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勒胡马-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膳岣貌写娴募且洌獠呕腥淮笪颉铱浚拐嫠荡砘傲耍
  “明公”和“主公”这两个词汇相比起来,前者貌似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并且自重身份,后者就显得亲昵多了,君臣之礼再加主仆之亲。怪不得那些家伙用如此怪异的眼光瞧我,他们不会以为是我生造出这个词儿来,故意谄媚石勒的吧?!特么的石勒本人一定是这么想的,所以才会瞬间雀跃,还攥住我手腕子说等他回来咱们再深谈……
  完蛋了,完蛋了,从此要被当作谄媚小人,这丢脸可丢大发了!裴该真是懊悔无地,但是想来想去,大错已然铸成,时间不会倒流……该怎么办?干脆,将错就错,我从此就叫石勒“主公”算了,直接一条道儿走到黑!这词儿又真不是我现编的,它有所本啊,不过汝等读书太少罢了。我叫石勒主公,不是把他当成刘备,而是自诩为诸葛亮——怎么着,不服气啊?!
  论出身门第,如今胡营中自然以我为最高,难道我连文化方面的这点发言权都没有吗?只要我梗着脖子坚决不认错,并且表现得一切都很顺理成章似的,那……那肯定我就是没错,错的是你们,是这个社会!
  裴该抬起胳膊来,在胸前狠狠地攥了一下拳头,同时双眼一瞪,想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可是突然之间,就觉得一股酸痒之气直冲鼻窍,忍不住就接连打了三个大喷嚏……当即把气势就全都给泻了……
  ……
  裴该病倒了。
  估计是那天逃亡途中涉渡洧水,在夜风中穿着湿衣裳倚树而眠,那会儿就已经感染了风寒,此后几天他虽然一直觉得身上有点儿乏力,但因为心中有事,精神高度紧张,本能地调动身体机能压住了疾病,貌似尚无大碍。一直等到石勒和张宾全都离开了许昌城,裴该那根绷紧的弦骤然松弛下来,病气趁虚而入,结果连打几个喷嚏,才回到寄住的院落门前,就觉得脑袋有点儿发晕。
  老仆人给拉开了门,迎他进院。这老仆人是昨天张宾离开后不久,简道亲自给送过来的,包括这老头儿在内,一共四名奴婢,另外还额外派了四个胡兵守护——分明是看管裴氏姑侄,防备他们落跑。
  四名奴婢三男一女,男的一老二少,女的是老仆之妻,也已经四十多岁了。根据简道所说,这都是本城居民,现买来的,但裴该冷眼观察,起码那俩年轻的不似老实百姓——年纪轻轻,也不缺胳膊不少腿的,竟然没被胡军拉了伕,还能够熬到今天才始卖身为奴,鬼才信他啊!你还不如说是新从洧仓掳得的呢——这肯定都是派来监视自己的。
  且说他昏昏沉沉地进了院子,芸儿远远瞧见,转过身就回正房去向裴氏禀报,说小郎面色赤红,也不知道是喝多了酒,还是跟人置气。裴氏闻言,小小吃了一惊,便唤裴该来见,越瞧侄子的眼神越不对,伸手在他额头上一摸:“好热,文约恐是病矣!”
  她坚持要芸儿和奴婢们伺候裴该躺下。裴该一开始还没太明显的感觉,但是等躺到席上,一盖上被子,忽觉遍体生寒,忍不住就打起哆嗦来。裴氏赶紧派人请简道过来诊治,简道搭了搭裴该的脉博,捻须点头:“风寒入体,确乎病矣。”当场提笔开了张方子,不过随即又把方子自己揣怀里了,哂笑道:“我疏忽了,城内已无药铺,军中倒有存药,等我合好了派人送来。”
  裴该暗自叫苦。他知道这年月的医疗水平很次,说不定一场普通感冒就能要了人的小命去,而且那些草药也未必靠谱,庸医杀人本是寻常之事……自己不会就这样一病不起吧?本想暂且在胡营栖身,找机会逃往江东的,若是直接就跟这儿病死了,盖棺论定,投胡的污点从此再难洗清……
  说不定将来的《晋书》上还会记上一笔,附在“裴頠传”后面,写:“頠生二子,长名嵩,次名该。裴该字文约,从司马越东征,兵败降于石勒……”
  而且更重要的是:倘若自己就此撒手而去,裴氏又该怎么办?她在胡营中将何以自处?
  裴该想到这里,赶紧从被子里朝简道伸出手来,说:“请取方来我看。”
  简道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问:“裴先生也懂医术么?”真是能者无所不能啊,你将来不会抢了我的饭碗吧?心中虽不情愿,却也不敢拒绝,只好把药方双手呈上。
  裴该上一世是完全没有接触过中医药的,但此世残存的记忆中,倒多少还有点儿相关知识——当时的文人中也有不少闲来会读读医书,因为医疗资源实在太过缺乏了,自己多少懂得一些,可备急需,总不至于家人有病却临时找不到医生登门,只好眼睁睁地瞧着病情恶化吧。
  大致瞧了眼药方,都是些柴胡、防风之类寻常药材,起清热解表的功效。裴该也不是什么专家,瞧不出好赖,但见没有什么虎狼之药,也就多少放了点儿心。于是递回药方,朝简道点头致意:“多承施治。”没办法,只能暂且相信这家伙吧。
  简道怀揣着药方往外走,才刚出院门,就见一骑快马呼啸而至,来到面前陡然勒停。简至繁吓了一大跳,差点儿没让马蹄子踢着,匆忙避到一旁。但马上骑士却不肯放过他,挥起鞭子来打个鞭花,劲风几乎要把简道的巾帻给卷飞喽。简道赶紧伸手按着巾帻,抬起头来细细一瞧,立刻堆下满脸的笑来:“支将军。”
  马上骑士正是留守胡将支屈六,就见他板着一张黑脸,大声喝问道:“汝如何在此?裴郎可在屋中么?”
  简道回答说我是来给裴郎看病的……支屈六一皱眉头:“病可重么?”简道点头说不轻啊……不过将军放心,我这就回去合好了药给送过来,保证三五日内,他的病情便有起色。
  看支屈六脸上表情,似有遗憾之色,想了一想,便即拨转马头。他关照简道:“待裴郎大好了,速来报我。”说着话一挥马鞭,扬长而去。
  简道心说想不到啊,不但张先生看重裴该,命我好生关照他,就连这胡将也上赶着来见,也不知道想跟裴该说些什么……我可得打点起十二分的精神,赶紧给他把病治好了,卖他个人情才成,对于我将来的前途,必然大有好处。
  其实简道想左了,支屈六这回不是特意来拜望裴该的,而是想来收拾裴该的。


第十七章 诸葛孔明
  支屈六本名就叫做屈六,和石勒另一员大将支雄一样,都是月支人,因族为姓。月支在汉代写作“月氏”,本是游牧于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的古老民族,后来为匈奴所逐,逐步西迁去了中亚,曾一度建立起强盛的贵霜王朝。不过也有部分月氏人并未西徙,先附匈奴,后又附汉,在凉州与羌、汉杂居。
  石勒初起家的时候,身边只有八骑,即王阳、蘷安、支雄、桃豹等人,后来增加到十八骑,新面孔里就有孔苌和支屈六,所以支屈六也算是元从老将了,这才能够肩负留守重任。今天一起去送别石勒,裴该口称石勒为“主公”,支屈六只是听着新鲜,没当一回事儿,结果转眼就瞥见参谋程遐跟人笑谈,说明公这回招揽来一个谄媚小人啊,我还以为他们这种世家子弟会有多骄傲,多自重身份呢,没想到是这种不要脸的软骨头……
  支屈六当场就怒了。他为人单纯,对于人员判定只有三个标准:忠诚的是君子,反复无常必是小人;勇敢的是君子,临阵怯懦必是小人;直言的是君子,说话绕圈儿还拍马屁的必是小人!我看明公貌似挺看重这个裴该啊,还打算让他做“君子营”副督,难道是明公这回看走了眼吗?不行,我得去好好问问裴该,他若真是无耻小人,那就先暴捶一顿,让他长长记性,别以后坏了明公的大事!
  于是打马扬鞭,匆匆而来,可是一打问,裴该病了……我堂堂七尺汉子,总不能动手教训一个病弱之人。罢了,算他走运,且等他病好了再说吧。
  ……
  简道离去以后,裴该让仆人把葛巾浸透凉水,敷在自己额头上——感冒是小病,但得赶紧把体温先降下来。至于支屈六曾经来过门外的事情,他是一概不知啊,更不知道因病得福,暂时逃过了一顿暴打……
  他这一病,时间不短,足足三天三夜方始退烧,又多吃了三天简道合的药,这才终于能够起身行走。就觉得身体软绵绵的,精神也仍然疲倦,挣扎着步出房门去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想一想这样不成啊,我得赶紧好起来。于是命仆人打来凉水,擦了把脸,回想前世的广播体操,还记得几个动作,于是就在院中演练起来,活动活动四肢筋骨。
  正巧简道又亲自来送药,进门一看裴该的动作,双睛当即就亮了,追问道:“这莫非是华元化的‘五禽戏’么?”
  裴该心说你这什么眼神儿啊,固然广播体操的作用和华佗“五禽戏”差不太多,但“五禽戏”那是模仿五种鸟兽的动作,你看我跟这儿伸胳膊挰腿,哪有一点儿象动物啊?当下笑着摇头:“非也,只是寻常疏散筋骨而已。”
  看简道的表情,多少有点儿失望。他问裴该:“据说‘五禽戏’可以消除俗气、流动血脉,使人不得病且能长寿,裴先生可知道,果然如此神妙吗?”你们世家子弟懂得多,你不会恰巧听说过吧?裴该摇头道:“或许确实可以强身,然是否能够长寿,我不知也。”简道仍不罢休,又问:“传说‘五禽戏’是模仿猿、鹿、熊、虎、鸟的动作,其中只有一禽,为何不叫‘五兽’而偏要叫‘五禽’呢?”
  裴该闻言,不禁愣了一下,心说这真是个好问题,只可惜我回答不了——“我确实并不会‘五禽戏’,甚至从未见人演练过。”
  简道扁扁嘴,倖倖而退,去吩咐仆人煎药了。裴该活动完筋骨,就去问候裴氏起居,然后命人搬一张胡床放在院中,他踞床望天,筹思下一步路该怎么走才好。简道从厨房出来,正好又见到裴该,就再上前施了礼,顺便多问几句他目下的感觉。
  裴该说我好得差不多了,既能下地活动,只要多补充点儿营养,病体自能痊愈。简道说好啊,近日常有胡兵出城去狩猎,我明天让他们送点儿野味到府上来,给裴先生改善伙食。裴该点点头:“有劳了。”随即命人再取一张胡床来给简道坐:“至繁若无要事,且陪我说说话吧。”
  简道受宠若惊,连连作揖,然后就在裴该侧面坐下。裴该问他:“我新附石……主公……”我就叫主公了,并且在离开前还会一直这么叫下去,你们怎么着吧!“我新附主公,于军中将吏多不稔熟,至繁可能教我?”
  简道虽然并不受石勒重用,好在投靠得比较早,在军中时日比张宾还长久,又负责杂务,基本上每名将吏都能混个脸熟,就没谁他不认识的。当下是侃侃而谈,不但把每个人的姓名、出身、年龄、履历,就连脾气、秉性,平常负责什么事务,全都向裴该合盘托出。这一番交谈,足足一个多时辰,裴该倒是获益良多。
  而且受裴该的影响,话说到一半儿的时候,简道也开始满嘴跑“主公”了。他后来觉出来不对劲儿,就大着胆子问裴该:“先生称‘主公’,可有典故么?”这些天大家伙儿都在议论啊,说是你现编的,但我总觉得你那么高出身、那么大学问,必然有讲儿——能不能告诉我,我好去向旁人炫耀。
  裴该正要他把“主公”一词的来源散布出去,于是假装毫不在意地笑笑,简洁而言——说太多就刻意了——简道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蜀书》确乎未曾读过……裴先生真正博学!”其实别说《三国志·蜀书》了,就连传播甚广的《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他其实也都无缘得见,这辈子读过的字书就不超过二十卷,还有一半儿都是医书、药典。
  等到告辞的时候,简道顺口说:“当日裴先生病倒,支将军曾经想来拜访,闻讯黯然而去。如今先生即将痊愈,我这便去通知支将军,他必然再来求见啊。”
  裴该闻言,略略一皱眉头,心说支屈六想见我,为的什么呀?照理说既为同僚,见上一面谈天说地也很正常,问题这些天里除简道外就没见有第二个人登门。程遐也留在许昌,他跟我都是读书人,倘若他想来拜访,倒还比较有理由——可是他不但没有亲身前来,甚至都没有派人来问候一下病情,很可能是想对自己施加冷暴力。自己如今算是闲居,石勒又没有分派职司、任务,支屈六有什么理由来找自己呢?
  真正想不通。
  ……
  支屈六是两日后登门的。
  他先是把门扇拍得震天响,老仆人才刚拔开门闩,他一脚就踹了进来,踹得那老头儿一个跟斗翻出去四五尺远。这时候裴该正在屋中写字——笔墨工具自然是简道送来的,裴该闲来无事,本打算读读书,但简道本人身边没有,说去向程遐等人商借,却一去再不回头了,因此裴该就只好靠写字来打发时间。
  他前世只在小学时期练过几天毛笔字,好在这具寄身的躯体对此技非常娴熟,无论楷、隶都写能得四平八稳。裴该想把脑袋里还存着的书默写出来,以免将来忘了,然后发现自己记忆最深刻的,竟然是亡父裴頠的《崇有论》。
  裴頠基于时代环境,同样崇拜和研习老、庄,但因为本人还算比较注重实务,不是王衍之流只会谈虚论玄之辈,所以在“正始之音”重思辩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崇无”时流针锋相对的“崇有”思想,有一定的原始唯物主义气味,倒是颇对现在这个裴该的胃口。于是提笔就写:“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
  结果“嘭”的一声巨响,大门被人踹开,导致那第二个“也”字最后一钩挑出去老长,彻底破坏了文字的美感。裴该心中恼怒,放下笔出门来看,只见一个虬须胡人大咧咧地迈步而入院中。
  这胡人看五官可能是个白种,但皮肤晒得很黑,深棕色的头发胡子都打着卷儿;身量比自己约高半头,科头穿一件葛布短衫,衣襟还敞着,露出胸口浓密的护心毛;足登皮靴,左手提着一支马鞭。裴该认得,这正是留守大将支屈六——欢送石勒的时候见过面啊。
  他一拱手:“支将军……”正打算责问支屈六为什么踹门而入,就见支屈六提起鞭子来朝自己遥遥一指:“汝可是裴该么?”
  “何必明知故问?”
  “明知?”支屈六狞笑道,“我正是不知,故而才来问汝!”他的中国话说得有点儿别扭,口音很重,好在基本上还能够听得懂——几步来到裴该面前,瞪着一对铜铃大眼喝问道:“汝既归附明公,不思竭诚尽忠报效,反而谄言媚上,究竟是何道理?今日若不能给我一个好理由,便要以军法来惩治汝!”
  裴该心说原来如此,他是来找麻烦的,根源应该还在那“主公”二字上。正待反问:“我哪里谄媚了?”又觉得纯是招架,未必气虚。面对这般粗蛮武夫,一旦被对方气势压倒,恐怕就再无还手之力了,说不定话才说到一半儿,对方马鞭子就会往自己身上招呼……
  好在他脑筋转得够快,当下冷笑一声:“诸葛孔明如何会谄言媚上?”
  支屈六表情愕然:“诸葛孔明又是谁了?汝不是唤作裴该么?”
  裴该唇边寒意不散:“诸葛亮字孔明,将军未曾听说过么?”
  支屈六更迷糊了:“汝说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那与汝又有何关联?我是在问汝啊!”
  裴该抬起一只手来,比划动作,以加重自己的语气:“昔日刘备困居荆州,亲往隆去中招揽诸葛孔明,孔明初时不见,后又不允,刘备凡三顾,才终于请得孔明出山,为他规划王业。主公同样数次三番招揽于我,我虽两次拒绝,他也不肯罢休——这与刘备、孔明之事,何其相似乃耳?将军的意思,难道是主公识人不明,犯了错么?!”


第十八章 弹琴退敌
  支屈六责问裴该,为什么要当面拍石勒马屁,裴该不作正面回答,却云:“诸葛孔明如何会谄言媚上?”随即把话题是越扯越远——对付这种大老粗,你不能顺着他的思路走,得想尽办法把话题引偏,只要自己始终掌握着对谈的主动权,这气势自然就不会弱喽。
  三言两语过后,裴该就反问支屈六,说石勒当我是诸葛亮,你认为他这是识人不明,犯了错误吗?本意喝阻支屈六,谁想支屈六却一撇嘴:“是人皆会犯错,也不奇怪。”
  裴该及时转圜:“然而如主公这般有大能、怀大志的人杰,即便有错,识人用人,是断不会失误的。用人若误,满盘皆输——好比刘备能识马幼常,诸葛孔明不识,以致于一出祁山,兵败街亭,劳而无功……”
  支屈六又迷糊了:“刘备我知道,那马幼常又是何人?”
  裴该双手在腹前一交叠,就此住口:“我不惯站着谈史论古。”
  支屈六这会儿的表情已经彻底放松了下来,换言之,他完全落进了裴该的谈话节奏中去。当下不但不恼,反而左右扫视,随即大步迈到院落一侧,把靠在墙边的一张胡床给端了过来,就在裴该身前摆好,然后一扬手:“坐。”
  裴该屈膝在胡床上坐下,但还是不说话,只是仰着头,凝视着支屈六的面孔。支屈六又再左右瞟瞟,暂时没见到第二张胡床,干脆就在土地上盘膝坐下,正当裴该对面——“好了,请讲。”
  裴该心中暗笑。他前两天才刚向简道探问过石勒军中情况,固然简道这人学识浅薄,也未必真会看人,但接触久了,对于胡营将吏浮面上的性格、喜好,还是能够掌握个八九不离十的。比方说他就随口谈起,说支屈六将军最喜欢听人说古。
  石勒军中两级分化非常严重,绝大多数将领都是胡人,或者生长边陲、胡化了的晋人,全都粗鄙不文,大字不识一箩筐。至于文事、政务,则仰赖张宾的“君子营”,营中都是中原士人,除了他简道垫底外,全都是读过不少书,知道很多事的。这两个集团分工明确,但也正因为如此,相互间并不相容——因为有石勒镇在上头,不至于起什么太大的矛盾,但起龃龉、搞摩擦总是免不了的,互相看对方都不怎么顺眼。
  所以支屈六喜欢听古,到处找人给讲故事,最终却只有张宾肯敷衍他。其实喜欢听古的并非仅仅他一个人而已,石勒本人闲的时候,就经常找张宾、徐光、程遐等人前来,询问前代之事。这几位认为此乃导引胡将军成为中国君主的正途,因而非常热心,还建议石勒读书学字,石勒却以军务倥偬,没时间为理由给婉拒了。
  张宾给支屈六讲过不少古事,支屈六因此非常尊敬张宾,他甚至有段时间,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的,中国人称“子”就是老师的意思——好比说孔子、孙子——于是见面就尊称“张子”,好在张宾及时把他这老掉牙的称呼给扭转了过来。只可惜张宾政务繁忙,时间有限,所以很多时候都只得绕着支屈六走,以免被他给纠缠上。
  简道还曾经笑着说:“此番大军北行,支将军便极烦闷,说:‘何以命我留守,却携张先生同行?我将数月不得聆听张先生的教诲了。’”
  故此支、裴二人今日对谈,裴该一问说你知道诸葛亮,不知道诸葛孔明,知道刘玄德,不知道马幼常,那好,我就来给你讲讲这其中的故事。你一好奇,自然气消;等你听了我的故事,难道还好意思再找我麻烦吗?
  当下先一杆子支出老远去,从头讲起:“且说蜀汉先主刘备为曹操所逼,被迫逃奔荆州牧刘表,暂且栖身。刘表也恐曹操率军南下,侵扰荆州地界,因此便将刘备安置在新野县城,为其北方屏藩……刘备因而感叹髀肉复生……”
  支屈六听到这儿,不禁伸手摸摸自己的大腿:“久不骑马,髀肉会生?这我倒不清楚……我自懂事以来,便从未离开过马鞍哪。”
  裴该微微一笑,不去理他的捧场,继续说下去:“……有水镜先生司马徽指引刘备,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他说的并不纯是史事,还掺杂了不少演义内容,细节更为完善,情节也更加迭宕起伏,听得支屈六是如醉如痴。要知道这年月虽然去汉末三国未久,终究并非同时,相关史料非常零散,陈寿虽然完成了《三国志》,如前所述,传播的范围还不太广,张宾走运,偶尔读到过,徐光、程遐等人也自命当世才杰之士,却全都无缘得见。
  而且这年月的《三国志》还并没有裴松之的疏,陈寿笔法很简练,内容有些单薄,若非精研者,很难把主线给捋清楚喽,把相关事件全都严密编织起来。所以张宾虽然读过《三国志》,但日常向石勒,偶尔跟支屈六讲古,主要内容也都来自于《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这三部史书,就很少涉及三国时代——要不然支屈六怎么会不知道诸葛亮字孔明呢?
  裴该舌灿莲花,一路讲说下去——他前世是很喜欢听评书的,知道该怎么吸引听众,怎么卖关子,怎么留扣子,这跟张宾等学究一板一眼,几乎是用时语翻译古书,等对方听不懂了问起来才加以注解的说古方式截然不同,支屈六就好比老鼠掉进了米缸里,听得是抓耳挠腮,欣悦不已。至于自己原本来找裴该是什么用意?那谁还记得啊!
  从水镜指引到三顾茅庐,然后孔明出山,火烧博望、火烧新野,接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支屈六吓了一大跳:“曹操竟然如此雄强,拥有八十三万大军么?”裴该笑一笑:“请问贵……我军几何?”支屈六扳扳手指头:“战兵囊括骑步,大约五万之数,辅兵、伕役,也有五六万,总之十万有余。”裴该就说了:“我来投之前,听闻各处都说,石将军有众二十万,或三十万,这是为什么呢?不过虚张声势,以威慑敌人,号称而已。”
  “那么曹操实际有多少兵马?”
  “二十万顶天了。”
  支屈六长舒一口气:“如此尚堪与之一战。”随即想起来:“那马幼常究竟是何人了?”
  裴该心说好吧,我都快把这碴儿给忘了,你竟然还记得——只得再把话题扯回去:“刘备在新野时,得了孔明之后,声望日隆,荆襄九郡的士人皆来投靠,其中便有宜城人马氏兄弟。时有谚语,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他终究大病初愈,本来精神头就不大足,又说了那么多话,当下觉得嗓子有点儿发干,说到这里,不禁轻轻咳嗽了一声。支屈六当即挺起腰来,梗着脖子大叫道:“水!人都死绝了么,怎么不端碗水来?”
  旁边有仆役战战兢兢的,赶紧去倒了一碗温水——裴该坚持要把井水煮熟了才肯喝,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仆人们也都习惯了——双手奉给支屈六,支屈六却又恭恭敬敬递给了裴该。裴该接过来喝一口,润了润喉咙,吩咐下人:“再给支将军倾一碗来。”
  支屈六笑道:“我不是病人,天气又如此炎热——舀碗凉水来吧。”
  裴该讲完了马氏兄弟尤其是马谡的来历,心说要再这么讲下去,直接就是半套三分啦,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落到正题……因此就先不提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下江南了,直接跳到蜀汉建立以后——“诸葛亮甚为器重马谡,认定唯马幼常可绍继其谋略,日常待之,一如弟子。刘备临终之时,却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并未深信,终于导致一出祁山,无功而返……”
  支屈六追问道:“可是马谡贻误了军机么?”
  裴该点点头,就此开始讲解一出祁山的战事。他对这段历史本来就很熟悉,也曾经做过一定的研究,当下随手从旁边捡来一枚枯枝,在二人中间的土地上勾画简易地形图——“……街亭要冲,谁人可守?马谡当即出班请令,说:‘末将愿往。’众将都疑马幼常从未统军实战,恐是纸上谈兵,规劝孔明另换别将。马谡急了,便道:‘某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胜时,甘受军法!’……”
  等说到马谡在街亭查看地势,见一土山,当道而立,便欲上山扎营,以阻魏军的时候,支屈六突然插嘴问道:“此山广狭如何?”
  裴该微微一挑眉毛,说你问这个干嘛啊?对于街亭之战,史书上记载得非常简略,光说马谡“违亮节度,舍水上山”,以致大败,至于具体过程如何,只能靠后世小说家脑补;而至于他究竟上的哪座山,也都众说纷纭,裴该怎么会知道?
  支屈六回答道:“山若广大,自可据守,魏军难以遽围之也;若其狭小,则恐被魏军围困。而且狭小山地,多数并无水源,强军一日不食,犹能苦战,但若半日不得饮水,便会彻底丧失斗志了……”
  裴该连连点头,虽然不大情愿,还是忍不住夸了一句:“支将军戎马半生,果然是知兵者也,若与马谡异地而处,必无败理……”
  说完了马谡在街亭的战败,消息传来,诸葛亮赶紧分派兵马,前去各城迁徙吏民、搬运粮草,准备退兵,结果司马懿率领大军突然间杀到,而西城中仅仅剩下一些文吏和数千老弱兵丁……支屈六忍不住大叫道:“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裴该说走不得啊——“主帅若是弃军先逃,各部不得号令,必然崩溃星散,魏军从后追杀,只怕七成都再难归蜀。蜀中本来人口匮乏,若然去此数万胜兵,则国家亡无日矣!”
  支屈六狠狠拧着眉头:“那如何办?蜀汉难道就此灭亡了不成么?”
  裴该笑道:“诸葛亮一世之杰,偶尔用人不明,以致于败,但他自有退敌的妙策——主公交付支将军以留守重任,难道便没有他事可做了么?”突然间转换话题,就好比说书人说到一个肯节上,突然间用醒木一拍桌案:“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支屈六这才抬头瞧一眼天色,不禁心急,身子扭了一扭,可是又舍不得走,只好说:“主公交付的重任,我自然不敢轻慢……”这一大段都是在说刘备集团、蜀汉政权,而且裴该用上了评书口,所以就连诸葛亮“隆中对”的时候都称呼刘备“主公”,支屈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传染——“裴郎且将诸葛亮如何退去司马懿说明了,我便告辞!”正在紧要关头,你别卖关子啊!
  裴该说好吧,那我再多说几句——防务重要,你可别再跟我这儿多耽搁了——“孔明洞开西县城门,派四名老军在门前洒扫,自身登上城楼,葛衣幅巾,手摇羽扇,随二童子,捧一具琴……”
  支屈六一脸的茫然:“这是为何?难道他要降魏么?”
  “非也,孔明这是使的空城之计……”
  说到诸葛亮弹琴退兵,支屈六忍不住反驳道:“此事不可信。我听闻司马懿是晋国皇帝之祖,天纵英才,用兵如神,如何会为此等诡计吓阻?即便恐有埋伏,大军不入西城,遣一偏将率数千兵马往探,亦不为难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