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战骑狂潮-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到富平啦?”老者淡淡的道:“先停下歇息歇息吧。”
从过了长安,进入左冯翊起,人烟就稀少起来,尤其是北地郡中部,完全就是一片荒原。一成不变的景致,和夏日的炎炎气候,让人十分容易疲乏。
老仆吆喝了几声,整支队伍就近找了个林子,寻了树荫,停了下来。
老仆掀开车帘,从马车中走出一位身材瘦削,面容清癯的老者。老者脸色有些泛红,鬓间略略有汗渍,但一身衣着,仍然整齐严谨。
在老仆的搀扶下,老者下了马车,站在树荫下,深深的吸了口气:“马车里面还是太过闷热。”
“阿伯!”
清脆如同黄鹂鸟一般的声音从老者身后响起,一个面目明净清新,睛眼大而灵动,颇有些英气的美貌少女,从旁侧一辆马车里跳下来,步履欢快的走到了老者身边。
少女的瓜子脸上,有两团红晕,将她的素面,映衬得更加美丽动人。
“小英啊。。。”老者溺爱的看了眼少女,抚须笑道:“这就快到富平了,有什么感想?”
“哼,”少女抽了抽鼻子,哼道:“听说他很厉害,我倒要好好见识一下。”
老者闻言,面色略显无奈:“我荀氏诗书传家,就你最特别!”
“阿伯不喜欢吗?”少女偎老者撒娇,道:“小英真伤心。”
老者捏了捏她的鼻子,笑着摇了摇头。
歇息了一阵,喝了点水,队伍继续前进。
刚不久,正在马车里闭目养神的老者,听到了马车外传来的阵阵讶然和惊叹,不由睁开眼,开口问道:“阿福,怎么回事?”
“老爷,”赶车的老仆回话道:“应该是进入富平境内了。。。好宽敞平整的路!好大一片麦田,一眼望不到边啊!”
老者闻言,不由掀开车帘,半个身子探了出去。
入目处,一片浩大的绿色麦田了,首先映入眼帘!夏风中,绿茵茵的麦浪翻滚,就像处于大海中一样。一股子清新自然,带着温度的麦苗香味,顷刻间便充斥鼻端。
“嗬,这。。。”老者目中尽是惊讶之色,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良久才道:“公达眼光不差呀。”
收回目光,老者发现,车队已经走上了一条宽敞的大道。道路宽达两丈,向麦田深处延伸,仿佛没有尽头。
“好路!”
叹了一声,老者缩回上半身,眼神深邃无比。
“阿福,这种景致,多久没见过了?”老者默然了良久,忽然开口,自问自答:“从桓帝起,这天下不是天灾就是**,如此景致,老夫已经数十年没见到啦。。。”
因为天灾**,便是中原,也再无眼前这种景致。茁壮成长的一望无际的麦田,代表着生机勃勃,而中原大地,却一派萧条颓然,其中差距,是一目了然。
后面的那辆马车中的美丽少女,此时已经出了马车,站在车辕上。她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大眼睛里,是异彩连连。
不论是仆从,还是家兵,对于眼前这一切,都持着一种享受的态度。不过走不远,却产生了一个难题。
一个三岔路口出现在队伍面前。
同样宽阔的大道,一边在他们脚下,其余两条分支,则都向着麦田中延伸,不知去向。
仆从家兵们商量了一下,选择了一条向北的分支,继续前进,但走不远,又是岔路口。
这就将人给难住了。
在这种一望无际的麦田中,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就像是迷宫一样,如果不熟悉,恐怕很难走出去。
幸而,他们遇到了农人。
农人对于这队看似豪族的队伍,并不惧怕排斥,热情的将前往富平县城的道路一一指出,笑道:“看样子你们不是本地人吧?俺们这里就是这样,不熟悉的人,还找不到路呢。。。前些时候听说乡老们已经决定向镇西将军府提出建议,在各个路口设置路牌,等到路牌设好了,那就方便了。”
谢过这老农,一行队伍继续前进。
马车中的老者对于驾车的老仆道:“这富平的人,精气神就不一样。你看刚才那老农,面色红润,中气十足。”
老仆连连称是。
相较于所谓的繁华中原,这里的人,非但精气神大不一样,尤其是面对他们这种一看就知道是豪族的队伍,竟然一点也不排斥。要知道,在中原,普通百姓见了豪族队伍,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躲避都来不及呢。
“就是这路太难走,”老仆抱怨道:“如果没遇上这位长者,恐怕天黑都走不出这片麦田。”
“哈哈,”车里的老者笑了,道:“刚才那农人不是说了吗?乡老已经向他们的镇西将军府提出建议,以后啊,就没这么麻烦啦。”
乡老,在大汉朝,是乡里德高望重的象征。大汉朝的官吏制度,真正最低一级其实就是县级。而下面的乡老、亭长等等,其实多为民间推举的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
不过到了现在这年头,乡老的推举制度,几乎已经被废掉了。由于大汉朝对地方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弱,比如乡老这一级的管理者,基本上都被地方豪强所把持,再不复当初以德望论定。
不过看到眼下这种情况,想必在那位镇西将军的治下,这种良好的制度,仍然被贯彻的十分完美。
老者心里越想越多,脸色变幻不停,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天黑之前,这支队伍,终于到了富平。
一路上的见闻,让他们大开眼界,而眼前的富平县,更是让人惊讶。那种有条有理的秩序,那种整洁干净的环境,其中人们愈发高昂的精气神,都让这一行人目不暇接。
“老爷,我们现在该去何处?是暂时歇息一晚,明日去往灵州,还是去县衙?”老仆问道。
“去县衙吧。”马车里,老者道:“这富平非同一般,县令想是不凡,见见也好。”
“是,老爷。”
第九十二章荀爽
高瑜正在处理政务,侍者来报,说有人求见。
“将人请到偏厅好生招待,待我处理完手头事务,再去见他们。”高瑜头也不抬,继续奋战。
对于曾经是庶民的高瑜而言,他不会把县衙搞得高大上,仿佛没有身份就不能进来。对于他而言,不论是谁,便是路边的老农,只要到了县衙,那都是有事,多半关乎各种民生问题,值得他倾听接见。
当然,没有事也不会有人到县衙来玩。李铮治下,现在可没有那种无聊的无赖。
很快,高瑜将手里的事情都做了批示,让人交给县丞。这才洗漱一番,到了偏厅。
进入偏厅,抬头一看,一位气度雍容的老者,一位美貌如花、眼睛好像会说话的少女,还有一个老仆候在一旁。
“这一行人不一般!”高瑜心里闪过这个念头,笑着拱手作揖,道:“在下富平令高瑜,敢问长者何人?找在下有何要事?”
那三人还了一礼,老者抚须笑道:“老夫荀爽,自颍川而来。到了这富平,见到民生安泰,秩序井然,心生好奇之意,于是到此观瞻一番。”
高瑜闻言,心头如同炸雷,差点给震呆了。
“原来是慈明公!”高瑜脸色激动的通红,连忙施礼,道:“后学末进不知是慈明公当面,失礼失礼,还望恕罪!”
得知这老者身份,高瑜心里立刻就敞亮了起来,连忙殷勤招待,谢罪不止。
不说荀爽在文化界的崇高地位,那是让他高山仰止。单说他们的来意,知道其中缘故的高瑜,就更加不敢怠慢了!
如果不出意外,这名闻天下的慈明公,就将成为主公李铮的长辈,而眼前这位如同精灵一样的少女,将会是他的主母!
与荀氏联姻的事,李铮并未隐瞒,荀攸虽然没有刻意宣传,但也透露出了一些风声,所以作为李铮麾下的高官,高瑜自然是知道的。
接下来,高瑜就像个学生一样,候在荀爽身旁,是有问必答。
半个时辰之后,荀爽对高瑜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
这位出身庶民的县令,要说才华,并不算出众。但难得的是,十分踏实和肯干,能够将政令完美的执行的同时,还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一点难能可贵。
而且高瑜礼仪周到,在荀爽面前,一直执晚辈礼,也让荀爽心里十分满意。
所以不吝惜自己的阅历和见闻,对高瑜进行了一番指导。区区半个时辰,就让高瑜收获颇多。
少女荀英在一旁听得十分不耐,这些有关于政治方面的东西,跟她属性相异。反倒是对于征战,对于军事,她更感兴趣,灵动的眼睛一转,抽空问道:“听说你们镇西将军十分厉害,从无败绩,高县令,你可不可以跟我说一说?”
高瑜当然不敢怠慢这位大小姐,于是便向荀英说起了自己所知的一些战事,即便并不全面,也让荀英面色潮红,目中异彩连连。
旁侧的荀爽不由摇头苦笑,作为一个女孩子,喜欢打打杀杀就已经够让人侧目的了,更别说还是出身荀氏这个书香门第的大小姐。
在富平呆了一个晚上,次日,一行人等便在高瑜派遣的向导引领下,继续往灵州前进。
出了富平县城,那种一望无际的麦浪,又充斥眼球。不过在走出富平境内,进入灵州以后,眼前的景致,就有了很大的改观。
田垄中的麦田,这里一块,那里一块,看起来很不规整,比之富平所见,要差了太多。
好在有向导解释其中缘故,否则一行人绝对会对灵州县令产生不好的印像。
。。。
昨天夜里,在神州草场的李铮就接到了高瑜的汇报,所以得知了荀爽这位文化界大能和自己未来妻子即将到来的事。
对此,李铮自然不敢怠慢,清晨一大早,就与荀攸二人骑着青甲战骑,快马加鞭赶到了灵州。
商议了一阵,李铮觉得应该以最高礼仪接待,不过被荀攸否定了。
盘算着时间将近,就由李铮和荀攸两个人,轻装简从,到了城外十里的亭子中,等候荀爽一行人的到来。
晌午后,荀爽一行马车,出现在了眼帘里,李铮与荀攸不敢怠慢,连忙走出亭子,迎了上去。
“可是慈明公车架?!”
李铮当先一步,开口问道。
“正是!”那驾车老仆应了一声,荀爽随即掀开车帘,缓缓下了马车。
“慈明公远来安好,李铮有失远迎,祈望恕罪!”李铮深施一礼,目光灼灼的看着眼前这位精神矍铄,面容清癯的老者。
荀爽微微拱手还了一礼,上下将李铮细细打量了一番,满意的点了点头,抚须笑道:“小伙子不错!”
李铮心头一笑,上前搀扶起荀爽,往亭子里走去:“天气炎热,慈明公可在此处歇息片刻。”
不经意间回头,李铮眼中闪过一抹惊艳。后面一辆马车上,一张如同精灵般的俏脸,正掀开车帘在打量他,迎上李铮的目光,少女俏脸不由一红,逃也似的躲进了马车里。
进入亭子,日头被遮掩,四面凉风习习,一下子就清爽了许多。
荀爽坐在一旁石凳上,笑道:“老夫这一路走来,从富平到灵州的路上,这种亭子几乎五七里就有一座,是专门方便路人的么?”
李铮点头,笑着答道:“正是如此,这是我治下几个县的新举措,方便路人的同时也给劳作的农人一个休息之处,不过才刚刚施行,尚未在各县普及。。。以后这亭子旁侧,还会打井,方便饮水之用。”
“不错不错。”荀爽笑眯眯的道:“这是利于百姓万民的好事,你做的很好。”
说话间,荀爽将目光投降亭外的其中一辆马车,道:“小英啊,镇西将军就在眼前,你不出来见见?”
见车里没有回话,荀爽不由无奈的摇了摇头,对李铮道:“老夫这侄女平素行为豁达,没想到在你面前竟然如此腼腆,呵呵。。。”
李铮看了看那马车,脑海中闪过少女的明眉皓齿,不由笑道:“女孩子腼腆一些很好。”
这话出口,荀爽和旁侧已经与荀爽见了礼的荀攸,脸色都不由有些古怪。李铮不明所以,也不好开口就问,暂且按下。
在亭中休息了片刻,李铮与荀攸在前引路,一行队伍跟随着,很快,就进入了灵州。
到了镇西将军府,李铮终于见到了少女的全貌。
身材高挑,这是第一印象。
的确高挑,那身高,与荀攸也不差多少,七尺多,差不多快近八尺,只比李铮稍矮半头。
明眸皓齿,这是第二印象。那双灵动的好像会说话的眼睛,无不表明,眼前这个精灵一样的少女,与普通女子的不同。
第三个印象,就是漂亮。荀氏的优秀基因,传承给了少女姣好的面容。
第四个,是大方。
也许已经经历过先前的窘迫,少女逐渐放平了心绪,虽然没有主动上前与李铮说话,但与李铮对视间,也不像先前那样腼腆了。
第五个,英气。
是的,这位出身荀氏的少女,李铮罕见的从她身上看到了英气,也许。。。李铮的心思一转,少女身上的雍容和文静,并不是她的真正性格。
对少女点了点头,李铮便引着荀爽,往府中走去。
晚饭前,李铮和荀攸,还有荀爽,三人谈于书房。
面对荀爽,这个即将成为长辈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李铮自然不敢再坐主位。但荀爽也不愿喧宾夺主,于是三人就都坐于客位。
“两月前公达来信,言及诸事,老朽心中或有疑虑。”荀爽面露淡笑,道:“不过这一路行来,在你的治下,老朽看到了非同一般的景致。公达的眼光,果然不差,你果非常人!”
闻听此言,李铮不由淡淡一笑。旁侧的荀攸脸上,则闪过一抹尴尬。哪里是他眼光卓著,当初还是被李铮半强迫才留在这里的。
“不过,”夸赞过后,荀爽话音一转,却道:“你可知道,你的作为,已经超出职权范围?”
李铮并不言语掩饰,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道:“当然知道。”
“那你为何要这样做?”荀爽别有意味的看着李铮。
“因为有人需要我这么做,因为我想这么做。”李铮直视荀爽,直言不讳道:“凉州的境况,慈明公也许没有亲眼见过,但应该能想象得出,这里的百姓过的是怎样水深火热的生活。我并不自诩救世主,但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多人像猪狗一般的活着,我有能力,可以改变这一切,顺手就做了。”
荀爽微微颔首。
“慈明公乃是当世智者,不可能看不到大汉朝的摇摇欲坠!”李铮目光炯炯:“大汉朝,走到尽头了。而我,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我不想被任何人束缚,所以我望着那个位置,准备一直走到坐在上面为止!”
荀爽听了,不由长叹一声,好久才道:“你是个有气魄的孩子,你做的也没错。不过。。。唉,可惜了四百年煌煌大汉,终究到了这一步啊。。。”
也许李铮无法体会到荀爽对于大汉朝的眷念,但李铮可以想象。大汉朝的精气神,大汉朝的荣誉和耻辱,对于他们这些老人而言,是一种深深的铭刻。
“慈明公也勿需叹息。”李铮面色渐缓,笑道:“时间无情,辉煌的大汉朝必将走到眼前这一步,任何一个存在,都不能永恒。而慈明公,您可以做的,就是将大汉朝、大汉民族的精神,传承下去!您是文化界的耆老,名望闻达于天下,您可以做到!而在大汉朝的基础上,诞生的新的国度,传承了大汉朝的文明,又何尝不是另类的新生呢?”
第九十三章明婚暗征
荀爽深邃的眼睛,盯着李铮看了良久,忽然豪迈的大笑起来。苍凉的声音里,并无不满,反而有种化茧成蝶的味道。
“没想到,我这老朽,还要你一个稚子来指点。”荀爽笑着摇头,道:“无怪乎夫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慈明公言重了。”李铮连连摆手。
一旁的荀攸,这时候也面露会心笑意,却道:“叔祖、主公,眼下还是正事要紧呐。”
李铮和荀爽听了,不由齐齐一笑,荀爽道:“正事要紧,正事要紧!”
说着,对李铮道:“你。。。小伙子,这称呼不太便利,老朽给你小子取个字,如何?”
李铮无字,荀爽自然知道,眼下既然要成亲家,称呼上就得变一变。再则,以荀爽的名望,给李铮取字,那是抬爱。
所以李铮点头,面露期待。
“你志向高远,要一飞冲天,老朽看你又性格直接,不如叫冲霄,不过这个冲字,又略微有些过了,便起个谐音,叫重霄吧。李铮,李重霄!”
李铮闻言,咀嚼片刻,心里很是满意,于是作揖道:“重霄多谢慈明公抬爱!”
“无妨无妨。”荀爽见李铮满意,于是笑道:“重霄将成老朽晚辈,与你取字,是理所当然。”
当下,三人便开始就联姻之事,做了一番商讨。
对于荀英这少女,李铮的感官很好,心里很是满意,所以商谈起来,就简单了许多。
首先,便是确定婚期。
颍川距离灵州太过遥远,来回一趟至少要四个月。现下既然荀英已经到了灵州,又有长辈随行,那么就不必再回颍川,直接在灵州完婚即刻。至于日子,就由荀爽这位易学大家来选定,最终定在了下个月,也就是七月初一。
其次,便是一系列的利益方面的交换。
这些自然隐晦了许多,大致包含了三条。第一条,荀氏会在文化教育方面支持李铮,荀爽已经决定不再返回颍川,要留在灵州,主持教育大计。
这一点,李铮求之不得。有荀氏的支持,打出荀爽的名号,想必有才能的人,必然会蜂拥而至。
第二点,荀氏会动用政治人脉,争取在短时间内,让李铮的位置,再挪一挪,最好能当上凉州牧!
第三点,荀氏会派遣贤才,襄助李铮。至于人选,乃是荀彧三兄,荀衍荀休若。
对于这一点,李铮稍稍有些遗憾。也许荀衍才干非凡,但李铮更想要的,是荀彧。不过想来荀氏另有打算,李铮便暂且按捺。
想想也对,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对于荀氏这样的大家族,是一种忌讳。荀攸、荀彧并称于世,荀攸既然为李铮效力,自然就不会让荀彧也投入李铮麾下。
再则,李铮又想到,荀彧虽然能耐很大,但这人有个缺点,就是对汉室,太过上心。否则,也不会如同李铮那个时代的历史上那样,与曹操闹翻,最终郁郁而亡。
而李铮与曹操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将荀彧搞到自己麾下,恐怕在便利的同时,也在给自己找麻烦。
荀氏大致就在这三点上做了承诺,这对于李铮而言,暂时已经颇有所得了。自然,李铮也要有所回报。具体而言,就是重用荀氏人才,其次,在利益方面,也就是涉及到李铮的一些新物种方面,给荀氏开后门,以加强荀氏底蕴。
当然,这是一种交换,荀氏不会罔顾李铮的规矩,而李铮也不会让荀氏越线。
事情商讨到这里,就基本圆满了。
三人都放松了下来,开始天南海北的高谈阔论。
最后,荀爽说道一条让李铮很是在意的信息——在荀爽经过洛阳,也就是四月的时候,天子病重!
听到这个信息,李铮眼睛不由一亮。
他深深的知道,天子就在今年而殁,具体什么时间虽然不甚明了,但董卓入京,却好像也在今年!
荀爽别有意味道:“三月,天子欲将董卓之兵予以皇甫嵩统帅,征董卓为并州牧,四月,天子病重,此后的事,老朽就不知晓了。”
李铮微微颔首,与身旁的荀攸,相视一眼,齐齐点头。
“对了,”荀爽脸色一转,笑眯眯的道:“老朽这侄女就要交给重霄你了,小英自幼丧父,你小子如果不好好对待她,小心老朽找你麻烦!”
李铮嘿嘿一笑,道:“小英出身荀氏,必知书达理,重九又怎么能不好生对待呢?”
荀爽和荀攸相视一眼,不由都笑了。
。。。
晚饭之后,将荀爽送到客房休息,李铮又与荀攸到了书房。
两人坐定,李铮开口就道:“差不多快到时候了。”
荀攸微微点头,道:“现下新兵训练已入正规,三万余新兵合前卢水胡一干精壮,计近五万人,多数可以一用。。。各种后勤物资,也已经准备妥当,至多八月,主公便可以实施计划。”
“嗯。。。”李铮颔首:“在这之前,可做一次轮换。。。白狼等人麾下已经镇守各地近半年,装备需要更换,尤其是战骑,需要拉回草场,进行繁衍。”
荀攸点头称是。
“至于情报方面。。。明日还得找文和详谈一番。。。”
。。。。。。
洛阳,风起云涌。
四月初,天子病重,急召董卓,欲将董卓麾下兵马予以皇甫嵩统帅,并征调董卓为并州牧。董卓不从天子诏,自率兵马北去,屯驻河东。
四月十一,天子刘宏崩于嘉德殿,谥号灵帝。灵帝既崩,皇子辩在其母何后与大将军何进的支持下,登基为帝,是为少帝。
六月末,先帝崩而少帝登基之事,才传到凉州李铮耳中。
七月初一,李铮大婚之事,宣扬的轰轰烈烈。在汉庭动荡之际,李铮治下诸县,却陷入了狂欢之中。
然而,在这种狂欢的掩盖之下,李铮却出人意料的在新婚之时的深夜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韩遂发起进攻!
以高平白狼为东路军统帅、努罗副之,以荀攸为军师,率狼骑一千,战马轻骑两千,着甲精卒八千,计一万一千人马,率先对安定、北地郡东南部诸县用兵。
以张山为西路军统帅、庞德副之,贾诩为军师,率领摧锋战骑一百,狼骑二百,战马轻骑两千,着甲精卒一万,计一万两千三百人马,由西向东,对张掖县发起进攻,兵锋直指金城郡!
中路李铮亲自统帅,以三百青甲战骑为锋,率一千战马轻骑,两万着甲精卒,计两万一千三百人马,自安定三水出发,直线南下,直扑武威郡东南重镇祖厉,虎视汉阳郡!
至于中路军师。。。则让李铮有些无奈,正是他的新婚妻子,荀氏女,荀英!
荀英果然不是一个乖乖女,虽然出身荀氏,也是知书达理,但骨子里,却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
得知李铮竟然要在新婚之夜奇袭韩遂的时候,她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兴奋的紧,要求李铮带她一起。
李铮原本不愿,但却被说服了。
用荀英的话讲,她出身荀氏,自小聪慧,熟读兵书,而李铮这一路人马没有军师参谋,恐有所疏漏。其次,荀英也非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她从小习练剑术枪法,武艺之精,并不输于荀攸!
这时代的文士军师,可不是麻杆一样的酸儒,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才是他们的风采。荀攸别看文质彬彬,其实武艺却也非凡,张三等人都不是对手。这样算来,荀英的武艺,也就可想而知了,不说一二流武将,三流应该能算得上。
再则,荀英还威胁李铮,如果不让她去,就要半年不让李铮上床,这就戳中了李铮的要害。
越是了解荀英,李铮就越是喜欢这个有着独立性格的精灵一般的小女人,半年不让他上床,简直要他老命!
没耐何,李铮只能将荀英也带上。
带老婆去打仗,似乎光武帝刘秀就这么干过,他老婆阴丽华也是能征善战的沙场悍将。虽然并不认为荀英也有那个本事,但面对韩遂,李铮自信可以保证她的安全。
三部兵马四万余人,加上一干负责后勤的奴籍,合计动用的人力,超过六万人,战马超过十万匹,巨力兽一百头,蓝翔鸟超过三百只。陆战主战战骑尽数出动,只有不成规模的金翼虎骑和不宜陆战的猪婆龙骑没有动用。
可以说,对于这一战,李铮几乎已经抄了自己家底了。
。。。
兵贵神速,着甲精卒虽是步卒,但每人配备三匹战马,轮换乘骑,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出其不意、闪电袭击的效果。
一夜狂奔,李铮携娇妻,在初二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率军到了祖厉城外数里处。
通过蓝翔鸟的视野,李铮将整个祖厉城的一切,包括兵力布置、防守要点等等等,都看在眼中。对于李铮而言,祖厉就像一块放在嘴边的肥肉,李铮不由露出了笑容。正准备调兵遣将,拿下祖厉,却有荀英出列下马请战。
“将军,末将愿为先锋!”
看着一身披挂,英姿勃发少女,感受到她的渴望,李铮不由有些头疼,正要说话,却见荀英大声道:“末将领命!”
话一说完,在李铮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荀英提枪翻身上了一头青甲战骑,驰到战马轻骑方阵前,娇声喝道:“奉镇西将军令,一千战马轻骑,立刻以布裹马蹄,随我出击!”
“喏!”
李铮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都快突出来了!
这小女人,胆子怎么这么大!
竟然还玩这一手,让李铮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眼见战马轻骑转瞬做好准备,就要出击,李铮伸手就准备喝住,却又停住了。
此次奇袭,韩遂定然没有防备。而且据战前派出的蓝翔鸟大规模探查,李铮知道韩遂的主力大军,一部分集中在凉州与三辅交界地带,以陇关为中心。一部分屯驻汉阳,以冀城为中心。另一部分则在武威张掖。至于祖厉,虽然也算重镇,但却并非韩遂防线的要点,其中驻守兵力不多,对荀英并无威胁!
作为李铮的妻子,荀英既然有征战沙场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李铮并不愿意抹杀这种天性。反正此战应该没有太大的危险,倒是可以让她胡闹一下。
想到这里,李铮放下扬起的手臂,回首对旁侧的青甲战骑道:“尔等三百青甲战骑,随同小英一起,务必要保她安全!”
“喏!”
要奇袭,就务必要保证出其不意,所以青甲战骑也一样,以布裹蹄子之后,便随荀英一千战马轻骑而去。
“你们跟上来干什么?保护郎君才是你们的责任!”荀英看到青甲战骑跟上了,不由急了,连忙娇喝一声,道:“还不快快回去!”
“主公下令,让我等随同主母左右,保护主母安全!”
青甲战骑的统领冷面相迎。
荀英不由气结,回首鼓着嘴巴,看了眼李铮,见李铮向他挥手,俏脸甜甜一笑,面色又立刻转冷,道:“出发!”
第九十四章伐韩遂
以蓝翔鸟媲美鹰类的视觉,即使天色昏暗,也完全将祖厉城中的兵力布置看的一清二楚。
整个祖厉城中,按照李铮通过蓝翔鸟视觉所看到的,估摸着大约有四千余兵马。这四千余兵马,有一半都布置在北面的城墙,一看就知道是防备来自北边李铮的威胁而刻意所为。
原本李铮准备用声东击西之策——趁着天色尚未明了,以一部分步卒在明,杀奔北城墙,大张旗鼓做出攻城模样,吸引祖厉城中守军大部分注意力,竭力分薄其余几面城墙的守军兵力。然后使另一部分隐藏在暗处的兵马绕过北城,从其他方向突然发难,定然一击而破。
但荀英的做法,却打乱了李铮的计划。
不过李铮并不恼怒。
李铮麾下的兵马,虽然强横,但却有明显的缺点——不擅攻城。以前因为手下人马不多,不舍得将人命填在正面攻城战之中,很多时候与敌人交战,都使用计策,才能轻易的以少胜多。
不过李铮知道,以后要一统天下,少不了正面攻城作战。越早积累经验,对以后的征战,越是有利。所以当荀英打乱他原本计划的时候,李铮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