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轻风)-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猜测到别人想法估计不大看得起自己,高长江连忙驳斥道:“简直强词夺理,你说你代表正义,那么是谁人定下的正义?难道只有你才能标明什么是正义?”
方应物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他先是环顾左右,然后才道:“今日诸君汇集此处,为的是争议国本,你高大人却为了旁枝末节问题喋喋不休,莫非是企图扰乱视听?”
高长江闻言亦是一惊,自己确实过于纠缠方应物,忘掉所处场合了,真的失分了,不过也是为了讨好万首辅豁出去。
方应物叹口气,“不过阁下既然提了出来,那在下就回答几句好了,什么是正义美丽即是正义!”
高侍郎在肚子里已经准备了各种说辞,自觉足以应付方应物的一切可能回答,但此时仍然陷入了莫名其妙中,这疯言疯语是什么意思?别说高侍郎,朝房内没人能听明白这话里意思,只觉得高深莫测。
方应物抬起手指了指高长江,又指了指万安,最后指了指自己,傲然道:“不谦虚的说,我的相貌胜于你几分,所以我就是正义,你就是奸邪,这就叫美丽即是正义!”
与方应物面对面的高侍郎恍然失神,但朝房内爆发出哄堂笑声,不是那种毫无忌惮的大笑,而是勉强压住的低声笑,至少有半数人都出声了。
没人会把方应物这个解释当真,也没人蠢到觉得方应物理屈词穷。众人只以为方应物是变着法儿故意调侃高侍郎,同时也是为了摆脱高侍郎纠缠,尽快让议题回到轨道上。
至少这效果还是不错的,高侍郎脸色涨红,拂袖离开方应物面前,然后隐身到人群里再也不露头了。
万安的脸色一直阴沉沉的,见高长江退下了,便亲自上前对方应物道:“你是东厂书吏,在此只充当书记,所以请你切记,你并非是卖弄嘴皮子来的。况且在此地,你也没有资格开口!”
万安的话堪称一针见血,立刻引起了别人注意。万首辅这话不假,今天方应物还真没有开口的资格,他唯一的职责就是记下今日廷议的发言,然后作为原始素材使用。
可是如果方应物不能开口,他来了又有什么用?正道需要一个哑巴来充门面吗?廷议顾名思义,就是朝廷大臣们商议事情,方应物一介平民即便名声很大,但目前身份不够就是不够,这是一道暂时无人可以跨越的鸿沟。
方应物沉默片刻,才对首辅万安道:“老大人但请放心,在下当然会全力做好书记之事,也没想着哗众取宠。”
这下连万安都惊住了,他先前猜想方应物会反复狡辩,谁能想到方应物答应的竟然如此痛快。
第七百二十五章这也行?
既然方应物肯公开答应不发言,万安也就信了,方应物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公然出尔反尔。再细想,万安又有点觉得自己多虑了。
因为这是廷议,就连东厂提督汪直在这里也只能在旁边听着,没有任何发言资格。也就是说,汪直可以事后奏报,这是密探的职责,但不能直接开口干涉,那就坏了规矩,更别说方应物这种充当书记的东厂小吏。
想至此处,万安便觉得自己过于为方应物紧张了,以至于将太多心思放在方应物身上,实在无此必要。故而万首辅转身走开,回到了原本位置。
不过刚刚立定,万安突然又闪过一个念头,以方应物的作风,费尽心机、委曲求全的来到这里,难道就只是为了在旁边看着?如果放在别人身上,可以视为抓救命稻草般的垂死挣扎,但是方应物肯定不是这样的人,肯定有什么主意。
万首辅强自压下了这些疑惑,虽然他不明白方应物的打算,但是他知道,今天的主要图谋是借灾异定国本,而不是在方应物身上纠缠不休。
即便被方应物干扰,也不该分散精力,专注于主要目标才是。当然,对方应物保持最基本的警惕还是要有的,稍一放松说不定就会吃亏。
拿定了主意,万安对钦天监监正康永韶使了个眼色,示意其出来发言。今天群臣聚集在此,议论的就是泰山地震这种灾异,康永韶这个钦天监监正自然很有发言权。
于是康监正排众而出,开口点题道:“今岁泰山四次震动。卜之应在东宫,当另立储君。”
立刻有人也站出来。疾言厉色的对康监正驳斥道:“简直笑话!应在东宫就要换太子?依我看,正是因为有你这样的奸邪窥测东宫。致使东宫不稳,故而上天示警泰山动摇!是以不能另立储君,反而应当罢斥奸邪!”
还有人站出来叱道:“天意示警,常人岂可担责?向来是应在至尊和中枢,怎么会扯到东宫?不免有胡乱攀扯的嫌疑!”
被人喷了一脸口水,但康永韶没有动怒,很心平气和的继续说:“我夜观天象,屡见有星犯紫微,非区区用人政事所能消弭。惟储君之事可以禳之。
盖天王之象曰帝星,太子之象曰前星,今前星闪烁不定,招致泰山震动,与与星象相衬。此特为上天促朝廷替换东宫,吾辈不可不察之。故而应当速速另行册立,天变自弭,朝廷自安。”
不得不说,康监正还是有一定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至少足够秒杀朝房里其他所有人,不然天子也不会特别提拔康永韶为钦天监监正。
一时间众人面露难色,想让他们从星象学术上驳倒康永韶,未免太强人所难。一是他们都是政客。在星象天理方面哪能辩得过康永韶?
二是受身份限制,就算平常对星象学术有研究的,也未必有胆量站出来与康永韶辩驳。因为研究星象谶纬天命这些神神秘秘的学术。是有点犯忌讳的。康永韶是钦天监官员,研究天象星理是理所应当的工作。而其他大臣私下里研究这些,就有点图谋不轨的嫌疑了。
借着灾异为由头。胡扯几句天人感应也就罢了,但若研究到了能公然与钦天监监正互相辩驳学术的地步,那么下场就两种,要么被天子视为另类猜疑,要么被打发到钦天监去当真正的星象官
其实朝廷里不是没有比康监正专业素质更强的,钦天监里有很多老人学术水平也很高,但没资格到这里来参加议事。
换句话说,康永韶是政客里最强的天象专家,还是天象专家里最强的政客。这样的错位优势,在今天这个场合里十分明显。
一片沉默中,某掌道御史项成贤出来了,“康大人的道理,在下不大明白,但在下只关心康大人说的准不准。尝闻古人占卜,必有沐浴更衣斋戒之举,以示敬诚。
然而康大人数日之前,却有流连花街柳巷之举,此乃在下亲眼目睹。不知上天能否感受到康大人的诚心?又不知康大人所言又有几分可信?”
支持太子一方大臣纷纷颌首称赞,这倒也不失为一个突破口,听说那天首辅万安也在场。至于项大御史为什么会亲眼目睹,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康监正脸上露出几分讥讽神色,“听说某些科道清流,每当辩论道理辩不过时候,尤其喜好从道德上围攻,用德行来彻底否定他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康监正这几句话,无异于一巴掌把很多科道官都打了,站到了那些标榜道德的清流们对立面上,但他豁出去不在乎了。至少暂时堵住了项大御史的嘴,叫项大御史有点无话可说。
项成贤忍住了抓耳挠腮的冲动,扭头向角落里望去。在那里,东厂书吏方应物立在案几后面,低头奋笔疾书,一字一句的如实记录着廷议发言。
别人注视着项成贤,见项大御史东张西望,便也顺着项成贤的目光望去。正道一方不禁唉声叹气,如果有方应物出头,何至于如此受挫。
但很可惜,方应物虽然露面了,却仍没资格插嘴发言。就算大家不计较方应物谮越,无视方应物的小吏身份,可是方应物又已经被万首辅逼着承诺不发言,做人总不能无耻到公然言而无信。
方应物写完一段落,停住笔抬起头,迎上了一道道各有含意的目光。然后他微微一笑,对项成贤招了招手,项大御史便会意的走到方应物身边,此后又见方应物对项成贤低声耳语。
再看项成贤频频点头,忽而大喜过望,忽而若有所悟众人突然意识到,这就是面授机宜啊!
万安登时大怒,这也行?方应物确实可以不用发言,但是有项成贤这样的狐朋狗友在,完全可以充当方应物的传声筒!方应物有什么话,从项成贤嘴里说出来,也能收到效果,而方应物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
ps:求1月最后的月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下一次更新看情况10点或者12点,看情况1章或者2章!
第七百二十六章以不变应万变(上)
方应物拉着项成贤,絮絮叨叨说了一会儿。众人不免心痒好奇,伸长了脖子很想听到什么,但方应物声音很低,外人听不清楚。
不少人想到刚才万安与方应物的对答,于是又看向万安。此时首辅老大人的脸色极其难看,阴沉的像是要滴出墨水似的。能忍住没有当场发作,就已经是修养甚佳了
姑且不说方应物是否真有那么大威力,是否能力挽狂澜,只说方应物前头刚答应万安不发言,后面就使出这样的花招,万安这首辅的脸面往哪里放?又与当众被戏耍有什么两样?
这时候,项成贤昂首阔步的回来了,重新站在了康监正对面,吸引了几乎所有目光。人人都知道,项大御史此时好比姜子牙下昆仑、孙悟空出方寸山,大概要进入“学艺下山大杀特杀”的状态了。
而在角落那里,大太监汪直捏着扇柄,在方应物头上连连敲打,口中训斥道:“你只是个书吏,朝廷大事也是你能插手的?给我老实些!”
方应物捂着额头,眼眸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当然也仅限于眼神。汪芷强忍着笑意,侧头转向朝房中间,摇着扇子继续观看朝臣争斗大戏。
项成贤指了指周围,对康监正道:“在这朝房里,只怕有半数人反对你的说法。你这些闭门造车的歪理邪说连人心都不能说服,还敢妄言什么天命?”
“我以为”康监正冷笑几声,正要开口反驳。
但项成贤突然提高嗓门,大喝一声道:“奸贼闭口!你不过是钦天监监正而已。今天侥幸站在此地,只是让你陈述灾异天象而已!此乃你之本分。之外国家大事岂容你再多嘴!”
所见所听,众人忽而觉得。项成贤的气势陡然与刚才有所不同了,言行举止隐隐约约有点某人的影子。或许是错觉罢,很多人想道。
康监正被项成贤夹枪带棒的攻击一通,也说不出别的什么。因为项成贤说的不算错,廷议名单范围有大有小,涉及官员大都是阁部院范围,钦天监这样边缘衙门一般没资格参加,今天只是情况特殊。
关于这一点,就连己方大臣也不便出来争辩。故而康监正只气极反笑道:“甚好,我倒要看看,你项御史有什么高见!”
项成贤先反讽了一句道:“本官不似于你,只有高见,没有实用。”
随后项大御史甩下康监正,顾左右侃侃而谈:“泰山震动到底响应什么,诸公皆争持不下。但在下以为,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做事。是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
有人很捧场的问道:“如何解决问题?”项成贤便高深莫测的答道:“以不变应万变。”
众人知道项大御史这话必定是从方应物那里学来的,绝不是无的放矢或者故弄玄虚。可是仔细想了想,都没有参透其中意思。便有人很耐心的再问道:“何为以不变应万变?”
项成贤又答道:“关于泰山地震以及东宫国本之事,天子诏许我等在此廷议。但诸公争持不下,一时三刻之间也难以有结果,如此廷议有什么用处?又何以奏报天子?以在下一些浅见。遇到两难的时候,不轻举妄动为上策。譬如今日此时。”
先前被方应物打击过的工部侍郎高长江又出来喝道:“废话连篇,空洞无用!如果阁下只有这点道理。还是早早下去为好,免得贻笑大方!”
“高大人何必着急,请听在下慢慢道来。”项成贤瞥了一眼高侍郎,不为所动的继续说:“何谓不轻举妄动?
都说这泰山地震应在东宫,有人说应当另立太子,有人觉得应当稳固太子之位,那么在僵持时候,最稳妥的法子就是暂且维持现状。”
高侍郎讥笑道:“说来说去,还是露出马脚。你只说维持现状好,好的道理在哪里?难不成顺了你的心思就好?”
项成贤很刻薄的讽刺道:“以高大人的见识,自然看不到维持现状的好处,所以高大人还是去修修园林殿宇好了,不要随便在国事上多言。”
然后不再给高侍郎插嘴机会,项成贤加快了语速说:“天意莫测,吾辈凡人不容易弄清楚,争论不休难以彼此说服,不妨再等等看,先维持东宫不变,然后再看天象如何。
如果天象仍然连连示警,还继续出现元旦坠星、或者泰山震动这样的灾异之事,那说明维持东宫值得商榷,到时候再论是否应当另立太子也不迟!
如果暂且稳固东宫之位后,天象就此平息,没有大灾异出现,那便可以说明稳固东宫是对的,你们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奸邪还是息了另立太子之心为好!”
尽管项成贤的话还没有说完,若在其他普通集会上,只怕正道一方众人要立刻叫好喝彩了。但此地是朝房廷议现场,大臣们不便太失态,不过心里的激赏是难以言表的。
项成贤之语来自哪里不言而喻,不愧是方应物,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甭管有理没理是不是强词夺理,至少逻辑上严密完整,可以另辟蹊径的封死对方言路!
他们正道人士为什么要争国本?为什么反对邵宸妃皇子为储君?难道说现太子就一定比邵宸妃皇子英明神武?
除去维护纲常正统这些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能让万安之流奸邪继续荼毒朝堂!因为万安是支持邵宸妃皇子,如果这个皇子未来登基,那万安势力依旧会继续把持庙堂,这绝对是天下正人君子所不希望看到的!
许多大臣们嘴上不说,心里也明白,当今圣上几乎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想让天子幡然醒悟难如登天。唯一希望在于,将来与万安不睦的现太子登基,到那时才好刷新政治,彻底根除奸邪流毒!
自从廷议开始后,他们一直压抑到现在,这才算是见到了一丝正义获胜的曙光!不错,可以像方应物那样理直气壮的说,他们就代表着正义!
第七百二十七章以不变应万变(下)
项成贤的发言还没有结束,他本人也渐渐进入了状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照我看,最稳妥的法子就是这样。只怕高侍郎之流人物又要问,稳妥在哪里?那我就再多说几句,免得高侍郎之流犯糊涂”
正道人士们很配合的哄笑了几声,高长江再次被气得回到人群里去。
项成贤仿佛没看见,只管发言道:“吾辈大可再反过来想,若将灾异归咎于东宫失德,所以应当另立太子。假如天子真采纳此言,照此办理,换其他皇子入主东宫,然后呢?
今后如果不再出现灾异还好,自然天下太平,可是谁敢保证不再出现灾异?康监正你这装神弄鬼的敢用项上人头来保证么?如果还是出现灾异,又当如何?
根据康监正的道理,出了灾异就靠换太子来禳补消弭,再出现灾异难道还要再换太子?或者再换回来?
如此一来,连连更替东宫,国本岂不成了儿戏一般,这难道就是诸公所期望见到的不成?两相比较起来,对错且不论,稳固东宫现状显然比仓皇另立太子要稳妥!”
项成贤这段话说完,众大臣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些话很浅显易懂,没有听不明白的,但背后隐藏的逻辑却要品一品。
奸邪那边最大的优势,莫过于钦天监康监正了。无论如何,在对天象灾异的阐释方面,在场人中没人可以抗衡。
但项大御史(方应物)却绕开了具体天象灾异避而不谈,不去争论灾异如何解释。只说遇到灾异之事后怎么办的问题,也算是巧妙的扬长避短了。
按照项成贤的提议。应该维持现状不变,正道人士当然乐见其成了。或许天子需要的根本不是对灾异的解释。而是面对天灾时怎么自欺欺人,获得心理安慰。
最后项大御史总结道:“故而一动不如一静,无法争论明白时,最稳妥的举动就是维持现状,不要乱了阵脚。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
众人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朝房里不再安静了,不过暂时无人站出来与项成贤争论。一时想不到更好的争辩逻辑,同时还知道项成贤背后是威慑力十足的方应物——这才是幕后大黑手,所以不得不谨慎几分。
项大御史正得意四顾。忽然瞥见方应物又招了招手,于是连忙移动过去,俯首帖耳的聆听教导。此后项成贤再起身时,没有回到原来位置,却来到万首辅面前,登时又将别人目光吸引了过来。
却见项大御史抱拳道:“下官听说,首辅老大人上疏力主另立太子,所以才有天子下诏廷议?老大人你年近七十,怎的还如此轻浮急躁?老成谋国四个字。真就如此之难?”
有人暗暗赞叹,不愧是方应物的密友,果然也是个有胆量的人物,竟然当面向首辅挑衅!虽然他说的这些话。九成九还是方应物指使。
项成贤找上万安,就是要将万安从幕后扯到台前,迫使万安表态。毕竟万安才是另一方的首领人物。高长江康监正等人不过是台前木偶而已。
但万首辅并不想与项成贤辩论,一是自重身份。二是没有必要,其实在万安心里。在意的不是如何当场反应,也不是如何辩倒项御史的言论,那没有太大意义。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说了算的是天子。所以万首辅在意的是,天子知道了项成贤这些言论后会怎么想?
以他的经验,天子说不定真会欣赏项成贤这些充满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得过且过”精神的发言,天子本人就是这样的懒散性子。
如果天子真采纳了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策略,那另立太子的野心就彻底落空了万安忧心忡忡的想道。
更可恨的是,廷议需要汇总为奏疏,正常情况下他还可以通过文字游戏来稍微弥补,把项成贤(方应物)的言论打压下去,这是首辅的特权。
但这次还有方应物在旁边充当书记,东厂也会根据方应物的记录上密疏,彼此对照之下,若自己的文字游戏弄巧成拙就更不妙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万安十分恼火,他竟然有点无计可施的感觉,这实在太令人厌恶了!想来想去,于今之计或许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挑起天子和大臣的矛盾。
激化矛盾之后,让天子赌气之下听不进任何大臣的劝谏,甚至逆反心理发作起来,偏要反其道而行。就像上次百官叩阙诤谏之后,天子负气的表现。
有了主意,万安才开了口,不过没有理睬项成贤这个小人物,只对群臣道:“还有一件事情,天子垂询过老夫,而老夫觉得与今日廷议也不是没有关系,所以与诸君提一提。”
万首辅也不缺捧场之人,便有人应声道:“阁老有话但讲,我等洗耳恭听。”万安便示意道:“圣上欲将邵妃进位为贵妃,其意坚决,诸君以为如何?”
“这怎么可以?”立即有人很吃惊的出声道,这态度显然是坚决反对的。随后他又补充道:“太子生母如今尚未获封,邵妃何德何能,焉敢逾越在前?”
这个说法,获得了多数人的赞同。后宫妃子不是不可以晋封为贵妃,但是在当前这个特殊的时间,他们不能接受邵妃进位贵妃!这其中缘故详细说起来,也挺复杂。
首先,就像前面所说的,当今太子朱祐樘生母也只是妃子封号,而邵妃进位为贵妃后,其皇子朱祐杬出身岂不压了太子一头?
尤其是在朱祐杬企图取代朱祐樘为太子的敏感时期,将邵妃晋封为贵妃,简直就是纲常紊乱尊卑无序。
其次,在国本之争的关键时刻,邵妃突然晋封为贵妃,很容易给天下人一个错误的信号,仿佛是为了立她的皇子为东宫做准备似的。所有支持太子的人都不愿看到这个信号,更不接受这种试探。
第三,贵妃只比皇后低一级,邵妃如果变成邵贵妃,那么再进一步就是皇后了,以天子对邵妃的恩宠,这不是不可能。
更何况天子有过废后先例,焉知不会重演旧事?一旦邵妃成了皇后,那子凭母贵,其皇子立为太子岂不名正言顺了?
瞧着群情愤激的场面,万安笑而不语。尽管闹罢,惹恼了天子才好,每个男人都会有帮心爱女人出气的情怀。
打滚求2月保底月票啦!!!!
打滚求2月保底月票啦!!!!
两连更完毕,满地打滚求2月诸君保底月票!听说起点要严肃打击喜刷刷行为,来看看榜单上能不能前进几位吧!还望诸君四面八方前来支持向前冲啊~~~连推荐票也要!
对了,感谢以下书友近两个月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我看得到!
小附、aladdin1022、呼呼ayres、扬云飞、洁曦
lott、刘阳一仁一、troyesqytlethen乾∈元亨利贞飞雪满天舞寂寞牌手周瑜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书友110101222251130书友140407234433848
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随轻风去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第七百二十八章刚刚开始(求月票!)
项成贤刚才一直处于高光状态,这会儿万安抛出新议题后便没人注意他了,叫他心里产生不小的落差感。不过也正是如此,倒是有点“旁观者清”的效果。
所以项成贤觉察到,这是万安的小伎俩,不过要怎么破解,项大御史对此一筹莫展。不止项成贤,有些冷静的人也意识到万安的手段,也不是没人想出应对主意,但总是不够完美,有各种各样的负作用。
“若是方应物,该会怎么办?”项成贤不由自主的想道,目光下意识朝角落里望去。然后他就看到了,方应物又在用力招手
于是项成贤只得又走过去,他的移动吸引了所有人注意,满屋子议论声忽然停住了,房中陷入诡异的寂静。很多人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方应物肯定会有办法罢?或者是,反正有方应物出主意,自己就先不费心了。
首辅万安忽的紧张起来,死死盯着方应物。说出去像是个笑话,身份已经年近古稀的堂堂首辅,竟然会为了区区一个方应物而紧张。
片刻后,项大御史脚步轻盈的走了回来,重新进入了高光状态,从容的说:“邵娘娘服侍陛下多年,进位贵妃也没什么。”
后面肯定有个“但是”,无数人心里吐槽。
“但是”项大御史果然众望所归的说出了这两字,“此外为免中宫轻重失衡,还可仿效仿效前朝故事。”
项成贤有意停顿了一下,可是这次没人出来捧场接话。只得继续说:“所谓前朝故事,如汉明帝马后、唐明皇王后、宋真宗刘后。皆养诸妃皇子为子。”
说到这里时,有些聪明人已经猜到什么。纷纷恍然大悟。只听项成贤高声道:“今请将太子养于中宫,认王皇后为母!”
众人不禁万分钦佩的看向角落里那个人,短短时间便能想到如此破解之道,实在不能不服。今天方应物能光临东朝房,真乃正道之幸。
这的确是个绝妙主意,完全可以抵消邵妃进位为贵妃的影响,也很有可能避免因为邵妃与天子较劲,而且最关键是没有任何负作用!
其实单纯只说邵娘娘进位为贵妃本身,大臣对此是无所谓的。又不是当皇后,爱怎样就怎样。只不过涉及到东宫之争,所以才显得十分敏感。
朝臣担忧的不是邵娘娘当贵妃,而是子凭母贵。一旦邵妃之子朱祐杬凭借母亲成为出身最尊贵的皇子,那难免就要压住太子朱祐樘,导致尊卑失序。
但若将太子朱祐樘寄托到王皇后名下,那么太子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嫡子,当然不用在乎邵娘娘当不当贵妃了!没准天子为了顺利提拔邵娘娘为贵妃,减少此事阻力。真会让太子认王皇后为母亲。
难题破解后不免身心愉悦,不知怎的,许多人发出了轻轻笑声。虽然没有明言,但彼此心知肚明。笑得就是首辅万安——他和党羽今天真可谓是机关算尽,但只怕要徒劳无功了!
想这万安当了十年首辅,君恩深厚地位稳固。吃瘪的时候真不多,尤其吃瘪到今天这种地步的时候更不多。
万首辅当然能感受到别人笑的就是自己。暗暗咬牙切齿。可今天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火花四溅。完全输的没脾气!
此时站在东朝房里,无异于是羞辱,万安怨毒的盯了方应物一眼,二话不说,当机立断的拂袖而去。走的痛快,走的光棍,丝毫不拖泥带水。
他就这样走了?其余大臣愕然的面面相觑,这首辅老大人真是够果断。
无论如何,既然首辅都离开了,廷议到此就该结束。主持人吏部尚书李裕慢吞吞的询问道:“诸君还有何话可说?若无其它,就此散去罢。”
群臣离去时,大多数人都是面有喜色的。最近这段时间,奸邪猖狂,压抑时候居多,时至今日才总算挫败了奸邪一次。
而且更让众人先前没有想到的是,胜利似乎来得轻而易举,完全不费功夫,好像平平常常顺顺利利就赢了。细想原因,大概还是全凭了方应物,这就是所谓的大巧若拙、举重若轻罢。
如果没有方应物,正道一方肯定要陷入苦战,还未必能收取全功。只是这方应物以后的日子大概不会好过了,万安绝不会如此善罢甘休,不过方应物所幸还有个次辅为老泰山。
方应物回到家中,项成贤也跟着来了,两人还没说几句话,便见刘棉花打发了人来喊他。
项成贤打趣道:“你这个老泰山,真是一张晴雨表。此前几日,都不曾理睬你,今天却立刻就要见你。”
对此方应物也没奈何,“习惯就好。”
此后方应物到了刘府,却听刘棉花道:“你知不知道,最凶险的时候从现在才开始?”
方应物装糊涂的答道:“愿闻其详。”
刘棉花叹口气,“那万眉州再不堪,终究也是首辅,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朝廷体面,正所谓刑不上大夫。所以即便他站错了队,最严重也不过是被罢斥回乡,你信不信?”
方应物当然信了,就按历史上的万安来说,最后结局也是新皇登基后,被强迫辞官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处分,更别说刑罚了。
别说万安这首辅,就是他方应物在朝廷中斗争失败了,结局也就是回老家而已,这就是国朝士大夫阶层朝争的底线。
“你要输了还好,但你没有输。”刘棉花道:“我料那万安如果见另立太子之事不遂,肯定转而向东宫示好,只求日后能全身而退,免得有血光之灾。”
方应物对此议论道:“也算是识时务之举,若只求平安问题不大。”
刘棉花转而又说:“你先不要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