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逐鹿-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盒子逐渐打开时,一道淡淡的碧绿色映照出来不,随即一抹翠绿入眼,一个方形的碧绿色玉器出现在眼前。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惊诧,当王路拿下那块玉器,将底面超想韩信那边。

朱砂痕迹犹在,上面八个大字清晰可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没错,眼前的东西正是那传说之中又和氏璧雕琢而成,号称天下传承信物的传国玉玺。

韩信不由自主地吞咽口水,疑惑地看着王路,问道:“此为何物?”

“秦皇嬴政传国玉玺!”明知故问也得到了意料之中的答案。

“怎么会在你手上?”

王路淡淡道:“齐王当知道的此物之前的主人是谁?”

传国玉玺乃是当时天下权力的象征,齐国灭亡之后,此物落入了西楚霸王项羽之手。

淮水之畔,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后,遗留之物全都落入了越王尹旭之手。故而天下人都以为传国玉玺也在越国。

可是这个时候突然被人带来临淄,确确实实透着许多的古怪。

蒯彻问道:“此物怎么会在你手上?”

王路说道:“在下乃是霸王亲兵,当日霸王逃亡路上,在下便是临时的符宝郎。霸王被尹旭所堵截,在下见势头不对,便带着玉玺偷偷逃走了。

此等神物不是在下一个俗人可以拥有的,特意带来献给齐王。”

韩信和蒯彻全都将信将疑,关于传国玉玺,确实是自从项羽死后就没有消息了。越国那边也没有传出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此事确实有些不同寻常。

传国玉玺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想当初刘邦就是将此物献给项羽,在鸿门宴上才多级几分逃命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这传国玉玺象征的就是权力和天命,尹旭若是得到此物定然会多加宣扬的。可是越国那边毫无动静,莫非真是因为尹旭没有得到?

可是蒯彻心里又有几分奇怪,这个王路要是打算以献上传国玉玺谋求一官半职,完全可以早些前来。为何偏偏在这个当口,这个紧要关头前来献宝呢?难免让人有些生意,献上宝物自然是好,只是这宝物似乎会在无形之中起到一些作用。

似乎有些太过巧合了!其中会不会有别的什么缘故呢?蒯彻一双眼睛提溜提溜地转个不停,合计着前因后果……rs

欢迎来到78小说网阅读七八xs网址简单好记。

第六一二章北地战略

传国玉玺的突然出现,让韩信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只是八个大字,更是一种象征。有此物在手,天下我有。

韩信本来就有种自满之心,自命不凡,不将刘邦看在眼里。这也就罢了,现在的汉国实在让人重视不起来。但是此刻的,因为传国玉玺在手,韩信的自我感觉愈发的良好。

这种心理状态作祟之下,蒯彻好言相劝,好不容易取得的那一点成效彻底化为乌有。刘邦的居高临下和命令口吻彻底激怒了齐王,韩信深以为辱。

传国玉玺在手,国力数倍于汉国,还要向刘邦称臣的话岂不是笑话?尤其是刘邦这样不自重,嚣张倨傲的情况下。在韩信看来,三国联合对付越国并非不可,但是这个主持大局的人必须是自己,汉梁两国必须是齐国马首是瞻,继而向齐国称臣。

这是韩信的期望和意愿,蒯彻得知之后,大为着急。他有种感觉的,这个传国玉玺出现的太过巧合,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影响到了韩信的心态。

或许这是有人有意安排的事情也说不定,这个王路多半有问题,最有可能的幕后人物自然是越国了。

“齐王,您不觉得这传国玉玺出现的有些蹊跷吗?”蒯彻稍微犹豫之后,小心向韩信劝谏。

韩信道:“怎么?先生以为有问题?”

蒯彻点头道:“不早不晚。偏偏在三国联合对抗越国的当口。看起来有些像是有人安排的似的。”

韩信眼神之中闪过一丝疑惑,说道:“你的意思是这尹旭所为?”蒯彻话中的意思他听的明白。

蒯彻轻轻点头:“不无可能!”

“可是这传国玉玺确是真品,当年有人跟随刘邦,曾经见过此物。尹旭要是真得到此物,会舍得拿出来?他将此物送到齐国来,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韩信的反问振振有词。

作用不是已经起到了吗?韩信的心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只是他自己不觉的罢了。蒯彻不好知直接点明,只是说道:“齐王可闻假道伐虢之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两国关系不错。唇齿相依。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

荀息道: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

蒯彻大概你讲出了典故之后,说道:“齐王,现在传国玉玺不久等同于良马和玉璧吗?昔年晋献公灭掉两国之后,宝马美玉回到手中。待越国汉梁之后。兵临城下,我国可否抵挡?玉玺不是又回到他尹旭手里了吗?”

蒯彻说的是实情,并不危言耸听。也是出自于一个谋主对君王的责任和劝谏。

可是蒯彻有些忽略了韩信的心态,蒯彻这样的潜台词是建立在齐越之战,齐国必败的基础上。

结果一定会是这样吗?韩信并不这样悲观,或者说他骨子里的傲气不接受这样的推测。他内心之中隐隐有个念头,想要和尹旭一较高下。韩信本就是个高傲之人,现在有事身份特别的齐王,表现可想而知。

因此蒯彻这样说,韩信并不是很开心。也不是很接受。

只听齐王说道:“丞相怕是多虑了,寡人已经派人查过王路的底细,并无不妥。传国玉玺没有这么多问题,寡人可以得到此物,或许是天命所归!”

蒯彻很是无奈。自从玉玺送到临淄的那一刻开始,齐国国内这样的阿谀奉承之言就不断。总而言之。就刘邦目前的口吻和态势,韩信并不愿意“奉诏出兵”。韩信则提出一个条件,要齐国出兵可以,那么此战就要以齐国为主导,三国大军听从他齐王韩信调动。

梁国弱小,彭越随多有怨言,却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唯有将这个难题交给刘邦,让他去决断。

刘邦是脸色铁青,本身他就大不愿意和韩信联合,也是出于众臣的劝谏和无可奈何才这么办的。现在韩信提出了这么过分的要求,在刘邦看来,韩信丝毫没有联合的意思,如此行为完全就是一种刁难和奚落。

如此三国联合的可能性便被扼杀在摇篮里,唯有汉梁两国商议着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联合出击。

声势自然也就差了很多,刘邦和彭越不由地由地忧心忡忡。却始终不愿意放低姿态与韩信沟通,只能自己苦苦面对了。

张良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相当的失落和担忧。

三国联合的设想破灭了,三国之中最为重要的齐国不愿参与其中。

虽然汉梁两国已经强强联合,但是在张良看来,还是那么的不堪一击。韩信不参与进来,他们根本不是尹旭的对手。说不定韩信还会从背后捅刀子,造成的危害将会更为严重。

在张良看来,韩信有些意气用事,有些固执,这些他们都改变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刘邦做出一点点让步,忍一时之气,为大局着想。

可汉王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联合自然无从谈起。越国虎视眈眈,单单是依靠汉国和梁国如何抵挡?中原之地全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越军居高临下进攻,汉军如何是对手?齐国大军不动,此战已然输了。

若是越国从那处出兵的话,此战将会败了的更快……张良突然间想起些什么,顿时满眼惊骇。

……………………………………………………………………

齐国虽然拒绝了和汉梁两国的联合,但是这场大战事关重大,齐国方面没有丝毫应对自然是不行的。

不论是自保还是进一步发展,都是需要好好筹划一番的。

蒯彻已经无可奈何地接受了韩信的固执,既然三国联合没有可能,那么齐国就需要另外寻求道路。

蒯彻给出的建议:“齐王,既然您打算单独对阵越国,也该做些准备才是,臣有几个建议。”

“先生请讲!”韩信也觉得自己之前有些辜负了蒯彻先生的好意,心中多少有些歉意,此时自然不好拒绝蒯彻的好意。

蒯彻说道:“如果越国真的灭汉梁两国,到时候越国就占据了天下七成的土地,力量对比上我们会吃亏一些。为保完全,臣建议趁着现在的好时机,适当扩大我们的势力范围。积蓄更多势力,再和越国一较高下。”

“先生的意思是?”韩信有些被说动了,与越国的实力对比倒是一方面,扩大地盘,提升国力他倒是很乐意。

蒯彻说道:“河北之地,最好是趁着汉越两国的主要兵力都在中原的时候,占领河北之地。”

“河北,赵国?”韩信略微有些诧异,之前他并未想到直接对刘邦的属地动手。

蒯彻说道:“燕齐之地已经掌控在我们手中,若是可以趁势拿下赵地,自然是最好不过。如此我们便拥有了和越国不相上下的领地,与之一较高下。”

“先生所言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要是河北之地完全掌控在手中,倒是完全不惧尹旭了。”韩信对于这种折中的办法很是满意。相比之下,这与三国联合对抗越国更为靠谱。

蒯彻继续说道:“赵地是志在必得的,至于河东,根据情况吧!若是抢在越国之前占领河东,我们便于他们隔大河对峙。若是被他们抢先,我国大军就严守井陉口,与越军对峙。”

蒯彻有种感觉,尹旭、李斯和尉缭等人不会简简单单地只对关中进攻,临晋关在越国手中,他们很可能会对河北有所图谋。这也会蒯彻为何建议韩信尽快拿下河北之地的缘故,可以想象要是越国占领了河北,燕地必然不保,到时候齐国就会被越国大军压缩在大河、济水和淮水之间狭小的空间里,动弹不得,到那个时候可就是任人宰割了。如今必须要抢先一步,不仅仅是增强越国的实力,更重要的还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

韩信点头道:“先生说的是,那就尽快点兵出征吧!”

蒯彻的一番言论正和韩信之意,想想河北之地都是自己一手打下来的,如今拿回来也是天经地义。

至于赵王张耳,那就对不起了,想当初彼此之间也是有交情的,这个赵王之位也是自己送给他的。现在要他换回来也是应当的,希望张耳能明智一些,最好不要让我为难。

随后,齐国大军整军备战,向河北之地出征,目标正是赵地和河东。

正如蒯彻所预料的那样,河北之地关系多国战略,看清楚利害关系的可不止他一个人。

此时此刻,荥阳、关中、洪都都有人将目光对准备了河东,继而扩展到整个河北……。。)

第六一三章退而求其次

张良突然想到的就是河东与河北!

越国对汉国发起进攻的可能的方向很多,崤山三关,襄阳、淮南也有可能。更新最快78xs

但是仔细一想,最为主要的还是出关中。襄阳城池坚守,越军想要突破还是颇费时日的。

至于淮南那边,不管齐国参与与否,张良认为尹旭是不会轻易在淮水那边有所动作的。

淮南对越国相当之重要,尹旭还是有所忌惮韩信的,所以淮南采取守势是最好不过的。

那么尹旭除了关中之外,还会选择在哪里动手呢?

张良首先想到了河东,没错,就是河东。

取河东,南可以威胁关洛荥阳一带,动可以眺望河北,战略意义极大。

虽然对汉国作用一般,但是尹旭的目标又岂会只是一个汉国呢?

南方已经统一,河北之地再要握在手中,那么夹在其中的黄淮各国诸侯哪里还有生路?

昔年韩信是从临晋关渡河进攻河东,灭掉西魏国,而今天临晋关掌握在越军手中。

张良觉得有必要提醒刘邦……

可是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意料,猜到了开始,却猜不中过程和结果……

…………………………………………………………………………

尹旭在一年之后的春天在此回到关中,一进入关中他便发现八百里秦川与一年之前已经有所改变。

一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关中百姓的生产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所恢复。至少家有余粮是可以做到的。

春季来临的时候,关中百姓们都忙活着在耕地播种。

与此同时,关中各军营也已经开始整军备战。

差不多的一年的时间,越国已经在关中集结了十万兵力。几乎是越国全部兵力的四分之一。

其中最为厉害的要算是其中的三万骑兵,一年的时间三万匹战马,范紫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

训练骑兵的事情是由英布和苏岸两人联手来做的,建作坊早早地派来了工匠在关中打造马镫、马鞍和环首刀。

一年时间,各方面协调运作,将效率提到了最高。终于在越王七年春天,将三万骑兵全部装备完毕。

单单是这一身装备。就可以在野战之中发挥出巨大的效果,优势也显露无疑。何况英布和苏岸费心费力的训练战术和机动作战。

总而言之,虽然时间有些仓促,但是英布和苏岸确确实实没有辜负越王的重托。训练出一支实力不凡的骑兵部队。当然了他们的具体战力还需要战斗来检验,一切都拭目以待。

尹旭在检阅了十万大军之后,赞不绝口,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效果。

“英布,伯洲。你们辛苦了!”对此尹旭非常满意,对两位付出辛劳的爱将也是多有勉励。

英布笑道:“不辛苦,不过是训练而已,都是臣等的本分。”

如今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的身份。无欲无求,只想做好本分。安定生活。

这让尹旭很欣慰,这样的将领拥着趁手也放心。君臣之间关系随何亲密,恰到好处。

尹旭叹道:“有这十万雄兵在手,寡人就放心了,此战定然可以大获全胜。”

此番尹旭赶到关中来,为的就是亲自指挥对汉国的中原之战,此战事关重大,必须要亲自指挥才放心。

尹旭说道:“好了,都回去准备准备,寡人好给你们分派任务。”

长安城尚在修建之中,尹旭等人先行居住在咸阳城里,一回到行宫,尉缭便奉上了来自东方的最新消息。

“大王,好消息啊!”尉缭笑呵呵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尹旭见状问道:“有何好消息?”

“王路成功了,韩信果然没有参与联合……”

王路是楚国将领不假,可实际上早已经被越国收买,这一年多一直潜伏在淮北,等候差遣。现在有这样一件好事,他前往最为合适。

如预料的那样,王路成功了。与其说是王路任务完成出色,还不如说是送过去的那玩意吸引力太强。

传国玉玺,受命于天的象征,有谁会拒绝呢?有谁能抵御那个诱惑呢?

当然了,送到临淄去的那块玉玺自然是仿制品。

自打胡亥时代开始就被替换了,外人并不知晓,因此给了王路明目张胆,瞒天过海的机会。

一块假玉玺让韩信信以为真,自命不凡,放弃了三国联合。得知计划奏效,尹旭还是相当欣慰的。

尉缭解释道:“有王路那边的功劳,似乎也和刘邦有些关联。刘邦发出信函请韩信出兵,可是言辞与其过于倨傲,惹得韩信不满,因而拒绝了出兵。”

“汉国早已经今非昔比,韩信也已经比他刘邦强得多了,刘邦他还自以为是,自居高位去命令韩信,那不是自取其辱吗?”尹旭轻笑道:“不过也好,刘邦自毁长城,也算是给我们帮了个忙,该感谢他才是。”

一句话说的几人全都呵呵发笑。

尉缭笑着继续说道:“好消息可不止这一个,还有几条消息,相信大王也会感兴趣的。”

“哦?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啊!”尹旭坐下之后,喜滋滋地问道:“还有什么好消息,说出来让寡人高兴高兴!”

尉缭道:“荥阳那边有消息,张良莫名其妙地被刘邦冷落疏远了……”

“嗯?”尹旭有些惊诧,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

尉缭道:“差不多有一年了,关中丢失的时候,亦或者项羽战死的时候就开始的的。没人知道是为什么。总而言之,刘邦现在已经不是那么重用张良,更不像之前那样言听计从,此时在荥阳城里已经传开了。”

尹旭嘿嘿一笑:“竟有如此好事?看来真是天助我也!”

汉初三杰。萧何已死,韩信与之分道扬镳,若是刘邦连唯一留下的张良也不信任了,那汉国也就该走到头了。至于周勃、曹参、樊哙之流,尹旭并不放在眼里。说实在的,汉国方面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张良,如今少了此人威胁,倒真是大好事一件。

也幸好如此。之前越国的几次纰漏和风险,汉国都未能利用,或许也是因为这方面的缘故吧!

尹旭继续问道:“还有呢?”

尉缭答道:“韩信未答应和刘邦、彭越联合之后,齐国北部竟开始秘密集结兵力。看样子韩信要对河北之地用兵。”

尹旭蓦地心里一动,对尉缭对望一眼,说道:“韩信和蒯彻还是想到了,兴许他们不愿意和刘邦联合,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尉缭说道:“是啊。有得必有失,齐国不参与联合对我们很有利了。可是韩信此举无疑破坏了我们的北地战略。”

战略这东西,只要有战略眼光的高明之士都能看得出来。

蒯彻和张良想到的,也正是尹旭和尉缭所筹划的。

河东与河北现在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河东属于汉国的土地。张耳虽然称赵王,可实际上也是刘邦的臣子。

不过现在汉国形势岌岌可危。刘邦也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太多的兵力估计河东与河北。

这两处的军事防御力量也大幅度下降。若是这个时候汉国派遣大军前去攻占,效果可想而知。

最为关键的还是军事战略意义,不是针对刘邦和彭越的,针对的目标还是韩信。

现在越国已经占领了西南两方,此战打败汉国和梁国之后,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也就归到越国之中。

如此一来就要直接和齐国对峙了,齐越之战,将会是统一天下最后的障碍。

在这其中,若是先一步拿下了河东与河北,从北方威胁齐国腹地,三面包围齐国。

到时候不管齐国有多少兵力,韩信即便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

也是当年秦国一统天下过程中,之在灭掉燕赵之后,南下进攻齐国的。从并未选择直接由魏国方向,或者南方的楚国方向进攻。

为什么这样做,自然是有道理的,利弊显而易见。

就在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齐国却打算对河北之地动手。

若是这样的结果持续下去,局面将会很不好。

那样越国灭掉汉梁之后,将会隔着大河与韩信对峙。一个占领西南半壁,一个占领东北一方,相互对峙,实力也就不相上下。

越国再想要灭齐,难度可就大大增加,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成倍的增长。显然这不是尹旭希望看到的局面,尉缭的定义有错误,这应该算是一个坏消息。

此事也无可奈何的,自己可以这样打如意盘算,韩信和蒯彻也能看出其中利害。

现在需要做的事,如何应对,如何能够确保越国的利益最大,让结果对越国最为有利。

“大王,现在出兵和齐国争夺河北似乎……”

英布并未说下去,尹旭却是心知肚明,现在确实不适合与齐国在河北开战。

费了好半天的功夫,好不容易才让韩信没有参与三国联合,避免与齐军作战。

若是现在轻举妄动,将齐国再次拉入战圈之中,事情可就有些棘手了。事与愿违不说,后果对汉国可能也极为不利。

按照尹旭的想法,在解决汉国和梁国之前,尽可能不去招惹韩信,避免冲突,将齐越之战尽可能地推迟。

再者,即便是尹旭有心,也力不从心。越国在关中只集结了十万大军,进攻中原已经显得有些紧张,万万无法分兵来对抗韩信。

这才是尹旭的为难之处,齐国大军突然北上,让尹旭不得不调整既定的策略。

“先生,怎么办?要是任由韩信这样搞下去,河北与河东迟早会被齐国占领。这样对我们可是很不利,接下来的行动可就难了……”尹旭眼神之中多了一抹忧色。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齐国占领大河之北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必须想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来应对才是。

若是此事不能妥善解决,越国的中原大战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尉缭沉默了许久,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

一句话,顿时让尹旭眼前一亮。

尉缭继续说道:“有个办法可以一试,韩信占领河北已经是不能阻止的事情,不过不能让他占领河东。一来是防止齐国威胁关中和中原,二来是在大河之北打开一个缺口,拥有一席之地。

如此韩信占领了河北之地的价值和作用就要打折扣了,河北之地不再完整,我们进攻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是眼下唯一的办法,将损失减到最低。”

“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出兵河东?”尹旭试探着问道。

尉缭点头道:“是的,临晋关在我们手中,出兵河东并不难。河东与河北之间隔着太行山,我们依山势坚守倒是未尝不可。

只要我们动手快些,抢在安心稳定赵地之前建立起防御线,只需要三万兵力,就可以挡住齐国大军东进。只是如此一来,我们的兵力就有些捉襟见肘,就需要蒲俊和章邯的配合了。”

尉缭继续解释道:“让章邯出兵牵制,韩信未必敢调动太多的兵力来河北征战,以三万兵力维持住防线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趁着这段时间,主力军队主要进攻荥阳和大梁。只是我们的主力兵力只剩下七万,需要有蒲俊全力猛攻襄阳,要是能够下拿下襄阳,大军会师声势浩大。若是不能,至少也需要牵制住一部分汉国兵力,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最好让水军出动一部分兵力,想办法袭扰大梁,让彭越寝食难安……”

尹旭点头道:“也只有如此,寡人回让飞影传令,让章邯和蒲俊配合的。即便如此,我们的兵力还是略显不足,也罢!此战中原之地都是平原,寡人寄希望的还是我们的骑兵……”

尉缭说道:“不错,骑兵才是我们的王牌,此战是他们显神威的时候了。”

“好,中原主力就由寡人亲自率军出征,河东那边……”尹旭话音未落。

尉缭说道:“河东交给老夫吧,老夫有信心挡住韩信……”

“如此也好,就有劳先生了!”尹旭点头道:“英布和伯洲,你们就随寡人一同出战!”。。)

第六一四章一进一出

越王七年三月,越国大军终于出动了。免费电子书下载

越王尹旭亲自率领七万大军,号称十万,以英布为左路,苏岸为右路将领,浩浩荡荡地从东出函谷关,直接杀向刘邦的老巢荥阳。

越国大军来势汹汹,汉国上下顿时唯一惶恐,紧急抽调兵力在函谷关设置防线,阻击越军东进。

襄阳因为受到的越国蒲俊所部的威胁,不敢妄动。河东的兵力则差不多被全部抽调,如此一来防守空虚。

尉缭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率领三万大军在临晋关抢渡大河,迅速占领河东全境。尉缭不敢有丝毫的停留,立即率军赶去太行山一带,在各个通道设置兵力,布置防线,严防死守。

他的任务就是守住河东,不让韩信前进一步,同时避免和齐军大规模开战,因此有意坐视赵地被韩信占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如今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为尹旭换取时间灭汉梁。

至于关中,则完全成为后勤补给之基地,幸好有绿萝随军前来,肩负起坐镇关中的重任。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但是其才能与魄力让众人折服。加之越王夫人的身份,众人更加敬畏,倒是让人放心不少。

与此同时,飞影已经将越国的诏命如期送到。

章邯立即调动水军,沿着淮水之流,被袭鸿沟、大梁一带。同时一在齐越边境虎视眈眈,造成有可能北犯齐国的样子。

蒲俊的荆襄军立即出动。再次包围襄阳城。而且还非常好运地截住了刘贾运送粮草的船队。要不了多久襄阳城就要缺粮了。

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蒲俊怎会错过,立即调动大军对襄阳发起进攻,日夜不休。他希望的能够尽快拿下襄阳,继而北上南阳,进攻关洛,与尹旭会师。

一时间汉国边疆烽火不断,让人有些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

说汉王刘邦这会子是焦头烂额一点都不为过,他没有听从张良的建议,加强对河东的防守。反而是将河东的全力全都抽调回来了,毕竟这个时候,已经顾及不到那么多了,荥阳才是自己的根基之际。

偏偏在这个时候。刘邦又得到了齐国大军进攻赵地的消息。刘邦这下子真是火了。韩信这算是什么?趁火打劫还是早已和尹旭达成协议,共分天下?

同时刘邦心中是一种庆幸,没有和韩信合作应该是对的,至于那河东防守的建议,最终的结果仍旧是损兵折将。

好一个张良啊!刘邦心中的猜疑更为浓重,几乎已经认定了张良勾结尹旭和韩信,里应外合。

于是乎派了士兵前去请张良入宫议事,实际上则是抓捕张良,至于是否要问个究竟,刘邦已经已经没有那个心思。

他知道。即便是问了,以张良的口才巧言令色,狡辩一番自己又能如何呢?这个时候,刘邦可不想再受人迷惑。

遗憾的是,他派出的士兵没有找到张良,甚至整个荥阳城都没有张良的踪迹。

张良跑了?全城秘密搜捕之后得到了结论,张良确实走了。只留下了一句话:才智浅薄,有愧汉王,无颜侍君。

如此一来,刘邦更加笃定了自己的想法。

刘邦认定张良不是和自己一条心。和韩信一样,他们多多少少都和尹旭有些关联。至于是什么时候勾搭上的,他却是一无所知。

刘邦心中无比愤恨,他是那样的信任和倚重张良,可是没想到最终却是这个结果。被欺骗的感觉不好受。汉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本以为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自己也是功成名就,睥睨天下。可是到最后的结果如何呢?

如今看来,汉国似乎更像是一颗棋子,一颗尹旭用来对付项羽的棋子。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消灭了西楚国,实际上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帮着尹旭消灭了最大的敌人。

现在这颗棋子失去了作用,也就没有存在了必要了,也就等着被消灭……

大梦方觉,这一切都是尹旭导演的一场戏,而张良就是那个忽悠自己入戏的出色演员……

这一天刘邦想得很多,心中的想法千奇百怪,张良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城,无比不堪。

可是他从未想到,这一切并非事实,而是他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