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岩对红娘子的态度王争看得清楚,其实并算不上亲近,两个人或许还没有成亲?
    李岩只是朝她礼节性的一笑,又看一眼王争,说道:
    “劳烦姑娘挂念,有将军相助,好多了。”
    红娘子此来的目的原本是逼迫李岩与自己成亲圆房,因为她以为世上只有李岩才是大丈夫。
    不过很显然,现如今的红娘子不再这么想,听了李岩的话后也是矜持的笑了笑,没有在王争面前露出要与李岩成亲的意思。
    王争不是木头,两人谈话间虽然颇是友好,但却多出了些生份,这似乎与历史上有所不同。
    王争还不知道,就是自己与文登营的出现,让红娘子心头原本的小世界造成极大震撼。
    所以现在红娘子心里现在到底还是不是想着李岩,这谁也说不准。
    毕竟,女人心,海底针。
    话说回来,王争其实也不在意红娘子到底想着什么,扶着李岩走出牢房,红娘子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却在牢房外见到本地知县。
    知县与主簿带着一班的小吏进不来,只能是恭候在外面,见到王争搀扶李岩走出来,知县的神色虽然变了变,但仍是迎上前陪着笑道:
    “参将率领天兵赶来平乱,实是小县之福啊,黎民之福啊!”
    王争也懒得与知县废话,边走边说:
    “李公子和红娘我都要带走,平乱的功劳给你,这应该足够让你升迁离开此地,该怎么说,不用本将去教你吧?”
    知县听到后明显是有些意外,紧跟着脸上绽放了菊花一般的笑容,笑都不知怎么笑好。
    “将军大义,将军大义!小的实在是不想在这地方多待下去,对于将军之事,定然只字不提,只字不提!!”
    王争用眼神示意,范若海自然明白其中道道,紧忙着上前,不甘不愿的从腰间掏出十两的银锭交给知县。
    知县脸上的笑容更是盛放,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自己拿了银子又拿了功劳,还能调离这个破地方,只是放走两个根本就看不住的人犯,这等好买卖何乐而不为。
    红娘子与众山贼跟着一路到了码头,惊讶的发现,在码头居然还有几百个持刀的汉子,这些人看上去也不像很是好惹。
    这些人中为首那人见到王争居然是恭恭敬敬的上前迎接。
    “将军你可算回来了,卑职差点就派人去寻你们了。”
    听了这话,红娘子侧目看了看这十几艘大船,算上把守码头的人,这王争居然带来一千多人。
    山贼们都是庆幸不已,还好自己方才没有硬闯,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红娘子盯着王争的背影,她发现自己愈发的看不透这个人了。
    以后李信本书都称“李岩”。
    

第一百四十一章:艰难的决定
    “将军,此行带出这么多人,州城附近若是有些人借此机会大做文章,怕是人手不足。”
    很明显,李岩的感觉和红娘子差不多,不过他想的更多,上船后就是立刻张口,颇有些不吐不快的意思。
    王争哈哈一笑,下令登船后,说道:
    “李公子不必担忧,这次带出来的人统共还不到州城人手的一半,安稳的很。”见李岩面上似有些疑惑,王争又是说道:
    “现在说这些,李公子可能还不明白。这样吧,从杞县乘水路往山东而去,最多也就两日光景,等回到州城最多也就六日,到时李公子若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王争知无不言!”
    王争话说的大度有力,李岩点点头站在船头,侧过头看见一脸犹豫的红娘子,遂是张口道:
    “红姑娘,何妨不去一趟宁海,也好见见将军治下的安乐图景。”
    王争一直对红娘子不冷不热,但并不说明他心里对红娘子没有感觉,作为统帅,有些东西是不能在属下眼前表露出来的。
    历史上的红娘子后来是投了李自成,这样一个巾帼女豪杰,王争当然不想让他被李自成所驱使。
    想到这里,王争下船走到她身前,微笑伸出手,红娘子低头见到王争的手上满是道道伤痕与老茧,吃惊不小。
    远远站在船头的李岩见到红娘子目不转睛的盯着王争的手,自然是知道她在看什么,负手微笑起来,似是对红娘子能否跟来没什么担忧。
    自己这位将军,哪里像那些不识大体的朝廷军将,简直是文武全才,深谙练兵攻战之法,眼下这样的人可不多见了。
    两人在狱中谈话,当王争说出“开创鸿途大业”这几个字的时候,李岩也在深深打量他的眼神。
    那个时候,王争的眼神里就好像就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流露出的真情溢于言表,一点也不像惺惺作态。
    虽然接触的不多,但李岩能在狱中王争与属下的几句话中敏锐的察觉到平日他在军中的说一不二。
    从头到尾,就没有一个军将对王争下过的命令有过一个字的疑惑与不满,只要是王争发话,无论军将还是小兵,都是立刻没有一句废话的执行。
    这样的兵已经难能可贵,说是朝廷的兵,其实完全是王争自己的兵。
    王争对李岩掏心掏肺,字字句句皆是真情流露,李岩一介性情中人,这才是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刻,李岩负手站在船头,最后看了一眼这生他养他的杞县。
    “我李岩还会回来的。”
    王争伸出手,其余人都是吃惊,就连红娘子都变得脸上红扑扑的,心里碰碰直跳。
    众人看去,王争仍是一本正经,不过这看在红娘子眼里变成故意装的,方才的严肃全是装出来的。
    说起来王争也是冤枉,他本没想这么多,只是将这当成一个礼貌性的帮助,毕竟红娘子是历史上有名的巾帼女豪杰,自己对她不能老是那么板着脸。
    王争不明白这时候的人将拉手看的有多重要,要是他提前知道牛平亮那厮牵了一个姑娘的手,就信誓旦旦的要为人家负责,直到最终修成正果这件事。
    任他脸皮再厚,这手怕是也不敢往出伸。
    红娘子看了一眼王争,又看了一眼在船头负手而立的李岩,手还是慢慢伸了出去,搭在王争的手上,暖暖的。
    王争只是稍一用力,就把红娘子拉上船头,两人凝视半晌,一同将目光变到别处。
    这个时候盐丁和文登兵们也差不多都登上船,王争轻轻点头示意,刑一刀大喝道:
    “起缰!归程!!”
    听到这四个字,船上的盐丁和文登兵都是干劲十足,出来快两个月,终于能回家与妻儿团聚了!
    但是红娘子看着对岸山贼们,却是有些慌乱起来,虽然愠怒的看着王争,但是手她还是没松开。
    “王争!他们怎么办,不能一同回去吗?”
    王争还没有说话,李岩便是幽幽道:
    “红姑娘,不要犯傻了,将军是兵,他们是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已经要上下打点才能不落人口舌,若是再带他们回去。”
    说到这,李岩识趣的闭上嘴,因为红娘子已经明白了。
    “王争!你掳走红娘,这笔账没完,没完!!”
    正这时岸上传来一道怒骂声,王争打眼瞧过去,却见是岸上那个大块头的奎爷挥着斧子蹦蹦哒哒。
    红娘子能真切的感受到王争的手紧了紧,范若海上前低声说道:
    “将军,这些山贼不杀,日后怕是要加入流寇作乱,这可是放虎归山啊。”
    “传本将军令”
    王争也明白,这些山贼平素没有管束,始终是个定时炸弹,这种人带去宁海始终是个隐患,点点头正要下令。
    红娘子好像明白接下来王争要说什么,摇头道:
    “不要,王争你不要,他们都是和我共同起事的好汉,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红娘子的俏脸上梨花带雨,王争心头一软,也是第一次感觉到闻名后世的巾帼英雄,她也还是个女人。
    “将军?”
    董有银已经是兴奋的握住刀柄,磨刀霍霍向猪羊。
    刑一刀的鹰脸上泛起一丝冷色,缓缓将手放在腰刀上,周围的军兵与盐丁们都是噤声等待。
    “王争,你不要,你不要啊他们可都是劫富济贫的好汉。”
    红娘子居然是哭着趴在地上,又将求救的目光望向李岩。
    李岩看了一眼,重重叹口气。
    这些山贼他听说过,确是侠义之士,跟着红娘子平素干的也都是劫富济贫的勾当,但王争与他的文登兵就是滥杀无辜的恶人吗?
    明显不是。
    杀,对王争来说一劳永逸;不杀,如今这些山贼认为王争将红娘子掳走,放虎归山,早晚会酿成祸患。
    所以这种事他已经插不上话,就让王争来决定吧。
    看着红娘子如今的模样,莫说王争,任何一个男人都是心有不忍。
    王争也是一松,或许这些山贼对自己没什么威胁呢?
    不过刚刚这样想,义井庄那个夜晚就出现在王争脑海中。
    刘五,若不是自己在州城放过了刘五,义井庄也不会遭受劫难报复,这种事他不想再发生第二次!
    “王争!你等着,老子早晚要亲手砍了你的脑袋当夜壶!!”
    王争看着那奎爷仍在发狠的大喊大叫,眼睛渐渐眯缝起来,刚刚松开的手猛然攥紧。
    贼寇,就是贼寇,骨子里永远都是不变的。
    红娘子感受到自己的手被抓的生疼,震惊的看过去,这时候一道冷冷的声音传到所有人耳中。
    “传本将军令,一个也不许放走!”
    “接令!”
    随着王争话音落地,众人耳边响起铁甲叶子的铮然声响。
    大批文登兵与盐丁纷纷登岸,在各个哨官、队官与大小头目的带领下,以四面合围之势朝那些山贼压了过去。
    喊杀之声跃然而起,惨嚎,呼喊,刀枪相交
    文登营编制已经上传到作品相关,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顺便,求订阅,求各种票!
    

第一百四十二章:红娘子大闹船头
    自离开杞县已经过去了三天,红娘子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既不和李岩说话,也不再搭理王争。
    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稍微有点事就是大喊大骂,整的原本那船上是鸡犬不宁,马升根本看不住,三番两次来找王争要求调离。
    最后逼不得已,王争只好把她安置在自己船上亲自看着,这几天也搞的一个头两个大。
    王争和李岩坐在船舱内,谈及此事又是叹息几声。
    那场战斗让李岩认识到王争麾下的兵丁与朝廷军兵的不同,真真正正就是碾压。
    盐丁和文登兵加在一起足要有近一千五百人,山贼却只有几百个,尽管红娘子带领的鸡公山山贼与其余的山贼有所不同,但这场战斗依旧毫无悬念。
    作为一个书生,李岩心里其实是反对这样去做,但作为王争的谋士,他心里不得不支持这样做。
    那个奎爷的声音所有人听的清清楚楚,到了那样的地步,对整个文登营都是个威胁。
    况且王争知道这股山贼会投流寇,放了他们就是壮大将来的敌人,所以这样做对王争来说是正确的选择,此行也将会一劳永逸。
    不过这对李岩而言却是两难抉择,所以他才会一声不吭,完全让王争自己来决定。
    李岩和红娘子一个为此事烦恼,一个还在憋闷生气,但看一看王争的神色如常,禁不住心中赞叹,好像发生了什么事他都能从容自若。
    王争起身慢悠悠的朝船头走去,看起来确实是没有被几天前的那件事影响到什么,李岩则是沉默的坐在原地。
    谁也不知道,王争站在船头时望向杞县,眉间细微的动了动。
    红娘子柳眉竖起,老是觉得这口气咽不下去,气势汹汹的朝王争大步走去,护卫在王争身侧的一个队官毫不犹豫的上前阻拦。
    不料,红娘子根本不吃这套,猛地一个燕子翻身便轻轻松松的从那哨官手臂上翻过去,又来了一个仙鹤独立,已经是距王争不远。
    那队官一脸懵,硬生生看着红娘子轻盈的从自己手上跃过去,这女人身子是面条不成,怎么能如此的柔软?
    这可是自己失职,想到这里,队官便准备动真格的。
    队官不再顾及男女忌讳,猛追几步伸手按住红娘子的后肩,发力就要将她抓回来。
    红娘子突然向上一纵,翻了个漂亮的空中筋斗。
    队官只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上了润滑剂,怎么都抓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红娘子耍了个乳燕展翅,到距离王争只有半步之遥的地方。
    红娘子见到王争仍是负手站在船头,气儿就不打一处来,这个人难道是难道是块木头不成,杀了那么多人心里就没有丝毫的愧疚感?
    红娘子气急,纤手紧握成拳,带着风声朝王争挥过去,这次就连董有银和刑一刀都是大眼一睁,握住刀柄正要上前。
    只见王争猛的一个回身,左手稳稳的握住红娘子的小拳头,右手仍是负在背后,一动不动的站在船头。
    “你闹够了没有?”
    王争的话中泛着愠怒,范若海虽然离得远,但还是吓得后退几步。
    其余人也都是噤声,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见王争露出这种神情,怕是真的生气了。
    “你知道你杀的那四百人都是劫富济贫的好汉吗,你就这么杀了,难道不问心有愧吗!?”
    红娘子虽然也被王争的眼神吓了一跳,但还是硬气的喊出这句。
    王争仍是紧紧的攥住她的手,听了这话后冷哼一声:
    “劫富济贫的好汉?那是从前!这次要是不杀,转头他们就会投靠李闯,李闯的部队你们别以为是什么义军,那就是祸害中原的蝗虫。”
    “闯王率领的是仁义之师,你们”红娘子话还没说完,王争却是猛的将她的手撂下,淡淡说道:
    “仁义之师!?”
    “仁义之师可曾传出什么仁义之举吗,我只知道,但凡是闯军所过,境县、村庄无不一空。哼,杀富济贫,说的倒是好听,在本将看来,与那闻香邪教是一样的。”
    说到这,王争回头看向李岩,说道:
    “你们仔细想一想,普通的百姓若是进了闯军,又会是什么下场?有没有真正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落在流寇手里,他们只会成为闯贼为祸中原的工具,所谓的炮灰。”
    李岩听了王争的话,忽然问道:“那将军知道百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
    王争背过身去,轻声说道:
    “百姓真正想要的,是一支秋毫无犯、军纪严明,真正能保卫他们的军队;是几亩田地,几头耕牛,安安稳稳的男耕女织;是再也不受战乱,真正过上太平日子。而不是跟着他李自成,去过那种杀富济贫,朝不保夕的生活。”
    李岩看着王争的背影,惊得说不出话来。
    红娘子也是哑口无言,俏脸上两行清泪徐徐滑落,颓然靠在一侧。
    这时候王争心头一软,转身走上前,粗糙的大手为她轻轻擦拭泪水,眼眸中出现一抹隐藏极深的柔情。
    “不要哭坏了身子,若你还在因为那件事记恨与我,要打要骂,王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红娘子抬起头怔怔看着王争。
    “将军!”
    刑一刀情急之下喊出声,其余的军将也都是围拢过来,王争可不能有闪失,现在宁海几地全都靠着他一个人。
    这时候王争竖起手示意不要再多说,又拿出自己的钢刀放在红娘子眼前,又转头看向李岩,镇静的道:
    “若是你与李公子还想跟着本将干一番大事,就按住这口刀。若是不想,我王争也不胁迫,派人立刻将你们送回杞县,现在还不晚。”
    说着,王争眯缝起眼睛,看向坐在原地的李岩。
    “将军深明大义,原效前驱,共创大业!”
    李岩微微一笑,迈步上前,牢牢的握住刀柄,这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红娘子身上。
    红娘子却抽出背后长剑,这引得周边所有的盐丁与军将皆是齐刷刷的抽出兵器,大有一言不合就上前的架势。
    只见红娘子手中的长剑转了个花,把剑架在钢刀上,紧绷着俏脸说道:
    “我会随你去宁海,看看你治下百姓到底是否如你说的那样过上太平安乐的日子。若不是,再杀你不迟。”
    

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谈
    崇祯十年十一月末的胶东,早已是银装素裹,这骨子里的寒意让人不想动弹,天空中时不时就要飘下雪花。
    宁海州也不例外,在州城内的行人都已经换上了各色各样的衣袄,现在这年头,即使是靖平的文登营辖地,到了夜晚城外也不会有多少人。
    宁海州的城墙早已经过翻修,三面的城门都加厚过,西门处增建了两处望楼,一处角楼。
    夜深人寂,由于太过寒冷,州城内的夜市早早就关了市,此刻城内只有来往巡逻的兵丁与盐丁。
    西门的城墙上,一队十二个文登营的战兵正提着灯笼值守,不断在自己负责的城墙段上来回走动着,警惕的来回察看。
    乌云蔽日,往城内望去,几烛灯火随着兵丁走动的脚步声悠悠曳曳,长街一眼望不到头。
    “什长,这天真冷的邪乎啊!你说这会儿要能吃碗热面,那该多好!”
    小兵说完,叹了口气,不管是望梅止渴,还是画饼充饥,能解了眼前这漫漫长夜的凄清寒冷才好。
    “你小子,在宁海洲吃面还不容易,过了子时换了防,到时候回营吃死没人管!”略微年长的顿了顿,四望无人,继续说道:
    “弟兄们,都给眼睛擦亮了!黄千总可是说过,现如今将军与四哨的兄弟都不在,万万不能漏了一个人。”
    什长说着忽又停住了,他撑着灯笼,向着右拐的一个巷口定定望过去,引得小兵跟他一起紧张。
    “咋的了钟头,没见有什么人,这大冷天的谁出来!”
    尽管现在宁海州十分安稳,长久了守城的文登兵也有所松懈,但身为老兵的什长,这点警觉性还是有的。
    听得前方有动静,这么晚了,夜市也关了很久,还在城中游窜的,不是盗,就是贼。
    当下这什长拔出佩刀,喝道:“出来!”
    漆黑的小巷子里却是真有这么一个人,听了喊话后拔腿就跑,什长也知道这是有贼人出来了。
    正巧巡城的盐丁到了,小头目上前问道:
    “钟什长,方才喊什么呢?”
    一队的巡城盐丁走到眼前,足有二十几人,姓钟的什长顾不得寒暄,指着巷子就喊道:
    “那头鬼鬼祟祟的跑进去一个,怕是什么贼人,快领人追进去瞧瞧,城里可不能出了乱子。”
    小头目嗨一声,还当什么事。
    “钟头你就瞧好吧,这小毛贼当给弟兄们乐呵乐呵,将军治下出了夜贼,这也是少见!”
    钟什长见到二十几个巡夜盐丁抽出刀分头追了进去,这才是放下心来,将目光放向远处,忽的又是感觉不对,屏住呼吸用耳朵靠上女墙。
    “有骑马的来了!”
    几个小兵都是紧张起来,握起长枪听着动静。
    没过多久,果然是一人骑着马跑到了西门前,这人分外的熟悉,钟什长擦眼睛一看,这不是跟着将军出去那四哨的人吗。
    “快回去!快去通报黄千总、邓千总、高千总,将军回来了!——”
    钟什长踹几脚白痴一样的小兵,他们这才是反应过来,欣喜的狂奔下城。
    丑时,方才还是万籁俱寂的宁海州城忽然热闹起来,城内的几个千总几乎都被惊动,就连将军夫人都带着将军府的一干人等迎了出来。
    一队队的盐丁从巡检司衙门走上街,用身体拉起一条直通将军府的长路。
    远处千把人的队伍越来越近,众人看的仔细,真是出去的人都回来了,看将军的表情,估摸着这次是满载而归!
    空寂了将近两个月的将军府正堂在这晚又是人头攒动,得知王争回来的消息,盐丁大小头目,文登营的军将以及州城军将纷纷前来接风洗尘。
    王争来者不拒,先与段天德、董尽孝等州城的军将寒暄几句,又送走了钱金贵、郝思成等商户士绅,最后才朝黄阳等人问起这两个月州城的大事小情。
    这两个月虽然王争离开了,但州城事务有黄阳与管清天等人一起管理,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
    宁海盐与青盐已经成了一条流水线,先在州城外的磁窑做好木盒与瓷罐,拿到各个盐场封装,最后运往济宁城哄抬变卖,银子是流水一般的挣回来。
    将满桌子的文案放到一边,王争问道:
    “养马岛怎么样了,可还有倭寇与海盗登岸骚扰?”
    黄阳出列,抱拳说道:
    “回禀将军,前些时间是有小股海盗登岸,被盐丁剿灭后就再没有过了,不过近来远远的老是传回来炮声,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嗯,派人到养马岛告诉牛平亮,让他亲自护送工匠老师傅去赭石矿考察,若是出了意外,拿他是问。”
    李岩静静的站在一旁,听王争有条不紊的发布各种命令,一个个军将接了令后退下去执行,加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心中已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管清天是最后一个,等他抱着一摞子文案走出大堂时,外头一声响亮的鸡鸣,李岩朝外看去,竟然已是到了天亮。
    “李公子看了快两个时辰,觉得宁海洲城如何?”
    在这大堂之上,王争说话虽然仍是温和,但李岩已经不能再如同船上那样随性而待,到这里就有了上下之分,当下躬身行礼道:
    “将军处理事务有如行云流水,李岩佩服,料想红姑娘也是如此。”
    李岩说完这话后王争却并没多说,仍是静静等着,若就只说了这么点,那他可就不是李岩了。
    果然,李岩还是有话没说完。
    “不过依小生看,将军还并不没做到让所有人都有地可种,‘水’虽然敬佩‘舟’,但‘水’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王争若有所思,点头道:“你继续说。”
    “乡绅们虽然表面上恭恭敬敬,但内里怕还是对将军身为武人存有鄙夷之心,万一到了紧要关头,暗地用点小动作,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正常的参将就连本城军将都难以统御,哪还敢与乡绅文士作对,李岩说完话后就是看着王争的反应,但他并没从王争的脸上见到一丝犹豫。
    他索性走到正堂的胶东地图前,指着宁海州与文登,说道:
    “其实,将军如今说一不二,要在宁海几地做这些并不难,还得看将军有没有那份心。”
    

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渐进三步走
    “哪份心?”
    李岩话中有话,王争也是微眯起眼睛,盯着他一字字的说道。
    李岩回过身,仰头道:
    “将军曾与李岩说过,想要开创一番大业,那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仅仅是所有兵丁还不够,要将治下的所有人或物,都彻底变成您的。”
    说到这里,李岩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而这所谓的根本,就是‘百姓’。”
    “唐太宗有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现如今的朝廷已是内忧外患,中原各地有着大批的水源等着将军采用,决不能让流寇占了先机!”
    王争点点头,这方面其实他早就在想,只不过手中只有一个管清天,而管清天擅长的只是出出小主意,帮忙处理政务之类。
    事关重大,王争苦于没有通晓此理的人才,心中的想法也就一直不能和人去说。
    李岩负手几步走到地图前,单手指向济宁方向。
    “将军打通了济宁的盐路,何不趁此机会彻底打通宁海贯流山东的商路?这样一来,使得整个山东的皮革、猪牛骡马、铁器、瓷器、衣物都可以运到登州府,货物流通,则可带来更广阔的收益。”
    管清天、黄阳两人走进正堂,管清天朝王争行礼后又是拱手道:“久闻杞县李公子素有大才,今日一见,方知传闻不虚。”
    李岩也是礼节性的揖身道:“管师爷见笑了,作为将军的左膀右臂,您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管清天也被这话说的浑身轻飘飘的,确实,在李岩来到之前王争几乎所有的文案工作都是交给他去做,头一号的文人。
    李岩来到后虽然心下略有不爽,但也知道自己阻止不得,适应就好。
    李岩并没在意管清天想什么,继续有条不紊的说道:
    “打通济宁的商路还只是小钱,受益最大的是本地商户而不是将军。但这只是第一步,只有捧起商户来压制地主士绅,接下来李岩要说的,才能贯彻实施,将军应该也明白,这是非做不可。”
    王争沉默片刻,沉吟道:“李公子继续说,本将在听。”
    “现如今,山东经历了这么多的动乱,人口锐减,本身已经是非常的虚弱,即便是富庶的济宁,市场消化也同八闽、江南等地差的太远。”
    说着,李岩转头看向王争:
    “将军也清楚,山东的富户人家主要集中在运河两侧,也便是济宁、临清、德州这些地方,距离登州府太远了。”
    “况且沿途不似登州府一般靖平无事,小盗小贼如皮癣一般祛之不净,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想要发展陆上生意,实是难如登天。既然难,何不换一种捷径?”
    李岩含笑看着王争,王争握紧手,忽然起身说道:“你是指水路?”
    见得李岩点头,管清天皱眉道:
    “李公子,水路确是简单高效,但郑家那黄口小儿曾与将军有嫌隙,怕不是那么容易运出去的。”
    李岩哦了一声,他才来一晚,这件事倒还真的没听过,看来稍后要仔细打听一番了。
    王争挥手道:“好了,李公子说的本将心里已经有了打算,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还不着急发展水路货运,接着说说第二步。”
    黄阳凝神看向李岩,这个人的思维简直太过敏捷,就是他还有些跟不上,更别提董有银、黑子与高亮那些老粗,来了怕也是一脸懵。
    李岩也是这样认为,他方才说起水路货运一事也并没有想现在实施,只是想让王争心里有这个想法,这是很重要的。
    李岩在地图上花了几个圈,说道:
    “第一步若是顺利,济宁等地沿河的商路就会被打通,届时,大量的货物会流经登州府。所谓商户如云而来,流水而走,正是如此。”
    李岩微微一笑,仿佛什么事都考虑周全,侃侃说道:
    “本地一蹶不振的商户市场可以借此时机趁势而起,地主士绅也就多了个敌人。商户自知,他们的利益与将军的政令息息相关,则能成为互相帮衬的朋友。到了那时,就可以顺利的迈出第二步,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黄阳一直在听,忽然问道:
    “既然如此,那些乡绅怎么会让你如此安稳的打通商路,放任自己的第二个敌人做大?”
    李岩看向黄阳,微笑道:“黄千总多虑了,此乃大势所趋,仅凭宁海本地的乡绅是挡不住这股浪潮的。”
    黄阳凝思半晌,似是明白过来,说道:“敢问李公子这第二步,究竟是如何去做,在下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