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庄子的故事-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合而成的。

  我们无法从社会、国家的角度来推广道家学说,那就从个体的人来推广吧!

  愿意接受道家学说,我就教你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去。不愿意接受道家学说思想的人,他们想怎样折腾就由他们折腾去。不作死不会会,这一类人愿意折腾死,愿意图一时快乐死,你不让他们死你也拦不住。

  有一个拜见到宋偃的人,得到十辆车子的赏赐,经过庄子家门口的时候,向庄子夸耀。说庄子徒有虚名,不然地话?怎么不去都城宋偃君那里做官呢?

  “你看!我只是向宋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宋君就给了我十辆车子。”

  看着面前这个赶集的人,看着宋偃赏赐的那辆马车,庄子不由地为此人担忧起来。

  以宋偃的为人,怎么会这么轻易地赏赐马车给你呢?是不是当天的宋偃酒喝多了,糊里糊涂地就赏赐了马车?

  要是这样地话?等到他的酒醒了,或者是想起来这件事了,他必然会追索回他的“赏赐”。

  开玩笑!十辆马车是个什么概念?马车在军事上面的重要性,是可以想象的。

  一定是这个家伙趁着宋偃酒喝多了的时候,溜须拍马净说好听的,宋偃一高兴,就赏赐了马车。

  庄子同情地说道:“河边住着一户贫穷家庭,他们平时靠编织芦苇席子为生。他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一枚价值千金的宝珠。

  父亲对儿子说:‘拿块石块来!把这颗宝珠砸碎了!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开玩笑!这么贵重的宝珠,必定是潭底黑龙下巴下面的那颗龙珠,你能轻易地获得宝珠,一定是正赶上黑龙睡着了。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想活命吗?’

  如今宋国的险恶,远远不比这潜藏黑龙的潭底差。而宋君的手段,也远不比黑龙差。你能从宋君那里获得十辆马车,也一定是遇上宋君睡着了。宋君一旦醒过来了,你也就必将粉身碎骨了”。

  “切!你把我比着你儿子了?我是好意劝你去做官,你却这般说我?你这不仅仅是说我啊?你也在说宋君!宋君怎么了?宋君有什么手段了?……”

  庄子打断道:“你走吧!我是好意劝你的!没有恶意!你不要陷害我!诬陷我!好不好?”

  “你都什么人啊?你是嫉妒我吧?才这样说的吧?我知道了!你本来就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人。不然?你怎么不敢去都城面见宋君呢?我告诉你!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大多数有才德的人去了,都得到了宋君的赏赐,怎么是宋君睡着了呢?”

  庄子见这人纠缠不清,更是不理对方了。见对方不走,只得站起来收拾收拾,把编织草鞋的一切东东都收回院子,把院门给关了。

  这不?为了装比!每天早起他都把编织草鞋的摊子摆到门口,让赶集的人看见,好多卖几双草鞋?

  在这个人的嚷嚷下,有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围过来看热闹。

  庄子不想被人这样围观,不得不把院门关了。

  后来!庄子想:也许?这人是宋偃特意安排过来讥讽他的。宋偃!就有这么变太,报复当年的仇恨。

第967章 庄子讥曹商舐痔

  在宋康王时期,由于受到打压,庄子不止一次无端受到他们讥讽,而是多次。

  这些讥讽庄子的人,大多是受宋康王的指使,特意而来的。

  宋国自从加大赋税,重新调整赋税后,由于人口多,耕种的土地多了,商业方面也相应地多了,所以!赋税所得相当地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宋康王以为自己的财力可以称霸天下的地步了。

  当然!宋康王还是知道的,在他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称霸天下。但是!在与手下谋臣的商议下,还是商量出了一个“秦孝公一般的世代传承法”,让他的子孙来完成称霸大业。

  秦国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在秦孝公时期,由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然后!再收复秦国失地。再然后!到子孙时期,东出函谷关,一统天下。

  所以!我们的宋国,也可以走这样地称霸路线。先由宋康王他自己来拓展地盘,先把地盘适当地扩大一些。然后!固定地盘。再然后!吞并周边小的诸侯国。再然后!就可以与周边的其他大诸侯国一较高下了。

  随着赋税的加重,宋国君王宋康王的国库是满了,可是!人民的生活却是加剧贫困了。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几乎个个家庭都有新生人口和还没有成年的人口,生活负担本来就重,加上又多出来的赋税,更是无法承受了。

  在以前,为了鼓励人民生育,是有意减免赋税,让人们有能力养活儿女,愿意生育儿女。可现在!赋税加重了,而且!不仅仅是加重了,而是无故增加了。

  因为!在以前!只要是新开垦出来的土地,都是免赋税的。现在!是所有土地都征收赋税。所有土地,也就是指那些新开垦出来一直没有征收赋税的土地。

  在宋国!从漆园模式开始,就实行了这一政策,已经有二十年了。可以想象!二十年时间内,宋国开垦出来了多少新的土地?

  宋康王把这些土地都征税了,是能增收无数赋税。可是?这样做下来后,就意味着有许多家庭从无赋税种地到突然地有赋税种地。所以!有的家庭可以接受,而无数家庭无法接受。

  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无赋税状态下。所以!有能力生养儿女后代。不是他们不缴税,而是!他们把上缴赋税的那一部分都投入到生儿育女上面了。现在!你让他们突然地上缴赋税,就必然打破以前的生活格局,就会陷入贫困之中。

  宋国穷,周围的人穷,庄子也只能过穷人的生活。

  道家讲究的是融入生活圈子,与周围人过一样地生活。所以!庄子只能过穷人的生活。除非!他移民!

  可是?他能移民吗?

  现在的他!已经无法移民了!

  因为!宋康王跟当年的宋剔成一样,盯上他了。

  因为!宋国步入贫困阶段,以前那些接受道家学说思想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决定谋反、叛国,推翻宋康王的政权了。

  庄子作为曾经地道家学说传承人,自然会有一些人过来找他,要他出头,把宋康王给推翻,再来一次“庄氏取宋”。

  尽管庄子不参与这件事,尽量避着这些人。可是?宋康王不放心。所以!宋康王跟宋剔成君时期一样,派人秘密监视着庄子一家人。一旦发现有谋反的迹象,不客气,我要杀你!

  也就是说!自从宋国又步入混乱开始,宋康王就动了杀庄子的心思。

  公元前325年,周显王44年,宋君偃后元4年,秦惠文王13年,庄子45岁。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为宋康王出使秦国。

  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宋康王为了激励他好好办事,外加充面子,赏赐了数辆车子给他。

  这次出使很顺利,一切都是按照宋康王的意思完成的。

  秦惠文王听从了秦相张仪的计谋:与远方的诸侯保护友好,对拦路的诸侯国进行攻伐。也就是所谓的“远交近攻”策略。

  所以!秦王装出十分高兴地样子,又加赐了一百辆车。

  其实!秦国一样是为了摆显。你宋国那么一个小国就赏赐给一个使臣几辆马车,我们大秦就赏赐你一百辆。

  表面上是对曹商的一种肯定,表明他会办事。其实际上带有讽刺、蔑视的味道。可曹商和宋康王并没有看到这一点,相反!还以为这次外交行动很圆满。

  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你混个毛线啊?你?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以编织草鞋为生。你看你脖子细长,面黄肌瘦,这是我不如你的地方。反正!我是不会过这种生活的。

  你看我!一旦机会来了,我出使秦国,秦国国君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又赏赐了一百辆车。我不是吹牛!这就是我超过你的地方。”

  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给他破脓疮,消散了疖子的人便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医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你这张嘴,臭不可闻!”

  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到这么多车辆的,你还吹牛个毛线啊?

  曹商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车辆,还以为他那张嘴会说话,才得到君王的赏赐的。

  所以!庄子根本瞧不起他!

  秦惠文王要不是听从张仪的计谋,采用“远交近攻”的政策,是根本不可能赏赐给曹商一百辆车的。车马在军事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马!无论是战马还是普通运输的马匹,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是为了稳住宋国,他是根本舍不得这样做的。

  宋康王以为人傍到了靠山,更加地野心勃勃。后来的宋康王,竟然连齐国都敢攻打,真是鼠目寸光。他根本看不透大周天下目前的形势和将来的发展走向。

  傍秦国是对的,可攻打齐国和魏国、楚国等大国,就是傻比行为。

  不作死不会死,宋康王在消耗宋剔成时期积余下来的综合国力。因此!加快了宋国灭亡的速度。

第968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由于长期受到宋康王的打压和监视,庄子一家人的生活真的变得艰难起来。家里还有无数金银珠宝玉器,都可以在都城等一线城市生活。可由于受到宋康王的长期监视,却无法拿出来花。

  无奈之下,庄子只得不时地偷偷出来打猎、捕鱼,改善一个生活。还有!他不得不放下编织草鞋的手艺,与人合伙跑点小生意,或者干点其他的事。总之!不管挣钱不挣钱,就是变着法子把家里藏着的银子拿出来花。

  你没有一个理由你就无法把藏着的银子拿出来花,就跟现代社会一样,检察机关会认为你“财产来源不明”,会追究你的。

  自从宋康王执掌宋国的权力后,就一直派人暗中监视他家的一举一动。所以!发现你没有经济来源一下子有银子花了,能买肉了,一定有问题。发现你有问题,宋康王就会派人来追查你。

  没有办法!庄子只得经常出门,装着出去挣钱的样子。然后!就把家里藏的银子拿出来花,就说是最近挣的。

  单单靠他编织草鞋,是没有多少收入的,根本养不活家。再则!编织草鞋和制件树皮皮鞋以及制鞋的生意,都被乞半、乞分两家人给抢走了。

  庄子平时不怎么编织草鞋,编织草鞋完全是为了装比。所以!生意都被乞半、乞分两家给抢去了。

  乞半、乞分兄弟两人自从到寡妇家上门入赘去了后,就把编织草鞋、制作树皮皮鞋以及制件高档鞋的手艺,传给了寡妇家,也传给了寡妇的家族。生意越做越大,形成产业化,也让上乞村和下乞村变成了鞋业生产基*地。

  卖儿绣花能挣一些钱,可卖儿要照顾家,加上长期绣花把眼睛给绣坏了,视力不是太好,一天绣不出多少绣品。更主要地原因,宋国经济衰落,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买得起卖儿的绣品了。

  所以!卖儿绣花的收入也不是很多。

  为了把银子拿出来花,庄子经常去魏国边境或者是其他地方,见一下惠施。

  惠施经常出差在外,路过宋国的时候,都会与庄子见面的。两人自从那次之后,就真正地成为了好朋友。不!辩论的对手。

  所以!庄子很乐意见他。回来后,就可以拿出银子花了,就说这银子是惠施给的。

  自从被宋康王监视后,庄子都无法使用一念之间的功法了。每天只能步行或者是坐车、骑马,到达客栈还必须登记。宋康王会派人追查的,防止他与宋国内的道家联系谋反。

  宋国自从宋康王执政后,有不少道家站出来联络庄子,见庄子不敢参与,他们就自己造反,刺杀宋康王。结果是可以想象的,以个人之力,或者是少数人之力,是根本无法与一国之君的宋康王抗衡的。最后!都是以死告终。

  宋康王监视庄子,就是害怕庄子再次站出来,组织道家再来一次“道家取宋”或者是“庄氏取宋”。

  为了给家里找点肉食,给小儿子补补身子,这天!庄子身上隐藏着弹弓,假装散步,来到离家不远的栗树林里。其实!他就是想趁着别人不注意,打几只鸟。

  突然!他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那鸟的翅膀展开来宽达七尺,眼睛大有一寸。翅膀上的羽毛掠过他的额头,停歇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庄子心想: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能高飞远走,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

  他提起衣裳快步跟了过去。

  心想:这么大的一只鸟,我要把它打了,回家够一家人吃一顿啊!

  于是!他拿出了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

  这时!他又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掩护,打算扑上去捕捉蝉。

  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身的安危,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扑杀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可它也一样忘掉了自身的安危。庄子拿起弹弓,正在朝着大鸟瞄准……

  突然!庄子惊恐而警惕地停了下来。这时的他!又感悟到了为人处世的一个大道理。

  不由地说道:“啊!世上的物与物之间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相互争夺的,两种物类之间也总是以利益来相互召引的?”

  太危险了!要知道!我的身后还有看守栗园的人啊!看守的人身后还有他的主人,他的主人之后还有宋康王……

  庄子急忙把弹弓隐藏起来,转身快步而去。看守栗园的人见状,在后面追着责问。

  “庄子!你想干什么?你想来偷栗子是不是?你?你想打鸟是不是?”

  无论是偷栗子还是打猎,对于庄子来说,都是违法的。

  庄子返回家中,整整三天心情都不好。

  弟子蔺且跟随在一旁,问道:“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

  庄子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而且!我从老聃那里听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入乡随俗、如今我来到雕陵栗园竟然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只顾打鸟了。奇异的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我注意大鸟时一样忘掉了自身的安危,管园的人追问我又进而侮辱我,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

  自从这件事后,庄子更加的胆小谨慎了。

  世事的险恶,触目惊心。

  在宋康王的打压下,庄子的生活更加艰难,也更能体悟到人生的艰难,生活在低层的人民群众的艰难。

  根据史料记载,庄子在这个时期又有了不少追随者。可能是由于受到宋康王打压的原因,弟子们都不敢以弟子的身份出现。应该都是以做草鞋生意或者是其他生意为理由,跟随庄子的。

  为了避嫌,自从墨家分坛的土地被宋康王收回去后,庄子就很少公开去张山与嫂夫人那边,以免引起探子的注意。

  大多时候,庄子都是以分身去的,或者是通过内视世界,向两人讲道,让张山、嫂夫人两人帮他整理书稿。

  张山负责刻录,嫂夫人负责校正。

第969章 张仪挤兑惠施内幕

  孟子开始的时候对宋偃君抱着希望,积极从政。

  后与宋大夫戴盈之论废“关市之征”行什一之税受阻。

  孟子与戴不胜哀叹宋康王身边“贤臣”太少。滕文公过宋见孟子,孟子与之“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与宋勾践论游说之道。

  这年!孟子接受宋康王七十镒黄金馈赠离宋,去往魏国。

  庄子不愿意为官,魏惠王觉得很遗憾。救国心急,魏惠王一直在天下寻找大才。所以!孟子也成为魏惠王邀请的对象。

  当时的大周天下形势已经很明了,秦国和楚国成为最大地诸侯国,魏国霸主国地位已经成为历史。加上秦国与楚国两个超级大国的联盟,大势所趋,魏国已经走向了衰亡,任何人都无法力挽狂澜了。

  楚国虽然强大,可惜新君王楚怀王无能,勉强自保。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楚国暂时只要保持与秦国不发动战争,就可以保持眼前的局面。

  而秦国方面,已经看出大周天下整体形势,也知道楚国的强大。楚国新君王楚怀王虽然无能,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秦国方面是绝对不敢与楚国发生正面冲突的。

  这一点,秦国的君臣是很明智地,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秦国保持与楚国的联盟关系,就可以放开手脚东出函谷关了。秦国东出函谷关,首先面对的就是魏国和韩国,以及大周的最后那一点地盘,最后才是赵国和其他小诸侯国。

  强大地秦国,现在根本无视那些小的诸侯了,而主要的进攻对象就是魏国。单挑的话?韩国也不是秦国的对手。而魏国!虽然败落了,可要想把它拿下,还不是一般地简单。

  魏国虽然败落,可魏惠王听从了庄子的策略,早已不主动打仗了。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讲和就讲和,尽量拖着耗着,趁着这个机会休养生息。

  秦国见魏国这块骨头这么难啃,就把原因归结到了魏国的外相惠施身上。

  秦国方面并不知道,魏国之所以能够苟且偷生地活到现在,是因为庄子在背后出了策略。

  他们知道,魏惠王派人请庄子到魏国为相,可惠施出于嫉妒,搜城三天,阻止了庄子。加上庄子是道家,不愿意出仕,才没有成为魏相。

  要是庄子成为魏相的话,由庄子管理国内事务,惠施管理外交的话,魏国这块骨头可能就更难啃了。

  正是因为传说中惠施嫉妒庄子的才能,阻止庄子来魏国为官。所以!秦国人根本不知道庄子与魏国的关系,以及庄子与惠施的关系。

  所以!秦国人只知道怨恨惠施。

  惠施不走,有他作为外相,游说于诸侯国之间,就更不知道魏国能坚持多久了。所以!张仪就与秦惠王秘密商定了一个计划。

  这年!张仪被秦惠王找了一个理由,撤了他的相位,不再重用他。张仪借着这个机会,回到魏国。魏国!是张仪的老家、母国。

  魏惠王不知道这是秦国的计谋,得知张仪这个人才被贬了,以为捡到了一个宝,就派人去请。张仪就此来到魏宫,帮助魏惠王出主意。

  张仪来魏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挤兑惠施,把惠施挤兑走人。惠施一走,魏国只会加快衰败的速度。

  由于是计谋,张仪有秦国的配合,秦国与其他诸侯国是联盟关系,所以!张仪出的主意都有利于魏国,都是对的。而惠施出的主意必然是错误地,都是不利于魏国的。

  所以!在张仪的有意挤兑下,惠施渐渐地不得魏惠王的信任了。

  魏惠王信以为真,认为张仪就是个人才。怪不得了,张仪曾经得到秦惠王的重任。张仪被贬,是因为张仪那张嘴太会说了,得罪了不少人。其二!是因为秦国的那些世袭贵族官员嫉妒他的才能和权力。其三!张仪这人臭名在外,他贪财。

  总之!魏惠王认为张仪是人才,比惠施就是强。

  后来!张仪被魏惠王正式封为魏相。有了实权后的张仪,更是有意挤兑惠施,经常派他出差游说,派他的外交任务不仅路途凶险,也无法完成。

  因为!有张仪在背后使坏,你根本无法完成。

  在这种绝对地打压下,惠施无法再在魏国混了,只得辞了外相的官职,回宋国。

  后世的人总结认为:人生得意的时间信奉自己的哲学,或者是儒家学说。当人生失意的时候,才开始信奉道家学说。

  此时的惠施,从魏国失意回来,更加地理解了庄子对他灌输的道家学说。

  张仪把惠施挤兑走了后,他就渐渐地露出了他的真面目,向魏惠王提出一些有利于秦国而不利于魏国的建议,逼迫魏惠王的底线。当魏惠王无法接受的时候,张仪里应外合与秦国一起给魏惠王施压。

  魏惠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秦惠王就立刻出动军队攻克了魏国的曲沃、平周等地。

  后来!张仪找了个机会,偷偷地从魏国跑了。

  挤兑走了惠施,魏国失去了外交名嘴,因此更是加快了衰败的速度。

  惠施回到宋国,大病一场。从此!对官场越发地失望。

  庄子得知惠施辞官回家,大病不起,就去看望这个老朋友。在他的劝导下,惠施的病渐渐地好了起来。

  此后!两人经常聚在一起,不是庄子去找他,就是他来找庄子。有时!一边喝酒,一边辩论。有时!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辩论。

  惠施虽然在庄子的开导下,接受了道家学说,可他并不是全盘接受。还有!他喜欢辩论。所以!他跟庄子在一起的时候,辩论是常常地事。

  庄子也很喜欢这种感觉!对于有些事,对于语言上的表述,在惠施的狡辩下,他不得不认真起来。

  你在惠施面前语句说错了,惠施就会跟你辩论。你的逻辑概念转换得快了一些,惠施又会跟你辩论。

  还有!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所以!庄子喜欢跟惠施进行辩论。

  而惠施呢!每每把庄子难住的时候,都很得意。当庄子反败为胜的时候,又不得不佩服庄子大才。

第970章 庄子与惠施辩鱼之乐

  公元前322年,周显王47年,齐威王35年,魏惠王后元13年,庄周48岁。

  惠施从魏国辞官回来,病好了之后就经常与庄子在一起。这两个少年时的敌人,到了中老年的时候却成为了朋友。

  惠施是名家代表人物,善辩。庄子是道家学说传承人,学说见解扎实。两人之间的辩论,往往是惠施先为难住庄子,让庄子回答不上来。不过!庄子慢慢地回想一遍,都能反败为胜。

  庄子与惠施之间的辩论内容,在一书中几乎随处可见。在内篇的逍遥游里,就有庄子与惠施关于“大与小”、“有用与无用”的辩论。

  在齐物论中,也保留着庄子与惠施辩论的风格、文体,庄子一样提及到了惠施的名字和一些相关论题。

  在其他章节中,庄子的文风都保持着辩论的特点。或者!直接记叙两人辩论的内容。

  “鱼之乐”就是庄子与惠施辩论的一次内容。

  一天,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你看那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其实!人也一样可以活得很快乐的……”

  本来!庄子还想借题发挥说下去,劝导惠施放下包袱,不要再纠缠与张仪的事了,不做官一样可以活得很好。因为!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等到死了之后,一切一切对你都没有用了。荣誉和骂名都一样对你没有用了,你都不知道了。

  惠施打断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所以!我敢肯定,你是不会知道鱼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

  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你看那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其实!人也一样可以活得很快乐的……”

  为了向惠施讲道,劝道惠施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庄子还是耐心地讲解起来。

  “人是人!鱼是鱼!人怎么可能知道鱼儿快乐不快乐呢?”惠施不服地争辩道。

  “人与万物一样,都是进化而来的,都是由道变化而来的。我们变化成为人,而它们!变化成为鱼……”

  庄子说着,用手指着河里自由自在游着的鱼儿。

  继续道:“有的变成了牛马,有的变成了虫。又有的变成了狗,有的变成了鸡,有的变成了鸟……不一而举。所以!人有喜怒哀乐,动物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正如我有喜怒哀乐你也有喜怒哀乐一样。

  人与物之间存在着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所以!我们不能直接地知道对方什么是喜怒哀乐,就跟我们不知道聋哑人有没有喜怒哀乐一样。聋哑人难道他们没有喜怒哀乐吗?只是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来判断,判断他们有没有喜怒哀乐。我看到鱼儿的肢体语言了,他们是快乐地!”

  庄子说着,从地面上捡起一块小石子,朝着快乐游泳的鱼儿扔了过去。只见!鱼儿受到惊吓后,尾巴一摆,仓皇地潜入水底。

  “刚才的鱼儿,就是不快乐的!他们感觉到了危险,害怕得逃跑了!”庄子赶紧解释道。

  “那也只是你猜的!”惠施嘴上强硬地说道。

  其实!惠施已经理解了庄子的意思。但是!他是一个喜欢辩论的人,凡是都要较一个死理。

  “唉!你啊!”庄子叹息了一声,不想再跟惠施辩论。可是!出于他是道家学说传承人,出于传道的目的,他还是耐心了起来。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情的!只是我们之间的沟通存在着障碍。我们不理解鱼儿有没有快乐,鱼儿和小鸟一样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快乐。鱼儿与鱼儿之间,应该跟人与人之间是一样地,是有交流沟通的语言的。鸟儿也一样,鸟儿与鸟儿之间,是有交流沟通的语言的。

  同样地道理!我们不懂得鱼儿的语言,也一样不懂鸟儿的语言。而鱼儿和鸟儿呢!一样不懂得我们的语言。我们人与人之间在说话交流,他们也许以为我们在吵架呢!

  所以!如何判断鱼儿与鸟儿是不是快乐,我们是要长期地观察,才能判断出来的。正与人与人之间需要长时间的接触交流一样,才能知道对方是个什么人?”

  听了庄子的讲解,惠施只得摇头苦笑。庄子都把他当成什么人了?当成小孩子了?只有小孩子才需要大人来教导这些浅显地道理。

  “人在天地间的位置,不是君王想象的那样,也不是某些人想象地那样,人只是一个物种而已!跟其他物种一样,只是天地间的一个物种,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所以!如果君王放弃称霸,不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万物之上,带领一国子民过着平静地生活,多好!

  别人不欺负我们,我们决不去侵犯他人。这个世界哪里来的战争呢?哪里会造成子民没有安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