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庄子的故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般情况是,只要向对方示弱求饶,对方也就放过你了。求饶不行的话,再以实力将对方赶走。战场上的情况就是这样,逃命才是主要的。可这次遭遇的却是一个千夫长,一个打了败战还想着军功的贪心之人。他们见韩国骑兵没有追来,命保住了还想着军功。
青儿将护法士们的尸体拖到一起,想把他们埋了,不让野狼给吃掉。
此时的齐国是战败国,暂时还不敢前来打扫战场。韩国骑兵偷袭齐军大营后速速回营了,也不敢打扫战场。所以!此时的战场成了真空地带,没有人敢来靠打扫战场发横财。
青儿不相信叔公逃走了而没有去找她,一定是叔公死在了别的地方。
想到这里,青儿又开始往回找,往齐兵追来的方向找。心想:叔公一定是追杀齐兵去了。
此时!已经到了下午。青儿已经两天没有吃了,可她一点也不知道饿,也不知道累,只知道找!再找!一定要把亲人找到!
“叔公!叔公!叔公……”她在心里哭喊着。
此时的她!已经没有眼泪了,泪水已经流干。
凭借着坚强地意志,又往回找了有七八里地,一路之上没有战斗过的痕迹,她又找了回来。她还是不敢相信,又往叔公送自己躲藏的地方找去。
离开主战场不远,她发现了一路血迹。她的心又揪了起来,以为是叔公流下的血。追了有一里多地,血迹越来浓。最后!终止在一匹死了的战马身上。原来!这条血路是战马流下来的。
在战马的旁边,青儿发现,有一个血人滚在一边的样子,把草丛都压倒了。
“叔公!叔公!叔公!……”
青儿又哭喊了起来,顺着血人走过的路,一路找了过去。到了小河边,血迹没有了。她想也没有想,蹚过了小河。
过了小河,在河岸上,她又发现了脚印!追寻着脚印,走了不到两里,终于看到了那个蹚过小河的人了。
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叔公。
“叔公!叔公!叔公!……”
青儿扑了过去,把叔公的头抱起来摇晃着、哭喊着。
叔公的身上到处都是伤,到处都在流血。不过!都不是致命的伤。只是!由于受伤的地方太多,流血太多又没有及时包扎。加上又走了这么多路,他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在青儿的摇晃下,叔公慢慢地醒了过来。叔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低声地说道:“他们都死了!死了!”
随即!又变了脸色难过道:“护法士们也都死了!一个都没有活!我也要死了!我老了!照顾不了你了!青儿!你长大了,以后要自己靠自己。青儿!不要靠别人,要靠自己!不要靠你祖父!他只会给你带来灾难!他的仇家太多,想杀他的人太多!青—儿!”
叔公的声音又低了许多,也开始断断续续。
“不-要-怕!走出-战区,任何诸侯国都不杀-女人和-孩子,不要怕怕怕……”
叔公说完最后一句话,脖子一歪,身子软了下去。
“叔公!叔公!叔公……”
青儿用尽最后力气,喊了出来。
随着那一声哭喊,她的嗓子出/血了。
从此之后,她的嗓音变了。但她的面貌并没有变,她胳膊上那一道为了庄周而划破的伤还在。
第125章 我没有家
在战国时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怎样,战争期间是不杀女人和小孩的。女人可以生产人口,而小孩可以慢慢长大,吃得又少又不知道仇恨。
而对待战俘就不一样!
如果在丰收年间,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他们,战俘是可以免死的。要么放回,要么整编成为自己的军队。要么就是成为奴隶……在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俘虏的时候,又赶上荒年或者庄稼青黄不接的季节,俘虏的命运只有死!
青儿醒过来,躺在一户人家的炕上。
一个很老很老地老妇,站在床前看着她哭泣。
“我?我?我叔公呢?”
青儿想起来了,惊慌地想爬起来。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爬起来。
“不要!”老妇见青儿醒了,惊喜起来。见青儿动了,又心疼地上前,将青儿按住。
“我?我叔公呢?我?我在哪里?”青儿从老妇的脸上看出来了,对方没有伤害她的意思,一脸地慈心。
“你说什么?我没有听见!”见青儿的嘴在动,老妇问道。
“我在那里?我叔公呢?”青儿再次问道。
见老妇一脸地茫然,她好像感觉出来了,尽管她努力地说着话,可她并没有发出声音。
“你是不是哑巴?你说啊?你怎么没有声音呢?”老妇问。
“我?”青儿又大声地问了一声。
这次!她确认了,自己的嗓子哑了。
两行泪水流淌了下去,青儿在心里大哭。
“孩子!我可怜地孩子?我说话你能听见吗?孩子?我可怜地孩子?一定是哭哑了,一定是哭哑了!呜呜呜……”
老妇一边哭着一边去端来一碗汤水,喂着青儿喝。青儿不肯喝,她就一边哭着一边劝。
“孩子!你已经昏迷七天七夜了,是阿婆这样一口一口把你喂活过来的。看在阿婆的份上,你就再喝一口吧!活着比什么都好!孩子!我们把你的亲人安葬了,没有被狼吃掉。孩子!喝吧!喝了就有力气了,就可以去看你的亲人了……”
在阿婆的劝说下,青儿停止了哭,喝下了药水。
在阿婆的精心调养下,青儿的身体慢慢地好了起来。有那么一天,她可以下地走动了。她的嗓子也好了,可以说话了。只是!她的声音变了,说出来的声音很难听。
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气渐渐地暖和了起来,青儿的身体也越来越好。这天!阿婆带着她去看望了叔公的坟墓,进行了祭拜。
那些护法士和战死的人,都被打扫战场的齐军给埋了,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处理掉的。根据阿婆的猜测,很有可能被挖了一个大坑,扒光了衣服,埋在一起。然后!军中的统帅们命人把扒下来的衣服洗干净了,作为军用物质,进行战略储备。或者!偷偷地倒卖到市场上去,得到的钱财全部进入了某些人的口袋。
战争结束,对战区中存活下来的人,进行统一登记。还能独立生存下去的家庭,继续保留。不能独立生存下去的人,进行组合搭配。
“你是一个还有一口气的活死人,没有人要,我这个老婆子看不下去,就把你抱回了家。唉!我可怜地孩子?你家在哪里啊?你怎么跑到战区来了呢?呜呜呜……”
想起当时青儿没有人要的场景,阿婆泪流满面。
青儿找到叔公的第二天,齐国方面得知韩国骑兵撤退了不再来了,才派人过来打扫战场。结果!发现青儿并没有死。可就是唤不醒她,只得把她救了下来,送到人口安置点等待安排组合。
本来!青儿这个年龄的人,是有许多人抢着要的。因为!只要抚养她几年,就可以得力了。不仅可以干农活,还可以嫁人生子。可青儿就是醒不过来,人们都担心她能不能活过来。如果活不过来,她们就无法领取齐国方面的补贴。所以!没有人愿意要青儿。
听完阿婆的讲述,青儿双膝跪地,给阿婆磕了三个响头。
“阿婆!我要照顾你的,照顾你一辈子,我的命是你给的!”青儿在心里发着狠。
可是!一想起自己还要去找祖父杨朱,还要去找庄周,她又着急得直哭。
“孩子!我可怜地孩子?你是哪里人啊?你告诉阿婆!阿婆还没有给你办户牒!办了户牒你就是齐国人了。”
“我?我?”青儿答不上来。
自从她记事以来,她就居无定所。祖父好像是魏国人,祖母好像是秦国人,娘是哪里人,谁也不知道。娘是一个孤儿,自幼在祖父家长大,与爹爹一起长大。
“不要怕!”阿婆劝道:“你还是个孩子,齐国是不杀孩子和女人的!”
“我没有家!呜呜呜……”青儿被阿婆给问哭了。
“没有家?”
“我没有家!呜呜呜!”在阿婆的追问下,青儿哭着说道:“我很小爹娘就死了,我就跟在叔公的后面,大周天下的诸侯国我都去了!我没有家!呜呜呜……”
“我可怜地孩子?你叔公是哪里人呢?”
“我不知道!呜呜呜!好像是魏国人?也不是!叔公说我,我们后来去了秦国,应该是秦国人,我真的不知道!”
“我可怜地孩子,你连一个家都没有啊?呜呜呜……”
只要不是韩国或者赵国的人,随便哪个诸侯国的人都无所谓。因为!刚刚跟韩国与赵国打仗,要是这两个国家的人,上面的人可能要去追查你来齐国的目的。那样!多少给自己带来不必要地麻烦。
为了报答阿婆的救命之恩,身体恢复后青儿留了下来,一边帮阿婆种地、做手工,一边练武。赶集的时候,拿着手工活去集市上卖钱,顺便打听外面的世界,祖父杨朱的下落。
“听说大王在都城也开了一个大讲堂,招揽人才!跟宋国蒙县的讲坛一样……”
“墨家的禽滑厘归隐了,墨家解散了。道家的杨朱归隐了,道家解散了!还有多少人来我们齐国?”
“你不知道?我们大王下了重金,凡是来齐国讲学的人,都可以得到俸禄……”
无意间,青儿打听到了祖父杨朱和庄周的情况,大哭。
“祖公!你又不要青儿了!呜呜呜……”
第126章 大周天子
庄周跟随在杨朱的后面,昼伏夜出,不日到了东周大周天子的地界。
自从进入韩国后,就不像在宋国境内那样夜间的官道畅通无阻。韩国境内的官道上,不少地方设置了明岗和暗哨,查访夜行路人。好在杨朱武功深厚,能够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觉察出来,避过暗哨。可这样行走起来,速度就慢多了。
所以!到了天子脚下,杨朱很想去见一下大周天子,让他给自己开一个通行大周天下的通关文牒。
有了周天子发放的通关文牒,比任何诸侯国开具的通关文牒都有用。各国诸侯开具的通关文牒,往往在战争时期不起作用,对方诸侯国会把你当成奸细,不予放行。
杨朱也不知道自己最后将隐居在哪里?也许在秦国,也许在巴蜀,也许去楚国。所以!不想让人找寻过来,他需要大周天子开具的通关文牒。
他与大周天子是“师徒”关系,周天子曾经派人专门请他去讲道,他对天子的理解能力也很满意,两人已经超越了天子与臣民的关系、师徒关系,而有一种忘年之交的关系。
此时的大周天子,为周烈王之弟,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姓姬,名扁。公元前369年-321年在位,在位48年。
大周天子盘腿坐在内室之中,正在进行调息养生,练习道家呼吸法和吐纳之术。由于他没有系统、专业地练习武功,对道家呼吸法和吐纳之术,不能理解透彻。所以!练习的结果只能养生、凝神、静心。
他这个大周天子,早已成了一个摆设,连一个小诸侯国的君王都不如。大周的朝堂,虽然建造得高大、庄严。可平日的朝堂,没有朝臣来上朝,天子也不去往那里理事。只有曾经地辉煌印象,而没有了人脉神气。
没有人来上朝,上朝也没有事务可干。平时的他,除了打坐外,就是到后宫去,找个妃子折腾几下。杨朱传授过他男女同乐的宣泄养生功夫,正常地折腾几下,也是一种养生之法。
“什么?杨朱求见?怎么?还用求见?直接带他进内室。”
听说杨朱来了,周天子急忙收功站了起来。
“他还带来一个小娃!”传话的大监又道。
“小娃?”
“他说是他的弟子,名叫庄周!”
“庄周?”
“是在这里见他还是?”大监又问。
“快领他们进来!他是我的恩师!我正有问题求教于他!快请!”
大监急忙转身,去外面宣杨朱觐见。
庄周跟随在杨朱的身后,低着头,小步地快速走着。
在进入天子宫殿之前,杨朱给他普及了一下觐见天子的礼节。怕庄周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丢人事小,也让周天子颜面难堪。
尽管杨朱是道家,不讲究那些礼节,讲究自性随意。可入乡随俗,到了天子面前,只能按照周礼规定的礼节来觐见。
让杨朱没有想到的是,天子的宫殿里,大周朝的朝堂比以前更冷清了。殿前那九只象征九洲、大周权力的铜鼎,静静地摆放在那里,曾经地威严,让人敬畏的神威不再,反而给人一种碍手碍脚地感觉。
周天子也没有在朝堂那边接见他,而是被大监带去了内室。
“赐坐!”
也不等杨朱上前行礼,周天子就急急地奔过来将他扶起。然后!让大监给他与庄周两人赐了坐。
庄周当时站在师父的后面,也是连礼都没有行。不过!周天子也根本没有把他这个小屁孩当回事。
“我这次来……”
杨朱正要开口说明来意,却被周天子打断了。
“师父你来得正好!我正要请教与你?我最近练习调息的时候,怎么老是觉得胸闷?而且!越来越严重了?”
“你这是太在意了,呼吸之法要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平时亚力山大,心情不好影响了调息的质量!……”
“师父说的对了!我近来一直睡眠不好!韩国与魏国两个,又在瓜分晋国最后的土地。你说?他们还来找我有什么用?烦不烦?我这个大周天子,现在是自己土地都保不住了,穷得吃饭都要精打细算,我哪里还能管得了他们晋国的事?……”
大周天子说起天下大事,又长吁短叹起来。
庄周坐在师父杨朱的下侧后方,趁着师父与天子谈话期间,偷偷地抬眼看着大周天子。
“啊!那就是我们大周的天子啊?”
大周天子是一个身材消瘦的中年大叔,脸色煞白,眼神有些躲闪、迷离。看那个样子,身材也很高大,与师父杨朱是一个体形。不过!身高绝对没有师父高。
大周天子给庄周的第一印象是瘦、白、无奈!
“该管的还是要管!有的时候,你不做做样子别人更不把你当回事了。他们来求你的时候,总归是要进贡一些朝礼的吧?你这个天子,有的时候还是能起一点作用的,还没有到废的时候。有时候,诸侯君王们想要一个名分,还是要来朝圣你的……”
在大周天子面前,杨朱一点也不忌讳,完全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一个很知己的朋友,直言不讳!
“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了!我这个天子当的!唉!”听了杨朱的话,大周天子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样子还是要做的!天子你还是天子,在没有灭了你之前,你还是天子,你只是手上没有兵力罢了。你的手头上要是有足够抗衡某个诸侯的兵力,你一样可以以天子之名联合其他诸侯收复天下。可惜你没有兵力了,你只能如此保身求活。
就目前来讲,七大诸侯中还没有谁有那个能力来灭你而称霸天下。只要有人敢来灭你,就会有其他诸侯国借助这个时候联合起来灭他。所以!你还是天子!
既然你还是天子,周制还是不能变的。朝堂还是要上的,文武官员还是要有的。不过!你一定要聘请儒家的弟子来做官。只有他们儒家,才是周制的传承人。有了儒家弟子来做官,搞搞形势,做做样子,表面文章做得像模像样,还能让大周多支撑几十年……”
“那么?我?”大周天子苦笑着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大周天子听从了杨朱的话,这年,一向不被看重的秦国,也收到了天子送去的胙。
样子走起来了!好像在向世人宣告:“我大周还活着!我是天子!我要让谁分享祭品谁才可佩享用!”
在杨朱的指点下,周显王还真的把周朝维持下去了,在他有生之年,没有灭亡。
第127章 再见卫鞅
为了给大周天子讲道,杨朱在天子的宫殿里住了几天。
庄周也借这个机会,享受到了天下最好地美味。也是他一生中所吃过最好地美味,也是第一次。
拿着周天子开具的通关文牒,一路畅通,不日就到了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
杨朱带着庄周先去看望了祖师尹喜曾经镇守的关卡,向庄周讲述与老子始祖相遇的情形。然后!带着庄周在这一带寻找是否可以隐居的地方。
遗憾地是!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隐居也只是笑话,只是寻找兵家的庇护而已。
后来又去附近的崤山,崤山也是一个可以隐居的好地方。只可惜,与函谷关一样,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无法隐居。
“看来?只能去巴蜀之地了!”
本来!杨朱打算就近隐居,与大周天下保持联系,时刻了解形势。是隐居而不是避世,到了边缘地带就无法让庄周接触到世事,做到“冷眼旁观”,用正确地思维、眼光去看待世事。不能看清世事,就无法正确理解道家学说。
不能看清世事,没有足够多的例子,就算你理解了道家学说,当你讲道的时候你会经常地被人诘难。传播学说不仅要引古论今,也要用现实中具体地事例加以佐证。
离开崤山,进入秦国后师徒二人就不再昼伏夜出了。几乎年年征战的秦国,人口稀少,民风也与其他诸侯国内不一样。加上秦孝公已经开始重用卫鞅,对秦国进行了改革,人们都忙着学习法律法规去了。
再则!秦国是一个穷国,来秦国的商贾很少。躲避战乱的人,也不会往秦国这个战乱不断又穷的地方来。所以!自从进入秦国地界后,路上的行走就少了。
不过!秦国的官道上,一样有明岗和暗哨。
秦国对于进出本国的人,一律采取连续跟踪的律法。对于值得怀疑的人,一律进行登记,问清你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发放秦国的通关文牒,双证合用才能畅通无阻。
如果你中途改变主意,不去最先登记的目的地了你必须及时向官方申请改签,不然!对不起!你跟我走一趟官府,查清你是不是奸细?
在秦国,大周天子的通关文牒一样管用。但是!你的行踪一样受到关注。最先登记的关卡必须把这一消息以加急的方式,上报都城。
自从进入秦国后,经常被人盘问和跟踪,让杨朱很烦。夜行又不行,要是被官方堵住了,盘问起来更是麻烦。没有办法,只得放弃官道走小道了。
总之!在秦国,你没有身份证你是寸步难行。你有了身份证你没有说明你来秦国的目的、你没有去往你登记时所说的目的地,你也寸步难行。
杨朱师徒二人侥幸躲过了重重关卡,到了秦国的腹地,以为离开边关检查就要松懈一些了。
这天,经过几天的奔波,两人来到一处民间小镇上,准备置办一些生活必需品。结果!人家发现你是外地人,就对你注意起来了。与你做生意的人,做完生意后就必须去报官。如果不报官的话,以后你犯了什么法他们就有“知情不报”的罪。
秦国一直是一个战备国,时刻准备着打仗,时刻都担心奸细来搅乱民心。所以!不得不防。
还有!任何地方的人都有一种排外心理,对待外地人都有着本能地防范。
还没有等到杨朱师徒离开集镇,当地的官府就派人来查身份证了。结果!发现杨朱与庄周的通关文牒上写的目的地是咸阳,而你却跑到乡下来了,你什么意思?
“带走!”
不由分说,几个官差上前,把杨朱与庄周两人押到官府审问去了。
“我这不是?我这不是?我有大周天子的通关文牒?我是大周的特使,是替天子来查看天下民情的?我?”官府大堂之上,杨朱狡辩道。
“你有大周天子的通关文牒不假!不过?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这个通关文牒是不是你们伪造的?还有!你在进入我们秦国关卡的时候,你登记的目的是咸阳城。你看你现在?你跑到哪里来了?你迷路了是不是?”官爷玩笑似的问道。
“我这不是?我?我这不是不懂你们秦国的律法吗?你们秦国?什么时候改了律法?怎么这么严,还不让人随便走动了?这?这不利用你们秦国的发展吧?怪不得了?你们秦国这么穷?”
“大胆!”官爷一拍桌案,喝道。
庄周哪里见过官府审案,他跪在大堂下面,一副看热闹地样子。当官爷发怒的时候,他才收敛了一些。
“我们秦国!律法已经改了好一段时间了!不知者不怪!只要你说明事由,不予追究!”就在这时!大堂外面走来一行人。其中一人,一边走一边说。
“何人大胆!竟敢闯我大堂!”官爷见一行人闯了进来,大声喝问。
“左庶长到!”
这时!一个人大声地吆喝起来!
“左庶长?”官爷一听,当场声音颤抖。急忙离开官案,下到大堂中来迎接。
杨朱与庄周两人,仍然跪在那里,被众人挤着。
左庶长是谁?
此时秦国的左庶长正是实行变法的卫鞅。
卫鞅实行变法之后,对于新法的执行很是关心。所以!经常性穿上农民的衣服,下乡查访,看看民情民意。只有亲眼所见,才是真实的。下面的官员报上来的,不一定真实。
当时秦国的保守势力,变法的反对派们,到处造谣说变法如何如何不好。自然!有些地方官员在反对派势力的威逼利诱下,不得不上报虚假信息。反正后面有人为他们撑腰,说假话你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卫鞅经常亲自下来查看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事实面前,在改革的成果面前,反对派们无话可说了,秦国的变法才得以成功。
民心所向,历史前进的脚步是无法阻挡地!
卫鞅不理官爷等一帮马屁精们的奉承和官场形式主义上的礼节,直接来到杨朱与庄周面前,眼睛在两人身上看着。
“两位请起!”卫鞅示意道。并伸手将庄周扶了起来,仔细地端详着。
“你?你?你?你叫什么名字?”卫鞅问道。
“他?他叫庄谷!”官爷赶紧过来介绍。
“庄谷?”卫鞅思量着说道:“我看他倒是像我的一位故人!”
“故人?”官爷楞住了。
庄周上面打了一下卫鞅,笑了!说道:“你当官了还是个左庶长,你?你怎么穿成这样了?跟个种地的似的!我都差点没有把你认出来?”
“你?”官爷在一边喝道。
“你谁呀?”卫鞅惊讶地问道:“你真的是庄周?你?你长高了啊?你?”
“我十一岁了!”
“啊!果然是你!”卫鞅大笑起来!
“一年多未见!你都长这么高了!你!”
“我还以为见不到你了呢!”庄周也欣喜起来。
第128章 再谈自私
“你说傻话!哪里能不会相见呢?这不?我们又见面了?”卫鞅很是兴奋,先是双手按在庄周的肩膀上,再转而拍打了几下。
卫鞅手下的人见了,一个个都不敢相信,不知道面前的小男孩是谁,左庶长竟然如此待他?
杨朱站在一边,上下打量了卫鞅几眼,心里很是满意。
关于卫鞅的传闻,他听到了不少,对卫鞅的胆识和才学很是佩服。年轻人嘛!就应该有所抱负!
卫鞅去宋国蒙县墨家分坛找他的事,他也听说了。只是两人没有那个缘分,缘分不够没有能够相见。再说!天下才子那么多,想见他杨朱的人又何止卫鞅一个?
再则!当时的卫鞅,还没有展现出自己的才华,还没有展示才华的地方。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就算见了,恐怕也谈得不能深入。
此次相见,正是深谈的最好机会!卫鞅有许多请教杨朱的地方,杨朱也好就事论事,指点一二。
“这位?”卫鞅问庄周。
“我师父!”
“你师公?”卫鞅怀疑自己听错了。
他没有见过禽滑厘,可他听说了,禽滑厘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喜欢穿一身白衣。听说!他的胡须也是白的。而面前这个人?是一身的灰色衣服,瘦、高大!胡须是黑的!
“我师父就是你当初要找的人!”庄周笑道。
“什么?”卫鞅惊讶地大叫了起来。
不过!随即收敛起表情,一副恭敬地样子,上前对杨朱深深地鞠了一躬。
“原来是杨朱前辈!失礼!失礼!”
杨朱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也装模作样地拱了拱手,算是回敬。
“你你你?你们?”俗套地礼节之后,卫鞅怀疑地看着杨朱,又看向庄周。一时还没有想明白,庄周拜杨朱为师父的事,以及杨朱又怎么收了庄周为弟子?
自从宋国蒙县墨家分坛来秦国后,卫鞅一直很忙。开始来秦国的时候,他并没有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只是拿了秦孝公开具的通关文牒和银两,在大秦国境内走访民情民意。回来后,才去秦孝公那里复命,讲解自己有针对性的治理之法。被重用后,又一心扑在制定律法条文上面,更是没有心思去理睬天下大事了。所以!秦国以外的事,他知道的很少。
“杨朱?”
“他是杨朱?”
“原来他是杨朱?”
卫鞅的随从们,知道杨朱的人,听说面前的这个人就是道家的杨朱,一个个都惊讶起来。
也有人在心里担忧着,杨朱跑来秦国做什么?来蛊惑人心?我们秦国不需要道家,我们秦国需要的是“老秦人”那顽强不屈地战斗精神!是不怕死!而不是避世!
在那些道听途说者的记忆中,道家是一个消极无为避世的怕死鬼。在那些一知半解者的印象中,道家也是一个讲究自然无为的学派。这样地学派,秦国不需要!在面对敌人侵略的时候,唯有拿起长剑和长戈,与敌人死战,将敌人赶跑,而不是避让无为!
要是避让无为的话?我们的秦国早就被人灭了!
“我这不是?”杨朱压低声音说道:“这里说话不方便!”
“对对对!欢迎!欢迎!”卫鞅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知道杨朱是什么意思?
这还不明摆着?人家是带一个关门弟子来我们秦国隐居的!
好啊!有了这等高人在我们秦国之内隐居,他们这些高人是不可能坐视不管我们秦国的事的。
在秦国境内,就有墨家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