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庄子的故事-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讲完重生、重己,庄子开始讲如何规避危险。

  “有些危险是可见的,有些危险是可以防范的,而有些危险,是可以预知的……”

  庄子讲“重生”、“重己”,认为重生、重己是人道,是人性的本能,也就是所谓的“人性”。正是因为重己、重己,所以!人性是怎自私地。

  人性的自私,是我们必须面对地事实!

  但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活下去,我们必须去与人合作,必须无私。

  所以说!无私是手段,自私是目的!

  庄子把社会划分为一个个个体,然后!又把人性分析为自私。现在!他要来一次整合了,他开始谈无私了。

  庄子认为:我们父母是最无私地,虽然!他们的无私也是为了自私,不自私他们就不会无私。

  特别是我们的母亲,是最无私地。当然!她们无私地目的也是为了自私。她们生养儿女是女性的天性,这种天性也是一种怎么。也是为了有一个依靠,承载她们对未来的希望,等待,这是她们的自私。因为自私,所以她们才无私,才任劳任怨,把我们抚养长大。

  然后!是我们父亲,一样是自私地。如果他们不自私,他们就不会生养我们这些后代。生养我们这些后代,他们是有目的。至于是什么目的,就不用分析了。反正!目的是自私地!但是!他们一样也是无私地,他们抚养了我们,与母亲一起把我们抚养长大!

  因为自私,所以他们才无私,才任劳任怨,把我们抚养长大。

  我们是人,所以!我们也是自私地!所以!我们不要被父母长辈的无私给蒙骗了。我们必须看清父母长辈们自私地目的。如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么!我们就合作吧!

  庄子认为,父母虽然也是自私地,但是!他们是最早对我们无私地人。而且!他们对于我们,是无私多于自私。是先有自私之心,然后!以无私为手段,最后达到自私的目的。所以!父母是值得我们信任的!所以!我们也要先有自私之心,然后!以无私为手段,最后达到自私的目的。

  人与人的合作,都是这样:先有自私之心,然后!以无私为手段。最后!达到自私的目的。

  我们与父母长辈、家庭成员之间,都是这种关系。

  我们与身边的人之间,也是这种关系。

  我们与这个社会之间,也是这种关系。

  我们自私地目的是什么呢?庄子说:我们只能为了活着,为了完成道赋予我们的这一次生而为人的生命过程。



第392章 重组

  “为了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我们合作吧!”

  

    庄子带有煽动性地挥舞了一下手臂,冲讲台下面黑压压地人群喊着。

  

    讲台下,黑压压一片,都是人头。在讲台的两边和最后面,点着几个火把。火把在夜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现场气氛显得很静谧。

  

    当听到庄子带有煽动性地话语后,顿时!讲台下,又犹如开水一般沸腾起来。

  

    “既然爹娘、长辈他们愿意与我们合作,那我们就合作吧!他们相信我们,寄希望于我们,那么!我们就合作吧!拿出我们的诚意来!……”

  

    庄子就如何与爹娘合作、与长辈合作、与家庭成员合作、与家族成员合作、与身边的人合作这个话题,整整讲了三个晚上。

  

    他先是把社会化整为零了,把社会划分为一个个个体。现在!他开始组合了。他先把我们与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子女,组合起来,组合成家庭。然后!把带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与家庭组合起来,组合家族。再把我们与身边的人组合起来,组成团队。这样!就组合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大家庭。

  

    “当今乱世!如果其他诸侯国攻打我们宋国,我们应该怎么办?”当把社会整合完成后,庄子问。

  

    把社会划分为一个个个体,并不是庄子的目的;把一个个个体整合成一个完整地社会,这也不是庄子的目的。现在!才是庄子的目的!他要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作用!

  

    不要因为我们是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中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只要我们参与了,就能够起作用。

  

    道家与儒家都宣扬合作、奉献。应该是所有各学说门派都一样,都在宣扬合作、奉献。

  

    不同地是:道家先把社会化整为零,让世人明白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的人组合而成的。然后!分析人、分析人性的本质。再然后!把一个个个体的人组合成家庭、家族、社会团体,组合成完整地社会。最后!才谈奉献、合作!

  

    而其他学说门派,特别是儒家,直接宣扬合作、奉献等什么地,直接从社会地角度来宣扬人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作用,而没有具体分析人、人性。

  

    没有把人、人性解剖,人们都不知道人是什么东东,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一个人没有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他们的生活就是盲目地、无知地、糊里糊涂地。对于这样地人,你怎么去教化?

  

    庄子问讲台下的人,当其他诸侯国攻打我们的母国宋国了,我们怎么办?

  

    他知道!问这句话算是白问了。

  

    现在的漆园人,讲台下他的听众,还没有达到那个认识的高度,还没有那个觉悟。要想让他们明白,还必须一步一步来讲。

  

    讲台下骚动了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只有一双双眼睛,在夜色中发着荧光。

  

    “当其他诸侯国,比如说是楚国或者是魏国,攻打我们漆园来了呢?我们怎么办?”庄子又问。

  

    他知道!你说其他诸侯国攻打宋国了,把宋国灭了,或者怎样怎样地,好像都不关漆园这里的人的事。但是!要是有人来攻打漆园了,他们就会有反应了。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

  

    也许?对于某些自私地人来讲,攻打漆园都不关他们的事。因为!他们觉得漆园又不是他一个人的漆园。还有!他们认为,就算有人攻打漆园,把漆园怎样怎样了,而他们家、他们的家人、财产什么地也不会受到损害。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隐蔽,他们家有藏人、藏财产的地方。或者!他们家有保护伞……

  

    不过漆园这里与其他地方不同,漆园这里的人平时内斗不断,矛盾重重。可对于外敌入侵,对于官府的逼税、征兵等什么地,都很团结。他们早已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已经把团结、合作当成了习惯。

  

    一旦官府来增加赋税了,漆园人民就会团结起来。多出来的赋税他们不缴,按照往年的标准他们才愿意缴。官府要是强征,他们就会杀官赶人。然后!把漆园两边的谷口堵起来,与官府对抗。

  

    征兵的时候也是这样,他们称为“卖儿”。你官府给多少钱,我的儿子就卖给你了。不给钱财,不给实际的东东,你说有赋税减免什么地,我不信我不受。如果官府强制前来征兵,让漆园给他们多少兵源。那么!没门!结果跟强征赋税的结果一样,直接杀官赶人。然后封堵谷口,与官府对抗。

  

    这下!讲台下沸腾了起来!

  

    “那怎么行?打啊?把敌人赶走啊?”

  

    “谁敢来我们漆园,他们吃错药了?”

  

    “怎么可能呢?有人敢来我们漆园?”

  

    “我们漆园是个什么地方?我们漆园人最团结!”

  

    “……”

  

    等到讲台下的人议论得差不多了,庄子才说道:“其实!漆园这里不是攻不破的。我已经去漆园的山上查看了,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可以进来的。只是这些地方稍微难走一些,行军的速度慢一些。敌人要是存心灭我们,多派些兵力,先封住我们的谷口,不让我们逃跑。然后!从山上的小道悄悄地摸过来,一样可以灭我们。

  

    你们注意到了没有?从山上通往漆园谷内的小道,有无数条。他们可以从各个地方摸索过来,而且!还不容易被我们发现。如果我们分散兵力去堵,堵是可以堵的,可是,我们哪里来的那么多人?……”

  

    在庄子的讲解下,讲台下,有不少人害怕了起来。

  

    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如果别人存心要来灭你漆园,总归是有办法的。人家可以从山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搭建云梯、软索等什么地,爬上山顶,占领山顶。然后!就可以通过山顶,从各个地方进入漆园。你哪里防卫薄弱,人家就从哪里进攻。

  

    “那?那?那?那?那怎么办?”

  

    一番议论后,讲台下的人开始恐慌起来。

  

    原来!漆园也不是最安全的地方。

  

    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庄子只是在吓唬众人,想向众人宣扬他的全民皆兵思想。

  

    


第393章 全民皆兵

  “怕什么怕?怕什么怕?怕什么怕?怕什么怕?……”

  

    庄子见时候差不多了,他朝着讲台下挥舞着手臂,大声地喊着。

  

    “怕什么怕?不怕!不怕!怕什么怕?不怕!”

  

    在庄子的大声呼喊下,讲台下的人都停止了议论,都用期盼地眼神朝着讲台上看着,等待着庄子说出理由。

  

    “我们有几万兵力!我们怕什么?你们说,我们怕什么?”庄子朝着讲台下挥舞着手臂,很自信地喊着。

  

    讲台下静了静,接着又怀疑地议论了起来。

  

    “几万兵力?我们哪里有几万兵力?我们的宋国,整个国家才几万精兵?我们漆园这里,哪里有几万兵力?”

  

    “哪里有几万兵力?我们整个漆园,把能够打仗的人,都组织起来,绝对不会超过一万兵力。是绝对!而且!还不是精兵!要是训练成精兵的话,顶天三千精兵。”一个懂得军事方面的中年人,说道。

  

    另外一个中年人在一边接过话茬,说:“对!我也觉得!我们漆园顶天能训练出三千左右的精兵。可是?谁愿意去当兵呢?是不是?”

  

    “我们只是没有办法,才组织起来,与官府对抗的。打仗!哪里能组织得起来呢?”

  

    “几万兵力?有?”另外一边,有人说道:“有是有!只是!可他们不能打仗啊?他们是女人、孩子和老人,还有残疾人!这些人有什么用?”

  

    “也是我们漆园这里了,人口密集,要是换了其他地方,这么大地地方,哪里有多少人?我们宋国,才多少人口?是不是?”

  

    “就是!就是!我们宋国虽然面积很大,可我们宋国的人口,真的不敢恭维了!特别是宋国与周边诸侯国的地方,与楚国、魏国、韩国、齐国接壤的地方,都是荒无人烟,几十里上百里都没有几户人家。哪里像我们漆园这里,人口这么密集,这么多,有几万人!”

  

    “差不多有近五万人口吧?”

  

    “五万?”

  

    “我告诉你!”一个人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我们漆园这里,有六万多人口!”

  

    “六万?”

  

    “怎么可能?”

  

    “瞎扯!”

  

    “骗人!”

  

    “你说话要负责!这话要是传出去了,我们漆园有六万人,那么!明年宋国征兵至少要征三千!你?你说话要负责!你?到时候漆园交不出这么多人来,你?把你拉去充数!”

  

    “就是!就是!人口这个问题,可不是开玩笑地!人口多,宋国就要来给我们加赋税了!你?”

  

    “就是!就是!”

  

    “怎么不是呢?”那个说漆园有六万人口的人,仍然压低声音,坚持道:“你打听了没有?我们漆园人,哪家没有一两个儿女居住在他们的母国?你敢说没有?”

  

    “这?”

  

    “一户不说两个了,平均一个可以吧?”那个说漆园有六万人口的人,算了起来。

  

    “哪里有呢?我们漆园有多少户,有一万户啊?”有人反驳道。

  

    “没有!但是!我说的是每家每代?你算算?每代都有一两个人回了母国,或者住在其他诸侯国内,是不是?加起来有没有六万?”

  

    “要按照你的这个算法,我说漆园有十万人!你信不信?”

  

    “哈哈哈!”

  

    众人大笑起来!

  

    顿时!六万人口,成为一个笑谈。

  

    庄子朝着讲台下面看着,听着。等到人们议论得差不多了,他才双手下按,示意大家停下来。

  

    “我们漆园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少兵力!你们信不信?”

  

    也不等讲台下的人回答,庄子又解释道:“按照常理,按照兵家的说法,我们要是训练精兵的话,顶天能训练几千精兵,顶天三千左右。但是!我们不是兵家!我们是道家!道家治世,人人皆兵!全民皆兵!”

  

    “全民皆兵?”

  

    “人人皆兵?”

  

    “你们道家治世,怎么会是全民皆兵?”

  

    “就是!就是!哪里来的全民皆兵?”

  

    讲台下的人,又就全民皆兵议论了起来。

  

    等到讲台下争论得差不多了,庄子又双手下按,示意大家不要再争论了,听他解释!

  

    “怎么不是全民皆兵呢?”庄子问道:“难道?你们不保护你们的家人了吗?你们的家人难道都只是各顾各,各自逃命了吗?你们要保护你们的爹娘、长辈、丈夫、妻子、儿女后代。

  

    你们的爹娘长辈一样要保护你们,为了保护你们,他们也要参加战斗!他们是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你们与敌人搏斗而不顾的!

  

    你们的配偶,他们也不会不顾他们的丈夫、妻子,他们的爹娘长辈、儿女后代,而逃命的。他们只会跟你们一样,拿起武器,参加战斗!你们的儿女后代,也是不会看着爹娘长辈、兄弟姐妹与敌人搏斗,他们也会参加战斗的!

  

    这就是全民皆兵!……”

  

    “那?”

  

    庄子的解释还没有完,讲台下就有一个教条主义者大声地嚷嚷起来,诘难庄子。问:“小孩子他们能参加战斗吗?婴儿能参加战斗吗?”

  

    “是啊!是啊!”

  

    后面!又有一帮人起哄了起来。认为!怎么可能会是全民皆兵呢?不仅婴儿、小孩子不能参加战斗,就连许多大人都无法参加战斗。

  

    “生了病的人怎么参加战斗啊?”

  

    “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怎么参加战斗啊?”

  

    “快要死的人怎么参加战斗啊?”

  

    “老得动不了的人怎么参加战斗啊?”

  

    “胆小地人怎么参加战斗啊?”

  

    “就是就是!怎么能说是全民皆兵呢?”

  

    “……”

  

    大家都起哄一般地说着,这个也不能参加战斗,那个也不能参加战斗。所以!不能说是全民皆兵!漆园有几万人就有几万兵力,是不存在地。

  

    庄子见差不多了,朝着讲台下起哄的人笑道:“我说有就了!而且!比军队里的几万兵力都强!人民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的!我们年轻力壮的人都参加战斗了!而那些不能参加战斗的人,他们的心也早已投入到战斗中去了。他们在心里为自己的亲人祝福、祈祷,愿他们平安、愿他们早点战胜敌人。我们的孩子,他们虽然现在不能参加战斗,但是!他们记住了仇恨!将来!他们会有一战,他们会报仇的!为死去的亲人报仇雪恨……”

  

    


第394章 战备思想不能丢

  在庄子的解释下,讲台下,先是一片沸腾。接着!死一样地寂静。再接着!又沸腾了起来,人们相互议论了起来。

  

    也就在这沸腾、寂静、沸腾的过程中,人们一个个都在思考着庄子所讲的。仔细想想,还真的是那么回事。

  

    是啊!当我们的亲人在与敌人搏斗的时候,我们能不上前参战吗?明明打不过,也会上前助战的。实在是打不过不能参战,我们的心,也已经参战了。我们在为我们的亲人着急,为我们的亲人祝福、祈祷。

  

    那些不能参战的人,他们记住了仇恨!他们会把这一段历史记忆下来,讲述给我们的后代听。告诉我们的后代,我们被谁欺负了,我们的先人被谁杀害了。不要忘记历史啊!不要忘记仇恨啊!

  

    虽然报不了当年的仇,但是!对于仇人的后代,他们的后代如果继续作恶,我们就去灭了他们!因为!他们的侵略文化影响了我们的生存……

  

    那些婴幼儿和孩子们,更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忘记自己的亲人被杀,这个仇是要报的!他们虽然没有参加当时的战斗,可他们会进行后来的战斗,将战斗进行到底!

  

    在庄子的讲解下,漆园人一个个都义愤填膺地样子。好像?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刚刚被人打败了。好像?他们的亲人就在这次战争中为了救自己的亲人而战死了……

  

    “我们不要以为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真的!这种情况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战争来了,谁也挡不住……”

  

    见把讲台下的人情绪调动起来了,庄子又开始了他的演讲。现在!他要向漆园人民宣传战备思想了。

  

    “我们漆园很有可能,马上就有一场灾难!不需要我多说的吧?大家都知道了吧?不是因为戴大官人生死不明,而是因为韩国!是韩国!很有可能?韩国会在今年秋收前后,对我们宋国进行战争。

  

    为什么会在秋收前后呢?

  

    一,秋收前后,韩国的粮仓有保障了。二,他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糟蹋、抢收我们宋国的粮食。其三!秋收前后,雨水少了,便于快速行军打仗。兵贵神速,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戴大官人杀死韩国使臣的事,庄子本来不想传播出来。他只想在小范围内传播,制造舆论。可是!还是被人公开传播了出来。而且!在宋国境内大范围传播。可以想象,韩国方面早已得知这个情报了。

  

    在当时的战国时期,哪个国家不派无数间谍散在各个国家内,收集情报?

  

    得知这一消息的人,都认为韩国会出兵攻打宋国。韩国是七大诸侯国之一,比宋国强大。虽然不能完胜宋国,但是!收拾、拿捏宋国还是有可能地。要是韩国联盟赵国或者是魏国,来攻打宋国的话,宋国就危险了。

  

    在当时的战国时期,想战争的国家,就是愁着没有理由去攻打其他国家。现在!你宋国国君的堂弟、国君的陪读,杀了我们国家的使臣,我能放过你?

  

    多好地一个理由啊!

  

    不过?庄子觉得,韩国攻打宋国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韩国也是个小国。韩国虽然身为七大诸侯国之一,可它是七大诸侯国中最难做人地一个诸侯国。韩国经常受楚国和魏国欺负,国力发展艰难。韩国虽然不会攻打宋国,但是!韩国找宋国的麻烦,要点赔偿,也是很正常地。既然是来找麻烦的,必然!是要制造一些声势的。

  

    所以!庄子就想借这次机会,向漆园人民宣扬战备思想。

  

    因为!漆园距离韩国边境也不是太远。漆园是个富裕的地方,这里盛产粮食。

  

    对于漆园人民来讲,漆园是个贫穷的地方。可对于军事家和君王、官员来讲,漆园却是个富饶的地方。只要把漆园这里的人杀掉一批,就可以掠夺到无数粮食。

  

    “韩国?韩国真的会打过来?”

  

    讲台下,人们开始担心了起来!

  

    “韩国?我们宋国怎么打得过韩国?这这这?”有人害怕起来,好像韩国真的就打过来了。

  

    “怎么不是真的?韩国早就想对我们宋国下手了。韩国是七大诸侯国中,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他们正好找不到理由来侵占我们的土地。这下好了!这不?给了韩国攻打我们的理由了?”

  

    “就是!就是!”

  

    “把我们宋国灭了,韩国就强大了!”

  

    这个时候,混在讲台下的护法士们,也在其中起哄了起来,故意制造恐慌。

  

    在护法士们的推波助澜下,讲台下开始混乱起来,好像战争马上就要来了。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庄子?给我们说说?这可怎么办?”

  

    “对对对!庄子!给我们想个办法吧?”

  

    “……”

  

    在人民群众的一片呼声下,庄子劝道:“不要猜测!不要恐慌!韩国这不是还没有打过来吗?要是韩国真的打来了,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我们怎么应敌!不要猜测!韩国不一定会打我们宋国的,也许?和谈呢?是不是?”

  

    在表面上,庄子还是不敢公开地宣扬韩国要攻打宋国的。不然!按照宋国的律法,制造恐慌,这也是一种罪名。但是!庄子故意模棱两可,暗示漆园人。那意思是:假如?韩国真的打过来了呢?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我们要大练兵啊?我们要作好准备啊?我们还能让韩国人打到我们漆园来了?是不是?”

  

    庄子又劝道:“宋国有那么多城池,他们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我们漆园呢?是不是?”

  

    讲台下,有人在护法士的鼓动下,说道:“还不是?我们漆园是个大粮仓。把我们漆园控制了,他们能得到多少粮食啊?大家说?是不是?”

  

    “就是!就是!宋国其他的地方,都是荒无人烟,也就我们漆园这里,到处都是人!”

  

    “韩国要是把我们漆园控制了,那!一年要得到多少粮食啊?”

  

    “就是就是!要是韩国也像魏国那样,不顾我们的死活,那!我们就惨了!”

  

    据说!当时的魏国,为什么要发动对外战争,就是因为他们喜欢掠夺战败国的财产,无底线地掠夺。然后!是压榨当地民众!他们根本不把战败国的子民当子民,无底线地压榨。所以!战败国的子民对魏国都不满。只要听说是魏国入侵来了,子民们都踊跃参军,去与魏国军队对抗。

  

    庄子经过魏国的时候,就告诫过魏国君王,也就是后来的魏惠王。让他不要压榨战败国的子民,要对人家好人家才愿意跟随你。可魏惠王把侵略当成抢劫,而不是长期占有。要想长期占有、统治那里,你就必须对那里的子民一视同仁。

  

    “所以!我们要大练兵啊?我们要备战啊?”庄子就势说道。

  

    “对!备战!”

  

    “对!备战!”

  

    “对!备战!”

  

    


第395章 另辟蹊径的想法(一)


  把漆园人的战备思想激活后,庄子的讲道也就此结束。

  这次公开讲道,庄子用了整整十五天时间,才系统地讲完。庄子自己也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跟师父比,大概能达到什么水平?

  这是他第一次公开讲道,对民众讲道。以前给秦孝公、卫鞅、魏王等人讲道,都不是公开的。

  听黑衣师兄和白毛老怪物等护法士讲,说他的讲道很成功。

  他自我感觉,差不多还行吧!

  因为!自从他讲道后,每天来听道的人都会多出一些。到达最后,听道的人把镇衙门前广场前面的庄稼地都糟蹋了好大一片。

  作为传道士,作为道家学说传承人,不仅要小范围内私下给别人讲道,还像这样地公开给广大民众讲道。只有这样,才能将道学广泛地传播开来。今后!像这样地公开讲道,将成为正常化。

  庄子觉得,自己在讲道方面,还可以精简内容的,还可以去掉一些多余地介绍和多余的例子。尽量举出来的例子大家一听就懂,尽量少一些重复的累述。还有!要多一些互动,多一些时间用来回答听众的提问。

  还有!场面太小了!

  关于场地太小的问题,庄子也觉得头疼。

  要是场地太大了,外围的人又根本听不到你的声音。

  可是场地太小了,听众太少,以自己的讲道水平,至少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系统地讲完一场。要是以这个速度,大周天下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单单凭我庄周一个人来讲道,什么时间才能让天下所有人都能够听到我的讲道呢?

  我?我庄周就是穷尽一生的精力,也无法将道学传播到天下啊?

  “不行!道学传播不能只靠我一个人。这要是靠我一个人的话,我庄周又要重复走师父的路了。不行!我得想办法,让道学尽快传播开来,以最短的时间将道学传播开来。”

  道学是始祖老子开创的,经过尹喜祖师,到师父杨朱,再到自己,已经是第四代了。已经有两百年的时间了,还是没有传播开来。一个人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那还要多少代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才能将道学传播开来啊?

  庄子认为,还是这种传播方式不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是再这样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