、奥斯曼以外的亚洲所有地方。这些地方虽然穷,但只是对欧美而言,南洋对于我们来说,是以保护华侨的利益为重;中亚和波斯,以竟成的观点,是以保障通路、获取沿途矿产资源为重。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能获得平等于欧美各国的身份,这对于我们的工业品出口极为有利。

我们和日本不一样,我们的产品,用竟成的话来说是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进入欧美各国市场,价格虽然昂贵却少有竞争者,这也就只有欧美各国能消费的起。能以较为平等的身份进入欧美市场,对国家工业发展是有大利的。”

有什么好处,作为商部部长的杜亚泉都是知道的,中国的工业化,在杜亚泉看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为什么要这样?杨锐的回答是免得被人惦记。通过参加欧战获得更广阔的高科技产品市场,这点杜亚泉是赞同的,但洋人可信吗?

这个怀疑在杜亚泉心中转了好几圈,最后终于问了出来,他道:“竟成,要是洋人之前答应的那些事后都不履行怎么办?这事情有没有什么保障?”

大家担心的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杨锐闻言笑道,“参战前会签订条约,最少那些不平等条约废除是一定的,除了香港。至于势力范围,中亚和波斯我们有军队在,加上和英国利益一致,都是拒俄,所以这边他们是不会违约的。南洋就说不定了,就像以前满清签订了条约不执行一样,英法荷三国战后肯定会找借口推脱,这是无可避免的,但不管怎么推脱,南洋的华侨的利益是能确保的,有这点就够了,毕竟华侨的商业利益就是国家的商业利益。

最关键的那一点:在全世界不受歧视的获取原料,不受歧视的销售产品。前者除了个别战略物质,我看不难获取,但要想拥有矿山是很难的,除非是在非殖民地国家;后者,只要我们的产品市场份额占的太大,对欧美本国产品产生了足够威胁,那势必会受到明里暗里的排挤,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的定位是做别人没有的产品,或是只想在欧美市场上分一杯小羹,不打算占领太多市场。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受排挤的可能性会变的很小。

洋人是会翻脸不认人的,可在没有翻脸之前,我相信他们有遵守条约的习惯,虽然他们在不断想办法钻空子。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真参战取代日本成为东亚霸主,真正难的还怎么处理和日本的关系。英国人此举,除了有希望我们参战破解欧洲困局的打算外,我看还有离间中日的企图,所以这事情我要找大家来一起商议。”

辛卷第二十四章使命

中国今后的对外策略必须是开放的,这是杨锐的基本态度。虽然有关税、有很多明里暗里的障碍,可总的方向还是对外开放而不是闭关锁国。既然选择对外开放,那就必须认清自己在世界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想办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多的影响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参战是必然的。

现在其实是何时参战,如何参战的问题,而不是需不需要参战的问题。秋瑾的观点在复兴会、在全国都很普遍,甚至杨锐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何必为洋人死人流血,但不参战就不能参加巴黎和会,德国的赔款是不重要的,可战后全球权利分配是极为重要的;殖民地中国不想要的,可商业利益却不能不想要;战胜国的地位或许不重要,可战后联合国前身国联,中国在国联里拥有多大的影响力非常重要。

参战和不参战与其说是利益取舍问题,不如说是立场问题、是观点问题。如果认为中国没必要与世界体系融合,也没必要在世界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那就不必参战;如果认为中国应该主动融入世界体系,并慢慢由配角努力转变成主角,那就应该参战。以前是天朝上国,现在虽然抵御了外侮,可中国在国际体系中依然是一个小配角,不过许多人对此毫不知情,政治宣传上也常常鼓吹中华复兴,于是一大批人又神气了起来。

以复兴军不顾列强阻扰,坚决驱逐俄国侵略者、收复失地为主要内容,一本叫做《中华可以说不》的脑残书在海内外热销。此书居然在三个月卖了五百多万册,可谓是中华几千年来第一畅销书。此书读一遍,脑细胞全烧而光;多读两遍,智商很可能将为负,最后心中就只剩下‘威威中华,天朝上国’之类的口号式的言语。

中国真的很强吗?世界列强中,在杨锐看来,中国也就比日本强些。比战前的俄国都是不如的——不管是经济、钢铁产量、军队规模,中国都不如俄国,中俄真要正常开战,因为地域、运输条件的限制。在远东因为战争规模不大,那是中国必胜,但在中亚,真打起来那定是俄国必胜。一个实力都不如俄国的国家,如何能称之为天朝上国?你能说不又如何?除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整个世界如果运转,权利如果分配,中国人可曾有半分说话的权利?

脑残者根本不可理喻。杨锐思路到这里的时候,其他几人的讨论已经结束,杜亚泉再次开口问:“如果参加欧洲战争,那需要派多少兵,花多少钱?总参那边可有计划?”

军事上的事情完全是由杨锐负责,他闻言后道:“总参其实有两个计划,一个是军费少的,即:将复兴军连人带武器运送至法国。然后战时的弹药补给大部分都由法国负责。这是死人多、花钱少的计划,按照预计只需花费十亿两白银,我们要付的只是运费、抚恤费而已;

另外一种就是美国式的,即:我方拥有远征军的全部指挥权,地位上和英法联军是平等的,作战计划不是他们命令我们,而是大家一起协商,这样的好处是死人少,战后地位高、能拿的好处多,但是花钱厉害。

因为这支军队完全是一支远征军。从中国到法国的航运、在法国登陆之后的码头、运输线、兵站等等,这些后勤设施都要我们自己问法国索要或花钱建设,大西洋那边的港口现在都被英法美三国占光了,我们从东方出兵。只能使用地中海这边的马赛港、赛特港、土伦港三个海港,这三个港口虽然能支持远征军作战,但从马赛到巴黎前线有七八百公里,在原本铁路就运输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的物资怕是难以运送到前线,总后甚至有临时加修三条正规铁路的计划。以保证军队的后勤补给。

这还只是后勤运输,战时的物资补给也是一笔大钱。战争已打了几年,法国什么都缺,什么都贵。我们很可能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在欧洲本地购买物资,那不但数量不够,价格也很贵,如果从国内运,那又要占用商船吨位。以五十万军队计,这么长的航路,最少需要两百万吨商船负责专门补给,我们不算军事物资的价钱,就算征收这些商船所带来的损失就很惊人。所以,五十万军队赴欧洲参战,军费最少需要五十亿华元,这还是……”

五十亿军费数字一出,在坐的甚至连一心鼓动杨锐参战的谢缵泰都吓了一跳,他大声道:“为何要这么多?!”

“多?!”杨锐心中好笑,按照他所知的历史资料,美国人一百多万军队赴欧参战,花费了两百一十多亿美元。当然,之所以花费这么多,一是潘兴是准备运送两百万军队赴欧参战的;二是美军本就一片空白,要从不到二十万扩充到二百万,本就要购买很多军事物资,而此时军事物资价格本就昂贵,美国宣战之后更是暴涨;三则是美军是上等人,只要是居家需要的,甚至连浴缸、马桶、书架、痰盂、瓷砖、百叶窗、割草机,后方都大量购买运至前线;四则是美国后勤管理一塌糊涂,在美国已经购买的急需物资不能马上运送至法国,逼得在法国的远征军司令部只能就地重复征购。

中国虽然不至于像美国人那么铺张,但一年的出兵费二十五亿美元还是要的,当然这个数字是包括两百万吨商船一年十五亿华元的运费。

“打仗,特别是这种跨洋作战从来都不便宜。”杨锐看着目瞪口呆的诸人道:“商船运输这里就要十五亿了,再有其他军事物资,特别是炮弹的消耗,那就更贵的不得了。幸好,这些钱花出去之后,最终还是会流回到我们手里的,比如航运的花费,减去沿途煤炭、淡水的消耗后,大部分支出都变成了国有公司的盈利,这五十亿。最终有三十多亿是要回来的。唯一的不好就是耽误了挣钱的机会,本来可以挣洋人钱的,变成自己的钱左手换右手。这个损失最大的就是航运的十五亿。

损失是小,但有一件事情是有利的。那就是我们可以趁着现在银价高的时候,把那些白银花出去,彻底转为金本位。”杨锐忽然感觉自己说错了,纠正道,“确切的说应该是转为金汇兑本位。我们手上的黄金不多,不过我们参战前可以要求法国、英国兑换一些黄金,再一次的充实国库,这是划算的,毕竟黄金比纸币好万倍。

不说黄金了,还是说白银。现在国内有近三十亿两白银,更换为金汇兑本位后,这些白银怎么用是一个大问题。我国是用银大国,如果我们都往外抛白银了,那全世界白银价格将剧跌。欧战前。金银比价是三十三,开战后,欧美故意打压银价,银价跌到了三十九,但现在银价是反弹的,预计明年将升为一比二十。银价比以往高一倍,但物价,只要不是军事物资,价格一般不高,有些因为没人买、没船运。比以前还更低。

户部本就有趁着这几年银价高把白银大量输出的计划,不过那个计划用银量太。有战争就不同了,在欧洲也好,在南洋也好。只要是在这条航路上,商船去时可用白银采购军需物资,回来时也可用白银采购一般物资。不过价钱是多少,但总比战后银价大跌再输出白银更好。所以说,钱真的不是问题,对于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来说更是如此。要知道在平时,就是花上比这多一倍的钱,也未必能有此收益。”

“那到底要花什么钱?”听闻又是钱花出去再收回来,又是换金本位搞白银输出,大家都是满头雾水,此时才发现虞辉祖不在常委会,这会议还真不好开。

“初步估计在二十亿华元以下。”杨锐答道,“这是考虑到战后,因为更换银本位,银价暴跌的因素。如果排除白银输出,那参战将使我们损失二十五亿华元左右的收益。”

五十亿变作了二十五亿,这个数字大家是接受的,徐华封道:“那就是说,从实利角度考虑,这钱还是花得起的,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和日本的关系了?”

“基本是这样。”杨锐点头。谢缵泰道:“日本三年前输给我们之后,他就要面对东亚霸权易手的现实,现在欧洲各国处于战时,没空来重定东亚新秩序,可战后,东亚的秩序、整个世界的秩序都要重新议定。美国威尔逊虽然想玩一套新东西,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世界最终还是由英法主导,我们能通过参战坐实远东霸权,那是件好事。不然,以后和日本的纠葛更大,谁是大哥、谁是小弟,这件事情越早定下来,对中日关系就越有利。”

“如果真是这样,那日本人又要狂躁的四处砸报官,四处杀人放火了。”秋瑾笑道,她在日本呆的时间不少,见识的每一个日本人都以日本成为列强深深自豪,现在远东霸权易手,这让那些极端的、自负的日本人情何以堪啊。

“这个真没办法。”谢缵泰也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但输了就是输了。“我们只能希望日本人认清现实。这种事情真的是不能拖下去的,拖下去以后产生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大。只有日本彻底认清现实,中日之间才会成为盟友而不是敌人。”

“认清现实……”杨锐不由大笑,外强中干、一根筋的小日本怎么可能会认清现实,“要想日本人认清现实,那还不如教母猪上树。日本虽然经济比我国发达,但就相同的社会阶层比较,他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比我国好到哪里去。这些人吃苦耐劳、出洋卖肉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一个世界第七,东亚稳稳第一的名头吗。现在忽然变成了东亚第二,被我们压了一头,那国内会发生什么?尊皇的那一套把戏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再玩下去。

这次出兵,重安最好和日本做个协商。而且,出兵这事情国内的报纸最好不要大肆宣扬,特别是帝国日报那个叫什么黄远生的,把事情说那么透干什么,我们怎么说也是东亚第一吧,友邦的情绪还是要顾及顾及的。”

秋瑾正想鄙夷杨锐说日本女人‘出洋卖肉’,不想还没开口旁边几个人又笑上了。帝国日报一直以推动政府加入协约国、出兵参战为己任,长篇累牍的讨论参战后将会给中华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其中最关键一条理由就是东亚霸权将重回己手。从甲午战败到欧战结束,这二十年的轮回中国已经吃够了苦头。

黄远生的笔不但挑动读者,在坐诸人也常看他的政论文章,不得不承认。此人对于很多问题还是看的很透的。不过他说的这么透,日本人就恼上了,在恼羞成怒的日本人看来,这根本就是唱衰日本。现在杨锐说到这事,诸人都心领神会的笑。

“这么早就回复英国吗?”徐华封道。“前几个月,竟成不是和吕特说如果德国选择防守,那我们就不宣战的吗?”

“根据情报局的消息,德国人正准备大造战车了。”谢缵泰道。“战车可不是防御武器,如此看来,即便俄国退出战争,德国人也还是会选择进攻的。”

“是这样吗?”徐华封听完谢缵泰之言,最终还是看向了杨锐。

“德国到底怎么想我不知道,但德国的盟友怎么想我是知道的,最少奥匈的皇帝卡尔是不想和协约国硬拼下去。和谈已经开始了。德国也许能承受住防守带来的损失,但是奥匈、还有其他盟国是无法承受没有胜利、只有和谈的战争的。德国不在进攻中胜利,就在进攻中灭亡!所以……”杨锐看向徐华封,不无遗憾的道:“等待德国的一定是彻底的失败。”

“哎……”徐华封素来相信杨锐的判断,他都居然这么说,徐华封也就死心了。不过他却感叹道:“以前我去德国的时候,工厂林立、经济繁荣、国家昌盛,其产品行销世界而少有敌手;数据上也说,德国工业规模世界第二、欧洲第一,他能造世界上最硬的钢。最大口径的大炮,最好的染料,就这么一个国家,怎么就……。就这么没了呢?”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与整个世界体系为敌。”杨锐也有些感叹,“德国经济虽繁荣,但资源匮乏,战略纵深也不够,可即便是把德国换成中国、换成俄国,结果也是一样的。掌握海洋的那一方可以从容调集全世界的资源来与你竞争。或许不能在一场战争中击败你,但他可以在几十年的冷战中拖垮你。更大的市场必定代表更高的科技,更大的产能,而封闭独立的小市场国家,不管如何努力其结果最终是败亡。

这点看美洲、看澳大利亚的生物进化就知道了。为什么美洲土著无法抵御天花病毒?还不是因为美洲大陆的生物没有亚欧非这块大陆复杂多样,我们虽然也怕天花,但最少有不少人身上存在天花抗体,遭遇天花是会死人,但不会死绝。美洲那边就不一样了,因为海洋隔绝,天花这种病毒在美洲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现在忽然降临,那结果就是种族灭绝。

德国就一国之地,之前还处于世界体系之中,技术上也没有代差。可就这么封锁了几年他就受不了了,如果一个国家被世界体系隔绝了几十年,那不垮也得垮了。说来说去,德国就是太相信自己的陆军天下无敌,以为国家和国家的竞争,就是单纯的军事竞争,根本不考虑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他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活该!”

讨论会似乎变成自己的宣讲会,虽然刻意的要把那种不参战、参战就是替洋人流血卖命的孤立思想打压下去,但话说完杨锐还是觉得自己说的太多了,于是他说完后便闭口不言,看其他人什么意见。不出意料的,大家认为如果要参战,那就应该像美国人那样自成一统,花钱多就花钱多,最少复兴军是作为独立军队参战,而不是作为英法雇佣军参战。

此事议罢,何时出兵、出多少兵便是接来下的议题。出兵的时间既然明摆着不看德国脸色,那早早晚晚关系都不大,关键是什么时候出兵最省钱、最能拿好处,就什么时候出兵。至于出兵的数量,按照以前的计划是五十万,现在的计划也是五十万,不过,为了团结日本,杨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