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勒胡马-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裴开才说,赵人是否肯接纳白起,得看是在长平之战前,还是长平之战后,这仇恨累积的是不是够深。裴该由此点头,乃明确表态道:“石虎凶残,所过屠戮,此非人也,等若禽兽。我麾下自有猛士若云、才杰如雨,何必要养一禽兽?我若受石虎之降,则如何面对并州被灾之民、流离的鳏寡啊?”
  随即双眉一轩:“石虎之残民,虽百死不能赎其辜。彼獠若逃来投我,我必磔杀之,岂有接纳之理?!”顿了一顿,望一眼续咸,又说:“羯营中若肯反正来归者,皆须究其前过,凡曾害民者皆不纳——尤其石氏叔侄,我唯杀之,方能于百姓有所交代!”言下之意,续孝宗你算是个好人,请把心放踏实了,老老实实跟我手下任职吧。
  其实对于仕赵之徒,裴该全无好感,理论上一个都不想用。但终究续咸本为大儒,又无害民之举,复及时夺取并州,功劳甚大,足以抵过了,这才留用之。既然用了,那就必须得关爱之、抚慰之,不能使其存疑虑,而别起异心。
  ……
  襄国和晋阳之间,相距遥远,因此裴该这儿才刚得着石虎叛逃的消息,那边石勒已然聚集了十数万大军,汹涌南下。他使前将军李寒为先锋,率先攻打邵续占据的厌次城。
  根据张敬的谋划,虽欲倾全力以袭洛阳,但还得先声东击西,以迷惑敌人为要。故此计划先攻厌次,若能克陷之,乃可威胁青、徐,使苏峻、冯龙等不敢妄动;而若洛阳遣军来援,正好渡河攻击空虚的兖州。
  李寒本是刘演部将,石勒克三台时弃戈归降,其于冀州地理、人情,甚为熟稔。当下李寒率军长驱直入,前迫厌次城下,邵续设于城外的十二座营垒,被其陆续攻破。邵嗣祖急忙遣人渡河南下,去向冯龙和苏峻求援。
  冯龙在历城整顿兵马,调集船只,打算克日北渡,以袭击李寒的侧后方。而至于苏峻,他仍然徘徊于泰山郡界上,只留司马钟声领数千老弱屯于蒲姑城;因此钟声得到厌次来信,便急忙快马加鞭,去找苏峻。
  苏峻听说钟声来了,心说此必羯贼又攻厌次也——我特意离得黄河远远的,就是不打算在实力未足的前提下,跟羯军主力正面相抗,此意虽未明言,你钟艾华也不傻,不会想不到吧?那你还巴巴地跑来找我干啥咧?
  终究钟声是自长安遣来的军司马,就如同裴该布置的监军一般,他既来访,苏子高是不敢不见的。于是事先编好了一套说辞,等钟声进帐后催促他北返,他便巧言令色,加以搪塞。
  苏峻先问了:“大都督于平阳破石虎,复北上而收复西河、太原之事,想必司马已然听说了?”钟声点头,苏峻便道:“既然如此,我私下忖度,石勒必将派发大军增援上党,谋复太原,或者大举而向河内、兖州,以期摧破中军,是断无主攻厌次之理的——我因此而不动。”
  钟声疑惑地问道:“将军的判断,确实在理。然而厌次若失,羯贼可凭河威胁青、徐,我又岂可不往救啊?”
  苏峻笑笑,说:“司马多虑了,以今日之势,羯贼或西向上党,谋复太原,或南取河内、兖州,威胁洛阳,又岂能分兵再谋青、徐呢?即便饮马黄河,也必不敢渡过片舟……”
  当然啦,这是他站在自家立场上,不救厌次的理由,凭此是说服不了钟声的,因而苏峻假意面容一肃,又再说道:“倘若羯贼西向上党,自然于我无忧,我或可趁其虚疲,复渡河而收复厌次,再挺进邯郸、襄国间,为大都督之应援。然恐其意,实在兖州啊!
  “今日之兖州,与曩昔不同——蔡士宣(蔡豹)、祖士少(祖约)虽然平庸之辈,终曾将兵,或有一战之力;而新命夏侯文子(夏侯承),虽出将门,其实书生,焉能抚驭诸将,阵前却敌啊?且徐龛既曾一度背反,焉知彼不会再叛?一旦羯贼南下兖州,徐龛朝暮摇摆,文子不能敌,则恐荥阳以西,不复为国家所有!
  “且昔蔡士宣守兖时,祖公未病;祖士少守兖时,中军多为其家故吏,不敢不救;而今夏侯文子守兖,祖公重病未愈,中军群将无首,则其行动必然迟缓,兖州危在旦夕。兖州若失,洛阳亦危,岂可不虑啊?
  “我因此故,暂留于此,一旦所料成真,乃可踵迹羯贼之后,使其不能疾趋洛阳,与中军以统合、守御的时间——实心若此,司马休以我为怯也。”
  他的长篇大论,说得钟艾华一愣一愣的,根本想不出理由来反驳。细一筹思,对于时势的分析、战局的预判,仿佛有理……但这跟你平素所为,似乎不大契合啊。难道真是因为我不懂军事,所以看错了你?其实苏将军还是很有大局观的……
  实际上,苏峻压根儿就不认为赵兵会南下兖州,他的思路跟张宾有些类似,觉得如此小大之势分明,北有太原,南有洛阳,两条直通河北的传统军事通路都捏在我晋手中,则石勒还有什么戏可唱啊?他唯有闭关自守,徐徐积聚,以待时局所有改变罢了。
  想其河北领地,西有太行,南有黄河,险固难拔,整条防线上唯一的缺口就厌次,则在自守之前,先期以主力拔掉厌次,乃是顺理成章之事。由此判断,赵军此番来攻,实有必得之心,我若是不知死活的硬撞上去,能有几成胜算?所以说,其它时段,厌次是可以救的,甚至是必须救的,唯独这一时段不行,我只有暂时避其朝锐,才有望将来击其暮归。
  只是交浅言深,再加上钟声一贯热血男儿的臭德性,所以这话是不能跟他明说的,只能另外找个理由,加以诓骗罢了。
  钟声无言以对,只能问道:“则于厌次邵将军的书信,如何回复才好?”
  苏峻笑道:“司马为我回复可也。”就说我会去救援厌次的,但精兵方散于泰山郡内剿贼,收拢起来总需要时间,外加还须筹措粮秣,重新整训……所以请邵将军千万要守住厌次啊,给我留下足够的返师的时间。
  钟声无奈之下,只得黯然而归。可是他派去厌次送回信的使者却才过黄河,就被堵了回来,报称石勒亲提大军而向厌次,将城池围得里三重、外三重的,我实在是进不去城……


第四章 副帅
  苏峻有一点没有判断错,石赵此番谋攻厌次,确实存有必得之心。因为即便不打算构筑包括太行和黄河在内的漫长防线,而要全师押上,掩袭洛阳,也必须先拔除掉厌次这颗肉中之刺。否则若大军汹涌西进之际,邵续兵向襄国、邯郸之间,断绝了后路,那可如何是好啊?
  故此按照张敬的谋划,先须全力攻打厌次,若能克陷最好,否则的话——尤其是苏峻等或者晋之中军来援——就必须得被迫留下一支兵马来牵制之了。
  由此石勒亲率大军攻打厌次,先顺利拔除了城外之垒,复将城池团团包围起来。冯龙本以为来将只有李寒,于是贸然北渡前去增援,结果遭遇羯军主力,导致惨败,“复仇军”几乎打光,冯龙仅以身免,被迫退守历城,急向洛阳求救。
  洛阳朝廷得报,大老们便即聚在一处商议,多数人的想法和苏峻相同,石勒这是打算构筑防线,以期久守了,所以才先全力以攻厌次。荀邃就说了:“石勒既奋余勇,势不可力抗,不如命邵嗣祖南归为好。”
  殷峤对此表示反对,说:“不可也,当救厌次!若羯贼拔厌次,则进可威胁青、徐,退可巩固河防,使我军不易进取,恐怕于收复河北,阻力更大。况且邵嗣祖守厌次已五岁余,一旦失之,不亦可惜么?倘若朝命使其弃地,反使嗣祖怨恨而生叛意,则为害甚巨……”
  祖纳摇头道:“嗣祖忠勇,必无叛心。然而殷尚书所言是,若失厌次,于国家损害颇大,还当发兵往救为好。”
  荀邃双手一摊,说:“祖大将军病重,中军无主,则以谁率军往救厌次为好啊?若用其人而不能服众,终究要直面石勒,恐难胜任。一旦丧败,于大局岂非更有损么?”
  祖家军中,祖逖以下身份和威望最高的,唯有李矩、魏该,但先不说李矩还在河内,直面强敌,不便遽召还朝,就算他回来了,李、魏二人都曾经在石勒面前吃过败仗啊,那怎么放心派他们去迎战石勒呢?终究荀道玄是不怎么通军事的,所以他对于军争胜负的想法很简单,老虎吃豹子,豹子吃山猫,山猫吃鸡,鸡吃虫,则祖逖这狻猊不出马,派豹子去当猛虎,多半要完。
  当然更重要的,是祖家军中没有二号人物,即便李矩、魏该,论其品位也不足以统驭诸将,倘若朝廷临时拔之于高位之上,那树立威望,约束各部,也总需要时间吧。则如今祖士稚占着茅坑却不拉屎,别人还真提不起来呀。
  祖纳不禁叹息道:“是故纳昔日才请召还士少,以驭中军,惜乎仆射不允……”祖约终究是祖逖的兄弟,也多少有打仗的经验,倘若让他先在统帅的位置上坐几个月,估计中军就不会再这么一盘散沙了。
  荀邃斜睨祖纳,低声道:“令弟恐怕难当其任……”
  梁允提出建议说:“不如召王处仲来,以将中军,可乎?”
  要说如今晋朝的军事统帅,名位最高的自然是裴该,其次祖逖,第三就轮到王敦了——固然司马睿也挂着将军号和都督衔呢,却没人真把他当成武将看待。尤其建康与长安曾起居龃龉,而王处仲手握雄兵,纵横江上,始终是朝廷心中一根刺。故而从前梁芬还在时,就曾经跟梁允等人商议,说迟早要找机会召王敦还朝,使其将兵分离,以便于朝廷的势力向江南伸手。
  不等荀邃表态,殷峤先摇头道:“即便王处仲真肯就任,使命往来,也须数月,恐怕厌次早落贼手了。”
  众人商议不决,最终还是尚书左丞王卓出主意说:“不如往见祖公,请其指定统帅人选,如何啊?”
  王卓本来是没资格列席这场会议的,固然左右丞论品位与尚书相同,但理论上只负责省内庶务,说白了,就是做行政工作的,不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但王卓终究门第和爵位高啊,本出太原王氏,袭爵京陵郡公,乃使荀邃等人不得不另眼相看,逢会必允其旁听。
  按照王卓的意思,可以请祖逖确定一个临时统帅人选,则有祖士稚为其背书,或许能使诸将心服——起码不敢轻易奓毛吧。荀邃你不就担心朝廷新命统帅,难以服众,影响到战事顺遂吗?殷峤等诸人,不就担心直接跳过祖逖去任命中军统帅,会引发祖氏的不满吗?我这个主意两面俱光,不知公等以为如何啊?
  荀邃沉吟良久,最终还是颔首道:“王公所言有理……”其实他早就想把中军统帅的职位从祖逖手里抢过来啦,只是荀氏袋中能人有限,至于帅才,更是彻底欠奉,这才一直犹犹豫豫地拖到了今天。
  倘若让祖逖指定一个继承人,那肯定不会是荀党,即便祖逖死后,估计这中军也很难再落到荀氏手中,王卓的建议,原本是对荀氏不利的。然而兵危战凶,其实洛阳距离羯军也不甚远——一河之隔的河内,就有羯赵大军驻扎——荀邃有时候也想:还是景猷兄逃去长安,比较安稳和惬意……为了保障洛阳的安稳,他百思无计,也只好捏着鼻子,首肯王卓之议了。
  即请王卓:“还望王公为国家走这一趟,切勿推辞。”
  王卓领命,便即驾车来至祖府上求见。祖涣、祖济等子侄辈出门恭迎,领至祖逖的病榻之前。
  只见祖士稚面白若纸,气息沉重,似乎都难以起身,只能略略梗起脖子来,朝王卓颔首致意。王卓探问病情,祖涣苦着脸道:“家父之病,暑日更重,此际入秋,天气清爽,已然略好一些了。王公若早来几日,恐怕都不能言语交谈……”
  王卓叹息道:“社稷未复,国家方有事,洛阳安危,端赖祖公,惜乎苍天不佑,而使公沉疴难愈……”
  祖涣就问:“王公今日来此,难道是羯贼有何动向吗?”
  王卓点头道:“实不相瞒,邵嗣祖方有信来,云石勒亲将兵以攻厌次。朝中或云救援,或云可使嗣祖弃城南归,避敌锋芒。然而若欲救,中军又无统帅,是故使我来探问祖公的病情,并且请计。”
  祖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随即略有些含糊,却斩钉截铁地说道:“不可,不可弃邵续……”其婿许柳帮忙解释说:“邵嗣祖久在河北御羯,人心归附,若使南撤,诚恐国家失百姓之望。况且厌次在,石勒终究有所顾及,不敢全师东扰;而若无厌次,兖、豫乃至青、徐都会受其威胁——是故家丈人才云,不可弃也。”
  王卓点头道:“祖公此意,与殷尚书等相同。然而,公今沉疴难起,不能驾驭中军,而舍公外,恐怕无人堪当此重任——大司马却又方得太原,挥师晋阳,也不克遽归长安。固然,以国家之大,雄才杰士,自然不少,然而恐其初至中军,名位难以服众,导致士气不振,此去要直面石勒,荀仆射乃以为不妥。是故命我来问祖公,可有暂统中军的合适人选啊?”
  顿了一顿,又问:“令郎可乎?”
  祖逖轻轻摇头:“是儿年少,且素无威……”说了一半儿就貌似说不下去了,只得斜睨许柳。
  许柳先望一眼祖涣,然后才对王卓解释:“丈人从前,亦曾与我等说起过此事。盛重(祖涣)忠厚质朴,其性情颇肖丈人,是故少年无重威,不能将大军也……”
  祖逖在青年时代,虽然“闻鸡起舞”,有志于王室,其实走的是文学路线,先做司州主簿,后来受到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等人的重视,历任大司马府掾属,骠骑将军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从事中郎等职,直到年近四旬,才依从司马越,开始领兵打仗。
  祖逖对于自身过往经历的评价,并非曾一度缺乏担任将领的经验,而是相貌普通,性格忠厚,无“重威”。也就是说,他的相貌不能给兵将以威压感,加上又没有高门作为依靠,则年轻时候靠着这种相貌和脾性,是不可能使部属信服的。总得要年岁大一点儿了,多年任职,逐渐积累起了中高级官吏的威势,才可能在徐州和豫州,赤手空拳一点点拉起支队伍来。
  而祖涣和自己的相貌、性格都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大概也就背靠老爹,方便狐假虎威罢了。所以祖逖才觉得,以儿子这种质素,因缘际会,能为一军之将已经顶天了,倘若遽登高位,总统中军,威势不足,必然难以服众。许柳、祖济等人也曾多次劝说,以大人您如今的权势、名望,把公子哄抬起来,难道很难吗?有你在背后帮扶,还怕他不能称职吗?只要多陪养培养,异日自能绍继大人之业啊。
  然而祖逖却说:“我在军中,不愿使盛重以我为父。昔马服子恃乃父之勋业、名望,终至覆军殒身,其乃惜子乎?其实害子也!”
  “马服子”就是赵括,其父赵奢为赵之名将,封“马服君”。赵括少学兵法,“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纸上谈兵,就连他老爹都说不过他。赵奢因此而下论断,说我这儿子太骄傲,太轻佻了,看军国大事等若儿戏,将来他若领军,必遭丧败。
  祖逖的意思,赵奢你要真爱护儿子,就该让赵括早早从军,让他吃尽军中的苦头,而不是干脆弃置不用,最终把儿子给养成了一个废物。他说我之所以让祖涣在军中听用,就是这个缘由,想让儿子自己累积经验和功勋,不要想着吃他爹的。倘若真把他直接放在祖家军而非仅仅祖氏我这一脉的继承人位置上,反倒容易使其滋生骄傲之心,并使诸将产生不满。这小子只有跟我似的,慢慢地磨练,那么到了三四十岁,或者可堪大用。
  到目前为止,祖涣也就才刚二十出头,故此祖逖认为他不适任出任中军统帅——哪怕只是暂时性的。
  王卓闻言,不禁蹙眉,于是想了一想,又问:“则楚重如何?”
  “楚重”就是祖逖的从子祖济。要说祖家兄弟四人,其伯祖该,其仲祖纳,都是先妻所生,其叔祖逖,其季祖约,则是后妻所生;然而祖纳和祖约都无子——闺女儿倒是不少——唯祖该生祖智和祖衍,祖逖生祖涣和祖达(道重)。祖该早殁,祖智兄弟向依祖逖而居,也都在祖家军中担任要职。
  此外还有一个祖济,乃是祖逖兄弟的叔父之孙——这种关系,当时称为从子,后世称为堂侄——他在这一辈中年纪最长,都已经三十多了,弓马娴熟,能征惯战,平素深得祖逖的信重。
  所以王卓就说了,你嫌自家儿子年纪轻——祖涣方弱冠,祖达则还是稚童——无威望,不能服众,那么估计祖智、祖衍也提不起来。可是祖济呢?他年岁可算不老小了吧。
  谁想祖逖却还是摇头,说:“楚重不过陷阵之将,非运筹之、之帅才也。”
  王卓心说算了,我不猜了——一拱手:“难道别无可用之人了么?还望祖公细细审思,提一人选,也使我向省内有所交代。”
  祖逖缓缓阖上双眼,喘了几口气,然后才努力振作精神,睁眼开口道:“倘、倘若朝廷无可用之将,则暂命之以统筹中军,东救厌次,御石勒……唯、唯季祖,或者可用……”
  所言季祖,就是许柳,他跟祖逖有两重之亲。一方面,许柳是祖逖继室许氏之弟;另方面,祖逖看这小舅子相貌堂堂,又好学懂礼,就将先妻所生的女儿嫁给他为妻,把舅子又变成了自家的女婿。
  王卓闻言,当即即转过脸去,上下打量许柳——他善能相人——心说,嗯,这个靠谱。
  许柳出身汝南许氏,那个喜欢品评人物,曾在汉季名重一时的许邵许子将,是其从祖——所以论出身门第,他原本比范阳祖氏要高过一头。再说职务,许柳见任骠骑大将军司马,为祖逖谋划军务,算是幕府的第一谋臣;而以当时的普遍认识,管后勤的士人要比冲锋陷阵的老粗天然高一头啊,长史就等若副帅一般,则以谋臣而转任军将,是以高就低,自然驾轻就熟。
  再加上许柳年过三旬,相貌堂堂,不怒而自威,则比起祖济、祖涣来,他貌似更容易为众人所钦服。故而王卓大喜,说:“既然祖公属意季祖,则我当即刻归省,禀报荀仆射,请朝廷早下诏命!”


第五章 计可售乎?
  石勒一方面猛攻厌次,一方面命程遐遣人偷渡黄河,去煽动东平相徐龛,同时在河上密布哨探,侦察洛阳方面的动向。
  然而厌次城防坚固,邵续率领晋军,还有自幽州来投的段文鸯所率段氏残部亦顽强奋战,使得羯军接连猛攻十日,却始终不得寸进。
  石勒既然志在洛阳,自然不肯久淹于厌次城下,于是释围而西,却使大将逯明合后。逯明乃分兵四出,欲将乐陵郡内百姓尽数掠往襄国。邵续闻讯,不禁愤恨填膺,目眦尽裂,乃不听其女之谏,亲与段文鸯共率兵马出城,前去救援。
  逯明所部四散,稍一接触,便即全线崩溃,然而邵续追不上二十里,突然间四野伏兵尽出,随即听说李寒也领兵断绝了其后路。邵嗣祖苦战竟日,不能得脱,最终人困马乏,所部弓折矢尽,遂为赵军所擒——唯段文鸯率所部精骑百余,悍战破围,而突归了城中。
  羯卒将邵续绳捆索绑,押来面见石勒。石勒沉声质问道:“司马氏无德,晋祚几绝,河北全为我所有,何以将军始终据城抗命啊?难道认为夷狄不足以为君么?晋人固然重振于西,然其于东方,却等若舍弃——苏峻南蹿泰山,不敢与朕争锋,便可明见了。即便将军今日不为我设谋所缚,难道以为晋人会来救汝么?厌次弹丸之地,迟早克陷,到时候一门并戮,难道就心甘情愿不成么?”
  邵续顿首道:“前逢饥乱,我奔控无所,这才纠合乡党宗族,占据厌次,欲图保全老幼性命罢了。适逢陛下龙飞之始,委命纳质……”这是说他当年曾经因为儿子邵乂为石勒所擒,而一度向石勒称臣之事——“……既然叛离,岂敢再望宽恕?终究生为晋人,复归而荷宠授,不得不誓尽忠节,以免二三其德之讥。
  “大禹生于东夷,周文王出自西羌,帝王之兴,本为天命所授,是晋是狄,我又何敢妄论?若云陛下是真龙,则使去真就伪,不能诚心归附,是陛下负我,非我负陛下也。若陛下欲杀我衅鼓,亦乃本分,但恨是天坑陷我,尚有何言可说?”
  石勒听其言,貌似有愧悔之意,便道:“凡忠于其君者,皆我所求,若能幡然醒悟,又岂忍加诛?”于是亲解邵续之缚,命其前去叫开厌次城门。
  邵续既至城下,城上将兵皆惊。于是邵嗣祖扬声大叫道:“我志在洗雪国耻家恨,不幸而至此,岂望生哉?汝等当努力自勉,勿生二心!”石勒闻报大怒,即命于城下斩杀了邵续。
  当时城中将领,主要有邵续之侄邵存和邵竺,女婿刘遐,以及段文鸯——邵续长子邵乂先已遇害,次子邵缉年齿尚幼。众将见状闻言,无不泣下,乃共歃血,以示绝不投降。
  在原本历史上,邵续是被石虎所擒,旋即押往襄国遇害的。邵存等人继续固守厌次,屡挫敌势,但可惜东晋方面的救援迟迟不到,只是送来几张空头委任状,使邵缉代父领兵,并假邵存扬武将军、武邑太守衔而已。于是最终厌次城陷落,邵缉等皆为赵军所俘杀,邵存溃围南奔,途中亦为盗贼所害……刘遐夫妇当时不在城内,乃得幸免于难。
  那主要是因为南有曹嶷势力,厌次四面皆敌,邵家军根本无路可退,这才只能固城死守。但在这条时间线上,邵续既已遇难,城内精兵亦遭受沉重损失,最关键的渡过黄河后便是晋土,故而邵存等人守意并不甚坚。石勒也不想再在厌次城下浪费太多时间和兵力,于是特意让开南门,却猛攻其北,以迫使守军弃城。
  于是最终,邵存、段文鸯等率城内军民近万人打开南门而逃,石勒遣李寒从侧面发动并不算迅猛的突袭,被段文鸯苦战击退。邵家军由此才得以狼狈渡过黄河,逃入青州地界,随即得到了钟声和王贡的接应,把他们安置在乐安境内。
  石勒并没有进厌次城,事实上城陷之日,他就已然亲率前军,西向抵达了东武阳一带,即于附近调集早已准备好的船只,南渡黄河,杀向兖州。
  因为石勒知道,欲图奇袭洛阳,则行军必须神速,一旦被晋人反应过来,及时调派兵马,层层设防,即便己军可以连破敌垒,长驱直入,也终成强弩之末。故此既杀邵续,明知道厌次已不足虑,他就留逯明、李寒继续进攻,自己则沿着黄河,快速向西方运动,终于顺利地渡过了河去,挺进兖州。
  首先进入济北国,围其相侯史旄于东阿。前锋迫近东平,徐龛果然受了挑唆,遣使迎降。这一来形成了连锁效应,济阴、任城等地,盗贼纷起,使守军接应不暇,难以聚集兵力,以御羯军。旋即石勒便署徐龛为兖州刺史,命其向东去进攻泰山郡,以牵制苏峻和羊鉴的兵马,其自率主力,在河、济之间,继续西进。
  兵下濮阳,刺史夏侯承狼狈而逃,才至燕县,迎面就撞上了朝廷的增援兵马。石勒这回进军,精锐在前,老弱殿后,因此速度很快,洛阳方面因为没有祖逖坐镇,荀邃等官僚习气一起来,导致反应迟缓,故此要在厌次陷落后数日,方才正式派出援军。
  这第一支增援部队,乃是后军将军祖济所率,大约五千人。夏侯承逃入祖济营中,祖楚重态度倨傲,竟命其报门而入,并且端坐案后,不肯下来行礼。夏侯承见状,不禁皱眉,正打算开口询问,祖济倒先问了:“使君不在濮阳(目前的兖州州治),缘何来至燕县啊?”
  夏侯承老实回答道:“羯贼迫近,各郡不能合,州兵不足御,是以暂退至此,依附将军……”
  祖济冷笑道:“可知敌前弃城,自离防区,是什么罪?”
  夏侯承听其所问,咄咄逼人,不禁一梗脖子,说:“我是兖州刺史,所在兖州地界,何言自离防区?祖楚重汝欲何为?!”
  祖济一撇嘴:“燕县西距司州,不足百里之遥,若非我至此,使君就要奔出界外去了吧?”随即瞪目道:“身负朝廷重任,不思尽忠报效,反而闻风先遁,按律当斩!”
  夏侯承闻言大吃一惊,忙道:“即便我有罪当斩,非汝所可以妄论者!即便持节,也须杀不得我!”
  由皇帝授予节旄,以代表特殊军政权力的“持节”、“假节”等名号,从前并无高低之分,直至晋朝,这才逐渐分出了等级。最低是“假节”,意为临时授予节旄,次为“持节”,最高为“使持节”,对于职权范围内的官吏拥有黜陟之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握有生杀大权。所以说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假节仅能杀违犯军令的中低级将校,持节可杀二千石以下军吏,及无官位者,使持节则无论文武,皆可杀二千石以下。
  汉制,郡守千石至二千石,刺史六百石,但其后刺史从监察官员逐步攀升为地方军政大员,品级自然蹿升。按照晋制,刺史俸禄亦二千石,但实际品位则自然比郡守为高——州刺史且领兵者位四品,郡国守相则是五品。所以就理论上而言,别说祖济未受节杖,就算他是最高等级的“使持节”,也杀不到夏侯承头上去。
  然而祖楚重却冷笑一声:“我虽不能杀汝,却自有可以杀汝之人!”当即下令把夏侯承绳捆索绑,上了槛车,押向东去,趁机吞并了夏侯承所率的数千兖州兵。
  然而祖济却也并未继续东进,而只是驻兵于燕县及其东面的瓦亭,构筑工事,修缮城防,以备羯军来侵。不过两三日,石勒便即率部抵达,先遣大将吴豫猛攻瓦亭,两日后即将壁垒攻破。晋军残部退入燕县。
  石勒进至燕县城下,却不发起进攻,似有所待。果然又两日后,忽然大股羯军从北方的棘津而下延津——乃是逯明、李寒所部前锋——作势兜抄燕县之后。祖济见状,不禁慨叹道:“是其时矣。”及时放弃燕县,退入司州境内。
  几乎同时,晋朝的增援大军,终于姗姗来迟,抵达了荥阳。
  荥阳以东,多是平原地形,只有别济等数条黄河支流,勉强分割战场;而在荥阳以西,则是群山耸峙,并有名隘成皋,拱护洛阳的东侧。也就是说,若被羯军突破荥阳,进至成皋关下,晋方便再无对战之力,而唯有采取守势了。赵军若破成皋,轻骑一日夜可抵洛阳城下,即便司马邺不弃城而逃,也必引起朝野间莫大的恐慌与混乱,那么石勒、张敬就基本上可以算是达成战略目的了。
  对于晋人来说,最好的对赵战场,是在河北,其次兖州,若将敌军放入司州,威胁成皋,那是相当不利的。因而新任中军统帅,也即中领军、持节许柳率领大军进入荥阳城,擂鼓聚将,商议对策之时,首先就遭到了左军将军张平和右军将军樊雅的当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