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逐鹿-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传来齐王田广向刘邦称臣,与汉国联合讨伐西楚国的消息,他们震怒无比。可是没想到一转眼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齐国倒向了他们这边,还向他们求援。
“齐国三心二意,刚刚背叛了霸王,现在还有脸前来求援?”也不知道是谁一生喝骂,显然对齐国这种朝秦暮楚的做法很是不屑。
“是啊,他们现在后悔,晚了!”
“干什么要救田广这种背信弃义的小人!”
一直不说话的范增抬头问道:“按照你们的意思,齐国不救是吗?”
众人很多都善于察言观色,听范亚父的口气,似乎说错了,当即都不敢多言。
“亚父以为如何?”
范增叹道:“当年田荣在背后捣乱,导致彭城被克的教训你们还记得吗?啊?难道现在还要重蹈昔日的覆辙吗?”
当年彭城的事情历历在目,若非项羽力挽狂澜。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因此范增一提及此事。众人都有些不寒而栗。
范增冷笑道:“还记得就好,现在情况相同,若是给汉军占领了齐地,从东西两边威胁我们,结果会如何,我想你们可以想象!现在岌岌可危的不是只有齐国,齐国我们,我们也就危险了!”
其实西楚国高层的有识之士如何会看不出这一点,那些叫嚣的很多都只是些肤浅之辈,在乎的不过是一时之气。范增道出问题关键之后。他们自然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
“没错,齐国确实需要援救,汉军对河北诸侯的一系列手段,已经让北方大部分土地被他们占领。若齐国已经是最后一个诸侯了。现在汉国可以说是完全得罪了齐国,正是我们拉拢他们的好机会,若是能让齐国成为我们西楚国的盟友,对我们只要好处没有坏处!”
说话的是虞子期,因为他是王后虞姬的兄长,当仁不让的国舅爷,以及在战场上立下诸多的功劳,在西楚国有着很高的威信。
范增和虞子期两个人的意见都是如此,足可见救援齐国似乎是势在必行的,也代表着西楚国高层有识将领的意见。
西楚霸王项羽这才道:“田广之前是背叛了寡人。想必他现在也是追悔莫及,知道跟着谁才有活路。现在雪中送炭不是很好吗?何况亚父也说了,不能让韩信那小子在我们背后肆意妄为,齐国更不能落在他手里。”
霸王发话,救援西楚国的事情基本上算是板上钉钉了,众人自然不敢再有什么说法,毕竟徭役大局为重。
随即决定大将军龙且率领五万军队紧急救援齐国,即刻出兵!
朝议结束之后,项羽特意留下了范增,他知道亚父有话要对自己说。
“这个韩信着实没想到啊。当初不过是个执戟郎,现在竟然有如此成就……”范亚父忍不住一声叹息。
提及此事,项羽的心情也颇为沉重,还记得当年尹旭向自己推荐韩信的情形。说实在的,当初他也觉得韩信有才能有本事。按理说是该重用的。可是因为自己耍性子,将叔父项梁之死归结到了尹旭身上。于是乎受到尹旭推荐的韩信自然而然受到的厌恶。从而也使得一个经天纬地之才从手边溜走,最要命的是还成了自己的敌人。
今时今日,韩信诸多作为已经显示出此人的非凡才能,当真是可惜啊!项羽有时候也忍不住有些后悔,当初要是将此人留在自己麾下,刘邦又能翻起怎样的浪花呢?唯一放他感到奇怪的是,当初最先发现寒心的是尹旭,那为何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去越国,而是到了刘邦手下呢?
项羽一声叹息,心情很是不畅快!
范增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劝慰道:“算了,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耿耿于怀了,其实此事未必是什么坏事。”
“亚父,此话怎讲?”项羽有些不大明白范增的意思。
范增叹道:“郦食其先去齐国游说,明明已经成功,韩信这才出兵的。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是刘邦卑鄙的小人伎俩……”
“难道不是吗?”项羽不为然道:“刘邦本来就是卑鄙小人,他为了得到齐国之地,派郦食其前去的欺骗和麻痹田广和田横叔侄完全是可能的。如此一来齐国疏于防备,不是正好给了韩信机会吗?若非如此,韩信哪里能这么快长驱直入进入齐国腹地呢?”
范增轻轻摇头道:“这是一种可能,可能性也很大。但是换个思路想想,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可能呢?”
“别的可能?”项羽低头沉思,默默不语。他知道范亚父能说,肯定还有什么自己没看到的东西。由此可见,范增对于西楚国是多么重要。
范增悠悠道:“听闻郦食其是被田广烹杀的,死的时候多有不甘。若是这本身就是刘邦事先安排好的计策,郦食其要么该想办法立即逃走,要么就是甘心为刘邦一死,死得其所!临死的时候为何还有那么多不甘呢?”
项羽道:“想必是郦食其愚忠刘邦,到死了还帮着刘邦误导齐国人吧!”
“不见得!”范增摇头道:“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且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心甘情愿地死去,还那么从容?事实上郦食其临死的时候不甘心,而且对韩信是破口大骂,甚至是诅咒,这是为什么?他什么会这么恨韩信呢?”
项羽听着听着也从其中听出几分门道来,疑惑道:“这是为何?”
范增这才道:“这就是亚父认为的另外的可能,出兵和齐国开战不是刘邦的意思,更不是事先做好的计划,而是韩信自作主张!”
“韩信自作主张?何以见得?韩信这么做目的又在哪里?”项羽还是没有想明白其中关窍。
范增道:“还是有两种可能,第一就是韩信为了争功,他虽然灭掉了和河北好几个诸侯,但那都是个不起眼的小国家,根本和齐国不是一个档次的。现在眼看着就要拿下齐国了,却被郦食其成功游说归降了。想想他堂堂一个大元帅,率领数万兵马,却比不上郦食其一张嘴巴,他的面子往哪里搁?
所以韩信心中有怨气,也不想这份功劳就这样被郦食其拿走,所以他索性趁此好机会直接进攻齐国。这样一来,北方诸侯基本上全都被他所灭,功劳卓著,功勋盖世啊!”
项羽若有所思道:“是啊!完全有这个可能,但是如此一来,韩信不仅害死了郦食其,而且还大大损伤了刘邦那个卑鄙小人的名声,只怕是惹怒了刘邦和汉国高层吧?再有一点,功高震主,韩信不怕刘邦猜忌他吗?”
范增笑道:“这就是第二个可能,就是韩信已经心生反意,想要拿下齐国之地自立!”
“韩信想要自立?”项羽也是一惊。
范增道:“完全有可能,从一个小小的执戟郎混到今日的成就,足可见韩信的才能。越是有才能,这心中的志向就可能越来越远大。现在他的功劳这么做,汉国今日的国土几乎全是他打下来的,你说他甘心做刘邦的一个臣子吗?何况现在他手握大军,威信很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完全可以有自立的实力。”
项羽按照这个逻辑稍加推理,欣然点头。同时他也猜测着,越王尹旭为什么没有用韩信这个人才,难道他就是看准了这一点?突然之间他发现,现在的很多局势似乎都是尹旭早已预测,甚至是安排好啊?实在是太可怕了!
范增续道:“上次我们兵围成皋,韩信取得了井陉口的胜利,刘邦无可奈之下前去借兵,韩信这才返回荥阳前线。可是事实上呢?似乎是刘邦突然出现,剥夺了韩信的兵权,足可见刘邦对韩信也是多有猜忌和防备的。刘邦既然敢这么做,想必也是韩信那边露出了什么苗头吧!”
项羽若有所思,没想到这件事背后还有如此复杂的背景!只是有一点,刘邦这次为什么要放韩信领兵出来征战,就不怕韩信真的反了?
“所以,亚父大胆推测,这次郦食其之所以前来游说齐国,就是为了堵住韩信的嘴巴,让他失去进入齐国的理由。从刘邦对田广提出的条件就可以看出一二,以汉国现在如此大的优势,对齐国提出的条件似乎太少,太简单了!”
范增续道:“想必是刘邦明显低估了韩信,被韩信倒打一耙,公然出兵齐国。同时借田广之手杀掉了碍事了郦食其,同时还打了刘邦一巴掌。韩信也是将计就计,成为最大获益者!”
第五三四章汉王损失
“亚父,你以为哪一种可能更大呢?”项羽也觉得范增说的颇有道理,出兵对齐国开战似乎更像是韩信的个人行为。种种迹象都是如此,刘邦那种卑鄙小人很在乎自己所为的清誉,怎么会冒险将自己你弄成天下人都唾弃,背信弃义的小人呢?
范增道:“都有可能,不过更倾向于后面一种。如果是前一种,韩信可就彻底得罪了刘邦,他以后的日子可就难混了,韩信并不傻!即便是前一种,现在说不定也会变成后面一种,只有这样韩信才有活路,有出路。”
“如此,也就是韩信真的要自立?”项羽不着调韩信自立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要是这样就好了!”范增微微一叹:“亚父也希望是这样,不过这也是有个有利有弊的事情!”
“韩信始终是个威胁!”项羽轻轻摇头。
范增道:“韩信要是真的自立了,至少他和刘邦之间就有了隔阂,汉国就变得没有那么强大了。如果能想办法说服韩信,三家成鼎足之势最好不过。再加上一个越国,四分天下……我们还能够周旋,然后从长计议,的要是韩信还听从于刘邦,双方联合夹击我们,只怕是形势就有些不妙了。”
四分天下?项羽心中一叹,没想到当初自己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四分天下已经是一种趋势了。随即项羽又问道:“那亚父让龙且出兵的意思是?”让龙且率军救援齐国是范增的意思。项羽也表示赞同。
范增道:“现在齐国还没有完全丢。应该尽量保全才是,要是齐国能保全自然是最好不过。眼看着汉国君臣之间斗法,我们也就有机会了。要是齐国真的保不住,我们再做下一步的谋划也来得及!如果龙且能给韩信一定的威慑或者压力自然是最好不过的……否则此子太过嚣张对谁都不是一件好事!”
项羽喃喃道:“龙且是韩信的对手吗?”
龙且乃是西楚国第一战将,韩信本来对他一直很有信心的,每次都委以重任。但是这一次,对手换成了更加厉害的韩信,想想韩信在兵法韬略上的造诣,对心里不禁有些没底。甚至不由自主地有些担心,但是现在是出兵对付刘邦的好时候。他自己不能亲自出战。说实在的,项羽心中也有想法,想要会会韩信,一较高下。
范增轻叹一声:“尽量吧!羽儿你不能亲自出战。龙且要是不行,那西楚国也就没人能够挡住韩信了!”
尽量吧!西楚国的底气正在不断下滑……
……
荥阳,汉王刘邦颓然坐到在王位上,几乎要放声大哭。
“广野君,是寡人害了你啊!”接到郦食其被齐王田广烹杀的消息后,刘邦可以说是痛不欲生。至于有多少真情实感,有多少是为郦食其的那就只有他自己猜知道了。
“广野君啊,你是为寡人而死的……”刘邦现在什么都听不进去,只是一个劲的悲伤,搞得汉国的臣子们全都眼圈红红的。有的禁不住已经潸然泪下了。
刘邦这会子真是难受,损失了一位有学识、有口才的谋臣,到底有些心疼。最为郁闷的还是自己的信誉也颜面尽失,齐地的形式很不乐观,导致汉国的整体局势也跟着迅速下滑。没想到处处提防,到最后还是被韩信钻了工资,让自己处在如此境地,刘邦心中已经恨极了韩信。但是现在还不是他表达吩咐的时候……
“想不到韩信竟然不听从汉王的诏命,悍然直接出兵齐国!”
“可不是嘛!齐王田广已经答应了郦先生,已经向汉王称臣了!齐国明明已经平定了。韩信竟然还直接出兵,害死了郦先生,还害的汉王被人误会!”
“这个韩信……”
张良轻轻一声叹息,现在他终于想明白了,当初郦食其提议前去游说汉国。自己当时只是觉得哪里不对,现在终于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们都彻底地轻视了韩信。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韩信已经在寻找蒯彻了,不臣之心可以说是昭然若揭,还寄希望于汉王的诏命和一个大义去限制他,岂非大错特错?
郦食其是被田广杀的,可以说是被韩信害死的,但是实际上行,害死他的是他自己!是他自己想要投机取巧,说服齐王以阻止韩信。
其实仔细想想,韩信对齐国之地可以说是志在必得,自然不会轻易放弃。郦食其和齐王的那个和谈条约对他毫无用处,反而会让他更加的反感,从而彻底与汉国决裂。这是韩信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的结果,同时也会知道汉王在防着他。这样的情况下,他只有孤注一掷,否则别无他法。
如此一来,郦食其可以说直接为韩信帮了一个大忙,齐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直接发起进攻。现在是长驱直入,直接抵达临淄城下。
此事最大的受益者便是他韩信了,第二大收益者无疑是西楚霸王项羽。他们已经接到消息,齐王田广已经向西楚国发出求援,西楚霸王项羽毫不犹豫,立即派出龙且率领五万大军支援齐国,龙且那五万大军能不能打败韩信已经不重要了。
不管怎么说,韩信以及他麾下的军队在实际上已经不属于汉王了。齐国彻底地倒向了西楚国了,或者下一步也有可能成为他韩信的封地,亦或者是实际控制区。
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是齐国,田横和田广叔侄可以说完全被人坑了,即便是坑他们的是韩信,可是他们却将这桩罪名毫不留情地算在了刘邦和郦食其头上。天下人几乎都这么认为,韩信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汉王帮他背了这个黑锅。
所以损失最大的,汉国也算是一个。此番齐国的策略失误,汉王刘邦失去了一位谋臣,失去了经营了许久的仁义之名,失去了韩信和那麾下数万将士,失去了齐国之地,甚至还将因此而失去天下!
第五三五章天下形势
汉王刘邦这次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伤心亦或者咒骂都毫无用处,齐国的局势已经是这个模样,必须要尽快有个应对之策才是。
许久之后刘邦才停住悲伤,汉王是如何对待郦食其的众人都看在眼里,汉王仁厚啊,为这样的君王献身也值了。
刘邦这才吩咐道:“想办法将郦先生的遗体从齐国运回来安葬,加封广野君的子侄,厚待抚恤其家人!”
“诺!”
刘邦本来还想要举国哀悼郦食其的,但是被张良阻止了。
张良说道:“汉王,广野君为汉国而亡,是该哀悼纪念,但是眼下确实不宜举国哀悼!”
“为何?”刘邦轻声反问。
“韩信胆大妄为突然进攻齐国,已经被外界误会是汉王的意思,汉王您和广野君的清誉都受到影响。眼下汉王要是高规格地哀悼广野君,不知情的外人可能会理解成郦先生立下大功,汉王才如此厚待的……如此一来,只会让误会更进一步的加深!”张良道出了他的理由。
“可是如此,寡人深深有愧于郦先生啊!”刘邦似乎不为已然。实际上他也是极其爱惜名声之人,自然不想已经受损的名誉更加雪上加霜。
张良摇头道:“不,害死广野君的是韩信,与大王没有关系!”也不知道是安慰刘邦,还是帮着汉王接触道义上的困难。
“对,韩信!”说起韩信的名字,刘邦现在简直是恨的咬牙启齿,愤怒不已。
刘邦说道:“寡人要下旨责备韩信,让他给出一个说法……”
“不,汉王,现在不可……”张良及时阻止。
“子房先生,这也不能那也不能,到底能做什么啊?”樊哙是个急性子,早就被张良有些瞻前顾后的做法弄的有些生气。有些着急了。
张良道:“没办法啊,实在是形式所迫,齐国现在已经是这个模样。只能想办法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不要冒然行事,让局势变得更加恶化就好!”
“韩信已经有不臣之举,这还不够严重吗?”樊哙对此也很是愤怒。
张良叹息道:“韩信确实是有不臣之举,但是外人并不知道其中事情。韩信也未明确表示脱离汉国自立,所以至少在名义上他还是汉王的臣子。”
“名义上有什么用?那厮早就有背叛汉王的心思了,现在已经是变本加厉,更加不得了。”樊哙不以为然道:“他都敢于明目张胆地害死广野君,损害汉王清誉。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说不定临淄城破之时,就是他韩信自立之日。”
“樊将军说的不错!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更加谨慎才是!”张良解释道:“要是韩信公然自立,我们虽然无计可施,但是这样一来天下都会明白,此番出兵齐国乃是韩信的个人行为。汉王的名誉也自然就恢复了,韩信也因为背信弃义,背叛君主而受到天下人的指责。
若是他不直接自立,那就是还承认自己是汉王的臣子。只有有这层关系在。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千万不要先看着所谓的虚名,将来说不定有大用处,至少在对付西楚国的时候,汉王调动韩信出兵,韩信多少得有些表示。最坏的结果,齐国之地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成为项羽的盟友,联合起来对付我们!”
张良心中也是着急。依照目前汉国的情形,没有韩信的情况下想要打败西楚国怕是比较难。所以一定要留下韩信这层名义上的关系。来日好借用韩信这把尖刀帮着汉王成就大事情。
“唉!”樊哙一声叹息,很是无奈。刘邦的心情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次确实是自己大意了。当然了,也有张良大意的成分在内。当日刘邦询问张良,韩信是否有反意,张良认为没有赵地,没有大碍。但是现在齐国却出了这样的乱子,也算是子房先生低估了韩信。刘邦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张良有时候也难免犯错。总不能上去责怪子房先生如何如何吧?现在韩信已经是这样了,汉国已经是七荤八素,正是用人之际,张良这样的柱国谋士自然该更加重用才是。
至于韩信,现在就是出笼的猛虎,想要占山为王,谁都阻止不了他。脱离自己的控制已经是必然了,想要责罚已经完全是一句空话,想必韩信已经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能为项羽所用,至少让他不至于成为自己的敌人吧!
韩信这一走,分走了汉国很大一部分力量,这也罢了,慢慢的也就能够逐渐恢复。可是要韩信调转枪头来与自己为敌,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韩信在北方的战绩,着实让人有些震惊,刘邦可以完全没有与之为敌的想法。
汉王刘邦很是无奈,只得接受这样一个有些惨痛的事实。即便是韩信有不臣之心,也只能想办法尽量笼络,身为一个君王在这件事情上着实是无奈,憋屈啊!可是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明智呢?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时候就得适当的委曲求全,若非如此刘邦一个小小的亭长如何能混到今日的成就呢?
“听说西楚国已经派出龙且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救援齐国,韩信能打败龙且吗?”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此战的结果也是各方关注。胜败结果也影响到很多人,牵涉颇多,因此不得不慎重处置。
张良微微一笑道:“韩信的实力难道你们不知道吗?龙且不见得会讨到什么好处?现在他们打起来对我们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吗?坐山观虎斗,龙且会削弱韩信的实力,若是借韩信之手杀了龙且也是不错的。龙且乃是西楚国第一战将,他死了,项羽不啻于断了一臂膀!”对此韩信,张良还是很有信心的,龙且只是在战场上勇猛。可是打仗并非只是靠勇武,主要的还是要比拼兵法韬略。龙且怎么回事韩信的对手呢?说到底龙且只是个将才,而韩信则是不折不扣的帅才,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当然,若是韩信战败,结果怕是会有麻烦。让人难以处置。
现在众人都才回味过来,韩信的存在还是有好处的,至少他现在还有利用价值。既然他已经背叛了汉王。那就要尽可能地榨取其价值才好。即便是这种榨取有些饮鸩止渴的意味,但只要运作得当,也是有利可图的。
刘邦轻轻点头道:“好吧,先让他和龙且好好打吧。至于胜负,随时关注前线的局势就好了。”
对韩信他也是无可奈何,根本不可能将韩信怎么样?现在已经是鞭长莫及了。如此还不如尽量笼络,能多发挥一点作用是一点。而且刘邦心中还有种莫名的担忧,没有了龙且。项羽相当于断掉了一臂膀,可是没有了韩信对于自己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刘邦不敢想下去,本来汉国的大好形势突然之间有些暗淡了。没有韩信,自己是项羽的对手吗?还有南方虎视眈眈的尹旭,谁来阻挡越国北上的步伐呢?突然之间刘邦才意识到自己的江山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来的,到底是没有韩信就没有今日的汉国,还是自己对他太过倚重,以至于今日局面?刘邦不愿意去多想。不愿在如此复杂的问题上多费口舌。
韩信雄踞齐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年的十九个诸侯王到现在已经没剩下几个。辽东王,衡山王以及后来的赵王张耳虽然名列之后,但是实力弱小,不过都是些附庸罢了,完全可以不列入计算。这样的话,如今的形势可谓是四分天下。
项羽据有梁楚七郡和淮南。韩信据有燕齐之地,刘邦控制的则是从陇西到赵地沿着大河的这一条线的领土。最整个南方。除了百越之地基本上全都在越王尹旭手中。实力最强的似乎正是越国,然而几个月前排名第一的正是自己。时移世易变化当真是大啊!其中最为轻松的无疑是尹旭,也是最让人恼火的。因为一条大江,让越国的土地遭受不到任何侵扰。
只有尹旭出手进攻的时候,别人根本不曾也无法与之为敌。尹旭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啊!而且他在各方面都走到了前面,处处可以威胁到他们,是个巨大的隐患。所以四大诸侯之中,越国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有了韩信事件的教训,刘邦总觉得韩信的发展轨迹似乎是尹旭预见,并且安排促成的一样。正是韩信帮着尹旭压制了强大的西楚国,将项羽弄到今时今日这样灰头土脸的样子。现在韩信有转过来分割汉国的实力,一个接着一个,最终得益的还是逐渐强大的西楚国。
当然了,还有中间夹着的一个彭越,也有不小的实力。不过彭越到底不能和其他四大诸侯相提并论,只能是在夹缝之中求生存和发展,说不定能够所成就。将来的天下趋势会是如何?下一步该怎么走,刘邦满眼迷茫。一切只能等齐国的战事结束之后,才能有个定论。齐国已经成为继巴蜀之后,汉王刘邦又一大痛处。
就在北方诸侯之间一团乱的时候,越国无孔不入的飞影也及时打探各方面的消息,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回洪都,交到越王手中。
“齐国还真是热闹了!”尹旭将飞影的密保交个诸位大臣,哈哈笑着。
“果真是啊,现在北方诸侯可以说全部牵连到了其中……齐国之地可是风起云涌,战火不断啊!”
陈平笑道:“只怕这一次刘邦要肉痛了了!”这话可是一语中的,陈平对于刘邦可是多有关注,了解也比较多一些。
“失了郦食其倒是小事,看样子韩信已经不听话了,没了韩信,不啻于一般的汉国没有了。”尉缭微微一笑。对于韩信他的可能更加多一些,听闻韩信一直研读《尉缭子》,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尉缭的弟子。
“是啊,若是没有韩信,刘邦哪里能有今日的成就?只怕还在巴蜀的山沟里当他的土大王呢!”
毕竟汉王对于汉国的攻陷摆在那里的,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当然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韩信对于汉国的重要性。闲杂韩信出了状况,汉国的损失巨大,国力也是大打折扣。
“韩信全力攻临淄,刘邦不置可否,田横紧急前往西楚国和外黄求援……目前彭越的态度比较暧昧,西楚国已经出兵了。龙且亲自率领五万大军的救援齐国,有意思有意思。”
“随便他们怎么乱吧,我们正好乐得清闲!”尹旭轻轻一笑。齐国目前的形势他确实是乐见其成,北方几个大诸侯全都参合到其中,彼此之间的攻伐可以是进一步的继续消耗。坐山观虎斗,看着楚汉之间互相攻伐彼此消耗是越国的国策。现在有多出一个齐国。多出一个韩信来,尹旭自然是乐见其成。
得到巴蜀之后,越国再次进入稳定内政和积蓄实力的阶段。这段时间内,自然不希望越国有什么战事,现在北方诸侯都以为齐国而烦恼。自然不会骚扰南方的越国。
随着北方占战乱加剧,南迁的百姓越来越多,江东和荆襄一带皆是如此。其实北人南迁毕竟有限,重要的是在天下百姓心中形成一种口碑,越国就是安定富足的代名词。民心所向,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从现在开始就潜移默化地影响自然最好不过。将来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越国的军事实力也在不断扩大,全国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五。除了各地必要的驻守军队之外。如果真的发挥大规模的战争。调动十五万兵力参战没有一点问题。当然了,越国的征兵还在继续进行,达到三十万军队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等到下一次越国大军出动,战争的规模肯定就要升级,因此必须尽早做好准备,以免将来措手不及。
越国的领土都是南方的富饶之地。尹旭一直强调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尤其是军事屯田。士兵们一边训练,一边垦荒种地。现在越国境内可以说是遍地良田。越国的运气也算是不错,这几年都是风调雨顺,更为重要的是越国内部并未有什么战乱发生,百姓们的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粮食几乎是年年丰收,现在大大的小小的粮仓都积蓄起来。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越国现在正在积极地做好准备。再加上范家和巴蜀琴氏等诸多大商家的支持,越国的粮草积蓄自然是非同一般。
因为也过地处南方,对水运的依赖很大,越国在造船业上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如今越国已经形成了一直规模强大的水军,另外有不计其数的船只,将来运送粮食和兵员都是很容易的事情。现在尹旭要做的就是训练士兵,积蓄粮草,等待时机随时准备调动兵马对北方诸侯开战。接下来的战事必须慎之又慎,可是直接决定了生死存亡。
韩信今日的做法让尹旭很开心,可以说是自己的神来之笔。其实当年推荐韩信入巴蜀的时候,尹旭就料到韩信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大好的人才自然是舍不得,但是事实证明尹旭的选择是对的,韩信帮着自己早就了一个可以和项羽争斗消耗的刘邦。现在自己有成功地分割消耗着刘邦的实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尹旭这个渔翁可是做的相当的成功。
“大王,齐国到底会怎么样?此事您怎么看?”一想到尹旭在大趋势的判断的准确性,陈平便有心一问。
尹旭淡淡一笑:“寡人的几个推测,第一,韩信已经打算叛汉自立了,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