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轻风)-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钥啊⒘澈觳灰眩
丢人现眼呐,这不明摆着让别人知道自己偷偷摸摸收集文稿的事情了么?想起这个,方清之再次火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方应物撇撇嘴,还能怎么想?会试第一场,一个白天里要做七篇讲究格式的文章,可以说时间很紧张,哪有心思多想什么,当然是想到什么能填进去的句子就用什么句子。
要知道,会试之前他抱着几十篇范文临阵磨枪,最后满脑子都是这些,下意识抄了两句不算奇怪。再说他自穿越以来不知抄袭了多少后世诗词,点习惯成自然了,想起那两句就顺手用上了
方清之还想继续发一发火,但却发现自家儿子今天很反常,居然没有还嘴。而且还很老实的听训。
这个发现让方清之吃惊不小,他很不习惯这种状况。反而有点担忧起来
自家儿子情绪如此低沉,难道他少年得志受不得挫折。得知取中会元只是因为别人误会,并非自己真实实力,便受了打击?
如此方清之便压了压自己的火气,耐心宽解起儿子:“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又有俗语云,三分人定七分天意。所以运气也是考试的一部分,你大可不必为此抑郁,有运道总比没运道要好。
何况你是先进了三百人之中。然后才有机会靠运道取得头名,会试名次本来就是很随意的,不用耿耿于怀。”
方应物仰天长叹,唏嘘道:“可惜!这样的运道还不如留到殿试去,捡回一个状元才是真正实惠。会元终究还是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个次一等的虚名,真是浪费了百年一遇的运气。”
“”方清之又发现,自己企图安慰儿子就是个错误正在风头上的第一名会元真需要安慰么?
自己刚才真是脑子进水,还是继续谈谈儿子抄了两句话让自己丢人现眼的事情罢。
方应物眼见父亲脸色不善。连忙反过来宽解父亲道:“方才听父亲说,王学士因为看到那两句话,误会我的试卷是故人所作,所以才推荐为第一名?
如此说来。王学士的文章也是让那位故人看到过的,所以才有了误会。换句话说,王学士很有可能也帮着那位故人搜集了文稿用作备考?大哥不笑二哥。所以父亲你也不必感到羞愧!”
“”方清之再次无语,但这个歪理好像还真说得通。不过至少放心了。这样善于辩解的方应物才是正常的方应物。
方应物忽然又问:“王学士没说这个故人是谁?”方清之答道:“并没有点明是谁,大概是同乡之类的罢。”
方应物感到谈完话了。摇摇头正要离开,却见方清之反过来问道:“你帮为父想想,王学士为何要与为父说起这些?”
方应物略加思索道:“在我想来是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王学士故意向父亲表功或者邀功,不然我方家不明内情,怎么承他的情?虽然也是他误会在先并无心为之,但无论怎么说,也是因为他才得到了会元。
第二种可能,则是王学士不想居功。当前会试已经结束,科场这些消息陆陆续续也会外传,比如我便是从李西涯公那里知道了王学士的行为。
本来王学士可以不用说明真正内情,将错就错的安然享受我方家的感激。但他偏偏要故意与父亲说出真相,明明白白说清楚这是误会,那就表明他想撇清人情,不愿与我们过于密切,或者为人忠厚不愿无功受禄。
儿子我对王学士不熟悉,以父亲看来,这两种可能性里,那种可能居多?”
方清之想了想道:“王学士乃是翰苑君子,做不出故意邀功的事情,大概是后一种不想无功受禄的可能居多,或者还有几分疏远意思在内,叫我们不要去感激他。”
这种做派是典型的君子做法,方应物表示理解,不过他忽然意识到什么,叫了一声“原来如此!”又道:“今日已晚,明日我便大张旗鼓的登门去拜谢王学士!”
方清之奇道:“你要作甚?”方应物笑道:“王学士想表示疏远,不想与我们过多接触,但偏不如他意!再说王学士也是浙省人,正该多亲近亲近!”
方应物知道,王献是杭州府仁和县人,与他们方家是同省,按说应该是天然亲近,但王献却故意表现出疏远意思,原因在哪里?想来想去,也只能是因为另一个本省名人谢迁了。
王学士大概不想因为与方家太过亲近,导致让友人谢迁产生什么想法,所以才要故意撇清人情,阻绝方家借着这件事攀扯自己。
既然如此,方应物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他心里有一条准则,父亲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示弱,唯独不能在谢迁这里示弱!对手所不愿意的,就是自己应该去做的。
这不是意气之争,而是关于未来气运的争夺!毕竟是上升名额是有限的,在本时空,父亲想要打破原有的历史轨迹,唯有夺走本该属于谢迁的气运!
从各方面因素来看,父亲虽然略逊于谢迁,目前成就也比谢迁差了一截,但不是不可以追赶,而且父亲也基本具备了取代谢迁的条件。
同样是科举大省浙省人,同样是科举达人高位进士,年纪也差不多但父亲的清名可能更大一点,还有自己这么优秀的儿子。(未完待续)
三百二十章肥水不流外人田
方应物从父亲那里退出来,走到自家西院,却见项成贤已经从他叔父那里回来了。
此时的项大公子不复会试之前那种担心长辈责罚的愁眉苦脸模样,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意气风发、得意洋洋,可谓是一朝得志春风起。
方应物把项成贤请进书房,上了茶水,商议道:“按着规矩,放了榜之后是不是该有同年宴?你我来主持一场浙省同年集会如何?”
项成贤十分疑惑,“放榜前夜那场宴会不是让你大为破财、心痛不已么?怎么这回又要操办?你还有钱?”
方应物先是正气凛然的矢口否认道:“钱财这种东西乃是身外之物,我怎么会心痛它?”又道:“这次我侥幸中了第一,理应为同年雅集牵头,有钱要办,没钱也要办!”
项成贤拱手做一个虚礼,笑道:“方贤弟志存高远,为兄已经知道了!”
方应物心有余悸的问道:“上次有如此多不请自到的,实在预料不到。但这次是今科同年宴会,想必没有上榜的人也不好意思来凑热闹,人数肯定不会再临时剧增了罢?”
项成贤想了想,“这次我浙省大约四十余人上榜,到场的人肯定超不过这个数。”
方应物的打算当然不止于此,“不但要召集同年,我还意欲邀请在京的同省官员参加,想必诸公也是极为乐意的。”
“这个主意好!只是。你有那么多银子么?”项成贤再次质疑道。
方应物咬咬牙,“唯有打肿脸充胖子尔!又要劳烦项兄助我一臂之力了!”
两人商议已定,便分头行事。项成贤去城东会馆一带统计人名并落实酒家,而方应物则又去找父亲探问朝廷中浙籍官员名单,父亲大人在京城混了几年。又是人在中枢,多多少少应该心里有数。
面对儿子的询问,方清之长叹一声,感慨万分的说:“自从成化初年以来,刑部陆尚书、礼部姚尚书邹尚书、内阁商相公先后致仕。如今我浙省诸君有些青黄不接,在朝廷中没有高位者了。”
方应物翻了翻白眼,“父亲你有什么好感慨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才是你的机会。不然你一个翰林编修就想觊觎本省士林领袖的地位,未免显得贻笑大方啊!”
方清之瞪眼道:“你休要胡言乱语!功名利禄都是浮云,为父何时觊觎过什么士林领袖地位?倒是你天天在家里唯恐天下不乱的煽风点火!”
方应物举手道:“我只是想帮父亲立志而已!还是先说这次同年宴罢!请父亲指教指教。该邀请哪些大人?”
“内廷中浙省人有侍讲学士杨守陈杨前辈、王献王前辈,侍讲商良臣商前辈,还有左庶子谢前辈。”
方应物打断了父亲的话,“若宴集办的起来,儿子我把所有人都请到,也不会邀请谢迁到场的。”
方清之顿了顿。想劝几句又闭上了嘴,他知道自家这儿子极其有主意,他这当父亲的劝了也肯定是白劝。
便只得继续介绍:“外朝中,目前名份最高的是右佥都御史屠滽屠大人,差一点的有刑部郎中杨茂元杨大人、员外郎洪廷臣洪大人。项成贤的叔父项大人也在京,也可以请来。”
方应物一边听着,一边拿着纸笔记下。
方清之看儿子记录完后。又介绍了一个人:“另外还有太仆寺少卿姜立纲姜大人也是我浙省人,此人虽然仕途平常,但乃是本朝书画大家,公认的书法第一。”
“此人应该请!”方应物又记下,然后看着名单心满意足的说:“如若能请到,这次雅集可谓是一省英才毕集,群贤荟萃矣!”
方清之看着儿子,欲言又止。方应物觉察到父亲仿佛有话要说,便主动问了一句:“父亲大人还有何吩咐?”
方清之很忧郁的摆摆手道:“没有了。”方应物再次告辞,退出了父亲的书房。
他回到自己屋中。拿着名单细细研究一番,唏嘘不已。浙省虽然是与南直隶、江西、福建并称的科举大省,但目前还真是有点衰败,这一张名单上竟然连个侍郎以上的都找不出来,真是名副其实的谷底时期。
不过也好。既然目前这些官员称不上高官显贵,那架子就不会太大,应该不会拒绝参加同省后进集会,更不会拒绝自己这个堂堂第一名会元发起的雅集!
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号称有能耐把在京浙省名流全都汇聚到一起,甭管质量怎么样,传了出去这就是名望!
到时候,全浙江读书人都知道,方公子登高一呼,大家都卖面子!幻想着急剧膨胀的巨大名望,方应物痴痴地笑了。
今天轮到王瑜小娘子侍寝,脱得光溜溜在被窝里左等右等,却见夫君不上床,只拿着名单在灯下看,一边看还一边傻笑,不由得产生若干小小的埋怨。
她起身披衣,凑过去看了几眼,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夫君真是小糊涂了。”方应物抬了抬眼,“你妇道人家懂个什么?”
王小娘子指着名单,“夫君还说将京城本省名流一网打尽呢,难道没发现漏了一个人么?”
“你是说谢迁谢状元吗?你都能想到,为夫怎么想不到?请他来干什么?不请他就是要制造出排斥他的情境,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不懂政治就不要插嘴。”
王小娘子很不服气的拧了拧方应物,“奴家只问你一句,你把公爹放在哪里了?”
“呃,这个”方应物无语,要说本省名流,父亲大人绝对算得上一个。难怪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原来是把自己父亲给漏掉了灯下黑,这就是灯下黑啊。
也难怪父亲刚才欲言又止、欲说还休,还有那满脸的忧郁,敢情憋着话不好意思说。
请不请呢?方应物纠结了半天,最终只得把父亲加上去。
可以想象得到,父为子纲,父亲就是要压着儿子。所以只要会元他爹到了场,会元的声势和主人地位肯定都要让给会元他爹了,原本大家要吹捧“方应物好厉害”,大概会变成“方清之有个好儿子”。
方应物叹口气,之前他真疏忽了这点。这样一场辛苦却几乎等于是替父亲造势,千幸万幸只能说还好肥水不流外人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ps:5点起床补更新的小透明默默路过。。。。大家不要着急,目前卡住一个地方过不去,一过去就是海阔天空了。。。
第三百二十一章该来的不来
接下来几天,方应物与项成贤兵分两路,忙的坐不安席。项成贤去会馆一带招呼同年,方应物则按着名单一一去拜访同省官员,并盛情邀请对方参加今科同年宴。
为了保证成功率,方应物还央着父亲大人写了若干书信,如果拜访对象有所犹豫,那就拿出父亲书信来,直接以父亲名义邀请。
七八个人七八封信,方清之在自家儿子的死缠烂打之下简直写信写到手软。关键是方编修太实诚,每封信都很认真,要斟酌不同的语句、内容。不像当年托方应物捎信的某前阁老,几封信一个内容,只是换了抬头称呼而已。
揉了揉手腕,方清之难得抱怨道:“你想大办同年宴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必要如此匆忙么?非要赶在这几日?”
“迟了就要放在殿试之后了,那时就没意思了。”方应物解释道:“殿试要出状元的,到时候天下瞩目,人人都说状元好,谁还记得之前的会元?
那时候会元就是冷宫怨妇了!所以这几日要趁热打铁,趁着儿子我这会元没过气时,做主把同年宴操办起来树立名望,这叫利益最大化。”
方清之简直对自家儿子万般无奈了,真是亲生的?“偏生你心思忒多,也不知道放在用心读书上面!不过即便为父写了信,别人也不一定会来,特别是王献王前辈。”
方应物对此毫不担心,“如果看到父亲书信还不肯给面子赴宴,那样的人就没必要交结往来了。从此陌路就是,但王献王学士除外。”
这次可是与新一代同乡后进结识的机会。又有父亲书信出面盛情相邀。如果还不肯到场,就是既不肯提携后进,又不给父亲面子,那么此人八成是性情格格不入的官场非主流。
这样喜欢玩个性的人爱来不来,以后注定要扑街,方应物实在不稀罕。不过王献就不同了。这是数一数二的资深翰林前辈,再加今科副主考官身份,身份超然,本人能到场站台,就是大涨方家的声势。
“王前辈有意疏远,你打算怎么请?”方清之又问道。
方应物胸有成竹的答道:“山人自有妙计!”
方清之又写完一封信,方应物一边很殷勤的帮助磨墨。一边嘱托道:“下一封是谢迁的。”
方清之提笔讶然,抬头问道:“你不是不肯请谢前辈到场么?怎的还让为父写信相邀?”
方应物傲然道:“他来不来是他的事。但请不请是我方家的事。为了避免别人说我方家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该请还是要请只是父亲你别在信里写同年宴的事情,只说方家庆贺我这会元,请谢迁赴宴。”
方清之苦笑几声,“不是人人都像你这般负气,谢前辈要是到场祝贺你,你的算计可都落空了。”
方应物又是胸有成竹的说:“山人自有妙计!”
方清之对自家儿子的习惯性的卖弄态度非常之不爽,真想脱口而出的喷儿子一句“妙你个头啊!”
但顾虑到自己的父亲身份。方清之硬生生忍住了粗口,但他就是不主动询问。
却说拿了父亲的书信,方应物便逐一登门拜访,两三天功夫便拜访的差不多了。过程大都很顺利。对方也都乐见其成。
但是到了王献府上时,方应物被门子挡了驾,很公式化的说:“我家老爷说了,会试取中方公子,本是公事,不可以私情度之,方公子请回罢!”
方应物目露悲愤之色,“我们今科浙省中式举子聚集,王公不肯前来教导一二么?看来是王公瞧不起我们四十多同乡新进后辈,如此在下无话可说,只好告辞!”
方应物大帽子扣下来,门子有点吃不住,连忙又进府去禀报了。又过片刻出来,门子无奈道:“我家老爷说知道了,方公子将请帖留下就是。”
“甚好甚好。”方应物连忙把请帖递给门子,顺便送上一块小碎银子为红包。
但那门子死活不收红包,让方应物大为感慨王献的家风,此乃真君子也。不过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大帽子扣下去,他不接也得接了。
从王府告辞,方应物又到了谢迁府上,还是被门子挡了架。门子就是主人家的心腹人物,故而谢家门子当然知道谢迁与方家的恩怨,岂能给方应物好态度?
只见这门子斜着眼,抠着鼻子的对方应物问道:“方公子所为何来?”
方应物亦是傲气十足的答道:“我在两日后设宴庆贺今科会试收成,请贵府老爷赏个脸出席,我扫榻相迎。”
门子面露不屑,“我家老爷只怕不得空。”
方应物突然掏出请帖,二话不说,直接拍在了谢家门子脸上。随后嘲弄道:“我将请帖送到这里了,叫你家老爷自己斟酌罢!”
“混账!”谢家门子还真没受过这种侮辱,登时怒发冲冠!孰可忍孰不可忍!在这里他的脸代表的就是主人家的脸,打他的脸就是打主人家的脸!
这门子从脸上将请帖揭下来,冲上来就想动手。
方应物无所畏惧,立定了淡淡一笑,“你想殴打在下?谢家人想在自家门房殴打方家送请帖的人?谢迁心怀嫉恨纵容下人殴打方清之的儿子?”
一句一比一句刁钻,那门子听到最后这句,便收回了拳头,硬是忍住了滔天怒火。天下能当门子的人都是最懂事的人,不懂事也不会被派在门房接客。
谢家这门子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动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不堪设想之后必定是自己被当替罪羊倒了霉。毕竟自家老爷与方家的关系太敏感了,自从几年前自家老爷坐视方清之下天牢不管不顾之后
方应物大笑几声,指了指请帖扬长而去。
闲话不提,三日后醉香楼再一次热闹非凡,浙江同省俊彦汇集一堂,朝中浙省老爷也多有来出席的。做生不做熟,项成贤选来选去,最后又把地方定在了醉香楼。
方应物作为主人之一依旧站在楼门迎客,与几个同年互相道过喜后,抬眼却看到同年乡试榜首兼会试榜尾李旻来了——这也是很有个性的人物,连名次都这么个性。
李旻对方应物见个礼道:“王学士托我捎一句话,他今日身子欠佳,实在不能到场了。”
方应物无语,这王献王学士也太实诚了罢?就因为与谢迁交好,便死活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与方家有往来了?
又不是大是大非,这立场也忒鲜明了难怪王学士一直是资深翰林,终生没机会入阁,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不过还让方应物感兴趣的是,王献怎么会让李旻带话?稍加思索,方应物便猜到什么。
杭州城是一城两县,分别是钱塘县与仁和县。而李旻是钱塘县,王献是仁和县,他们就是同城人,和同县同乡也差不多了,有密切关系也不奇怪。
难道王献说过的故人就是李旻?方应物想来想去,不由得冒出这个念头。以李旻心高气傲的性格,只怕还真不屑于王献的提点,然后自己却误打误撞,让王献把自己的试卷当成了李旻的试卷?
虽然王学士终究不肯到场,算得上小有遗憾,但集会还要继续进行,方应物抛开了杂念,继续迎客。
来客中官方身份最高的是右佥都御史屠滽屠大人,这是只差一步到部院堂官的人——由此可见当前朝中浙党实在是说好听点叫青黄不接。
方清之便陪着屠大人寒暄,却说屠滽环视一圈周围,问道:“为何不见谢余姚前来?”
方清之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好像他怎么回答都不方便,还是那句话,他与谢迁关系太敏感了。
站在父亲身后的今科会元方应物却开口答道:“晚生将请帖送到谢府,但没有回音。谢大人攀了翰林掌院徐学士的高枝,只等着做那从龙之臣了。我们这些同乡位卑无用,只怕入不了他的法眼。”
“唔”屠大人不可觉察的皱了皱眉,倒是信了几分。这位谢大人平常还真是只看身份,不大讲究同省关系,乡情淡薄得很,或许在他眼里只有同县才算乡亲罢。
方清之回头呵斥自家儿子道:“逆子胆敢非议前辈,这里有你说话的地方么?”
屠滽再看了一圈,又问道:“怎的王学士也没有到?他不是今科考官么?”
还是方应物答道:“王学士志行高洁,他是今科副主考,生怕被人议论徇私,所以便不来参加今天的中式举子同年宴了。”
屠大人点点头,赞道:“王学士爱惜羽毛,情有可原。”
正当此时,项成贤小跑过来,对方家父子道:“谢余姚谢前辈来了!”
方应物倒吸一口气,略微愕然。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却来了自己那样上门羞辱,为的就是让谢迁拉不下脸过来凑热闹,但是这谢迁竟然能忍得住气,还是要来参加这次新进士同年宴?
不愧是历史上能四十多岁入阁的人物,这还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体现!由小见大,可以看出他真是父亲的劲敌也!
要准备过年。。。。
这两天进行过年准备,实在没心思码字,先停两天,请大家谅解。到了大年三十能专心宅家里时再发两章拜年兼拜票。
大家有空也多多陪伴家人,不要总宅在电脑手机屏幕前了!
另外,汇报下本月到目前为止成绩,在淡季月均订似乎涨了一百六七十,收藏涨到快四万,高订也逼近一万了,涨势挺不错的,多谢大家支持!新年继续一起加油,为了一万均订而努力!
最后,搭车推两本书,一本是老作者荆洚晓的新书发了,书名《重启大明》,也是权谋类的,有时间可以杀一杀。另一本是我小老乡写的《战太平》,好像也是挺有个性的书。
年三十见!
第三百二十二章钱财与名声
虽然对方应物而言,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却来了,算是一个意外。但今次同年宴依旧是团结的宴会、胜利的宴会,依旧是和谐的宴会、成功的宴会。
来自浙省的精英人士汇聚一堂,前辈友爱、后进恭谨,春风沁人、把酒言欢,谈论当下,畅想未来
还是那句话,作为主人家的方应物自然要有主人的气度,而这里不是私下里搞小动作的场合。所以他不可能在自家召集的宴会上给谢迁难堪,否则只会搞乱气氛,让别人把自己看低一线。
当然,谢迁也不会蠢到跑到同乡聚会上面去挑衅方家父子,该维持的体面还是要必须维持的。
总体而言,方应物花钱买名声的目的还是达到了,不是谁家都有本事能办起这样质量极高的大规模聚会。
能办的起来,这本身就是影响力的证明,而具备影响力则是能从数百同年中脱颖而出的法门之一。
不过也产生了些许苦恼,曲终人散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出现在方应物面前,那就是这场五六十人的豪华宴集又花费了一百两左右的巨款。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万万不能啊,方应物不由得感慨道。不得不说,有钱确实更容易打出名声。
方清之不沾俗务,不会操心这些事情,所以还账的事情还是落到了儿子方应物头上。
一百两银子从哪里找出来?这是很严肃的问题,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应物为此苦苦思索。以方家如今的名望,借钱不是问题,借一百两也不是问题,关键是找谁借。怎么借。
正当这时,忽然家中下人来禀报,忠义书坊的姚谦姚先生前来拜访。
难道姚先生又是过来送八股文选集的分成银子?方应物有种瞌睡遇到枕头的感觉,连忙把姚先生请进来。
宾主落座,上了茶后。方应物问道:“姚先生今日到访,所为何来?”
姚谦先是道喜:“当然是恭贺方公子高中会元来的!”
方应物倒更希望是送钱来的,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们商家也说无利不起早,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套!”
姚先生也哈哈笑了笑,“经过几年工夫。如今本书坊的时文选集可以发卖到多数省份了,眼下今科会试完毕,又可以出新的时文集子,你我要再接再厉,必须抢在别人前头做成。所以这抄试卷出来的事情还是要劳烦方公子,分成比照上次如何?”
上次忠义书坊能出八股文选集。还是方应物托了刘棉花的人情,才能从礼部库房里把两三百中式试卷抄一份出来。这次当然更不成问题,而且新任礼部尚书周洪谟还当了方应物的媒人角色。
这都是细水长流的钱财,如此方应物便一口答应下来。有那么一瞬间,方应物想到自己如今也是会元身份,抬抬价也不是不可以,但又一想。以如今这身份谈钱太没品了,所以就仍默认按照过去的分成比例。
姚谦又问道:“有文章选集,仍须有人点评,如此才相得益彰凑成书籍。方公子有意做点评之人否?”
方应物愣了愣,从商业角度,这是不错的噱头,绝对促进销量,但是他断然拒绝道:“这不好,我与诸君都是同榜同年,我怎么可以随便评论别人文章好坏?”
“方公子谦虚了。如果不愿也就作罢了。不过这次选集的卷首仍然要加上你的那首《明日歌》,当初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作者,现在很多人回过头来,猛然发现这首诗的作者竟然是新科会元,一下子便众口传颂了。我看传遍天下也是指日可待的。”
方应物笑而不语,当初不就是抱着这个扬名的目的么?如此励志、主旋律、又琅琅上口的诗词,如今又加上了会元的传奇色彩,不流行起来才怪,只怕很多望子成龙的父亲都会抄一遍挂在儿子的书房罢?
这就是潜移默化中的名望啊,想象一下,若干年后有后生晚辈拜见自己时,客套一句:“方前辈,晚生被你的明日歌激励长大的”
姚谦忽然继续问道:“不过方公子有没有兴趣把自己的文章编纂成集,出书发卖?毕竟你是新科会元,应当有不少锐意上进的士子愿意研磨你的文章。”
方应物大汗,摆手道:“在下不求此虚名了。”他对自己的八股文实在缺乏自信,偶然一篇还可称为古朴,但看得多了,未免就让人觉得辞藻贫乏,单调乏味。
姚先生本来以为这个提议毫无问题,却没料到方应物拒绝,他很是惊讶。在他心里,方应物还是挺喜欢追求名声的,结集出书可谓名声钱财两得,怎么方应物好像避之不及?
谈来谈去,还是没有谈到钱上面,方应物主动试探道:“姚先生还有其它事情么?”
姚谦奇道:“莫非方公子没空,不能招待在下了?”方应物连忙否认,“没有这个意思!”
姚先生一拍脑门,“还真是有件事情忘了!京城与辽东做生意十分便利,那边的皮毛药材人参这类都是中原的畅销货,我在京城做了几年书坊,这边已经稳固下来,立住了根基。仔细想了想,今后我有意再试一试东北的买卖。”
方应物没有插嘴,他知道后面还有话。果然又听姚谦道:“现任辽东巡抚姓徐名贯,听说就是淳安人。不知方公子与他相识么?”
方应物苦笑几声,“敢情你这精明人果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原来把主意打在了这里。你真想找我讨那徐巡抚的人情?”
姚谦也跟着嘿嘿笑了笑,“以你我的交情,在下找你帮忙也是理所应当么。无论如何,徐巡抚也是你的同县,不会不卖你们方家的面子罢?”
“在乡里读书时,我曾经数次将徐家子弟羞辱,也算是个小小的仇家,你说这远在辽东的徐巡抚知不知道此事?”
姚先生脸色立刻苦了下来,他虽然是生意人,但性子谨慎。去辽东那种化外蛮荒之地做买卖,若没有强力人物撑腰,他怎么敢冒险?
本来当初他听到辽东巡抚徐中丞是方应物的同县时,便觉得其中可能有机会,却没想到拜错了菩萨
方应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