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扫明-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口刀前后插在马爷身体里,随着一道道“噗噗”声,马爷手中的刀无力掉落在地上,整个人仰面朝天栽倒下去。
    死亡的一瞬间,马爷似乎见到了齐王登极,威服四方的那一刻,竟然是笑着离开的。
    一里之外,凳子看着近在咫尺的大顺军追兵,只能是拍马狂奔,因为对方足有十几人,又都是最为骁勇之辈,回头就是送死。
    说到死,凳子何曾怕死?
    可他要是死了,马爷他们那些好兄弟岂不是白死了,凳子要将这个消息告诉刘国能,甚至要当面告诉齐王殿下。
    大顺贼兵,必杀之!
    “跑,老子叫你跑!”
    对方人多,马匹似乎也不是很弱,一人双马,很快就追到凳子屁股后头,看着张牙舞爪的追兵越来越近,凳子愈发的情急起来。
    忽然间,远远的传来一道喝令声:
    “骑兵队,放!”
    “砰——!”
    紧跟着,一阵脸面不绝的巨响传出来,凳子下意识钻到马腹下面,对方竟然也有几个反应迅速的逃过一劫。
    其余的大多数人都被直接射成了筛子,“噗通噗通”的栽落马下,可幸存的那几个并不见得会有更好结局。
    他们才起身,想要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就听到远处又一阵喝令声。
    “骑兵队,杀!”
    在这几个大顺军骑兵最后的印象中,赫然见到动辄上千的齐军骑兵成群冲来,前排的人手中拿着三眼铳,直接朝他们当头砸来。
    随着一阵短暂的搏杀,这些人无一例外的步了方才那些人的后尘,只不过,他们的死法要更加凄惨。
    

第五百五十六章:阵前叙旧情,首功夺潼关
    在这些骑兵身后,齐军的方阵步整齐划一的行进过来,无数骑兵从两侧呼啸而过,无一例外,这些骑兵腰间都挎着三眼铳,手里都提着钢刀。
    见到熟悉的旗帜后,凳子激动地留下了眼泪,赶紧上前下马行了个军礼,哭着喊着:
    “主将,卑职无能,擅自脱逃,请求责罚。”
    “怎么了凳子,你慢慢说,贼人来的是不是主力!?”刘国能在马上拉起凳子,替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安抚道:
    “本将这不是带着大部队来了,到底发生什么事?”
    凳子哽咽不已,良久,方道:
    “是,是主力,千真万确,至少有几万人!”
    “主将,马爷、勇子、顺哥,我们整个什的好兄弟,他们为了让我离开报信,都死在这些贼人的手里了,一定要为他们报仇!”
    听到这话,陈永福脸色黯淡下去,说道:
    “好样的,都是好样的,没有辱没了咱们齐军的威名!”
    刘国能更是大叫出来的好,转身抽出刀,正欲下令的时候却好像忽然想到什么,转身问道:
    “小子,还能杀贼吗?”
    “能,杀他个够本!”
    凳子擦擦眼泪,不服输的站起身,看见他这个样子,刘国能大笑着说了声好,心道齐王麾下的兵,果真是没一个孬种。
    他重重拍下凳子的肩膀,回身怒吼道:
    “外出巡哨的弟兄们惨死在这些贼兵的手下,咱们怎么办?”
    齐军将士毫不犹豫的喊道:
    “杀,杀他个够本!”
    “对!杀两个还赚一个!”
    大顺军的步卒正在前进,但没过多久,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却是先行去截杀齐军探马的骑兵队争先恐后,狼狈不堪的跑了回来,就好像后面有狼群在追赶一样。
    让人意外的是,对方骑兵并不只是在一味追赶,前排的人都抽出三眼铳远远射击,虽然马上颠簸准头不高,但却能造成非常沉重的士气打击。
    王栋连忙让人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得到了一个十分不愿意相信的消息。
    就在前不久,齐军至少出动了一千多名骑兵,装备着三眼铳、钢刀,还有比大顺马队好上太多的精制锁子甲冲了出来。
    大顺军的马队这次真正是一触即溃,其实还没接触,就已经被对方三眼铳打击的找不着北,死伤倒是小事,主要还是因此造成的恐慌。
    不少大顺军马兵的坐骑听见前方震耳欲聋的巨响,说什么都不再愿意前进,不少人强行催赶的后果,就是让自己的坐骑尥蹶子摔下来,被紧随而至的齐军骑兵踏成肉泥。
    “快列阵!”
    王栋惊心胆裂之下,立即下命令布置防御。
    但是这个时候,所有大顺军的兵将都张大嘴看向前方,随着第一缕阳光缓缓照射到地面上,漫无边际的齐军军阵轰隆隆踏了过来。
    中军处陈永福一挥长刀,大吼道:
    “砰砰砰砰——!”
    齐军布置在阵后的千余名火铳手早已端平鸟铳等待多时,听到命令后,立即放出一轮齐射。
    这次齐射并不是三段击的轮番施放,而是疾风骤雨一般的铅弹齐射,阵前大顺军那种残旧的盔甲根本无法抵挡。
    虽然造成的伤亡不多,大约只有一百来个,但却使得对方军心浮动,甚至不少后队的人已经开始丧失抵抗意识,开始接连溃逃。
    “上斧枪,锥形阵,破敌!”
    刘国能大叫一声“射的好”,他喊着下令后寸步不停当先冲去。
    陈永福向刘国能做出个放心的手势,自己作为副将行进在中军,这是为了防止主将有所不测,仍然有人指挥军队必要的措施。
    数万齐军兵士听到各自将官的命令后,经过简单变化,立即变成一个锥子状阵型,手持斧枪,趁对方还没有从齐射中回过神来,狠狠朝没有布置完全的大顺军阵中撞了进去。
    大顺军前面的步卒拿着多是卫所粗制滥造的制式长枪,所谓一寸长一寸强,齐军早就配备的西式斧枪,此时便显现出在战斗中的绝对优势。
    兵士们能戳到敌人,而对方却根本碰不到自己。
    刚一接触,大顺军的前阵便是宣告破裂,人仰马翻的被冲出钢刀和长枪的齐军将士紧随而至,两方随即展开惨烈的厮杀。
    “王小子,你若是降了我齐军,此时还来得及!”
    王栋这个人刘国能认识,崇祯二年他作为闯塌天参加荣阳大会的时候,这小子已经是老闯王高迎祥手底下的闯将,和李自成是同辈,没想到十几年过去,反倒成了下属。
    不过话说回来,刘国在农民军中时就已经是威望极高的闯塌天,降了王争后眼下又是河南的一省主将,其实说到底,他从未将李自成放在眼里,更别提这个王栋。
    其实要真说的话,刘国能觉得张献忠比李自成更有才能担当闯王,不过现在这些都无关紧要了,他和昔日揭竿而起的兄弟们已经成了不共戴天的仇家。
    经过这么多年,刘国能已经彻底融入到齐军这个大集体中去,为将士们的开心而大笑,因他们的阵亡而震怒不已,并且对当今齐王王争极为的敬畏。
    之所以还会出言相劝,那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话喊出去做个了解罢了,其实以刘国能对王栋的了解,他是绝对不可能投降的。
    不出所料,王栋听到后直嘿嘿冷笑,愤怒的骂道:
    “闯塌天,亏你还是荣阳十三家的首领之一,老子当初还曾尊敬过你,没想却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你残杀昔日兄弟,只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羞吗?”
    刘国能这个时候已经来到王栋的眼前,听到这话并没觉得自己理亏。
    “王小子,你与咱家齐王殿下同姓,就为的这个,本将才奉劝你几句,莫要在做无畏抵挡,让弟兄们死伤更多。”
    说到这里,刘国能脸色沉了下去:
    “你以为他李自成就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残杀兄弟吗,去问问袁时中,小袁营是怎么没的,去问问蛟龙,罗汝才是怎么死的!?”
    “还有窜天猴、盛天王他们,都是怎么不明不白死的?有脸和老子提这些?”
    刘国能呵呵笑了一声,继续说道:
    “王栋,我告诉你,现在老子最不后悔的,就是早日脱离那劳什子的义军,什么兄弟之间的情义,全都是扯蛋!”
    “本将耐心有限,最后再问你一句,齐王仁义,你降还是不降?”
    

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讨逆贼,大势所趋
    “王兄弟,在下原本是官军,与你们八竿子打不着,几日前还起了冲突,但如今却也要放下个人仇恨,在这里说句公道话。”
    “齐王胸襟广阔,齐王文武韬略,世上无人能及,若是王兄弟归顺,齐王定会加以重用,改日建立新朝,封候拜将,也不是没有可能。”
    接这番话的人谁都没想到,居然是前几日被王栋戏耍一番的原朝廷河南总兵陈永福,王栋纳闷的看过去,实在没想到会是这个人。
    正当他绞尽脑汁想知道这家伙打什么主意的时候,却听陈永福继续苦口婆心的劝道:
    “当今天下,齐王已占其六,我齐军兵强马壮,战将如云,兵将皆不畏死,幕僚府文吏近千,俱有实才,已是无人可出其右!”
    “大势已矣,王兄弟,本将摒弃前嫌与你交心,是看你有些才能,何苦跟着李自成去送死?”
    只是谈话的功夫,战场上形势却是千变万化,随着太阳的逐渐升高而逐渐清晰明朗。
    闯军和齐军人数不相上下,按理说,两方就算不是势均力敌,闯军也不会如此快的败下阵来,且战且退应当也能做到。
    但面对齐军凌厉的攻势,他们却根本抵挡不住,只是一个冲锋便迅速溃败下来,眼下已是无可抑止的四散退回关内。
    王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原本信心十足的夜袭,此刻却变成对方夺关的天赐良机。
    齐军手中拿着的兵器大部分人从未见到过,尖头似矛,单论长度就已经比大部分闯兵手中的卫所长枪要更长。
    除此之外,这种兵器的侧身还有装配有小斧,若是对方甲胄轻薄,就算不去刻意劈砍,无意识的刮在人身上也会带出一片血肉,伤害非常高。
    这种斧枪齐军早在数年前偷袭赫图阿拉的战役中便是使用过,当时驻守在城内的兴京将军率清军出城阻挡却被齐军杀的大溃,余者落荒而逃。
    其实早在王争普及全军之前,斧枪在几十年前的西方,就已经逐渐替代长矛和长枪,成为新式陆军的制式兵器,这不过是为了跟进时代的举措罢了。
    毕竟,如今的战争,虽然还是以近战为主流,但却已经在向近代化迈进,早不再是流贼和满清乱哄哄的集群冲锋那样无脑。
    野蛮人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真正明智的指挥官,都会跟进火器时代的潮流,将最先进的兵械装配到一线军队,用无懈可击的阵型击退野蛮人的进攻,甚至是歼灭他们。
    眼下,由于时间原因,刘国能所率领的河南军还并没有装配最为现今的遂发枪,仍然使用大规模的火绳枪,很不方便。
    由王争亲自率领自南京出发的禁军,根据在安平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图纸和书籍,已经加班加点的赶制并配备了世界上最较为先进的遂发火器。
    禁军火器营的火炮也已经加装了准星和照门,骁骑营增设了火枪骑兵这个新兵种,一旦遇到满清军队,定然会予以迎头痛击。
    尽管方才陈永福说的话多多少少有些夸张成分,但王栋心里明白,真正算起来,在南京监国的齐王,不仅占据了正统之名,麾下齐军战力真的是不低。
    前段时间,原明廷总兵高杰忽然在湖广的襄阳一带起事,说是响应南京的鲁监国朝廷号召,诛杀大顺逆贼,一时间竟然得到了湖广内部的积极响应。
    原本高杰是在潼关和大顺决战的几大总兵之一,前方兵败如山倒,他头也不回的一直跑到江南才停下,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落水狗的角色,竟然也能得到当今齐王的支持而东山再起。
    本来大顺已经占领了湖广的大部分地区,并且简单建立了地方政权,但高杰起事之后打着南京鲁监国正统朝廷的旗号。
    高杰在襄阳府起事后,原孙传庭部下,秦军系将领左光先在长沙起事。
    随之起事的还有陈永福好友,原明廷总兵,被李自成封为黄州制将军的徐成虎,他在黄州声称讨伐大顺,奉鲁监国朝廷为正统。
    原靖州总兵,被李自成封为制将军的董正贤,与左光先为莫逆之交,听闻齐王争率齐军一统江南,尊奉鲁王监国之后,当即诛杀大顺靖州节度使与一干官员,宣布归顺南京鲁监国朝廷。
    原永州参将能翔、靖州游击赵正武、施州卫指挥使程山坳等等一百二十余名原明各地将吏,在几日间相继宣布归顺南京鲁监国朝廷。
    各地原本投降大顺的明军将吏纷纷倒戈,算上那些筹谋已久的士绅和豪强,湖广很快就成了一片倒旗易帜的场景,就和当初闯王李自成率大军南下的情形如出一辙。
    一时间,文武倡议奉天大元帅王争的讨贼檄文传遍天下,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就连云贵土司方面都有许多忠于朝廷的势力积极响应。
    大顺正在以一种常人难以觉察的速度飞快崩塌,就连陕西内部都有些许异动,尽管很快就被李自成留在西安的守将平定,但这些事说明了一个道理。
    王栋不是傻子,他都明白,许多归附大顺的人都是望风使舵之人,稍微有个动向,就立即投奔了南京朝廷。
    历史上清军入关也是如此,真正能战到最后的,其实还是原本征战的各路农民军,如今南京鲁监国朝廷占据华夏正统名义,又是如日中天,大部分人投奔过去根本不会多犹豫几下。
    但现如今前有闯塌天,后有小袁营等人,就连不少农民军的将领都有些蠢蠢欲动,觉得李自成不再像是能成大事的人,王栋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跟着李自成完全因为他是高迎祥之后唯一能继任闯王的人选,在各首领中表现突出,但事到如今,李自成却愈发让他失望。
    可以说,李自成在和王争多次的较量中,从未获得一次胜利,三围开封,次次都被人家打的头破血流,归德会战一败涂地,又逐渐丢失了整个河南。
    听说进入北京城后,李自成又在拷掠助饷,将北直隶搞得鸡犬不宁。
    原本在中原地区提起大顺,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唱着迎闯王的歌谣,争相燃放爆竹前来欢迎。
    可现在两个月不到的功夫,大顺军丧失民心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根本不是一个建立新朝的君主应该做的。
    王争甚至只是在南京发布了一篇檄文,就使大顺成为天下军民共同讨伐的弑君逆贼,这是什么力量,只能说是真正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没有人会和大势过不去,更何况齐军又不是清虏,王栋当初参加义军的任何名义都找不到,他扔下手中已经豁口的腰刀,叹口气:
    “别打了,降了吧。”
    

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养
    其实周围剩下的一些人都已经不剩下什么心思抵抗,因为两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对方拿出那个兵器大部分人都没见过,就算有心抵抗也根本不知从何打起。
    斧枪又长又尖锐,戳刺劈砍起来就连东虏重甲都能破防,正面冲击之下,也就只有训练有素的女真八旗敢硬抗,这些只有最基本甲胄的闯军遇到了无非是个溃败的局面。
    “叮叮啷啷”
    兵器不断被残余在城外的闯兵扔到地上,琳琅满目的聚了一大堆,长枪腰刀,甚至是斧钺勾叉样样都有,看的齐军兵士目瞪口呆。
    齐军的骑兵蜂拥进入潼关,后面跟着大批手持斧枪的步卒,大家争相登上关城,将上面飘扬的顺子大旗扯下来扔到关下,再把“王”字蓝底黄龙大旗插上去。
    崇祯十七年八月八日,陈永福率先锋南洋兵抵达潼关,守将王栋率大顺兵出城迎击,陈永福与之战,小挫,南阳兵溃,坐骑被掳。
    八月九日,齐军下辖河南军主将刘国能率五万河南兵抵达关下,激战一夜,生擒大顺守将王栋,威逼利诱之下,王栋率大顺军降,陕西大顺余部震惊。
    两天前,也就是陈永福率先锋抵达潼关的前一天,一支规模浩大的兵马行进在北直隶境内,为首一人,身披金色全身铠甲,身后跟着几排顶盔披甲、虎背熊腰的大将,身上都顶散发着浓重的杀气。
    这支大军分为两股,前面打头那十万多人的部队装备精良,头上带着玄武盔,人人都是红色的全身罩甲。
    兵士们手中的虎枪垂直地面,徐徐如林,除了手中紧握的精钢虎枪以外,小腿处还绑着短匕,后背挎着斧枪,端的是武装到了牙齿。
    这最前面那股,就是王争亲自率领的禁军。
    但凡能入选到禁军之中的,每个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骁勇之辈,行进途中依然保持着严格的阵型,分成数列。
    最外围是刀盾兵,里侧才是虎枪兵,最中央则保护着辎重兵,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名腰间系有腿裙的将领走在队列外,专门负责指挥和约束。
    外面的刀盾手负责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都是精挑细选,体力过人之辈,左手持着足有半身长短的大盾,右手则拎着比一般明刀稍微长一些的齐刀。
    刀盾手身上就只有这两种攻防兵器,但盔甲却比大部分兵士厚重不少,膝盖和手臂都有专门护卫关节的铁片。
    这样一来,虽然厚重许多,但却大大增加了防御系数,考虑到将士们体力的因素,一路过来直到穿过整个山东,这些装备都由护卫在阵型最中间的辎重队统一运送。
    进入北直隶境内后,王争才下令进入战备状态,将重型的器械分批下发到军中。
    一路过来,迎接齐军的都是屈膝投降和卑微出迎,无论那些尚未表态的前明文武官员,还是被大顺封到各地的官员,几乎都没有任何抵抗。
    王争骑在马上,时不时去看一下自己身后的大军,许多人看见齐王目光扫视过来还以为是在巡视军纪,都是自觉的挺直胸膛。
    殊不知,王争其实只是有些沾沾自喜。
    看着自己身后这支强军,还有如今这般基业,就像园丁看着栽种的花花草草终于长成参天大树一样,都是自己一点一滴奋斗而来。
    没过多久,王争的脸上便又是严肃下来,好不容易走到能和多尔衮、李自成争夺天下这一步,自然不希望前功尽弃。
    董有银指着远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的城桓,兴奋地说道。
    “王爷,前方就到了永清地界,按以往的规律,再走不久,又要有人前来迎降了。”
    邓黑子拍了拍腰间的佩刀,颇为嗟嘘的叹息一声:
    “唉,到现在俺老黑也没寻到一个中意的婆娘,要是一不小心战死了,可就连个后人都留不下来了。”
    听到这话,高亮锤了他一拳,笑着说道:
    “黑哥,你可比我厉害多了,咱都没死,你怎么会出事,别瞎想!”
    邓黑子抿抿嘴,正要说些什么,却见王争回头一样锤了自己一拳,顿时夸张的“哎呦”一声,好像受了什么严重的伤。
    “你小子,平日里就是胡思乱想!”
    众人嘿嘿笑起来,王争又是说道:
    “这样,等打赢这一仗,你们几个还没有成亲的,都说出一个中意的女子,无论大家闺秀,还是名秀名芳,本王都为你们做主!”
    “不过可别说那些什么公主郡主的,到时候本王可不理你!”
    邓黑子一听这话,当时就急不可耐的大喊起来:
    “俺邓黑子拜谢齐王了!”
    董有银听到这话,心道自己一直都想娶房小妾,奈何家里黄脸婆看得严实根本没机会,当下他眼珠子一转,小声附耳问道:
    “王爷,你看看俺,能不能也给指过来一个?”
    这声音虽小,但周围的邓黑子、黄阳、高亮,还有刚刚进入五大战将叙列的秦良士都听得清清楚楚,顿时便是嘲笑过去,都说董有银是吃着锅里的,看着碗里的,一个十足的色痞子。
    “娘的,这嗓门真是害人。”董有银嘀咕一句,见心思败露,但这厮没什么不好意思,反而嚷嚷起来:
    “起开起开,你们懂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人生在世,顶天立地,有个三妻四妾的不是很平常吗?”
    “哎呦,可以啊你小子,说话都变味了!”邓黑子笑骂道。
    本来董有银也就是个不识字的泥腿子,但多年军中强制性的苦读下来,倒也是学会了不少斯文人说话的用词,看着粗狂,但多少也算是读过书的人。
    其实别看现在齐军上下将领们都在开怀大笑,但暗地里为了这次出征,谁都没少用功,齐军自成军伊始就有日读的规定,多年下来,这也就成了习惯。
    所以在齐军内做到高层的人,除了要有卓著的军功以外,认识的字还有读过的书,一样都不能少了。
    虽然比不上士子文人,但起码不会再被说成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狂武夫了。
    这件事起初很多人都非常抵触,但王争带着高层将领亲自读书识字,并且有强制性的军规下来,军中每个月都有一次考校,不合格的人会被记过一次。
    邓黑子颇为无语,顿足骂道:
    “这厮的脸皮真他娘比城墙还厚!”
    王争摆摆手,含笑问道:
    “行,有银,你想要个什么样的?”
    董有银大喜过望,在马上抱拳说道:
    “王爷,这次是你指婚,咱家那个黄脸婆怕也是不敢管了,就要个屁股大的洋婆娘,他娘的,这帮妞脑壳居然金灿灿的!”
    秦良士没晋升上来的时候觉得这些大将个个都厉害非常,异常尊敬,现在却逐渐代入到第五大将的角色,尊敬之余,也有了自己的城府,微笑问道:
    “昭勇将军,为什么非要洋妞,这事可不是听你第一次提了。”
    董有银用看着鬼的眼神看向秦良士,说道:
    “这你还不知道,屁股大好生养啊!”
    “再给俺多生几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将来都要替齐王打天下!”
    

第五百五十九章:云、贵、四川割据
    邓黑子不以为然,说道:
    “等你儿子长大了,就是替齐王管好这个天下,咱们早就跟着齐王打下来了,哪有他的份哟!”
    听到这话,董有银倒是细细思索一下,回味道:
    “说的也是,等俺儿子大了,确实这天下也就是在齐王手里了。”
    王争摆摆手,虽然开怀笑起来,却也是摇头道:
    “唉,本王只希望能亲手结束这个乱世,还天下百姓一个安稳富足的生活,至于其它的,暂时没想那么多。”
    这番话说完,高亮、秦良士几人脸色都暗下去。
    确实,眼下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三十万齐军大举北上,就好比三百年前明太祖北伐,意义相同,时势却不同。
    当时朱元璋的主要敌人都已经被消灭,北伐只是为了统一,消灭元廷的举措而已,但是此刻王争面对的局面,却是危机四伏。
    仅仅眼前就摆着两个不可忽视的角色,李自成和多尔衮,力量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张献忠在四川死灰复燃,仅靠左良玉已经无法制衡,几个月后其建立大西割据四川的形势,王争已经无力阻拦。
    还有云贵两省的土司,其实只有半数上表尊奉南京鲁监国朝廷,其余大部分都在互相趁乱攻伐,就连沐国公府都撕毁了南京鲁监国朝廷的册封诏书。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这次北征还是迫不得已之举。
    王争不能让多尔衮得逞,就这么顺利的入主京师,如果齐军不横插一脚,在北方的进程发展很有可能会和历史上一样。
    李自成虽然会就此溃败下来,但吴三桂会在两面为难的抉择中,开关投降满清,到时候面对已经成势的满清,显然更加难于现在三方争鼎的局面。
    之所以说迫不得已,那是因为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统一下来,比如云贵两省,还有在四川搅合的张献忠。
    眼下吴三桂已经投降,了却一个心腹之患,但李自成的大顺,关外由多尔衮率领的满清都在虎视眈眈,甚至大同的姜襄,还有宣府的唐通等九边重镇,都没有明确表示归顺鲁监国朝廷。
    南方此刻的好局面,一不留神就会满盘皆输,被彻底破坏掉,任重而道远哪。
    王争刚想到这里,就见到远远跑来三十几骑,打头一个人穿着原明廷参将的衣甲,周围则紧紧跟着一圈禁军骁骑。
    这些骁骑都把手握在兵器上,虎目凝视,似乎只要眼前这个将领一有异动,他们立刻就会一拥而上,将其斩杀在马下。
    “末将陈立成,参见齐王殿下!”
    众人都收起方才说笑的情绪,正色看向这个将领,王争也是上下打量一番,淡淡问道:
    “陈参将,身为朝廷武将,投贼求荣,你可知道是什么罪名吗?”
    闻言,陈立成满头大汗,觉察到周围淡淡的杀气,就连头都不敢抬,下马再拜,恳切道:
    “卑职一时利欲熏心,蒙蔽了双眼,还请齐王治罪责罚!”
    “哼,责罚就不必了。”听到这里,陈立成大喜过望,正要说些什么,却听王争继续说道:
    “听说陈参将有个八岁的小儿子,这样吧,正好咱们在历城的军校还在招人,就破例让你儿子进修一番,如何?”
    陈立成支支吾吾半天,一时倒是回答不上来。
    早就听说不少归附南京朝廷的大顺将领都有儿女去历城军校进修,他也知道南京朝廷这么做的用意,无非是对他们这些前后投降的将领不放心。
    毕竟自己这些人可都是在大顺北伐京师的时候,毫不犹豫投降过去的,眼下三十万齐军北征,意欲扫清贼虏,收复京师,自己再投奔过去,确实有些三姓家奴的意思。
    这历城军校正经的讲堂他们这些人的子女是进不去的,据说专门配备了一整套的院落,名为进修,实为洗脑和监禁。
    一旦哪个人有异动,儿女立即就得是个身首异处的结果。
    陈立成十分佩服王争的文韬武略,他还听到一些小道消息,齐王麾下有个谍报司,就如同前朝廷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一样,耳目众多,经过多年的发展,情报网早已遍布天下。
    若是归附过来的哪个人稍有想法泄露出去,莫说在历城的子女,就连自己本人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消失。
    当今齐王想杀个人,需要理由吗?
    “陈参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齐王是为了你们的子孙着想,怎么,你竟敢不识抬举!?”
    董有银忽然吼出一声,直接把陈立成吓得浑身一颤,立即叩头说道:
    “齐王大恩,卑职永世难忘,定鞍前马后,齐王马鞭所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立成已经表态,他身后跟来的永清知县、固安守备、东安游击等人便立即跟着下马跪拜,皆愿以子为质,为齐王效死。
    王争虽然明白这些人不一定心里十分愿意,但虎毒不食子,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任何选择,想不绝后,今后就只能跟着自己一条道走到黑了。
    崇祯十七年八月八日,大顺制将军、前明永清参将陈立成,率永清、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