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轻风)-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应物对此议论道:“也算是识时务之举,若只求平安问题不大。”
刘棉花转而又说:“你先不要替他着想了!先前万眉州主要心思放在另立太子上面,对你就比较放松,也不想为你分心。
现如今若另立太子无望,那么他全部恨意就集中在你身上了,而且也可拿出全部精力来对付你。所以说,你的凶险这才刚刚开始。”
第七百二十九章廷议过后
事关大明朝前途命运的廷议结束后,引起朝野议论虽不少,但明确表态的不多。越是高官越不愿表态,就像在廷议上,大佬们都收着声不怎么说话一个道理。
在廷议上,主张另立太子一方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什么便宜也没讨到,这本身就算失败了。不过朝臣都明白,廷议只是双方各陈己见而已,最终结果还是要看天子的最终决断。
虽然众人都觉得,方应物借着项成贤之口说出来的那些言论,都是非常有道理又能切合天子心态的,但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天子一定会采纳。
正常情况下,保持现状、继续观望最符合天子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的性格,那样就等于是暂时保住了太子之位。不过,万一天子突然不畏鬼神、霸道生猛了呢?
直到三天后,便见天子下诏,重新启动东宫经筵,让坊局官员开始为太子授课,然后又有司礼监将军国奏疏送至东宫供太子学习。
如同前阵子罢东宫经筵一样,这些举动也是明显的信号,只不过是与前阵子相反的信号。傻子都能从这些迹象分析出来,天子暂时息了另立太子的心思,真的要保持现状了。
消息传开,引发了正道人士的一片欢呼,接二连三的灾异天象事件终于把天子吓住了,大明有幸,社稷有幸,未来又充满希望了,以万安为代表的奸邪势力终于有了败亡的可能!
太子保住了,主张另立太子的首辅万安声威一落千丈,仿佛一夜之间从人人敬畏的人上人。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道理很简单,原来得罪了万安。可能永无翻身之日;而现在得罪万安,大不了出去躲几年。等到新皇登基,出头之日就到了。
当然对于普通京师民众而言,想法没那么复杂,无数评书词话里都有机智忠良战胜奸臣的故事,比如寇准搞定潘仁美这种。而这次大概就是在现实里上演的一出,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
故事的主角方应物再次闭门谢客,颇有几分“深藏功与名”的情调。其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方应物这是龟缩防范的表现,首辅恨不能置你于死地的状况下。谁敢轻忽?
恰好在这时候,万首辅迎来了自己的七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按理说这样整寿绝对是要大操大办的,不过万首辅相当低调,只请了若干死忠亲信登门,就连普通门生也全都婉言谢绝了,更别说其他交情一般的朝臣。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万首辅没脸大办,另一方面是他没信心大办。如今下降势头明显。万一大张声势办寿却被别人轻慢对待,那更丢面子。
即便只有亲信,那人数也不算太少,十年首辅不是白当的。等宾客散去、繁华落尽、月上梢头的时候。万首辅只留了数人在书房里闲谈,这算是真正的心腹了。
“事到如今,老夫只问一件事。怎么整治方应物?诸君何意教我?”万安很不含蓄的说,这里都是心腹人马。万首辅实在不用委婉了。
其余人面面相觑,做政客的都知道。这样盲目对人不对事是很不理智的行为,冷静的政客都不会这样做。
可是众人也都非常表示理解,遇到方应物这样的人,换成谁也不能忍了,万老大人能忍到今天,已经是远超常人。若还再忍下去,那就是千年王八万年龟了
工部侍郎高长江先开口道:“下官有个想法,阁老不妨一听。那方应物变身成东厂书吏,是以宛平县代替淳安县征发的名义,这里面很有名堂可说,宛平县的做法不见得合理。
既然方应物肯做出以身服役的幌子,那我们就成全他。一面叫顺天府取消这次征发,另一面速速行文去浙江,让省府县随便哪一级再征发方应物入工部役为书吏。等方应物进了工部名录里,尽在下官之掌握,还怕没有机会整治么?”
“善!”万安拍案而赞道。高侍郎的提议从技术上非常可行,各地每年都会征发百姓为工部营造服役,让浙江那边把方应物安排进来就行了。只要方应物进了工部名单里,还不是任由拿捏。
高侍郎从老首辅这里得了称赞,顾盼之间颇为自得,兵科都给事中张善吉见状也争着献策道:“下官还有一计,方应物被罢免后还跳出来覆雨翻云,虽然凭借狡计有所收获。但天子未必就欣赏他的行为,甚至还可能会厌烦,做事成功与做人成功是两回事。
待下官在科道联络几个人,弹劾方应物被罢官后怨望在心,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兴风作浪,必须要严惩为戒以儆效尤。
另外还可在宫中找人进言,就说方应物日夜盼着陛下龙御归天,然后凭借从龙之功重新起复升赏,想来陛下很难不介怀!”
万安再次喝彩道:“甚好!”如果说高侍郎展示出的是技术性手段,那么张善吉的提议就是诛心攻击了,直接利用了人心弱点,直接挑起天子对方应物的反感。
宛如头脑风暴一般,有一有二,立刻就有三了,又有人献策道:“虽然不知道为何汪直带着方应物进了东朝房,但其中肯定有问题。而且方应物投身于东厂,无异于多了护身符,阻碍别人整治他。
反正这次坏了万娘娘的好事,老大人不妨将此事与万娘娘分说,看万娘娘如何对待汪直。或许汪直不会再留方应物在东厂,或许汪直受到万娘娘责罚,从而迁怒于方应物。无论如何,此乃釜底抽薪之举也。”
万首辅对此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可!诸项条目并行不悖,都可以做!”
此时忽然从坐席末尾传来几声冷笑,高长江侧头瞧了瞧,原来是大理寺卿宋旻,便发问道:“宋廷尉为何而笑?”
宋旻摇头叹道:“我笑诸君在背后谈及阴谋害人,颇为计谋百出。却又为何在庙堂上遇到方应物,并与其争论大事时,独独束手无策耶?”
席间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第七百三十章先发制人
宋旻宋大人的话其实不能算错,但却与很多大实话一样属于不合时宜,说出来没用听起来难受的这种。不过首辅老大人没有发作,只是冷哼一声并狠狠瞪了宋旻一眼。
在座众人能混成万安心腹亲信,都称得上心思灵巧之辈。此时见万安没有斥责宋旻,只是不痛不痒的瞪了一眼,于是众人心里不由得暗叹一声。
万安此人很有意思,越是与他亲近,被他对待越是苛刻,其余疏远的人反而不大容易被万安当面甩脸色,不过惹到万安之后,背地里的报复是少不了的。
换做往常,只怕万安早就疾言厉色的开口训斥宋旻了,不会留一点情面。但此时却轻轻放过,给足了宋旻面子,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万安已经有点心虚了,所以要刻意收拢人心,免得别人离心离德。
如果是在万首辅如日中天的时候,有的是人前仆后继来投靠,万首辅哪用特别在乎宋旻的脸面和心情,说训就训说骂就骂了。
瞪过宋旻之后,万安咬牙道:“如此三管齐下,老夫再想些门道,不信方应物还能逃出手掌心!”此后众人见夜色已深,又谈的差不多了,便一同起身告辞。
万安又独自想了想,心腹们拟定的三种报复方案中,见效最慢的肯定是高侍郎那个主意,从服役差遣着手,京师到浙江来回移文没个把月完不成;
其次慢的是发动科道这个主意,串联不知要耽误多少功夫。比较起来,可以最快施展的反而是后宫裙带路线。也就是万贵妃这条路子。
话说万安有个如夫人王氏,在家中地位很高。而这个王氏的姐姐嫁给了万贵妃的弟弟万通,所以万安不但直接与万贵妃攀扯上远亲。如夫人与万家也算是沾亲带故。
王氏作为亲戚女眷,能进宫去探望万贵妃,而万安与万贵妃之间的勾结,就是通过王氏进宫探望联系起来的。这是非常得天独厚的条件,外朝想巴结万贵妃的官员很多,但只有万安能真正与万贵妃建立起常态联系,这也是万安能稳坐首辅宝座十年的原因之一。
虽然万通已经去世,但夫人王氏还在,王家姐妹仍可进宫。凭借万贵妃在后宫的特权和地位。做点不合规矩的事情不足为奇,招女眷来解闷很容易。
所以万安思量过后,发现在“三管齐下”里面,走后宫路线把汪直与方应物离间了、顺便进方应物的谗言是最容易办的。明天就传个消息到宫里去,然后等着万贵妃召王氏进宫就是。
按下万安筹谋报复不提,却说正值朝堂正道人士欢欣鼓舞之际,不免还是有一些阴影存在。比如说,东厂悄然、低调的从东安门内搬到了西边来。
不过所谓低调都是东厂自以为是的,东厂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招人眼球。岂能真低调?群臣感到有点忧虑不外乎两点,一是当年西厂恶行累累,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这会儿东厂搬到了西厂旧址。不免让朝臣想起些不愉快的往事,今时东厂提督和当年的西厂提督可是同一个人。
二是朝臣大多居住在西城,厂卫这种衙门搬到隔壁街坊。显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总让人产生些许被就近监视的感觉。
不过让诸君感到万幸的是。这几年汪芷行事低调成熟了许多,不像七八年前初出茅庐时那样横冲直撞、肆无忌惮。最后毫不讲理的将朝堂搅得鸡飞狗跳。
随后东厂提督汪太监的外宅选址也确定下来了,有了外宅自然就需要有夫人,于是乎汪太监成亲的事情又在舆论中提上了日程。候补夫人也几乎只有一个,就是曾在北方建功立业的孙夫人。
关于孙夫人,前阵子也在舆情中热乎过一阵子,主要缘故就是她和方应物、汪太监之间的三角纠缠。当时很多人为方应物抱不平,给了方应物很大的舆论压力——如果方应物做出潇洒姿态放手,就可能被视为畏惧汪太监权势,或者被视为胆小怕事,连自己的女人都不敢争。
但现在就是重提时,孙夫人归宿问题自然而然的与廷议牵扯起来了。据江湖不可靠传闻,方应物为了进入廷议力挽狂澜,不惜走了汪太监的门路,而孙夫人则被方应物忍痛放弃,奉送给汪太监。
而且方应物还忍受了汪太监将外宅地址选在自家隔壁的屈辱。是的,据说汪太监有意折辱方应物,故意将方应物隔壁宅院翻修成外宅,作为她与孙夫人成亲的场所。
众朝臣对此表示理解,与江山社稷的前途命运比起来,一个女人算什么?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方应物不惑女色,做得非常好,而且为了大义忍受个人委屈的美德实在高尚,足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这些流言传到了方应物耳朵里,方应物对此哭笑不得,人民群众的脑补力量实在强大。不过也好,算是在汪太监和孙夫人成亲的事情上,帮着自己找到了一个台阶下,避免了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义务和名誉。
就在这时,方应物找到汪太监,在床单上付出辛苦之后,提出了条件:“虽然这几天你很忙碌,但有件事要让你去做,你该进宫去探望万娘娘了罢?”
汪芷慵懒的翻了个身,“万娘娘心情不大好,我没敢去见她,这次帮你进入廷议并保住了太子,说不定万娘娘已经迁怒于我了。你叫我去找万娘娘作甚?”
方应物答道:“当然是先发制人了,那首辅万安必定紧锣密鼓的筹划报复我,总不能束手待毙罢?
想来想去,觉得万娘娘与首辅万安之间有文章可做,别告诉我说万安与邵妃走的太近时,万娘娘会无动于衷。就该趁着眼下这个机会,先行离间万娘娘与万安,叫万安无暇他顾,我当然就保住平安了。”
汪芷点点头道:“明日我就进宫参见万娘娘,把你的话解释给万娘娘,能不能成就听天由命了。”
第七百三十一章先来后到(上)
大内深宫御花园里,虽然已到暮春时分,但花园内依旧群芳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贵妃万氏坐在特制的躺椅上,随意的浏览着眼前春光。今天万氏召了弟媳王氏入宫解闷,眼下就在这里一边游园一边等待着。
如果再年轻一些,万氏肯定会徜徉在花圃中散步,不会像此时一样只半躺半坐着欣赏春光。可是岁月不饶人,今年她已经五十六岁了。
纵然她拥有天下最好的保养,她的丈夫也不惜为她搜罗海内奇珍,也挽留不住年华。她甚至能很明显的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活力渐渐流失。
年轻的时候,她能扮男装挎宝刀,英姿勃发的随侍天子左右。而如今她只能静静的坐在这里回忆往事,仿佛与普通富家老妇人无二,只是膝下没有儿孙之乐。
正在等待弟媳王氏的万贵妃很清楚,王氏进宫探亲肯定是万安的幌子,而且她还没到老糊涂的地步,猜也能猜出来,万安让王氏入宫大概是为了解释失败而来。
想至此处,万贵妃暗暗叹口气。差不多已经与万安认识二十年了,却是头一次发现万安如此不中用,难道万安也已经老了吗?
忽然有个太监疾步走来,通过宫女层层传话禀报道:“汪直在外面求见。”万氏听到“汪直”这个名字,冷哼一声怒道:“这个不成器的东西,还有脸来见本宫?”
左右宫女内监们齐齐屏息低头,没有贸然接话的,万娘娘自己骂归骂。但别人可不敢顺着话往下踩汪直。就像当母亲的骂自家儿子,别人断然不能跟着去骂。
果不其然。随后又见万氏挥了挥手道:“既然来了,就让他滚进来!”
在宫外头汪太监常常嚣张跋扈有权任性。乃是鼻孔朝天的货色,但是在这里却像只小猫,蹑手蹑脚的趋步到万娘娘面前,跪拜见礼道:“奴婢叩见娘娘!”
按理说,一个太监如果当上了司礼监太监,那么在内宫的地位就比较超然了,一般不至于对妃子卑躬屈膝。不过汪直这是个特例,他与万娘娘的关系也是特例。
万氏没有顾上理睬汪直,先对左右吩咐道:“你们站远些!”
然后等身边人走远了。她才对汪直斥道:“你做下的好事,如果不是你带着那个姓方的去了廷议,又怎么会被翻盘?真真是白养了你许多年!”
汪直惶恐的叫道:“娘娘息怒,奴婢也不曾想到竟会如此!”
万氏疑惑道:“本宫就不明白了,你猪油蒙了心么,为什么要带着方应物过去?究竟方应物给你灌了什么迷汤?”
汪直答道:“奴婢想收了孙夫人,作为外宅撑门面的。可是她与方应物纠缠不清,叫奴婢苦恼非常。然后奴婢便以此要挟方应物,若方应物想去廷议。就要放弃孙夫人”
万娘娘气极反笑,别人不知道汪直的女儿身底细,她可是清清楚楚,甚至这个怪胎还是自己造出来的。“你也忒可笑!”
有权势的大太监流行建外宅纳夫人。可是太监所能娶到的夫人都不会是太好的货色,有点出身学识的好女子谁肯给太监当夫人?
人生在世,攀比意识无处不在。太监圈子也不例外。故而孙小娘子这样的有诰命的女子自然是很能涨脸面的,汪直如果收了孙夫人。足以在太监圈子里炫耀虚荣了。
对于汪直的这种想法,万氏自然觉得可笑了。你一个女儿家为了虚荣去争女人,能不觉得可笑么?但是转念一想,汪直自小就有争强好胜的性子,如果为了虚荣脸面做点出格事情也不奇怪。
不过汪直的话到底有几分是真的?万贵妃能成为后宫大赢家,心机自然没那么浅薄,被汪直几句话就能忽悠过去,即使这汪直是她从小抚养大的。
汪直小心翼翼的察看万贵妃神色,然后又道:“其实奴婢也是替娘娘不忿,存了给万安几分颜色瞧瞧的心思,谁知道那万安如此不顶用。”
汪直这话引起了万贵妃的注意,皱眉道:“你在胡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你替我不忿什么?为什么想给万阁老颜色?”
汪直便答道:“万阁老虽然与娘娘走得近,但奴婢瞧他也不是完全没异心,尤其在最近更是似有似无的,不可不防!”
万贵妃喝道:“你还想卖什么关子?说!”
汪直等得就是这个机会,连忙进言道:“奴婢敢说,如今万阁老的心思,更多在邵妃身上,娘娘你只怕要排在后面。毕竟那邵妃皇子极有可能入东宫登大宝,将来邵妃就是圣母太后,而娘娘你那时候什么都不是,断然再无今日之恩荣。”
万贵妃怔了怔,随口质疑道:“信口雌黄,都是你妄为猜测而已。”
汪直在方应物教导下早有准备,添油加醋的说:“奴婢怎敢胡言?先前万安与邵妃身边亲信太监密会于坊司胡同,偶然间被人撞破,然后我东厂获知,如果没有其他内情,何至于瞒着娘娘你?
前日在廷议中,万安明言支持邵妃进位为贵妃,与娘娘你并肩而立,距离皇后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邵妃皇子真被立为太子,那将来的邵贵妃再次变为邵皇后简直顺理成章!
奴婢斗胆问一句,到了那时娘娘何以自立?万安这等见利忘义的人物,会以邵妃为重,还是以娘娘你为重?”
万氏不免有些心酸,但不得不承认汪直说的有几分道理。虽然自己与现今太子朱祐樘之间仇怨极大,所以极力推动另立太子,用力支持另一宠妃邵氏的皇子。
可是细细想来,那又不是自己的儿子,就算事成之后,自己又能得到什么?邵氏若凭借儿子成了后宫主宰,自己的位置又在哪里?
一旦另立太子成功了,万安之流在那时会怎样选择和站队,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从这个结果反推过来,万安绕过自己提前与邵妃示好并打得火热,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万贵妃恍惚失神的时候,又有太监远远的禀报道:“王夫人到了!”
汪直悄悄擦了擦汗,王夫人到此显然是奉了万安之命来见娘娘的,幸亏自己听了方应物的话早来一步,可以先入为主。
ps:开始提速喽,下一章明早
第七百三十二章先来后到(下)
先来后到的顺序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万安与方应物都是聪明人,几乎同时想到了游说万贵妃,故而方应物派出了拼头汪芷,万首辅派出了便宜大姨子王夫人。
在这场后宫路线之争中,严格说起来,万安比方应物醒悟的早,理论上应该是王夫人先见到万氏并占先手。
但所幸汪芷因为身份关系进宫便利,他这种太监不须经过重重奏请批复,直接来到万贵妃这儿求见就是。而外妇王氏就要麻烦许多,走完固定奏请召见程序才能进宫,最后还是比汪芷来的晚了。
不得不说,相对于大臣们来说,万首辅靠着王氏交通内宫,便利优势非常明显。但和汪芷比起来,优势就成了劣势。
却说王夫人进了花园,远远便瞅见万娘娘身边的人,心头猛然跳了跳,暗叫一声“来的真不巧”。她当然认识汪太监了,也知道汪太监与贵妃娘娘关系特殊。
虽然她作为贵妃娘娘的正经亲戚,并不畏惧汪直,可是今天她来到这里,是受了首辅万安的托付,不免要对汪直非议几句。然后通过万娘娘向汪直施压,最后叫方应物倒霉。
若汪直就在身边,这怎么好张口?王夫人便为此犯起了愁,一时间没什么主意,只能先来到贵妃娘娘身前见礼。
礼毕后,万贵妃便赐座,毕竟王夫人是同辈亲戚,礼节上自然和汪太监不同,来了就有座位。此后王夫人坐定了便道:“今日到此,找姐姐说说家常话。”
这句话很突兀,就算一个人去找别人闲聊,开场一般都是天气吃饭身体三要素。绝不会说“今天就是没事找你闲聊来的”,这样显得太刻意和生硬。
不过万氏听出来了,弟媳如此说话肯定是故意为之,明显是嫌旁边汪直碍事,要赶汪直走人——两个亲戚说家常话,汪直在这凑什么热闹?
万氏又抬头看了眼汪直,却见汪直装楞充傻的两眼望天,仿佛没有听明白王夫人的意思。但以汪直的智商,怎么可能听不懂王夫人的话?
这下万贵妃算是心底雪亮了。汪直跑过来说了万安的坏话,弟媳受万安委托跑过来,肯定也是要说汪直的坏话,而汪直非常清楚这点所以故意不走。
念及此万贵妃不禁有几分恼怒,这就是表面化的公开内讧了!又想道,如果不是万安与汪直两个得力臂膀之间互相内讧,说不定还各怀心思各有异心,又怎会让外人占了便宜?
天下多少大事,都是坏在自己人手里!登时一股恶气涌到胸口,万贵妃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吓得汪直连忙从装傻状态中回过神来,手忙脚乱的轻轻为贵妃娘娘拍背。
万贵妃素来也不是什么委婉性子,顺过气来后,对王氏喝道:“有什么话你就明白了说,不必吞吞吐吐。汪直你就在这里听着,本宫不问话前不许插嘴!”
王氏是已故万通的夫人,向来不大喜欢汪直。因为汪直这个人虽然当了太监,本身也没什么文化,但心里有点倾慕士林,始终瞧不起粗俗不堪的万家,一来二去自然相看两厌。
此时见万贵妃发生了话,便横下一条心,就算当着面说了汪直坏话又怎样?难道汪直这奴婢还敢报复万家人不成?
“我那妹夫,也就是万老首辅说,汪太监这个人已经不可靠了。”王氏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并察言观色。
汪直忍不住想辩解,不过刚张开嘴,便被万贵妃狠狠瞪了一眼,再想起贵妃娘娘“不许插嘴”吩咐,只能又把话缩了回去。
王氏没从贵妃娘娘脸上瞧出什么,便继续道:“万阁老还说,汪直八成是另有异心,娘娘不可不防!”
万贵妃冷冷的问道:“万阁老为何如此说?有何凭证么?”
王氏答话道:“仔细回想这数年间汪太监的行径,似乎总是若隐若现的与方应物契合,回回都能让方应物得利。如果一次两次是巧合,三次五次还能是巧合么?
不止万阁老,梁芳梁太监之前也有同样感觉,只是没人相信在意,奉劝姐姐你不可不察,不能在被汪直迷惑!”
万安、梁芳、汪直是万贵妃的三大得力膀臂,数月前梁芳指责汪直勾结外臣,只被当成梁芳想争抢东厂提督职位,所以有意构陷汪直。
现如今万安又与梁芳合力,一起指控汪直,而方才汪直也曾指责万安勾结邵妃,真真是公然撕破了脸互相构陷。
空气陡然凝固起来,万娘娘半天一言不发。汪芷数次想开口,但还是忍了下来,生怕弄巧成拙,还是先看看势头再说话罢。
“呵呵呵呵”万贵妃喉咙里忽然发出几声奇异的怪笑,叫汪直和王氏听起来非常刺耳。
“汪直说万安有异心,想另攀高枝;万安说汪直有异心,阴谋另行结党好,很好,非常好。
本宫倒问问,我哪点对你们不尽心?我做错了什么?首辅也好,厂督也罢,难道不是借了本宫之力?最后换来的就是这般离心离德?
不错,也许你们都有理由,也许你们都有苦衷,可是就没人体谅过本宫的心情么,莫非还要本宫来处处照顾你们心思不成!”
面对万贵妃的震怒和训斥,汪直跪倒在地,叩首道:“娘娘息怒!奴婢知错了,打骂责罚任由处置,但请娘娘以保重凤体为要!”
王氏不像汪直那样表现惊慌,毕竟贵妃骂的是万安不是自己,她并不算直接承受怒火。但心里仍有些不服气,因为她这边亏了
现在贵妃娘娘同时责骂万安和汪直,明显是将万安和汪直一起迁怒了,这对于万安来说当然是大亏特亏。道理很简单,汪直是真正背叛了娘娘的人,然而万安却要与汪直被贵妃娘娘不分青红皂白的一起骂,当然是汪直占了便宜。
若早来一步,就不至于如此混沌了!更让王氏着急的是,若贵妃娘娘再这样忠奸不分、是非不明下去,就无法彻底揭穿汪直,她可怎么完成首辅妹夫的交待?
第七百三十三章牛刀小试
不过王夫人没有料到汪太监会在这里,汪芷又何尝没料到居然正好撞见王夫人?如果没有王夫人,汪太监独自面对万贵妃,自然可以慢慢解释或者叫忽悠。但王夫人揭破脸直接告了一状,把汪太监的盘算也打乱了,不免为此大费心神。
与王夫人比较起来,此时汪芷的心情更为复杂,好几种念头纠缠在一起。一是汪太监听到万娘娘的责骂,深深感受到其中的绝望情绪,又生出了愧疚心思。
万娘娘抚养自己长大成人,又帮着自己西厂起家,而自己却三心二意,办事也不肯尽心尽力,实在对不住娘娘的恩德。可是她也没办法,此前早想通透了,万娘娘实在没有未来。按下万娘娘这持续恶化的身子状况不提,即便娘娘还能再活几十年,又能怎样?
说来说去,天下断然不会再有第二个当今天子这样的人了,没有第二个能直接给予万娘娘后宫至尊地位的人了。
如果当今太子登基,万娘娘必然直接被幽禁冷宫;就算另立了太子,终究也不是万娘娘的儿子,万娘娘最后还是要边缘化。
所以万娘娘的最大弱点就是没有儿子,没有儿子就没有未来。正如方应物所说,万娘娘推动另立太子,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她汪芷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盲目的去帮助万娘娘,否则就把自己殉葬了。
二是汪芷有些忐忑不安,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她和方应物联手搞了这么多次小动作。难免会被人觉察到。
虽说万贵妃近年来身子急转直下,对汪芷的控制和约束大大减轻了。但汪芷心里仍旧有不小的敬畏。万贵妃毕竟是万贵妃,只要还活着。就是天子心中最特殊的一位。
“万阁老托妾身向娘娘转告,这次坏了事,主要缘故还是汪太监与方应物勾结,而且他们已经勾结很多年了。故而汪太监已经是娘娘的心腹之患,今后还会继续坏事,娘娘不可不明察!”王夫人自觉把事办成这样,实在对不起万首辅的期待,决定再努力一下。
汪芷想开口辩白几句,但苦于方才万贵妃命令她闭嘴。所以现在只能干瞪眼,任由王夫人喋喋不休的“构陷”自己。
这个贱人!汪芷暗暗骂道,也不知万安给了她多少好处,叫她如此拼命的在贵妃娘娘“抹黑”自己!难怪方应物常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不过想到了方应物,汪芷便又想,如果方应物遇到这种状况,将会怎么办?
王夫人继续很卖命的攻击汪太监,而汪芷虽然不能开口。但也正好可以在旁边仔细思量,将方应物的论战事例略作梳理。俗话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汪芷和方应物厮混久了,还真不是没有收获。渐渐的总结出点心得。
比如说,方应物面对指责时,很少用自我辩白的方式回击。大多数时候都尽可能避免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正面反击。而是迂回穿插,寻找对手动机上的破绽。然后竭力占领道德高地,斥责对手动机卑劣。用道德武器打击对手,正所谓诛心是也。
放在眼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