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宁国师-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报社是全天工作的,白天收集,排版,夜晚赶工印刷,好在董策调来的这批人,已经在学子庙里掌握了活字印刷,排版速度也很极快,可依然远远不如后现代的机械印刷和电脑排版。
人家半个小时搞定的份量,他们忙活一夜才勉强做到。
当然,如今舍得花钱买报纸的人是少之又少,而且为了打出名气,董策都是送的,世家、客栈、酒肆一些人多的地方都有一份。
“东家,这是今天下午订单。”因为董策今天只是在上午出报时在场,然后就离开去了万三钱庄,故此还不知道要求加订报纸的订单。
这一看,董策不由乐了,光是一个吕家就订了二十份!真不知道,既然如此受欢迎,今儿个送给他们的一份到底是怎么看的?
民报,还是百姓那些小事,吕家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毕竟是国师置办的产业送来的,自己不看,也不能不上报,告诉了老相公后,吕老相公这一看就着迷了,他们自然就好奇了,等吕老相公愤愤不平的放下报纸,他们拿来一看,一时间逗乐了,这才急忙差人到报社下订单。
不过吕家可是姑苏最大的世家,加上仆人丫鬟,足有千人之多,这还只是姑苏吕坊一处,在周边还有不少庄园,分家呢。
故此这二十份的确是少得可怜了。但以当今国情,仆人丫鬟自然是没资格的,甚至一些偏房都要等主家看完才能接手,故此董策是很满意。
“明天整个姑苏需要一千二百份,虽然量不大,但才开始,过不了多久应该还会翻几番,设备要多准备几套,方便坏了随时顶上,翌日找人维修,人我会从学子庙调来,到时候你来安排。”董策跟报社社主说完,便出门骑马离开了。
翌日的民报多了一张,而且是整张的名人事迹,还是主要说太祖与贤王的,多是讲述他们遇到困难时候的心境,与贤王论起太祖忧国忧民情况,还有许多战争场面的描写,关于那些一路跟随的辅佐大臣们,将领们,一概不提!
这可把那帮老家伙恨得呀,身子骨还硬朗的,直接就想找贤王论论了,昨儿个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这家伙脑袋怎么就不开窍啊?
但不等他们行动,贤王派的人就找来了,告诉他们安心等,马上有人上府采访了。
这人老了,就喜欢回忆,谈谈曾经的光辉事迹,民报的出现让他们有了一个倾述的大舞台,自然就想趁着没死前,也跟贤王一样,传点名声出来。
董策的效率就没有慢的时候,早上在贤王府待了半个时辰,立即就去了吕坊,这可把吕家人吓了一跳。
“都别围着,该干什么就去干,国师是来采访老太爷的,哎呀你们这帮丫头没听到吗?怎么你们这帮臭小子也来凑热闹,去去去,都滚回去读书。”
说话的,乃是如今的姑苏府令,吕进庸的二哥,也就是吕箫箫的二伯吕进德,四十左右,气度威严,但即使如此,面对董策还得小心翼翼的!
不过吕家的年轻人可真没规矩了,听说国师来了,就堵在大道上围着董策唧唧喳喳的问个没完。
“国师记不记得我啊?我是箫箫亲姐姐!在艺苑我们见过的!”
“国师啊,您是不是来采访太爷爷的?我刚看了今天的日报,不是说太祖攻进洛阳后太爷爷就会宣读新法吗,可我没看到啊?是不是漏了?”
“哎呀,国师和贤王岂会不知道,不写是因为这个个人事迹,贤王与国师也是敬重太祖才故意为之,变现两人事迹,你这榆木脑袋自然看不明白,我是不是很聪明呀国师?小女子吕月季,与素姐姐交情甚好,国师可莫要忘记哦!”
“啊国师,我……”
吕进德不由怒了,不等这小子说完,一声令下,让那些丫鬟仆人把自家公子娘子全部拉走,这才让董策走出来。
“有劳吕府令。”董策苦笑道。
“国师哪里话,都是这帮小子,平日里管教少了,没规没距的,让国师见笑了。”吕进德说完,让开身子道:“老太爷已经得知了,正在堂内恭候国师呢,请。”
董策点点头,没有多礼,毕竟他虽不在朝,却仍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师,区区地方四品府令,如果他还客气,这不仅没有让人感到他和蔼,反而是打脸!
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国师虽然不在官场,却胜于官场中人,谁让他能直达天听呢!
第五百七十一章 那些年
风起涟漪,吹过荷塘泛起粼粼光泽。
炉烟顺风而飘,在亭中飘散,隐隐让人嗅到点儿檀香之气。
吕老相公披着锦缎,坐在轮椅上喃喃低语,董策低头默默书写,他很少啃声,就算回应,也只是轻轻的一声“嗯。”
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知是否因吕老相公的美化,它显得很唯美!
兵荒马乱中夹杂儿女情长,血腥里竟能让人感到温馨,杀戮的尽头是新的希望。在年代,不会有人用这种方式阐述历史,特别是他所经历那段往事。
就是同朝为官的死对头,一看到那张脸就恨不得扑上去咬死的家伙,在如今的吕老相公眼里,竟是那般的可爱。述说这些往事时,能让他像个孩子一样,天真的笑着。
“我们啊,每次口舌之争后,就是大打出手,最终太祖就如家中长辈般,劈头盖脸的把我们都臭骂一顿。你是不知道啊,当时李相那张脸啊,就像……就像,哈哈哈,一个受气的小娘们你知道吗,委屈得眼泪止不住的流啊,哭啊,可一出了宫,这厮,瞬间变了一张脸,那叫一个气度威严,把当朝一品的架势全部摆出来了,我最讨厌的就是他这点,可如今想来,唉,李相走了,十二年了,他是鞠躬尽瘁,我是留着吧老骨头,呜呜呜……”
说着说着,吕老相公哭了。
董策走了,为避免纠缠,他从侧门离开了。
回去之后他和柳素花了整整两天,把吕老相公的事迹编辑好后,用了五刊才把这段往事述说完,很长,亦如董策给这段故事起的简单名字《那些年》。
吕相那些年的过往云烟出奇的受到好评,就连其他老家伙也百口莫辩,这说明吕相没有夸夸其词,他只是在述说,真实的讲述了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不过董策更忙了,不仅因为吕老相公的事迹刊登出来,让他们蠢蠢欲动,更因为在不久之后,吕老相公就过时了,他早已经不能下地,两年多,他就瘫痪了,终日躺在床上受人照顾,后来董策的轻便轮椅在江南问世,他才经常坐轮椅出来转转,能撑到现在,可以说已经很难得了。
八十二岁高龄,喜丧。
听吕家人说,吕老相公走得很开怀,终日抱着讲述他故事的五篇日刊,反复看,时而笑,时而哭,让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是高兴,还是伤心。
说实话,董策还真怕吕家人找麻烦,吕老相公都这把年纪了,突然之间的大喜大悲,然后一命呜呼,这怪谁呢?
不过吕家还是理智的,不仅没有痛恨董策,反而更为尊敬,这人走到生命尽头,能大喜大悲一场,可以说是幸事,比往日里,愁眉不展,默默等死的结束好了太多。
“我的那些年啊……”
一位来至杭州,还是董策故人,吴国公!
吴国公是来祭奠吕老相公时,特地拜访董策,也是为了述说他的事迹。
他的那些年也不平淡,甚至很多地方比吕老相公还出彩,他曾驰骋沙场,战功卓著,也由此,他的故事中充满了杀戮与血腥,不美,但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激昂,恨不得也拿起战刀冲入战场,战个一醉方休。
导致江南的酒水销量是直线上升。
吴国公也用了《那些年》,不是董策图简单,是他自己的要求,故此董策只能编写成那些年的战歌。
问中直白,很少运用文言文,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编辑工作,董策都丢给了老婆柳素,如吕老相公,很多就是柳素修改的,当然故事没变,只是述说的方式富有美感,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可吴国公的事迹,柳素没办法,她经历很少,对于战场印象最深的只是当年陪伴曹洛蓉上京时,遇到钟孝师他们。
可那与真正的战场相比,欠缺宏大,魄力,和战死的哀伤,这不是悲天悯人就能写出来的,只能全部推回到策郎面前。
故此这篇名人刊就成了白话文,文字很多,二十万,是董策用了一个多月的闲暇时间编写好,留下备份便送往了杭州刊登。
苏州这边,自然要讲述苏州名人事迹,在写吴国公事迹时,董策把柳素爷爷柳雍的事迹也刊登了。
别以为一个教书先生没什么刻写的,他的故事平淡,却温馨,他的喜好,他的搜藏,他对教育界的贡献,教书的经验之谈,这些都能写,包括他的家庭,对孙女柳素的尊敬,让她自由的选择,最后嫁给了当朝国师董策,从这方面,可以看到对女权主义的看法,更是如何把一个孙女培养成国师妾侍的!
其中董策还加上了自己的调侃,称他眼中没有妾,只有两位夫人。
这片名人记令人啼笑皆非,但也使得更多人动心了!
之前无论是贤王、吕老相公还是杭州的吴国公,与那些士族,他们的事迹宏大,让人感觉无法触及,宛如在看另一个世界,使得那些没有什么拿得出手述说之人,退却了。
就是很多官员,曾经也算在京城叱咤风云过的人物,也没脸来讲述,因为他们除了勾心斗角外,似乎没做出什么贡献,一时间让他们说,说什么?怎么勾心斗角?怎么把你的对头给弄死?怎么阿谀奉承?怎么爬上去?
连续的开国功勋事迹,令很多人无奈退走,可是等柳雍的事迹刊登后,他们又心痒难耐了,发现名人事迹还可以这样写,我的经历虽不传奇,但至少有很多是能述说的往事。
使得不知不觉间,这一块居然独立了出来,成了新刊,新刊名就叫那些年,每个人的那些年席卷了江南遍地,并慢慢扩散至全国。
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才子佳人的交流的开篇,也成了许多专集的说本,从这些故事中,挑挑拣拣,汇成一片新的故事,或许很多年后,还会成为一段没有记载过的野史。
当然这些对董策而言,只是填充他私人图书馆的藏品,新华书店的商品,一本名人集,在三个月内销量突破了十万,这还是第一本,而现在董策已经让人开始编写第三本了!
第五百七十二章 余钱
又一年的春。
假期中的董策也没闲着,他把很多时间用在写作上,不是名人录,而是衍教法典!
他想化整为零,这不法典至关重要,要成为衍者,必须要遵行法典的纪律,这不仅让衍教弟子看,还要让所有人知道,如果有人冒充衍教弟子,那么通过这不法典,会知道他是否在骗财骗色!
这是要丢到学子庙进行教学的,需十分严谨,董策不能随心所欲的乱写。
“少公子真是一刻也闲不下来啊。”带着一家三口前来拜年的柳福,见到董策还在忙,忍不住取笑道。
柳福早已成为江南最大烟花坊的东家,如今也算富得流油了。
这个烟花坊和董策没有关联,是独立出来的,但却是董策提议的,不是他闲钱多,只是想要化整为零,则必须让他手里面的产业慢慢蒸发出去。
不过柳福还不算薄情寡义,去年他就出资在附近县镇里盖了十六座学子庙,再多,他也估计不到了,毕竟如今学子庙不赚钱,反而不断亏损,要维持下去,柳福必须要不断投入资金,十六座下来,一年开销至少一万贯!
不过他也不用全出,因为在这年头,建学子庙,维持学子庙的运转,已经成为了最为显眼醒目的大善事,参与到这场扫盲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有才学之士,不论男女,都没费到学子庙教学,如此一来,花销真不大,反而筹集的善款花不完了!
当然这是少数的,至于有没有人贪污,这点很少,毕竟学子庙善款多少,都有记载,而且会连同善人的名讳通过日报刊登出去,学子庙的筹款也是有定额的,多了不会收,你强行塞,那么抱歉,学子庙的人收不收是另一说,你行善的名字是无法公布出去了!
如此,这做善事的意义就不同了,你真把钱塞进去,到了谁的荷包你根本不知道,而且自己也没落得名声,亏大了!真想做善事,就等每年的学子庙筹款时,抢先来送钱!
“眼看就元宵了,你才来拜年,看来你们烟花坊的工作量还不够大啊。”董策看着柳福道。
“大,很大啊,虽然年后烟花销量锐减,但鞭炮生意也是很稳定的,况且明年与后年的订单已经足够我们忙死了,怎能说不大啊。”柳福烟花坊的生意的确好,他也有扩建的意思,不过他忍住了,他把心思投入到开发中,精益求精,因为董策告诉他,烟花坊会越来越多,数量是不可能站稳脚跟的,只有在同等价位上做到更好,才能走得更远。
扩建的事情,不是不行,需要时间,等烟花市场稳定后,在慢慢扩建,蚕食中小作坊,主要顺着这条路做到全国乃是世界最大都不是问题,冒然扩建,很可能在即将来临的厮杀中,赔的血本无归!
故此柳福现在追求的是他的鞭炮最响亮,他的烟花最夺目,把他的名气狠狠打出去。
“有时间,到京城看你爷爷,如果可以,把他接回来吧,这人老了都会思乡想念故土,别因为生意抱憾终身。”董策提点道。
柳福心领神会,点头道:“小的知道了,不过小的觉得少公子也应该去看看老爷了!”
董策望着庭院里,方淑蔚和柳素陪着柳福的老婆孩子,有说有笑的场景,苦笑道:“我就是不想去,也不行啊。”
正如董策所言,年后没多久,京城来了消息!
该来的还是来了!
而且是避也避不过的大事,全国最大的事情,殷太后准备登基了!
董策一直在和人说,太后要主宰天下,不仅是权力上,还要名正言顺,以女帝的姿态掌握大宁江山!
很多人不可置信,包括被董策磨过耳根的吴国公,当他受到这个消息时,竟老泪纵横,因为他很难看到希望了,太后很年轻,她到底会不会在有生之年,把位子还给黄家,吴国公肯定是无法知道了。
其实殷太后早已经有这份实力登基了,只是太平道的事情没有解决,而今,在董策卑鄙的经济制裁下,河北内部开始了土崩瓦解,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
要知道他们不在治理,他们在收刮,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钱和朝廷对抗,同时毫无底线的滥用瘾毒,这种情形下,他们还维持了几年,换做是董策都办不到!
千疮百孔的太平道面对大宁节节攀高的气势,在去年,也就是吴国公来找董策述说事迹时,秋后的一战决战完,等待太平道的命运只有等死,再也没有了反抗余力。
百废待兴,朝廷需要人才,科举成了最大盛事,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后要登基了!
当然不是立即,她的登基定在了八月,目前,只是在准备工作,而董策作为国师,自然被选作登基大典的操持者,就算他想把事情推给礼部也不可能,至少,他得来,那怕做司仪!
这让江南的官场很不安,国师回去能否回来?成为了最大的热门话题。
江南士族都在议论,探讨,国师在他们眼里,不排除恨意,只是在少数人心里罢了,多数还是希望他能回来的,有国师在,江南就令人感觉生机勃勃的,乐趣横生,作为姑苏日刊的总编,这里的报纸比任何地方的报纸都好看,他书写的名人集也是别人无法比肩的,他带领的产业更是让很多人富裕起来,现在江南的百姓每日愁的不是衣食住行,是手里的余钱拿来怎么潇洒?
艺苑戏票太抢手,不好弄,逍遥嗨没点才学琴艺不敢去,就剩下球赛了,可球赛也不是每天都有啊,赛马场目前还在建设中,故此百姓大多数就能去喝茶听书了!
听书不仅能打发时间,还长见闻,让百姓知道更多官场事,战场事,儿女情长那点儿趣事!
这也使得江南出现了一批名嘴,吴片说得贼溜,其中还有一些参杂雅言的,说官话的,不过这些人为了获得更大名气,渐渐不在江南走场了,而是去了京城,甚至百废待兴的河北一带,他们中,还有不少的衍教弟子,遵守了衍教的教义,要提升,光讲那些书里的故事不行,得出去走,去听,去见识,去学,很多年后,这些人的名气可谓是遍布全国,每到一地,都有人夹道欢迎,场场爆满,简直是后现代的明星!
第五百七十三章 回京
“策郎,你真要独自去?”柳素眼中流露的尽是不舍。
“哎呀,素儿你就别说了,策郎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们是累赘懂不!”方淑蔚不满道,当然,她的不满只针对董策!
“拖家带口的,我去了就真回不来了!”董策微微一笑,摸摸柳素的俏脸,另一手同时刮掉了方淑蔚眼角的泪珠,继续宽慰二女道:“我走之后,蔚儿你立即回娘家,素儿也回去,好好照顾你爷爷,顺便把肚子里的小子生出来,等有一天有人来找你们的时候,他会拿出一块青紫腰牌,你们想见到我,就跟着他们走,只是如此一来,怕是要背井离乡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策郎自然跟着策郎,那去哪,我就去哪!”方淑蔚很直白的道。
柳素面色依然愁苦,却鼓起勇气直视董策,狠狠点了点头。
董策又走了。
他离开江南后不久,曾经在杭州筹备的事情,那耗资百万的舰队终于回来了一批,可让投资的江南士族郁闷的是,被骗了!
国师这家伙,根本不是去捞银子,而是弄回来了乱七八糟的东西,种子,树木,饰品,还有奇形怪状的东西,其中就有珊瑚,总之就是没银子!
但这放在梅娘子这些商人眼中,都是价值连城啊,特别是珊瑚,这东西稀有,观赏加之极高,稍微修饰一翻,做个低架,摆在家里气派十足。
至于种子,他们知道价值不小,因为洛阳的衍教中,就有人专门研究种子的,那棉花如今种植了很多,但还是供不应求,这个市场特别巨大,很多江南士族已经派人前往洛阳订购种子了,具体合不合适种植,那要种了才知道,总之种植成功了就是一笔财富,故此他们对待这次运回来的种子和植物只能慎重对待,期盼有朝一日能成一只下金蛋的鸡。
他们却不知,真正珍贵的是航海图,以及船队去往的每处海岸线路图。
三月京城,没有江南的烟雨朦胧,却也有着雨后的诗意,别样风采。
深宫之中,殷太后十分厌恶的把一堆计划书扔进火盆中,铁青着脸道:“都写的是什么,全是废话连篇,重点散乱无章,无用地方却反复强调。”
“就是,说白了,他们就是想要钱,天后无需动怒。”虞珑在旁附合,不知何时,把称呼都改成了天后了!
这要让董策知道,不知会不会想,我艺苑中也有天后!还是一抓一大把!
殷太后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情后道:“没钱无法办事,这是理,哀家气愤的不是钱的事,是这些年,官吏对于计划书的认知还是太少了,其中还要照搬抄录的,拿着国师曾经的老文案稍微修改一点,换个名字就敢呈上来,正当哀家看不出来了。”
“这……”虞珑眼中不悦之色一闪即逝,笑道:“国师大才,正因为他的计划书写得好,那些官吏才拿来借用,也因此,这等朱玉在前,他们心生退却,担心写不好了丢了面子不说,还惹来天后不悦。”
“难道抄录哀家就能愉悦了?”殷太后冷哼一声,面对一堆的计划书,没兴趣看了。
她试着用董策的方式工作,把奏折的事情理清后,分类发布下去鼓励臣子以计划书的方式,书写处理文案呈上来。
她也知道太过突然,让大臣一时间无法适应,可一年了,整整一年了!还无法适应?
殷太后自觉,给的时间已经够久了,然而结果令她很不满意。
她要求也不高,把处理的方案写好,标注重点,简单易懂就行,不要求像董策那样吹毛求疵,什么乱七八糟的预算,选址,人员调遣,未来规划,注意事项,安全措施等等,这些她都不敢奢求,结果一年了,没什么长进。
这还不如曹洛蓉一个丫头,看她的计划书是赏心悦目,而董策,他的计划书在殷太后看起来是触目惊心!
“太后。”一名常事站在门边汇报。
殷太后坐正身子问:“何事?”
“国师回来了。”常事回道。
虞珑一听,不由冷哼一声。
太后倒是微微一笑,道:“哦,他可算是来了。”
“不召他进宫吗?”虞珑问道。
“算了,舟车劳顿的,让他好好歇歇吧。”太后似乎很开明。
然而当夜,这娘们居然偷偷溜出宫来私会董策了!
董策住在三行斋,其实这三行斋等于国师府,属于董策的私人宅院,是太后命人建造的,而三行斋的位子就在皇宫东门外不远处,现在曹洛蓉就住在隔壁的学士馆里。
无论三行斋,还是学士馆,都在国教府中。
国教府自然是衍教弟子办公的地方,这里索要处理的事情,主攻学子庙,有点儿教育局的味道。
国教府会议室内,昏暗的灯光下,一男一女各自做着手里的事。
“你就没有什么想法?”曹洛蓉整理完刚才开会后的资料,忽然看着董策。
董策老神在在的喝着茶,闻言疑惑道:“想法?什么想法?”
“指点工作啊,这不是你喜欢干的事情吗?为何会议从头到尾你都一声不吭,把教士们吓得都不敢出声了。”曹洛蓉语气中略带一丝不满。
“哦,没事。”董策摇摇头,不等曹洛蓉开口,他继续道:“我们节奏不同,一快一慢,我突然横插一脚,他们会手忙脚乱,适得其反不好,就照你的安排走,循序渐进很好。”
曹洛蓉脸色黑得可怕,刚想反驳,忽听门外有人道:“国师做事,一直都让人难以捉摸。”
两人闻言同时把目光看向门外之人,待看清此人装扮后,他们很默契的起身恭迎道:“拜见太后。”
“免了。”太后让两人回坐后,自己坐在了圆桌另一头,先看看曹洛蓉,然后就盯着董策,很久都没吭声。
董策也低头不语,自顾自的喝茶。
“国师什么时候也留胡子了?”太后似乎没话找话。
“当爹了,总要有点气度。”董策摸摸八撇胡笑道。
太后苦笑一声,道:“哀家试着用国师的办法理事,结果不是哀家想象的那般容易。”
董策点头,道:“正常,目前朝中有资格呈上文案,都是老臣,这人老了,就不喜欢改变太多事情,因为他们节奏慢了,跟不上也是理所当然。”
曹洛蓉插嘴道:“此事我也考虑过,也想太后提出在科举中加文案考核,如此,应该很快能解决计划书普及问题。”
“嗯,曹学士此言有理,国师觉得呢?”太后又看向董策。
董策终于把手捧壶放下,朝两女道:“别闹!”
第五百七十四章 名扬天下
“别闹?”
太后和曹洛蓉脸色都是一沉!
她们讨论的可是国事,是在闹吗?
“你们想法不错,但问题很大。”董策摇头,继续解释道:“首先,文案考核完全没必要,提出来,只会让考生瞎琢磨,把时间白白荒废在这上面,容易忽略真才实学,要解决这种事情,在学子庙办一个培训班就可以了,另外,文案这东西的价值在哪,你们知道吗?”
“事无巨细的把事情算先安排好。”曹洛蓉道。
太后点头,补充道:“好的文案,可以看到好的目标,清晰,不会盲目。”
“什么鬼?”董策一笑,摇头道:“它真正的价值,只有一点,拿下订单!”
“订单?”太后一愣,扭头看了看曹洛蓉,发现曹洛蓉脸色很不好看,似乎她明白了,可自己怎么没明白?
曹洛蓉见太后望来,歉意一笑,道:“太后恕罪,国师的意思,是说计划书这东西,只是为了得到您的允许!”
“哀家允许啊,怎么不允许了?”太后还有点懵。
“这就是问题所在!”曹洛蓉说着,还不忘狠狠白了董策一眼,才又道:“例如,国师拿出计划书,得到您的允许,在您看来只是好事,可在国师看来,它就是一场买卖,成功谈下来的买卖!”
“买卖!”太后视乎明白了,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了。
“别这样瞪着我。”董策捧起紫砂壶,抿了一口,长篇大论道:“计划书这东西很简单,学一两个月谁都能写,好不好在其次,事无巨细对我而言是必要的,是基本功,做不到还写什么计划?排除基本功,剩下的只有一点,抓心!只有抓到客户的心,才能让客户同意,这个有点难度,每个人不同,他的喜好,他的作风,他的性格,都得掌握,围绕这一块来写,会让客户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那么事情也就成功一半了,剩下的事是执行问题,关于这点,每个人的做事风格也不同,能写好计划,未必有执行力,有执行力,未必能服众,这就需要一个团队来配合了,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默契团队才能把计划完成,另外,计划也会失败,而且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对我而言也不算事,因为我不会按着计划走,我是按着市场走,执行期间会经常修改计划,不管客户同不同意,他就算不满也没办法,合同签了,资金给了,事情做到一半了,他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曹洛蓉终于忍不住道:“你就不怕做完这一单就没有下一单了!”
“嗯。”太后点头表示赞同曹洛蓉。
董策也点头,却道:“的确如此,但白花花的银子不断流向他时,下一次,不是我找他,是他求我帮他。”
太后脸色顿时黑了,这里面的他,不就是她吗!
从第一次得到董策的计划开始,之后她虽然不承认,可跟求董策帮忙没有区别了!
因为董策不会特地的向她呈方案,只有她亲自去找,因为安排虞珑或袁起,其结果唉……
嫉妒心作祟啊。
“你可真是了解哀家啊!”太后咬牙切齿道。
“太后胸襟广阔,包容天下,岂会在乎这些。”董策一记马屁把太后拍得没了脾气。
“如果你失败了,你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曹洛蓉突然说道。
她和太后不同,她喜欢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思考,如果失败,她要面临什么,从而避免失败!
“这便是我们节奏不同的问题。”董策看向曹洛蓉,又道:“循序渐进固然好,可同时,也会随波逐流,我做事从不畏首畏尾,也因此我失败了很多次,每一次的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