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庄子的故事-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里日子不好过了,他才将墨家分坛那边开垦出来的熟地,转租给了别人,收一点地租。

  宋剔成一直不来取绣品,为了补贴家用,卖儿只得隔三差五地拿着绣品去集市上卖。由于她的丝线是宫廷内的丝线,绣帕也是宫廷中的绣帕,加上她的绣工,绣品都能卖一个好价钱。

  细心地人和那些喜欢八卦地人都注意到了,卖儿每每卖了绣品后,都会在集市上买些鱼肉什么地回去。

  “庄子堕落了!”

  “庄子一家人堕落了!”

  “我们的戴大侠也堕落了!”

  “唉!”

  有不少人见到这种情况,都不由地叹息起来。

  大家都在想!要是他们的话,他们会好好珍惜这份生活的,日子过得绝对不是那个样子。家里有墨家分坛那么一大片土地,不管怎么说,都可以过上好日子的。

  还有!小镇上的那一片房产加后院里的那一片土地。

  还有!宋剔成给了他们家那么多金银。

  还有!他们家无论从事什么事,都不要上缴赋税的。

  这么多优越条件加在一起,他们家应该是个富裕人家啊?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地!

  背后评说归评说,庄子一家人虽然不存钱,可在与人处事方面却都有好口碑。可以这么说,庄子家周围绝对没有谁会因为家里穷而无法生活下去。

  别人家有困难了,庄子、卖儿、戴六儿他们都会出手大方,帮助别人解决现实问题。而且!不图回报。

  他帮助了你你要是见面就感恩,说着客套话,他们还不理你了呢!你要是送东西给他们,他们家要是没有这东东他们会收下。但是!绝对会还给你同样价值的东东。

  庄子一家人就有这么怪!不!就有这么傻。

  庄子一家人这么快就把钱财散尽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周围人认为他家没有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家人把钱财都胡乱地散了。

  要是换他们的话?他们会把钱财攒起来,然后!到县城去生活。要是再有钱的话,就搬到州邑去住。或者!从事商业活动,做大生意发大财。或者!从世袭贵族那里买下一些土地,从无地农民中解放出来……

  总之!要让钱生钱,不能坐吃山空。

  而庄子一家人,就是那种坐吃山空的人。

  “他们一家人!就那德性!有钱就吃!无钱就穷!”

  “还以为是过去啊?有道家护法士养活着他们?”

  “还以为是过去啊?宋剔成送银子给你?”

  “还以为是过去啊?去杀人去抢啊?”

  “还以为是过去啊?你的绣品绣得再好,可送到皇宫中去人家划不来啊?宋剔成为什么不来取绣品了?划不来啊?这么大地宋国,还找不出绣得比卖儿更好地绣娘?”

  总之!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说什么地都有。

  总之!庄子一家人过现在这种苦日子,那是罪有应得!

  公元前343年秋冬,庄子与卖儿的儿子出生了。

  正如卖儿所愿,生养了一个大块头儿子。也正如第一胎一样,卖儿接连生了三天,才将儿子生下来。由于是难产,卖儿差点大出血死了。还好!卖儿平时有恩于人,产婆和女医都尽心尽力地照顾她,才母子平安。

  见卖儿生养下了一个大块头孙子,戴六儿的脸色才好看些。不然?三天难产,让她的脸色很难看。

  容儿与杨青儿生娃,就跟老母鸡下蛋似的,一溜就溜下来了。而且!还是大块头男娃。而卖儿!第一胎难产,结果产下了双胞胎孙女儿。这第二胎又是那样,戴六儿甚至都怀疑:卖儿是不是要给她生下三胞胎孙女儿?

  女医说是男娃,可她总是往女娃方面想。

  尽管双胞胎孙女儿她很喜欢,尽管她并不在乎是男是女。可是?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疙瘩解不开。

  庄子还是那样: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都一样。他认为:都是他的儿女,男孩有男孩的生存方式,女孩有女孩的生存方式,生存方式不同罢了,没有优劣之分。

第906章 庄平庄沿顺

  双胞胎女儿都会说话走路了,整个两小萌女。她们不仅是个表情帝,还是两个小甜嘴。两人整天缠着大人,一边一个。一个问你话,另外一个朝你眨着大眼睛看着,配合得天衣无缝。

  “娘!娘!娘!呜呜呜……”

  两个小可爱发现娘亲生产后不怎么理她们了,显得很失望,站在床前叫着、哭闹着。

  戴六儿黑着脸走过来,朝着她们看了一眼。两人一点也不害怕,一边一个,跑过来抱着祖母的大腿。

  “祖母!呜呜呜……”

  “祖母!呜呜呜……”

  戴六儿一手一个摸着两个小脑袋,哄道:“娘给你生了个小弟弟!好不好啊?”

  “呜呜呜!”

  两人好像知道自己将要失去宠爱一样,不说话,只是哭。

  “爹!”

  “爹!”

  见庄子进来了,两人又一边一个跑过来抱住庄子的大腿,叫着爹。

  “不哭!有爹呢!噢!”庄子蹲下来,一个胳膊弯挽着一个,哄道。

  “娘生弟弟了,很累!让娘睡觉!噢!不然就没有娘了。噢!”

  “嗯!”

  “嗯!”

  两人小大人一样地点点头,不再哭泣。

  庄子把两人抱出房间,让她们自己玩。

  经过一天多的紧急抢救,卖儿的血水止住了,命保下来了。三朝这天,卖儿恢复了一些力气,在女医的照顾下,起来洗了一个药水澡。

  大块头儿子也洗了一个药水澡。这个大块头男孩,体格好像比慎根、杨延都要大,好像胖一些。从性格上来看,要温顺一些,不怎么哭闹。不过!这才三天,还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样?

  洗完澡,卖儿把儿子抱到怀里,一边满意地看着,一边流露一脸地幸福。虽然她很累、很疲惫,可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他爹!”卖儿抚摸了一下儿子的额头,抬头对庄子说道:“给儿子起一个名字吧?”

  “你给娃起吧!”庄子朝着卖儿点点头。

  对于这类事,他没有刻意要求。不像其他爹娘或者长辈,都要自己给娃起名。既然卖儿在意,就让卖儿起吧!

  “庄哥哥!我儿子就叫平儿吧!平平安安一生,比什么都好!”卖儿看着庄子的脸,说道。

  “那就叫平儿吧!”

  戴六儿站在一边,看了看卖儿,又看向庄子,没有说话。

  “姓庄名平字沿顺,怎么样?”卖儿又问道。

  “那就叫庄平庄沿顺吧!”

  “呜呜呜!我儿有名字了!我儿有名字了!呜呜呜……”

  戴六儿觉得这个名字还可以,也就没有反对。她点了点头,说道:“这名字好!平安比什么都好!我儿不求他将来有什么功名利禄,只求他平安人生,活到终老。”

  说这句话的时候,戴六儿的内心是很难受地,也是有感而发。

  平安就好,能够活到终老就好。

  她的大孙子慎根,被麦儿带走了,不知去向。她表面上没有什么反应,内心中却是牵挂。常常在空闲时间里,她都会去齐国、赵国、燕国,一路寻找麦儿的下落。想找到孙子,把孙子找回来。

  当然!她是通过内视世界去的,而不是现实世界。

  现在的宋国,现在的她们家,已经没有仇人来寻仇了,可以把根儿接回来了。

  可是!很遗憾!她一样没有找到麦儿和根儿的下落。

  根儿!不仅仅是她戴六儿的孙子,那也是容儿留下唯一的孩子,也是师父禽滑厘那一脉留下来的唯一后代。

  根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还有她的二孙子杨延杨展旺,她一样牵挂。

  杨青儿是个什么人,她是知道的。杨青儿根本不会带娃,孙子由她那个娘带,简直是把孙子给作贱了。还好!有天涯无名跟她在一起,有天涯无名护着娃。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庄平庄沿顺是唯一留在她身边的孙子,所以!对这个孙子,她的心里就有了许多盘算。不!是更多地疼爱。

  这一年,世界并不平静。

  不!大周天下并不平静,诸侯纷争很是激烈。

  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魏国的君王又蠢蠢欲动了起来。

  在这场诸侯战争中,宋国作为小国,难免会被卷入进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剔成处理国事繁忙,财力有限,也就没有再派人来庄子家取卖儿的绣品。

  宋剔成要把财力和精力转移到外交上面去,对于这个没有威胁的外甥,他自然是放到一边去了,不再注意。

  这一年的事,还是要从秦国的秦孝公说起。

  秦孝公为了收复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派卫鞅等人游说魏国君王。

  河西之地是秦国的祖业,一直被魏国占领是小,还严重威胁到秦国的国防安全。所以!一直是秦孝公的一块心病。

  再则!不收复河西失去,秦国也无法完成霸主地位。

  在战国时期,作为一国君王你不能成为霸主你只会成为别人利用的棋子,受人摆布。那样地君王是没有自尊和意义的,只能说图一时享乐而已。

  这只是其一!其二!那就是:你不能成为霸主,你的子民永远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没有幸福可言。

  作为智者,作为君王,往往是人民的利益大于自身的利益。他们把人民的利益和幸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和荣誉都重要,人民至上。

  作为一代智者的秦孝公,自然是不会只图自己的享乐而得过且过。他是有野心的!他决意用几代人的时间,来改变秦国的面貌,也改变大周的面貌。

  但他并没有野心在他有生之年称霸天下,这就是他的明智之处。

  也正是因为秦孝公有了这个“野心”,他才请来了卫鞅,在秦国进行大刀阔斧地变法。

  现在!在卫鞅的变法下,秦国强大了,可以打仗了。

  所以!他派卫鞅等人去游说魏国君王。

  卫鞅等人奉命前往魏国,劝说魏惠王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十几个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

  卫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意,先称王再图一统天下的霸业。

  魏国君王听从卫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周天子。

  结果!他的这种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大国的愤怒,诸侯纷纷投奔齐国,与齐国结盟。

  赵肃侯七年,赵国的公子赵刻率军攻打魏国的首垣。

  魏惠王命大将军庞涓率三十万大军伐赵、伐齐。

  齐威王用孙膑退避减灶,示弱骄兵和声东击西之计,于马陵大败庞涓,三十万魏军几乎殆尽。

  魏国经此一败,元气大伤,由盛转衰,霸主的地位开始动摇。

  齐威王见魏国大败,以为齐国最大、最强,可成就他的霸业。可后来才知道,大家都着了秦国的道。

  也就在魏国与诸国大战的时候,卫鞅乘机率二十万秦军收复河西失地。

  魏惠王命魏公子卬率安邑、洛阳二十万魏军迎战卫鞅二十万秦军。因公子卬受卫鞅欺诈,兵败河西。

  因此!秦国在悄然崛起,魏国衰落,齐国成就了霸主地位,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907章 杨青儿有了消息

  平静地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战争就悄然地来了。

  随着宋国卷入这场战争后,刚刚有了起色的宋国,又重回到了过去。

  由于宋国采取的是漆园模式,人民的战争思想都很淡泊,都不愿意打仗。士兵们都无心在部队里服役,都想回家种地,娶妻生子。

  还有!这两年时间里,宋国人口得到了膨胀式发展,每个家庭都有着沉重地家庭负担,人民也根本没有心思去打仗。在大家与小家面前,更多地人选择了小家,不愿意去打仗,只想多种地养家糊口。

  所以!在种种原因下,宋国的军队没有战斗力。

  本来规定是暂时不收赋税的,赋税保持在以前的基础上就行。可因为战争来了,宋剔成不得不稍微地提升了一下赋税。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了感恩,戴六儿只得把隐藏起来“财不露白”的银子,拿出一部分,捐给宋剔成。

  庄子、戴六儿、卖儿三人并非周围人所认为的那样,不存钱、有钱就吃就用就乱花。而是!一切都只是做样子,过周围人一样地生活。宋剔成给他们家的金银什么地,都藏起来了。

  装穷,是为了融入生活,与周围人民群众过一样地生活。这样!别人才不眼红你,你才能过上平静、正常人的生活。

  装穷!也有点装比的味道。

  再则!庄子一家人一直节俭惯了,让他们乱花钱他们还舍不得,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卖儿跟随庄子生活这么多年,早已改变了过去的陋习,完全是一个道家弟子了。

  在漆园的时候,卖儿还是一个守财奴,喜欢图小便宜。在庄子的感染下,现在的她,也知道施舍了。

  当然!自私之心还是有的,不像庄子那样把自己的所有都施舍给别人。她不是这样地,她会保留自己的底线。明明身上有十两银子,她只会说只有一两或者是几两,根据实际需要说多少,不会说实话。帮助别人的时候,她都会保留底线的。

  公元前343年冬末,快到来年春祭的时候。也就是卖儿生养儿子庄平庄沿顺三个月后,戴六儿向宋剔成捐钱救国后,庄子家里又添人丁了。

  这天!北风呼呼,天空中没有下雪,却是细雨蒙蒙,一个驼背老妪找上门来了。

  驼背老妪的怀里,抱着一个一岁不到大的男孩,说这个孩子是庄子的。

  庄子不在家,去墨家分坛那边去了。

  墨家分坛那边,房子已经初步建成,所有人都告别了野外搭帐篷的生活,住到了屋内。

  庄子经常抽空过去,给嫂夫人和张山讲道。

  现在!庄子也只能给嫂夫人和张山讲道了,不能给别人讲道,更不能公开讲道。因为!他在宋剔成面前发誓了“四个永远”,是不能违背誓言的,以免招惹来杀身之祸。

  还有!庄子把制作竹简和编织竹简,以及给竹简涂描油漆的任务,交给了张山。

  嫂夫人心细,负责编辑文字。

  庄子由于一个分身在燕国那边寻找慎根,所以!经常出错,不是把文字写错了就是把字给写漏了。

  后来在嫂夫人的提议下,庄子不再把文字刻录到竹简上,只用毛笔醮上油墨把想写的文字写在竹简上,然后!由嫂夫人整理,张山刻录,最后再涂描油漆。

  所以!庄子经常到嫂夫人、张山这边来,偷偷地干这件事。

  戴六儿见家里来了人,就下楼盘问起来。

  卖儿放下自己的儿子庄平庄沿顺,把那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抱到怀里,上下左右地看着。

  这同样是一个大块头男孩,有着杨青儿那样地大体格。在面貌上,也跟小时候的杨延差不多。还有!他身上穿的衣服,好像是杨延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由于杨延小时候长得特别快,有好多衣服几个月后就无法穿了。

  因此!卖儿就有些相信了,这个小男孩可能是杨青儿与庄哥哥的孩子。算了算时间,也差不多。杨青儿从走到现在,差不多快两年时间了,完全是有可能生养出这么大的小男孩来。

  还有!她听庄哥哥讲了,青儿姐临走的时候,好像怀了身孕。

  “他娘是谁?”戴六儿盘问道。

  驼背老妪张了张嘴巴,用半生不熟地话说道:“她说她就杨青儿,是个这么高的女人!她的嗓子是哑的……”老妪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

  根据老妪讲的,杨青儿是挺着大肚子来到她家的,来了就生病了。杨青儿给了她许多银子,让她照顾她。后来!杨青儿的病好了,她本来想回到墨家分坛来的,把孩子生在庄子这里。结果!因为生病耽误了,就留了下来,把娃生在了她家。

  再后来!楚国与魏国打仗,宋国等小国与魏国是联盟关系,所以!楚国人就追查下来了。结果!杨青儿可能是被楚国方面当奸细抓起来了还是怎么了,突然地失踪了。

  无奈之下!她只得把孩子抚养着,等着杨青儿回来。结果!这一等就等到现在。楚国方面得知这个小男孩是宋国人的后代,就要杀掉。她害怕孩子被杀掉无法向杨青儿交差,就带上银子来宋国找庄子,把孩子送还给庄子,免得受到楚国的追查。

  “那?我的延儿呢?我的延儿呢?”戴六儿哭着追问道。

  “延儿?延儿留在陵阳山了!”老妪说道。

  “陵阳山?陵阳山在哪里?”戴六儿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陵阳山听说在江南!”

  “江南?”

  根据老妪讲,她是江北人,距离宋国并不远。至于江南的陵阳山,她不知道,只是听杨青儿讲的。

  事情大概是这样地,杨青儿想带着怀孕之身回来宋国,把娃生在庄子身边。可是?由于生病了,她耽误了时间,没有能够及时回来。无奈之下,只得在半道上把娃生在老妪家了。

  由于楚国与魏国打仗,宋国与魏国是联盟关系。所以!楚国封锁了边境,凡是与宋国来往的人,都在盘查之列。

  可以想象,杨青儿那个火爆脾气,到哪里都惹事,是很容易暴露身份的。最后!被楚国方面盘查。最后!就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了。

  可以想象,杨青儿没有了消息,说明她出事了。

第908章 多了个儿子

  庄子从墨家分坛回来,天已经黑了。

  老妪在卖儿的安排下,作为尊贵地客人,住了下来。

  小男孩是老妪一手带大地,认生,不要卖儿也不认祖母,只认老妪一个人。这个小男孩,跟他哥杨延一样,嗓子大。另外!脾气有些像杨青儿,很大,动不动就扯开嗓门哭。

  说真的!卖儿很不喜欢。

  可是!不喜欢她也得接受!这孩子毕竟是青儿姐的骨血。现在青儿姐生死不明,她还能怎样呢?还能不要这个娃?

  卖儿心想:娃不是你亲手带大的,人家不要你也是可以理解的。

  戴六儿想亲近亲近这孩子,可孩子根本不认她。她有心带好这个孙子,可就是无法亲近。

  庄子回来后又把前前后后的事问了一遍,见儿子一样不要他,他心疼得直掉眼泪。

  “娃起名字了没有?”庄子问。

  老妪摇了摇头,说道:“他娘走的突然,还没有来得及给娃起名字。”

  庄子叹息了一声,哭丧一般地说道:“娃还姓杨吧!随娘亲姓。师父一生传道,家人都被人杀了,就让杨家多一支血脉吧!”

  戴六儿点头同意了。

  对于她来说,对于道家来说,根本没有儒家的那种迂腐思想,搞什么宗族家谱。所以!对于姓氏来讲,无所谓。姓杨,只是完成一个心愿而已。

  “杂种不杂姓”,所以!姓氏是虚假的,而血脉传承才是真实的。

  “叫他杨湖吧!杨湖字静明!希望他不要那么哭闹,有一片宁静地生活,就像湖面一样平静,平静如镜,清澈照人。”

  庄子不顾儿子哭闹,硬是把他搂在怀里。他一边说着,一边一滴泪水滴落下来,滴在儿子杨湖的脸庞上。

  杨湖有了感觉,停止了哭闹,眨着泪花的眼睛,朝着这个清瘦的中年男人脸上看着。突然!他的小手伸了过来,出其不意抓住庄子的那几根山羊胡须,拽了起来。

  “儿子!儿子!儿子!”庄子忍着痛,任凭儿子拉扯。他把脸贴到儿子的小脸上,泪流满面。

  “这娃!跟他哥一样,也拽他爹的胡须!”戴六儿看着父子两人的那个样子,哭丧一般地笑着,摇着头。

  杨湖见把这个人给拽服了,终于露出了一个难得的笑容。

  “儿子!你把爹的几根胡须都拽没有了,你?你的小手呢?割破了没有?你?”

  庄子说着,把儿子的小手扒开。只见!儿子的手掌上有几根胡须,手掌也被割得红红地。还好!没有割破。

  老妪见杨湖把他爹的胡须往死里拽,正准备上前训斥,又见父子二人和好了,也只好作罢。

  杨湖见庄子并没有把他怎样,顿时对其亲近起来,又用小手摸起了对方的脸。他的小脸上,有着一种幸福感。

  “儿子!你这才是爹的儿子。”庄子说着,把儿子紧紧地搂着,亲了又亲。

  父子二人,从此和好了起来。

  “晚上跟爹睡,噢?”

  留老妪在家住了下来,卖儿做最好吃的给老妪吃,答谢老妪。

  老妪因为一路上劳累,加上又要带杨湖适应新家,也只得留了下来。

  经过几天的接触,和庄子的容忍,父子间的关系好了起来。

  在戴六儿的容忍下,尽量满足这个暴脾气的孙子,与孙子的关系也好了起来。

  杨湖得到了最大地满足,终于慢慢地适应这个家了。

  双胞胎姐妹二人对于这个比自己小的弟弟,也很感兴趣,整天围在身边陪着小弟弟玩。

  杨湖有了两个姐姐陪着,终于适应了这个家。

  春祭前,老妪放心不下家里,决定回老家过春祭。

  庄子决定辞别娘亲和妻子儿女,送老妪回去,并亲自去周围查找一下杨青儿的下落。

  这年春祭,他不打算在家里过,在宋国过。

  这次!庄子是真身出行。他觉得!还是真身好一些。分身虽然跟真身差不多,可多少还是分散了真身的注意力。

  卖儿舍不得庄子走,可又无法阻止。庄子走了,家里就剩下她和婆婆戴六儿两个大人。家里还有四个娃要带,真的!别说绣花了,就光带娃和做家务事,就够两人忙了。

  “庄哥哥!你早点回来!呜呜呜!把青儿姐带回来,把延儿也带回来。让天涯无名哥也回来,在宋国安个家。呜呜呜……”

  老妪见杨湖已经适应这个家了,也就放心了。她终于完成了她的心愿,把娃平安地还给了人家。

  杨湖毕竟还小,还不会说话,对于大人的举动,他还不知道什么意思。老妪走时,他正和两个姐姐玩得很开心。

  真正地走了,老妪又觉得很舍不得。毕竟!这个娃是她一手带大地,多少还是有感情的。

  临走的时候,老妪落泪了。

  戴六儿为了感谢她,给了她不少银子。另外!还给了她几块玉器。

  “这些玉器要传代下去,不能卖。”戴六儿不忘交待几句。

  玉器是上层社会的装饰品,穷人是买不起的,穷人要是拿出去卖也卖不上价钱,玉器是上层社会的人相互之间买卖的。所以!不得不多交待几句,以免浪费了。

  得知具体地址后,庄子带领着老妪,仅仅用了十来天时间,赶在楚国春耕大祭之前,来到老妪的家。

  在战国时期,开始时都是按照大周天子的诏书来确定春耕大祭的日子。后来!在楚国和魏国等霸主诸侯国的带动下,不再按照“周历”来进行春耕大祭了。而是!自行其事。在周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春耕大祭的日子。

  只有小的诸侯国,才规规矩矩地按照周历来进行春耕大祭。

  当然!霸主诸侯国的君王高兴了,也会与天子同时举行春耕大祭,其实心里根本不把大周朝、大周天子当回事。

  后来!大周朝的天子也变得精明了,不再要求“普天同祭”,而是!规定了一个大概的春耕大祭日期。比如说:从某日到某日,都可以进行春耕大祭。这样!就避免了诸侯不听诏令的尴尬,还能保持大周朝、大周天子的威严。

  老妪家很清贫,家里没有男人,只有一个儿媳妇和四个未成年的娃。儿媳妇又是个病身子,不能下地干重活。前面三个都是女娃,最小的是男娃。

  杨青儿下榻她家后,给予了她们家足够的银子,改变了她们家的现状。所以!老妪一家人为了感恩,才把杨湖照顾好的。

  老妪家的三个孙女儿都很懂事,大孙女和二孙女都能绣花了。三孙女带小孙子,小孙子还很小,也就五岁左右。

  根据老妪讲,她们家以前很穷,是无法从事手工业的。是杨青儿给了她们银子,才买得起丝线和绣帕的,才从事绣花事业的。

第909章 到处惹事的杨青儿

  杨青儿哪里来的那么多银子?

  听老妪讲的,杨青儿给了她们家至少一百多两银子。

  对于穷人来说,手头上能有十两银子,就觉得自己是有钱人了。要是有一百多两银子,那就认为自己是富翁了。

  不像有钱人、富二代,你就是给他们一座金山、银山,他们也觉得不够用。

  老妪利用杨青儿给她的银子,先改善了一下生活,一家人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然后!又改变境况,让两个孙女儿去学习绣花,再买回丝线和绣帕,从事家庭手工艺,自食其力。

  没有本钱,你就是会绣花你也只能给别人打工。

  杨青儿的银子哪里来的呢?

  庄子知道!杨青儿是个潇洒地人,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那种人。所以!她的身上是不会带那么多银子的。

  听老妪说,杨青儿的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银子。

  庄子就怀疑起来了:这个青儿姐,可能不是生病了,而是!跟人打架被人打伤了。或者!是跟人打架过于劳累,才病倒的。

  就是!以杨青儿的身体,是不可能无缘无故生病的。而且!一病不起。

  一定是她又在哪里遇上了恶人,最后!与恶人打了一架,把人家的银子抢来了。然后!一路狂奔到这边,就累倒了。

  不然?她哪里来的银子?

  杨青儿就是这种人,遇上恶人、遇上恶人的帮凶,她都会出手的。

  所以庄子决定,先在老妪家乡附近打听杨青儿的下落。实在是打听不到,就往陵阳山方向寻找。

  在通往陵阳山的路上,绝对有那么回事,有恶人被人灭门了或者是怎样了。不用说!那个灭恶人满门或者是惩罚了恶人、恶人帮凶的人,绝对是他的青儿姐。

  在老妪家安顿下来后,庄子就开始打听起来:杨青儿住在老妪家都吃了哪些药?

  结果!让庄子哭笑不得!

  查看了药渣,他发现:杨青儿吃的都是保胎药。

  她哪里有病了?肯定是惩罚恶人时动了胎气,才无法回蒙县老家了,才停留下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