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庄子的故事-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子大才!”惠施朝着魏惠王拱手说道:“他是被迫无奈,才变成这样地!可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与宋剔成抗衡呢?宋剔成是君王,庄子只是臣子!不!只是宋国的子民。
庄子虽然是道家学说传承人,可他毕竟是才出道不久,道家的护法士对他还是不放心的。
关于漆园的事!宋剔成为了推卸责任,不敢与韩国对抗,才把所有的罪过都推卸到道家身上。不!其实就是推卸到庄子身上……”
惠施能说会道,把庄子的事情大概地说了一遍。
魏惠王听了,不时地点头,并不时地用眼睛看着庄子,表示他深有同感。
惠施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给庄子“找台阶”下。他的意思是:庄子经过了这么多事,一时之间,无心从政。
魏惠王觉得也是这个理,庄子是个人才,可经过这些事后,你就是勉强让他当官,他也做不好事。所以!庄子说他无能,不愿意当官,也就没有再提当官的事。
谈完庄子的事,谈完宋国的事,话锋一转,就谈到魏国方面来了。
“寡人的魏国,当如何振兴啊?”魏惠王问道。
惠施拱手说道:“当巩固邦交,和大国,固小国!”
“如何‘和大国,固小国’啊?”魏惠王问道。他的语气很缓和,神色认真,少有地对人这般尊重。
“和大国就是与秦国修订盟约,与楚国修好。与赵国、韩国重新建立三晋盟约。固小国就是,继续与小国保持盟约关系……”
魏惠王打断道:“寡人怎么觉得?寡人的魏国跟个和事佬似的?这不符合寡人往日的作风!寡人的魏国,虽然在马陵败了,可还不至于如此吧?庄子?你说?寡人当如何啊?”
庄子点了点头,赞同道:“大王说得是!我们不能给人示弱的假象!邦交是需要的,大战之国无论是胜了还是败了,都一样需要休养生息。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所以!在邦交上面,该硬的时候还是要硬的。保持以往的作风,不激化矛盾,不诱发战争就可以了。”
“嗯!正合寡人的意!”魏惠王听了,朝着庄子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惠施碰了个钉子,没有敢强调,却用眼睛看向庄子。
心想:果然!还没有来魏国做官,这才到魏惠王这里来吃顿饭,就上天了。
可仔细想想?觉得又是那么回事。
但是!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啊?
我提出邦交政策,并不是和事佬啊?更不是示弱啊?我?
辩解也没有意思,不如不说。我先听你说,然后我再来找你话语中的漏洞。
惠施收回目光,在心里暗暗地发着狠,与庄子较上了劲。
“邦交是安邦定国,是保持国家的稳定,不受外国势力的影响。而主要地是治国!只有把国家内部治理好了,国家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庄子说道。
“嗯!对!那?”魏惠王问道:“寡人当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快速地让国家强盛起来呢?”
庄子看了惠施一眼,见惠施低头不语,也猜出几分来了。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就算自己,恐怕有时也无法例外。
见魏惠王追问了起来,不得不说说。今天要是不拿出一点真本事,是过不了魏惠王这一关的。
庄子拱手行了一个礼,见魏惠王朝他点头,也就没有再谦让什么地,说了起来。
“魏国的当务之急,是普查人口,调整人口结构,人口的多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当务之急是发展人口……”
“当如何发展人口?”魏惠王很感兴趣地问道。
“首先!调整军队,把军队的伤残人员全部退役下来,让他们回家,娶妻生子。他们在军队中不能打仗了,留在军队中也是没有用的。退役军人成家生子,也一样是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在赋税上要给予减免支持。因为!他们是有功劳的人,再则!在劳动上面,因为伤残了,而肯定比别人差。所以!要减免他们的赋税……”
惠施听到这里,正要反驳,见魏惠王瞪了他一眼,吓得没有敢多嘴。
他想反驳的理由是:让军队的伤残人员退役了,军队怎么办?
一个国家没有坚实地国防,是很危险的。虽然这些人是伤残人员,可多少还是可以充充人数啊?最起码给敌对国以假象,魏国还有多少军队?
就在这时!庄子又继续讲了起来。
“让伤残军队退役下来,自然是要补充新兵上去,以保证军队的人数,保持战斗力。不过!抱着发展人口的目的,我们要在征兵之前,要在新兵入伍之前,一定要让新兵先成家生子,在保证妻子有孕的情况下,才能入伍。还有!我们当抽调在役军人回乡探亲。探亲是其一,而娶妻生子是真……”
第935章 受魏惠王款待
“啪!啪!啪!”
魏惠王击掌三下,连声叫道:“好!好!好!”
惠施见状,嫉妒之火再度膨胀。可是!覆水难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无可奈何。
不过?嫉妒归嫉妒,惠施也觉得庄子说的不无道理。相反!庄子所说的还有一定地道理,让他不服也得服。
人才!也许这就是人才!
不!是大才!
正是因为他是大才,才被杨朱收为弟子,让他来传承道家学说。
想到这里,惠施又对杨朱不由地佩服起来。是啊!杨朱当年收庄子为弟子的时候,庄子才多大?才九岁十岁。可见!杨朱看人的眼光。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说明杨朱的眼光独到,能够看清一个人的本质!
庄子通过内视,快闪进入惠施的大脑系统,瞬间就把惠施的肠肚心肺看清楚了。
“你替寡人解决了人口问题!寡人谢你了!嗯!”魏惠王夸奖道。
对于魏惠王来说,他主动地、由衷地夸奖一个人,那是很少很少的,几乎没有。今天!是个例外!
见魏惠王放下他的高傲,以及王者的蔑视,出于真心感谢,庄子也就当仁不让,笑纳了。
喝了一口茶水,庄子继续道:“对于在役兵士,对于那些有功的兵士,给予他们回家探亲、娶妻的机会,他们只会感谢大王。还有!不仅仅这些,还能激励那些没有功劳而不能回家的兵士,让他们在以后的战争中,作出积极的表现。一个没有战斗力,没有激情的军队,不是好军队。人数多不如人少兵精,兵不在多,而在精。”
也不等惠施发难,庄子继续说道:“有人可能要反对!说不能让兵士回家探亲,更不能让兵士娶妻生子,说这样会涣散军心,兵士以后将没有心事投入战斗,一心想家……”
说到这里,庄子用眼角瞟了一下一旁的惠施。他知道,惠施想反驳。所以!必须在他反驳之前,把话说完整。
“试想?如果兵士没有家、没有后代、没有亲人?他们将为谁而战?我想?这样地军队更没有战斗力!他们有家了,有后代了,可以与亲人团聚了,反而!他们更有战斗力。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立功了,还可以给家人带来荣誉和钱财。对于立功的兵士,我想?魏国应该有奖励的吧?”
魏惠王赶紧答道:“有!有!我们魏国兵士打仗有战斗力,就是因为有奖励。”
“服兵役是一项国策,人人都无法回避,这是不用说的,子民都知道。如果兵士不能成家立业,不能娶妻生子,他们立功又有什么意思呢?为爹娘?为兄弟姐妹?我想!大家都不会情愿地吧?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只有为自己,我们的付出才是情愿地。是不是?……”
庄子就兵士回家探亲娶妻生子的事,详细地解释了一遍,把理由都摆出来了,把所有漏洞都堵上,惠施想反驳也找不到理由。
魏惠王听了,觉得是那个道理。让兵士放假回家探亲,不仅有利于家庭亲情,更能增加人口。另外!还能激发兵士的战斗力。以后打仗起来了,他们只会拼命。
拼命了不仅可以打胜仗,还能立功,立功了还能给家里带来荣誉和钱财……
说完发展人口的事,魏惠王让大监把目前的酒菜都撤下去,换上热乎的酒菜。
大监急忙吩咐小监们把目前的酒菜撤了下去,换上热乎的酒菜。
此时天色已经黑下来,也到了晚餐的时间。
“在寡人的后宫,给庄子备一间上房,今晚!寡人留宿庄子。今晚!寡人要与庄子长谈。”
惠施本来想回家,可在这种情况下也只得留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作陪,也是君王对你的信任,也一样是荣幸!
很快!小监们端来了一桌丰盛的酒菜。
“吃!”魏惠王招呼道。然后!也不等庄子、惠施吃,就一个人大吃大喝了起来。看他的那个样子,很急切。
庄子知道,魏惠王如此急切,如此待他,都是因为他还想听下文。刚才只是说了一下发展人口,接下来要讲的,不!是魏惠王要听的,将是如何治理好国家。
虽然!魏惠王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治理国家有一套。可他的那一套不过是以军事强国去掠夺他人罢了,而真正靠治理国家来让国家强大,他可能就外行了。现在!魏国兵败,无法再以军事强国去掠夺他人财产,那么?魏国将如何强大起来呢?
所以!魏惠王不会那么傻,一定想听听庄子的治国大法。
庄子也就没有再客气,也开始大口大口地吃喝起来。
在庄子的带头下,惠施也就不再顾及什么君臣之礼了,也大吃大喝起来。
此时的寝宫内,没有了什么周礼、“魏礼”,什么礼制都给我滚到一边去。还是那句话:君王面前无规矩,君王的一言一行就是规矩,就是礼制。
吃!喝!
所有的人性本能都可以表现出来,释放人性的本来面目,百无禁忌。
魏惠王吃饱了喝足了,把餐具往那里一放。
大监赶紧端来漱口水和洗手盆、毛巾。
魏惠王漱了漱口,又洗了洗手,再用毛巾擦洗了几下,就端坐到王位上,朝着庄子、惠施两人看着。
此时的庄子,还在大口吃肉、大杯喝酒。而惠施呢!则停了下来,一副小心谨慎地样子。
“吃!吃!继续!”魏惠王朝着惠施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那意思是:你不吃了,你不陪着庄子吃,庄子恐怕也就不吃了。
惠施无奈,只得又动手吃了起来。而就在这个时候,庄子抹了一把嘴巴,不吃了。见庄子不吃了,惠施只得又停了下来。
“嗯!”魏惠王哼了一声,装着没有看见,又靠到王位上。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倒是希望庄子能多吃一些。觉得庄子多吃一些,他的心里好像踏实一些。
大监又命人端来洗脸水、毛巾,让庄子、惠施两人洗脸、洗手。与魏惠王的待遇不同,没有漱口水。
与先前也不同,先前没有撤席,所以没有端洗脸水什么地。
一切程序似的礼仪结束,魏惠王坐正身子,问道:“请问庄子先生?寡人的魏国,当如何治理才能快速强盛起来啊?”
第936章 免民赋收官税
庄子朝着魏惠王看着,微微地笑了一下,又看向惠施。
“大王问?当如何治国才能快速强盛起来?我想惠相应该早有良策吧?”
惠施朝着庄子翻了翻白眼,正想反驳,却听到魏惠王阻止的声音。
“你问他?”魏惠王脸色一沉,随即又摇头笑了起来,说道:“他就一张嘴!给寡人跑跑外交还可以,至于如何治国,就呵呵了!”
惠施一听,脸色大变。不过!又拿魏惠王没有办法。这个哑巴亏吃的,只能脸上露出一个难看得不能再难看地微笑。
“大王说的是!惠施在游说外邦上面,有一套,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是大王英明。今天!大王是请你来谈的,你就说说吧!我们魏国,现在的当务之急,当如何啊?”
庄子看着惠施的窘迫样,不由地在心里偷笑了一下。
戏弄了一下惠施,庄子不得不继续说下去。
“先前说到如何发展人口,如何快速发展人口。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发展起来了,人民的负担也同时加重了,是不是?大王?”
魏惠王点了点头,哼了一声:“嗯!”
“其实!不征收赋税,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的负担就很重。可是?如果不征收赋税的话,国家的开支如何支付呢?作为一个国家,有着庞大地官府机构,而这些机构,都是要靠赋税来养活的,是不是?”
魏惠王又点了点头,认真地听着。
“所以!以前的征收标准不能改变。也就是说!以前怎么征收赋税现在还那样征收,不增加。然后!就是发展生产。比如说!开垦新地。这些开垦出来的新地,是不能征收赋税的。退役的残疾军人从事的事业,是不能征收赋税的。
总之!只征收以前的赋税,以后的一切新生事物都不征收赋税。不仅包括开垦新地,也包括新的手工业、经商什么地。
但是!并不是永远都不征收赋税,不是!而是规定在几年内不征收赋税。这个几年内是有条件的,比如说!子女大了,家庭条件好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征收赋税。作为王的子民,是必须缴纳赋税的。
总之!以发展人口为目的,有利于人口发展,不增加人民负担,以人民愿意生养子女为目的……”
解决了国家的基本费用开支之后,庄子就谈到重点了。如何快速发展起来,让国家强大起来。
关于这一点,牵扯到世袭贵族和官僚机构身上来了。
对于这些,庄子是很担心的。正如卫鞅在秦国变法一样,牵扯到世袭贵族的利益后,也自然牵扯到自己身上。是你提出来的,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别人只会恨你。
“其实!如今的魏国,仍然很强大!”
庄子把话题说起来了,慢慢地往那个上面引,要让魏惠王自己作出决定。对于这件事,也只有魏惠王狠下心来了,才能作出决定。
正如当年卫鞅进入秦国一样,你不能说服秦孝公,秦孝公不作出决定,变法就无从谈起。
现在的卫鞅,应该不叫卫鞅了,而应该叫商鞅。秦孝公给了卫鞅商州之地,从此卫鞅变商鞅。
见庄子一脸认真地看着他,魏惠王怀疑地问道:“如今魏国还强大啊?”
“仍然强大!”
魏惠王见庄子还是那么认真,只得点了一下头,问道:“如何强大了?”
“魏国经过这两年多的战争,也就是在与齐国大战的时候,在马陵败给了齐国。庞涓自杀,损失精兵三十万。说白了,不就是死了三十万人?而齐国呢?也一样死了几万人,受伤了几万人,是不是?
古人云: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是不是?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齐国就胜了。其实齐国也一样输了,他也损失了几万人,受伤了几万人。”
“你?你怎么知道齐国损失了几万人?受伤了几万人?”魏惠王怀疑地问道。
“试想?以庞涓用兵,哪里有兵士站在那里等着齐国人来砍头呢?三十万大军啊!而且是精兵,是庞涓一手练出来的精兵,哪里能够任人宰杀呢?是不是?
孙膑用兵,用的不仅仅是计谋,还有就是利用地理形势。但这还不够,还必须用人围堵。有了围堵,就有了双方的拼杀,是不是?”
见魏惠王点头,庄子转移话题道:“所以!魏国损失的只是三十万兵士而已。说白了,只是损失了三十万人而已。还有!就是损失了一部分军备物资,比如说兵器、铠甲什么地。
可这些损失,对于大王您来说,是损失。而对于魏国的世袭贵族来说,毛损失都没有?大王?你想过没有?他们这些世袭贵族在这些年的战争中,出了多少人力和财力、物力?是不是?
所以说!损失的只是大王您的损失,而不是整个魏国的损失。你收取子民的赋税,用来支付战争费用,还要用来支持官府机构的费用。而这些世袭贵族们,他们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从子民那里征收的赋税,都用于什么了?”
见魏惠王脸色难看,庄子没有再说下去。
其实!他是在瞎蒙!他并不知道魏惠王在这两年的战争中,从这些世袭贵族那里征收了多少财产和物资?
一般情况下,国家战争来了,是要从这些世袭贵族那里征收钱财的。如果这些人不支持你发动战争,你还打不起来战争。因为!世袭贵族多了,就瓜分了国家总资产,国家的实力就削弱了。
其实!什么国家的实力削弱了?而是君王的实力削弱了。所以!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君王的君位就存在危险了。世袭贵族的势力强大了,就有可能叛逆,推翻你的君位。
还有!一个国家的世袭贵族多了,必然会增加人民的负担。这些世袭贵族都是靠人民养活的,君王和君王的国家、国家机构一样是要靠人民来养活的。
所以!随着一个诸侯国年纪的增长,一代君王执政时间的增长,国内的世袭贵族就必然增多。同理!人民的负担就必然增加。
所以!随着一个诸侯国年纪的增长,一代君王执政时间的增长,国内的世袭贵族就必然增多,社会就会越来越混乱。除非!遇到的是明君。不然?这个诸侯国必然会每况愈下。
干活的人少,压榨的人多,社会不乱才怪?
庄子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让魏惠王陷入了愁眉之中,这也正是魏惠王愁眉的地方。
魏惠王越想越觉得是这个道理:劳资在前面打仗,尼玛地你们世袭贵族却缩在家里享受!不行!劳资得再增加你们税。劳资要收你们的赋税,还不许你们收子民的赋税!
惠施见庄子拿魏国的世袭贵族开刀,不由地为庄子捏了一把汗。
这可不是开玩笑地,得罪了世袭贵族,你可能连魏国都走不出去。
第937章 毒瘤
秦国拿世袭贵族开刀,才有了如今的强大,这个魏惠王是最清楚的。在商鞅变法下,广大子民有了土地,可以生养更多地儿女。
人口多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就起来了。
由此!那些靠收封地上赋税的世袭贵族,土地减少了赋税自然就少了,没有了赋税,他们就无法奢侈地生活了。
所以!世袭贵族们都怨恨死了商鞅和秦孝公。他们拿秦孝公没有办法,结果就怨恨起了商鞅。是商鞅要求变法的,是商鞅出的主意,不怨恨你怨恨谁?
同理!是庄子出的主意,要魏惠王动一动世袭贵族的财产,以此来充实魏惠王的国库。魏国的世袭贵族拿魏惠王没有办法,还不一样怨恨起庄子?是庄子给魏惠王出的主意,不怨恨你怨恨谁?
为了发展人口,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让人民积极生育,就必须开垦出新的土地,并且!这些土地属于开垦者所有。其实!不是开垦者所有,而是!变相地变成了魏惠王所有了。
因为!以前的魏王土地,大多分封给了世袭贵族和各级官员,以及有功劳的人,而剩下的一部分才是君王的。君王再通过收取赋税,来保障国家机构的运行。
而各个分封了土地的地主们,除了完成上缴给君王的赋税外,剩下的赋税都是他们自己的了。他们没有国家机构一个庞大地组织机构要养活,所以!收上来的赋税都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任由他们挥霍。
所以!大的分封地主他们比君王都有钱。他们的生活享受,比君王都好。另外!他们还不用操多少心。君王还要操心国家大事,还要想着如何让国家强大,如何不被其他诸侯国欺凌。国家强大起来了还要想着如何称霸,以及!君王家的事。
君王的家事也不少,什么君位的继承啊?子嗣如何继承祖业啊?给他们分封到哪里去啊?等等!
所以!一个诸侯国年龄越长,一个君王掌政的时间越长,子嗣越多,积压下来的问题也就越多。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来了,那就是分封土地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到君王无地可封的地步都有。
因为!历代都是这么分封下来的,一个诸侯国的土地早年就分封出去了,后来的君王就没有多少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嗣。就算把子嗣分封到了哪里,可重复赋税又让那里的子民无法承受。不然?就要截流上缴给国家的赋税。
因为!不多征收赋税的话,就必然要截流。不然?谁来养活这些人?所以!年代越长,吃闲饭的人越多,社会问题就越多。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君王就要找岔了,把那些久远地、没落的世袭贵族“清理”出去。也就是找个理由,安个罪名把你杀掉,或者是没收你的土地什么地。
说白了!就是家里人弄家里人。
本来!他们都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也许?这个没落的世袭家族的祖上某一代人,曾经是当时君王身边的红人,或者是功臣什么地,或者是有功的叔伯。结果到了后代某一代人开始,不思进取就开始没落了。
其实!大周天下的所有子民,他们的老祖宗也许都是一家人。不是说:八百年前是一家?
可到后来呢?一家人不认不家人了。
本来!这一分封制就是不合理,这是其一。其二!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不劳而获的人。这些不劳而获的人凭借着他们的特权,压榨着广大人民。最后!因为特权者相互之间的“分脏不匀”而翻脸。其三!这种分封制度让特权外的人找到了“造反”有理的动力。因为!一旦推翻了别人自己获得了特权,就可以子孙万代尽享尊荣。
所以!这种分封制度包含着祸根在内。也让一部分自认为是“智者”的人,看到了“得过且过”的生活本质。因为!幸福随时易主,还不如快活一时算一时。
在庄子的提醒下,魏惠王动了心,决定动一下魏国的那些世袭贵族,再敲诈一笔。世袭制度必然改写,不能让他们的财产太多。世袭贵族的享受权应当按照世袭人口和等级来计算,不能一刀切收取一定地赋税率。
可是?要想动世袭贵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必然会引起国内动乱?现在的魏国,国力空虚,要是这些世袭贵族联合起来,就有可能推翻你的权位。然后!辅佐他们可以控制的公子,来继承权位。
“你先回去吧!”魏惠王朝着惠施瞪了一眼,然后摆了摆手。
见惠施很不情愿,魏惠王生气地把手拍到案几上。
“啪!”
惠施吓得一个哆嗦,只得起身来到案几前,给魏惠王磕了一个,告辞而去。
“你们都退下!”魏惠王又朝大监等人喝道。然后!看向大监,朝着大监点点头。
大监会意,知道魏惠王是要跟庄子密谈,不许任何人偷听。
这可不是开玩笑地!要是世袭贵族知道魏惠王要动他们的财产、封地,还不联合起来造反?
庄子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并不深入。
他是从社会现象来分析的,从哲学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的。
而现实中的情况是各个不同,不同地诸侯国和不同地君王,都有自己的分封制度,都有严格地一套执行方案,也就是所谓地老祖宗规矩。
不过!大致情况差不多!大周天下的所有诸侯国,分封制度都是差不多地。
究竟如何改革,也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总之!不能引发内乱。最好地办法,就是要让世袭贵族们自愿募捐。
“庄子?有何良策啊?”
“这个?”庄子有些为难。
“放心!我保你平安!不会像商鞅那样,受到秦人的迫害!我告诉你!秦孝公一死,商鞅必亡!”
“商鞅有自己的封地了!大概是秦孝公为他准备的后路吧?”
“错!”魏惠王打断道:“以为退出就完事啊?秦人是不会放过他的!你就等着瞧好了!商鞅必死!”
“这个?”
庄子没有强调,他早已料到商鞅会有这么一天。而商鞅本人,也早就预感到了这一天迟早会来。所以!他早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民间隐藏了起来,给自己留下一脉后代。
“放心!我会保你平安离开魏国,不会有人知道是你给我出的主意。说吧!”魏惠王说着,朝着庄子点点头。
“这个!”庄子实话实说道:“我对你们魏国的分封制度不了解,我不敢乱说。这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对策。你还是先对我说说你的想法,我来作参考……”
第938章 满意而归
魏国是一个新型诸侯国,是从晋国中分裂出来的。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被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晋国消失后楚国成为当时的霸主国。
由于魏国地处中央之地,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开扩疆土;又以李悝变法,依法治国。慢慢地,魏国强大了起来。
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已经成为新的霸主国。
魏国是一个新型诸侯国,所以!魏国的世袭贵族并不多。不过?要想动他们,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中,有好多人都是以前的功臣之后,更多地人是皇亲国戚。说实在地,动谁都不好。
听了魏惠王的讲述,庄子也为难。
现在!最关键是:他们中有不少人还在朝堂上为官。
“唉!”魏惠王左思右想,最后说道:“只能动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不动他们他们也一样没落。这是一群废物,靠老祖宗活着。”
而这些人,往往也是最不好说话的人。
因为!他们靠老祖宗的封地吃饭,你要是动他们他们就嚷嚷,就拿老祖宗出来说事。说要是没有他们的老祖宗,将如何如何,就没有如今的魏国,等等。而他们自己呢?一点作用都不起,就靠收赋税过日子,过着腐朽、糜烂地生活。
而那些在朝堂上当官的人,他们倒是好说许多。每次发动战争的时候,他们都是出钱出力。所以!魏惠王没有理由动他们。不过?要想改写分封制度,和国家赋税利率,又必须牵扯到他们。
经过一晚的商谈,魏惠王终于有了自己的主意。
变革是要变的!赋税利率是要调整的。对于这些不思进取的世袭贵族,还是要动的。因为!这些人都是人渣!动了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是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的。
你要是不动他们,魏国衰落了别的诸侯国强大了他们一样会没落掉。不能因为他们,而拖累了魏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