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纳衲芩姹愣蛘呓坏降腥耸种校浚

    只是他们才出来那么两个小时的时间,怎么宛县就会丢掉了?对方用了重炮?可是暗刺已经明确肯定,三支部队里面并没有装备重炮!

    还没有等他把这些关系都给理顺,北门那边却也传来了轰鸣声。但从位置上看,却是在城门附近发出来的声音,这让他非常不解。

    原来协从军的确是杀到了这里,并且看着北门开启,自然是叫嚷着朝着北门杀了过去。这可是华夏共和国的精锐部队,按照夏侯惇的许诺,只要能够吞掉陈韬这支部队,那么以后大汉帝国会把更多的资源朝着他们那边倾斜。

    大部分的协从军都是南四郡的山民,好不容易被招降,只想着能够过好日子。但大汉帝国本身也继承了原本汉朝的一些政策,山民就算加入了这个集体,地位依然并不算很高。比以前好,至少也有户籍了,也不需要干重活和缴纳重税,但社会地位却不高。

    正因为这样,他们也在渴望着能够提升社会地位。这次可以说是难得的一次机会,他们当然不打算放过。

    谁知道他们抵达大门附近,却不想脚下一空,似乎踩踏到了什么东西,最后一股灼热感在地下传了过来,周围十米范围内就都没有了活人;周围三十米内的友军也是陆续受伤。

    很多人被吓怕了,继续朝着前面跑动起来,结果却是触发了更多的地雷,不知不觉就已经有超过三千人被活活炸死炸伤。

    协从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之中不少人的确是装备了强弓,甚至还有不少强弩。装甲方面虽然主要是轻甲,却也是大汉帝国最好的工艺打造出来的。

    按说这样一来,他们的战斗力至少能够有很大的提升。但面对地雷阵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就有数千人阵亡,剩下的人也是顿时心慌慌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好在他们还能清楚意识到,这是某种火药武器,否则的话只怕已经在怀疑,这是不是神明降下的神罚了。

    “轰轰!”又是两道爆炸传来,却是在城内的陈韬部用迫击炮进行了射击。炮弹迅速收割着他们的生命,使得这些协从军吓得不敢上前。

    火枪部队开始射击,很快就形成了一片弹幕,不断的收割着他们的生命。在阵亡人数超过八千之后,协从军已经彻底被吓破了胆子,只想着快点逃离这里。

    华夏共和国的部队不是人,他们是鬼神,和鬼神作战那是活腻了!

    “哪里走?”关羽部队终于是赶到,为首的便是关羽和他麾下的五百亲卫骑兵。此刻他们手持双枪,继续收割着这些协从军的生命。

    大概也是被吓坏了,最后也不知道谁带了头,剩下的八千多士卒纷纷投降。面对已经投降的敌人,关羽自然也不好继续打下去,于是就安排了人手接纳他们。只是刚来对方就投降了,这明显打得不过瘾,看着地面上密密麻麻的敌军,关羽有点不爽。

    “关将军何须露出如此表情?这不,前面还有夏侯惇的本部部队呢!”陈韬显然知道关羽此刻的心情,指了指南边笑道。

    “说来也是,可不能够给祖郎他们抢先了!”关羽闻言顿时打起了精神,带着本部部队杀了过去。

    当关羽杀到前线,夏侯惇只剩下数百残部在那里负隅顽抗。其他部队非死即伤,还活着的身上至少也中了两弹,情况不容乐观。

    夏侯惇更是披头散发,头盔显然已经被弹丸打掉,此刻他手举长枪,指着关羽高呼一声:“关羽将军,可敢与某斗将?”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他只想要如同武人一样战死沙场,绝对不希望被俘虏,或者被一颗弹丸就结束了生命。

    “如你所愿!”关羽缓缓说道,自然有亲卫递来了他的青龙偃月刀。他也把两把左轮手枪收了起来,让下面的士卒清场。

    两人之间迅速被清理出一片空地,夏侯惇笑了笑,直接策马朝着关羽杀了过去。

    “杀!”关羽见状也是策马飞奔而去,手举青龙偃月刀直接朝着夏侯惇杀去。

    双方错马而过,关羽身上什么都没有缺失。但是夏侯惇却是连带着手中长枪,连同上半身被斜斩成了两半。

    此刻的夏侯惇还没有死去,他回头看了看关羽,淡淡一笑:“谢谢……”

 第150章 打到黄河边

    夏侯惇担任守将以来,虽然也为大汉帝国的开疆扩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这次战败牵扯到数万帝国主力,就算他能够安然回去,只怕也要承担责任。

    武将就算是要死,也应该是在战场上战死!不管是被俘虏,还是被送回去定罪并且被斩首,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关键是这件事情的确需要有一个人承担责任,于是他向关羽提出了挑战,赢了姑且不说,死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三国时代曹魏名将夏侯惇,就这样还没有真正的崛起,便黯然陨落。夏侯渊此刻的心情是悲痛的,只可惜他的嘴巴里面塞着东西,却是怎么都没办法吼出来。

    “把夏侯渊放了吧,没必要把事情做得那么绝!”关羽看着一旁嘶吼的夏侯渊,对陈韬他们说道。

    “连带着把李典和曹纯也给放回去?”祖郎也是顺便问一句。

    “他们就不必!”关羽摇了摇头,把一个武将还回去那叫做仁义,把所有的高级将领都给送回去那就是傻x。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还把好几个将领送回去,不是傻x是什么?

    事情到了这一步,也算是告一段落。大汉帝国在南阳的主力部队已经全部被消灭,已经没办法阻止华夏共和国的征途。五十门重炮被缴获,更缴获了不少的炮弹,关键是在宛县里面居然找到了几个懂得造开花弹的工匠,短期内用这些重炮进行防御倒也不错。

    又过了两天,南阳郡就完全落入了华夏共和国的手中,夏侯渊也带着夏侯惇的骨灰,来到了南郡,并且向长安提交了战报和请罪书。

    南方传来了新的消息,孙坚以孙策作为主力部队,吸引大汉帝国的注意力,己军却是绕了远路渡河,最后南北夹击大破江陵水军。

    之后更是长驱直入,把地盘推进到宜城一带,若非夏侯渊临危受命镇守襄阳,只怕襄阳也要落入敌人之手。只是如此一来,北方有陈韬部虎视眈眈,南方孙坚又伺机行事,襄阳孤立无援,却还是如同一枚钉子般站住了跟脚。

    好在也有好消息传来,那就是在郭嘉的出谋划策下,马腾以三千大军打破南匈奴,甚至直接到了河套平原,真正收服了这支异族。陇西李氏中,更是派人与之接触,把收购的事情给揽了下来,羊毛什么的买给谁不是卖?

    呼厨泉阵亡,左贤王刘豹即位,此刻的刘豹才十六岁,在强者为尊的草原本来是不能服众的。好在有马腾帮衬,倒也是把单于的威望给树立起来。只是如此一来,南匈奴就彻底依附了大汉帝国,允许其族人加入帝国军队,但却不允许单独成立军队。

    刘辩甚至已经计划好,在三十年内,彻底消化南匈奴,使其成为大汉帝国的一个州郡。

    本来北方的胜利,让他难得高兴了一下,却不想南方传来失利的战报,整个荆州在一夜之间几乎丢了个七七八八。最后还有一个江夏郡,不过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李傕部已经开始在边境游荡,不日只怕就要攻入江夏郡,到时候江夏郡孤立无援,只怕也不能幸免。

    为此刘辩直接掀了桌子,但面对这个结果却也是无可奈何。夏侯惇战死,李典和曹纯遭到俘虏,更让人无奈都是,随着夏侯兄弟到南阳定居的儿女,也被带回了华夏共和国。

    夏侯惇和夏侯渊膝下可有数个儿子,年纪小的还看不出来,但年纪大的几乎都表现出了不错的学习能力,在军事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赋。本来完全可以作为新一代的将领进行培养,却不想如今却落入了敌国手中,只怕是凶多吉少。

    这不夏侯渊整个人在襄阳都憔悴了许多,才三十来岁的人,头上居然有了斑白。

    只是对于这个结果就算不想接受又能如何?无奈之下只能下令让江夏郡郡守黄祖,带着本部大军退回襄阳,算是彻底放弃了江夏郡!

    命令到达江夏,黄祖却并不领命,带着本部大军和儿子黄射进行抵抗,最后却是被李傕攻破了西陵城,一家人也遭到了俘虏。若非看在他是江夏黄氏嫡系,李傕说不得还要把他直接给砍了。

    好在黄祖也算识趣,遭到俘虏后也没有继续抵抗,或许是为了保全家族,所以倒也是积极配合思想改造。接下来他们会面临两年的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考核合格之后就能重新获得华夏共和国的户籍。

    不过家产方面,估计只能保留浮财,那些不动产肯定是要收归国有,不过可以保留府邸的使用权,这个需要他们到时候去官衙办理相应手续。

    孙坚打下南郡之后,迟迟打不下襄阳。本来有意东去攻打江夏,但却不想这里已经被华夏共和国打了下来。孙策请命,欲带五千精兵东去,但张昭却是出面劝阻,言不应树敌过多。

    孙坚闻言,不由得计较了一番:大汉帝国的军队战力强悍,若非南北不能相顾,只怕他们也很难打到襄阳这里;如今襄阳都还没有攻下来,也不太适合分兵;华夏共和国能够碾压大汉帝国,那么战斗力只怕更强,贸然树敌的确不智。

    只能说孙坚不愧是允文允武之辈,不像孙策这样冲动好胜,最后同意了张昭的提议。如此荆州荆南四郡和南郡他孙坚占了,江夏郡和南阳郡却是落入了华夏共和国的手中。

    过几日后,孙坚派出使者送出礼物,抵达桃源市,正式向李煜表达自己的友谊和善意。后者拿捏了一番,最后也同意了双方友好共处的基本原则。

    另外一方面,大汉共和国那边却是节节败退。首先是南匈奴被大汉帝国击破,使得他们主要的进攻方向受到阻碍,无法继续开通新的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青州本身就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次也是趁机被吕布占了去,若非朱儁守住了黄河渡口,只怕吕布已经开始渡河,进行全面革命。

    兖州那边也不轻松,黄忠和张飞部进行了初步交战,结果张飞部却是被对方以少胜多,凭借着三千步骑就击败了其八千部队。最后灰溜溜的退回兖州,而黄忠并没有收到继续北上的命令,这才没有趁胜追击。

    吕布那边,在占据了青州之后,北上占不到便宜,得知张飞打了败仗,立刻就调转兵锋,直接朝着东郡这边杀了过来。

    华夏共和国自然也是很快收到消息,以李文和前线的关羽、黄忠为主的部队联合请命,继续向北进行解放战争。

    理由是这里的道路已经完善,完全能够支持后勤补给所需,不会给后方带来太多的压力。同时吕布即将西侵,放任不管的话只怕会把整个兖州都给打下来。

    虽然到头来他也会缺乏足够的官员,很大程度还得依赖本国的支援,但看着本来能够打下来的领土,落入别人的手中,前线的两个将领有点接受不了。

    最后李煜召开了紧急的军事讨论会议,关键还是经费和其他问题的探讨,给前方做出了批复:打到黄河边上去!

    按照新的计划,关羽和黄忠将继续向北,同时赵云部也会紧急调往前线,帮助他们镇守边境;往北,以兖州东郡濮阳作为边界线,往西为华夏共和国领土,往东是军政府领土;攻入司州,占据河南尹,这意味着要把大汉共和国的国都雒阳给打下来;任城国、东平国和济北国三郡则划入军政府治下。

    针对这个结果,华夏共和国和军政府进行了讨论和交换意见,吕布认可这个结果,也感谢华夏共和国对他的帮助和支持。

    计划确定下来后,关羽直接兵分两路,祖郎部翻越秦岭,北上攻打河南尹。关羽本部则从颍川郡北上,攻打兖州陈留郡;而黄忠也开始从梁郡兵分两路,北上攻打山阳国和济阴郡两地。

    大汉共和国就算有偌大的地盘,可以发动数万大军,但无论是科技还是军备都远远不如华夏共和国,甚至使用淘汰装备的军政府也打不过。

    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袁隗等门阀终于意识到了,国将不存,他们门阀也不讨好的这个事实。尤其吕布那对世家的痛恨,每到一地必然打土豪分田地,又有诉苦和整风,别说是当地世家,就算是前线的那些世家,都做好了搬迁的准备。

    原本家族的企业,自然也被瓜分得一干二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明明占领这里的是吕布的军政府,但瓜分他们家族企业的,却是华夏共和国那边过来的商家。

    眼看祖郎已经开始北上,即将进入河南尹。关羽也在陈留郡高歌猛进,一天之内连破三县,攻占整个陈留郡已经指日可待。东部函谷关中,大汉帝国也是虎视眈眈,有出兵河东郡和河内郡的意思。

    在这个关头,袁隗宣布下台,由杨彪成为新的首相。以进一步扩大皇帝权力为条件,终于说动了刘协,迁都邺城!

    换言之,大汉共和国,将全面放弃黄河以南的所有地盘,退居黄河以北。原本坐拥数州之地的大国,露出了纸老虎的本质,如今更是只有并州、幽州和冀州三地,元气大伤!

    经此一役后,大汉共和国却是内修武备,外部与大汉帝国深入交流结盟,不断更新科技水平,到底是成为了真正的军事强国。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151章 安民和诉苦

    华夏共和国强势崛起,以碾压的形态迅速壮大起来。

    从原本只有扬州五郡之地,骤然吃下了豫州和兖州大部分州郡,甚至连同荆州的江夏郡和南阳郡,司州的河南尹也给吃了下来。

    国土面积骤然提升了两倍有余,只可惜人口却是没有翻倍。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世家,或者是寒门,并不喜欢华夏共和国的执政模式,然后随着大汉共和国北迁到了黄河那边。

    大汉帝国也算是一个胜利者,虽然失去了荆州大部分的土地,好歹是把襄阳作为钉子留了下来。关键是还吃下了凉州北部的羌族区域,河套平原的南匈奴区域,甚至还占据了司州的河东郡和河内郡两地。

    孙坚也是得胜者,占据了南郡偌大的地盘,算上荆南四郡和交州,也算是个庞然大物;更别说吕布,占据徐州和青州两地,也不容小窥。

    唯有大汉共和国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在南匈奴那边,只希望能够打通另外一条丝绸之路,谁知道最后顾此失彼,直接导致中原三州,甚至是司州都给丢了。别的还好,司州的雒阳原本可是共和国的国都,丢掉了这里,那真的是丢脸丢大发了。

    好处也不是没有,门阀们终于愿意为国家出点力气,不至于以前这样,真的把国家当成玩具来玩。刘协的权力也得到了扩充,不再如同一个傀儡,至少开始具有一定的话事权。

    自然而然的,刘备也得到了刘协和袁隗的双重支援,就算是打了败仗,地位居然也有所提升。只可惜横在他上面的,或者说更得到刘协青睐的,却是刘岱和刘和。前者是汉室宗亲,其伯父更是东汉太尉,根正苗红;后者是刘虞的儿子,也是根正苗红的皇叔。

    没办法向南,那么大汉共和国就开始向北和向东,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口,于是大量的鲜卑,乌桓,扶余和高句丽的百姓就成为了奴隶,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国内。

    甚至大汉共和国还组建了一支奴军,人数大概在五千,死了就立刻补充,用最残酷的方法进行训练。训练出来的或许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凶兽。

    国土得到了扩张,华夏共和国迅速派出了大量的官员,把基本的行政班子给构架起来。这次的结果比预想中的要大得多,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官员。

    李煜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先把州刺史和郡守的班底给构架了起来。其中兖州刺史为陈瑀,豫州刺史为荀悦,河南尹则交给了糜竺。

    陈瑀和荀悦今年已经四十多岁,而且都有很高的从政经验,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但糜竺今年才三十岁,却已经当上了郡守,却是羡煞旁人;甚至若仔细查看官员名单,会发现不少郡守年纪也都是在三十岁上下,大多都是第一批的公务员火线上位,这种情况估计也只有在华夏共和国这种新生的政权里面,才有可能出现。

    其实若是深扒的话,会发现这些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曾是墨门的内门弟子,同时也是社会党的党员。说穿了就是李煜的虔信者,不少甚至已经是狂热者。

    可以说,他们的美好生活和地位都是李煜给的。到底是古人,知恩图报,是以或许他们的品德方面还有些缺点,对李煜的忠诚却是毋庸置疑。

    刺史和郡守系统设置完毕之后,剩下的才开始针对县城进行安排。由于人手不足,所以只是安排了县长和一个检察局局长。

    前者负责全县工作,说穿了就是安抚民心,从旁协助文宣部进行宣传教育等;检察局则是专门监督县长,还有临时招募的县吏,并接受百姓的信访和投诉。

    在大后方的汝南郡,民心的安抚工作已经完成,甚至在财政拨款下,针对地方土地的赎买开始展开。原本在官府登记下的田产和地产,将陆续以赎买的方式,在百姓手中收购。

    百姓可以前往江南那边定居,也可以留下来另外找工作。当然原本的农田会在明年进行统一并且进行公开承包,到时候可以个人或者集体进行承包土地和山地。至于今年,土地的产出归耕种者所有,官府并不会收取任何税收。

    在大汉共和国的宣传下,华夏共和国在百姓的眼中,原本就如同妖魔鬼怪一般。如今随着工作队的下乡工作,还有宣传部队的宣传表演,百姓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政权。

    这个政权的确如同大汉共和国宣传的那样,把他们的土地甚至是家宅给收走,但却也会留下赎买款,关键是只需要办理土地使用证书,那么就能继续在这里居住超过七十年,之后只需要继续续签,就能继续居住下去。

    官府的宣传人员说了:“哪怕是政府需要,为了扩大道路还是别的原因征收这片土地,只要你持有土地使用证书和房产证,那么就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拆迁款。甚至官府会出面,安排另外一套房屋给你们居住!”

    虽然这种事情还没有发生,但看着手中那略有重量,装满金币的小袋子,百姓们还是愿意相信新官府的。内战和外战的不同之处就体现在这里,都是一国的百姓,只要是本土的政权,那么谁来统治都能接受,大不了忍气吞声。更别说如今,他们根本不需要这样。

    只可惜教育还没办法普及,主要是财政方面还没办法满足这点。好在百姓原本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是故对于还没办法普及起来的教育也没什么意见。

    如同颍川书院等私立学院,倒也是得到了官府的扶持,李煜甚至亲自来到颍川,和颍川书院的祭酒荀绲进行了谈话。最后在荀绲的牵头下,和颍川陈氏,颍川郭氏等世家进行的座谈,对颍川书院进行改组。

    每年,国家将给予颍川书院一定的扶持金,但与此同时,颍川书院必须要接纳一部分寒门和普通百姓;同时开设启蒙班,至少要开三个,为颍川的百姓进行启蒙。

    全民启蒙已经无法阻拦,这点这些老牌的世家也是非常清楚,最后也向李煜妥协了。

    在这段期间,也有不少世家子弟,甚至包括了留在汝南的袁阀旁系族人,在通过了紧急公务员考试之后,成为华夏共和国的公务员。只可惜根据最新的规定,这批公务员要从县吏开始做起,不过考虑到人手不足的问题,升迁应该是最快的一批。

    华夏共和国治下各州郡,不管是州吏还是郡吏,甚至是县吏都属于公务员系统,有真正的国家公务员编制,甚至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官员。是故成为县吏,这些世家子弟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更别说本家嫡系不少已经跟随大汉共和国去了冀州,他们这些旁系本来就没有出头之日,难得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

    与此同时,倒也的确有一批嫡系加入到了这个系统里面。包括颍川陈群、颍川辛毗等嫡系子弟,甚至淮南成德人刘晔,这个正经八百的大汉皇室宗亲,也加入其中。

    可惜中原的历史人才,这一代里面基本上已经被大汉共和国和大汉帝国瓜分完毕。好在华夏共和国从来不讲究这个,李煜对于历史人才也并不是太看重,来就来,不来自己培养,事实证明华夏大地的人才并非只有特定的几个,更多人仅仅是缺乏了一个机会。

    百姓的情绪安抚完毕,那自然就要进入思想改造的阶段。

    宣传部队自然拿出了诉苦这个法宝,不断下乡进行宣传,与百姓互动。其实百姓也苦,尤其是大汉共和国注重世家和有产者,对于广大的佃户和无产者进行打压和剥削,几年下来已经让他们深刻的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比以前还更加不如。

    “看看那些剥削者,他们好逸恶劳,在很久以前,他们就优哉游哉的坐在家中,冷漠的看着我们劳作。我们辛苦一年,能存下来的仅仅是足够我们活命的口粮……

    近期他们又开设了工厂,农闲的时候虽然能打点工赚钱,但各位可又想到,既然他们要给你们发工钱,那么他们又依靠什么来赚钱?实际上,这里面存在着剩余价值这个概念……”宣传员从东汉时代,到近期,把世家门阀剥削他们的手段都给罗列了出来。

    很多百姓以前不知道这些,如今知道了,顿时就开始不满;再配合宣传员宣传人人平等的理念,很多人不由得反思,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不同,难道王侯将相真的宁有种?!

    “其实这个天下间根本没有天生的王侯将相,世家大族一直认为天下的利益是固定的,你们抢了一些,那么他们就会少得到一些。正因为这样,他们把一切都给垄断起来,目的就是不让你们有机会去和他们抢夺。

    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样垄断,这样压制,使得你们不仅没有机会接触到教育的机会,甚至为了温饱劳动了大半辈子,却根本没有改变什么!

    然后他们树立典型,偶尔资助几个亲近他们的人,让他们上位,告诉你们‘跟随我吧,我给你们地位!忍受压迫吧,这样才有出头之日!’最后让更多人,默默忍受这样的命运!

    看看华夏共和国的那些大厂长或者大农田主,他们原本说不得只是低贱的山民,甚至连大汉的户籍都没有!在我华夏共和国,伟大的元首李煜,一直贯彻着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在我们国家里面,你们都有机会成为大厂长,大农场主,甚至进入官府当官!

    书籍不再被世家门阀垄断,官府里面也不会再一昧的充斥着世家子弟。只要你们肯接受教育,只要你们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那么你们就有资格成为我华夏共和国的官员!”宣传员趁着百姓的情绪到了最低点,立刻开始进行煽动。煽动他们对世家的不满,最后让这些情绪彻底引爆出来。

    最后,百姓对世家门阀的不满,会直接变成对华夏共和国的认可,到了这一步,宣传工作的初步效果,也就算是的达到了。

 第152章 贯通的海路

    所有势力其实都在改革,努力的消化自己的领土。就算是大汉共和国,也在默默的舔着伤口,等待着下次重新崛起。

    吕布贯彻着彻底革命,在他的地盘里面已经没有任何世家存在。就算是打算留下来的世家,只能保留一些浮财,也被彻底打散,在徐州和青州两地居住,五年内没有出仕为官的机会。这还是陈宫谏言的结果,否则的话说不得这些世家都得被赶出军政府。

    至于原本的一些世家,比如琅邪诸葛氏,诸葛诞最终是留了下来,他们一脉就如同历史所言是守塚之犬,留在琅邪老家照顾祖祠和祖坟。好在吕布也没有那么缺德,近期内已经不会把别人的祖祠和祖坟给破坏掉了。

    诸葛瑾则是来到了华夏共和国,在公务员考试里面脱颖而出,却不得不从县吏做起。至于诸葛亮诸葛均一脉,最后却是去了汉中定居。原本是去荆州,但这两个地方不是落入华夏共和国手中,就是在孙坚的手中。

    不少荆州的世家大族,都已经搬迁到了益州,甚至是关中地区。诸葛家的另外一个靠山便是原本的豫章太守诸葛玄,随着李煜占据豫章郡,后者就去了荆州定居。之后更是随着荆州的世家迁徙到了汉中,诸葛亮和诸葛均还小,最后就去了汉中投奔了叔父诸葛玄。

    又通过一系列的联姻,总算是在汉中安定了下来。甚至诸葛亮也得到了张家的赏识,推荐到了皇家学院深造,凭借着出色的入学考试成绩,成为了特殊的插班生。

    至于吕布的那个军政府,在深入改革之后,由于大量缺乏人手,自然也召开了公务员考试,结果参加考核的徐州和青州百姓,不少都是亲华夏共和国的存在。再加上原本已经被分化拉拢的部分,其实军政府的,扣除军队外,大部分官员其实都是亲华夏共和国分子。

    军队里面,通过政委的宣传和拉拢,也有不少中低级军官,甚至少数高级军官成为了亲近分子。久而久之,整个军政府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殖民政府,本身虽然也在强大,但却成为了华夏共和国最大的原料提供地点,和商业殖民地。

    也正是这些亲近分子的帮助,两国的交流也是在不断开展。吕布已经深刻意识到‘早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道理,军备大多来自进口了,但也知道不能全部都依靠别人,所以私下也进行秘密研究,却不想这些研究其实都在华夏共和国暗中注意下。

    研究成果也至少落后三四代以上,实在是不堪入目。只是谁都知道科研这种东西,很难说得准。说不得今年落后三四代,但几年后在某个方面却突然取得了领先都说不定。所以就算是浪费资源,华夏共和国依然安排人手注意吕布的科研进度。

    大汉共和国那边,为了弥补人口上的问题,也是在积极捕奴。但本质上却是在不断的开疆扩土,对于臣服它的部落进行招抚,并且集中进行居住。不仅教会他们更先进的畜牧方法,还收购他们的牛羊和羊毛,甚至教会了他们制造奶酪的手艺。

    大量的干奶酪被运输到南方,甚至是外国进行效果,倒也为大汉共和国获取了不少的税收。不知不觉之间,大汉共和国甚至扩张到了朝鲜半岛。在朝鲜海峡那边,他们根据传说,得知在这海峡的对面还有一片广袤的土地,已经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